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_鱼腥草注射液事件_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产生的根源

合集下载

2022年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原因与对策

2022年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原因与对策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原因与对策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报告近来呈上升趋势,生产者、使用者、讨论者无不对其绷紧了弦。

有人说,中药注射剂是刚开头成长的新剂型,随着使用量的大量增加,不良反应当然会增加,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被夸大了;也有人说,中药注射剂连有效成分是什么都不清晰,当然会产生不良反应。

对于中药注射剂在使用过程中消失的不良反应,毕竟该如何评价和应对?记者日前采访了部分专家学者,他们从其不良反应的表现、成因和乐观应对等方面谈了自己的看法。

■现状:患者质疑医院停用病例增多胡女士躺在病床上看着那瓶中药输液瓶发呆,瓶子里几个清楚可见的黑色颗粒让胡女士不由得担起心来。

这种黑颗粒若是输进自己的血液里,会不会出问题?迟疑一再她还是让护士拔掉了输液管。

胡女士的担忧并不是多余的,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讨论员周超凡在今年两会期间,正式提案呼吁重视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问题。

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第10期)披露的数据显示,自2022年1月1日至2022年6月30日,该中心频繁接到关于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病例报告,其中某种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就有1006例,其严峻不良反应报告共计30例,死亡11例;严峻不良反应中最多的是急性血管内溶血,有18例,其中8例死亡。

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可冀依据近3年全国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分析,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约占中药不良反应的3/4。

在记者采访的过程中,北京几家大型医院的有关负责人都表示,中药注射剂在他们医院已经暂停使用了。

据北京儿童医院药剂科主任卢燕介绍说,北京儿童医院原则上已经不购进中药注射剂了。

缘由有许多,双黄连粉针剂是由于颗粒大、工艺粗糙而放弃使用;穿琥宁注射剂是由于发生不良反应造成血小板削减而停用;莪术油注射液是由于导致肺炎、过敏反应严峻而停用。

解放军306医院药剂科主任吴九鸿说,在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频繁消失的时候,医院能做的是更加慎重对待中药注射剂。

中药注射剂安全性问题的探讨及防范.doc

中药注射剂安全性问题的探讨及防范.doc

中药注射剂安全性问题的探讨及防范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问题,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当前广泛关注的热点和亟待解决的难题,解决的途径需要种植、生产企业、使用单位、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共同努力与合作。

中药注射剂;安全现状;风险防范中医药是我国几千年传统文化的结晶,在我国医药产业所占比重很大。

中药制剂品种不断增多,在抗病毒、心血管、跌打损伤等领域应用广泛,疗效也得到充分肯定和广泛赞誉。

但随着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有关中药及其制剂不良反应的报道越来越多,其安全性已引起国内医药界的广泛关注。

“鱼腥草注射液事件”、“刺五加注射液事件”、“双黄连注射液事件”等给中药注射剂带来极大的挑战,加上一些媒体的误导,使得人们认为原本“安全性”较高的中成药变得“不安全”了。

为使人们能正确认识和对待中药注射剂安全性问题,笔者从人们对中药注射液安全性认知度及中药注射剂研发过程、生产过程到临床应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作一探讨与分析,试图找出影响中药注射剂安全性的因素。

第一章中药注射剂安全性现状从2001年11月以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为保证临床用药安全,在《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中就通报了清开灵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莲必治注射液等8个中药注射剂存在严重不良反应,应注意使用方法。

葛根素注射液因发生急性血管内溶血等严重不良反应,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也要求对其药品说明书进行修订,增加“偶见急性血管内溶血”,同时暂停对其注册报批。

同时,有人对有关中药引起的392例不良反应病例报告分析,注射剂就有302例,占77.04%;内服中成药有81例,占20.66%;内服草药7例,占1.79%;外用2例,占0.51%。

另有学者对我国1990年~1999年间发生的1291例次中药不良反应的文献分析发现注射剂有718例次,占55.62%[1]。

第二章产生中药注射剂安全性问题的因素2.1药材因素:药材的分布和生产受产地、采收季节、土质等生态条件的影响,不同来源的同一药材质量差别比较大,有效成分及杂质的含量也不同,不但影响中药注射剂的质量控制,同时可能产生不可预知的不良反应。

