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汉语精读教程Ⅱ》的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毕业论文
初级汉语精读课教案

初级汉语精读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一定数量的汉语词汇和基本语法结构。
2. 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尤其是精读能力。
3. 培养学生对汉语和中国文化的兴趣和热情。
二、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简单的自我介绍词汇:我、叫、姓、名、来自、中国、学习、汉语语法:主谓结构、名词短语2. 第二单元:家庭成员和日常用品词汇:爸爸、妈妈、姐姐、哥哥、弟弟、妹妹、桌子、椅子、电视、手机语法:名词所有格、动宾结构3. 第三单元:询问时间和地点词汇:时间、地点、今天、明天、昨天、上午、下午、早上、晚上、北京、上海、广州语法: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一般将来时、疑问句4. 第四单元:购物和点餐词汇:购物、餐厅、衣服、鞋子、帽子、书包、菜单、点菜、结账、付款语法:一般过去时、一般将来时、祈使句、感叹句5. 第五单元:天气和季节词汇:天气、季节、晴、雨、雪、冷、热、春天、夏天、秋天、冬天语法: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一般将来时、比较级和最高级三、教学方法1. 交际法: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运用所学知识。
2. 任务型教学法:设计各种实际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和运用汉语。
3. 情景教学法:创设真实的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学习汉语。
四、教学评价1. 平时作业:检查学生对词汇和语法的掌握情况。
2.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表现。
3. 单元测试:每个单元结束后进行测试,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适合初级汉语学习者的教材,如《新实用汉语课本》。
2. 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展示PPT、视频、音频等教学资源。
3. 实物教具:如图片、卡片等,用于辅助教学。
六、教学安排1. 每周安排两个课时,共计32个课时。
2. 每个单元占用4个课时,每个课时45分钟。
3. 在每个单元结束后,安排一次课堂练习和一次单元测试。
七、教学活动1. 词汇学习:通过卡片、游戏等方式,让学生记忆和巩固词汇。
初级汉语教程第二册教案

初级汉语教程第二册教案第二十九课我看得懂,但是听不懂(一)我看得懂,但是听不懂郑怡:你看过京剧吗?丁兰:看过。
郑怡:看得懂吗?丁兰:看得懂,但是听不懂。
看了演出能猜得出大概的意思。
郑怡:我一点儿也听不懂演员唱的是什么,只是觉得很热闹。
丁兰:我觉得京剧的音乐特别好,武打动作也很精彩。
我还喜欢京剧的脸谱,京剧用各种脸谱来表现人物的社会地位和性格,十分有趣。
郑怡:我只是觉得京剧的服装很华丽。
听说不少年轻人不太喜欢看京剧,觉得京剧的节奏太慢,而且又多是古代的故事,离现实生活太远。
你怎么这么喜欢京剧呢?丁兰:我受老师的影响,他是一个京剧迷。
我想,京剧是传统艺术,要把汉语学好,也应该多了解一些传统文化。
郑怡:要是有时间的话,咱们一起去看,好吗?丁兰:好啊。
词语:懂:dǒng了解,明白:懂事。
懵懂。
他懂得这是什么意思。
演出:yǎn chū1.演变而出,演变而来。
2.偷偷地出行。
3.表演。
猜:cāi推测,推想:猜测。
猜断。
猜透。
猜中。
猜想。
猜度。
疑心,嫌疑:猜疑。
猜忌。
猜嫌。
猜拳(饮酒时助兴的游戏。
亦称“划拳”)。
演员:yǎn yuán戏剧、电影、音乐、舞蹈、曲艺、杂技等表演者的通称。
只是:zhī shì1.仅仅是;不过是。
2.就是。
3.一直;一味。
4.表示轻微的转折。
不过;但是。
5.只因为。
武打:wǔdǎ传统戏曲中用武术表演的搏斗。
动作:dònɡzuò1.全身或身体的一部分的活动:这一节操有四个动作ㄧ动作敏捷。
2.活动;行动起来:弹钢琴要十个指头都动作。
精彩:jīnɡcǎi1.(表演、展览、言论、文章等)优美;出色:晚会的节目很精彩ㄧ在大会上,很多代表做了精彩的发言。
2.〈书〉神采;精神。
脸谱:京剧和其他戏曲中角色脸上画的各种图案,用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和特点。
人物:rén wù文艺作品中所描绘的人物形象。
是作品内容的重要因素,也是组成艺术形象的主体。
文艺作品大多通过人物和人物的活动来反映现实生活。
初级汉语精读课教案

初级汉语精读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一定数量的汉语词汇和基本的语法结构。
2. 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尤其是精读能力。
3. 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介绍汉语拼音系统和声调规则,学习一些基本的汉语词汇和简单的日常用语。
