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合集下载

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011版新课标考试测试题1、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性和人文性2、课程目标按(九年一贯)整体设计,根据“知识和能力、工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

3、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a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b、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c、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d、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4、语文课程标准阶段目标从识字和写字,阅读,写作(小学1~2年级为写话,3~6年级为习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

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5、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6、汉语拼音教学的要求是:读准(生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准确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

7、汉语拼音能帮助(学生识字),帮助(学生说好普通话),帮助(学生阅读)8、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整个语文学习活动)的教学重点。

9、口语交际课的教学教学设计,首先要(选择好话题)话题要贴近(生活),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使每个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要说。

10、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11、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小学个学段习作教学的目标是:低年级侧重激发兴趣,培植自信,乐于写话;中年级侧重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自由表达;高年级侧重多读书,广见闻,善思考,有个性地表达。

12、教学目标有两种叙写方式:分解式目标和交融式目标13、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14、课程目标的总目标部分一共10条,第3条要求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小学语文学习的特点

小学语文学习的特点

小学语文学习的特点。

答案:1、实践性。

语文课程的基本目标是培养学生运用语
文的实践能力,而提高语文能力的主要途径是语文实践;
2、真实性。

指学生在语文学习活动中主要关注言语的内容,关注言语所传达的信息,也就是要有真实的信息输入和输出;
3、持续性。

指语言习得者要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进行经常
性的大量的读写实践活动;
4、反复性。

反复性特点是指在母语习得中对部分语言材料
反复阅读,反复玩味,以达到加深理解、强化记忆、积淀语感、积累语言材料等目的;
5、渐变性。

汉语文表情达意意蕴丰富。

语文学习过程的实
质就是语文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由浅入深、由低到高、循环往复地浸润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语文素养的积累与提高均呈现螺旋上升的变化趋势,这种变化不是一蹴而就的。

语文新课标单选题100道

语文新课标单选题100道

单选题1.关于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新课标”)的观点是:()A、工具性B、人文性C、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D、工具性、思想性与人文性的统一2。

阅读教学过程是:( )A、学生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B、学生与教师之间对话的过程。

C、教师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D、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3.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应鼓励学生:()锻炼。

A、在各科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

B、在口语交际课中C、在家庭生活中D、在与社会人群交往中4.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 )①朗读②分角色读.③表演读。

④默读A、①②③④B、①④C、②③D、③④5.第一学段新课标对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的目标要求是:( )A、了解B、基本掌握C、掌握D、不要求6。

第一学段新课标对默读的要求是()A、初步学会B、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C、有一定的速度D、养成习惯7.语文课程标准将原来的第一学段识字的要求改为( )A、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其中2000个左右会写。

B、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个左右会写。

C、累积认识常用汉字2800个,其中2000个左右会写.D、累积认识常用汉字1800个,其中1500个左右会写。

8。

新课标对各学段的课外阅读量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其中第二学段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A、30万字。

B、40万字.C、35万字D、50万字9。

第二学段对习作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要求,其中对标点的学习提出:根据表达的需要,使用()A、句号、逗号B、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C、冒号、引号D、感叹号、省略号10.新课标第二学段对口语交际提出了四项目标,以下哪一条是不确切的()A、能用普通话交谈。

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B、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

C、能清楚明白的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2024)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考试模拟题及答案

(2024)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考试模拟题及答案

(2024)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考试模拟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包括:(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以(学生)为本,推进语文课程深层次的改革。

3.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

4.学习任务群以(学习任务)为导向,以(学习项目)为载体,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

5.普通高中语文课程由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三类课程构成。

二、选择题1.下列关于语文课程性质的表述,正确的是()A.语文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与审美、探究等能力关系不大B.工具性是语文课程的唯一特点C.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自主的语言实践活动,积累言语经验,把握祖国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D.语文课程只关注学生的语文学习,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培养作用不大答案:C2.语文课程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方面,着重培养的是()A.逻辑思维B.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C.形象思维D.辩证思维答案:B3.以下属于语文学习任务群中“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的教学要点的是()A.快速浏览,了解书籍的大致内容即可B.注重对书籍中个别段落的精读和分析C.引导学生制定阅读计划,通过阅读整本书,拓展阅读视野,提升阅读鉴赏能力D.只让学生阅读文学类的书籍答案:C三、判断题1.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主要体现在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上,与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无关。

(×)2.学习任务群的教学可以按照教师的个人喜好和教学经验随意安排,不必遵循一定的顺序和要求。

(×)3.语文课程评价应综合发挥多种功能,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是最重要的。

小学语文教材教法考试题及答案

小学语文教材教法考试题及答案

新课程小学语文教材教法考试题(一)一、填空题(每格1分,共20分)1、与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的形成与发展。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的基础。

