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制品标准及实验室质量控制

合集下载

乳制品行业质量控制目标保障乳制品的卫生与营养价值

乳制品行业质量控制目标保障乳制品的卫生与营养价值

乳制品行业质量控制目标保障乳制品的卫生与营养价值乳制品是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食品之一,它既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又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影响。

然而,由于生产过程中的一些问题,乳制品质量安全问题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因此,乳制品行业需要制定质量控制目标,以保障乳制品的卫生与营养价值。

一、建立严格的生产标准为了确保乳制品的质量安全,乳制品行业应该建立严格的生产标准。

这就要求企业严格遵守卫生规定,保证生产过程中的卫生环境。

此外,还应建立起完善的产品检验体系,对原材料、生产设备、生产过程进行严格把控,确保乳制品符合卫生要求。

二、加强原料管控乳制品的质量安全与原料的选择和质量紧密相关。

乳制品行业需要与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并对供应商进行严格的审核和评估。

对于原料的采购,企业应该开展严格的检验,确保原料的质量安全。

同时,加强原料的追溯能力,确保原料来源的可靠性和质量的稳定性。

三、完善生产流程控制乳制品在生产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对产品质量有重要影响。

因此,乳制品行业需要完善生产流程控制,建立起科学、规范的生产工艺。

从牧场到工厂,再到最终产品的包装与销售,每个环节都需要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确保产品的卫生与质量安全。

四、加强风险控制与预警机制乳制品的生产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如细菌污染、物理性污染、化学性污染等。

为了应对这些风险,乳制品行业应加强风险控制与预警机制。

建立起完善的监测体系,定期对生产环境、产品样品进行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风险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五、加强宣传与质量监督乳制品行业应加强宣传,提高消费者对乳制品质量安全和营养价值的认识。

同时,加强质量监督,对乳制品市场进行规范管理,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产品。

通过宣传和监督的双管齐下,提高消费者对乳制品的信任度,保障其卫生与营养价值。

综上所述,乳制品行业质量控制目标的确立对于保障乳制品的卫生与营养价值至关重要。

通过建立严格的生产标准、加强原料管控、完善生产流程控制、加强风险控制与预警机制以及加强宣传与质量监督等措施,可以有效地保障乳制品的质量安全和营养价值,使消费者能够放心享用乳制品。

乳制品行业中的产品质量标准化管理

乳制品行业中的产品质量标准化管理

乳制品行业中的产品质量标准化管理乳制品行业中的产品质量标准化管理引言:乳制品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品,也是许多人的必需品之一。

因此,在乳制品行业中确保产品质量的标准化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产品质量标准化管理的重要性、国际标准体系、企业内部标准等多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产品质量标准化管理的重要性乳制品行业是一个与食品安全问题关系密切的行业,产品质量的安全性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健康。

因此,产品质量标准化管理具有以下重要性:1. 保障消费者权益标准化管理能够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保障消费者的权益。

标准化管理的严格执行可以避免产品质量出现大的波动,消费者可以始终获得符合国家标准和安全要求的乳制品。

2. 促进行业竞争力标准化管理的实施可以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和工艺流程,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通过标准化管理,企业可以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提高产品质量,为企业赢得更多的市场份额。

3. 提高生产效率标准化管理可以规范企业的生产操作,提高生产效率。

通过制定标准、培训员工、监督执行等方式,可以帮助企业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

二、国际标准体系为了统一乳制品行业的产品质量标准,各国间建立了相应的国际标准体系。

其中,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是其中最重要的组织之一。

ISO主要负责制定各种产品标准和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并通过国际间标准的认证和互认来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

在乳制品行业中,ISO 22000标准是全球最重要的产品质量标准之一。

该标准为乳制品生产企业提供了一套全面的食品安全管理要求,并可与其他管理要求(如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相结合,形成一体化的食品安全和质量管理体系。

