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水平井技术
《水平井开发技术》PPT课件

水平井目的:多穿裂缝,提高产能 主要采用的技术:裂缝描述及储层预测技术
裂缝性油藏
裂缝描述预测技术
1)利用地应力研究方法确定主裂缝分布方向,这是目前 常用的定性研究裂缝方向的方法;
2)利用地层倾角测井、成像测井等多种测井信息综合研 究裂缝方向
裂缝识别
成像测井
裂缝性油藏
胜利油田水平井现状
胜利油田于1990年完钻第一口科学试验水平井-埕科1井,到2004 年12月份,共设计投产各类(侧钻)水平井433口,年产油114×104t, 累产油586×104t。 2003年水平井年生产能力突破百万吨大关,达到 108.7×104t。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20
700
年产油、年投产井数 累产油
100 80 60 40 20 0
汇报提纲
胜利油田水平井技术应用现状
不同类型油藏水平井开发效果评价 水平井技术攻关方向
水平井技术攻关方向 1、分支水平井和大位移水平井
目前已完钻3口两分支水平井,下一步应对三分支或多分支水平井进行 攻关研究。
大位移井主要用于开发滩海油田及海洋边缘油藏。目前已完成1口,下 一步应加强这类井的推广应用。
目前平均单井生产情况
日液 日油 含水 (t/d) (t/d) (%)
36.9 4.5 87.8 30.9 4.5 85.3 126.2 16.3 87.1 77.7 9.4 87.9 34.8 3.2 90.8 57.0 12.7 77.7 59.9 12.6 79.0 18.5 7.7 58.4 88.1 12.1 86.3
原油粘度大,需要热采
裂缝油藏 碳酸盐岩,致密
沙河街组,胶结程度较好
水平井钻井技术

xx油田泊松比计算结果
4.大位移井井壁稳定技术研究
计算结果
40
内摩擦角(度)
38 36 34 32 30 900 1000 1100 1200 1300 井深(m) 1400 1500 1600
xx油田内摩擦角计算结果
大位移井井壁稳定技术
计算结果
10 8
粘聚力
6 4 2 0 900
1000
1100
L1和L3由用户根据需要给定, 可以同时为0
空间多点约束设计的理论模型
A点与其切线方向构成的直线为:
AS1 A L S1
在直线AS1上取点M ,在直线DE上取点N后,连接 MN,则MN与AS1构成平面1,MN与DE构成平面2 。 在1与2上分别取点用斜平面法采用圆弧过渡进行 设计。
4.大位移井井壁稳定技术研究
计算结果
XX井安全泥浆密度窗口
轨迹设计技术
轨迹设计方法
常规井身剖面设计
空间斜平面内的直线加园弧
空间斜平面内园弧加直线
空间多点约束轨迹设计
非常规井身剖面设计
悬链线剖面 修正悬链线剖面 拟悬链线剖面
设计方式-空间多点约束轨迹设计
起点
L1:用户给定
大位移井井壁稳定技术
分层地应力的计算模型
垂直应力
H v 0 hgdh
最大、最小主应力(模型A)
s h r ( z Pp ) Pp 1 s
H
s 1 ( z Pp ) Pp s
由于水平井的泻油长度远远大于垂直井的泻油长度因而水平井井泻油长度远远大于垂直井的泻油长度因而水平井井壁附近的流体流速远远小于直井井壁附近的流体流速壁附近的流体流速远远小于直井井壁附近的流体流速大位移井的井周应力分析大位移井的井周应力分析钻井液安全密度窗口计算钻井液安全密度窗口计算分层地应力的计算模型分层地应力的计算模型泥页岩强度和力学参数的确定泥页岩强度和力学参数的确定力学化学耦合计算模式及水化力学化学耦合计算模式及水化对井壁稳定的影响研究对井壁稳定的影响研究大位移井井壁稳定计算结果大位移井井壁稳定计算结果小结小结大位移井的井周应力