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笔记

合集下载

人纪针灸全部笔记

人纪针灸全部笔记

人纪针灸全部笔记
简介
人纪针灸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在人体特定的穴位上刺入针具来调节和平衡身体的能量流动,以治疗疾病和促进健康。

以下是一些关于人纪针灸的重要笔记。

针灸的基本原理
针灸起源于古代中国,相信人体内存在着经络系统,气血通过经络运行,保持身体的平衡。

针灸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刺激穴位来调整和平衡气血的流动,以及促进身体的自愈能力。

针灸的穴位和作用
人体有数百个穴位,每个穴位都与特定的器官、组织或功能相关联。

不同的穴位可以用于治疗不同的疾病和症状,如头痛、消化问题、焦虑等。

一些常用的穴位包括合谷穴、太冲穴、足三里穴等。

针灸的操作方法
针灸使用细长的针具,通常是不锈钢制成的。

针具在穴位上刺入特定的深度,并进行旋转或轻微的振动,以产生刺激效果。

针灸的操作需要经过专业的培训和资质才能进行。

针灸的疗效和注意事项
针灸可以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和症状,包括疼痛、消化问题、睡眠障碍等。

针灸一般是安全的,但在实施时仍需注意卫生和操作规范,以避免感染和其他不良反应。

针灸的效果因人而异,对于某些人可能会更有效,而对于其他人可能效果有限。

请注意,以上只是针灸的基本笔记,并不能替代专业的医学知识和临床经验。

如果您对针灸有进一步的兴趣或需要接受针灸治疗,请咨询专业的中医师或针灸师。

学霸笔记针灸口诀

学霸笔记针灸口诀

学霸笔记针灸口诀针灸是中医学的重要疗法之一,能够通过刺激人体特定穴位来调整身体的功能和平衡气血。

学习针灸的过程中,掌握一些关键的口诀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记忆和理解相关理论和操作技巧。

以下是一些学霸笔记针灸口诀,供大家参考:1. 穴位定位口诀:上不过头,下不过膝,左右对称,就是穴位。

这句口诀强调了穴位的定位原则。

在寻找穴位时,应当注意参照身体的特定标志来确定位置,如头部的发际线、四肢的关节等。

此外,左右对称也是寻找穴位的重要原则之一。

2. 针刺方法口诀:三进三出,快进慢出,以气为导,以气为尽。

这句口诀强调了针刺方法的基本原则。

在刺入针时,应当采用三次快速刺入的方式,而拔出针时则应该缓慢均匀,以避免伤到患者。

此外,针刺时应当以气为导引,即在刺入和拔出针时要注意顺气流的方向。

3. 针灸调理口诀:病在经脉,治以经脉,经有所通,脉有所缓。

这句口诀强调了针灸调理的关键原则。

中医理论认为,疾病与经脉有关,因此在针灸治疗时应当注重经脉的选择和调理。

通过对经脉的刺激,可以促进气血的流通,达到调理身体的效果。

4. 针灸禁忌口诀:刺头不刺尾,刺心不刺腹,刺背不刺腰,刺肩膝关节少刺。

这句口诀强调了针灸治疗时的禁忌原则。

在进行针灸治疗时,应当避免刺激头部、尾部、心脏、腹部等重要器官和敏感部位。

此外,背部和腰部的穴位也需要谨慎选择,以免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

肩膝关节的穴位也应当少刺,以免引发关节损伤。

以上是一些学霸笔记针灸口诀,希望对学习者在学习和实践中有所帮助。

针灸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掌握好相关的理论和技巧对于将来的临床实践非常重要。

因此,学习者可以通过制定自己的学习笔记口诀,加深对针灸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升学习效果。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针灸学》预习笔记:特定穴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针灸学》预习笔记:特定穴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针灸学》预习笔记:特定穴十四经中具有特殊性能和治疗作用并有特定称号的腧穴, 称为特 定穴。