2. 第二章:学习基本的汉字读音和书写规则,进一步扩大词汇量,包括一些常用的名词和动词。
3. 第三章:通过学习简单的句子结构,提高学生的语法理解和运用能力。
4. 第四章:学习一些基本的汉语表达方式,如问候、介绍、道别等。
5. 第五章:通过阅读短文,提高学生的精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教学方法:1. 采用任务型教学法,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汉语。
2. 使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音频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汉语知识。
3. 组织小组讨论和互动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四、教学评估:1. 定期进行课堂测试,检查学生对汉语词汇和语法的掌握情况。
2. 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参与度,评估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3. 定期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困难,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五、教学资源:1. 教材:《新实用汉语课本》2. 多媒体教学课件和视频材料3. 汉字练习本和阅读材料4. 网络资源,如汉语学习网站和应用程序六、教学目标:1. 加强学生对汉语日常用语的掌握,使其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
2. 通过听力练习,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
3. 引导学生进行口语交流,增强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七、教学内容:1. 第六章:学习日常生活中的常用表达,如购物、点餐、问路等。
2. 第七章:通过听力和口语练习,提高学生对日常对话的理解和应对能力。
3. 第八章:学习描述人物和地点的词语和句型,提高学生的表达和描述能力。
4. 第九章:学习简单的汉语故事,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理解能力。
八、教学方法:1. 采用情景模拟教学法,模拟实际生活场景,让学生在真实环境中进行听力和口语练习。
初级汉语精读课教案

初级汉语精读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一定数量的汉语词汇和基本的语法结构。
2. 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尤其是精读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汉语思维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4. 增加学生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和兴趣。
二、教学内容第2课:这是什么?学习目标:学会用“这是什么?”询问物品名称,并能简单介绍常见物品。
第3课:你有弟弟吗?学习目标:学会询问家庭成员情况,并能用“我有”和“我没有”回答。
第4课:几点了?学习目标:学会看懂汉字时钟,并用“几点了?”询问时间。
第5课:你在哪里?学习目标:学会用“你在哪里?”询问地点,并能用“我在”回答。
三、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设定情景,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学习汉语。
2. 互动教学法: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活动,进行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
3. 任务型教学法:通过完成具体任务,让学生实践所学知识。
4. 文化导入法:介绍相关中国文化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汉语。
四、教学资源1. 教材:《新实用汉语课本》第一册。
2. 辅助材料:PPT、图片、音频、视频等。
3. 实物教具:如手表、物品模型等。
五、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积极参与和互动情况。
2. 口语表达:评估学生在情景对话中的口语表达流利度和准确性。
3.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和进步情况。
4. 单元测试:进行定期的单元测试,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第6课:我的家人学习目标:学习家庭成员词汇,如“父亲”、“母亲”、“哥哥”、“姐姐”等,并能够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