分析大位移井的井周应力分析井壁处的主应力井壁处的主应力坍塌压力计算岩石剪切破坏坍塌压力计算岩石剪切破坏破裂压力计算拉伸破坏破裂压力计算拉伸破坏分层地应力的计算模型分层地应力的计算模型垂直应力垂直应力最大最小主应力最大最小主应力模型模型a分层地应力的计算模型分层地应力的计算模型最大最小主应力最大最小主应力模型模型b岩石力学参数的确定岩石力学参数的确定内聚力内聚力cc内摩擦角内摩擦角动静态的弹性模量和泊松比动静态的弹性模量和泊松比岩石抗拉强度岩石抗拉强度有效应力系数有效应力系数力学化学耦合计算模式及水化对井壁稳定的影响研力学化学耦合计算模式及水化对井壁稳定的影响研r处时间为处时间为tt时的吸附水重量百分比时的吸附水重量百分比水化耦合计算模型水化耦合计算模型计算结果计算结果259001000110012001300140015001600最小应力上覆应力最大应力xx油田地应力分析结果计算结果计算结果01020304059001000110012001300140015001600静态posion比动态posion比xx油田泊松比计算结果计算结果计算结果3032343638409001000110012001300140015001600计算结果计算结果109001000110012001300140015001600计算结果计算结果xx油田抗拉强度计算结果020406089001000110012001300140015001600计算结果计算结果xx井安全泥浆密度窗口随井斜角地变化102030405060708090井斜角度坍塌压力破裂压力计算结果计算结果xx井安全泥浆密度窗口计算结果计算结果xx油田xx层位泥页岩坍塌压力随钻井时间的变化计算结果计算结果xx井安全泥浆密度窗口常规井身剖面设
7第七章水平井生产测井技术【优质文档】

水平井钻井的目的是尽可能多的钻穿油层,提高油井单井产量或注入量,从而获得更高的采收率。 一般情况下,水平井平行于油藏层面。但对大倾角油层和垂直裂缝的油层来说,水平井要横穿这些油层。
第一节 水平井完井技术
0 水平井示意图
图7-1 垂直层面直井与平行层面水平井示意图
1.地层的岩性
3.钻井液
2.钻井方法
1.4 完井的几个问题
在水平井和斜井中,由于轻质相与重质相的分离,流型与垂直井中有较大差异. 水的表观速度较低时(小于0.1英尺/秒),为均质泡状流动。随着油相表观速度的增加,油泡开始聚集形成大油泡流动(段塞流),最后形成雾状流。
(7-13)
(7-14)
(1)校正系数的计算
下表给出了不同流型和流动方向的情况下式(7-14)中d、e、f和g的取值方法。
表8-2
(2)不同情况下参数的取值
两相流体间的摩擦系数ftp是用无滑动摩擦系数fn与校正因数es相乘得出来的:s值与 及 相关。 (1)计算fn 式中 —井内条件下的液体密度,1b/ft3 —井内条件下的气体密度,1b/ft3
0-4 水相流动中等时的流型
水平井中的流型分为三种流动: (1)分相流; (2)间断流; (3)均布流。 分相流包括层状流、波状流和环状流; 间断流包括段塞流和段状流;均布流包括泡状流和雾状流。
图7-5 水平管道中的流型
0-5 水平井中流型的分类
②各参数的意义
从水平位置开始,角度为 的持液率等于水平管子的持液率乘以校正管子倾斜角度的因数y: 首先根据下列公式求出HL(0): 根据适当的水平流动类型,从参数表7-1中得出的参数a、b和c的值。
(7-11)
(7-12)
2.2 持液率(持水率)HL的确定1
水平井技术

无限制
短半径水平井
90°~ 300°/30米 19.1 ~ 5.73米 6 1/4″~ 4 3/4″ 铰接马达或转盘钻柔性组合
2 7/8″钻杆 要求测斜仪器具有柔性
需要配备顶部驱动系统或动 力水龙头 只限于裸眼或割缝管
长半径水平井特点
1.
