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世界的地形PPT课件

合集下载

地理课件(湘教版)第五部分区域地理第一章第2讲课时83日本印度

地理课件(湘教版)第五部分区域地理第一章第2讲课时83日本印度

日本工业集中在“三湾一海”的原因
岛国多优良的港湾,海运便利,降低成本; 矿产资源缺乏,沿海分布有利于进口原料、燃料; 国内市场狭小,沿海分布有利于产品出口。
科技先进
思考:高新技术产业布局在哪些地方?
筑波
科学城:筑波
北九州
硅岛:北九州
明确 命题方向
123456
考向1 通过“日本自然地理特征”考查“人地协调观”
印度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
(3)气候特点的影响 印度大部分地区为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于6~9月,其他月份降水较少,6~9月 易出现洪灾,而其他月份易形成旱灾。 (4)河流状况的影响 印度地区的河流较少,主要是恒河、印度河,分洪、泄洪能力较差,造成径流量季 节变化大,汛期水量过大,旱季水量不足。
南亚3~5月形成了热季,气候干热,原因是什么?
第五部分 第一章 第2讲 课时83
日本 印度
世界重要地区、主要国家的位置、范围及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
1.区域认知:结合区域图文材料,掌握世界主要国家的自然地理特征 和人文地理特征。 2.综合思维:结合某国家图文材料,从整体性角度分析各自然地理要 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3.人地协调观:结合材料,掌握世界某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条件及发展 措施。
√D.多海雾,能见度差
123456
明确 命题方向
由所学知识可知,北海道东部海域位于千岛 寒流和日本暖流的交汇处,多大雾天气,能 见度低,D正确。
123456
明确 命题方向
(2023·江苏盐城市期末)右图为“日本北海道 区域轮廓图”。读图,完成4~6题。 5.下列有关北海道的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A.以山地为主,沿海多渔业资源
四国岛
琉球群岛
地形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优质课件(共34张ppt)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优质课件(共34张ppt)
2020年8月18日星期二3时 2分24秒
褶皱形 成初期:
背斜成山 向斜成谷
外力侵 蚀以后:
背斜成谷 向斜成山
背斜和向斜的判断
背斜:岩层两翼新,中间老。
2020年8月18日星期二3时 2分24秒
向斜:岩层两翼老,中间新。
褶皱
构造类型 产生原因 结构特征 地貌形态 外力侵蚀后
背斜 岩层受

挤压弯 曲变形
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一)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2020年8月18日星期二3时 2分24秒
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理论:
1、地球表层的岩石圈被断裂带分割成 六大板块 2、板块处于相对的运动状态,板块内 部地壳活动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 剧烈 3、板块之间的两种关系:相互挤压碰 撞(消亡边界);相邻的板块彼此分离 (生长边界)
乙 甲
1、图中背斜为 A ,向斜为 B , 地垒为 D ,
地堑为 C 。(填代号) 2、甲乙两处,有可能找到石油的是 甲 ,
地下水丰富的是 乙 。
甲处为背斜,结构
3、如果修地下隧道,应选择在

稳定,不易储水
处,原因是

2020年8月18日星期二3时2 分25秒
4.最有可能有泉水出露的是 C A.① B.② C.③ D.④

向斜
岩层上拱, 两翼新, 中间老
岩层向下 弯曲,两 翼老,中 间新
常形成 山岭
谷地或 盆地
背斜成谷 向斜成山
2020年8月18日星期二3时2 分24秒
背斜山
2020年8月18日星期二3时2 分24秒
向斜谷
2020年8月18日星期二3时2 分24秒
向斜山
背斜谷
2020年8月18日星期二3时2 分24秒

课件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认识大洲-节亚洲和欧洲ppt课件PPT

课件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认识大洲-节亚洲和欧洲ppt课件PPT

亚洲的人口与国家
随堂训练
1.亚洲河流具有的特征是
( A)
A.水系结构呈辐射状 B.大河较少
C.内流流域面积较小 D.中部地区河网密布
2.欧洲北部地区人口稀疏的主要原因是 ( B)
A.地形起伏大,海拔高
① 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西部人口稠密;亚欧大陆内部和北部 人口稀疏。 ② 亚洲西部深居内陆,气候干旱;亚欧大陆北部纬度高,气候 寒冷。
课堂小结
位置和范围
高原山地比重大
高原山地为主的地 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
亚形
地势中间高四周地

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复杂多样的气候 季风气候显著
大陆性气候分布范围
众多的大江大河 放射状水系,内流域面积广
● 欧洲大陆轮廓破碎,海岸线漫长曲折,大部分地方距海不远。
①说一说哪些地区人口分布稠密,哪些地区人口分布稀疏。
多? ③______________
学会换算不同地点的时间
亚、欧两洲地形的主要特点
亚洲面积广大, ● 欧洲大陆轮廓破碎,海岸线漫长曲折,大部分地方距海不远。
欧洲总人口达7.
地跨寒、温、热 特征三: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亚洲
欧洲
平均海拔高度
平均海拔高,仅次于 世界平均海拔最低的大
南极洲