七、第7课:你喜欢什么颜色?学习目标:学习颜色词汇,如“红色”、“蓝色”、“绿色”等,并能够描述自己喜欢的颜色。
八、第8课:我在学习汉语学习目标:学习学校相关的词汇,如“老师”、“学生”、“教室”等,并能够介绍自己的学习情况。
九、第9课:你在做什么?学习目标:学习动词短语,如“在看书”、“在听音乐”等,并能够描述正在做的事情。
十、第10课:这个多少钱?学习目标:学习价格相关的词汇,如“便宜”、“贵”等,并能够询问价格和进行简单的购物交流。
对外汉语精读课教案设计杨闯本人原创:教师备课必备

对外汉语精读课教案设计杨闯本人原创:教师备课必备。
对外汉语精读课程的特点是:精读和提高汉语外语学习者的理解、表达和交流能力。
因此,在教案设计时需要考虑以下几点:
其一,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对汉语的语言理解能力做调查和评估。
从学生的语言背景、学习经验、所学语言的特点等方面入手,了解学生的语音、语调、语法等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编写课程目标,选择教材和作业,并制定课堂教学计划,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学习兴趣。
其二,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根据每一篇文章的主题和内容,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如讲解、讨论、演讲等。
在课堂上注重讲解关键词和难点,引导学生掌握文章的主旨及学术价值,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其三,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听力、口语、阅读、写作等,配合多媒体、网络等教学资源进行辅助教学,并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辅导。
通过大量练习和个性化指导,帮助学生提高汉语口语、写作及表达能力,同时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和交际能力。
其四,教师应注重课堂效率和学生参与度,积极运用教学技巧和策略,提高课堂气氛增加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可以采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情景演练等互动式教学方式,通过师生互动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
对外汉语精读课程的教案设计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教材资源,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策略,提高课堂效率和学生参与度,从而达到提高汉语外语学习者的语言能力和文化素养的目的。
虽然教案设计较为繁琐,但教师仍需认真对待,因为教育是一项事关国家和民族未来的事业。
初级汉语精读课教案11111

初级汉语精读课教案11111初级汉语精读课教案11111初级汉语精读课教案——《今天冷还是昨天冷?》一、教学对象本教案的教学对象大约学习了140小时的汉语,掌握的汉语词汇在400个左右。
二、教学内容:“汉语精读课”是对外汉语教学语言技能课中的主干课,也叫核心课、综合课。
“汉语精读课”以讲解教授汉语语言知识为主要教学任务。
本课共用三课时。
1(教学重点:比较句“A比B+形容词”以及三种变式;比较句“A比B+形容词”的疑问式、否定式。
2(副词“刚”的用法。
3(温度的读法。
4(陈述感冒的感觉:头疼,嗓子疼,浑身没劲儿,很不舒服,觉得很渴,不想吃饭,很想喝水,还不断地打喷嚏,流鼻涕。
5(北京的天气特点:空气很干燥,春天常常刮大风,夏天经常下大雨,温差很大,0早晨和夜晚比中午凉。
有时候早、晚的温度比中午的低l0 O,早上比中午凉多了。
三、、教学目标. 1(掌握比较句“A比B+形容词”的句法特点,能根据具体条件用这一句型表达比较。
2(能根据自己的感冒体会,陈述感冒的感觉。
3(了解北京的天气特点,并能用所学词语介绍自己国家的天气特点。
四、教学方法:结合课文内容讲解语法点。
抓住课文中的语法点范句,并精选学习对象容易理解的例’ 句,讲解语法点。
每一个语言点讲解结束后,立即进行语言点练习。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有充分的预习和准备时问。
与其他同类教案相比,本教案的特点在于精选与留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例句,是他们熟悉的场景、真实的环境。
另外,同一语法项目根据讲解的不同层次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
第一课时学习词语表、熟悉课文内容、了解北京天气特点、陈述感冒的感觉。
1(通过提问导入新课:今天冷吗?大家习惯了北京的天气吗?北京的天气特点是什么?你在北京感冒过吗?边提问边板书本课关键词语:天气干燥刮风下雨疼嗓子舒服感冒早晨夜晚2(学生轮流试读本课词语表中的新词语。
3(教师带读本课词语表中的新词语。
4(辨析容易读错的字音。
如:刮风下雨舒服流好好儿5(辨析容易写错的汉字。
《汉语教程》第二册(下)教材分析