鱼腥草注射的功效与作用及副作用

鱼腥草注射的功效与作用及副作用

鱼腥草注射的功效与作用及副作用鱼腥草(scientific name: Houttuynia cordata)是一种常见的野生草药植物,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

它的名字源自于其叶片具有一股独特的鱼腥味。

鱼腥草常被用于制备中药注射剂,具有多种功效和作用,但使用时需要注意其可能的副作用。

鱼腥草注射是将鱼腥草的有效成分提取后,在药物的配伍和加工制备过程中,经过适当的消毒和灭菌等处理后制成的注射剂。

鱼腥草注射液常用于临床治疗感染性疾病,如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消化道感染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鱼腥草注射的功效与作用,以及其可能的副作用。

一、鱼腥草注射的功效与作用:1. 抗菌作用:鱼腥草注射液具有广谱的抗菌作用,对多种细菌、病毒和真菌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它能够抑制细菌的繁殖和代谢,减少感染源,从而达到抗菌的作用。

2. 清热解毒:鱼腥草注射液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对发热、口疮、痈肿等症状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它能够促进机体内毒素的排泄,减轻机体对炎症的反应,从而减轻症状。

3. 利尿通淋:鱼腥草注射液具有利尿通淋的作用,可有效促进尿液的排泄,从而改善尿路感染等疾病。

它能够增加肾小球滤过率,促进尿液中废物的排泄,避免尿液滞留。

4. 消炎止痛:由于鱼腥草注射液具有抗菌和清热解毒的作用,因此它也有一定的消炎止痛作用。

它能够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疼痛,并且对于关节炎、扁桃体炎等炎症性疾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5. 免疫调节:鱼腥草注射液通过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能够增强机体的抵抗力,提高免疫球蛋白的生成,增强白细胞的吞噬作用,从而减少感染的发生。

6. 改善肝功能:鱼腥草注射液对肝功能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它能够减轻肝脏的负担,改善肝功能,促进肝细胞修复,从而减少肝损伤。

二、鱼腥草注射的副作用与注意事项:虽然鱼腥草注射具有多种功效,但在使用时也需要注意其可能的副作用和注意事项。

1. 对过敏体质的患者,可能会引发过敏反应,如皮疹、瘙痒、呼吸困难等。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分析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分析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分析摘要目的:分析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及特点,对中药注射剂在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提供参考。

方法:结合不良反应监测信息,对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现状、特点及发生原因进行探讨。

结果:总结出引起不良反应的主要品种中药注射剂在中草药自身的成份,用法用量、原料药的质量等方面存在的致使引发不良反应的问题以及相关的解决方法,以期尽量避免或减少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保证临床用药全。

结论:通过改进生产工艺、及注意临床合理使用,加强不良反应监测,可以减少或避免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

关键词中药注射剂药品不良反应防范措施abstract objective:to provice drug safety information for doctor’s clinical practice,we need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occurrence and characteristic of adr caused by tcm injections.method:combined with imformation quoted by adverse drug reaction monitoring centre of guangxi zhuang minority autonomous region,to explore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reasons.result:to summarized the problems of the ingredient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usage and dosage,the quality of raw material and related solutions,in order to avoid the occurrence of adr and ensure the safety of drug use in clinical practice.conclusion:byimproving the production process,and pay attention to rational clinical use,to strengthen monitoring of adverse reactions,reduce or avoid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injection adverse reactions.key words chinese medicine injection;drug adverse reactions;preventive measures中药注射剂(tcmi)是指中药材经提取、纯化后制成的供注入人体的溶液、乳液及供配置成溶液的粉末或浓溶液的无菌制剂,种类包括注射液、注射用无菌粉末和注射用浓溶液,可用于肌内、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等[1],它是20世纪后期发展起来的中药新剂型,为中药在防治疾病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开辟了新的途径。