优点
2. 1.穿透油层段最长(可以>1000米)
水平井技术
水平井概述
一、水平井的定义 二、水平井开发的技术优势 三、 适合水平井开发的油藏类型 四、水平井的分类及特点 五、水平井钻井的主要困难
20世纪石油工业十项顶尖技术
水平井定义
API没有明确的定义。
A good definition would be “Any well put in a reservoir designed to expose as much porosity and permeability, and contact as many sweet spots as possible”
位移比最小
中半径水平井特点
1.
优点
缺点
2. 1. 进入油层时无效井段较短
1.要求使用MWD测量系统
3. 2. 使用的井下工具接近常规工具 2.要求使用抗压缩钻杆
4. 3. 使用动力钻具或导向钻井系统
5. 4. 离构造控制点较近
6. 5. 可使用常规的套购及完井方法
7. 6. 井下扭矩及阻力较小
8. 7. 较高及较稳定的造率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经验的增加,水平井成本已大幅度降 低,周期明显缩短。自1987年至今奥斯汀白垩系地层水 平 钻井(平均测量井深3000多米)有如下特点:
平均钻井周期由原来的40天/井降至10天/井; 油层井眼直径由原来的8-1/2英寸降至4-1/2英寸; 造斜率由原来的10-12度/30米增至20度/30米; 用清水加聚合物作泥浆(最大比重1.3)并配备有完
水平井钻井技术ppt

-
4.1 国外水平井技术发展概况
Sperry Sun公司使用8-3/4″牙轮钻头、旋转导向系统和磁 测距技术,在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Jedney油田创出了 将两口井距3104m的井底部相交的纪录;测量深度为 5864m,总垂深1545m。
-
阶梯式水平井
4、水平井的发展状况
4.1 国外水平井技术发展概况
上世纪80年代水平井技术呈大规模、加速发展趋势,至1985 年底全世界共钻水平井100口,至1995年一年为1500口; 1996年一年即钻水平井2700口。目前已经成为成熟技术。
Sperry-Sun公司在卡塔尔海上所钻ALS-8B井,水平段最长 5004m。
Mobil公司在德国钻成的R—308井(4 ¾ ”井眼),创短半 径水平井水平段最长600m的世界记录。
美国Bechtel公司采用高压水射流技术开发的超短半径水平 井系统,在 4 ¾ ”井眼中同一深度半径方向钻24个辐射状 的水平井眼,水平段长30 60m,曲率半径0.3m。
-
4.2 国内水平井技术发展情况
专题讲座之一:
水平井钻井技术
-
水平井技术为提高勘探效果、单井产量和油 藏采收率开辟了一条崭新途径,给石油工业发 展带来了一场新的革命,已列为当今石油工业 最重要的关键技术之一。
-
主要内容
一、水平井技术概述 二、水平井的主要技术问题 三、水平井轨迹控制技术
-
一、水平井技术概述
1、水平井的基本概念 2、水平井的基本类型 3、水平井的用途 4、水平井的发展状况
水平井技术讲稿PPT课件

半 3.“狗腿严重度”最小
径 4.使用常规钻井设备
水 5.可使用多种完井方法
平 6.可采用多种举升采油工艺
(2)
井
7.测井及取芯方便 8.井眼及工具尺寸不受限制
各
1.进入油层时无效井段较短
种
2.使用的井下工具接近常规工具 3.使用动力钻具成导向钻井系统
类
中 4.离构造控制点较近
型
半 5.可使用常规的套购及完井方法 径 6.井下扭矩及阻力较小
水 5.直井段与油层距离最小
平 6.可用于浅油层
井 7.全井斜深最小
8.不受地表条件的影响
缺点
