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玉米情况
玉米简介资料

玉米的施肥管理
• 根据玉米的生长需求和土壤养分状况,合理安排施肥
• 采用定位施肥、缓释肥等施肥技术,提高肥料利用效率
玉米的病虫害防治管理
• 加强病虫害监测,及时发现病虫害的发生
• 采用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多种防治手段,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
⌛️
玉米的病虫害防治策略
玉米的病虫害防治原则
•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病虫害防治原则
生长效益
玉米的养分需求与施肥技术
玉米的养分需求
• 玉米生长需要氮、磷、钾等多种养分
• 不同生长阶段的玉米对养分的需求量不同,施肥应根据玉米的生长需求进行
玉米的施肥技术
• 采用基肥、追肥和叶面肥等多种施肥方式
• 合理安排施肥时期和施肥量,以满足玉米生长的养分需求
04
玉米的栽培技术与管理
玉米的播种与育苗技术
• 通过育种技术可以改良玉米品种,提高玉米的生长性能和抗逆性
环境因素
• 玉米的生长受到气候、土壤、光照、水分等环境因素的影响
• 通过农业技术和管理措施可以改善玉米的生长环境,提高玉米的生长
效益
⌛️
人为因素
• 玉米的种植技术、管理措施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人为因素会影响玉
米的生长
• 通过农业技术培训和科技推广可以提高农民的种植水平,提高玉米的
生长受限
光照和水分条件
• 玉米生长需要充足的光
土壤条件
照和水分
• 玉米在干旱或积水的条
件下生长受限
• 玉米生长需要疏松、肥
沃的土壤
• 玉米对土壤的pH值要
求为6.0-7.0,过酸或过
碱的土壤会影响玉米生长
玉米生长的关键影响因素
当前玉米市场形势及价格走势

国内玉米市场价格及走势分析玉米被赋予能源概念后,其供求形势变化及价格走势一直备受广泛关注。
尤其是燃料乙醇等玉米深加工业产能迅速扩张,导致国内玉米价格持续上涨。
人们担心今后我国玉米将供不应求,从而引起玉米价格持续攀升,进而抬高畜牧业生产成本,挤压其他粮食作物的发展空间,并引发粮食及其他农产品消费价格节节攀升。
当前,国内玉米价格继续上升,短期内价格可能趋弱,中长期仍可能继续走高。
运用好宏观调控手段是避免市场价格过度高涨的关键。
一、当前市场价格略显偏高去年,在玉米深加工产能迅速扩张、工业消费快速增长的拉动下,国内玉米价格一路飙升,成为粮食及其他农产品中的领涨品种。
今年以来,在供给增加、需求扩张得到抑制的情况下,玉米价格仍然继续上涨,并创历史新高。
玉米与小麦价格倒挂,与大豆比价超出合理范围,值得关注。
1、玉米价格继续上升。
1-7月,国内玉米产区批发价格由1368元/吨上升到1486元/吨,上涨8.6%;销区批发价格由1679元/吨上升到1726元/吨,上涨2.8%;农户销售价格由每50公斤63.4元上升到69.3元,上涨9.4%。
2、玉米价格已创历史新高。
与去年相比,今年玉米价格涨幅虽然明显回落,但值得注意的是,国内价格去年就已达近十年来最高位,继续上涨意味着创历史新高。
目前玉米价格与去年同期相比上涨了15%左右,并突破了1996年的历史最高价位。
值得注意的是,玉米价格创历史新高,是在供给不断增加,工业产能扩张过快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的情况下出现的。
一方面,国内玉米生产已连续三年大幅度增产,连续两年创历史新高,库存水平略有提高。
另一方面,国家调控玉米深加工行业的政策取得明显成效,玉米加工业项目一哄而上、产能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
这表明,玉米价格出现了易涨难跌的局面。
3、玉米与小麦比价倒挂。
玉米和小麦都可以作为饲料,消费替代关系明显。
一般而言,玉米和小麦的消费比价在1:1.15左右较为合理。
但目前玉米与小麦消费比价为1:0.97,出现价格倒挂,饲料行业中小麦替代玉米现象明显增加,有的企业饲料生产中小麦替代玉米的比例达到15%。
大宗玉米销售情况汇报范文

大宗玉米销售情况汇报范文大宗玉米销售情况汇报。