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与安全性 2

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与安全性 2

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与安全使用随着中药新剂型研究的发展,中药注射剂的品种增多,为临床治疗各种疾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但是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及致死亡病例报道日益增多,尤其近半年来《健康报》刊载有关鱼腥草和葛根素注射剂及齐二药事件导致严重不良反应的事件,已引起医务工作者的广泛关注。

但是,除了赋形剂的因素,还有诸如含有致敏性杂质、过量不溶性微粒、细菌内毒素等原因而导致的不良反应。

虽然这不应归结为中药注射剂本身的因素,但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1 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1.1不良反应事件1.1.1穿唬宁针哈尔滨三联药业有限公司生产。

临床应用236例中出现不良反应6例,4例为全身红色斑疹,2例为过敏性休克。

如:某男,26岁,1997年9月1日,以急性咽喉炎用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加穿珑宁400 mg静滴,40滴/min,用药2 min后,患者出现胸闷,呼吸困难,心悸。

查:T 37.2℃,BP16/ 19 kPa, P 92次/min,面部口唇紫缉。

立即停药,予以吸氧,1:1000肾上腺素1 mg皮下注射,地塞米松针5 mg滴注,15min后症状缓解,0.5 h后,口唇紫给消失,呼吸通畅。

1.1.2清开灵注射液北京中医药大学制药厂生产。

应用254例中出现不良反应7例。

其中全身红色斑疹4例,出现恶心、高热、头痛3例。

经停药,对症治疗后,症状逐渐消退。

1.1.3鱼腥草注射液雅安三九药业有限公司生产。

应用84例中不良反应3例。

不良反应主要为高热、寒颤、气促、口干等。

经对症治疗后,症状逐渐缓解。

1.1.4参附注射液雅安三九药业有限公司生产。

应用184例中出现不良反应8例。

其中出现皮疹3例,出现寒颤、高热、头痛等症状5例。

如,某女,70岁,因急性心内膜下心肌梗塞,用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加参附注射液50 ml静滴,50滴/min左右,静滴约6 min后,患者突然出现寒战,全身颤抖,继之发热、大汗淋漓。

查:T38`C , P%次/min, BP 9/6 kPa,立即停用参附注射液,并给予多巴胺40 mg,间轻胺20 mg,分别加人5%葡萄糖注射液中静滴,肌注非那根及吸氧等处理,30min后,病情逐渐平稳,血压回升至12/8 kPa,无特殊不适。

浅议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和安全用药

浅议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和安全用药
4减少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对策
(1)重视药材的质量管理。(2)加强辨证论治,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使用中药注射剂。(3)加强中药注射剂的药理学研究,加速制定国家统一的中药注射剂的生产规范,使中药注射剂有标可循。提高制剂的纯度,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1]。(4)加速中药注射剂的毒理学研究。目前我国对中药毒性的认识是有限的,尤其是现代中药注射剂的制备方法不同于传统制剂,毒性大小也必然不同,因此不能局限于,为安全使用提供科学依据。(5)建立健全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监测制度,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只有建立完善的不良反应监测体系和逐级申报、管理和分析系统,加强对中药不良反应的监测和监护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利用各种预防、诊断和分析手段,充分调动中医药人员和患者对中药不良反应的识别和预防能力。做到事前防卫、事后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做决策分析,才能把中药注射液的不良反应降到最低限度。
【参考文献】
1彭国平,饶力群,蒋科胜.中药注射液引起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湖南中医药导报,2004,2:28.
浅议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和安全用药
1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现状
目前关于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报道和讨论日益增多。国内文献报道,中药不良反应以注射剂的发生率最多,约为75%,如鱼腥草注射剂、双黄连注射液、葛根素注射液等不良事件接连发生。双黄连粉针剂是因为颗粒大、工艺粗糙而被放弃使用,穿琥宁注射剂是因为造成血小板减少而停用,因而中药注射剂应用的安全性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临床上对药品的需求不能仅仅局限于对疾病的治疗作用,也要求在治疗疾病的同时,所使用的药品尽可能少地出现ADR。
2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特点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呈现多发性和普遍性。临床表现为多样性、不可预知性、种类不确定性、批间差异性。以过敏反应较为严重,临床使用应密切观察。

