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电视信号的调制

合集下载

(高频电子线路)第七章频率调制与解调

(高频电子线路)第七章频率调制与解调

02
频率调制
定义与原理
定义
频率调制是一种使载波信号的频率随 调制信号线性变化的过程。
原理
通过改变振荡器的反馈电容或电感, 使其等效谐振频率随调制信号变化, 从而得到调频信号。
调频信号的特性
线性关系
调频信号的频率与调制信号成线性关系, 即f(t)=f0+m(t),其中f(t)是瞬时频率, f0是载波频率,m(t)是调制信号。
介绍了多种调频解调的方法,包括相 干解调和非相干解调,并比较了它们
的优缺点和应用场景。
调频信号的特性分析
详细分析了调频信号的频率、幅度和 相位特性,以及这些特性如何影响信 号的传播和接收。
频率调制与解调的应用
讨论了频率调制与解调在通信、雷达、 电子战等领域的应用,并给出了具体 的应用实例。
未来研究方向与挑战
带宽增加
调频指数
调频指数是调频信号的最大瞬时频率与 载波频率之差与调制信号幅度之比的绝 对值,表示调频信号的频率变化范围。
调频信号的带宽随着调制信号的增加 而增加,因此具有较好的抗干扰性能。
调频电路实现
01
02
03
直接调频电路
通过改变振荡器元件的物 理参数实现调频,具有电 路简单、调频范围较窄的 优点。
调频系统集成化 与小型化研究
随着电子技术的进步,未来 的研究将更加注重调频系统 的集成化和小型化。这涉及 到系统架构的设计、电路的 优化以及新型材料的应用等 多个方面。
调频技术的跨领 域应用探索
除了传统的通信和雷达领域 ,频率调制与解调技术还有 望在物联网、无人驾驶、生 物医疗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未来的研究将探索这些新 的应用场景,并寻求技术与 具体领域的结合点。

电路基础原理数字信号的调制与解调

电路基础原理数字信号的调制与解调

电路基础原理数字信号的调制与解调数字信号的调制与解调是电路基础原理中的重要概念。

调制是将数字信号转化为模拟信号的过程,解调则是将模拟信号还原为数字信号的过程。

本文将介绍数字信号的调制与解调原理及其应用。

一、调制的基本原理调制是为了将数字信号传输到远距离时,能够克服传输噪声、提高信号质量而进行的一种技术。

数字信号经过调制后,会转化为模拟信号,其特点是连续的波形。

1.频移键控调制(FSK)FSK是一种基本的数字信号调制方式,它通过改变信号的频率来表示不同的数字。

在FSK中,使用两个频率来分别代表二进制的0和1。

2.相移键控调制(PSK)PSK是一种通过改变信号的相位来表示不同的数字的调制方式。

在PSK中,使用不同的相位来表示二进制的0和1。

3.正交幅度调制(QAM)QAM是一种通过改变信号的振幅和相位来表示不同的数字的调制方式。

在QAM中,通过改变信号的振幅和相位的组合来表示多个二进制数字。

二、解调的基本原理解调是将模拟信号还原为数字信号的过程,其目的是还原接收到的信号,以便后续的数字信号处理。

1.频移解调频移解调是将经过FSK调制的信号还原回数字信号的过程。

解调器需要检测接收到的信号的频率,并根据频率的不同判断出二进制的0和1。

2.相移解调相移解调是将经过PSK调制的信号还原为数字信号的过程。

解调器需要检测接收到信号的相位,并根据相位的变化来判断出二进制的0和1。

3.幅度解调幅度解调是将经过QAM调制的信号还原为数字信号的过程。

解调器需要测量接收到信号的振幅和相位,并根据这些信息来判断出二进制的0和1。

三、调制与解调的应用调制与解调技术广泛应用于通信领域,特别是在无线通信中。

1.无线电广播无线电广播使用调制技术将音频信号转化为无线电信号,并通过无线电波传输到接收器中,然后通过解调技术将无线电信号还原为音频信号。

2.移动通信移动通信中的调制与解调技术被用于将数字信号通过无线电信道传输,以实现声音、图像和数据的无线传输。

数字电视信号的传输标准及其调制方式······

数字电视信号的传输标准及其调制方式······

第七章:数字电视信号的传输标准作业:比较数字电视信号的传输标准作业要求:数字电视信号的传输标准是什么?各自的调制技术又是什么?请比较这几个标准的优缺点作业内容:数字电视信号的传输标准有三种,分别是ATSC标准、DVB标准、ISDB标准这三种。