是针灸临床上最常用的经穴。

1、特定穴的类别 (10 类)四肢(肘膝关节以下为主)五输穴、原穴、络穴、下合穴、郄穴、 八脉交会穴 ;躯干背俞穴(背部)、募穴(腹部);周身八会穴、交会穴。

2、特定穴的数量特定穴共有 149 个(未计算交会穴),除去重复的 20 个, 共有 129 个,占整个经穴的 1/3 多。

(一)五输穴 60 个十二经脉分布在肘、膝关节以下的“井、荥、输、经、合”5 个 特定腧穴,简称“五输”。

与五行相配,又称“五行输”。

五输穴分布: 脉气状况 经气所出, 脉气浅 端 经气流动, 脉气稍比喻水 初流 水 微流 之 小 之 大 腧穴位置 手 、 足 之 本节之前所出为井所溜为荥较大大水之经气通畅,脉气较腕踝关节所行为经畅流盛以上百川经气盛大,脉气充肘膝关节所入为合五输穴的特点: a 只存在十二经脉之上,每经都有一组。

b 每类穴的命名都提示穴位所在部位经气运行的状态。

c 呈向心性分布。

从井穴到合穴依次从末梢向心排列。

d 每个穴位都有五行配属。

五输穴的五行配属:“阴井木”,“阳井金”“病在脏者,取之井;病变于色者,取之荥;病时间时甚者,取之输;病变于音者,取之经;经满而血者,病在胃及以饮食不节得病者,取之合。

”“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输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

”近代临床应用:井穴开窍醒神,治疗神志病症 ;荥穴清热泻火,祛本脏腑经脉火热之邪。

A、按五输穴主病特点选用井主心下满:主治肝之疾患,肝气不舒心窝部痞满,郁闷。

荥主身热:主治心之疾患,热伤神明的心烦、心悸、失眠神昏谵语、狂躁不宁及热伤津液口燥舌干等。

输主体重节痛:主治脾之疾患,如脘腹胀满,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肢体浮肿,体倦懒言,大便溏稀等。

经主喘咳寒热:主治肺之疾患。

如咽干咽痒,声音嘶哑,鼻塞不通,气喘少气,小便不利,大便失调等。

针灸笔记——手厥阴心包经

针灸笔记——手厥阴心包经

循行路线:
起于乳头外侧天池穴→上肢内侧正中
→掌中→止于中指尖端的中冲穴。

重点穴位:
曲泽(合穴)
1.定位: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尺侧缘。

主治:①心痛心悸②胃痛呕吐泄泻③肘臂痛④热病
刺灸:直刺1~1.5寸。

或点刺出血。

可灸。

2.郄门
间使内关大陵定位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5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3寸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腕横纹中央,掌长肌腱与桡侧
腕屈肌腱之间。

主治①心痛心悸胸胁痛②癫狂痫③肘臂痛④呕血咳血呕吐呃逆①心痛心悸胸胁痛②癫狂痫③肘臂痛④疟疾⑤胃痛呕吐①心悸心痛心烦胸闷②癫狂痫癔病失眠眩晕③肘臂痛胸胁痛④胃痛呕吐呃逆①心悸心痛胸胁痛
②癫狂痫③手腕疼痛
④口舌生疮口臭
刺灸
直刺0.5~1寸。

可灸直刺0.5~1寸。

可灸直刺0.5~1寸。

可灸直刺0.3~0.5寸。

可灸 劳宫
3.定位:手掌心,当第二、三掌骨之间偏于第三掌骨,握拳屈指时中指尖处。

主治:①心悸心痛胸胁痛②癫狂痫
③口舌生疮口臭④掌心热刺灸:直刺0.3~0.5寸。

可灸
中冲
4.定位:中指尖端的中央。

主治:①急救:昏迷中暑中风小儿高热抽搐②心痛心烦③舌强肿痛
热病刺灸: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