此外,各国也会根据本国的法律法规和乳制品行业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国家标准。

在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和国家质检总局共同负责乳制品的标准化工作。

中国国家标准《乳制品GB/T 25190-2010》便是符合中国国家法律法规要求的标准。

乳制品工业中的质量控制与食品安全问题

乳制品工业中的质量控制与食品安全问题

乳制品工业中的质量控制与食品安全问题乳制品是人们日常饮食中常见的食品之一,因其能提供丰富的营养素和美味口感而备受喜爱。

然而,乳制品工业中的质量控制与食品安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乳制品企业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首先,乳制品工业中的质量控制是确保产品符合标准和规定的重要环节。

乳制品的质量控制涉及到多个方面,包括原材料的选择、生产过程的控制以及最终产品的检测等。

在原材料选择方面,乳制品企业需要优先选择质量良好的乳源,确保原材料的安全性和新鲜度。

在生产过程的控制方面,乳制品企业需要建立标准化的生产流程,并配备专业的操作人员进行生产。

此外,企业还需要定期对生产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行。

在最终产品的检测方面,乳制品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质量检测体系,对产品的外观、口感、营养成分等进行全面检测,确保产品符合国家标准和企业的质量要求。

其次,乳制品工业中的食品安全问题是消费者关注的焦点。

乳制品属于易腐食品,容易受到微生物和化学污染,因此对食品的安全性要求较高。

乳制品企业需要加强原材料的检测和筛查,确保乳源的安全性。

此外,企业还需要建立完善的生产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卫生标准和操作规程,确保原料和产品的卫生安全。

乳制品企业还需要加强对生产环境的控制,确保生产场所的卫生条件符合标准要求。

同时,乳制品企业需要加强对产品的贮存和运输过程的管理,确保产品在整个供应链中的安全。

乳制品工业中的质量控制和食品安全问题不仅关系到乳制品企业的形象和利益,也关系到消费者的健康和利益。

因此,乳制品企业需要高度重视质量控制和食品安全问题,并采取一系列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

首先,企业需要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对质量和安全的认识和责任意识。

其次,企业需要加强与相关监管部门的合作,及时掌握最新的食品安全标准和法规,确保自身的生产经营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此外,乳制品企业还需要加强与供应商和合作伙伴的沟通与合作,共同致力于提高产品的质量和食品安全。

乳制品批发行业的行业标准与质量控制

乳制品批发行业的行业标准与质量控制

乳制品批发行业的行业标准与质量控制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乳制品市场逐渐成为一个巨大的潜力市场。

作为乳制品销售人员,了解行业标准和质量控制是我们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的基础。

本文将探讨乳制品批发行业的行业标准以及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一、行业标准的重要性行业标准是乳制品批发行业中的基本规范,它们确保了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行业标准可以细分为生产标准、包装标准和运输标准等。

生产标准规定了乳制品的生产过程,包括原料选用、生产环境、生产工艺等。

包装标准则关注乳制品的包装材料、包装方式以及标签信息等。

运输标准则对乳制品的运输过程进行规范,确保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的质量和安全。

行业标准的制定和遵守有助于提高乳制品批发行业的整体水平。

首先,行业标准可以统一乳制品生产企业的生产和经营行为,避免不合格产品的流入市场。

其次,行业标准可以帮助乳制品批发商和零售商选择合格的供应商,确保从源头上保证产品的质量。

最后,行业标准也是保障消费者权益的重要手段,消费者可以通过行业标准来了解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做出明智的购买决策。

二、质量控制的重要性质量控制是乳制品批发行业中的关键环节,它直接关系到产品的质量和客户的满意度。

质量控制包括原料检验、生产过程控制、成品检验以及售后服务等环节。

首先,原料检验是保证产品质量的第一道关卡。

乳制品的质量直接受制于原料的质量,只有选用优质的原料,才能生产出高品质的乳制品。

因此,对原料进行全面的检验和筛选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生产过程控制是确保产品质量的核心环节。

