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貌学”试卷库及参考答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4分) 1、河流阶地 2、沙粒休止角 3、海蚀崖 4、雅丹地形 5、潮流界 6、冰斗

二:简答题(每题7分,共28分) 1、简述新月型沙丘的形成发育过程。 2、简述弯曲型河床的发育演化规律。

3、简述我国黄土高原地区的黄土与古土壤互层分布所指示的古气候意义。

4、简述石灰岩地区的Karst 地貌演化规律(即:演化分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地貌组合特点) 三:问答题(每题12分,共24分)

1、分析海岸带泥沙的运动规律(包括泥沙的横向运动和纵向运动)。

2、以长江三角洲为例,阐述分析三角洲的形成过程。 四:实践分析题(每题8分,共24分)

1、根据图1所示的某一山地之上冰斗湖(过去的冰斗冰川消融后留下的)的分布情况,试分析区域古气候的变化历史。

2、在一山区修建公路开挖路堑要经过几个不同的地质地貌边坡地段。请根据图2中的A 、B 、C 三个边坡地段情况,选择在哪一个地段工程建设最安全,哪一个地

段最不安全,并说明理由。

3、由于断层F 的水平错动,河流R 的河床

经常发生改动乃至被废弃。图3是野外实测的在断层南盘上于现代河床东侧被废弃掉的几个不同时代的古河床。试据此分析该断层的类型(是左旋还是右旋)、自距今15万年来的活动次数、每次的幅度、每次活动的时间。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4分) 1、河床纵剖面 2、风蚀蘑菇 3、海蚀穴 4、石林 5、黄土塬

6、峡湾地形二:简答题(每题7分,共28分) 1、什么是地貌学?地貌学有哪些分支学科?

2、什么是河流阶地?导致河流阶地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3、什么是Karst 漏斗?形成Karst 漏斗的原因有哪两种?

4、什么是风沙流?风沙流具有哪些主要特征? 三:问答题(每题12分,共24分)

1、分析海岸带泥沙的运动规律(包括泥沙的横向运动和纵向运动)。

坡面

岩层产状 拟开挖路堑

拟开挖路堑

坡面

岩层产状 岩层产状 坡面

拟开挖路堑

图2

A

B

C

现代雪线(4000m a.s.l.)

冰斗C (3600m a.s.l., 形成年

代为距今1万年左右)

冰斗B (3200m a.s.l., 形成年代为距今3万年左右)

冰斗A (2700m a.s.l., 形成年代为距今5万年左右)

图1

废弃河床A 年代为距今 2万年左右

现代河床

断层F

图3

30m

70m

150m

废弃河床B 年代为距今 8万年左右

废弃河床C 年代为距今 15万年左右

2、哪些条件易于导致滑坡的发生?实践中如何防止崩塌的发生? 四:实践分析题(每题4分,共24分) 1、由于断层F 的间歇性垂直运动,在断层上下游的同一级阶地高度会出现差异。试根据图4的实测阶地高度变形数据,分析该断层自T4级阶地形成以来的活动特点(包括活动次数、每次的幅度、每次发生的年代)

2、图2是某一沿海自然地理环境环境状况。如果在河流中游修建一水库大坝,你估计B 区的滨海旅游区的地

貌环境将会出现什么样的变化?并说明理由。

3、图3

测的该地貌的特征数据,及所反映

的古气候变化历史。

一:名词解释

1、河流阶地

过去的河谷底部因河流的下切侵蚀而相对抬升,并高出洪水位的高度,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两侧的谷坡上。这类地形称为河流阶地。 2、沙粒休止角

在砂质斜坡上,当沙粒的下滑力与最大静摩擦力相等时的斜坡角度。 3、海蚀崖

由于波浪的侵蚀,海蚀穴扩大和加深,其顶部岩体会发生崩塌,从而产生陡峭的岩壁。该岩壁称为海蚀崖。 4、雅丹地形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过去的湖泊底部因湖水变干后,会在沉积物中产生龟裂。风沙流沿着龟裂不断的侵蚀,将会加宽加深这些龟裂,形成沟槽;沟槽间的没有被侵蚀掉的沉积物部分便成为垅脊。这种过去湖泊底部垅-槽相间分布的地形称为雅丹地形。 5、潮流界

在有潮汐河口地区,涨潮时潮水溯河流而上所能达到的最远点,称为潮流界。 6、冰斗

在过去的雪线附近,由于频繁的冻融风化作用,一些原始洼地会不断的被蚀加深加宽,最后形成一个围椅状的、三面为陡峭的岩壁环绕,一面有一呈反坡地形、指向坡下方的开口。该地形称为冰斗。 二:简答题

1、简述新月型沙丘的形成发育过程。

盾形沙堆形成后会成为风沙流的障碍。在风沙流的作用下,迎风坡被蚀后退,坡度变得和缓。背风坡因漩涡流的作

(形成年代距

用,坡脚处的沙粒沿斜坡向上方堆积,导致坡度陡峭。在此作用之下,沙堆会发生移动。由于沙堆两侧的高度较中部低,因此,两侧移动的速度要快于中部。结果产生了两个翼角,形成新月型沙丘。 2、简述弯曲型河床的发育演化规律。

