中国民航大学南北校区部分建筑景观
中国曲面屋顶建筑例子

中国曲面屋顶建筑例子
以下是一些中国曲面屋顶建筑的例子:
1.济南广智院一角卷棚顶又称元宝脊,屋面双坡相交处无明显正脊,而是做
成弧形曲面。
多用于园林建筑中,如颐和园中的谐趣园,屋顶的形式全部为卷棚顶。
在宫殿建筑中,太监、佣人等居住的边房,多为此顶。
从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衍生出卷棚顶。
2.杭州楼外楼(卷棚歇山顶),卷棚悬山式屋顶,颐和园文昌院(卷棚悬山式),
卷棚式硬山顶。
3.富阳东梓关回迁民居,该项目位于杭州富阳,为乡村的回迁房,不规则的
曲屋面剖屋顶包裹较小的体量,颇有水墨江南的意境。
4.中国美院象山校区,位于中国美院象山校区内,周边自然环境良好。
其特
点有三:使用不规则曲屋面剖屋顶包裹整个建筑体量,立面只做简单装饰;
同范增艺术馆一样也是坐落于水面之上,不规则曲屋面的覆盖包裹也使得建筑具有山水意境;用规则曲屋面剖屋定统一整个建筑形体之后只需简单在体量上做减法从而形成良好的半室外观景空间。
5.三合宅,位于自然环境优美的山上。
其特点如下:前后两层不规则曲屋面
剖屋顶的错落排列,形成对群山的抽象;立面不做过多装饰,简单开窗,山墙面虽做镂空处理但没有破坏统一的建筑形体;建筑实际是内聚的,两栋建筑围绕中间的院落展开,并通过不规则曲屋面剖屋顶进行统一。
这些例子展示了中国曲面屋顶建筑的多样性和独特的美学价值。
美丽校园8个校园建筑欣赏让你爱上校园

美丽校园8个校园建筑欣赏让你爱上校园在我们的生活中,校园是一个重要的场所,是我们求学的地方,是我们成长的地方。
一个美丽的校园不仅能让我们留下美好的回忆,更能激发我们对学习的热情。
今天,我将带您欣赏8个校园建筑,让您爱上这美丽的校园。
1. 图书馆:“宁静的殿堂”走进校园的大门,第一个映入眼帘的是宁静而优雅的图书馆。
图书馆是校园中的知识宝库,融合了现代设计和传统文化元素。
宽敞的阅览区域,舒适的座椅,还有无数的书籍,让人沉浸其中,感受知识的力量。
2. 教学楼:“智慧的殿堂”教学楼是我们汲取知识的地方,也是我们获取智慧的殿堂。
教学楼内宽敞明亮的教室,设备先进的多媒体教室,都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无论是专业课还是选修课,每一堂课都是我们获得新知识的机会。
3. 实验楼:“探索的殿堂”实验楼是科学实验的场所,这里充满了科学的神奇和激情。
实验室里的仪器设备先进,为同学们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机会。
在实验楼里,我们可以动手操作,亲自感受科学的魅力,探索未知的领域。
4. 礼堂:“艺术的殿堂”校园里的礼堂是举办各种文艺演出和活动的场所。
音乐会、话剧演出、舞蹈表演等等,都在这个殿堂中展开。
同学们在这里磨练才艺,展示自己的风采,同时也享受了艺术的盛宴。
5. 运动场:“活力的殿堂”校园中的运动场可谓是同学们玩乐的天堂。
足球场、篮球场、网球场等,让同学们在这里挥洒汗水,锻炼身体。
运动场上同学们训练、比赛的场景总能激发我们的斗志和激情。
6. 会议厅:“智慧的殿堂”会议厅是校园中交流和学术研讨的场所。
在这里,同学们可以参加学术报告、学术讨论等活动。
会议厅里的座位整齐舒适,音响设备先进,为同学们带来了高质量的学术盛宴。
7. 体育馆:“健康的殿堂”校园中的体育馆是同学们进行体育锻炼和健身的地方。
这里设备齐全,场地开阔,为同学们提供了丰富的体育活动。
同学们可以在这里挥洒汗水,展现自己的体魄和运动才能。
8. 校园湖:“恬静的殿堂”校园湖是校园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它静静地躺在校园中央。
一砖一瓦,尽显风情——大学建筑图鉴

一砖一瓦,尽显风情
——大学建筑图鉴
建筑是文化的容器,是凝固的音乐,是石头的史书。
校园建筑承载着学校的历史和优良传统,展示着学校的特色和人文精神。
如今,大学校园里的建筑设计花样层出不穷,它们或庄严肃穆,或浪漫典雅。
能在这样的建筑中求学,真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白茉晴
山东大学地处中华文明重要的发祥地——山东济南,是一所历史悠久、人文底韵丰厚的
名校。
从山东大学博物馆的外观上,便能感知山东大学在人文科学领域的强劲实力。
山东大学博物馆位于校园南北主轴线上的节点位置,是整个校园里的主角建筑。
建筑整
体的外观如同一个鼎,气势恢宏地矗立在校园中心;
建筑体块的台基,营造出鼎力向上、托古承今的建筑意境。
鼎向来被视为国之重器,是国家
和权力的象征,同时也蕴含着中华文化的精髓。
因此无论是从外观上还是内涵上,这个
都与山东大学博物馆的气质极其符合。
除此之外,博物馆的玻璃幕墙设计成竹简的造型,并
在上面篆刻了于山东临沂银雀山出土的《孙子兵法》竹简文物上的原版文字,寓意着历史的“又红又砖” 华中科技大学校史馆
