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的类型与基本结构

合集下载

[学校体育学]体育课的类型和结构

[学校体育学]体育课的类型和结构

4.体育课结构 4.体育课结构
准备部分
1任务
基本部分
结束部分
2时间 3内容
动员思想、生理 心理进入工作状 态 20% 1)课堂常规 一般性准备活动 专门性准备活动 2)内容安排应注 意全面性、多样 性和针对性 集体形式 防止模式化或军 事化
学习新教材、复习旧教材是学 生掌握“三基”,增强体质, 培养品德,发展个性 70%
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1任务2时间3内容4组织教法动员思想生理心理进入工作状态201课堂常规一般性准备活动专门性准备活动2内容安排应注意全面性多样性和针对性集体形式防止模式化或军事学习新教材复习旧教材是学生掌握三基增强体质培养品德发展个性70教学内容与教材有关的辅助诱导练习与教材相关的身体素质用全班分组或个别的形式分组教学
体育课的密度
一般密度或 综合密度
专项密度
观察与休息 练习密度 教师指导 的密度 组织措施 的密度 的密度 学生互相帮助 与保护的密度
课中各项教学活动指
课中各项 教学活动 的组成
组织措施 教师指导
学生练习
观察与休 息
学生互相 帮助与保 护
一般密度
教师指导t`+组织措施t`+学生练习t`+观察与 教师指导t`+组织措施t`+学生练习t`+观察与 休息t`+学生互相帮助与保护t` 休息t`+学生互相帮助与保护t` = 实际上课的总时间 ×100%
练习密度= 练习密度=
学生练习t 学生练习t 实际上课的总时间
×100%
3.专项密度指其中某一项活动合理运用的时间 3.专项密度指其中某一项活动合理运用的时间 与课的总时间的比。 4.练习密度:在一节体育课中,学生练习的总 4.练习密度:在一节体育课中,学生练习的总 时间与上课的总时间的比。 1)意义 反映学生在一节体育课中实际进行身体活动 的时间。 有利于掌握身体练习的方法,形成正确的运 动技能, 有利于学生体能的提高。

体育课的基本结构

体育课的基本结构

课程结构
1.体育理论课
体育理论课为每学期集中教学2学时,其他相关体育理论知识讲授可贯穿于整个实践课教学过程中。

体育理论课包括体育基础理论和各选项课的专项理论两部分。

2.体育课形式
我校公共体育课形式是规定与自选相结合的分层次教学模式:分两个年级进行网上选课;一年级学生只选一次课,其中一个学期必须上规定内容(游泳、身体素质、基本体操)的基础体育课,另一个学期上专项体育课;二年级学生一学期选一次课,按所选专项内容上课;自选项目体育课具分层次教学特点,即同一项目分基础班和提高班,以满足不同运动水平学生的需要,解决“消化不了”与“吃不饱”的矛盾。

本教学模式还具有“开放型”特征:学生自主选择任课教师;自主选择上课项目;综合评价学生的成绩;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等。

我校公共体育课开设的项目有:田径与球类、篮球、排球、足球、网球、乒乓球、羽毛球、健美操、街舞、瑜伽、体育舞蹈、定向越野、武术、散打、毽球、游泳、跆拳道、无线电测向、健身、拳击、皮艇、高尔夫球、攀爬、攀爬与钓鱼等。