可灸手厥阴心包经
2022年8月19日12:40。

针灸笔记(六)

针灸笔记(六)

针灸笔记(六)下文均为观看倪海厦先生人纪针灸视频后的分类整理笔记(视频可在B站观看,搜索倪海厦即可,大概36个小时吧),红色文字为本人的疑问,是重新看了一遍后记录的,之前发的针灸笔记(一)是自己记忆里的东西,自己脑子笨记的好少,每看一遍都会发现一些之前没注意到的东西~~~该视频教材为针灸大成,由倪海厦先生结合自身临床经验予以讲解,大概200页文字的讲解内容,我笔记摘录了大概15页,二十三条,分次发来看看吧~~~是非自辩~~~十九、五脏排毒法练功要在空气好的地方。

练功做对了,头会瞑眩。

不要太过,例如嘘三到五次就好。

肺在音为商,发呬(si)声,嘴唇留点缝隙,牙齿闭起来,舌头顶在齿间发呬,同时两手交叉举手,脚尖着地,当没有气时,提谷道,发出无声的呬。

脾在音为宫,发呼声,双手按左肋脾脏的位置,嘴变圆形,吹气发“呼”声,呼到后来煤气了,提肛,发最后一声无声的呼。

心在音为徵,发呵声,双脚离墙三寸左右,一脚前一脚后,调息放松,吸气用后面肩胛骨中间的3-7椎去撞墙,撞上时大力把气吐出,同时发呵音。

不要撞头。

肾在音为羽,发吹声,双脚一脚前一脚后,用双手压背后肾脏,吸一口气,用手按肾脏弓背发吹声,气尽后,提肛发无声的吹。

肝在音为角,发嘘声,手摸肝脏位置,自然的吸气,放松,发嘘音,气尽后,提肛发无声的嘘。

二十、五脏六腑(这里直接抄录了些针灸大成的原文)肺相傅之官,治节出焉,传导之官,身上的规矩节度由肺管,肺脏法象天幕。

气之本,肺藏魄,其华在毛,肺主皮毛,阴中之少阴,通秋气,西方白色,开窍在鼻,藏精于肺,故病在背,其味辛,其类金,其畜马,其谷稻,起音商,其数九,其臭(气味)腥,其液涕(鼻涕)。

在天为燥,在声为哭,在变动为咳,在志为忧,忧伤肺,喜胜忧,热伤皮毛,寒胜热,辛伤皮毛,苦胜辛。

干支为辛寅。

肺经多气少血。

肺气从左到右。

秋天脉在皮毛上,浮脉,脉居右寸。

秋伤于湿,冬生咳嗽。

呼吸吐气为肺脏在管。

大肠传道之官,变化出焉,白肠。

中医执业医师《针灸学》复习笔记:特定穴

中医执业医师《针灸学》复习笔记:特定穴

中医执业医师《针灸学》复习笔记:特定穴在中医经络学中,有很多特定的穴位,这些特定的穴位,一般都有特定的治疗功能,我们称这些穴位叫特定穴。

主要有:1、在四肢肘、膝以下的:五输穴、原穴、络穴、郄穴、八脉交会穴、下合穴2、在胸腹、腰背部的背俞穴(属阳)、募穴(属阴)3、在四肢、躯干部的八会穴在配穴时,原穴配络穴;俞穴配募穴,或找某个特定穴,一、原穴原穴是脏腑的原气输注经过留止的部位。

