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宁县基本情况
会宁县农网改造升级工程

会宁县2023年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可行性研究汇报会宁县发展和改革局会宁县供电企业二零一一年二月目录一、会宁县地区经济及社会概况二、会宁县旳电网现实状况三、会宁县电网存在旳突出问题四、会宁县2023年电网建设旳必要性五、初步设计方案六、工程投资估算会宁县2023年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可行性研究汇报一、会宁地区经济及社会概况1.会宁地区基本概况会宁县位于甘肃省中部, 白银市南端, 地理位置在北纬35°33′至36°26′、东经104°31′至105°34′之间,总流域面积6439平方公里。
会宁是历史文化古城。
会宁“地控三边, 县居四塞”, 是古丝绸之路重镇, 素有“秦陇锁钥”之称。
会宁距兰州市155公里、白银市180公里。
东依静宁县和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吉县、海原县, 南与通渭县毗邻, 西靠安定区和榆中县, 北与靖远县、平川区相邻。
总面积为6439平方公里, 2023年终总人口为58.28万人, 全县共辖28个乡镇6个小区居委会284个村民委员会29个居民小组2039个村民小组。
会宁气候属温带季风型气候, 年(1990—2023)平均温度在5. 0°—8. 5°之间, 年无霜期为136—186天;年平均降水量340毫米, 年蒸发量达1800毫米。
会宁县地处西北内陆, 地形南部多高大山梁, 相对海拔较高, 北部为低缓川塬, 相对海拔较低。
夏季暖湿空气北上困难, 冬季干冷空气南下长驱直入。
故气候温凉干燥, 南北差异较大, 降水少且分布不均匀, 年际变率较大, 年内四季分明、水热同季, 日照时间长, 蒸发强烈, 无霜期较短。
气候类型属温带大陆型季风气候。
干旱、冰雹、冷冻、暴雨、洪水、雷暴、大风、沙尘暴等气象灾害较为频繁。
尤以大面积、长时间旳干旱灾害危害最重。
历史上素有“干会宁”之称和“十年九旱”之说。
近年甚至有演变为"十年十旱"旳趋势。
会宁县安全生产

会宁县安全生产会宁县是甘肃省兰州市下辖的一个县,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县级行政区域。
安全生产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或者一个企事业单位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中,为防止事故发生而通过采取的一切措施。
下面我将从会宁县的安全生产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安全生产措施三个方面来进行论述。
首先,会宁县的安全生产现状。
作为一个农业县,会宁县主要的安全生产问题集中在农业生产和煤矿行业。
农业生产过程中常见的安全问题包括农药使用不当、机械设备故障、低温冻害等。
而煤矿行业则存在瓦斯爆炸、矿井坍塌等严重安全事故的风险。
虽然会宁县近年来在安全生产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其次,会宁县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
首先是安全生产意识不强。
一些企业和个体经营者缺乏安全知识,对安全问题认识不足,容易导致事故发生。
其次是安全设施不完善。
一些企业和农户在生产过程中忽视安全设施的建设,没有安装消防设备和安全警示标志,不配备应急救援人员和设备,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再次是安全监管不力。
虽然会宁县设立了专门的安全生产监察机构,但监管力度不够,导致一些企业违法违规行为屡禁不绝。
最后,会宁县应采取的安全生产措施。
首先是加强宣传教育。
通过开展安全知识培训、宣传教育活动,提高企业和居民的安全意识,增强安全防范意识。
其次是加强监管执法。
加大对企业和个体经营者的安全监管力度,对违法违规者进行处罚,并建立追责制度,确保安全生产法规的执行。
再次是加强安全设施建设。
鼓励企业和农户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并提供政府的资金和技术支持,改善安全生产条件。
最后是建立健全应急救援机制。
加强应急救援队伍的组建和培训,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综上所述,会宁县在安全生产方面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但通过采取相应措施,可以逐步改善安全生产环境,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带你们真正了解会宁(会宁人民自强不息)

