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河君:用清洁能源为人类造福
李河君,能源破壁人

李河君,能源破壁人今年,汉能控股的李河君再次以1655亿元的身家登顶新财富500富人榜首富。
其旗下汉能薄膜发电股价飞涨,加之电力体制改革带来的水电业务重估,带动其财富在一年之内近乎翻番。
与此同时,汉能也遭遇了薄膜太阳能技术非主流、汉能薄膜发电关联交易及股价存在操纵可能等质疑。
接受新财富专访的李河君,对此一一回应。
在他看来,薄膜产品的寿命已超过25年、实验室转化率最多达到30.8%,成本也在下降,因此,其较晶硅产品具有更多优势;柔性轻质的薄膜还将开启一个移动能源的新时代。
目前,以水电业务充沛现金流为支撑的汉能,已经整合全球薄膜发电先进技术,并谋求从商用和民用两大领域推进移动能源战略。
伴随市场的启动,汉能薄膜发电的关联交易占收入之比已从100%下降到2014年的62%,2015年还会继续向下突破。
公司利好与国家发展清洁能源的规划、沪港通等因素共振,成为汉能薄膜发电估值提升的源动力,沪港通所带来的内地资金更是其股价倍升的主要推手。
李河君认为,当下汉能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其移动能源的理念尚不为公众所知,不过,伴随今年数百家汉能薄膜发电体验店的开张和未来汉能牌汽车、无人机的推出,汉能将让每一个个体都成为发电主体,从而彻底颠覆人类利用能源的方式。
最近这一年,对于李河君和他任董事局主席的汉能控股集团,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
2014年5月,李河君以870亿元的身家登顶新财富500富人榜,成为中国内地最有钱的人,一时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2014年8月13日,汉能正式成为国家体育场(鸟巢)战略合作伙伴、清洁能源技术唯一合作伙伴;同一天,汉能宣布完成并购美国阿尔塔设备公司(Alta Devices),由此拥有了全球转化率最高的薄膜太阳能技术—砷化镓(GaAs)高效柔性薄膜技术,这为其全力进行移动能源产品应用开发铺平了道路;2014年12月,由汉能提供太阳能芯片技术支持的阿斯顿·马丁车队,在巴西圣保罗的国际汽联世界耐力锦标赛(WEC)6小时赛中夺得两项冠军;2015年3月,汉能薄膜发电(00566.HK)市值突破3000亿港元,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太阳能公司,李河君的持股市值一度超过2000亿港元。
李河君入选福布斯创新人物榜 李河君百科

汉能李河君入选福布斯人物榜李河君百科近日,福布斯首次发布“中美创新人物榜”。
在中国的十人名单中,汉能控股集团主席李河君作为全球薄膜太阳能领域领军人物成功入选,同时入选的还包括小米科技创始人雷军、乐视创始人贾跃亭、比亚迪董事局主席王传福等近年来国内商界创新领域的风云人物。
对于李河君的入选,福布斯给出的理由为:从水电到光伏,汉能主席李河君坚守清洁能源道路,并且毫不犹豫地选择投入代表未来的薄膜太阳能技术。
李河君本人也在2013年被《福布斯》杂志评为中国最成功的可再生能源企业家,以109亿美元的净资产排名2013福布斯中国富豪榜第4位,位列能源领域第一。
2014年,李河君又以870亿元的净资产成为“《新财富》500富人榜”首富。
今年9月首次发榜的福布斯“中美创新人物榜”中,李河君作为全球薄膜太阳能领域领军人物成功入选。
李河君,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会长、汉能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
李河君先生出生于广东省河源市,毕业于北京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
1994年,李河君创建汉能控股集团。
汉能自成立之日始即致力于“用清洁能源改变世界”。
目前,汉能已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民营清洁能源发电公司,以及全球最大的薄膜太阳能企业。