原气来源于肾间动力,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通过三焦通道运行于各脏腑之间。

各脏腑发生病变时,就会相应地反映到原穴上。

十二经各有一个原穴,均分布在四肢腕、踝关节附近。

二、络穴络穴是络脉由经脉别出的部位的一个俞穴,它具有联络表里两经的作用。

十二经的络穴皆位于肘膝关节以下部位。

久病会入络,所以在针对慢性病取穴时,一般参考取络穴。

三、五输穴它们分为“井、荥、输、经、合”五种,合称“五输穴”。

五输穴是一组重要的穴位,它们分别位于肘膝关节以下,依次从四肢末端向肘膝方向排列。

经气所出,像水的源头,称为“井”;经气所流,像刚出的泉水微流,称为“荥”;经气所注,像水流由浅入深,称为“输”;经气所行,像河中流水畅通无阻,称为“经”;经气所合,像江河入海,精气充盛,称为“合”。

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输主体重节痛,经主咳喘寒热,合主逆气而泄。

四、郄穴郄穴:阴经郄穴治血症,各种出血,找阴经郄穴。

阳经郄穴治急症疼痛。

各种疼痛急症,找阳经郄穴。

五、募穴募穴:是五脏六腑之气汇集在胸腹部的腧穴。

募穴为阴。

六、俞穴俞穴:是脏腑之气输注于背部的腧穴。

俞为阳,分布在背部的膀胱经内,每一脏腑均有各自所属的俞穴。

七、下合穴下合穴:是指六腑经脉合于下肢三阳经的六个腧穴。

八、八会穴八会穴:是指脏、腑、气、血、筋、脉、骨、髓等精气会聚的重要处所,根据不同的作用来命名。

它们分布于躯干和四肢部位,分别主治脏、腑、气、血、筋、脉、骨、髓等相关的疾病。

例题:1、头针治疗感觉性失语宜选用()A、感觉区B、言语一区C、言语二区D、言语三区2、浮郄穴在人体的()A、臀部B、背部C、大腿部D、小腿部3、腧穴是指()A、针灸施术的部位B、痛点C、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D、人体内外部信息交流的“良导点”参考答案1.D2.C3.C。

针灸学习笔记

针灸学习笔记

奇经八脉督脉是阳脉之海任脉是阴脉之海冲脉是十二经之海或血海功能:1 沟通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 2 对十二经气血有蓄积和渗灌的调节作用。

十二经筋不入内脏。

腧穴的作用1近治作用2远治作用 3 特殊作用太阴肺经:起止穴中府少商共有11个穴尺泽(合穴):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主治:肺系病局部病急性吐泻中暑小儿惊风列缺(络穴又是八脉交会穴):在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当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

主治;肺系太渊(腧穴原穴八脉穴之脉会。

桡动脉凹陷中主治无脉证鱼际(荥xing穴)第一掌骨中点桡侧主治肺系小儿消化不良。

少商(井穴)拇指桡侧指甲根角旁0.1 主治咽喉癫狂孔最主治咯血手阳明大肠经:入下齿中主治头面五官热病皮肤肠胃。

起始商阳商阳(井穴):主治:五官疾患热病合谷(原穴):泻热作用(曲池大椎)。

难产孕妇禁手三里:主治局部病在肘横纹下2寸曲池(合穴):主治局部病高血压癫狂皮外病臂臑nao:局部病瘰疬luoli.迎香:主治胆道蛔虫鼻口足阳明胃经:入上齿中是分支最多的经脉。

胸部距前正中线4寸主治胃肠头面五官神志皮肤地仓:口角旁0.4寸。

主治局部病颊车:局部病下关:闭口取穴局部病面耳头维:头正中线旁开4.5 头痛天枢(大肠之募穴):脐中旁开2寸局部病主腹部足三里(合穴胃下合穴):主治胃肠下肢局部病乳痈虚劳保健要学癫狂上巨虚(大肠下合穴):主治胃肠泄泻丰隆:主治化痰要穴内庭(荥穴):五官热性病足太阴脾经:主治脾胃妇科前阴病隐白(井穴):足大趾内侧趾中跟角旁0.1寸主治妇科前阴病出血症公孙(络穴八脉交会穴):主消化系统疾病:神志病奔豚气三阴交: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面后缘:主治胃肠妇科男性泌尿主阴虚孕妇禁阴陵泉(合穴):在胫骨内侧髁下方凹陷处主治腹胀腹泻水肿黄疸小便不利膝痛。