会宁,是一个甘肃省的小县城,隶属白银市管辖,但由于近年国家的大力支持,会宁已名扬全国,甚至有不少外国朋友也知道这个地名,当然他们是由于知道这就是红军一、二、四方面军会师的胜地,我们的会师园旅游景点接待了一批又一批的游客,这里留下了革命先烈的足迹,我们桃花山农历六月十九的庙会也是人山人海、摩肩接踵,我们的东山是绿化示范地,不止是绿化示范,也的确做到了绿化,丛林茂密,在这么个干旱的地区确实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可能只是外地游客看到的现象,外地人可能以为会宁就这么点东西,可是他们哪里知道我们美丽的会宁真正让我们自豪的却远远不止这些。
会宁还有一个漂亮的名字,那就是状元县,会宁的确出了很多状元,都是从大山里走出来的,会宁也被称为博士之乡,我们会宁走出去的人才确实不少。
会宁的五个高中每年将一大批的学子输送到全国各地的高校,会宁教育能做的这么出色,并不是会宁有多么强大的师资力量,也非会宁有多么好的教学设备,那是因为会宁的“三苦”精神发挥的作用,“三苦”即:教师苦教,家长苦抓,学生苦学,会宁的三苦精神不是所有地区都能学得来的,会宁也是白银市三县两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做的最好的,也可以说在全省的各贫困县区里会宁也是如此,在我现就读的大学里有这么一个笑话,我的很多同学都知道会宁,却不知道白银,有些外省的同学甚至还不知道会宁就在甘肃,但他们只知道会宁,呵呵,看来会宁确实很出名啊。
其实会宁有名的还不仅是这些,会宁还是全国马铃薯之乡,说到这里,其实有个问题要大家关注,那就是你们可能都知道,会宁除了种田没有任何经济支柱,即没有一方矿山,没有一寸油田,但会宁的经济并没有倒退,会宁人就靠自家的几亩田生存,更是靠自家的几亩田供出了一个个大学生,会宁人在这样的条件下照样顽强的生活,并且活的精神,活的自豪,我们会宁的经济也是日趋上涨,我们会宁人能吃的了苦,我们自己种田,种马铃薯,然后输送到全国各地,我们种小杂粮,也输送到全国各地,甚至出口,我们的小杂粮施用农家肥,不施用农药,是纯天然绿色食品,我们的小杂粮品牌永不倒,我们不嫌脏,不嫌臭,我们自己养猪、养羊,并向外地输送鲜肉,我们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我们没有沿街乞讨,我们没有靠吃低保,我们靠的是自己勤劳的双手和能吃苦的精神,我们还向全国各地输出劳动力,我们会宁有庞大的农民工队伍,在全国各地的工地上有我们会宁的农民工,我们的农民工把汗水和着混凝土浇筑了城里人住的漂亮舒适的房子,而我们一年到头还挣不到一个平方,没有农民工能建起那一幢幢高楼吗?!光靠几个工程师能建起楼房吗?!所以说我们活的精神,活的自豪。
2023修正版会宁调查报告

会宁调查报告会宁调查报告一、调查背景会宁是中国甘肃省定西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位于甘肃省中部,东临甘谷县,南接靖远县,西邻陇西县,北濒黑水河与庆阳市麦积区相望。
本次调查旨在了解和分析会宁市的经济发展现状、环境问题以及社会民生情况,以便为会宁市提供相关决策支持和发展建议。
二、经济发展现状截至目前,会宁市的经济发展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
2019年,会宁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亿元,同比增长%。
会宁市的主要经济产业包括农业、工业和服务业。
2.1 农业会宁市农业主要以种植业为主,主要农作物包括小麦、玉米、马铃薯等。
会宁市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和良好的自然条件,农业发展潜力巨大。
然而,在农业发展过程中,仍面临着土地利用率低、农业技术水平不高等问题,这对农业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挑战。
2.2 工业会宁市工业主要以矿产资源开发为主,煤炭、石灰石等矿产资源是该市的特色产业。
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一直是会宁市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
然而,随着环保政策的加强,传统矿产资源开发所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对土地、水资源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2.3 服务业会宁市的服务业领域发展较为迅速,主要体现在旅游业和物流业方面。
会宁市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如会宁寺、五佛山等,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旅游投资。
此外,会宁市的物流网络较为完善,为经济的流通提供了便利。
三、环境问题尽管会宁市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环境保护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