1.井眼轨道控制段最长 2.全井斜深增加最多 3.钻井费用增加 4.各种下部钻具组合较长 5.不适合薄油层和浅油层 6.转盘扭矩较大 7.套管用量最大 8.穿过油层长度与总水平位移比最小 1. 要求使用MWD测量系统 2. 要求使用加重钻杆或抗压缩钻杆
第3页/共25页
序 井号 号
1
TK318CH1
类型 短半径侧钻水平井
井深 (m)
垂深 (m)
最大井 斜
(°)
开窗侧 钻井深
5705.08 5451.84 97.0
5396
位移 (m)
273
最大造斜 率
(°/m)
水平段长 (m)
完成年份
施工地点
1.4
213
2004
塔河油田
2
TK318CH2
短半径侧钻水平井
95-28 m 286.5m 286.5-86m 85-24m 24-5.77m
第9页/共25页
水平井的分类
长半径水平井 造斜率:2° /30m-6 ° /30m 应用范围:水平位移较大的水平井 钻具组合:常规的钻具组合(弯接头、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现代试井分析-第七章 水平井试井压力分析

三、水平井常规试井分析方法 2、中期线性流
12.39 103 qB t 1.842 103 qB 1.842 103 qB pwf pi S Sz Ct KH Lh Khh KV KhL
p
pws0
1.24 10 2 qB mL Lh ct k H
四、水平井试井解释步骤
2、综合分析判断和确定流动段
由压力导数曲线早期水平线、结合压力或压差半 对数直线段检验初始径向流动阶段。
2.12110 3 qB m1 kV k H L
lgt
lgt
四、水平井试井解释步骤 由压力导数曲线后期水平线;在时间坐标相重合的 条件下完全互相拟合的特性;结合压力或压差晚期半 对数直线段检验晚期拟径向流动阶段。
以油层的底面为x-y平面,z轴通 过水平井的中点,水平井与油层底面 的距离为zw(m)
第七章 水平井试井压力分析
第七章 水平井试井压力分析
水平井的流动图谱
第七章 水平井试井压力分析
二、水平井试井数学模型及压力解
1、数学模型
水平渗透率和垂直渗透率不同。建立如下的试井数学模型
2 p 2 p 2 p p K h 2 K h 2 K v 2 Ct x y z t
m1
kV
lgt
kV k H kH
2
L kV pi pwf 1hr kH lg 2.378 S zR S 1.151 2 ct L h k H m3
四、水平井试井解释步骤
1、绘制分析图形
绘制压力或压差的半对数图
压降:pwf (或pwf ) ~ lg t 压恢:pws (或pws ) ~ lg t p t t
优质实用课件推选水平井作业技术

下壳体、旋转部分、密封部分、胶芯、压紧盖板 组成,在一定的预紧力及水力作用下,胶芯抱紧 方钻杆,起到密封作用。当方钻杆转动时,该装 置的上壳体与方钻杆同步转动,胶芯与方钻杆之 间不产生相对转动,不易损坏胶芯,密封压力可 以达到10MPa以上。
七、水平井冲砂作业
1、水平井修井难点
水平井因为井身结构的特殊性,与直井相比,水平井修 井难度大,工程风险大。主要体现为:
(1)受井眼轨迹限制,直井常规井下工具、管柱难以满 足水平井修井要求;
(2)斜井段、水平段管柱贴近井壁低边,受钟摆力和磨 擦力影响,加之流体流动方向与重力方向不一致和接单根, 井内脏物如砂粒等容易形成砂床,作业管柱容易被卡;
2014年
近几年位移超过2Km和2.5Km井数量
大位移定向井指标: 最大位移: 4101m(NP13-X1702) 最大井斜:81.65 °( NP13-X1702 ) 最大井深:5630m ( NP13-X1702 ) 玄武岩最大厚度:1068m斜/368m垂(NP12-X168)
大位移水平井指标: 最大位移: 4033m(NP23-P2016) 最大井斜:92.68 °(NP23-P2010) 最大井深:6470m (NP36-P3002) 最高温度:172.5℃(NP23-P2002循环)