体育课的类型与基本结构

体育课的类型与基本结构

体育课的类型与结构体育课的类型:根据体育教学任务、教材性质和学生特点等因素所划分的课的种类,分为:一、理论课:一般是指在教室里传授的体育与卫生保健知识课,分为:1、引导课:开学后的第一课,目的是使学生明确一学期的教学任务、要求和内容,以及学校课外体育锻炼开展的重点项目介绍给学生;2、体育基础知识课:包括体育卫生保健基础知识、比赛规则、技术与战术分析、竞技运动项目介绍及欣赏和体育新闻等;二、实践课:一般是指在操场上或体育馆根据体育教学大纲和教学工作计划进行的身体练习课,分为:1、新授课:是指学习新内容的课,或是在复习的基础上再学习一些新的动作;1由于讲解新内容过多,影响课的练习密度和运动负荷,因此,在教学中注意精讲多练;2教师讲解正确,示范优美;2、复习课:是指复习学过的内容;但复习不是简单地重复已学过的内容,而且应逐步提高动作的质量和达标要求;1在教学中注意精讲多练,增加练习次数和练习要求,合理加大课的运动负荷;3、综合课:是指既要学习新内容,又要复习已学业过的教材的课;1每次应安排两种以上的内容;2科学合理安排新旧内容的教学顺序;4、考核课:是在某项内容基本结束后,用以检查学生学习成绩为主的课;体育课的基本结构:是指一堂课的教材内容安排和教学组织、教法步骤的合理顺序,以及各个环节的时间分配;根据人体生理机能活动变法规律,可将体育实践课的基本结构划分为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3个阶段;一准备部分也可分为开始部分和准备部分准备部分的基本目标是:迅速地将学生组织起来,集中学生精神和注意力,明确教学目标与要求;组织全体学生充分做好准备活动,使身体各主要肌肉群、关节、韧带得到充分活动,使各器官系统机能迅速地进人工作状态,帮助学生以饱满的精神和适宜的身体状态去参加一节课的学习活动;准备部分的基本内容可分为组织教学所必需的教学常规、一般性准备活动和专门性准备活动;教学常规活动是指每节课开始时所需进行的一些基本活动,主要包括全班整队、检查人数、宣布教学目标与要求、检查服装,布置见习生活动内容、队列队形练习等;一般性准备活动是指促进学生身体全面发展的活动;通常有各种走、跑、跳、投练习、各种徒手操或持轻器械练习、传统项目基本动作、游戏、舞蹈等;专门性准备活动是指其动作的性质和结构与基本教材有关或相近似的练习;主要有模仿练习、诱导练习或辅助练习、基本功以及掌握该项教材内容所必需的身体素质练习等;准备部分的组织教法:练习方式采用集体或分组形式进行,既可定位练习,也可以行进间练习;队形应根据具体情况加以变化,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准备部分的时间大约为7-8分钟,一般应根据教材内容性质、学生特点、季节气候等具体情况来确定;二基本部分基本部分的目标:学习、复习、考核课程标准和教学计划规定的主要教材,使学生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知识、技能和方法,发展体能、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基本部分的内容:包括体育课程标准规定的教材内容和结合本地区、本校实际情况所选用的具有乡土特色的教材内容,以及根据学习主教材的需要而选定的辅助性、诱导性练习等;基本部分的组织教法:组织形式一般可采用分组轮换与分组不轮换的形式进行;基本部分的教学是完成课教学目标的主要部分;关键在于组织好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在组织和抓好基本部分的教学时,应认真处理好以下几方面的问题:通常应将新的、较复杂或难度较大的、发展速度和灵敏性的教材内容放在基本部分的开始阶段,使学生具有饱满的精力去完成较复杂较难的学习任务;应根据课的目标和主要教材内容的性质与学生的特点,正确地选择和安排一些必要的辅助练习、诱导练习、转移性练习和体能练习,如在进行难度大或强度大的练习前应做一些相应的专门性准备练习和辅助性练习;根据课教学目标、教材内容性质、学生特点和场地器材设备等具体条件.设计和安排好练习密度、生理负荷与心理负荷;采用相应、有效的组织教法措施,调控练习的次数、强度与休息时间,使之合理地交替进行,使基本部分的练习的密度、生理与心理负荷达到适宜的程度;根据学生人数、场地、器材条件和身体练习的需要,选定全班、分组或个人的形式进练习,根据本班学生人数多,场地器材少的情况.一般多采用分组轮换的形式进行;基本部分的时间的安排取决干教材内容的性质、负荷和学生特点等,按45min的课为例,一般约占25-30分钟;三结束部分;结束部分的目标:这阶段主要是有组织地结束课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身体逐渐地恢复到相对安静状态,对课的教学情况进行小结,布置课外作业的任务.预告下次课的内容等;结束部分的内容:根据基本部分最后一个教材的性质和运动负荷大小的情况,选用一些动作结构简单、节奏缓和、轻快的身体练习,如活动性游戏、徒手操、舞蹈、慢跑等;小结本课的教学情况,提出需要注意的问题,布置课外锻炼作业,预告下次课的内容和收拾器材等;结束部分的一般采用全班集体的形式进行,也可分组进行整理放松活动;然后集中全班小结;结束部分的时间一般为5分钟左右;体育实践课几个部分的划分是相对的,它们互相衔接,紧密联系、和谐构成课的整体;附:体育课的微观结构;课的微观结构具体结构是指课的各个部分的具体内容的顺序与时间等的设计与安排;包括各个部分的教学任务、内容、组织教法措施、密度和生理负荷以及时间分配等;课的准备部分的具体内容包括:整队、检查人数、宣布课任务与要求,布置见习生活动内容,队列练习、集中注意力的练习、一般性准备练习,专门性准备练习游戏以及讲解示范和队伍调动等;基本部分的具体内容有:教师讲解示范、专门性练习、新旧教材内容、教和学的步骤、正误对比、教学比赛、游戏、身体体能练习、学生练习与休息、队伍调动等;在教学实践中,除注意各项目前后顺序及联系安排外,更应注意各项的分组练习次数与时间的分配;结束部分的具体内容一般包括:队伍调动、全身放松练习、呼吸练习、游戏、舞蹈以及总结和布置作业等;在这部分应对每次活动都作出具体安排;课的微观结构是完成教学任务主要环节,所以教师应根据实情,认真地设计、安排、组织好各环节的教学,以保证课的顺利进行,提高课的教学质量;。