3.1 水污染问题会宁市的水资源管理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部分河流和湖泊受到了工业废水和农业面源污染的影响,水质状况有待改善。
加强对水污染的监测和治理工作,保护好宝贵的水资源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3.2 大气污染问题会宁市的工业发展使得大气污染成为主要环境问题之一。
工业废气的排放对空气质量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在燃煤型企业数量较多的地区。
加强大气污染治理,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减少污染排放,是保障公众健康和改善环境质量的关键步骤。
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详细介绍

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详细介绍基本简介会宁位于甘肃省中部,白银市南端,总流域面积6439平方公里,会宁县风光(20张)全县辖24个乡、4个镇,58万人口,其中农业人口55.8万人,境内有汉、回、壮、哈萨克、藏、维吾尔、东乡等7个民族,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温带季风性气候,境内海拔在1500—2400米之间。
国道312线、309线横跨东西,省道靖天路、定会路贯穿南北,交通便捷,信息畅通。
会宁县位于白银市南端,东与静宁、西吉、海原三县接壤,南与通渭县毗邻,西连定西、榆中两县,北靠靖远县、平川区。
南北长约140公里,北部东西宽约90公里,南部宽约50公里,总土地面积643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26.06万亩。
县境群山连绵,梁峁交错,沟壑纵横,属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
平均海拔2025米,年均降水量332.6毫米,年均气温7.9°C,年均无霜期155天。
主要河流有祖厉河、葫芦河、清水河三条。
地下水系分四个水文地质单元,即大豹子川、厉河、关川河、祖厉河等四个河谷。
水资源短缺,地表水大部分苦咸,干旱是主要自然灾害,霜冻、冰雹、风灾、洪灾、病虫害也比较突出。
行政区划:辖32个乡镇,248个村民委员会。
人口情况:乡镇总户数11.34万户,乡镇总人口56.43万人,乡镇从业人员29.00万人。
六通情况:有348个村通电,309个村通邮,253个村通电话,322个村通公路,9个村通自来水。
文教卫生:有各级各类学校529所,在校学生159361人,教师6544人。
有医院、卫生院35所,病床683张,医生812人。
经济指标:2004年,限额以上工业总产值3624万元,农业总产值(现价)96270万元,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91.57万亩,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59.83万亩,粮食总产量174880吨,农民人均纯收入1450元,财政总收入3155万元,政支出27600万元。
名优特产:扁豆、莜麦、荞麦、燕麦片、良谷米、黑谷米、万里缘杏仁露、铁木山矿泉水、发菜、白灵菇、肉鸽、羊羔肉、90道仿古地毯、HT一1型、HT一2型化学投影仪等。
会宁调查报告

会宁调查报告会宁调查报告1. 简介本报告旨在对会宁市的调查结果进行全面的介绍和分析。
会宁市位于中国甘肃省,是一个重要的经济中心和文化名城。
通过对会宁市的多个方面进行调查,包括经济、教育、环境等方面,我们将得出关于会宁市现状和发展潜力的结论。
2. 经济调查会宁市是甘肃省乃至西北地区的经济支柱。
根据我们的调查,会宁市的主要经济领域包括农业、工业和服务业。
农业方面,会宁市以小麦、玉米和高粱等粮食作物为主要农作物,并以果树种植和畜牧业为配套产业。
工业方面,会宁市以煤炭、石油、天然气和有色金属等资源产业为主要支柱,也发展了制造业和建筑业。
服务业方面,会宁市的餐饮、旅游和物流行业十分发达,为经济增长提供了重要动力。
3. 教育调查会宁市在教育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根据我们的调查,会宁市聚集了一批优秀的教育资源,包括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等多个层次。
会宁市的教育系统注重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会宁市也积极推动教育信息化,提供高质量的教育资源和服务。
4. 环境调查环境问题是会宁市面临的挑战之一。
根据我们的调查,会宁市在空气质量、水质、垃圾处理和生态保护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