生产过程中的温度、湿度、时间等因素都会对产品的质量产生影响。

因此,生产企业应建立严格的生产工艺和操作规范,确保每一个环节都符合标准要求。

成品检验是质量控制的最后一环,也是产品离开工厂前的最后一道关卡。

通过对成品进行全面的检验,可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成品检验包括外观检查、物理性状检测、微生物检验等多个方面,以确保产品符合行业标准和消费者的需求。

牛羊乳制品的品质控制

牛羊乳制品的品质控制

牛羊乳制品的品质控制乳制品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食品之一,而牛羊乳制品是其中最常见和受欢迎的种类之一。

然而,由于牛羊乳制品的生产过程中存在着一些潜在的品质问题,如细菌污染和物理性瑕疵等,因此对其品质进行有效的控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介绍牛羊乳制品的品质控制方法。

一、原材料选择与检验牛羊乳制品的品质控制首先从原材料的选择与检验开始。

只有选择优质的牛羊乳作为原材料,才能保证最终产品的品质。

对于原料的选择,应优先考虑有机养殖的牛羊乳,避免使用含有激素和抗生素的乳制品原材料。

同时,原材料还需进行必要的理化指标检验,包括脂肪含量、蛋白质含量、农药残留等。

二、生产过程的严格控制在乳制品的生产过程中,严格的控制措施也是确保产品品质的重要一环。

首先,应加强对生产车间的卫生管理,保持生产环境的洁净和无菌。

其次,生产过程中需要对温度、压力和时间等参数进行严格控制,确保产品的加热、杀菌和冷却等环节符合标准要求。

此外,对于加工设备的定期维护和清洁也是确保生产过程顺利进行和产品品质的重要措施。

三、细菌检测与控制细菌污染是乳制品品质的主要隐患之一,因此需要进行细菌检测和控制。

对于生产车间、设备和原材料进行定期的微生物检测,可以有效地掌握产品的卫生状况。

同时,定期对生产车间进行彻底的清洁和消毒,避免细菌的滋生和传播。

此外,在乳制品的生产过程中,加热和杀菌等环节也是有效控制细菌的重要手段。

四、品质监控与检验牛羊乳制品的品质控制还需要进行定期的品质监控和检验。

首先是对生产过程中乳制品的温度、湿度和PH值等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其次是定期的感官检验和理化指标检验,包括外观、色泽、口感、细菌总数、脂肪含量、蛋白质含量等,确保产品符合标准要求。

对检测结果不合格的产品要进行处理和追溯,以确保产品的品质和安全。

五、贮存和运输环节的管理在牛羊乳制品的品质控制中,贮存和运输环节也是不可忽视的。

应将产品存放在干燥、通风和阴凉的环境中,避免暴露在阳光下和高温环境。

奶制品品质控制技术

奶制品品质控制技术

奶制品品质控制技术奶制品是现代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几乎每个人都会食用奶类产品,常见的有牛奶、酸奶、奶酪等。

但是,由于加工过程中的一些不合理处理或者质量控制不严格,导致市场上的一些奶制品质量并不稳定,甚至会影响到人们的健康。

因此,奶制品的品质控制技术成为了当前生产商需要重点关注和探究的问题之一。

一、奶制品的常见质量问题1.质量问题主要集中在奶制品的外观、味道和营养价值等方面。

2.奶制品的外观问题主要包括颜色、气味等,不同品种的奶制品适用的物理及化学检测方法也不同。

3.奶制品的口感问题包括口感的好坏、奶香的浓郁程度、口感的过硬或过软等。

4.奶制品的营养问题先要了解奶制品的营养成分和功能,并根据不同的人群推出适合的产品。

如牛奶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乳糖、维生素和矿物质,可补充人体所需的营养元素,而酸奶则往往含有乳酸菌和其他保健成分,具有改善肠道菌群、增强免疫力等多种功效。

二、奶制品的生产流程奶制品的生产工艺有很多,但主要是以下几个步骤:1.原料处理:对奶源进行筛选、检查,并保证奶源的水质、温度、若有泌乳留下的机械细菌等指标符合相关标准,取得优质的生乳。