其中,DVB标准包括DVB-S(卫星数字电视广播)、DVB-C(数字电视有线电视广播)、DVB-T (地面广播数字电视)三种,其中DVB-S和DVB-C标准已作为世界统一的标准被大多数国家接受,包括中国。

ATSC标准采用VSB调制技术,包括8VSB(地面广播模式)和16VSB(高数据率模式)两种模式。

DVB标准采用的调制方式中,DVB-S采用QPSK调制方式;DVB-C采用QAM调制方式,包括16QAM、32QAM、64QAM三种调制方式;DVB-T采用OFDM调制方式。

IDSB标准采用DVB-T那样的OFDM调制方式,在6MHz射频带宽内载波总数可选为1405个、2809个、5617个,即该调制方式有三种模式。

欧洲“DVB标准”和美国“ATSC数字电视标准”的主要区别如下:(1)方形像素:在ATSC标准中采纳了“方形像素”(Square Picture Eelements),因为它们更加适合于计算机;而DVB标准最初没有采纳,最近也采纳了。

此外,范围广泛的视频图像格式也被DVB采纳,而ATSC对此则不作强制性规定。

(2)系统层和视频编码:DVB和ATSC标准都采纳MPEG-2标准的系统层和视频编码,但是,由于MPEG-2标准并未对视频算法作详细规定,因而实施方案可以不同,与两个标准都无关。

(3)音频编码:DVB标准采纳了MPEG-2的音频压缩算法;而ATSC标准则采纳了AC-3的音频压缩算法。

(4)信道编码:两者的扰码器(Radomizers)采用不同的多项式;两者的里德—所罗门前向纠错(FEC)编码采用不同的冗余度,DVB标准用16B,而ATSC标准用功20B;两者的交织过程(Interleaving)不同;在DVB标准中网格编码(Trellix coding)有可选的不同速率,而在ATSC标准中地面广播采用固定的2/3速率的网格编码,有线电视则不需采用网格编码。

通信原理 第07章 多路复用

通信原理 第07章  多路复用
(7-2)
式中,B1 fm f g 为一路信号占用的带宽。
图7-4 FDM的频谱结构
合并后的复用信号,原则上可以在信 道中传输,但有时为了更好地利用信道的传 输特性,还可以再进行一次调制。 解复用过程是复用过程的逆过程。在 接收端,可利用相应的带通滤波器(BPF) 来区分开各路信号的频谱。然后,再通过各 自的相干解调器便可恢复各路调制信号。解 复用器采用滤波器将复合信号分解成各个独 立信号。然后,每个信号再被送往解调器将 它们与载波信号分离。最后将传输信号送给 接收方处理。图7-5显示了解复用过程。
TDM是按照时间片的பைடு நூலகம்转来共同 使用一个公共信道,所以在对TDM系统 进行分析的时候,通常考查如下几个基 本概念。 1.帧 TDM传送信号时,将通信时间分成 一定长度的帧。每一帧又被分成若干时 间片。即一帧由若干个时间片组成。帧 中的每个时间片是预先分配给某个数据 源的,且这种关系固定不变。不论有无 数据需要发送,所有数据源的时间片都 会被占有 .
7.2 频分多路复用
频分多路复用FDM(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指的是按照 频率参量的差别来分割信号的复用方式。 FDM的基本原理是若干通信信道共用一 条传输线路的频谱。在物理信道的可用 带宽超过单个原始信号所需带宽情况下, 可将该物理信道的总带宽分割成若干个 与传输单个信号带宽相同(或略宽)的子 信道,每个子信道传输一路信号。FDM将 传输频带分成N部分后,每一个部分均 可作为一个独立的传输信道使用。
3.码组交错法 码组交错法按某一码字长度(若干 比特)为单位进行复用,即每个时间片 包含某个数据源的一个码字(可能是一 个比特,一个字符或更多比特),每个 时间片传输一个码字/子帧,与比特交错 技术相比误码率较低。

浙江传媒学院广播电视概论 第七章模拟电视基础小结

浙江传媒学院广播电视概论 第七章模拟电视基础小结

第七章模拟电视基础小结一、像素:组成图像的基本单元。

每个像素具有单值的光特性(亮度和色度)和几何位臵。

像素亮度既是空间(二维)函数,同时又是时间函数。

二、顺序制传送:按一定顺序将一个个像素的光学信息轮流转换成电信号,用一条传输通道依次传送出去,在接收端的屏幕上再按同样的顺序将电信号在相应的位臵上转换成光学信息。