Φ118
9.5 11.9 9.2 10.1 11.4
150.2 119.7 156.1 142.6 125.9
5.59 4.99 5.70 5.45 5.12
5.37 4.80 5.48 5.23 4.92
4.78 4.27 4.87 4.66 4.38
4.10 3.66 4.18 4.00 3.0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水平井技术7.1 水平井的定义所谓水平井,是这样一种定向井,其最大井斜度达到90°左右(一般大于85°就叫水平井),且在目的层内维持一定长度的水平的或近水平井段。
八十年代以来水平井钻井技术的不断成熟主要归功于整个定向钻井技术,它是定向钻井技术发展的重大进步。
7.2 水平井的分类及其特点目前,根据造斜井段的曲率半径,水平井可以分为四种类型:长半径、中半径、短半径水平井(见图7-1)和超短半径水平井。
①长半径水平井系统水平井钻井技术已经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但是长曲率半径系统仍然有着它的应用领域,在勘探和探明油田面积方面利用长半径系统成功地钻出了许多水平井。
对于海上钻井平台,大跨度或综合考虑障碍的井口位置和在城市下面的油田等,最好使用长半径。
通常来说,长曲率半径水平井是采用常规的井下工具。
这一类型的水平井的造斜点比较靠近井口;由于曲率半径大,能达到较大的水平位移。
②中半径水平钻井系统从广义上讲,这一钻井系统的水平井眼是根据API对钻柱的弯曲和扭转的复合应力所给出的极限值,进行有效的钻井作业。
经实践,最大的实际狗腿严重度在旋转钻方式中为20°/100ft,在定向钻方式中可达30°/100ft。
中半径水平井系统的适用范围很大,而且在北海、墨西哥湾、洛杉矾和阿拉斯加的北部作业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它成功地应用于解决水锥、气锥、生物礁和裂缝地层的油层的开发。
虽然油层的自然性质对于中半径水平井系统的使用性有着某些影响,但是比长半径系统少多了。
尽管钻井液的漏失使得作业复杂化,但钻裂缝性油层的最经济方法在目前来说还是首推中半径水平井。
中半径弯曲井段所需要的垂直深度比长半径系统的深度小得多,许多复杂的井段能够在中曲率半径水平井的垂直井段顺利通过。
并且能在钻弯曲井段和水平井段之前下入套管将其封固。
当然,这样做可能因为增加下套管井深而多一些费用,但是在比较短的弯曲井眼中钻进能够节省时间和减少潜在的井眼复杂情况。
但是与长半径相比,中半径水平井也有一些缺点。
这主要是中半径水平井造斜率较大,所以接头的弯曲力矩、管串本体的材料应力必须引起工程作业的重视;并且在比较松软的地层中钻进,中半径水平井的大曲率所造成的侧向力在井壁上产生键槽并可能钻出新井眼。
通常我们谈到水平井时,会见到一种“双增剖面”的水平井。
它就是水平井在第二个增斜井段进入水平,而在二个增斜段之间加一个斜直段,这一段通常被放在井斜角45°~75°之间,其位置安排在钻达靶区总垂深的70~85%以下。
这个井深调节段,主要是针对目的层浓度的不确定性。
另外,不稳定或复杂的地层使第一增斜段的造斜率可能产生较大变化,通过斜直段的调节,使井眼在通过第二次增斜在预定的垂深进入水平。
实际上,双增剖面同时在大半径和中半径水平井中使用。
从经济方面考虑,与长半径水平井相比较,中半径水平井垂直井段要长这段费用较低;虽然中半径水平井自造斜后开始,其单位费用率高,但它减少了弯曲井段的进尺。
国外有资料说明了这方面的比较,认为总的费用大致与长半径水平井相当。
③短曲率半径水平井系统短曲率半径系统是使用扰性或铰链工具钻出其狗腿率范围在60°~300°/30m水平井的钻井系统。