钟声的坚守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文波钟楼
鼎之传承 山东大学博物馆
聚焦“知识之石” 西交利物浦大学中心楼
“横看成岭侧成峰” 杭州师范大学“综合体”大楼流动的线条 华东师范大学化雨斋。
中国民航大学建校60周年成就展解说词

中国民航大学60年成就展解说词各位领导(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热烈欢迎大家光临。
中国民航大学60年成就展,是中国民航大学建校60周年庆祝活动的一部分。
本次展览的主题是“向着教学研究型大学迈进”,展览分为历程墙和“六秩华诞,新纪腾骧”两大部分。
一、第一部分,60年历程墙首先请参观第一部分,60年历程墙。
这一部分选取中国民航大学建校60年以来的节点或标志性事件,展现学校60年来建设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历史脉络和突出成就。
1951年9月25日,新中国培养民航专门人才的学校——军委民航局第二民用航空学校在天津宣告成立。
这所由毛泽东主席任命首任校长、周恩来总理亲自选定校址的学校,奠定了中国民航大学的第一块基石。
学校在新中国民航事业的起步中应运而生,承担起了服务中国民航科教事业的历史使命。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学校数度变迁,几经易名,但为中国民航事业奋斗的使命从未改变。
改革开放的春风使学校焕发新颜。
1981年,学校更名为中国民用航空学院。
世纪之交,学校进一步适应民航事业发展的需要,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建设“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发展目标,为学校建设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2006年5月30日,教育部批准学校更名为中国民航大学,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使学校发展踏上了新的航程。
近年来,学校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科技创新能力,已顺利实现了从单一教学型向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历史性过渡,探索出了一条中国民航高等教育的科学发展之路。
二、第二部分,新世纪腾飞现在请参观第二部分,也是成就展的主体内容:“六秩华诞,新纪腾骧”。
这里的“秩”,即十年的意思。
“新纪”是新世纪的简称。
“骧”,原指马奔跑,这里引申为腾飞、高举。
请进展厅。
本部分撷取学校二十一世纪以来的部分资料,从学科专业、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开放办学的视角,展示学校教学研究型大学建设的发展历程和成就。
(一)专题1,学科专业本专题主要介绍学校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不断完善学科专业结构,逐步形成了以工为主,理工结合,管理学、经济学和法学等学科综合发展的学科布局。
天津大学建筑设计规划研究总院有限公司_企业报告(供应商版)

1.2 业绩趋势
近 3 月(2023-06~2023-08):
近 1 年(2022-09~2023-08):
本报告于 2023 年 08 月 31 日 生成
1 / 21
近 3 年(2020-09~2023-08):
1.3 项目规模
1.3.1 规模结构 近 1 年天津大学建筑设计规划研究总院有限公司的中标项目规模主要分布于 10 万元到 100 万元区间, 占总中标数量的 42.0%。500 万以上大额项目 4 个。 近 1 年(2022-08~2023-08):
本报告于 2023 年 08 月 31 日 生成
4 / 21
5
中新天津生态城永定洲公园提升改 造工程设计
天津生态城市政景观有限 公司
6
天津大学卫津路校区新一代智慧物 联科技创新平台三通一平项目(热
天津大学
力、电力部分)设计
7 天津港部分文物建筑加固工程设计 天津港(集团)有限公司
8
武清区王庆坨镇 10 个村村庄规划 编制服务项目_第 1 包
182.0
3 天津市滨海新区洋货市场片区城市 中铁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更新单元概念性规划方案
180.0
4
天津健康产业国际合作示范区管理 委员会机关中日(天津)健康产业 发展合作示范区医教片区城市设计
天津健康产业国际合作示 范区管理委员会
(项目编号:GD-ZX2022...