地形起伏状况 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 地面和缓,起伏较小
主要地形类型 以高原、山地为主
地形分布格局
中间高,四周低,山地 高原分布在中部地区
特色地形
大陆外侧多岛弧
以平原地形为主 山脉多分布在南、北
两侧
多冰川地形
三、气候特征
读图找出亚洲主 欧洲城市化水平高,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70%以上。

2024秋新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教学课件 第三章 世界的海陆分布 第3节 海陆变迁

2024秋新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教学课件 第三章 世界的海陆分布 第3节 海陆变迁

地表形态变化
鹦鹉螺化石
我国地理工作者在喜 马拉雅山考察时,发现岩 石中含有鱼、海螺、海藻 等古老海洋生物的化石。
苔藓虫化石
三叶虫化石
笔石化石
➢ 说明喜马拉雅山曾经是 一篇海洋,后来由于地
菊石化石 壳隆起才抬升成为高山。
地表形态变化
我国台湾海峡海底发 现森林遗迹和古河道,这 又说明了什么问题?
➢说明这里曾经是一片陆 地,后来由于陆地下降变 成了海底。
脉在地质历史时期是广阔的海底。 在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森林遗迹和古河道。 在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森林遗迹和古河道。说明现在的海底在地质历史时
期曾在海平面以上,为陆地。 东非大裂谷不断扩展,将形成海洋。 东非大裂谷不断扩张将形成海洋。说明现在的陆地由于不断拉伸,以后
会形成海洋。
陆地地形 活动
地中海的面积不断缩小,最终会消亡。 地中海的面积不断缩小,说明现在的地中海由于两侧的陆地不断地靠近,
非洲与南美洲的拼合
➢ 材料及工具:描图纸1张、地球仪1个、笔1支、 剪刀1把。
➢ 实践过程: 第一步:把描图纸覆盖在地球仪上,用笔描出非洲 大陆、南美洲大陆的轮廓。 第二步:把描好的两幅图沿大陆轮廓剪下来,试着 把它们拼在一起,看一看,拼合处是否基本吻合。 如果吻合,试认真思考原因。
第三步:演示这两块大陆的漂移过程可能是怎样的。
地表形态变化 海陆变迁:像这种曾经的海洋变为如今的陆地,曾经的陆地变为如今 的海洋,我们称之为海陆变迁。 ➢ 大多数地表形态的变化需要经历漫长的过程,在短期内不易被人们察 觉。
东非大裂谷在不断扩张,将形成海洋。
地表形态变化 ➢ 有些地表形态的变化是在短期内,甚至一瞬间发生的。
地震往往在瞬间发生,强烈的地 震会导致岩层断裂或错位。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三节世界的地形习题课件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三节世界的地形习题课件

A.海拔高
B.地表起伏小
C.海拔低
D.地表崎岖不平
( B)
名师点拨
自主学习
基础夯实
整合运用
思维拓展
七年级 地理 上册 湘教版
10.小敏这样描述她的家乡:“四周峰峦叠嶂,群山连绵,内部一马平
川,水田成片”。小敏家乡的地形是
(A )
A.盆地
B.山地
C.丘陵
D.平原
名师点拨
自主学习
基础夯实
整合运用
思维拓展
七年级 地理 上册 湘教版
第三节 世界的地形
名师点拨
自主学习
基础夯实
整合运用
思维拓展
七年级 地理 上册 湘教版
地理图解
拳头法理解地形部位
名师点拨
自主学习
基础夯实
整合运用
思维拓展
七年级 地理 上册 湘教版
拳头是一座山,四个凸出的关节,相当于山峰,两个相邻山峰中间相对 凹下去的部分,相当于鞍部,相邻的手指头之间的缝隙相当于山谷,每 根手指头中部略微凸起的部位就成了山脊,拳头的左右两侧比较陡的部 分构成了陡崖。
名师点拨
自主学习
基础夯实
整合运用
思维拓展
七年级 地理 上册 湘教版
(3)C 处的海拔在 90900 0 米以上。 (4)在图中 D 处拟建一水坝(如图中“ ”),水坝建成后,三座古寺中最 有可能被水淹没的是② ② 。
名师点拨
自主学习
基础夯实
整合运用
思维拓展
七年级 地理 上册 湘教版
18.某校开设制作“等高线纸质立体模型”地理实践课。课上,同学们 小组合作完成了等高线立体模型(如图所示),并用它识别地形部位,学 习、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相关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