特别是在工业发展过程中,会宁市需要加大环境保护的力度,减少污染物排放,并加强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
5. 社会调查在社会方面,会宁市的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根据我们的调查,会宁市的民生福利保障体系较为完善,医疗服务、社会保障和文化娱乐设施等方面得到了较好发展。
,会宁市也致力于打造宜居城市,提供更优质的居住环境。
6. 结论通过对会宁市的调查,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会宁市的经济发展潜力巨大,特别是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等方面;- 会宁市的教育系统在素质教育和信息化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会宁市需要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减少污染物排放,并提高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 会宁市的社会保障体系相对完善,为人民提供了较好的民生福利。
,会宁市在经济、教育、环境和社会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会宁

我要介绍给大家的是生我养我的家乡——甘肃会宁。会宁县位于甘 肃省中部,白银市南端,地处北纬35°24′至36°26′、东经 104°29′至105°31′之间。东依静宁县和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吉县、 海原县,南与通渭县毗邻,西靠安定区和榆中县,北与靖远县、平 川区相邻。总面积为6439平方公里,2004年底总人口为58.33万人, 其中:汉族占97%;回族、东乡族、藏族、满族、哈萨克族、蒙古 族等少数民族占3%。全县共辖4个镇24个乡6个社区居委会284个 村民委员会29个居民小组2039个村民小组。县人民政府驻地会师 镇,西北距兰州市155公里、白银市180公里。(来源:《会宁县 志》)会宁作为军三大主力会师的革命老区,人民勤劳淳朴,干 部廉洁奉公,群山叠翠,人才辈出,被誉为“全国高考状元县”。 近几年来,随着党政领导的决策有力,全县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极 大提高,继而打出了响亮的三张牌——红色旅游 金色教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的革命老区 全国高考状元县
红色旅游 金色教育
我的家乡

金色教育
会宁教育
红色旅游
绿色小杂粮
会宁现状
• “贫瘠甲天下,贫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冠陇中”的土地上,教育事业在缺乏 资金支持的条件下却富的流油,这不得不说是一件令人震 撼和惊叹的事情。
在这样一片自然环境异常恶劣,经济出奇落后的土地上,那贫瘠的 土为什么偏就成为一片沃土呢?而全国又有几个县以教育强县, 扬名教育为自己最宏伟的标呢?也许很多不知者根本不会相信在 这个偏远贫困的地方竟走出了200名博士,2000多名硕士,而仅 在中关村就有240多名会宁学子(此为2002年数据)有人曾说, 在中关村,会宁话成了中关村的“官话”,一个操会宁口音的学 生到中关村来找工作,许多公司一听到会宁口音,就会很高兴的 给他一张“绿卡”。
我的家乡
一个贫穷但不落后的地方
会宁现状
• 会宁县地处甘肃中部,母亲河上游,总面积6439平方公里,辖 28乡、镇,共约58万人,全县总耕地面积225.96万亩,耕地条 件严酷,十年九旱,年均降水量312毫米,而蒸发量却高达1800 毫米,因此干旱缺水是农业生产和却中生活最大的障碍,从根本 上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全县90%的人口居住在海拔1200米到 2400米之间的黄土高原上,是全国最具代表性的干旱贫困县之一, 也是一个纯粹的农业大县。改革开放以来,得到了国家和政府的 关怀,但由于自然的和历史的原因,仍是全省最贫困的县之一, 十年九旱,靠天吃饭的局面根本没有转变。据统计,至2003年底, 全县人口均收入为1334元,仍有24个贫困县,212个贫困村, 1.8万户,9.08万绝对贫困人口,占农业总人口的16%。在人类 步入工业文明,迈向信息时代的今天,甘肃会宁县仍然是一个以 农为本的农业大县,但这种以农为本在丰收的年景下只能维持或 解决温饱,但十年九旱,返贫再所难免。所以,以农为本就成了 他们迫于生计的无奈选择。工业十分落后,工商业收入占财政收 入不到5%,而财政收入又入不敷出,大多情况下依靠上级政府 的转移支付,自给率仅为26%,财政严重困难。据统计2003年全 县财政收入累计赤字以达7320万元。而一个农业县,人口大县, 却要面对和解决干旱少雨,水缺乏,土地贫瘠,交通不便,信息 闭塞,资源贫乏,燃料,饲料俱缺,生存环境恶劣,水土流失严 重,基本农田极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会宁县基本情况