在水电领域,汉能的项目权益总装机容量超过6GW(600 万千瓦),其中,两期总装机300万千瓦的金安桥水电站,是世界上由民营企业投资建设的最大规模水电站。
在太阳能领域,2012年,汉能的薄膜太阳能总产能已达到3GW(300万千瓦),成为全球最大的薄膜太阳能企业;通过全球技术整合,汉能的技术已居世界领先地位,预计到2014年,其薄膜组件转化率可以达到17%。
李河君先生在清洁能源领域的成就获得业内外的广泛认可。
2003年,李河君被全球并购研究中心评为“2003年中国十大并购人物”。
2010年,李河君获得由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等授予的“2009中国品牌绿色贡献奖”。
用薄膜太阳能改变世界:汉能李河君的“顺运而生”

用薄膜太阳能改变世界:汉能李河君的“顺运而生”中国的改革史,便是中国民营企业家逆流而上的历史,时而顺流千里,而且探索前进。
2019年是汉能创业30周年,汉能自始至终只在做一件事:清洁能源。
通过技术引领,汉能已占据全球行业领先地位。
今年3月,李河君表示,国家提出将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释放实体经济活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能力和效率进一步提升。
听完以后,备受鼓舞。
这是大江大河衍生出的新时代。
在挑战新航道的机遇面前,李河君平静果断,成竹在胸。
汉能顺运而生十多年前,李河君说过,“国运则我运”。
2003年,李河君做了一个“疯狂”的决定。
他要在金沙江上修建全国最大的民营水电站——金安桥水电站。
总装机量300万千瓦,规模是葛洲坝的1.1倍。
外界质疑声四起,很多人用“赌徒”来形容李河君,一个民营企业,竟然想修比葛洲坝规模还大的水电站?李河君回忆说:全中国人都笑我,说我是个疯子。
金安桥水电站时,他们认为我是在赌博,我曾脱口而出:我赌的是国运。
为完成金安桥水电站项目,李河君把公司之前建设的水电站一个个地出售,包括此前以12亿元收购的青海尼那水电站。
资金最紧迫时,汉能的高管们只能自己出钱投资,维持建设运转。
工程比想象中更为漫长艰巨。
高峰时,施工现场延绵8公里,日投入达1000万元。
李河君顶着压力从未动摇,金安桥水电站一定要修成。
金安桥水电站,坝顶长640米,最高处达160米落差,任何立足于坝上之人都会萌生蝼蚁之感。
2011年3月27日,金安桥水电站一期240千瓦机组,实现了并网。
工程历时八年,投入200亿元。
有媒体估计,按2万元/千瓦的装机容量来算,金安桥电站价值达600亿元。
放眼全球,只有中国、美国、俄罗斯等为数不多的几个国家能够建成如此宏大的水电工程,而汉能一个民营企业却做到了。
李河君赢了,中国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突飞猛进,大势之下,中国民营企业得到了跨越式发展。
正如李河君说过的那句话,“国运则我运”。
李河君:用清洁能源为人类造福

李河君:用清洁能源为人类造福上世纪80年代末从北京交通大学毕业后,李河君放弃了国家分配,选择了“下海”经商。
他从卖电子元器件开始,第一份原始资金是向老师借的5万元,涉足过国内贸易、矿业开采、矿泉水生产、房地产等行业,到1995年,公司已经积累了上亿元的资金。
“完成了初步积累,反而有几分失落。
”李河君说,“赚了些钱,好像并没有抚平我内心的一种冲动,也无法满足我全部的追求。
什么是好企业?什么是真正的企业家精神?这个问题一度困扰着我。
”1990年代中期,大家都不看好电力行业,国家也暂缓了对电力的大规模投入。
但是,李河君坚信自己对未来的判断,认为市场对电力的需求一定会出现持续快速增长。
他处理掉其他业务,把全部的人力、物力、财力都投进了清洁能源行业。
事实证明他的判断是正确的。
从1993年开始筹备,历经十年后,2002年,汉能的前身——北京华睿投资集团公司斥资4个亿,在广东河源市建成年发电量近千万千瓦时的东江木京水电站,首台机组发电成功。
从几万千瓦的小水电开始干,一直干到十几万千瓦、几十万千瓦,李河君积累了资金,积累了经验,建设了一支国际一流的水电专家团队。
他期待着有更大的舞台展示汉能的力量。
2002年,中央统战部、全国工商联等组织民营企业家赴云南考察。