2.加工调配:将生乳进行预处理、浓缩、抗菌处理、均质等步骤,得到所需的奶制品均质液态。

3.灌装包装:通过自动化生产线,对奶制品进行分段灌装、贴标签、质量检验等步骤,将产品打包好上市。

三、如何进行奶制品品质控制奶制品的生产质量与制程的完整合理性有直接关系,如何加强奶制品生产过程的质量管理呢?1.实行严格的原料处理标准,优选质量好的原奶,严格控制往来车辆和仓库等各种接触渠道。

2.对生产操作层面进行标准化;注意洁净卫生、操作规范、加热温度、时间等方面的控制。

3.引进现代科技手段和各种检测与分析工具,对奶制品的物理、化学及微生物的各项性能展开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和印证。

4.并建立严谨的记录和档案管理体系,对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各种数据、各项检测指标等等要一一记录,并进行及时归档。

(完整版)乳制品品质标准

(完整版)乳制品品质标准

(完整版)乳制品品质标准---乳制品是一类重要的食品产品,对于保障人们的营养需求和促进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确保乳制品的品质和安全性,制定一套科学严谨的乳制品品质标准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乳制品品质标准的内容和要求。

1. 规范命名和定义乳制品品质标准首先需要规范命名和定义,确保不同类型的乳制品具有明确的辨识性。

标准中应明确列出各类乳制品的名称、定义以及生产原料和工艺要求。

2. 原料选择和质量要求乳制品的原料对于最终产品的品质具有重要影响。

乳制品品质标准应规定原料的选择范围、质量要求和检验方法。

对于奶源的要求,应明确草地喂养比例、乳脂含量、细菌计数等指标,并制定必要的检测方法。

3. 化学指标和微生物指标乳制品品质标准还应规定常见的化学指标和微生物指标。

其中化学指标包括乳脂肪含量、蛋白质含量、乳糖含量、酸度等,而微生物指标包括细菌总数、大肠菌群、霉菌及酵母菌等。

这些指标能够直接反映乳制品的品质和卫生状况。

4. 感官指标和物理指标乳制品的感官指标和物理指标对于消费者的满意度和口感体验至关重要。

因此,乳制品品质标准还应规定相关的口感、颜色、气味、外观等指标。

此外,还可以规定乳制品的流变学特性、凝固能力和结构特点等物理指标。

5. 包装和标签要求乳制品的包装和标签直接关系到产品的销售和消费安全。

乳制品品质标准应规定包装材料的选择、卫生要求、密封程度等。

此外,应明确标签上需要标注的信息,如生产厂商、生产日期、保质期、存储条件等。

6. 检验方法和技术要求为了评估乳制品的品质,乳制品品质标准应规定相应的检验方法和技术要求。

这些方法可以包括化学分析、微生物检测、感官评价、物理测试等。

不仅需要明确检验项目和操作步骤,还应规定相应的仪器设备和质量控制要求。

7. 附则为了使乳制品品质标准更加全面和有效,还可以在标准中添加一些附则,包括相关法律法规、产品分类、生产工艺流程、追溯体系等内容。

这些附则有助于提高标准的可操作性和适用性。

(完整版)乳制品品质标准

(完整版)乳制品品质标准

(完整版)乳制品品质标准乳制品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广泛消费的食品之一,保证乳制品的品质和安全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乳制品的品质标准,以确保消费者获得安全可靠的乳制品。