150.0
公告时间 2023-01-07 2022-12-02 2023-03-09 2022-11-16
目录 企业基本信息 .................................................................................................................................1 一、业绩表现 .................................................................................................................................1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南校南门设计理念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南校南门设计理念
对于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南校南门的设计理念,我可以分享一些通用的理念,但请注意,我无法获取具体的设计细节。
1. 校园形象展示:南门作为校园的主要出入口,应该体现学校的形象和氛围。
设计可融入学院的风格和特色,突出学院的航天科技背景。
2. 安全与便利:南门的设计应考虑到师生员工的出入便利和安全性,确保交通流畅,有足够的通行空间,妥善设置安全检查等措施。
3. 文化内涵展示:南门可融入桂林地域文化,如景色、传统建筑元素等,将学院与地域特色相结合,弘扬文化传统。
4. 环保与可持续发展:南门的设计应注重绿化和环保理念,可使用环保建材,设计合理的雨水收集系统和节能设施。
5. 社交与互动空间:南门的周边设计可以考虑提供社交和互动场所,如休闲座椅、文化展示区、雕塑等,为师生员工创造交流与休闲的场所。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南门设计理念可能因学校的要求、地理环境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你可以咨询学校相关部门,以获取更准确的信息。
北化八景介绍

北化八景介绍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北化八景是指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北辰三角洲上的八大景点,是长沙市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
这八景分别是凤凰山秋月、招魂桥柳洲、胜溪湿地、雪梅亭、白芮寓、南湖书院、思亲亭和昙平竹院。
每个景点都有其独特的风景和故事,吸引着无数游客驻足观赏。
凤凰山秋月是北化八景中最有名的景点之一。
凤凰山因形似凤凰展翅而得名,这里山势婉约,草木葱茏,景色宜人。
每到秋月时分,山上的枫叶红遍山坡,如同一幅巨大的红色绸带,美丽动人。
登上凤凰山顶,远眺长沙城市景色,更是别有一番风味。
接着,招魂桥柳洲是北化八景中另一处引人注目的景点。
招魂桥是一座古老的石拱桥,传说桥下有一座柳洲,善男信女经过桥上时,可以摘取一枝柳枝,去柳洲祈福,祈祷平安顺利。
柳洲边的松柏如鹤立雪,烟波浩渺,让人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胜溪湿地是北化八景中一个独具特色的景点。
这里水草丰盛,鸟语花香,是鸟类的天堂。
在这里,游客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体味到湿地生态的美妙之处。
步入胜溪湿地,仿佛置身于一幅水墨画之中,心灵得到了极大的舒畅。
雪梅亭是北化八景中一处富有诗情画意的景点。
古树参天,碧水蝶舞,亭台楼阁,尽显南国风情。
每年梅花盛开时,亭中家家灯火通明,有歌有舞,宛如一幅繁花似锦的画卷。
在这里,游客可以尽情欣赏到美丽的梅花,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忘却尘世烦恼。
白芮寓是北化八景中一处历史悠久的景点。
这里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的故居,传说他在这里写下了“长恨歌”。
寓内亭台楼阁,竹影婆娑,古朴典雅,诗意盎然。
白芮寓是长沙市内少有的文化遗产,吸引了许多文艺爱好者前来品味文学的韵味。
南湖书院是北化八景中一处书香气息浓厚的景点。
这里孕育着无数文人雅士的梦想,书院中古榻椅、古书架、古画壁,古色古香,仿佛能听到书院中传来的琴声和笑语。
南湖书院是一个让人放慢脚步,感受文化底蕴的地方,游客可以在这里品读古典名著,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思亲亭是北化八景中一处具有家庭情感的景点。