当时云南省有1亿千瓦水电资源处于待开发状态,省委省政府迫切希望民间资本进入。
“这是个历史机遇!”李河君立刻决定,投资10亿元,开展金沙江中游流域水电项目的前期工作。
很快,云南省和汉能正式签署了投资近200亿、一期装机240万千瓦的金安桥水电站项目开发协议。
这是国内第一个也是唯一的一个民营企业投资建设的百万千瓦级特大型水电项目。
2011年3月27日,历时8年,一期装机240万千瓦的金安桥水电站正式并网发电,成为迄今全球由民营企业投资建设的最大水电站,也是金沙江干流上第一座并网发电的特大型水电站,它也是国内首座由民企出资建设的特大型水电站。
李河君感叹:“这8年中,汉能人历练了坚韧不拔的意志,历练了心态,历练了团队,懂得了感恩,懂得了责任。
汉能李河君:把握时代大势,新民企追梦前行

汉能李河君:把握时代大势,新民企追梦前行2019年全国两会上,中国民营企业的发展成为重点话题之一。
“我国经济发展能够创造中国奇迹,民营经济功不可没。
”发展,是改革开放40年来不曾改变的大势,也将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大势。
2019年,是汉能30岁的生日。
过去30年间,李河君和汉能牢牢把握住了发展这一大势,为中国民营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汉能自始至终只在做一件事:清洁能源。
依托先进的薄膜太阳能技术和高端装备制造能力,汉能开创了全新的移动能源产业,让万物发电成为现实。
作为薄膜太阳能发电的排头兵,汉能将在未来的大潮中,继续发挥新民企的带头作用,逐梦前行。
新民企勇担社会责任上个世纪末,清洁能源产业逐渐成为热门。
发达国家过度工业化带来的恶果,令其大力发展无污染的清洁能源产业。
但对彼时的中国来说,清洁能源无疑显得太过遥远。
但正是在那个时候,汉能创始人李河君意识到了清洁能源产业的重要意义,并将“用薄膜太阳能改变世界”作为汉能信条。
在众人的不解和质疑声中,2002年,李河君和云南省政府签约,承建金安桥水电站。
众多质疑并非毫无道理,1981建成的葛洲坝是举全国之力,而金安桥水电站的规模是葛洲坝的1.1倍,三峡的六分之一。
但在李河君看来,金安桥水电站除了能带来利润,更有着巨大的社会意义。
它不仅改善了周边的生态环境和居民用电状况,也可以成为中国民营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典范。
最终,经过8年时间的奋斗,200亿投入后,2011年3月27日,金安桥水电站一期240千瓦机组实现并网,金安桥水电站成为了国内唯一一个民营企业建设的百万千瓦级特大型水电项目。
稳稳运行的金安桥水电站,至今仍向人们稳定提供清洁无污染的电力。
新民企助推改革深化创新,是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基石。
对中国新民企而言,创新则关乎生死。
2009年,李河君和汉能拿出全部家产,进军薄膜太阳能领域。
此后10年,汉能采用“弯道超车”的方式,掌握了铜铟镓硒(CIGS)和砷化镓(GaAs)两大领先技术,打造了从研发到装备制造再到终端产品生产的全产业链,最终实现了在薄膜太阳能领域的领先。
人物

人物作者:暂无来源:《中华儿女》 2015年第4期新首富李河君2月3日,胡润研究院发布的富豪榜单显示,“新能源大王”、汉能集团董事局主席李河君以1600亿元人民币身家,打败马云,成为新晋中国首富。
由此,李河君名噪一时,一个“新首富”诞生了。
这些都离不开李河君的“新能源梦想”。
自2014年初以来,汉能薄膜发电股票市值大涨3倍多,并在李河君发布移动能源战略后继续攀升。
“去年9月,汉能刚刚度过了20岁生日。
20年来,汉能只做了一件事儿,就是清洁能源;今后20年,汉能还是要做这件事儿。
”李河君专注新能源,早已成了代言人。
汉能薄膜发电的股票让李河君一跃成首富,而他之所以敢巨额投资薄膜发电产业,底气就源于那座金沙江上的金安桥水电站。
他说:“水电站就是印钞机,年年有几十亿现金流。
”2005年12月1日,汉能集团与中国华能集团、中国华电集团、中国大唐集团、云南省投资开发公司在人民大会堂签署协议,共同组建金沙江中游水电项目开发公司,汉能集团占11%的股权。
布局太阳能光伏领域是在2009年,当年李河君不仅高调进入光伏行业,更放出“未来十年薄膜技术必将取代多晶硅光伏电池”的豪言。