谈中药注射剂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及对策

谈中药注射剂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及对策
维普资讯
LS IH NM DCN N A E I E IAR SA C 08V L1 O 1 I Z E E IIEA DM T RA M DC E E R H20 O .9N . H
时珍 国医国药 20 0 8年第 1 9卷第 1期
◇合理用药与不良反应◇
谈 中药 注射 剂发 生 不 良反 应 的原 因及 对 策
李淑 兰,高玉兴 ,张
( 山东 省立 医院 , 山东 济南
关 键词 : 中药注射剂; 不良反应; 原 因; 对策

20 2 ) 50 1
中图分 类号 :2 5 1 R 8 .
文献 标识 码 : C

坚 20 -3彩 超 、 T: 隔 、 腔 、 侧 颈 区 、 C 纵 腹 双 3 , 0g生牡蛎 3 , 0g 蜈蚣 2条 , 炙山 甲增至 1 , 5g 加强化痰通络 , 散 丹 长 期 服 用 , 持 治疗 ,0 60 腋 肺 肝 胆 脾 肾 结消肿之功 ,1 , 2 剂 1剂/ 服法 同前 ; d, 四诊 : 偶有 咳嗽 , 闷明显 锁 骨 上 窝 、 下 和腹 股 沟 区 未 见 肿 大 淋 巴 结 ; 、 、 、 、 未 胸 饮食 正常 , 神好 , 1外 出锻炼 , 精 每 3 自觉 无 明 减轻 ,纳可 , 能干家务活 , 但表 浅淋 巴结仍 肿 大 , 舌质淡 红 , 苔稍 见异 常。随访至今 ,
文章编 号 :0 80 0 ( 0 8 0 —2 70 10 —8 5 2 0 ) 10 4 -2
从现今药 品不 良反应 的定义看 , 药品不 良反应是药 品本 身的 注 射 剂 质 量 都 可 能 引起 微 粒 大 幅 度增 加 。 已有 临 床 报 告 证 实 , 微 种属性 。经 过严格 审批的药 品 , 在检 验合格 、 常用 法用量情 粒进入机体血管后 , 正 能引起 机体微 血管 ( 直径 4— z 阻塞 , 8I . m) 造 血 损 况下 , 仍会 在一部分人 身上引起 不 良反 应 , 包括有 些原来 不知 道 成 局 部 栓 塞 性 出血 、 肿 、 伤 和坏 死 。 . 经常和其他药物合 的、 重的不 良反应。世界上 不存在没 有不 良反 应的药 品 , 严 中药 14 合并用 药 中药注射剂多用于危急重症 , 并使用 , 而多药合 用往往导致不 良反应发生率上升 。这是 因为合 是药 品, 必然也不 例外 。中药 药品不 良反应 比例 最高 、 程度最严 p 在输液 中每增 重的剂型是注射剂 。中药注 射剂发 生药 品不 良反 应是 不可避 免 并用药可 因化学成分 、H值等变化使微粒数增加 , 的 , 些 “ 天 然 , 有 药 品不 良反 应 ” 说 法 是 错 误 的 , 容 易 加 一 种 药 物 , 粒 数会 显 著 增 加 , 也 是 引起 发 热 、 敏 的原 因 。 那 纯 没 的 并 微 这 过 误导消费者。任何药物都有不 良反应 , 这是 中药或西药都存在 的 15 中药注射剂 与西药注 射剂 的配伍禁 忌 中药注射剂 与西药 . 现象。其实 , 中药注射剂并非 真的那么可怕 , 可否认 , 不 中药注射 注射剂的配伍使用 , 良反 应增加 。中药注 射剂 因成 分复杂 , 不 再 剂是存在一定问题 , 次鱼腥草 注射剂事件的发生就证 明了这一 与其他 药物配伍 , 此 可能 发生的反应难 以预测 。有 的中药与西药配 点。 目前 , 国中药 注射剂生产企 业参差 不齐 , 我 由于科研 投入不 伍 使用 后可出现不 良反应 , 并且 合并用 药愈 多 , 生不 良反应 的 发 足, 基础研究 薄弱 , 中药注射 剂 的质量 标准低 , 可控 性差 , 中药 几 率也 愈高。下面例举几个 常用 中药注射剂 的配伍禁忌 。 对 注 射剂 注册 管 理 定 位 不 清 , 的技 术 要 求 缺 失 , 价 体 系落 后 , 新 评 市 1 5 1 清开灵注 射液 由于清开 灵注射液 中含胆酸和 黄酮类化 . . 场逐利 , 随意扩大使用人群 和配伍 , 些都 是造成 中药注射 剂不 合 物 , 这 在酸性环境 中易 产生沉 淀 。将清开灵注射液分别与硫酸卡 良反应 的原 因。