天津市高校教育用地空间布局模式与用地结构分析

天津市高校教育用地空间布局模式与用地结构分析宋洋;贾艳杰;张娜;刘利东【摘要】为了进一步掌握天津市高校教育用地的现状和供需矛盾,分析天津市高校土地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选取天津市29所普通高等学校(含10所独立学院)的用地布局进行比较研究,同时基于天津市高校土地利用结构的信息熵、均衡度和优势度,结合高校类型、空间区位和天津市高教区划分等,对天津市高校教育用地的结构进行多样性和均衡性分析结果表明:天津市29所高校的用地空间布局可以归纳为中心-环状型、线性、网格型和组团型共4种主要用地布局模式.用地结构信息熵和均衡度平均值分别为1.52和0.90,最大值出现在天津大学(1.69和1),最小值则出现在天津音乐学院(1.28和0.76).不同类型、不同区位和不同建设时期的高校用地结构信息熵差别较大,相应的土地利用多样化程度和均衡度也差别较大.由此可知,高校的类型、建设时期、区位以及规模和资金状况是导致天津市高校教育用地布局和结构差异的主要因素.【期刊名称】《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7(037)002【总页数】9页(P57-65)【关键词】高校教育用地;空间布局模式;用地结构;天津市;信息熵【作者】宋洋;贾艳杰;张娜;刘利东【作者单位】天津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天津300387;天津师范大学国土资源研究所,天津30038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963;F301.24自教育振兴行动实施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不断向大规模及综合化方向加速发展[1].随着各地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办学条件逐渐改善,运作模式发生根本性转变,大批高校陆续进行新建、扩建和迁建,教育用地扩张逐渐成为城市建设用地需求新的增长点,高校建设也面临着一些突出问题[2-3].国内外学者基于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理论、土地经济学理论、区位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4-5]等对高校教育用地开展了大量研究,主要集中在高校校园的内部规划与设计[6-8]、高校发展规划和文脉传承[9-10]、高校老校区的利用与更新[11-12]、大学城的历史演变与发展[13-14]、高校教育用地结构与空间布局[15-16]、高校教育用地集约利用评价[1-3,17-18]以及高校与城市周边的融合互动发展[19-20]等方面.李淑杰等[2]在剖析高校教育用地集约利用内涵的基础上,以吉林大学6个校区为样本及评价单元,构建高校教育用地集约利用评价体系,对教育用地集约利用程度进行定量评价研究.杨琳琳等[21]基于对国内外大学用地布局的对比以及用地结构的信息熵、均衡度和优势度的测算,建议我国现代高校校园建设的主要布局模式可采用圈层型综合功能组团模式,同时总结出导致国内外高校用地结构差异的主要原因.郭子成等[10]以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校园规划为案例,对高校文化要素及其空间组织等方面进行探讨,并结合高校文脉传承的相关分析,对校园文化传承的文脉空间组织模式进行研究,为科学合理地做好校园规划的文化建设提供了可行的发展引导模式.作为不同功能用地空间分布状况及数量关系的度量,用地空间布局和用地结构已成为研究高校教育用地土地利用模式的重要内容[21].目前,总结国内外研究成果,以整个城市的高校教育用地状况为案例展开的空间布局和用地结构对比分析相对较少.因此,本研究选取天津市29所普通高等学校,通过比较其用地空间布局的特征和模式,同时基于对天津市高校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均衡度和优势度的测算,结合高校类型、空间区位和天津市高教区划分等,对天津市高校教育用地的结构进行多样性及均衡性对比分析,以期准确掌握天津市高校教育用地现状、供需矛盾和现存用地问题等,为高校教育用地的集约利用提供参考,同时为高校教育用地规划与管理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1.1 研究区域概况作为我国四大直辖市之一,天津市是国际港口城市、环渤海经济中心和北方最大的沿海开放城市.