李河君曾表示,如果有一笔闲置资金,“无论是500万,还是5000万,我都会选择投入到清洁能源领域,尤其是太阳能薄膜发电行业”。
李河君说:“前一段时间网上说我是赌徒。
笑话,本人从来没去过澳门。
企业家要有赌性,这是没错的,或者不叫赌性,而是冒险精神,如果一个人连冒险精神都没有,就不是企业家。
”“真人师”龚克“最近我在网上看有人讲要全面清理、纯洁、整顿教师队伍,这个我不能同意,这是1957年的思维或者1966年的思维。
”南开大学校长龚克2月9日在人民网访谈时表示,我们在加强意识形态工作时不能走到另外一个极端上去,不能重蹈历史上对待知识分子的“左”的错误。
龚克的这段话顿时在网络热转,许多网友为其点赞,称其“不媚俗、敢说心里话,乃真人师”。
龚克是龚育之之子,1978年毕业于北京工业学院(今北京理工大学),后获得奥地利格拉茨技术大学通讯与电波传播专业博士学位,曾任清华大学副校长、天津大学校长。
汉能李河君:分布式发电将为世界带来一场新的能源革命

标题1:汉能李河君:薄膜光伏带来新的能源革命标题2:坚持发展清洁能源,汉能李河君专注薄膜光伏解决之道90年代中期,大家都不看好电力行业,国家也基本暂缓了对电力的大规模投入。
但是,汉能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李河君坚信自己对未来的判断,市场对电力的需求一定会出现持续快速增长。
他对清洁能源行业充满信心,就这样,李河君把全部的人力、物力、财力都投进了清洁能源行业。
在人类可利用的资源中,太阳能是最低耗能、最高利用率的资源,不会被垄断。
较传统能源项目,其建设周期短,而且太阳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万能之源。
李河君认为,太阳能在可持续能源方面更具优势,将成为能源终极解决之道。
2006年,光伏发电成本是三、四块钱,而水电就八分钱、一毛钱,差三四十倍,当时有人估计,太阳能发电的成本要降到一块钱,需要三、四十年的时间,而实际情况是三年以后就降下来了。
这说明太阳能技术发展之快超过大家的想象。
李河君常说一句话,人们往往高估了一到两年的变化,低估了五到十年的变化。
现在看来,李河君的判断极具前瞻性。
2007年,李河君确定了汉能控股集团的战略方向——以清洁能源为根本道路;从此,汉能在以薄膜光伏为代表的清洁能源领域实现了稳健且成果丰硕的发展。
多年来,汉能通过进行战略布局海外技术并购,借助技术并购,消化、吸收、再创新,加速占领薄膜光伏技术优势。
2013年1月,汉能正式宣布完成对MiaSolé的并购,本次并购使汉能获得全球转化率最高的铜铟镓硒(CIGS)技术,成为规模、技术上皆领先全球的薄膜太阳能企业。
之后随着更加深入的自主创新与技术整合,汉能成为全球首家实现柔性薄膜太阳能组件大规模量产的公司,同时占据了薄膜光伏技术的最前沿。
作为“自发自用,余量上网”理念的首创者和全球薄膜光伏技术的开拓者,汉能多年来的持续商业模式创新与技术突破亦收货众多国内外媒体赞誉。
今年2月,全球最具影响力的科技商业奖项——麻省理工学院《科技创业》(MIT Technology Review) “全球最具创新力企业”评选结果揭晓,汉能控股集团位列第23位,同时上榜的企业有特斯拉、谷歌、三星、宝马、亚马逊、腾讯等。
汉能李河君创造绿色奇迹 汉能二十年国运则我运

汉能李河君创造绿色奇迹汉能二十年国运则我运11年前,李河君被《新财富》挖掘首次进入富人榜,本月初,《新财富》2014“新财富500富人榜”发布,李河君以870亿元的身家登顶首富。
李河君今天的成就并非一蹴而就。
汉能金安桥水电站是目前全球由民营企业投资建设的最大水电站清洁能源之王李河君首次登顶首富,印证了当下新能源产业的崛起以及绿色经济正在推动中国经济版图实现又一次迁移。
今年“新财富500富人榜”新能源与环保行业上榜富人比例增加近6%。
在新的形式下,中国经济正在悄然发生变化,调结构、促转型战略开始生效,以新能源为代表的新兴产业正在逐步崛起,其财富效应亦有望将中国经济从投资拉动、粗放增长的模式中解脱出来,成就更为绿色、健康、阳光的经济格局。
汉能每年碳减排2000万吨,相当于多种10亿棵树回首李河君20周年的创业历程,前瞻、胆识、创新成就了汉能清洁能源路。