尊敬的领导:根据公司安排,我对近期大宗玉米销售情况进行了汇报。
经过调查和分析,我将情况如实汇报如下:一、市场需求情况。
当前,玉米市场需求整体平稳,但受国内外经济形势影响,部分地区需求有所下降。
另外,受天气影响,部分地区玉米产量减少,导致市场供应短缺,价格有所上涨。
二、销售情况分析。
1. 销售数量,根据数据统计,本季度公司共销售玉米1000吨,较去年同期略有下降。
主要原因是部分客户采购量减少,以及竞争对手价格战影响。
2. 销售渠道,公司销售渠道主要集中在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占比分别为60%和40%。
另外,部分订单通过电商平台完成,占比约占总销售量的10%。
3. 销售利润,本季度公司玉米销售利润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主要原因是市场价格波动较大,导致毛利率下降。
三、销售策略调整。
针对当前市场情况,公司决定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销售策略调整:1. 拓展销售渠道,加大对电商平台的投入,拓展线上销售渠道,提高产品曝光度和销售量。
2. 优化产品定位,针对不同客户需求,推出不同规格的玉米产品,以满足不同市场需求。
3. 控制成本,优化采购渠道,降低采购成本,提高销售利润率。
四、未来发展规划。
在未来,公司将继续加大市场开拓力度,拓展新的销售渠道,提高产品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同时,加强与客户的沟通和合作,了解市场需求,推出更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
结语。
以上就是本季度大宗玉米销售情况的汇报,希望领导能够审慎评估,并提出宝贵意见,共同努力,推动公司玉米销售工作再上新台阶。
谢谢!此致。
敬礼。
2024年玉米育种市场调研报告

2024年玉米育种市场调研报告引言玉米是全球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许多国家的主要农作物之一。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对玉米的需求量不断增加。
因此,玉米育种市场调研显得尤为重要,以为农业提供更高产、更抗病虫害的新品种,从而满足市场需求。
目的本调研报告主要目的是了解当前玉米育种市场的状况,包括市场规模、主要参与者、竞争状况以及发展趋势,为农业相关企业提供参考和决策依据。
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和亲自走访的方式进行。
问卷调查针对玉米种植户,采集了他们对当前市场的认知和需求;亲自走访主要是与相关企业和研究机构的专家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访谈。
调研结果根据收集的数据和专家意见,以下是本次调研的主要结果:市场规模玉米育种市场在过去几年里保持着稳定增长的态势。
目前,全球玉米育种市场的规模已超过XX亿美元。
预计未来几年内,这一市场将保持较为稳定的增长,并可能超过XX亿美元。
主要参与者玉米育种市场竞争激烈,参与者主要有以下几类:1.农业生物技术公司:包括梅里克、康迪同类公司,它们在玉米育种领域拥有强大的研发实力和技术优势。
2.农业科研机构:包括农业大学和科研院所,他们在玉米育种研究和技术创新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3.种业企业:包括传统种业企业,他们通过玉米种子的繁育和销售获得利润。
竞争状况玉米育种市场的竞争主要表现为技术竞争和品种竞争。
技术方面,各家企业都在研发更先进的育种技术,例如基因编辑技术和遗传改良技术。
品种方面,品种的优劣直接决定了市场竞争力,在品种的产量、抗病虫害性能等方面的竞争非常激烈。
发展趋势根据专家的意见,未来玉米育种市场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抗病虫害品种的开发将是未来的重点。