体育课的基本结构名词解释

体育课的基本结构名词解释

体育课的基本结构名词解释
体育课的基本结构是指体育课程安排的基本组织架构和内容安排。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热身活动:体育课一开始一般会进行一些热身活动,如跑步、拉伸、瑜伽等,以提升学生的身体热量,预防运动伤害。

2. 技能训练:体育课的核心部分是技能训练,根据不同学期、学段和学生的年龄、能力水平等,可安排不同的运动项目,如足球、篮球、乒乓球、游泳等。

3. 战术训练:在技能训练的基础上,体育课还包括一些战术训练,即通过教授团队合作、战术布置等方式,提高学生在比赛和运动中的应变能力和战术意识。

4. 应用实践:体育课程强调实践操作,学生需要在实际场地进行运动实践,通过参与比赛、集体活动等方式,锻炼身体、培养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

5. 健康教育:体育课程也包含一定的健康教育内容,如讲解运动的好处、运动前后的注意事项、运动安全等,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和生活习惯。

6. 总结评价:体育课程结束前,通常会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评价,老师会根据学生的参与度、动作技巧、团队合作等方面进行评价和反馈,以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体育课的基本结构可以根据学校的教学大纲、课程目标和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和优化,以满足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

体育课的类型

体育课的类型

第一节体育课的类型与结构一、体育课的类型体育课的类型指根据体育教学目标,教材内容特点与学生学习的需要所划分课的种类。

体育课型就是由课的目标、内容、教法、学法、师生特点以及教学环境条件所决定的。

从体育教学目标与教材内容性质上来区分,可将体育课分为理论课与实践课两大类。

(一)体育理论课体育理论课指向学生传授体育、健康、国防的基础理论知识与基本方法的一类课型。

亦称为体育健康教育课。

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不同。

体育理论课又可分为讲授课与考查课两种类型。

l、讲授课。

讲授课就是体育理论课的主要形式,就是指按照体育教学计划,在课堂上向学生系统地讲授体育、健康与国防基本理论知识的课型。

根据学校体育工作、体育教学目标及学生身心等的需要,合理地安排理论课的教材内容及比例。

理论课的内容可以根据地方传统、季节体育活动特点与重大体育节来安排。

总之,理论课应紧密联系实际,起到指导体育实际的作用。

2、考核课。

考核课就是检查学生掌握所学理论知识的情况的一种课型。

它一般安排在期中或期终进行。

考核方法有抽查个人或小组、课堂测验、期中期末考试等。

考核后要进行评分与试卷分析,并对存在问题应向学生进行讲评。

(二)实践课体育实践课指根据教学所规定的教学内容要求,组织学生在体育场馆进行身体活动练习的课。

根据每次课的具体教学目标的不同,实践课一般可分为新授课、复习课,综合课与考核课4种课型。

1、新授课。

新授课指以学习新教材内容为主的课型。

其主要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身体活动动作的概念与表象,初步掌握身体活动动作的要领与方法。