汉能自1994年成立以来,李河君带领汉能只做了一件事,就是以水电、风电和太阳能发电为主的清洁能源。
目前,汉能拥有的水电权益总装机600万千瓦,是全球最大的民营水力发电公司;薄膜太阳能年产能300万KW,是全球最大的薄膜太阳能企业。
这是汉能在清洁能源发展史上创造的两个奇迹。
战略前瞻性成就汉能大陆首富汉能李河君2014北交大毕业典礼演讲品牌中国产业联盟主席、经济日报原总编辑艾丰在《中国领先一把—第三次工业革命在中国》这本书的序言里面这么评价汉能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李河君:在我的印象中,李河君是一个善于做判断的人。
“我有一个判断”是他的常用语。
值得注意的是,迄今为止,李河君之前的几个判断都被现实证明是正确的。
在进入光伏产业的时候,李河君有一个判断:眼下不如晶硅火爆的薄膜技术很快就会赶上来,因此应该选择薄膜。
2011年年初光伏风波还没到来的时候,他有一个判断:2012~2013年,中国乃至世界的光伏产业将有一次大“洗牌”。
这些判断一一应验,并使汉能实际上只用了21世纪初这十几年的时间,便发展成为全球化的清洁能源跨国公司,全球最大的薄膜太阳能企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河君:用清洁能源为人类造福
上世纪80年代末从北京交通大学毕业后,李河君放弃了国家分配,选择了“下海”经商。
他从卖电子元器件开始,第一份原始资金是向老师借的5万元,涉足过国内贸易、矿业开采、矿泉水生产、房地产等行业,到1995年,公司已经积累了上亿元的资金。
“完成了初步积累,反而有几分失落。
”李河君说,“赚了些钱,好像并没有抚平我内心的一种冲动,也无法满足我全部的追求。
什么是好企业?什么是真正的企业家精神?这个问题一度困扰着我。
”
1990年代中期,大家都不看好电力行业,国家也暂缓了对电力的大规模投入。
但是,李河君坚信自己对未来的判断,认为市场对电力的需求一定会出现持续快速增长。
他处理掉其他业务,把全部的人力、物力、财力都投进了清洁能源行业。
事实证明他的判断是正确的。
从1993年开始筹备,历经十年后,2002年,汉能的前身——北京华睿投资集团公司斥资4个亿,在广东河源市建成年发电量近千万千瓦时的东江木京水电站,首台机组发电成功。
从几万千瓦的小水电开始干,一直干到十几万千瓦、几十万千瓦,李河君积累了资金,积累了经验,建设了一支国际一流的水电专家团队。
他期待着有更大的舞台展示汉能的力量。
2002年,中央统战部、全国工商联等组织民营企业家赴云南考察。
当时云
南省有1亿千瓦水电资源处于待开发状态,省委省政府迫切希望民间资本进入。
“这是个历史机遇!”李河君立刻决定,投资10亿元,开展金沙江中游流域水电项目的前期工作。
很快,云南省和汉能正式签署了投资近200亿、一期装机240万千瓦的金安桥水电站项目开发协议。
这是国内第一个也是唯一的一个民营企业投资建设的百万千瓦级特大型水电项目。
2011年3月27日,历时8年,一期装机240万千瓦的金安桥水电站正式并网发电,成为迄今全球由民营企业投资建设的最大水电站,也是金沙江干流上第一座并网发电的特大型水电站,它也是国内首座由民企出资建设的特大型水电站。
李河君感叹:“这8年中,汉能人历练了坚韧不拔的意志,历练了心态,历练了团队,懂得了感恩,懂得了责任。
”金安桥水电站的并网发电,为汉能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瞄向第四次工业革命
几乎是在金安桥水电站建设的同时,汉能开始了自己在太阳能领域的布局——“一基两翼”,即以传统清洁能源水力发电板块为基础,以太阳能研发与生产等高科技能源板块为左翼,以太阳能光伏应用为右翼的产业结构。
李河君告诉本刊记者,自己开始关注太阳能新能源缘于2006年全国工商联
新能源商会的成立,被推选为会长的他,开始全面研究新能源。
“当时尝试了燃料电池、氢能、潮汐能、地热能,还有秸秆发电……所有新能源都尝试了,中间摸索了三年多的时间。
当时为了新能源发展路线才定了这个战略方向,为此也交了不少学费。
”
2011年6月15日,中国最大的汉能硅基薄膜太阳能电池项目在成都双流西航港经济开发区建成投产。
一期年产能可达300兆瓦、电池光电转换率可达到10%。