2、课程目标根据“ 、、”三个维度设计。

3、学生只有认识了的字,并且能够正确,才有可能顺利地阅读书报,学习,提高。

4、、是落实口语交际的主要任务。

5、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增加,强调,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和。

6、教学目标有两种叙写方式:和。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0分)1、合作学习2、物本语文课程资源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18分)1、“学会汉语拼音”的衡量标准是什么?2、为什么语文教育要重实践、重体验?3、什么是语文课程资源?四、观点论述题(每小题8分,共16分)1、有人说“探究学习解放了学生的思维,接受学习限制了学生的思维。

”你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2、在当前正在进行的课程改革中,有许多老师认为新课程特别强调三维目标中的“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那就是意味着“知识和能力”不重要了。

请问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五、教学设计题(12分)1、请为一年级下册课文《手捧空花盆的孩子》一课设计一个口语交际教学片断。

六、案例分析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1、下面是一位教师教学《桂林山水》一课的教学目标:(1)理解词语含义,了解景物特点,并展开合理想象,掌握运用对比手法显示景物特点的写作方法,学习“总-分-总”的表达方法。

(2)通过对桂林山水独特的美的感受,激发热爱祖国壮美山河的情感。

(3)着重培养观察能力、表达能力、朗读能力和对优美语言的敏锐感受能力。

试从目标把握和目标叙写的角度进行评述。

2、以下是一位教师教学《赠汪伦》的思路:第一步:读诗歌《赠汪伦》。

第二步:请学生看课文情境的投影。

第三步:进行自主选择学习。

小学语文2022新课程标准模拟测试题及答案两份

小学语文2022新课程标准模拟测试题及答案两份

小学语文2022新课程标准模拟测试题及答案两份第一份一、填空题1、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2、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 二) 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 三)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 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3、课程目标九年一贯整体设计。

课程目标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

4、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按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这四个学段,分别提出“阶段目标”,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

5、课程目标中各个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6、阶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1~2年级为“写话”,3~6年级为“习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

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

7、新课程标准要求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8、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9、学会汉语拼音。

能说普通话。

认识3500 个左右常用汉字。

10、语文教学应在师生的平等对话过程中进行。

11、语文课程标准将原来的中高年级“以写记叙文为主”改成了“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12、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

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

13、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该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14、新课程倡导(自主)、 ( 合作) 、(探究)的学习方式。

15、汉语拼音能帮助(学生识字),帮助(学生说好普通话),帮助(学生阅读)。

16、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整个语文学习活动)的教学重点。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课件.ppt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课件.ppt

(五)综合性学习
1.能自主组织文学活动,在办刊、演出、讨论等活 动过程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
2.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共同讨论, 选出研究主题,制订简单的研究计划,从报刊、书 籍或其他媒体中获取有关资料、讨论分析问题,独 立或合作写出简单的研究报告。
3.关心学校、本地区和国内外大事,就共同关注的 热点问题,搜集资料,调查访问,相互讨论,能用 文字、图表、图画、照片等展示学习成果。
但知识不等于能力,更不等于素养。知 识教学不能孤立进行。(三个维度:知 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 值观 ) ◆语文知识教学要为培养语文素养服务, 做到有序、有度。

7-9年级“课程目标”
(一)识字与写字 1.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
多种检字方法。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 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 2.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 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的速度。 3.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
6.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能 根据文章的内在联系和自己的合理想像,进 行扩写、续写,能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方 式等.进行改写。
7.有独立完成写作的意识,注重写作过程中 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 等环节。

8.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 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 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 感受,沟通见解。
系统性与灵活性的统一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 的选择灵活性
教学内容的系统性

2.语文课程的特点(四)
教师的教学和学生习得的统一
教师的 教学
学生的 习得

语文课程标准的特点

语文课程标准的特点

语文课程标准的特点
语文课程标准有如下特点:
1. 注重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

课程标准以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为目标,注重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等方面的综合培养。

2. 强调语文学习的实践性。

课程标准注重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通过各种形式的语文实践活动来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

3. 注重课程内容的整合性。

课程标准强调课程内容的整合性,注重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和融合,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 突出课程实施的时代性。

课程标准突出课程实施的时代性,注重与现代社会发展的联系,注重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5. 强调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过程性。

课程标准注重学生的语文学习过程,注重学生的整体评价,同时注重学生个性化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综上所述,语文课程标准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实践性、整合性、时代性和评价的整体性和过程性等特点,旨在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第一部分填空(新课标基础知识)1、( )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课程目标积极倡导( )( )( )的学习方式。

教学内容的确定,( )的选择,( )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3、学生是( )和( )的主体。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 )和( )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4、课程目标的总目标部分一共10条,第4条要求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 )。