激发学生对新内容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

教师应正确地运用讲解与示范,以及采用辅助,诱导、帮助、保护等教法措施,帮助学生在学习新教材内容过程中,迅速地形成正确的概念与表象,明确完成新动作要领与方法,使学生更快领会与掌握新动作。

教师应根据新教材内容的性质与学生的具体情况,合理地、科学地安排教法、教学步骤;分清主次、突出重点、难点,符合学生的实际,减少学生学习过程的困难,提高教学效益。

大学体育课教案基本部分

大学体育课教案基本部分

大学体育课教案基本部分一、课程名称:篮球基本技能训练二、课程性质:公共体育课三、课程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篮球运动的基本理论知识。

2. 培养学生掌握篮球运动的基本技能,如传球、接球、运球、投篮等。

3.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竞技水平。

4. 培养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提高身体素质。

四、教学内容:1. 篮球基本理论知识讲解。

2. 篮球基本技能训练,包括传球、接球、运球、投篮等。

3. 团队配合训练。

五、教学过程:1. 准备活动(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简单的热身活动,如慢跑、拉伸等,提醒学生注意运动安全。

2. 基本技能训练(20分钟)a) 传球:教师示范正确的传球手法,学生分组进行练习,强调传球的准确性和力度。

b) 接球:教师示范正确的接球手法,学生分组进行练习,强调接球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c) 运球:教师示范正确的运球手法,学生分组进行练习,强调运球的流畅性和控制力。

d) 投篮:教师示范正确的投篮手法,学生分组进行练习,强调投篮的力度和准确性。

3. 团队配合训练(15分钟)a)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篮球比赛,让学生体会团队配合的重要性。

b) 教师针对比赛中的不足进行指导和讲解,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结束活动(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简单的放松活动,如拉伸、深呼吸等,提醒学生注意运动后的恢复。

六、教学要求:1. 学生需穿着合适的运动服装和鞋子,女生必须扎头发。

2. 学生需遵守课堂纪律,听从教师指挥,积极参与训练。

3. 教师需关注学生的运动安全,及时纠正动作不规范的地方。

七、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

2. 学生篮球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提高程度。

八、教学建议:1. 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教师可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

2. 鼓励学生参加校内外篮球比赛,提高实战经验。

3. 教师可组织篮球爱好者进行课后练习,提高篮球水平。

九、课后反思:教师需对课堂教学进行总结和反思,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体育课组织教学的阶段划分及特征

体育课组织教学的阶段划分及特征

体育课组织教学的阶段划分及特征体育课组织教学的阶段划分通常是指体育课的结构划分,体育课的结构是指构成一节课的几个部分和各部分的内容安排顺序、学习目标、教学流程、组织教法、时间分配等。

体育课组织教学的阶段划分主要是根据课堂组织教学的需要和学生机体工作能力变化的规律为依据,受体育教学特点制约。

根据体育教学的特点与规律,体育课一般分为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也可以分成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无论是三个部分还是四个部分,在本质上并没有区别。

随着人们认识的不断提高,体育课的结构还会发展变化。

一、准备部分准备部分的内容,按性质和目标可分为课堂常规、一般性准备活动和专门性准备活动。

组织教学必需的体育课堂常规内容有上课前的集合整队、清点人数、教师介绍课的学习目标和内容、安排见习生、检查服装等,教师还需要带领学生进行准备活动,主要进行身体各关节、肌肉群的充分活动和拉伸,让学生知道准备活动的重要性和方法。

专门性准备活动主要是针对与课主要内容相关的肌肉群、韧带、关节的辅助练习和模仿练习。

准备部分的活动尽量结合本次课教学的内容器材进行,如学习单手肩上投篮时,可以在满足每人一个篮球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安排全场运球热身。

准备活动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基本部分目标的完成。

中小学的体育课,一般负荷强度较小,教材内容难度也较低,一般不区分一般性准备活动和专门性准备活动。

二、基本部分基本部分是教学过程中的主要环节,也是衡量学习目标完成与否的主要部分。

进行基本部分的准备活动,应该注意以下几点:(一)合理安排好主要教材的顺序一般来讲,将新教材和比较复杂的教材放在前面,学生有饱满的精神和充沛的体力学习新内容。

教师在讲解示范和每一个辅助练习时,应对练习时间、练习次数、练习距离进行科学的预设,精讲多练。

一般容易引起兴奋的教材放到后面进行。

从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规律来看,发展速度和灵敏性的教材放到前面,发展力量和耐力的教材放到后面,发展身体不同部分的练习应交替进行。