改革开放近40年间,天津高等教育经历了改革、发展和创新等一系列巨变.根据天津市教育委员会公布的教育事业统计信息,截止2015年底,天津市共有普通高等学校55所,其中本科院校29所(含独立学院10所),高职高专学校26所.目前,天津市共建成第一高教区、第二高教区、第三高教区、海河教育园区、大港大学城以及团泊健康产业园高教区共6个规模较大的大学城[1],29所本科院校(共38个校区)的空间分布情况如图1所示.1.2 数据来源本研究选取天津市29所本科层次的普通高等学校(含10所独立学院)作为研究对象,基于校园区域的用地功能及建筑单体用途,将高校教育用地划分为教学与科研实验用地、学生与教职工生活用地、公共管理与服务用地、体育活动用地、景观与生态用地和其他用地功能分区共6类,各分区的具体含义如表1所示.本研究基础数据调查采用资料收集与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式获取.充分利用遥感技术手段,通过Google Map和Baidu Map等获取天津市29所高等院校遥感影像作为调查的基础信息源,并在此基础上利用现有资料,全面掌握各校区土地利用现状信息.空间布局主要是剖析研究各功能分区的地理区位、组合关系和分布特点,是人文地理学和城市规划学重点研究的课题之一[22],作为影响校园空间环境特征的决定因素,高校教育用地的空间布局结构是指校园空间的组织模式[23].在规划和建设的过程中,高校校园用地功能的分异带动了用地形态的分异,从而形成高校校园空间布局形态,并通过用地形态的发展表现高校空间结构的演变,其本质是各功能要素在地域空间上的分布特征与组合规律.文献[23]将校园发展规划类型归类为线性型、网格型、中心型和分子型4种发展规划,本研究在总结天津市29所高校用地空间布局的基础上,将其归纳为中心-环状型、线性、网格型和组团型4种最基本模式,各模式的基本情况如表2所示[24].2.1 中心-环状型空间布局模式天津师范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和天津大学仁爱学院均具有内聚性较强的校园中心区,而其他建筑元素则围绕中心区布局,本研究将其概括为中心-环状型空间布局模式.分析可知,此类空间布局模式中,诸多地物及环境要素围绕校园核心呈环状或放射状布置,具有中心明确、环境统一、紧凑合理、条理性强的布局特点,此类布局以体育场中心式布局、绿地广场中心型布局和建筑中心式布局3种模式最为典型.2.2 线性空间布局模式以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为例,校园整体呈“L”型布局,是较为典型的线性空间布局模式,其校园以篮球场、集中绿化用地、炎培园、桃李园和勉园共同组成中心轴线,两侧分布其他建筑单体以形成不同功能分区,天津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和南开大学滨海学院与其类似.在此空间布局模式中,各功能分区空间布局沿特定的线性地物扩展,且可以形成完整的景观环境.常见的线性地物有绿化带、广场、校园主干道及河流水体等.2.3 网格型空间布局模式以天津城建大学、天津农学院和天津音乐学院等为代表的部分高校老校区和以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学院和天津财经大学珠江学院等为代表的部分独立学院新建校区以校园主干道为界进行地块划分,将校园主体划分为若干网格,每类网格成为相对独立的用地功能区,各用地功能分区又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共同构成校园教学、生活的有机整体.这种模式是典型的网格型空间布局,在天津市高校建设中比较常见.2.4 组团型空间布局模式除上述高校外,天津市高校中还有部分空间布局是通过多个校园中心区与次中心区有机串连,形成多核心结构,以地处中心城区的天津大学卫津路校区、南开大学卫津路校区和地处中心城区外的天津商业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北辰校区、中国民航大学等新规划建设校区较为典型,本研究称其为组团型空间布局模式[23].这种模式多以标志性休闲广场、湖泊和标志性建筑等为中心构成校园多核心,不同类型和功能的建筑群形成类似于“枝干”的主从层次,另有停车场用地、集中绿化用地等公共服务用地相间分布.3.1 用地结构量化方法—信息熵信息熵是一个物理学概念,表示大量分子的无序运动,Shannon将其引入信息论中[25],用以测度系统的复杂性和稳定性[26].在土地利用结构分析中,信息熵用来测度用地结构的多样性和均衡性,以综合反映区域内各种用地类型在一定时期内的动态变化和转化程度,从而指导区域内用地结构的优化和调整[27].3.1.1 信息熵的计算假设具有固定行政界线的区域的总面积为A,区域内用地类型分成n类,A(xi)表示各用地类型的面积,则某一用地类型的出现概率可表示为Σp(xi)=1,满足归一化条件.