随着气候变化和病虫害问题的加剧,培育抗病虫害品种将成为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2.基因编辑技术将逐渐得到应用。
基因编辑技术具有精准和高效的特点,将有望加快新品种的育成速度。
3.玉米育种与数字化农业的结合将带来新的机遇。
我国玉米生产现状和高产育种方向

我国xx 生产现状和高产育种方向我国玉米种植面积和总产量仅次于美国,是世界第二大玉米生产国_IJ。
玉米在全国各地均有种植,主要集中在自东北到西南的12 个省、市、自治区。
建国50 多年来,随着遗传育种研究水平逐渐提高,以及农业综合技术全面发展,全国xx 平均单位面积产量提高了2.7 倍,为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做出了重大贡献_1_。
1 发展xx 生产的现实意义1.1 社会经济发展对玉米的需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人民的膳食结构已经并将进一步发生变化。
食物中谷物直接消耗水平将下降,肉、蛋、奶等畜禽产品的消费将急剧增长。
玉米的光合作用效率比水稻、小麦等其他谷类作物高,所以单位面积产量高,且增产潜力大,有“饲料之王”的美称。
就世界范围来看,玉米是最主要的饲料作物,其总产量的2/3 直接或间接用作畜禽饲料。
人均占有玉米的数量是衡量一个国家畜牧业发展程度和人民生活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1.2 加工工业对玉米品质的要求除饲料和饲料工业的需求外,玉米的第二大用途就是工业原料,淀粉、酿造、食品等许多加工工业都需要消耗大量的玉米。
在一些发达国家,以玉米为原料的加工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相当比重,加工产品达 1 000 种以上。
通过加工,一些通常情况下难以利用的成分,也会变废为宝,价值大增。
据估计,一次加工可使玉米的价值平均提高1〜2倍,二次加工后可增值3〜5倍。
淀粉是医药、纺织、造纸等许多工业部门不可缺少的原料。
此外,还可通过水解、发酵等过程,用淀粉进一步加工生产酒精、糊精、葡萄糖、化学试剂、照相和电影胶片等 1 000 多种产品。
全世界每年消耗淀粉600多万t,其中90%来自xx。
玉米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长期食用可以防止心脑血管硬化,减少冠心病、高血压、脑溢血等疾病的发病率。
而且口味纯正,在发达国家深受喜爱。
2 我国xx 生产的挑战和机遇迅速发展畜牧业,既是社会进步的总体趋势,也是解决我国农民增收难问题的当务之急。
玉米调查报告

进口政策
我国允许进口玉米,但需符合检验检疫要求并获得进境动植物检疫许可证。
玉米贸易流向
出口流向
我国玉米主要出口至东南亚、中东和非洲等地区。
进口流向
我国玉米主要从美国、巴西和阿根廷等国家进口。
07
玉米市场前景预测
玉米市场需求预测
1 2
人口增长带来的需求
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人们对粮食的需求 也将不断增加,玉米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需 求量也将保持增长趋势。
价格变化
近年来,玉米价格呈上涨趋势,特别是2016年后,受国家政策影响,价格涨幅较大。
价格波动原因
价格波动主要受供求关系、国家政策、气候等因素影响,其中供求关系是最主要因素。
玉米市场流通
01
流通渠道
国内玉米市场流通主要依靠农民出售、企业收购、储备轮换、国际贸
易等渠道。
02
流通体
国内玉米市场流通主体包括农民、经纪人、烘干塔、贸易商、用粮企
《玉米调查报告》
目录
• 调查背景和目的 • 玉米种植基本情况 • 玉米生产情况 • 玉米市场情况 • 玉米消费情况 • 玉米贸易情况 • 玉米市场前景预测
01
调查背景和目的
调查背景
01
玉米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在世界范围内广泛种植。
02
在我国,玉米也是主要的农作物之一,尤其在东北地区种植规模较广。
深加工产业发展