特点:(1)发送端和接收端各有一个转换开关。

(2)转换开关用电子方法实现的,有很高的接通速度。

(3)收、发两端开关的接通要同步,保证图像的正确重现。

三、扫描:电视系统中顺序分解像素和综合像素的实现过程。

将组成一帧图像的像素,按顺序转换成电信号的过程(或逆过程)。

1、隔行扫描:指将一帧电视图像分成奇数场和偶数场两场来扫描,奇数场扫描画面的奇数行,偶数场扫描画面的偶数行,奇数场和偶数场图像嵌套在一起形成一幅完整的图像。

2、隔行扫描优点:(1)克服逐行扫描方式电视信号的带宽过宽。

(2)能在不改变帧频的条件下克服闪烁现象。

3、扫描同步:(1)同频:收发两端的扫描速度相同;(2)同相:收发两端的时空对应关系一致。

4、我国电视标准规定:(1)一帧扫描总行数为625行,其中,帧正程575行,帧逆程50行;(2)采用隔行扫描方式,每场扫描312.5行,场正程287.5行,场逆程25行;(3)场频为50Hz,场周期为20ms;(4)行频为15625Hz,行周期为64μs,行正程时间为52μs ,行逆程时间为12μs ;(5)扫描光栅的宽高比为4:3。

四、摄像器件产生图像信号原理:都是基于电荷储能原理(Charge Storage Principle)。

1、摄像管:利用了光电靶的作用和电子束的扫描来实现光电转换的摄像器件。

2、电荷耦合器件CCD:以电荷的多少代表图像信号的亮暗、以时钟信号控制代替电子束扫描实现图像信号的摄取、光电变换和输出的摄像器件。

CCD工作过程:光输入⇒电荷包存储⇒电荷包转移⇒信号电荷输出五、显像器件1、阴极射线管CRT:利用电子束的强弱随图像信号的大小变化,将一帧时域的图像信号在屏幕上变成一幅平面光学图像的显示器件。

信号调制总结

信号调制总结

信号调制总结信号调制总结信号调制是一种将信息信号转换为载波信号的过程,从而使信息信号能够在信道中传输的技术。

它是现代通信系统的基础,广泛应用于电视、无线电、移动通信等领域。

信号调制的目的是提高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可靠性和传输效率。

首先,信号调制可以将低频信号转换为高频信号,从而使信号能够在远距离传输。

在通信系统中,低频信号往往受到线路阻抗、噪声等因素的影响,如果直接传输会导致信号衰减和失真。

通过将低频信号调制到高频信号上,可以将信号传输的距离延长,降低了传输过程中的损耗。

其次,信号调制可以对信号进行编码,提高信号的抗干扰能力。

在信道传输的过程中,信号往往会受到多种干扰的影响,比如噪声、干扰信号等。

通过对信号进行调制,可以将信息信号编码到更高频的载波信号中,从而使得信号在传输过程中更加抗干扰。

常见的调制技术有频移键控(FSK)、相移键控(PSK)、正交幅度调制(QAM)等。

此外,信号调制还可以提高频谱效率。

频谱效率是指在给定的频带宽度内能传输的信息比特数。

传统的调幅(AM)调制技术中,信号直接幅度调制到载波上,导致频带利用率较低。

而调频(FM)和相位调制(PM)技术则通过改变载波频率或相位来传输信息,大大提高了频谱效率。

另外,信号调制还有利于信号的安全传输。

通过对信号进行调制,可以使信号的特征更难以被非法获取和篡改。

调制技术可以将信号分散到更宽的频带中,增加信号的复杂性,使恶意用户难以解码或修改信号,从而保证数据的机密性和完整性。

总的来说,信号调制是现代通信系统中不可或缺的技术,它能够将信息信号转换为适合在信道中传输的载波信号。

通过对信号进行调制,可以提高信号的传输距离、抗干扰能力、频谱效率和安全性。

在未来的通信技术发展中,信号调制技术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人们的通信体验提供更好的支持。