这标志着中国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薄膜太阳能电池量产取得重大突破,也标志着中国最大的民营清洁能源企业——汉能控股集团在进军新能源行业、领跑世界光伏产业的征途中,又迈出坚实的一步。
以太阳能光伏产业为主导,汉能计划在四川、广东、海南、浙江、山东、江苏等地陆续投资建设太阳能产业研发制造基地,预计到2012年各基地总产能将超过2GW,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薄膜太阳能电池生产企业。
“我们现在的目标是成为全球最有影响力的清洁能源企业,这个目标不是虚的,不可操作的,一个企业,在决定做什么事之前,一定要设立一个遥远却可及的目标。
”李河君坦言,这样的底气源于自主知识产权的实力。
早在2004年,集团即组建了新能源研究院,聘请诺贝尔化学奖得主AlanMacDiarmid先生为首席科学家,同时聘请了大批归国中青年科学家,组建了逾百名博士、硕士及高级工程技术人员为主体的汉能高科技能源研发中心。
汉能目前的研发中心面积达1万平方米,有12个国际一流水准的清洁能源实验室,并与国内外多家知名院校合作建立了联合实验室,主要从事太阳能光伏发电、燃料电池以及相关关键原材料的研发和中试,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科研成果,在新能源领域已申请专利近200项,其中发明专利占总数的60%。
经国家批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在汉能控股集团设立,该工作站将为汉能及全行业培养更多更高端新能源研究人才。
汉能控股集团在科研领域和自主创新方面站在了中国同行的前列。
“新能源不是补充,而是替代。
”李河君说。
2011年全国两会,身为政协委员的他,提交了《关于大力发展优势新能源产业,推进经济结构转型的提案》,指出“以太阳能为代表的新能源是一场革命,它将比10年前的信息产业革命更重大、更深远,应该是世界农业文明以来最伟大的革命之一。
如果说蒸汽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电气化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信息产业是第三次工业革命,新能源则可定义为第四次工业革命。
由此可见,若我国以新能源,尤其是以太阳能为突破口,打造大体量的清洁能源产业集群,将是调整我国产业结构最好的选择之一。
”
为人类造福
不为人知的另一面是,以金安桥水电发电作基础,汉能当初完全可以投入看起来最火热的多晶硅发电领域。
可是,汉能为什么选择了投入大、技术门槛高的薄膜电池呢?
“其实汉能是最有条件做多晶硅的,我们有这么大电厂发电,多晶硅(的生产)主要是耗能,我们可以做最好的多晶硅,但我们为什么不做多晶硅呢?因为它一定会被薄膜替代掉,所以不做。
”李河君说,“除非企业为了生存才做,而汉能不是仅为生存的企业,我们要做更有意义的事情。
”
他预言,当太阳能发电成本降到每度五毛钱的那一天,就将是能源史上一个重大转折点。
随着新能源汽车发展,石油最终也难逃被替代的命运:第一,太阳能在2015年一定会大规模替代核能、火电,甚至替代石油;第二,全球的能源格局将发生改变。
面对这样的变局,李河君笃定地说:“汉能要么领导全球新能源,要么死掉!”
李河君的思考方式,有别于传统的企业领导者,他更像一个对人类有着终极关怀的修炼者。
他告诉记者,他一直在思考人类能源的终极利用方式,相信“还是会返还到原始”。
他坚定地认为,并且佐证说,从6500年以前,人类开始使用能源以来,都是间接的,唯独利用太阳能是直接的利用,它没有污染,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所以,太阳能一定是革命性的,一定是继蒸汽机、电气化、信息化之后的第四次工业革命,这一革命的主角应该是中国。
汉能对外这样描述自己的目标——2020年成为全球最有影响力的清洁能源企业,汉能坚持走清洁能源发展道路,将以迅捷的步伐成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清洁能源企业,为人类造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