玉米的深加工产业也将不断发展,如淀粉、酒精、饲料等,这将有助于提高玉米的附加值 和市场竞争力。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气候和自然灾害
02
气候和自然灾害对玉米的产量和质量都有影响,如干旱、洪涝
、病虫害等,这些因素也将影响玉米市场价格。
我国玉米收获机械化发展现状及展望

中国玉米收获机械化发展现状及展望玉米是中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年播种面积近2500万公顷。
根据农业部农机化司数据统计,2023年度,作为中国三大粮食作物之一的玉米机收水平45%,相对于水稻机收水平的73%、小麦机收水平的92%,仍有较大的差距。
目前,中国有不少国内、国外农业机械生产企业参与玉米收获机械的研发制造,也有不少机型投入到实际的生产领域,但总的来说还存在许多问题。
中国玉米收获机械化的发展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包括育种、自然条件、技术、农艺、经济、管理服务水平、收获经营方式和政策等多方面因素。
国外玉米收获机械化现状国外经济发达的国家,已经在20世纪50—60年代基本上实现了玉米收获的机械化(包含玉米籽粒和秸秆青贮)。
从总体设计来看,国外机型有两种基本的形式:一种是专门用于玉米果穗的收获机,俄罗斯、乌克兰和东欧的一些国家,由于玉米在收获期籽粒含水率高,不适合直接脱粒,因此采用专用的玉米联合收获机收获玉米果穗,如乌克兰赫尔松公司生产的kcky-6型玉米收获机,可以进行摘穗、果穗剥皮与青贮联合作业,实现茎穗兼收。
另一种是在小麦联合收割机上配置专用的玉米割台,美国、加拿大等国家由于其种植地块大多为一年一季种植,收获时玉米籽粒的含水率较低,一般在谷物联合收割机上换装玉米割台,采用直接脱粒的收获方式进行直接收储。
如美国的约翰迪尔公司、凯斯公司、爱科公司、德国的mengle公司和道依茨公司等生产的玉米联合收获机,绝大部分是在小麦联合收获机上换装玉米割台,通过调节脱粒滚筒的转速和脱粒间隙进行玉米的联合收获。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国外的玉米联合收获设备正在向着以下几个方面发展:向高效、大型、大功率、大割幅、大喂入量和高速发展在保证良好的作业性能前提下,玉米收获机向高效、大型、大功率、大割幅、大喂入量向扩大机器的通用性和提高适应性发展同一台收割机可同时配套多种专用割台(如水稻、大豆、玉米、小麦、向日葵等),同一机器还可以配套不同割幅的割台以适应不同作物和不同单产的需要;改进机体结构(如收割台的仿形机构、清粮室的自动调平装置等),使更好的适应不同作物和不同地形;行走装置配置多种宽度的轮胎、履带等以提高不同田间条件下工作的适应能力。
国内外玉米收获机械发展现状及展望

国内外玉米收获机械发展现状及展望【摘要】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玉米收获机械的发展对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降低劳动强度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从国内外玉米收获机械现状和展望入手,分析了目前国内外玉米收获机械的发展水平和技术特点。
在国内,玉米收获机械的自动化程度逐渐提高,生产效率也得到明显提升;而国外则更注重研发高端智能化的玉米收获机械。
展望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玉米收获机械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未来将会有更多智能化、高效化的玉米收获机械问世,为农业生产带来更大的便利和效益。
在发展趋势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玉米收获机械的未来发展将更加智能化、可持续化和环保化,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关键词】玉米收获机械、国内发展、国外发展、展望、趋势分析、总结、未来展望。
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人工劳动成本的不断上涨,农业生产中的收获环节也面临着更高的效率和质量要求。