短半径水平是在6inT 4-3/4”in井眼中进行,其狗腿度在140°~280°/30m之间。
由于短曲率半径水平井的位移小,弯曲段要求的垂深也小,因此,这一系统特别适用于那些目的层覆盖层为复杂油层的井。
它能在钻弯曲井眼段之前把上部井眼封起来,从而进一步减少了钻进面临的复杂情况,保证下一阶段关键井段的顺利进行。
由于短曲率半径水平井弯曲段所需的垂直浓度小,这就使得泵油设备可以被下到垂直井段的深部接近产油层的位置,而且无需过量的弯曲或油泵抽油杆。
另外,由于短半径造斜率大,与长半径和中半径水平井相比,短半径水平井中靶的总垂深误差要相对小。
但是,短半径系统也有一些缺点,它的工具不像其它系统那样牢固,并且不完全符合API 标准。
按照目前一些钻机的设计来说,短半径系统所使用的工具在井场维修和处理比较困难,必须对钻机以及井场的其它装置作适当的调整才能工作。
从经济上讲,短曲率半径系统与其它方法比较,由于种种原因很难进行作业。
例如,目前短半径系统的水平段长度只是中半径或长半径系统水平段的10~30%左右。
并且由于机械钻速低,短半径的单位费用是长半径和中半径的10倍。
虽然在同一目的层,完成一口短半径水平井,其总费用可能与长半径系统和中半径系统相当,但是它的水平段长度小得多,因此在采收率方面肯定是不及长半径和中半径水平井。
短半径造斜工具如图7-2所示④超短半径钻井系统水平钻井的最新方法是超短半径钻井系统,这一方面是使用高压液体喷射出一段水平的井眼,其变化的曲率半径只有几英寸到一英尺左右。
目前使用该系统所钻的水平段长度还只限于200ft之内。
尽管在硬地层也可以喷射出一个井眼,但很显然,这一系统更适用于松软地层、浅油砾层和沥青砾油层。
而这些松软地层中作业,井眼稳定同样是一个需考虑的主要因素。
7.3 水平井的应用7.3.1 天然垂直裂缝同灰岩一样,与天然垂直裂缝相交错的油藏为水平井提供了理想的应用条件,这一类型的井身剖面可以使产量提高4~20倍。
在垂直裂缝油藏中,油气完全处在裂缝中,裂缝之间的非生产底层一般为6~60m厚,所以垂直井可能只钻到一个产层,也可能一个产层也钻不到,而水平井可以与产层垂直相交横向钻穿若干个产层裂缝,这样就比垂直井的开采量高得多。
7.3.2 水锥和气锥①水锥:如果产层为水驱动,尤其是当原油粘度比水高得多时,垂直井可能会遇到水锥的问题。
发生这一问题时,会连油带水一同生产。
水平井可以在油层的中上部造斜,然后在生产层中钻一定长度的水平井段。
水平井不仅减少水锥的可能性,而且每单位长度的产油段的压力降比垂直井产油段低,出水、出砂也比垂直井少。
②因为天然气的粘度远低于原油,通常气锥比水锥更为严重。
如果气锥不能控制,则油层必须以注气的方式来维持产量,否则压力必然过早地下降。
水平井的井眼全部在油砂中,所以有助于避免气锥问题,并可以控制采收率,不至于使气锥的压力梯度过高。
水平井成功地减少了水锥、气锥等有害影响。
因此,水平井可以显著提高产量。
7.3.3 低渗透性地层在低参透率油藏,由于生产能力低,提高油气流的方法之一就是对油井进行压裂,但是,更引人注意的解决办法是钻水平井。
一口水平井可以大大增加泄油面积。
7.3.4 薄油层对于薄油层,通过在油层的上下边界之间钻一个水平井段可以大大地增加井与油层的接触表面积。
7.3.5 不规则地层水平钻井已经成功地应用于开发不规则油藏。
这种含油地层互不关联,孤立存在,地震测量也难以指定其准确位置,所以钻直井或常规定向井很难钻到这类油藏。
然而短半径水平井可以从现有直井中接近油藏的位置进行造斜,并且可以避免可能的水锥和气锥问题。
7.3.6 重油产层在重油产层中,水平钻井具有提高产量的能力。
横穿油藏的水平井既可以作为生产井又可以作为注水井。
7.3.7 提高采收率采用水平井同样可以提高原油采收率。