如何 预防 、 避免 和减少 中药注射剂引起 的不 良反 那霉 素 、 生素 注射 液混合后 即出现混 浊 ; 维 与青霉素 、 盐酸林 应, 必须从 多个环节 如研制 、 生产 、 流通 和使 用等加 以监管 , 从源 可 霉素 、 维生 素 C注射液混合后 放置 8h p ,H有 逐渐下降的趋 势 , 头着手抓质量 , 不失 为行之有效 的好方 法。这样 , 中药注射 剂面 2 6n 7 m处 的吸收度在配伍后 2h即有程度不等 的下降 , 提示有效 临 的质 量 问题 应 该 而 且 能 够 在 社 会 和 技 术 发 展 中得 到妥 善 解 决 , 成分含量有 所下降 , 宜配伍 。清开灵 注射液分 别与诺 氟沙星 、 不 并能在 临床治疗 中发挥 1益 强大 的作 用 。下面对 中药注射 剂引 葡萄糖 酸钙 注射液混合时出现浑浊 , 3 不宜配伍 。 起 不 良反 应 的原 因进 行 分 析 , 提 出相 应 对 策 。 并 15 2 双黄连 注射液 硫酸庆大霉 素注射液 、 .. 硫酸 阿米 卡星注射 1 中药 注 射 剂 引 起 不 良反 应 的 原 因 液 分 别 加 到含 双 黄 连 注 射 液 的 葡 萄 糖 注 射 液 或 氯 化 钠 注 射 液 中 1 1 中药注射剂 的制备工 艺 不 合理 的中药 注射剂 的制备 工艺 即 出现 棕 黑 色沉 淀 ; 黄 连 注射 液 与诺 氟 沙 星 、 丙 沙 星 、 氟 沙 . 双 环 氧 可能 会 使 毒 性 成 分 增 加 , 起 不 良反 应 。如 双 黄 连 注射 液 原 料 由 星配伍后也 有沉 淀生成 。注射 用氨苄 青霉素 钠加 到含 双黄连 注 引 金银花 、 黄芩 、 连翘组 成 。这 3味 中药药 性 比较 平和 , 尚未发 现 射液 的葡萄糖 注射液或氯化钠注射 液 中, 混合液 颜色 变深 ( 为紫 毒性成分 , 然而中毒和过敏反应时有 发生 , 专家 分析 了 3种 不 同 红色 ) 可能是 因为氨苄 青霉 素钠 碱性 较强 所致 , 者不 宜配伍 , 两 的制 备 工 艺 与 双 黄 连 注 射 液 不 良反 应 的 关 系 。 发 现 工 艺 不 同 , 双 用 。维生素 C、 氢化 可的松 与双黄 连配伍 后 , 紫外 吸收值 大 幅度 黄连注射液 中的黄芩苷 和汉黄芩 苷含 量就不 同。 同时 还发现 黄 降低 , 提示发 生化学变化 , 不宜配伍。 芩苷与过敏反应有关 , 黄芩与 毒性反应有关 。某些 中药注射 剂 15 3 鱼腥 草注 射液 鱼腥草注射液与 阿米卡 星 、 汉 . . 头孢唑啉 配伍 如果在制备过程 中未将 蛋 白质 和鞣 酸完 全去 除 , 易引起 不 良 后 ,H值波 动范围 >1 % 。与青霉素 、 也 p 0 卡那霉素 、 氨苄 青霉 素 、 庆 不应 。 大霉素 、 布霉 素 、 妥 阿米 卡星 、 头孢 唑啉 、 红霉素 、 可霉素 、 林 克林 12 中药注射剂 附加 剂的使用 在配制 中药注射液 时 , . 可按照 药 霉素配伍后 , 4h内吸收度变化值均 >1 % , 4h内澄明度无 在 0 虽 物性质加入适 量附加剂 , 如增 溶剂 、 抑菌剂 、 止痛 剂等 , 这些 附加 变化 , 但建议 不要 联用为好 。鱼腥草注射液与 临床 常用药物配伍 剂进入体后 , 也可 能和机体 产生反应 , 生成 有害物 质。如止痛 剂 后 , 不溶性微 粒和 p H值等变化表 明 , 鱼腥 草注射 液与头孢 拉定 、 苯 甲醇不易吸收 , 长时间注射会 造成局 部硬结 , 至 出现深部 肌 头孢噻肟配伍要谨慎 或禁 用。 甚 肉坏死 , 以制备注射剂 时 , 附加剂 的选择 、 所 在 用量上也应慎重 。 16 证候不对 辨证施治是 中医治病 的精华 所在 , 目前 中药 注 . 但 13 中药注 射剂 的微 粒 变化 《 . 中国药 典》 对注 射液规 定 : 明 射剂绝大部分为西 医使用 , 们很难 掌握辨 证施 治的技巧 , 澄 他 使用 度合格后 , 静脉滴 注( 10ml 上者 ) 每毫升含量 1 z 以上 中药注射剂往往 不是 辨证施 冶而是 “ 指 0 以 , 0/ m 辨病 施治 ” 。因此 , 辨证 不 的微粒不得超过 2粒 。中药材成分复杂 , 操作 条件 、 环境 、 中草药 施 治成 为用药错误最突 出的表 现。如清 开灵注 射液本应用 于热 证发热 却被误用于寒证发热 。 收 稿 日期 :07 —2; 修 订 日期 :07 —8 2 0  ̄31 2 0  ̄71 1 7 患者 的个体差异 患者的体质 、 . 年龄 、 性别 、 病理状况 等的不