血海:主治月经病活血血热皮肤病手少阴心经:从心系上夹咽,系目系主治:心胸病少海(合穴):在屈肘,在肘横纹内侧端与肱骨内上髁连线的中点处。

倪海厦针灸笔记(五八)手太阴肺经

倪海厦针灸笔记(五八)手太阴肺经

倪海厦针灸笔记(五八)手太阴肺经
手太阴肺经共有十一个穴位,见下图,起于中府,止于少商。

手太阴肺经的口诀,值得一背:中府云门天府诀,侠白尺泽孔最存,列缺经渠太渊涉,鱼际少商如韭叶。

图一
阴经的五俞穴对应五行:井→木、荥→火、俞→土、经→金、合→水。

手太阴肺经的五俞穴:井→少商→木,荥→鱼际→火,俞→太渊→土,经→经渠→金,合→尺泽→水。

手太阴肺经的流注时间3~5点,见图二,寅时,多气少血
图二
如果说病人三点到五点准时醒过来,当然偶尔的不算,长时间两个月三个月半年,那就要注意肺的问题了,就代表肺已经开始产生病变了,就要着手治疗了,对中医来说太简单了。

这个时候西医检查不出任何什么问题。

中医认为很容易治疗,只可惜,很容易的事情不值钱。

西医让你的病变成复杂了,不容易治了,那就值钱了,只可惜,那又太晚了。

肺经的脉象居右侧,左右手的脉象是不一样的。

肺主皮毛,主秋令。

当秋天摸到的脉气是在皮毛上面,这是正常的脉象,什么叫脉气在皮毛上面,就是轻轻碰到皮肤就能感觉得到脉,也就是浮脉。

补气的时候可用大剂的人参,一两,二两才可以把气补起来,人参太贵,也可用党参,用党参的时候那量就要成倍的增加,也可以用动物肾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督脉:监督健康的升阳大脉,督脉运行于人体后背,取其在背后监督的意思,它与任脉、冲脉同出于会阴,从尾骨的长强穴沿着脊柱内上行,也就沿着脊梁往上走,在脑后的风府穴处进入脑内。

督脉总管一身的阳气,对于头疼脑热以及阳虚导致的各种症状都有极好的治疗作用。

长强穴:督脉的第一个穴位,它从下到上,穿行于后背正中,是统领人体阳气的经络。

长强穴就在后背的正下方,在尾骨端与肛门联线的中点处,是督脉的起始穴,阳气就从这里开始生发。

作用:痔疮,脱肛,便秘操作方法:趴在床上,将双手搓热,然后趁热顺着腰椎尾骨往下搓,搓100下,让长强穴处感到发热就可以,捏脊:从长强穴开始,一直到后颈的大椎穴,对于小孩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泻等病起到很好的治疗效果。

原因就是它增强了人体的阳气,所以中医说:长强为纯阳初始。

井穴五俞穴的一种,均位于手指或足趾的末端处,指在经脉流注方面好像水流开始的泉源一样。

十二经各有一个井穴,故又称“十二井穴”。

其名称是:肺--少商,大肠--商阳,心包--中冲,三焦--关冲,心--少冲,小肠--少泽,脾--隐白,胃--厉兑,肝--大敦,胆--足窍阴,肾--涌泉,膀胱--至阴。

少泽穴:产妇在床上就可以用的通乳穴在小指的外侧,沿着指甲盖做一条横线和一条竖线,两线交叉点就是少泽穴。

少泽穴在小指末节尺侧,距指甲角0.1寸,属于小肠经的井穴。

井穴是水流开始的源泉,经脉从这里开始,心经的阳气到小肠经,变为寒水之气,呈现一派阴寒之象。

2、前谷与后溪:落枕和颈椎病(后溪专治督脉病)督脉上的问题可以找后溪穴来配合治疗。

前谷后溪:沿着小指外侧往腕部的方向推,会摸到一个突起的骨头,在小指根部,在到达穿越的骨头前面的地方有一个凹陷,这就是前谷穴,将手握拳,在小鱼际的位置,会发现一个鼓起的点,也就是从们常说的感情线的起点,就是后溪穴。