玉米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种植面积和产量一直保持着较高的水平。
而玉米的收获过程一直依靠传统的人工劳动,效率不高,劳动强度大,且难以满足大规模农业生产的需求。
为此,玉米收获机械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国内外玉米收获机械的发展现状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劳动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国内外玉米收获机械发展现状及展望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当前的技术水平和发展趋势,为我国农业机械化提供借鉴和参考。
本文将对国内外玉米收获机械的现状和展望进行深入探讨,希望能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意义玉米作为全球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在我国也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玉米收获机械在玉米种植生产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研究玉米收获机械的现状及展望,具有重要的意义:玉米收获机械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减轻劳动强度。
传统的人工收割方式存在劳动强度大、效率低等问题,而现代化的玉米收获机械可以大大提高玉米收割的效率,同时减少人工劳动,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1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 国内外玉米情况 这篇应该是国内最全、最全面的一篇关于玉米的深度报告。以供大家对于玉米的投资提供借鉴。内容比较长,大家有选择性地看,可以重点看第五、六、七、八和十,最重要的部分是八,可看八。 目 录 一、全球玉米情况:美国和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玉米产量国和消费国 二、中国玉米的生产情况:东北和华北是我国玉米的主产区 三、影响玉米的价格因素:供给、需求和库存;我国玉米还需要关注国家收储政策 四、中国玉米的供需情况:供给增速持续地大于需求增速 五、2014年中国夏季干旱,对玉米产量带来影响,保守估计今年产量和去年持平 六、我国玉米的库存:库存高,库存/消费攀升到70% 七、与国外玉米价格的相关性:这两年走势不相关,价格比美国玉米贵70%多 八、玉米或成下一个目标价格直补的试点品种,对玉米价格构成潜在大的利空 (1)棉花:临储改“直补”后,棉花价格已下跌24% (2)大豆:国产大豆供需平衡,临储取消后,价格跌幅较小 (3)玉米:预计今年还难以取消临储,不过玉米价格总体偏空 九、当前玉米的现货情况:偏弱,玉米价格下跌 十、玉米未来关注两大因素:收储政策和今年产量 从全球产量来看,2012年全球玉米总产量为336亿蒲式耳,其中美国、中国、巴西是最大的产量国,2012年产量分别占全球总玉米产量的32.1%、24.4%、8.3%。从全球消费量来看,美国、中国、欧盟(27国)是最大的需求国,2012年消费量分别占全球消费量的30.2%、24.1%和7.4%。 图1 美中巴是全球玉米三大产量国(数据来源:USDA,方正证券研究所) 从全球进出口需求来看,2012年全球共出口玉米38.2亿蒲式耳(1蒲式耳=25.401公斤),约占总产量的10%,其中美国、巴西、阿根廷是最大的玉米出口国,2012年三国合计玉米出口量占全球总出口量的70%,基本主导了全球的玉米出口。从全球进口来看,日本、墨西哥、欧盟(27国)和韩国是玉米进口量最大的国家,2012年这四个地区的进口量占全球进口量的41%。 美巴阿根廷主导全球玉米出口 日墨欧韩是四大玉米进口地区 由此可以看出,美国是世界上玉米影响力最大的国家,玉米播种面积占世界玉米总面积的1/4,总产量接近世界总量的1/2,贸易量占全球贸易量的2/3,全球所有玉米进口量中七成来自美国。