会宁县位于甘肃省中部、白银市南端,总面积6439平方千米,有耕地460多万亩,辖28个乡镇、284个村、14个社区,总人口58.6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3.16万人,占总人口数的90.6%,是甘肃人口和地域大县。
平均海拔2025米,年平均气温7.9℃,年平均降水量370mm,年平均蒸发量1800 mm。
会宁有悠久的历史文化。
早在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境内就有人类生息繁衍;汉武帝元鼎三年设置祖厉县,距今已有2100多年的建县历史。
境内现存大量的历史文化遗迹,有甘肃仰韶文化马家窑类型、半山类型和齐家文化的牛门洞新石器遗址。
1997年,会宁县被省政府命名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会宁有光荣的革命传统。
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会宁胜利会师,光荣的革命历史铸就了“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团结一致、敢于胜利”的会师精神。
红军会师旧址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被列为全国首批廉政教育基地。
会宁有西北教育名县的盛誉。
自古崇文修德、尊师重教,仅明清两代就有进士20人、文武举人115人、贡生369人。
自恢复高考以来,已向全国输送大学生8万余人,其中获得博士学位的1100多人、硕士学位的5500多人,形成了领导苦抓、
家长苦供、社会苦帮、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三苦两乐”会宁教育精神,走出了一条贫困地区艰苦奋斗办教育的实践之路。
今年高考全县二本上线4188人,其中重点上线1497人。
会宁有独具特色的绿色产业。
境内海拔适中、土质肥沃、光照充足、无污染,是甘肃省马铃薯、玉米、小杂粮等农作物主产区,肉羊、肉牛等草畜产品比较丰富,地方工业以农产品加工为主。
会宁被中国特产之乡委员会命名为“中国小杂粮之乡”、“中国肉羊之乡”和“中国亚麻之乡”。
会宁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
会宁自然条件严酷,资源匮乏,十年九旱,年平均降水量仅370毫米,年平均蒸发量达1800 毫米,是典型的西北内陆干旱地区。
现有贫困村128个,贫困人口16.99万人,贫困面32%。
2013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54.1亿元,同比增长14.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1亿元,增长19.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1亿元,增长19%;固定资产投资56亿元,增长100%;公共财政收入1.47亿元,增长57.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83元,增长14.5%;农民人均纯收入3993.43元,增长13.6%。
今年以来,全县上下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把改革创新精神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领域各环节,把扶贫攻坚作为全县工作的主要任务,按照建设“三大基地”,把握“四项根本任务”,培育“四大产业体系”,建设“四县两城”的战略思路,全力推进
新型工业化、特色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市场化进程,抓项目夯基础保增长,增效益惠民生建和谐,强党建转作风聚合力,加快“全面达小康、建设新会宁”步伐。
1—6月份,全县完成生产总值22.7亿元,增长10.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6.4亿元,增长39.2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15亿元,增长17.1%;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17亿元,同比增长83.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65亿元,增长18.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301.8元,增长11%;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314.7元,增长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