新体育课程教学组织、形式、内容及方法

新体育课程教学组织、形式、内容及方法
组织、形式、内容和方法
第一部分:一、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 长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在学校教育中落实健康第一指 导思想的主要途径。但这不意味着只要开设了体育与 健康课程就自然体现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体 育与健康课程自身也存在着是否以“健康第一”为指 导思想的问题。
跳跃类游戏 猜拳跨步、斗鸡、单脚跳追捉
选择教材内容的原则
●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 ●注意教学内容的实效性 ●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 ●注意教学内容的科学性
第四部分: 新体育课程与教学方法的教法改革
体育教学模式简介: 所谓教学模式是反映某种特定的教学程序,
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教学过程结构和相应的教学 方法体系。(是从教学理论、规律上着眼来研 究教学实质的)。 体育教学方法:是良好体育教学经验的系统升 华。 体育教学法:是着眼于师生双方的行为合作, 强调教学对象双边的相互关系。
教学案例
目标:在体育活动过程中增强自尊与自信 内容:过障碍 思路:通过自己布置场地来获得心理上的
准备与适应,并在不断克服运动难度(障 碍物)的过程提高自尊与自信。
3、 技能学习课
导入——模仿——重复——演示——纠偏 —改进——应用
4、 效果展示课
动作技能的学习效果因人而异
运球——切入——传接球——投篮 扣篮——罚球——防守
4、负重搬运:2~3人的 负重搬运练习
6、角力:互推 互拉
5、角力:双人角力练习
3、无助于增进健康的教学内容 发展身体素质与增进健康的矛盾 技术教学与增进健康的矛盾 缺少个性化的教学与增进健康的矛盾
(三)、教学组织形式的单一
过于严密的教学组织形式 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组织形式 一成不变的课堂教学程序 以行政教学班为主的组织形式 男女分班的教学组织形式 分项教学组织形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育课的类型与结构
体育课的类型:根据体育教学任务、教材性质和学生特点等因素所划分的课的种类,分为:
一、理论课:一般是指在教室里传授的体育与卫生保健知识课,分为:
1、引导课:开学后的第一课,目的是使学生明确一学期的教学任务、要求和内容,以及学校课外体育锻炼开展的重点项目介绍给学生。

2、体育基础知识课:包括体育卫生保健基础知识、比赛规则、技术与战术分析、竞技运动项目介绍及欣赏和体育新闻等。

二、实践课:一般是指在操场上(或体育馆)根据体育教学大纲和教学工作计划进行的身体练习课,分为:
1、新授课:是指学习新内容的课,或是在复习的基础上再学习一些新的动作。

(1)由于讲解新内容过多,影响课的练习密度和运动负荷,因此,在教学中注意精讲多练。

(2)教师讲解正确,示范优美。

2、复习课:是指复习学过的内容。

但复习不是简单地重复已学过的内容,而且应逐步提高动作的质量和达标要求。

(1)在教学中注意精讲多练,增加练习次数和练习要求,合理加大课的运动负荷。

3、综合课:是指既要学习新内容,又要复习已学业过的教材的课。

(1)每次应安排两种以上的内容。

(2)科学合理安排新旧内容的教学顺序。

4、考核课:是在某项内容基本结束后,用以检查学生学习成绩为主的课。

体育课的基本结构:是指一堂课的教材内容安排和教学组织、教法步骤的合理顺序,以及各个环节的时间分配。

根据人体生理机能活动变法规律,可将体育实践课的基本结构划分为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3个阶段。

(一)准备部分(也可分为开始部分和准备部分)
准备部分的基本目标是:迅速地将学生组织起来,集中学生精神和注意力,明确教学目标与要求;组织全体学生充分做好准备活动,使身体各主要肌肉群、关节、韧带得到充分活动,使各器官系统机能迅速地进人工作状态,帮助学生以饱满的精神和适宜的身体状态去参加一节课的学习活动。