基于信息论原理,该区域用地结构信息熵可定义为3.1.2 优势度和均衡度测算为使用地结构的信息熵值更具可比性,引入用地结构均衡度和优势度的概念.均衡度E和优势度D分别为式(3)和式(4)中:用地结构均衡度E为实际熵值和最大熵值的比值;H为用地结构信息熵;Hmax为信息熵最大值;优势度D为土地利用的集中程度,反映区域内一种或几种优势用地类型支配该区域土地的程度[27].根据信息论原理,区域内用地类型越丰富,各类用地面积越接近,其信息熵值越大.当该区域处于未开发状态时,信息熵值为0,即Hmin=0;反之,当区域内各用地类型趋于均衡、稳定,且满足熵值最大化条件时,即A(x1)=A(x2)=…=A (xn)=A/n时,则该区域信息熵值达到最大,即Hmax=ln(n).由于H≤Hmax,故E的变化区间为[0,1].当E=1时,区域内土地利用达到最理想的平衡状态;反之,当E=0时,土地尚未开发,处于最不均衡状态.3.2 用地结构分析根据式(3)和式(4),对天津市29所高校的用地结构信息熵和均衡度进行测算,结果如表3所示.由表3可知,天津市29所高校的用地结构信息熵和均衡度平均值分别为1.52和0.90,最大值为天津大学,分别为1.69和1.00;最小值为天津音乐学院,分别为1.28和0.76.由各高校用地结构信息熵值的均值、极值及分布情况可知,不同类型、不同区位和不同建设时期的高校用地结构信息熵差别较大,相应的土地利用多样化程度和均衡度差别也较大.3.2.1 基于用地类型的用地结构分析按照各高校校园各种功能用地的状况(详见表1),对其用地结构进行统计测算,结果如图2所示.对图2结果进行分析可知,天津市29所高校的用地结构具有以下特点:(1)教学与科研实验用地作为高校校园各功能用地的核心用地类型,教学与科研实验用地在29所高校的用地结构中所占比例平均值为32.69%,但各类高校存在一定差距,其中,作为建设较早的老校区和独立学院,天津音乐学院、天津美术学院、天津医科大学和天津天狮学院受区位、地价、学校资金状况和基本办学条件要求等因素的影响,该用地类型占比相对偏高,分别为58.05%、52.32%、49.58%和47.49%.天津体育学院作为体育类院校,因其教学环境的特殊性,故其教学科研实验用地占比较低,仅为9.84%,而体育活动用地区占比最高,达到44.16%.(2)学生与教职工生活用地学生与教职工生活用地在天津市高校各功能用地的比重仅次于教学科研实验用地,全市各高校平均值为24.97%.南开大学和天津大学在区域分布上空间相连,建成时间较早,历史文化悠久,且在校学生人数众多,因此其学生与教职工生活用地占比分别高达42.97%和41.33%;天津体育学院运动与文化艺术学院和天津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均为新建校区,由于校园在建和未建用地占比较高,规划及已建成生活用地占比较低,仅为6.80%和10.75%.(3)体育活动用地体育活动用地是天津市高校中的第三大功能用地,受高校类型、建校时间和规模以及规划理念等因素的影响,体育活动用地在天津市各高校用地结构中的占比差异较大,最高为天津体育学院44.16%,最低为天津理工大学4.86%.以天津师范大学和天津工业大学为代表的新建校区,体育活动用地规划合理、布局均衡,由于校区总面积较大,其占比分别为8.69%和11.72%;而天津天狮学院、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学院等独立学院和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外国语大学等老校区,受校区规模扩展限制、规划布局不合理、建校时间较早等因素影响,体育活动用地占比均高于17.42%的平均值.(4)公共管理与服务用地公共管理与服务用地多以集中绿化用地、广场用地和停车场用地等形式,结合教学与科研实验用地和生活用地零散分布.天津市各高校该用地类型占比和空间布局均差别较大.天津理工大学和中国民航大学等新建现代化校区更注重土地的集约节约利用,将该用地与其他类型用地融合规划,有效避免了大片土地的浪费和闲置.而天津商业大学宝德学院和天津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等独立学院受建筑面积和在校师生人数所限,多集聚分布公共管理与服务用地,所占比重分别高达20.15%和17.11%.(5)景观与生态用地景观与生态用地在各高校用地类型中的占比相差较大,天津师范大学和天津理工大学倡导低密度和生态化校园建设,在校园建设过程中保留了校区内原有的大面积湖泊和集中绿化用地,景观与生态用地达到高教区已建成面积的30.44%和28.12%,已建成土地在满足在校师生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还兼顾了景观生态功能.