1. 乳制品的外观和气味乳制品的外观和气味是判断其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

合格的乳制品应具有以下特点:- 外观:乳制品应该呈现出均匀细腻的质地,无明显的颗粒状物质或异物。

- 气味:乳制品应该具有纯正的乳香味,无腐败或异味。

2. 乳制品的成分乳制品的成分是评判其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

合格的乳制品应具有以下成分:- 脂肪含量:根据产品的不同类型,脂肪含量应符合相应的标准。

- 蛋白质含量:乳制品应该含有足够的蛋白质,以提供身体所需的营养。

- 糖分含量:糖分含量应符合相关法规的要求,合理控制糖分的摄入量。

3. 乳制品的微生物指标乳制品的微生物指标是评估其卫生安全性的重要指标之一。

合格的乳制品应符合以下微生物指标:- 总菌落数:乳制品中的总菌落数应符合卫生标准。

- 大肠菌群:乳制品中不应检出大肠菌群。

- 乳酸菌数量:乳制品中应含有适量的益生菌,以促进肠道健康。

4. 乳制品的添加剂使用乳制品的添加剂使用应符合相关法规的规定。

合格的乳制品应符合以下要求:- 使用合法的食品添加剂。

- 添加剂的使用量应符合法规规定,不得超过安全使用水平。

5. 乳制品的贮存和运输乳制品的贮存和运输对其品质有重要影响。

合格的乳制品应满足以下要求:- 贮存条件:乳制品应储存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以避免腐败和变质。

- 运输措施:乳制品的运输应采取卫生安全措施,确保产品不受污染或损坏。

综上所述,乳制品的品质标准涵盖了外观、气味、成分、微生物指标、添加剂使用以及贮存和运输等方面。

遵循这些标准可以确保乳制品的质量和安全性,为消费者提供安心放心的产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乳制品标准及实验室质量控制当今社会,对食品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乳制品尤甚,如何做好乳制品的质量控制是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在第十一届中国国际食品安全技术论坛(CBIFS 2018)上,飞鹤乳业质量管理部中心实验室副总监凤霞以“乳制品标准及实验室质?控制介绍”为题进行了演讲,她详细介绍了有关乳制品安全的法律法规等相关容,以及实验室质量控制的经验。

乳制品相关法律法规标准体系乳制品可以说是食品中要求最为严格的品类之一,因此乳制品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体系也尤为庞杂,其主要包括法律、规、办法、通则、细则、标准6个方面。

相关的法律有《中华人民国食品安全法》(2015)、《中华人民国产品质量?法》(2000)、《中华人民国动物防疫法》(2007)、《中华人民国计量?法》(1985)、《中华人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2017)、《中华人民国广告法》(2015)。

规主要包括4项标准,即GB 14881-2013《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GB 12693-2010《乳制品良好生产规》、GB 23790-2010《粉状婴幼儿配方食品良好生产规》、GB 29923-2013《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企业良好生产规》,从业人员在日常生产和检测过程中可查询这些标准作为参考。

相关的管理办法则有食品生产许可管?办法(2015)、食品经营许可管?办法(2015)、食品召回管理办法(2015)、婴配配方注册管理办法(2016)、互联网广告管理暂行办法(2016)。

通则为食品生产许可审查通则(2016)和食品经营许可审查通则(试?2015),而相关生产细则可查看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许可审查细则(2013)、企业生产乳制品许可条件审查细则(2010版)、婴幼儿辅助食品生产许可审查细则(2017)。

另外,标准是监管的重头戏,乳品涉及的标准种类繁多,涉及到产品的各个方面,可分为基础标准、限?标准、产品标准、检测标准、标签标准、储运标准、编码和条码标准几类。

自2018年1月1日起,我国正式开始实施婴幼儿配方奶粉注册制度,这是有史以来最严格的奶粉管理制度,因此,在乳品中,关于婴幼儿配方奶粉的管理标准也相对全面和严格,以婴幼儿配方奶粉的标准为例,其标准包含以下容。