3、少海穴(在古代是指我们的渤海,少是对应的少阴经):最大的作用就是治疗高尔夫球肘、网球肘。

专业术语是肱骨内上髁炎,是指发于屈肌(起到屈曲手腕和手指等作用的肌肉)起点处的慢性损伤性炎症,多发生于高尔夫球手和学生、旷工身上,所以也称其为高尔夫球肘。

此穴在肘横纹内侧端与肱骨内上髁连线的中点处,处于一个凹陷的地方。

就像水入于海一样,所以称为少海。

弯肘的时候,从肘尖往内侧摸,会摸到一个突起的骨头,这块骨头与肘内侧横纹的中点就是少海4、大横穴(横结肠)在脐与乳头连线的交点,治内脏下垂5、公孙穴:低血压。

晚上洗完脚以后,可抹一点橄榄油,用刮痧板顺着足弓拭,缓缓刺激,再配合内关穴,6、关元穴:在腹部,关是关口,元是元气,关元是元阴元阳相交之处。

任脉上的关元,督脉上的腰阳关。

7、腰阳关:在髂骨的位置,摸到腰下有一块骨头,这就是髂骨,将双手大拇指在髂骨的边缘固定住,8、命门:在二肾之间,和我们腹部上的神阙穴相对的。

治女性手脚冰凉,老年人怕冷,男性尿频尿急等。

9、至阳穴:肩胛骨连线的中点。

用于缓解心慌胸闷10、灵台后背第6胸椎正中凹陷处。

治抑郁捏脊:11、身柱穴:在第三胸椎棘下面的凹陷处就是身柱穴所在位置。

哮喘、肺气不足,脱肛12、陶道:慢支督脉在后背上的穴位都是井然有序的并列排列的,大椎往下的第一个胸椎就是陶道。

即第一个胸椎棘突。

13、大椎:清除内热的退烧药诸阳之会。

背为阳,大椎在背部的最高点,大椎为阳中之阳。

它是督脉与手部三阳经的交会穴。

大椎穴显著的功能:泻热、发烧、高热、内热引起的痤疮都可用大椎穴来调理,具体方法是:放血。

最简单的方法:用后背在门框上左右移动。

14、风府:专治头痛的祛风穴(后脑勺)风府,受风要处也。

睡觉时不能让后脑勺对着风口。

空调也不能对脑后,,洗完头后一定要吹干再睡觉,否则湿气进入头部,也是很难消除的。

15、百会:也叫昆仑,因为与脚后跟的昆仑穴同名,因此取消了这个名字。

(两个耳朵尖的联线的中点处),专治胃下垂和滋养眼睛道家称百会为一身之宗,百神之会。

按摩百会有助于帮助肝经的气血上行滋养眼睛。

16、上星穴,又称为明堂,神堂。

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1寸。

治疗慢性鼻炎,前额头痛,17、神庭穴: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

治惊悸不安、头痛、癫狂、痫症等。

按摩此穴对痛风产生的疼痛有效。

18、人中穴,亦称水沟,在面部,鼻唇沟的上1/3与中1/3交点处。

用于:急救、抗休克。

人之所以休克,就是因为天地之气不能,循环中断,这是时候掐人中就是使二气相交。

19、曲骨:前列腺炎曲骨的骨是横骨,也就是现在的耻骨,曲是弯曲,指这骨头如同一轮弯月,曲骨穴就是月中央,也就是耻骨联合上缘的中点处。

通小便,调理月经20、中极:在下腹部,对于调理内在不通的疾病效果非常好,如女性月经不畅,痛经等。

位置:曲骨往上1寸。

21、关元穴也即丹田,在脐下3寸,是人体真气元气生发的地方,这个地方最好的刺激是艾灸,古书上说,每年春夏季节交替的时候,艾灸关元千壮,长久坚持,人就不再害怕寒冷暑热。