《汉语教程》第二册(下)教材分析作者:程钰茹来源:《现代交际》2017年第15期摘要:《汉语教程》自从1999年出版以来,被国内外很多教学单位选用。
本文研究的是2006年7月出版的修订版,修订版相对于原版来说,有很大的改进之处,例如:合理地调整了教材难度,淘汰了过时的课文,完善了语法讲解等。
为了使研究更加明了具体,本文选取整套教材的第二册(下)作为分析的对象,在对教材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具体的编写建议。
关键词:汉语教程教材分析教材评估编写建议中图分类号:H1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15-0116-02一、教材综述(一)系列教材概述《汉语教程》整套教材共有三大册,每册分为上下两本,共76课,是对外汉语本科系列教材一年级教材,属于初级汉语阶段的综合课本。
(二)本文研究对象选取缘由《汉语教程》系列教材第一、二册的课文以实用会话为主,而第三册则都是叙述性的短文。
第二册(下)便有着很好的衔接与过渡作用,故本文选其作为具体分析的对象。
(三)教材的类型《汉语教程》是以结构为主、功能为辅的教材。
编者十分重视语言的结构和形式,在编写教材之前,就组织制订了《语法大纲》和《功能大纲》,从而使得《汉语教程》的编写有了科学的依据。
(四)教材的格局《汉语教程》属于单课制,直线型教材。
第二册(下)由十课组成,每一课都是相互独立的,每课安排一至两个语法点,一个个依次解决。
二、教材具体分析(一)教材体例《汉语教程》第二册(下)的基本体例为:一,课文;二,生词;三,注释;四,语法;五,练习。
(二)课文题材第二册(下)共包含十课,每一课的课文又由 2-3 篇短文组成,短文的形式以对话为主,也有小部分课文以短文的形式出现。
课文题材的分布如下表所示:从表中可以看出《汉语教程》的课文涉及多种题材,题材较为多样,其中与日常生活相关的话题占题材的绝大部分,比较适合初级阶段的学习者的日常交际需要。
(三)课文体裁《汉语教程》第二册(下)的课文体裁只涉及会话和记叙文两种体裁,其中会话体裁所占的比例高达90%,记叙文只占10%。
《汉语教程》第二册(上)教材分析

《汉语教程》第二册(上)教材分析作者:郭鹂来源:《现代交际》2018年第05期摘要:《汉语教程》是由杨寄洲教授主编的语言技能类一年级教材,是对外汉语教学中使用最多的教材之一,自出版以来就深受教师和学生的喜爱。
该套教材共分三册,每册又各分上下两册,共计76课。
本文将对《汉语教程》第二册(上)从课文、生词、注释、语法、练习、封面与排版这七个角度进行分析。
关键词:《汉语教程》第二册(上)课文分析生词分析中图分类号:H1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05-0206-02一、课文分析本书将课文编写放在了极其重要的位置。
汉语教程第二册(上)共编写了20篇课文,课文体裁有日常对话和记叙文两种样式,其中,有19篇课文是日常对话,仅有第九课课文《钥匙忘拔下来了》是记叙文。
此教材的课文题材以日常生活为主,体裁选择以日常对话和记叙文为主。
体裁和题材的选择符合初级阶段的学生特点和大纲要求。
编者在编写教材时坚持着结构、文化、功能相结合的理念,注重对中国文化的教学与输出。
编写课文时在里面渗透了中国地理、历史、中医、中餐、京剧、古典音乐、中国婚礼等文化元素。
这极大地提高了课文的趣味性,也符合大纲的要求。
本教材对于人名的选择也是有讲究的。
其中,有山本、罗兰、麦克、玛丽、爱德华、丹尼丝为代表的外国说话人,也有田芳、林老师、王老师、张东、关经理、夏雨、小白、小黄、服务员为代表的中国说话人。
中国说话人中,“田芳”“张东”“夏雨”是中国式传统称呼方式,即“姓+名”;“小白”“小黄”是中国人比较熟悉的人之间的一种称呼方式,称呼年轻人,即“小+姓”;“关经理”“林老师”“王老师”是一种为表尊敬不能直呼名讳而采用的一种称呼方式,即“姓+职业”;“服务员”这一说话人没有具体名字,用职业来代指说话人,这一现象在中国日常生活中也比较常见。
既有中国说话人又有外国说话人体现了《汉语教程》是一本对外汉语教材,体现了教外国人说汉语这一基本诉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级汉语精读教程Ⅱ》的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毕业论文and grammar of the two large pieces of design,the topic quantity is big,topic and varied.At the same time,the whole textbook in orchestration process has the following characteristics:firstly,the vocabulary control properly,the uniform distribution.Secondly,scientific and practical grammar knowledge,grammar points arranged from easy to difficult.Thirdly,the text content easy to understand.Fourth,exercisesdistinct,reasonable enough.Key words:‘‘The primary Chinese intensive reading course II",teaching material analysis,teaching designm万方数据目录摘要。