180例中药注射剂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180例中药注射剂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表 1 180例患者年龄构成比例分析
2.2 引起 180例药 品不 良反 应的药 品品种分析 表 2结 果 表 明:180例中药注射剂致药 品不 良反应共涉及 1 1个 品种 , 以鱼腥草 注射 液的发生率最高 ,为 21.67% ;其次是栀子0例药 品不 良反应 的药 品品种分析
中药注射剂 是在 我 国传 统 中医药 理论 基础 上 ,采用 现 代工艺和方法 ,提取 中药 有效成 分制 成 的中药 制剂 ,凭 借 作用迅速 ,生物 利用 度高 的优势 ,广泛 应用 于 临床 。但 近 年来 ,中药注射 剂致 药品不 良反 应 的事件 频繁发 生 , 日益 引起人们 的广泛关 注 J。为 了给 临床合 理使 用 中药 注射 剂 提供参考依据 ,现将 我院近 年来 收治 的 180例 因 中药注 射 液致药品不 良反应患者 的临床 资料分析如下 。 1 资料 与方法
tors leading to the occur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s not reasonable compatibility.accounted for 43.33% . Conclusion: the clinica l
use of traditiona l Chinese medicine injection,must pay attention to the compatibility,indications,dropping speed and the probability of
至 2013年 1月我院收治的 180例 因中药注射液致药 品不 良反应患者 的临床资料 。结果 :180例发生药品不 良反应 的患者 ,以 ≥61岁的老年
人发生几率最高 ,占28.33%,共 涉及 11个 品种 ,以鱼腥草注射液 的发 生率最 高,为 21.67% ;其次 是栀子 黄注射液 和清开灵 注射 液 ,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