逐步养成实事求是,( )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

第二部分案例分析(请围绕新课标精神分析下面的案例)1、一位教师给三年级的学生讲古诗,刚刚板书题目,学生就开始背诵起来了。

老师说“啊,我还没讲你们就会背了,那你们会写吗?”学生也说“会”,老师说,“那你们来写写吧!”这时,学生在黑板上开始一笔一划的书写,可惜这课该学的生字他一个也不会写。

问题一:你认为上课一开始老师这样处理古诗的教学方法可取吗?为什么?问题二:如果让你来讲这节课,接下去你会怎么处理呢?2、这里摘录了一位老师讲解《只有一个地球》的片段,请认真阅读,然后根据这段实录写出自己的点评。

师:刚才各组讨论,提出了许多问题,其中有一个问题想问大家,“为什么说地球是渺小的?”生:(念文中相关内容)虽然我们看地球是庞大的,但是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只有一颗黄豆那么大。

生:(念文中相关内容)地球上的陆地面积大约只占其中的五分之一。

师:那另外的五分之四是什么?生:海洋。

师:仅有的五分之一的陆地都能供人类生存吗?生:不行,因为还有沙漠,高山,雪原……师:看老师写这个渺小的“渺”字,原来在我们眼中看似庞然的地球,同茫茫宇宙相比,小的就如同一颗沙粒。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你可知道这一叶扁舟却承载着整整60亿人啊!怎么样,这个问题解决了吗?3.老师在讲《假如》这首诗时,老师教学生理解“不会在寒冷的北风里缩着身子,轻轻叹息”这个句子,一位学生站起来说:“老师,为什么诗里不写‘西北风’啊?”老师说:“噢,等你长大了,你可以写‘西北风’。

”学生高兴地坐下了。

你认为这样处理合适吗?如果你是这位老师,你会怎么处理呢?附:假如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要给窗前的小树画一个红红的太阳。

让小树在冬天也能快活地成长,不会在寒冷的北风里缩着身子,轻轻叹息。

第三部分问题分析及对策1、当前有不少公开课气氛活跃,上得很是热闹,然而在热闹的背后却少见了学生高质量的思维活动。

作为教师你对这一现象怎么看?怎么办?2、我们走进课堂听课,常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回答问题好的总是那么几个人,另外的一些学生有的认真听别人讲话,有的则心不在焉。

遇到这样的情况,你怎样调整使另一部分学生也能参与你的课堂教学(不单指在一节课上)?3、一位老师让学生从一年级起就开始写日记,结果学生写的日记句子不通顺,也不会使用词语,有的字是错字,有的根本不会写就用简单的图画代替。

老师想指导学生把日记写好,却不知从何入手。

第四部分论述题结合你的教学实践谈谈对新课标三维目标中“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理解。

公共知识(30分)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2008年春开始将在农村中小学建立部分科目免费教科书循环使用制度。

教科书只对学校进行配备,由学生在本学期使用,学期结束时归还学校,供下一级学生使用。

2、教育部组织创编《第一套全国中小学校园集体舞》,包括了小学组、初中组、高中组等7个校园集体舞蹈。

自2007年9月1日起,在全国中小学校全面推广。

3、我国古代造字有“六书”之说,其中主要的四种是指象形、指事、会意、形声。

4、参加古代“乡试”被录取的称为“举人”,其中的第一名叫“解元”5、与柳宗元合称“刘柳”,与白居易合称“刘白”的是唐代的他的主要作品为《陋室铭》、《乌衣巷》等。

6、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指的是:法国的莫泊桑、俄罗斯的契诃夫、美国的欧.亨利。

7、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是社会主义制度。

8、思维过程包括分析与综合、比较、抽象与概括、系统化和具体化的过程。

9、新课程结构的特点是:整体性、综合性、选择性。

10、一名优秀的、成功的教师的专业素质应包括。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1、2007年11月5日至8日,国务委员陈至立在考察湖北教育工作时说,国务院决定从2008年春季学期起免除____义务教育学杂费,各地和各有关部门要做好相关准备工作,采取有力措施落实资金。

(D )A.城乡B.农村C.西部地区D.城市12、与下面三个典故有关的人物依次是( A )①酾酒临江,横槊曹公②紫盖黄旗,多应借得,赤壁东风③南阳卧龙,成名八阵图中A 曹操孙权诸葛亮B 关公黄盖诸葛亮 C曹操周瑜诸葛亮D曹植诸葛亮刘备13、革命音乐家张曙是歙县坑口人,他的代表作品有:()ABCD(略)14、我国古代的《学记》中说:“学而不躐等”,这体现了哪个教学原则?( C )A巩固性原则 B因材施教C循序渐进D启发性原则15、“人逢喜事精神爽”,这句俗语反映的情绪状态是( c )A激情B应激C心境D热情三、简答题(第1、2两小题每题3分,第3小题4分,共10分)16、“十一五”期间教育发展的主要目标是什么?国务院批转教育部《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要求坚持教育优先发展。