l Abstract .I I 第一章’绪论..1 1.1选题的背景一1 1.2选题的意义..1 1.3相关研究综述一2 1.3.1对外汉语精读教材的研究.21.3.2精读课教材中各方面的研究.2 1.4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3 1.4.1研究内容31.4.2研究方法3第二章《初级汉语精读教程I I》编排情况.4 2.1《初级汉语精读教程II》基本情况4 2.2《初级汉语精读教程II》具体情况一一4 2.2.1词汇编排情况及优缺点..42.2.2语法编排情况及优缺点一92.2.3课文编排情况及优缺点142.2.4练习编排情况及优缺点17第三章《初级汉语精读教程II》教学建议22 3.1词汇教学建议22 3.1.1词汇教学设计建议.223.1.2词汇教学过程建议23 3.2语法教学建议25 3.2.1语法教学设计建议.253.2.2语法教学过程建议.26 3.3课文教学建议26 3.3.1课文教学设计建议.263.3.2课文教学过程建议.27 3.4练习教学建议27万方数据3.4.1练习设计建议.283.4.2练习设计过程建议.28第四章《初级汉语精读教程l I》教学实例及分析.29 4.1教学实例■....29 4.2教学实例分析.40 4.2.1生词设计分析404.2.2语法设计分析4l4.2.3课文设计分析424.2.4练习设计分析44第五章结语.45参考文献46致谢.48湖南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一49万方数据《初级汉语精读教程Ⅱ》的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第一章绪论1.1选题的背景随着汉语国际推广事业的迅猛发展,全球数千万母语非汉语者开始学习汉语。
1978年北语吕必松教授提出“应当把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作为一个专门的学科,设立相应的专业,成立专门的研究机构。
’’在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共同努力之下,对外汉语教学已经发展成为-17新兴的学科。
如今世界各国的联系日益加强,中国的对外汉语教学将从“请进来”和“走出去”两个方面大力发展,以更加主动、积极的态度进行汉语国际推广。
早在对外汉语教学的初期阶段,由于汉语学习者母语基础不同,教育程度及年龄、经历的各种差异,学习期限、教学方式及周边语言环境多样等原因,以及精读课教材各部分分散于各个单元,教材在编排过程中也没有充分考虑语法、词汇和汉字在汉语教学中的特殊作用。
针对这些不足专家学者们更加深入研究教材编写和教法,以便对今后的教材编写提供借鉴。
本文以2015年新出版的《初级汉语精读教程II》为例,全面分析该教材的编写情况,通过设计教学案例,希望给教材学习者提供帮助。
1.2选题的意义汉语精读教材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外汉语教学以教材为纲,教材中涵盖了汉语学习者应该掌握的所有语音、词汇、语法、汉字、文化等汉语学科的基础知识,注重培养和锻炼留学生听、说、读、写四方面的能力。
徐子亮、吴仁甫在《实用对外汉语教学法》中指出:精读教材注重于读写听说等技能的综合性,是知识传授、接收和理解的主要输入源和最佳途径。
∞因此,汉语精读教材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教材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最直接的材料,它涵盖课标规定的语音、词汇、语法等各方面知识,全面分析和深入认识教材有利于教师整体把握教材内容,设计教学方案,提出好的教学建议。
学生也可以通过自主学习把握教材重难点,对于教学难点侧重听老师讲解,并且选取相关的题目练习。
这样便于老师提高教学①徐子亮,吴仁甫.实用对外汉语教学法.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83万方数据硕士学论文位效率,学生提高教学质量。
《初级汉语精读教程II》是一本全新的综合教材,对于刚开始接触的老师和学生来说,全新的教材会给他们带来很多学习上的困惑。
本文从生词、词汇、课文和练习对教材进行全面分析介绍,其目的是为他们提供纲领的指导,希望给他们带来帮助。
除此之外,分析了教材的优缺点,对以后精读教材的编写提供借鉴意义,望今后教材编写者能够扬长避短,编写出切合留学生学习的综合教程。
1.3相关研究综述1.3.1对外汉语精读教材的研究对外汉语精读课教材有以下研究成果:赵新、李英(2006)在《中级精读教材的分析评估》中,分别对《桥梁一——实用汉语中级教程》、《标准汉语教程》和《中级汉语精读教程》三部教材从总体设计、语料的选取、生词的控制和编排、重点词语的语法注释和练习的设计五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和评估,提出改进的措施。
薛艳君(2005)在《初级阶段对外汉语精读教材评估指标体系研究》中,作者基于国内外各方面的评估理论,建立初级阶段对外汉语精读教材的评估指标体系。
通过问卷调查、数据统计分析制定了更为科学的教材评估指标体系。
马波 (2012)在《精读课教学设计》中,以《汉语教程》(第二册上、下)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教材的分析,做出相应的教学设计方案。