而以天津美术学院、天津音乐学院、天津外国语大学及天津中医药大学为代表的中心城区老校区和以天津天狮学院、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学院及天津理工大学中环信息学院为代表的独立学院受校区用地规模或资金与办学条件限制,没有成片区的景观生态用地.(6)其他用地其他用地包括教工住宅和附属学校等在内的附属建筑用地、校办企业、大规模酒店、写字楼以及未建土地和发展预留用地等.受各高校类型、建校规模、建校时间及办学性质等因素的影响,天津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天津财经大学、南开大学滨海学院和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等高校于国家实施扩招政策以后投入建成,发展历史较短,各个校区内均留存有一定的预留发展用地,因此其他用地区占比偏高,分别为34.57%、24.93%、22.33%和21.04%.相比之下,天津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和天津医科大学建校时间较早,校区内可建设土地已开发完毕,因此该用地类型占比基本为0.3.2.2 基于空间区位差异的用地结构分析区位是影响高校教育用地空间布局与结构的重要因素.根据行政区划及城市功能分区划分,天津市29所高校中,有12所位于中心城区内,17所位于中心城区外.图3和图4分别给出了基于空间区位和高教区的高校土地利用结构熵值图.由图3和图4可以看出,受空间区位差异的影响,不同高校用地结构信息熵值差别较大.中心城区内主要分布有第一、二高教区以及市内六区其他分散分布的高校.其中,第一和第二高教区共有7所高校,集中分布于天津市南开区卫津路和河西区大沽南路一带,属于自然发展型大学城[1].园区内多由一些历史悠久的高等院校组成,经过几十年的开发建设,土地利用率达到100%,基本处于饱和状态,其土地利用结构相对成熟且更加均衡,因此其用地结构信息熵平均值较高,分别为1.56和1.55.第三高教区位于中心城区外环附近,作为典型的政府规划型新兴大学城,分布有6所高校,其占地面积大,发展历史较短,以现代化、网络化、园林化和生态化作为校园规划建设理念,倡导科学规划的低密度和生态化建设,已建成校舍建筑用地在满足在校师生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还兼顾了文化娱乐和体育活动的功能,规划用地更注重人文性和科学性.因此,其整体用地空间结构较合理,信息熵平均值为1.54.与第三高教区类似,大港大学城和团泊健康产业园高教区用地结构信息熵也相对较高,分别为1.64和1.60.此外,以天津外国语大学、天津美术学院、天津体育学院和天津音乐学院为代表的中心城区其他高校建校时间也相对较早,地理位置相对分散,尽管土地利用率均达到100%,但占地面积相对较少,可开发的预留发展用地很少,校区逐渐呈现出用地更新与用地扩展受限、用地类型单一、结构不合理的特征和问题,因而其用地结构信息熵平均值较低,仅为1.41.中心城区外分散分布的高校多以建校较晚、规模较小的独立学院为主,这些高校或布局松散、规模过大,或更新速度和方式严重滞后,总体用地结构不尽合理,用地结构信息熵值分别为1.41和1.49.3.3 小结合理利用高校教育用地结构与用地规模需要综合考虑在校学生规模、学科门类设置、办学特点和学校发展趋势等多个因素[28].综合对比分析天津各高校用地类型结构比例与其信息熵值、优势度和均衡度可知,以天津大学和南开大学为代表的传统综合类大学,多以组团型空间布局模式为主,建校历史悠久,占地面积广阔,用地结构均衡且稳定,因此信息熵值较高,分别为1.69和1.59,均衡度分别高达1.00和0.94;得益于其紧凑合理的中心-环状型用地布局,天津师范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和天津商业大学等新建校区的公共服务用地和景观生态用地比例较高,土地利用多样性更高,各用地类型面积相差较小,因此信息熵值集中在1.54~1.64,均衡度集中在0.91~0.97,均高于平均值;天津外国语大学滨海外事学院、南开大学滨海学院和天津大学仁爱学院等独立学院新建校区多为网格型或中心-环状型布局,占地面积适中,规划布局合理,用地结构均衡,信息熵值相对较高,分别为1.67、1.68和1.60,均衡度也均在0.95以上.此外,天津音乐学院、天津体育学院和天津中医药大学等位于中心城区的传统老校区,建校时间较早且规模较小,内部空间形式单一且布局简单,用地结构比例失衡,环境老化现象严重,信息熵值普遍偏低,分别为1.28、1.32和1.37;天津理工大学中环信息学院和天津天狮学院2所独立学院受资金短缺、办学条件不足等因素的影响,占地规模较小,布局紧凑,用地类型相对单一,因而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值较低,分别为1.35和1.36.