人到三十的时候,可以三年一灸,一次灸300壮,上了五十岁,就二年灸一次,到了60岁就一年灸一次。

壮:将艾绒捏成一个拇指头大小的圆锥体就是一壮,炙三灶就是连续在同一穴位上烧上三个类似的艾柱。

方就是关元穴。

22、气海(下气海,在下腹部,前正中线,当脐下1.5寸。

膻中,别名上气海,),艾灸气海是最好的办法。

23、神阙,也称命蒂,大肠是传导之官,小肠是受盛之官。

古人称之为化。

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

神阙穴隔盐灸:就是将一小把粗盐填在肚脐眼上,上面放上切成薄片的姜片,然后用艾柱灸,灸到最后,肚脐上填满了黄黄的盐姜水,这样对于身体的保健效果相当好。

24、上中下脘:健胃三剑客,在腹部,肚脐上方5、4、2的地方有三个穴,分别叫做上中下脘。

脘指的是胃,古人说胃为太仓,三皇五帝之厨府也。

上脘对应贲门,中脘对应胃的主体部分,上中下三脘隔姜灸从剑突至肚脐为8寸,中间一半是中脘,向上一寸是上脘,向下到肚脐的一半也就是肚脐向上2寸就是下脘。

25、建里穴:和胃安神的效果。

肚脐的上三寸是建里穴,下三寸是关元穴。

26、巨阙:口腔溃疡(维生素C,将1至2片维生素C压碎,敷于溃疡面上,闭口片刻,每日2次)中国古代四大宝剑:干将,莫邪,巨阙、辟闾巨阙是一把残缺不全的剑,阙通缺。

中医说舌为心之苗,当心火旺盛时,当然会在口腔内和舌头上有所反应。

每天在巨阙上按摩3-5分钟,坚持二三天就可将这一股邪火驱逐出去。

剑突下2寸,就是巨阙穴。

27、膻中:(上气海),两乳头连线的中点,膻指的是胸部,膻中指的是胸部的中央,膻中是心包经的募穴,募穴是脏腑之气汇聚的地方,所以膻中又被称为气会。

28、天突:(位于两锁骨中间凹陷的地方),治哮喘,用一小棉布袋,里面装满黄豆,然后将布袋缝紧,使用前放在微波炉上转上两分钟,趁热放在天突穴上,是一种很好的温灸方法,一边温灸一边加以手指按摩。

气顺,通痰、导气。

29、列缺:(也能戒烟)在古代就是指闪电,列是分开,缺则是指破裂。

这个穴的位置正好位于两条肌腱之间(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而且列缺是肺的络穴,从这里又开始走入大肠经,一分为二,贯穿于两条经络之间,正好应了列缺之名。