在注蒸汽情况下,直井的低注入量常常呈现很差的热平衡,有部分能量消耗在地面管线、油井及相邻地层的热损失上,而水平井可以提高日注入量,直接加热更大的石油体积,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善热平衡。
另外,为了有效注入混相段塞(CO2、液化石油气、表面活性剂)必须扩散更长的距离。
在这种情况下水平泄油无疑是一种改善。
7.3.8 老井重钻7.4 水平井的剖面设计水平钻井技术与常规定向钻井技术最为不同的两个特点是使用特别的造斜钻具及特别的剖面设计。
单位井身长度的成本最低时,水平井的长度为最佳长度。
为了达到可能达到的最大长度,必须使扭矩和上提拉力(摩阻)为最小。
7.4.1 影响水平井剖面设计的因素影响水平井剖面设计的因素,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①套管程序②井眼尺寸③油层厚度④油层(地层)特性⑤租赁限制⑥完井技术具体地讲,造斜曲线设计必须考虑到以下问题:①避开复杂地层造斜;②曲线末端即造斜结束时的位移最小;③造斜井段的长度最短;④有一个调节井段以应付不理想造斜率的情况;⑤利用造斜井段的构造标记调整最终目标区的深度;⑥必须允许使用所有必需的完井设备和采油工具。
7.4.2 水平井的剖面类型根据油藏特性的不同,从水平段的几何形状看,水平井剖面类型,可分为以下几类,如图7-3所示。
图7-3中给出了8种水平井剖面的示意图。
①为水平段平缓的剖面。
这是一种最简单、最经济的一种剖面设计,这种剖面的水平井较容易完成。
该剖面应用于各向同性的油藏以及解决气/水锥等问题。
②波浪型井底的水平井。
这种剖面应用于那些被不渗透性障碍隔开的几个单个油藏。
③井底水平段上倾的水平井。
这种水平井应用于解决气锥的问题。
当油气界面下移,进入水平段远端时,这时可以将水平段远端封死,但整个井还能继续生产。
④井底水平段下倾的水平井。
这种水平井应用于解决水锥的问题。
当油水界面上移,进入水平段远端时,这时,可以将水平段远端封死,但整个井还能继续生产。
⑤阶梯状井底水平井。
这种水平井同样应用于被不渗透性障碍分割的几个油层。
这种水平井风险大,轨迹控制很难。
⑥多分支的水平井。
多分支短曲率水平井已得到广泛应用。
多分支中、长曲率水平井的应用正在开始,随着作业费用的降低以及驱油面积的增加,多分支中、长半径水平井的应用将进一步推广。
⑦重力驱油水平井。
这种水平井应用于那些只能用重力驱油开采的油藏。
这种水平井将在热采中得到广泛应用。
⑧复杂水平段剖面的水平井。
这种剖面综合上述几种水平段剖面形式,它应用于那些水平段上油层地质结构变化很大的油藏的开发。
在7.2节中,我们知道,中、长半径的水平井应用最广。
因此,下面主要介绍中、长半径水平井的剖面设计。
具体从几何上讲,水平井剖面最基本、最常用的三种类型,即:A:单曲率—斜直段剖面;B:变曲率—斜直段剖面;C:理想剖面。
下面在7、4、3、7、4、4、7、4、5中分别介绍这三种类型的剖面的设计。
剖面设计基本上是简单的几何计算。
7.4.3单曲率—斜直剖面的设计单曲率—斜直剖面是最老、应用最为广泛的造斜曲线,这类剖面的特点是,整个曲线由三段组成,造斜由上、下两个造斜率相同的造斜井段完成,中间为斜直的稳斜井段。
这一造斜曲线的设计基础是,以工程计划中计划使用之造斜钻具的最小预计造斜率和最短斜直井段来选择造斜点和计划的造斜曲线末端的位置。
见图7-4。
如果上部造斜井段的实际造斜率超过了预计的(最小)造斜率,可以调整斜直井段的长度来使下部造斜井段钻到目标区。
这样就把钻到目标区的误差限制在下部造斜井段的实际与预计曲率的误差上。
单曲率—斜直剖面设计的最后一项选择是斜直井段的井斜角,最为普遍的选择之一是取45°,这样,无论造斜井段的曲率是多少,两个造斜井段的深度和位移都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