美国农业部的数据显示,美国超过85%的玉米是转基因玉米。 中国是世界上产量和消费量都排第二的国家,进口和出口都较少,基本上能够自给自足,在国际玉米贸易中没什么影响力。 二、中国玉米的生产情况:东北和华北是我国玉米的主产区 我国是世界上第二号的玉米生产大国,也是第二号的玉米消费大国,消费量的90%以上靠国内生产。我国玉米进出口量每年在数百万吨,占国内的消费量一般低于5%,玉米出口市场主要是日本、韩国和东南亚各国,玉米进口来源国主要是美国、阿根廷等。 我国是一年四季都有玉米生长的国家,北起黑龙江省的讷河,南到海南省,我国玉米种植区呈现带状分布,包括东北平原、黄土高原、湘鄂西部山地、四川盆地周围山区、云贵高原等地区。全国玉米可分为6个种植区(下面数据是2012年的统计数据): 1. 北方春播玉米区 以东北三省、内蒙古和宁夏为主,种植面积稳定在650多万公顷,占全国36%左右;总产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1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 2700多万吨,占全国的40%左右。 2. 黄淮海平原夏播玉米区 以山东和河南为主,种植面积约600多万公顷,约占全国32%,总产约2200万吨,占全国34%左右。 3. 西南山地玉米区 以四川、云南和贵州为主,面积约占全国的22%,总产占18%左右。 4. 南方丘陵玉米区以广东、福建、台湾、浙江和江西为主,种植面积为全国的6%,总产不足5%。 5. 西北灌溉玉米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甘肃省一部分地区,种植面积约占全国的3.5%,总产约占3%。 6. 青藏高原玉米区 青海省和西藏自治区海拔高,种植面积及总产都不足全国的1%。 从具体省份来看,河北、吉林、山东、河南、黑龙江、内蒙古和辽宁是我国玉米播种面积最大的七个省份,总共占我国播种面积的60%多;从单产来看,江苏、辽宁和吉林的单产较高。所以综合来看,东北是我国玉米的主产区,其次是山东、河南和河北为代表的黄淮海平原区。
我国幅员辽阔,玉米种植形式多样,东北、华北北部有春玉米,黄淮海有夏玉米,长江流域有秋玉米,在海南及广西可以播种冬玉米,海南因而成为我国重要的南繁基地,但最重要的种植形式还是春、夏玉米。我们分别来看: 春玉米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宁夏全部玉米种植区,河北、陕西两省的北部、山西省大部和甘肃省的部分地区,西南诸省的高山地区,及西北地区。其共同特点是由于纬度及海拔高度的原因,积温不足,难以实行多熟种植,以一年一熟春玉米为主。相对于夏播区,大部分春播区玉米生长期更长,单产水平也更高。 夏玉米主要集中在黄淮海地区,包括河南全省、山东全省、河北省的中南部、陕西省中部、山西省南部、江苏省北部、安徽省北部,西南地区部分面积。主要由于积温的差异,夏玉米的种植形式也不相同:在黄淮海地区的北界,种植一年一熟春玉米热量有余,而一年两熟平作热量条件又显不足。因此,麦田套种玉米形式在河北石家庄以北及山西等地区比较常见。 由于东北和华北地区,即北方是我国玉米最大的产地,共占到全国产量的70%多,所以我们重点来看一下这个地区的玉米种植情况: 北方春播玉米区属寒温带湿润、半湿润气候带,冬季低温干燥,无霜期130-170天。全年降水量400-800毫米,其中60%集中在7-9月份。东北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大部份地区温度适宜,日照充足,适于种植玉米,是中国玉米的主产区和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玉米主要种植在旱地,有灌溉条件的玉米面积不足五分之一。该地区玉米产量很高,平均达到每公顷6吨左右。最高产量达到每公顷15吨。 种植制度方面,北方春播玉米区基本上为一年一熟制。种植方式有三种类型: (1) 玉米清种 约占玉米面积的50%以上,分布在东北三省平原和内蒙古、陕西、甘肃、山西、河北的北部高寒地区。由于无霜期短,气温较低,玉米为单季种植,但玉米在轮作中发挥重要作用,通常与春小麦、高梁、谷子、大豆等作物轮作。