监测监管专业广播电视技术试题

监测监管专业广播电视技术试题

一、选择题1. 数字电视信号的调制方式主要采用哪种?A. AMB. FMC. QAMD. PM答案:C2. 在广播电视传输中,用于视频压缩的标准是?A. MP3B. MPEG-2C. AACD. AC-3答案:B3. 以下哪个参数不是衡量电视信号质量的重要指标?A. 信噪比B. 对比度C. 亮度D. 饱和度答案:D4. 广播中心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不包括?A. 信号源B. 编码器C. 解码器D. 显示器答案:D5. 在模拟音频信号数字化过程中,首先进行的是?A. 量化B. 编码C. 采样D. 加密答案:C6. 调频广播的主要优势是什么?A. 覆盖范围广B. 抗干扰能力强C. 音质好D. 能耗低答案:B7. 广播电视节目中,常用的声音压缩格式是?A. WAVB. MP3C. WMAD. OGG答案:B8. 在广播电视传输中,卫星传输的主要特点不包括?A. 覆盖范围广B. 传输距离远C. 受天气影响小D. 实时性强答案:D9. 广播融合媒体平台不包含以下哪个功能?A. 内容聚合B. 互动评论C. 数据分析D. 硬件销售答案:D10. 在广播电视监管中,对违规内容的处罚通常不包括?A. 罚款B. 吊销执照C. 公开道歉D. 社区服务答案:D二、填空题1. 模拟音频信号的数字化实际上包括采样、量化和______三个过程。

答案:编码2. 在室内声场中,人们听到的声音的组成是十分复杂的,通常可以分为直达声、反射声和______三类。

答案:混响声3. 广播融合媒体平台是指以内容聚合、互动评论、数据分析和______为核心功能的新型媒体平台。

答案:个性化推荐(或“智能推荐”)4. 中波广播的频段范围是______MHz到______MHz,主要靠地波覆盖。

答案:520;16055. 调频广播的频段范围是______MHz到______MHz。

答案:87;1086. 数字电视信号的调制方式主要采用______(QAM)。

模拟电视信号调制传输

模拟电视信号调制传输

模拟电视信号调制传输电视信号调制传输是指将音频、视频等信号经过调制处理后,通过传输介质传送到接收端的过程。

电视信号调制传输的目的是为了在尽可能少的传输带宽内传递更多的信息内容,以提供更好的视听体验。

常见的电视信号调制方式有模拟调制和数字调制两种。

模拟调制是指将音频、视频等信号以模拟信号的形式进行传输;而数字调制则是将信号转换为0和1的二进制数字进行传输。

在模拟调制方面,常用的调制方式有调幅(AM)和调频(FM)。

调幅是通过改变信号的幅度来调制信号;调频则是通过改变信号的频率来调制信号。

这两种调制方式广泛应用在传统的模拟电视信号传输中,能够较好地保留原始音视频信号的质量,但受限于传输带宽的限制,无法实现高清、大容量的信号传输。

而数字调制则是通过将信号转换成二进制码,以数字化形式进行传输。

常见的数字调制方式有脉冲编码调制(PCM)、正交频分复用(OFDM)等。

数字调制可以通过压缩算法,将信号进行压缩,从而大幅度减小信号传输所需的带宽。

数字调制的优点是传输质量稳定、抗干扰能力强,并且能够实现高清、多信道、多媒体等丰富的传输内容。

为了实现更高质量的信号传输,许多地区已经逐步实现了模拟信号向数字信号的过渡,即从传统的模拟电视信号传输方式转变为数字电视信号传输方式。

数字电视信号通过调频调制方式传输,能够提供更高质量的音频和视频信号。

同时,数字电视信号还支持互动功能,例如通过机顶盒实现点播、回看等功能,提供更多样化的用户体验。

总而言之,电视信号调制传输方式的发展经历了从模拟调制到数字调制的转变。

数字调制通过压缩算法和多路复用技术实现了更高质量、大容量的信号传输。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电视信号调制传输方式还将持续演进,为用户提供更好的视听体验。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电视信号调制传输方式也在不断演进,以满足用户对于高清、立体声音、互动性和更丰富媒体内容的需求。