准备部分的基本内容可分为组织教学所必需的教学常规、一般性准备活动和专门性准备活动。

教学常规活动是指每节课开始时所需进行的一些基本活动,主要包括全班整队、检查人数、宣布教学目标与要求、检查服装,布置见习生活动内容、队列队形练习等。

一般性准备活动是指促进学生身体全面发展的活动。

通常有各种走、跑、跳、投练习、各种徒手操或持轻器械练习、传统项目基本动作、游戏、舞蹈等。

专门性准备活动是指其动作的性质和结构与基本教材有关或相近似的练习。

主要有模仿练习、诱导练习或辅助练习、基本功以及掌握该项教材内容所必需的身体素质练习等。

准备部分的组织教法:
练习方式采用集体或分组形式进行,既可定位练习,也可以行进间练习。

队形应根据具体情况加以变化,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准备部分的时间大约为7-8分钟,一般应根据教材内容性质、学生特点、季节气候等具体情况来确定。

(二)基本部分
基本部分的目标:
学习、复习、考核课程标准和教学计划规定的主要教材,使学生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知识、技能和方法,发展体能、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基本部分的内容:包括体育课程标准规定的教材内容和结合本地区、本校实际情况所选用的具有乡土特色的教材内容,以及根据学习主教材的需要而选定的辅助性、诱导性练习等。

基本部分的组织教法:组织形式一般可采用分组轮换与分组不轮换的形式进行。

基本部分的教学是完成课教学目标的主要部分。

关键在于组织好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在组织和抓好基本部分的教学时,应认真处理好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通常应将新的、较复杂或难度较大的、发展速度和灵敏性的教材内容放在基本部分的开始阶段,使学生具有饱满的精力去完成较复杂较难的学习任务。

应根据课的目标和主要教材内容的性质与学生的特点,正确地选择和安排一些必要的辅助练习、诱导练习、转移性练习和体能练习,如在进行难度大或强度大的练习前应做一些相应的专门性准备练习和辅助性练习。

根据课教学目标、教材内容性质、学生特点和场地器材设备等具体条件.设计和安排好练习密度、生理负荷与心理负荷。

采用相应、有效的组织教法措施,调控练习的次数、强度与休息时间,使之合理地交替进行,使基本部分的练习的密度、生理与心理负荷达到适宜的程度。

根据学生人数、场地、器材条件和身体练习的需要,选定全班、分组或个人的形式进练习,根据本班学生人数多,场地器材少的情况.一般多采用分组轮换的形式进行。

基本部分的时间的安排取决干教材内容的性质、负荷和学生特点等,按45min的课为例,一般约占25-30分钟。

(三)结束部分。

结束部分的目标:
这阶段主要是有组织地结束课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身体逐渐地恢复到相对安静状态,对课的教学情况进行小结,布置课外作业的任务.预告下次课的内容等。

结束部分的内容:
根据基本部分最后一个教材的性质和运动负荷大小的情况,选用一些动作结构简单、节奏缓和、轻快的身体练习,如活动性游戏、徒手操、舞蹈、慢跑等。

小结本课的教学情况,提出需要注意的问题,布置课外锻炼作业,预告下次课的内容和收拾器材等。

结束部分的一般采用全班集体的形式进行,也可分组进行整理放松活动。

然后集中全班小结。

结束部分的时间一般为5分钟左右。

体育实践课几个部分的划分是相对的,它们互相衔接,紧密联系、和谐构成课的整体。

附:体育课的微观结构。

课的微观结构(具体结构)是指课的各个部分的具体内容的顺序与时间等的设计与安排。

包括各个部分的教学任务、内容、组织教法措施、密度和生理负荷以及时间分配等。

课的准备部分的具体内容包括:
整队、检查人数、宣布课任务与要求,布置见习生活动内容,队列练习、集中注意力的练习、一般性准备练习,专门性准备练习游戏以及讲解示范和队伍调动等。

基本部分的具体内容有:
教师讲解示范、专门性练习、新旧教材内容、教和学的步骤、正误对比、教学比赛、游戏、身体体能练习、学生练习与休息、队伍调动等。

在教学实践中,除注意各项目前后顺序及联系安排外,更应注意各项的分组练习次数与时间的分配。

结束部分的具体内容一般包括:
队伍调动、全身放松练习、呼吸练习、游戏、舞蹈以及总结和布置作业等。

在这部分应对每次活动都作出具体安排。

课的微观结构是完成教学任务主要环节,所以教师应根据实情,认真地设计、安排、组织好各环节的教学,以保证课的顺利进行,提高课的教学质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