①基础标准,如营养成分术语、感官分析术语等基本概念,此外还有必需营养素添加通则和复配食品添加剂通则。

②限?标准,其包括真菌毒素限量、污染物限量、食品添加剂使用限量、农药残留限量、兽药残留限量、致病菌限量,以及营养强化剂的使用。

③产品标准,产品包括从最初的原料到最终的成品,主要有生乳、液体乳、炼乳、奶油、干酪、乳粉、乳清粉、婴幼儿配方奶粉、婴幼儿辅食和特医食品。

④检测标准,其包括一些常规项目,以及营养成分的检测标准,还有食品检测中常涉及的农、兽药残留,非法、违禁添加和微生物。

⑤标签标准,标签标准也是时下颇受关注的方面,婴幼儿配方奶粉的标签标准有《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预包装特殊膳食用食品标签》和《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

⑥其他标准,与生产规、原辅料、包装材料、包装储运、编码和条码有关的标准。

以上6类标准中,限量标准、产品标准和检测标准是相互支持的关系。

限量标准可以参考的文件有GB 2760-2014《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1-2017《食品中真菌毒素限?》、GB 2762-2017《食品中污染物限?》、GB 2763-2016《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GB 29921-2013《食品安全标准食品中致病菌限?》,以及农业部235号公告《动物性食品中兽药最高残限?》。

对标签进行限制的标准有GB 7718-2011《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 28050-2011《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 13432-2013《预包装特殊膳食用食品标签》、GB/T 30643-2014《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标签通则》、GB/T191-2008《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此外,关于营养强化剂的使用标准有GB 14880-2012《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GB/T 23526-2009《食品中必需营养素添加通则》、GB 26687-2011《食品安全标准复配食品添加剂通则》、GB/Z 21922-2008《食品营养成分基本术语》。

从流程而言,乳品安全标准体系由3个部分组成――产品规、生产规和检验标准。

产品规包括关于生乳、巴氏杀菌乳、灭菌乳、婴儿配方食品、较大婴儿和幼儿配方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等的通则20项。

生产规有上述提到的4项规。

在食品安全行业体现最多的就是检验标准,乳品安全标准体系检验标准涵盖86项检测标准和110项检测项目,包括三聚氰胺的检测标准GB/T 22388-2008、非蛋白氮的检测标准GB/T 21704-2008、氟的检测标准GB/T5009.18-2003,原卫生部2010年第7号、卫计委2013?第1927号、2013?第13号、2014?第7号、2014?第19号、2015?第2号、2015?第7号、2015年第8号、2015年第9号、2016?第11号、2016?第17号、2016?第16号、2017年第5号等共13个公告,以及部分兽药残留检测标准。

自“大健康”战略提出以来,我国婴幼儿配方食品和特医、特膳食品发展迅速,与之相关的标准也在逐渐完善。

关于婴幼儿配方食品的国标有GB 10765-2010、GB 10767-2010和《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通则》GB 25596-2010;关于婴幼儿辅助食品的有GB 10769-2010和GB 10770-2010;关于特医食品的有《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通则》GB29922-2013;其他特殊膳食用食品的国标有GB31601-2015、GB 22570-2014和《运动营养食品通则》GB 24154-2015。

婴幼儿配方奶粉涉及多种原辅料,配方不同,原辅料也不同,因此检测项目较多。

婴幼儿配方食品的检测项目按照对象来分有元素、维生素、微生物、必须成分、可选择成分和其他项目。

元素有钠、钾、钙、镁等24种,维生素有VA、B族维生素、VC、VD、VE、VK1、生物素、烟酸、泛酸和β-萝卜素、叶酸等。

微生物相关的检测项目为大肠菌群、金黄色葡萄球菌、阪崎肠杆菌、沙门氏菌、霉菌、酵母菌、单增斯特菌、乳酸菌数目和菌落总数;乳粉中需要检测的必需成分有蛋白质、乳清蛋白、脂肪、脂肪酸、反式脂肪酸、能量、碳水化合物、糖类(乳糖、蔗糖和果糖)、氨基酸(18种);可选择成分有胆碱、肌醇、牛磺酸、核苷酸、OPO、SN-2、低聚半乳糖、L-肉?A和叶黄素;还有一些其他的项目,如灰分、水分、冰点、相对密度等等。