在横向环流的作用下,弯曲型河床会发生凹岸被蚀后退,凸岸泥沙堆积前进。结果使得弯曲度越来越大,弯曲河床的上下游在弯曲颈部位直线距离越来越近。最后,可能在一次特大洪水期发生截弯取直,产生牛轭湖。 3、简述我国黄土高原地区的黄土与古土壤互层分布所指示的古气候意义。

黄土、古土壤的特性差异是由于其形成时所受到的风化作用强度不同而产生的。我国是东亚季风区,强夏季风-弱冬季风和强冬季风-弱夏季风的交替变化决定着区域风化作用的强度变化。黄土形成时指示着古气候是干冷的,为强冬季风-弱夏季风;古土壤形成时则正好相反,为湿热的,为强夏季风-弱冬季风。

4、简述石灰岩地区的Karst 地貌演化规律(即:演化分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地貌组合特点)

一个被抬升起来的石灰岩高原,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区域Karst 地貌的发育将经历如下几个阶段:幼年期、青年期、壮年期和老年期。

幼年期:Karst 地貌的发育比较弱,只在地表出现石芽、溶沟和少量的落水洞等地貌;地下Karst 极不发育。青年期:地表落水洞、漏斗广泛发育,地表水大量的注入地下,地下溶洞广布。壮年期:由于地表的不断被溶蚀以及地下溶洞的扩大,溶洞顶板出现崩塌。地下河重新出露地表成地表河。石灰岩峰丛峰林开始出现。老年期:地表进一步被溶蚀降低形成广阔的溶蚀平原;石灰岩山峰进一步被蚀后,只留下少数的孤峰地形。 三:问答题

1、分析海岸带泥沙的运动规律(包括泥沙的横向运动和纵向运动)。 泥沙的横向运动:

第一,水下岸坡上的泥沙在波浪作用和自身重力作用下在一个波浪周期内是做“Z ”字形运动。

第二,水下岸坡下半部的泥沙在一个波浪周期内的实际位移是向海的。水下岸坡上半部的泥沙在一个波浪周期内的实际位移是向陆的。水下岸坡中部的泥沙在一个波浪周期内的实际位移是为零的。

第三,在此运动控制下,水下岸坡的形态最终将成为一凹形曲线,上半段坡度变陡,下半段变缓,使得整个岸坡都趋向于“中立”状态。

第四,泥沙的横向运动会形成水下阶地和海滩、滩脊等地形。 泥沙的纵向运动:

第一,水下岸坡上的泥沙在波浪和自身重力作用下,除有垂直于岸线的横向运动外,还有平行于岸线的纵向运动。 第二,水下岸坡下半部的泥沙在一个波浪周期内的实际位移除有纵向分量外,横向分量是向海的。水下岸坡上半部的泥沙在一个波浪周期内的实际位移除有纵向分量外,横向分量是向陆的。水下岸坡中部的泥沙在一个波浪周期内的实际位移只有纵向分量,没有横向分量。

第三,在此运动控制下,水下岸坡的形态最终将成为一凹形曲线,上半段坡度变陡,下半段变缓,使得整个岸坡都趋向于“中立”状态。沿海岸带产生稳定的沿岸泥沙流。

第四,由于岸线的转折,会产生沿岸泥沙流的堆积。向海转折处的海湾会形成沙滩;向陆转折处会形成沙咀。

2、以长江三角洲为例,阐述分析三角洲的形成过程。

首先,在口门附近形成沙坝,在两侧岸边形成沙嘴,导致河口分汊。 其次,由于涨落潮流的影响,北支汊道淤积强烈,南支汊道成为主汊道。

再次,口门沙坝会与北岸合并;南支汊道口门附近又会形成新的沙坝,导致河口再次分汊。 第四,在如此循环下:沙坝产生-河口分汊-沙坝并岸

-

新沙坝再产生-河口再分汊-沙坝再并岸ᆢᆢ,便逐渐形成长江三角洲平原。

四:实践分析题 1、根据图1所示的某一山地之上冰斗湖(过去的冰斗冰川消融后留下

的)的分布情况,试分析区域古气候的变化历史。

冰斗位置指示着过去的雪线位置。由图可知:在距今5万年左右,

区域气候较寒冷,雪线也很低。之后,气候变暖,雪线后退抬升;但在距今约3万年左右时,气候回暖停止。再后,气候再变暖,雪线又开始后退抬升;但在距今约1万年左右时,气候又稳定了一段时期。1万后,气候仍在回暖,雪线上升,并在今天至海拔4000m 处。

现代雪线(4000m a.s.l.)

冰斗C (3600m a.s.l., 形成年代为距今1万年左右)

冰斗B (3200m a.s.l., 形成年代为距今3万年左右)

冰斗A (2700m a.s.l., 形成

年代为距今5万年左右)

图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