下面将进一步探讨数字调制和相关技术在电视信号传输中的应用,并对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调频伴音信号的频偏和带宽
调频波的瞬时频率随调制信号的变化而变化,瞬 时频率与载频之差值称为调频波的频偏。频偏与 音频信号的振幅成正比,音频信号正、负峰值时 的频偏称最大频偏。
调频波的频偏与调制信号的频率之比称为调制指 数(Modula Index)。其表达为:
M (调制指数
)
f (频偏 ) f (信号频率
但为了使伴音射频与图像射频能在一个电视频道 内由同一付天线发射和接收,伴音载频与图像载 频应相差不远。
伴音载频与图像载频的差应为定值,这是因为在
接收机中伴音信号的分离都采用“内载波方式”, 输入至伴音通道的调频信号的中心频率是图像中 频与伴音中频之差,若这一差值不稳,进入鉴频 器的中心频率就有了偏差,伴音就会失真。
2. 无线电波传播形式: 地面波、天波、空间波。
电波的传播方式取决于它的波长。中、长波靠地波 传播;短波靠天波传播;超短波利用空间波直接传 播,它的传播特性近似于光线,传播距离一般2
h1 R
h2
➢ h1:发射天线高 ➢ h2:接收天线高
O
➢ r:地球半径
图 7.1 超短波覆盖半径
预加重和去加重总的效果是对音频没有提升,也没 有压缩;而对噪声来说,在预加重端没获得提升。 而在去加重端则受到压缩。这样便提高了信噪比。
在调频伴音发射机中,采用RC或RL高通滤波器来实 现预加重。预加重网络的输出电压U2 与输入电压U1 有如下关系:
U 2 ()
U1
1
1 jc
R0
R
由于
R0
R, R0
Nyquist沿
fi
6 f(Mhz) (b)
f(MHz)
6
0.75
0
6
(c)
(d)
图7.7 接收机中放增益—频率特性与视频信号幅频失真的关系
在“(Nfiyq+u0i.s7T5沿)~”(f。i -图0.775.7)频(c)率所范示围中内放的图斜像直信线号,增称益之一为频 率特性数学表达式表示如下:
k
4. 调频立体声和电视立体声伴音
立体声的原理:将音频编码成两个信号:L+R; 或L-R。其中L+R信号与常规的音频信号一样, 与单声道接收机兼容;而L-R信号是产生立体声 效果的附加信号。
在调制发射时,L+R信号对主载波信号进行调频; 而L-R信号对一频率为38KHz的副载波进行平衡 调制。为了使接收机能解出L-R信号,发射机还 要发射一个频率为19KHz的导频音信号,接收机 根据导频信号就可以再生38KHz的副载频,在立 体声解码电路中,对L+R和L-R信号解码,就可 以输出L和R音频信号并分别送往立体声通道。
7.2 图像信号的调制
1. 图像信号调制方式的选择
➢ 采用的方式:调幅方式
➢ 设调制信号和载波信号分别为:u U cost 和
uo Uo cosot ,则其调幅波为:
us (U o U cos t) cos ot
令调制系数 m u ,则
uo
U 0 U 0 (1 m cost) cos0t
➢ 用负极性全电视信号作调制信号, 称之为负极 性调制,其特点是图像越暗,已调波振幅越高, 同步头时,已调波振幅最大。
调幅
(b) (a)
图 7.9 图像信号的调制极性
我国及其它多数国家都采用极性调幅,图7.9(b)中
同步头=100% 消隐电平=75% 黑电平=67.5% 峰白电平=(10~15)%
第七章 电视信号的调制
7.1 电视射频信号传送的特点 7.2 图象信号的调制 7.3 伴音信号的调制 7.4 电视发射机 7.5 电视频道的划分 7.6 电视制式
7.1 电视射频信号传送的特点
1. 电视射频信号的特点
视频信号的频带较宽,所以将彩色全电视信号调制 到载波上,载波必然高很多。为了能解调出不失真 的彩色全电视信号,图像载频至少应为视频信号最 高频率的5-7倍。即电视射频须在40MHz以上,所 以电视射频信号应该用超短波发射。
cos0
t
m 4
U
0
c
os
(
0
)
t
c os ( 0
)t
(7.4)
U 0 (1
m 2
cost) cos0t
m 4
U
0
c
os
(
0
)t
c os ( 0
)t
双边带调制传送占用频带过宽,而单边带传送
则失真大 。故选用残留边带传送。
2.残留边带(vertical sidebands)
视频图像信号 双边带调幅
)t
(7.6)
(k 2
A)
m 2 Ui
cos ( i
)t
式中Ui为输入图像中频载波的振幅,ωi为图像中频 (角频率),m为调幅系数。
稍加变换,上式又 可写成:
ui