这种情况在1970年代以后发生了很大变化,由于玉米播种面积迅速增加,轮作倒茬已经很困难,因此发展成为玉米连作制。 (2) 玉米大豆间作 约占本区面积40%左右,是东北地区玉米种植的主要形式。玉米大豆间作,充分利用两种作物形态及生理上的差异,合理搭配,提高了对光能、水份、土壤和空气资源的利用率。玉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1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 米大豆间作一般可以增产粮豆20%左右。 (3) 春小麦套种玉米 70年代以后,在陕西北部、山西北部和辽宁、甘肃、内蒙古部分水肥条件较好的地区逐渐形成春小麦套种玉米的种植方式。主要采用宽畦播种小麦,畦埂套种或育苗移栽春玉米的方式,一般可增产20-30%。 种植的主要玉米品种方面,北方春播玉米区实际上包括东北和华北两个地区,东北地区需要成熟期适中或较早熟、耐低温且丰产性好的品种。东北地区基本上没有病毒病和小斑病流行,但有大斑病和丝黑穗病,有时还发生玉米螟危害,因此要求抗这些病虫害。华北地区春播玉米遭受严重的病毒病(SCMV和MRDV)危害,此外还有茎腐病、大小斑病等,因此对品种要求更严格。 生产条件方面,北方春播区发展玉米生产的有利条件是: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质肥沃,光热资源较丰富。该区农业生产水平较高,玉米增产潜力很大,具有商品生产的优势。 本地区限制玉米增产的主要因素可概括为五条:一是产区集中,流通不畅,玉米收获后储、运、加工、销售都非常困难;二是秋霜早,气温低,籽粒脱水缓慢,降低质量等级和增加能源消耗;三是干旱少雨,灌溉设施和水资源不足;四是投入少,特别是肥料不足,氮磷钾比例不合理;五是缺乏稳产高产的新品种。 我国玉米产销不平衡,虽然东北和华北是玉米的重要产区,其中玉米增产主要依靠东北,但我国玉米的消费主要集中在南方和沿海地区 我国玉米产销不平衡,虽然东北和华北是玉米的重要产区,其中玉米增产主要依靠东北,但我国玉米的消费主要集中在南方和沿海地区。 三、影响玉米的价格因素 影响玉米价格的因素主要是供给和需求两个因素,其中供给方面主要取决于种植面积和单产,首先我们来看供给方面: 玉米产量可以表示为:玉米产量=单产*收割面积,收割面积又等于播种面积*(1-弃耕率)。因此,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包括三个:播种面积、弃耕率和单产。由于技术进步,玉米单产具有随时间推移而逐步走高的趋势,从1960年至2013年,大约每经过一年,玉米单产都可以提升大约1.75蒲式耳/英亩。天气能够影响单产偏离趋势水平的幅度,玉米重要的授粉和生长季节的气温和降水对当年单产的影响较大,尤其是6-7月的降水和7-8月的温度。一般降水量较充沛,越有利于单产提高。 其次,我们来看需求方面:玉米需求主要包括三类:食品种子及工业需求(FSI,Food/Seed/Industrial)、饲料需求(Feed and Residual)和出口需求。2012年,根据USDA的估计,全球玉米需求中FSI、饲料和出口需求分别占36%、54%和10%;美国玉米需求中FSI、饲料和出口需求分别占54%、39%和7%。从美国三大需求的历史走势看,饲料需求和出口需求基本保持平稳,只是在金融危机后略有下滑,玉米是美国饲料的主要原料,用作饲料的谷物中玉米约占90%,美国中西部玉米带的几十个州是美国饲料的主产区,同时这些地区的畜牧业也非常发达。美国玉米的FSI需求呈现持续高增长的态势,主要原因在于乙醇和工业用玉米需求持续扩张,2012年乙醇需求占玉米总需求的30.8%。乙醇已经成为全球玉米重要的下游,2013年,全球40%的玉米产量被用于生产乙醇,45%被用来喂养牲畜,而只有15%用于食品和饮料制造。
中国玉米的需求主要是饲料、人食用和轻工业食品需求,对乙醇需求有政策限制,2002年中国政府也鼓励生产乙醇,随后谷物价格不断上涨,出现人和汽车争夺玉米消费的怪相,由于我国人口庞大,吃饭问题事关重大,所以2006年中国政府下发通知,对一些地方盲目发展玉米加工乙醇燃料能力一事明确表态不予支持,生物燃料乙醇项目建设需经国家投资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