30、太渊:老年人心律不齐(按摩一般在早上三至五点),位置在号脉的地方。

平时,走路跑步或者其它的事,导致上气不接下气,喘不过来的时候,也可以就地休息,刺激一下太渊,提升中气,保持身体的长久活力。

31、鱼际穴:把大拇指伸直,在大拇指根部这一块泛白的地方是大鱼际,在大拇指根部和手腕连线的中点,就是鱼际穴。

用于消除肢体疲劳。

32、少商大拇指的指角。

治咳嗽的特效穴,金嗓子喉宝。

五音:宫商角徵羽,少宫,少商周文王为了悼念他死去的儿子,增加了一根弦,称为少宫,伐纣时,为了增加士气,又增了一根弦,称为少商。

所以七弦琴也称为文武七弦琴。

在战争中,商音由将军的鼓发出来的,商音主征伐,但凡军旅祭祀刀兵之事,都少不了商音。

而且商对应的五行是金,金气有肃杀之像。

七弦琴上最后一根弦是少商,少商是肺经上的最后一个穴。

在拇指上,是肺经的经气传入大肠经的起始处。

肺经的经气从胸腔走到这里的时候,已呈微弱之势,所以称为少商。

刺血疗法:33、合谷,二间,三间;使肌肉松弛,牙痛头痛。

34、商阳穴:食指,治便秘。

大肠35、阳溪:摇头晃脑治疗颈肩综合征。

拇指尽力向上,在大拇指的根部会出现一个凹陷,将手掌向上抬起,在手背,顺着大拇指和鱼际下来,在接近手腕的地方有一个凹陷,这个凹陷就是阳溪穴所在的位置。

36、三里穴是上下相对的,在手肘和膝盖处事有一个,在手上称手三里,在腿上称为足三里。

肘下有上下廉,膝下有上下巨虚,都量阳明经上的穴位,主治的疾病也大同小异。

37、曲池穴是大肠经的合穴,经气从商阳到这里,才进入一个顶峰状态。

所以也称阳泽,治谢顶、腕肘肩综合征。

38、曲池:降血压将手肘屈成90度,在手肘的内侧,会发现一条横纹,横纹外侧的终点就是曲池穴。

方法:也可左手敲右手,反之也是。

39、肩髃yu:护肩将手臂伸直外展,在肩膀最高处,我们可以抬起肩膀,沿着锁骨往上推,会摸到一个高起的点,这叫做肩峰,在肩峰的前下方,有一个凹陷的地方,这就是肩髃穴。

40、迎香:不闻香臭从何治,迎香两穴可堪攻。

在鼻翼两侧,治鼻炎41、地仓嘴角边的健脾大穴。

沿着嘴角向外划一条线,同时从瞳孔向下划一条线,交叉点就是地仓穴。

治流口水42、颊车预防牙齿松动的固齿穴。

颊车代表下颌骨,辅车是上颌骨,颊辅代表是牙床,也就是牙齿寄生的地方。

颊车:上齿疼痛,合谷穴:下牙疼痛。

咬紧牙关,沿着耳垂的下方向下摸,会摸到一个高高隆起的地方,就是颊车穴。

颞下颌关节炎,43、下关上关:上关属于胆经,在眼角与耳朵的中间地带。

下关属胃经,在耳前方。

从太阳穴往下做一条竖线,沿着颧骨往耳朵方向做一条横线,两线的交点就是穴位所在。

44、头维是古人头上戴的一种头巾,将前额的头发统统梳向后面,在头发的两侧会发现一个凹进去的部位,那里就是人们常说的额角,从发际的位置向上0.5英寸就是头维穴。

45、梁门治疗胃病,先找到中脘,以中脘画一条横线,以乳头与脐中的位置做一条竖线,二者交点的位置是梁门穴,(胃经在胸腹这一块,从梁门到水道的所有穴位都是脐中线旁开2寸,也就是乳头与脐中一半位置的竖线上,以下皆如此)46、太乙天上有太乙神,也就是北极星,天上最亮的星星,北斗星以北极为中轴,围绕此星来运转。

太乙穴在小肠的位置,小肠是弯曲的,就好像乙这样的一个曲屈的形状,所以,人们就将这个穴命名为太乙。

手指犁地法:手握拳,关节的根处并列在一起,就好像一个犁钯,我们从乳头的下方一直往下推,推到最下面的归来穴处,也就是下腹部靠近大腿根部的位置。

两手同时推揉。

47、滑肉门保持苗条乳头到脐中线向下划一向竖线,以肚脐身上1寸做一条横线,两线的交点就是滑肉门。

下为地,可不就是天地之间的一个枢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