“十一五”期间教育发展的主要目标明确:教育事业持续发展,教育体系更加完善;城乡、区域教育更加协调,义务教育趋于均衡;教育质量明显提高,创新能力稳步增强;教育机会不断增加,国民受教育水平进一步提高。

同时,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增强教育发展的生机与活力;加大教育投入,加强经费管理;转变政府职能,加强依法治教;全社会共同努力,开创教育发展新局面。

(共8个要点,答出6点即得满分)17、教育观念对教师行为有何影响?教育观念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行为(1分);教育观念影响教师自身专业化实现(1分);教育观念深刻地影响着教师的师德修养(1分)。

18、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表现在哪些方面?(4分)答: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做出社会性规范(1分)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1分)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价值(1分)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1分)业务知识(70分)一、填空题(20分)1、文学体裁主要分为四大类,即诗歌、小说、散文、戏剧文学。

(4分)2、“春蚕到死死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今天不仅可以用来表达坚贞不渝的爱情,而且还可以用来赞美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

(1分)3、巴金的激流三部曲指的是《家》、《春》、《秋》。

(3分)4、人们常用“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来赞美黄河的雄伟气势。

请你借古人的诗句来赞美下面的事物。

(8分)庐山:泰山:长江:西湖:柳树:小草:春雨:梅花:5、在指导学生习作时,我们引用“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

”这幅对联来告诉同学们写文章要简单、精炼、与众不同,富有新意。

(1分)6、《水浒传》塑造了多少流传百世的英雄形象,点亮了多少闪耀天空的罡煞之星,如:《景阳冈》中的打虎英雄武松,为兄报仇怒杀西门庆、潘金莲;发配孟州途中,在十字坡酒店结识孙二娘(母夜叉);醉打蒋门神,替施恩(金眼彪)夺回快活林(孟州道);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为躲避官府缉捕,削发扮成行者……正是:“山中猛虎,见时魄散魂飞,林下强人,撞着心惊胆裂。

”(6分)二、选择题(10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读音相同的一项是(A)A匀称对称称职称心如意B着落着重着急着手成春C归省反省俭省不省人事D附和和面和谐一唱百和2、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D )A健忘教诲测隐恪尽职守B清澈鞭挞辍泣因地制宜C接济烦燥凌驾一视同人D推崇收敛诀别眼花缭乱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D )A你精通法律,讲的话也很有道理,你不愧为法律界的中流砥柱。

B高速公路上,南来北往的汽车滔滔不绝。

C刘翔在雅典奥运会上夺得110米栏金牌,与他歇斯底里地刻苦训训练是分不开的。

D老百姓对骇人听闻的阜阳劣质奶粉事件感到震惊。

4、将①-④句填在句子的横线上,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D )读书,为什么读书?读什么书?我以为①因此,对志向远大者来说,我建议再读一点文学书②今天我们读书不能过于势利,事事讲求实用③审美趣味和精神意志的培养同样不能忽略④经济、法律等专业书籍当然重要。

A④③①②B③④②①C②①④③D②④③①5、书中有不少精彩的故事,下面列举了几则,这些故事的主人翁是谁?请将相应的序号填写在括号中①他好读书而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 B )②他勤学却无钱买烛,只得在墙上凿洞,借邻人的烛光读书。

( A )③他很小就擅长书法,十二岁时见到父亲有一本《笔说》藏在枕头中,就迫不及待地读了起来。

( D )④他少年时就痴迷读书,曾经在梦中看见所用之笔开花了,后来果然“斗酒诗百篇”。

( C )A匡衡 B陶渊明 C李白 D王羲之 E杜甫 F朱熹 G王冕 H王献之6、真诚是什么?真诚是那轮悬在苍穹的太阳,一天天迸发出灿烂的希望。

我爱真诚,爱它如驿外断桥边竹篱般;爱它如小桥流水般 ;爱它如梅兰竹菊般;爱它如兰亭集序般;爱它如高山流水般 ;爱它如飞檐回廊般……根据语境,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入文中的① ② ③ ④ EA激越 B淡泊 C清静 D高洁 E率真 F玲珑三、阅读题(15分)比较阅读苏轼的两篇作品,完成答题。

[甲] 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汉。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乙] 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2(1)把酒问青天(端起酒杯)(2)念无与为乐者(考虑,想着)2、下列句中的“/”表示朗读停顿,其中读法不恰当的是(D)2A不知/天上宫阙 B我欲/乘风归去 C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D相与步/于中庭3、按要求答题。

2+2(1)请写出与“月下起舞,清影随人,清冷的月宫怎比得上人间”意思相对应的原句。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4、甲、乙两篇作品,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4甲乙两篇均写于作者仕途失意之时(0.5),都写了月(0.5)。

甲是一首词(0.5),表现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0.5),以美丽的想象,明睿的哲理,创造出幽深高远的境界(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