实验室质量控制论坛上,凤霞还介绍了如何对实验室进行质量控制,以供业人员参考。

首先,她对飞鹤的实验室进行了介绍,其实验室建立了ISO/IEC 17025、CNAS CL01体系,并于2018年5月进行现场审核。

飞鹤的实验室拥有1000余台/套先进的仪器设备,约合人民币1.1亿元,主要的大型分析测试仪器包括GC-MS/MS、GC-MS、GC、UPLC-MS/MS、UPLC、HPLC、ICP-MS、ICP、ICS、AAS、AFS、UV-Vis、PCR、多功能乳品分析仪、近红外光谱分析仪、全自动病原微生物检测系统等。

飞鹤实验室拥有技术人员260余人,检测围覆盖生乳、原辅?、包材、半成品、成品、生产环境、生产过程、流通渠道、货架稳定性等;另外,先进的实验室管理系统――LIMS系统也在建设中。

关于质量控制的控制围,从广义上而言,ISO/IEC 17025(CNAS-CL01)每个要素都与检测结果的质量控制有关;即使是从狭义上来看,涉及质量控制的要素也不仅仅是5.9(检测和校准结果质量的保证),至少包括:4.3、4.6、4.13、5.2、5.3、5.4、5.5、5.6、5.7、5.8、5.9、5.10等。

实验室质量控制的环节与食品加工类似,即“人”、“机”、“料”、“法”、“环”,外加“测”。

①人员上岗前要进行岗前培训,使其了解安全、体系、设备、方法、授权等容,此外还要进行实践操作。

工作中及时做好岗前培训,容包括人员监督和持续性评价。

对于技能的考核和管理,可通过技能阶梯或矩阵、资格培训、评估文件等方式进行。

②设备的控制可以做以下工作,首先是基本的3Q验证,对设备档案进行管理,规操作规程,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其次是制定检定/校准计划、检查计划、预防性维护保养并实施,对设备进行计量评价,定期评估设备性能。

③物料控制要注重以下几种特殊的物质,首先是样品,对样品应妥善保管;另外,了解几种关键的试剂,如色谱纯试剂、酶等,关键耗材,如固相萃取柱;剧毒品更要小心存放,防止其伤害到实验人员。

近年来,国对于标准品、标准溶液和滴定溶液愈发重视,因为其影响着检测的准确性,因此标准品、标准溶液的准确性也要有保障;实验时都会用到水,因此要保证实验用水的质量。

④方法上,要对方法进行管理、及时查新、验证和确认,并进行不确定度评定,按SOP进行操作。

⑤?h境控制方面,实验室要安装空调保证实验环境处于合适的温度,设置温控报警系统、湿度和压差报警系统。

⑥实验室还要进行部质量控制和外部质量控制,做好详细的实验记录,使实验全程可追溯。

实验室的质量控制是实验室开展检测、检查的重要前提和保证,主要手段有外部能力验证和部质控计划。

外部能力验证包括对相应子领域的能力验证和测量审核,以及对所有项目进行实验室间比对,能力验证/测量审核的满意结果可用于人员监督、部质量控制、计量设备和标准物质的期间核查,此外还可以用做年度管理评审输入容。

部质控手段应覆盖实施检测的主要商品种类和主要检测技术路线。

其中需要注意的是微生物定量检测和定性检测要注意要求的频次。

部质量控制和外部能力验证相结合才能更有效地对实验室进行质量控制,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对于实验室的质量控制总结来讲有如下几点:17025实验室管理?体系脱胎于ISO 9000管理?体系,但又不?完全等同于ISO 9000体系。

ISO 9000体系采用“PDCA循环”的过程方法,ISO/EC 17025体系要求过程方法和结果控制相结合,因此部质量控制活动与人员监督活动相结合,专项质量控制与日常质?控制相结合,结果报告质量控制最终取决于授权签字人或者作出意见/解释人员。

质?控制离不?开“人、机、?、法、环、测”,实事、符合实际的质控模式才是最好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