通过比较天津市29所高校的教育用地空间布局与用地结构,结合国内外相关教育用地布局与结构分析研究发现,天津市高校教育用地空间布局与用地结构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高校校园与城市的互动空间不足高等教育功能的转变主要体现在高等教育的社会性和开放性[29].作为中心城区内“大院”模式高校的典型代表,天津音乐学院和天津体育学院缺乏与城市社区的交流,在严重占据城市土地资源的同时,既影响了高校周边城市土地利用,又使自身的校园规划建设与布局受到限制.而新建大学城和各高校新建校区远离城市中心,与城市整体发展脱节,无法体现对城市建设用地的互补作用.(2)老校区大量占据城市用地,更新速度和方式滞后高校的诞生和演变始终与城市的发展相生相伴.高校老校区经过长年的发展,往往会成为它们所在城市的一部分.而与新建大学城、新建校区的用地现状相比,天津大学卫津路校区和南开大学卫津路校区等位于中心城区内的老校区逐渐显现出粗放利用的弊端.老校区在高校管理中的作用和地位也发生相应改变,其职能也大多向低层次的继续教育、研发和第三产业等方面调整.为了在城市转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积极作用,许多老校区的更新转型已成为必然趋势.(3)部分新建校区布局松散,规模过大近年来,高校校园规划建设结束了前期“渐进式”发展格局,转变为“一次性”整体设计模式.伴随着不断扩招,高校开始大规模异地迁建新校区.大学城等新建校区在建设过程中,存在大面积用地浪费和高校建筑低容积率并存的问题,加上前期不合理规划设计造成高校校园规划空间布局松散,导致新建校区虽然占地面积较大,但建筑缺乏亲切感,削弱了大学应有的活力和氛围.(4)校区建设速度超常,空间布局个性缺失校园文脉包含了高校的发展历程、学术特色以及在发展过程中沉积下来的人文艺术底蕴,是大学的精神所在[10].包括西青大学城与大港大学城在内的部分高校新校区,在建设过程中出现校园规划随意、建设速度超常等问题,因此一些高校校园空间形态多样性不足,规划设计千篇一律,用地布局与结构单一,建筑体量大,但建筑群结构太过简单,缺乏空间层次感,使人无法感受传统校园独特的文化魅力. 本研究通过比较分析天津市29所普通高等学校(含10所独立学院)的空间布局和用地结构,归纳各类用地的功能及分布特征,并结合校园建设沿革及用地布局特征,总结出天津市高校具有中心-环状型、线性、网格型和组团型共4类主要空间布局模式.在测算天津市高校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均衡度和优势度的基础上,结合天津市高校用地类型和空间区位,对天津市高校教育用地空间布局与用地结构进行多样性和均衡性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类型、不同建设时期和不同区位高校用地结构信息熵差别较大,相应的各高校土地利用多样化程度和均衡度差别较大:①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和天津医科大学等传统综合类大学的区位集中在中心城区,校园建设起步较早,空间布局合理且成熟,用地结构均衡度高;②由于规划合理,天津理工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和河北工业大学等新建校区各用地类型面积相差更小,用地多样性更高,用地结构与空间布局均更为合理;③天津外国语大学滨海外事学院、南开大学滨海学院和天津大学仁爱学院等独立学院新建校区多以网格型或中心-环状型布局,占地面积适中,规划布局合理,用地结构均衡;④以天津音乐学院、天津体育学院和天津美术学院为代表的艺体类院校,以天津外国语大学和天津中医药大学为代表的中心城区老校区以及以天津理工大学中环信息学院和天津天狮学院为代表的小规模独立学院用地结构信息熵值相对较低,空间布局和用地结构合理性较差.因此,高校的类型、建设时期、区位以及规模和资金状况是导致天津市高校教育用地布局和结构差异的主要因素.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掌握天津市高校教育用地现状和供需矛盾、发现天津市高校土地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为高校教育用地集约利用相关研究的开展提供决策依据.受时间、文章篇幅以及高校教育用地自身的特殊性所限,本研究对于完善天津市高校教育用地结构与布局的对策和措施分析相对不足,还需要作进一步研究探索.【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