k 2
U
i
cos i t
k 4
mU i cos(i
)t cos(i
)t
A mUi 2
cos ( i
)t cos(i
)t)
3)相位失真 理想的线性相位传输系统其相频特性为:
( ) ( 0 ) g 0
(7.8)
式中τg 称为包络延时或群延时,φo 为载波的相位移.
理想线性相位系统中的τg应保持为定值的水平直线。 否则,不同频率的包络通过传输系统后,由于延时不 同,肯定会使具有脉冲特性的电视信号波形产生失真。
残留边带传输系统的群延时不为定值,并不满 足上述线性相位的条件,存在相位失真。
L1 (R h )2 R2 2Rh1 h12 2Rh1 L2 (R h2 )2 R2 2Rh2 h22 2Rh2
(7.1)
视距为 L1+L2。显然 h2≤h1,故视距基本上等于L1, 设h1=200米,地球半径约6370公里,则传播距离约 为50公里。
4. 超短波传输手段: ➢ 电缆(短距离) ➢ 微波(远距离) ➢ 通信卫星(远距离)。
(7.7)
式7.7中第一项为中放输出图像信号的载频分量,其 振幅被“NyquisT沿”衰减了一半,第二大项称同相 分量。因为它的两个边频的合成矢量始终与载波矢 量同相,第一、第二两项之和为无失真分量。第三 大项即为正交失真分量,其矢量始终与载波矢量成 900。
在调制频率0.75MHz 内的残留边带波也属于调幅调 相波,由正交分量造成包络波形失真的情况与单边 带波相似,为了减小用普通振幅波器解调时的正交 失真,可在发射机的视频系统中对图像信号进行预 校正,用预先产生相反的失真来进行补偿。
图7. 2 双边带和单边带调幅信号的频率
单边带调幅波信号的表达式为:
uD
(U o
cos0t
m 2
U
0
c os ( 0
)t
(7.3)
将 式 (7.3) 中 增 加 一 正 一 负 两 个 下 边 频 (ωo-Ω) 项 , 式(7.3)可写成:
UD
U0
c os ( 0 t
m 4
U
0
c
os
(
0
)t
➢ 噪声干扰脉冲对高频高幅波表现为振幅偏大,对 图像的干扰是黑色噪声,人眼视觉对其不敏感。
➢ 发射机的效率高。
➢ 负极性调幅波的同步头幅度不随图像内容变化。
7.3 伴音(associated Sound)信号的调制
1. 伴音信号的调制方式及伴音载频 伴音信号通常采用调频制,其原因是:
➢ 伴音和图像采用不同的信号调制方式,对减小二 者之间的干扰极为有利。
0.75
0.75
f0
1.25
6
射频图像信号
f(Mhz) 0
f(Mhz)
1.25
6
视频信号
图7.5 解调残留边带调幅波所得视频信号的幅频特性
补偿幅频失真的办法:
将接收机中频放大器的增益一频率特性曲线设计特 殊的形状,以获得补偿效果。
在超外差式接收机中频信号要经过变频,降为中频 信号,然后进入中放级进行中频放大,在变频过程 中,接收机本身产生的本机振荡信号(简称本振)的频 率高于射频信号频率,高的频率就是中频。
)
(7.10)
3. 伴音信号的预加重和去加重 在调频信号的传输过程中,使恢复的音频信号高 频端信噪比明显变差的因素:
➢ 高频调频波受到干扰噪声作用产生寄生调相干扰 分量,它间接地增加了高音频部分对应的频偏;
➢ 接收机的伴音鉴频器输出的噪声频谱总是高频时 的噪声大于低频时的噪声;
➢ 音频信号的高频部分振幅总是小于低频部分的振 幅。
设调制信号为小于0.75兆赫的单一频率F的简谐信 号频为放fA输,i ,出+中F即图放及fi像输下+信F出边的号图频增电f像i益压-信F为为的号-:A增载;益频f相fi i的-对F的增于增益fi 益为增为0益.5+的KA,变于上化是量中边
ui
k 2Ui
cos i t
(k 2
A)
m 2 Ui
cos ( i
普通振幅检波器解调单边带信号时,会产生正交失 真,用以解调残留边带也同样具有正交失真。至于 失真的程度则随调制信号的不同频率区域而有所不 同。在0.75~6兆赫区内,由于fi +0.75兆赫以上的 中放增益为零,故属单边带性质,其每一频率分量 的正交失真与讨论单边带时所得的结构相同。
在0~0.75兆赫区内,虽然原来属于双边带性质,本 应无正交失真,但由于中放特性的“NyquisT沿” 对于某一对上、下边频来说,彼此具有不同的增益, 使中放输出信号成为上、下边频不对称的双边带信 号,这也要产生正交失真。
K ( f ) 0.5 k a( f fi )
0
( fi 60) ( fi 0.75)
f f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