1.3.2精读课教材中各方面的研究徐晓彩(2014)在《对外汉语初级精读课教材课文分析》中,对《汉语教程》、《新实用汉语》、《体验汉语》三部教材中的课文从课文话题、课文的语体、课文难易度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异同并提出建议,从而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对外汉语教材的编写。
孙晓虹(2007)在《对外汉语初级阶段精读课词汇教学模式探究》中,分析现阶段词汇教学的模式,总结出初级阶段词汇教学的合理性和不足,通过教学设计和实验设计探究初级阶段词汇教学。
韩涛(201 1)在《字本位理念的对外汉语初级阶段精读课词汇教学模式设计探究》中,将词汇教学的起点从“词语"下移到“字”上,提出了“以字扩词” 的词汇教学设计理念。
焉德才(2000)在《论对外汉语高级阶段精读课词汇教学万方数据《初级汉语精读教程II》的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的原则和策略》中,论述了高级汉语词汇教学的重要性,提出了高级汉语精读课词汇教学的四大原则和策略。
牛书田(2008)在《对外和那与教材中的词汇处理分析研究》中,从教材中词汇的编排、词汇的注释、词汇练习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得出教材词汇的收录编排原则、词汇注释的原则和方法。
张媛媛(2014)在《对外汉语初级综合课词汇教学教案案例分析》中,从教案编写的过程中发现词汇教学存在误区,并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法。
李巍(201 1)在《初级汉语综合课词汇与语法教学案例分析》中,以初级阶段10位综合课汉语教师的教学录像和录音为研究对象,分析对比词汇和语法两者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的共性与差异。
1.4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1.4.1研究内容本论文以2015年1月北京外国语学院出版的《初级汉语精读教程II》为研究对象,对该教材中生词、语法、课文和练习四个方面的编排情况作具体介绍,并且从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两个方面对生词、语法、课文和练习提出合理的教学建议。
同时,选取课文第二十六课《把废纸捡起来》作教学实例,具体从生词、语法、课文和练习四个方面设计教案,并对教学实例做详细的分析。
1.4.2研究方法本论文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数据统计法、描述分析法对《初级汉语精读教程II》中的教学内容进行分析统计,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设计出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案。
文献研究法:主要是对专家学者研究的主要成果进行归纳总结,利用《汉语水平与等级大纲》分析《初级汉语精读教程II》中的各个部分的情况。
数据统计法:通过对教材中的各部分分析,制定出相应的数据表格,便于文章的分析论述。
描述分析法:主要是运用描述分析法来分析研究教材的特点,将《初级汉语精读教程II》与《汉语水平等级大纲》进行对照,分析词语和语法的各级分布状况和所占比率。
万方数据硕士学论文位第二章《初级汉语精读教程I I》编排情况2.1《初级汉语精读教程II》基本情况《初级汉语精读教程II》是2015年1月第一次出版的一本综合教材,由中山大学周小兵教授主编。
该教材是为初级汉语学习者编写的精读教材,适合己经掌握800左右生词的学生使用。
编写本教材主要是为了提高学习者读写能力以及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教材以汉语要素的教学为基础,有六个单元,每个单元由六篇课文和复习课文组成,全书总共36篇课文,其中每一课由课文、生词、注释、语法和句式、句型替换、任务与活动、练习这几部分构成。
教材编写始终以学生为中心,让学习者更进一步了解中国、了解中国文化。
项目简介课文叙述体课文为主,话题主要围绕社会生活展开。
语言短小精悍,内容简单易懂。
本册生词共780个,每课生词分为必学生词和补充生词,补充生词不需要学生掌生词握,只是扩充学生的词汇量。
每课平均词汇量控制在18个左右,容量较小便于学习者理解和记忆。
同时配有相应的词汇练习,便于学习者巩固词汇知识。
主要解释一些词语以及课文中已经出现但先不讲解语法点的句子,其目的帮助学注释习者理解课文。
针对汉语的特点和母语为非汉语学习者的难点,对课文中出现的语法句式进行讲语法和句式解。
语法点由易到难安排,以句式形式出现,每课句式控制在2至3个,复杂的语法分散在几课中出现,降低学习难度。
将课文中涉及到语法的句式用其他词语替换,保持句式结构不变。
主要是对语法句型替换知识的复习。
结合所学内容设计了个人、小组或全班的课堂活动,培养学习者在真实交际场景、任务和活动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运用语言的能力。
主要设计针对字、词、句的练习,同时增加适当的阅读练习,提高学习者阅读理练习解能力。
表2-1:《初级汉语精读教程II》基本情况2.2《初级汉语精读教程II》具体情况2.2.1词汇编排情况及优缺点教材生词约789,每一课的生词控制在18个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