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北川地震遗址实践经验.doc

合集下载

川农北川小分队社会实践报告参观地震纪念馆

川农北川小分队社会实践报告参观地震纪念馆

川农北川小分队社会实践报告:参观地震纪念馆
四川农业大学文法学院“新北川新梦想〞团队韩松良
8月10日,川农文法学院“新北川新梦想〞实践团队来到北川曲山镇任家坪,调查和访问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以下简称“纪念馆〞〕。

在解说员杨威的带着下,实践团队对纪念馆进行了详细的了解。

据杨威解说员介绍,纪念馆整体理念为“裂缝〞,寓意“将灾难时刻闪电般定格在大地之间,留给
后人永恒的记忆〞。

纪念馆展示了灾难的毁坏、八方救援、领导关心、灾后重建等内容。

解说员声情并茂地解说,实物颤抖人心地展出,视觉影像震撼生动地上演,各种感官交错刺激,让实践团队的同学心情万分沉重,眼眶纷纷湿润。

然而灾后的八方援救、对口援建,新建城镇的勃勃生机,却又令团队成员冲动万分,心中充满希望。

走出展厅,一位实践团队的同学表示,参观整个展厅,情绪是很多变的,最开始是为灾难对人类的毁坏而悲伤,而后又在各方的救援与灾后的.动人故事中找到
了感动,最后,那么是从充满希望的灾后重建中看到了无限的希望。

就像胡锦涛所说的那样,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

面对困难,我们有能力克服它,所以要充满希望。

据悉,实践团队的同学在参观并学习完汶川地震相关知识之后将会于11日在
纪念馆进行相关调查采访活动。

地震遗址北川观后感

地震遗址北川观后感

地震遗址北川观后感去北川地震遗址之前,我心里就像揣了只小兔子,既紧张又好奇。

那地方就像一本打开的、写满悲伤与坚强的大书。

一到那儿,感觉空气都变得沉甸甸的。

那些倒塌的房屋,就像被一只无形的大手肆意揉皱的纸盒子,歪歪斜斜,千疮百孔。

看着那些断壁残垣,我仿佛能听到当年地震时房屋的哀号,能看到人们惊慌失措的表情。

你说这地震多可恶啊,就那么一下子,把好好的一个城市变成了废墟。

我看到有一些建筑的残骸还保留着当时的模样,有个半塌的楼,里面的桌椅板凳都东倒西歪的,感觉时间就在那一刻被定格了。

墙上还有一些涂鸦和海报的残片,风一吹,呼啦啦的响,就像是废墟在小声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我想啊,这些墙壁以前肯定也见证过很多的欢笑和温馨呢,现在却只剩下一片死寂。

不过呢,在这片废墟里,我也看到了一些让我特别感动的东西。

比如说,有一些花草从废墟的缝隙里顽强地钻了出来。

你看,大自然都这么努力地在展示生命的力量,就像在告诉人们:“虽然地震很可怕,但咱可不能被打倒!”还有那些在遗址周围默默守护的人们,他们把这里打理得井井有条,让前来参观的人能够感受到尊重和秩序。

在参观的过程中,我还听到了很多关于救援的故事。

那些救援人员就像超级英雄一样,在最危险的时候冲进这片废墟。

他们不顾自己的安危,在一堆堆的石头和残骸下面寻找生命的迹象。

这让我觉得,在灾难面前,人的力量虽然渺小,但大家团结起来,那种力量又无比巨大。

从北川地震遗址出来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我就想啊,咱们平常总是抱怨这抱怨那的,今天没吃到喜欢的冰淇淋啦,明天被老板骂了几句啦。

可是跟北川经历的这些比起来,那些算得了什么呢?这一趟就像给我上了一堂超级深刻的课,让我知道要珍惜现在的生活,要好好对待身边的人。

因为你永远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会先来,咱得像那些从废墟里钻出来的花草一样,不管遇到啥困难,都得坚强地活着,还得活得精彩呢!。

北川地震遗址观后感

北川地震遗址观后感

北川地震遗址观后感在岁月的长河中,有些记忆如巨石般沉重,深深地嵌入我们的心底,成为永远无法抹去的伤痛。

北川地震遗址,就是这样一处让人心痛而又充满敬畏的地方。

走进北川地震遗址,仿佛瞬间被一股沉重的气息所笼罩。

眼前的残垣断壁,破碎的砖瓦,扭曲的钢筋,无一不在诉说着那场灾难的残酷。

这里曾经是繁华的街道,是充满欢声笑语的家园,而如今,只剩下一片死寂和荒芜。

我慢慢地走着,每一步都显得格外沉重。

脚下的道路崎岖不平,破碎的水泥块和砖块不时地硌着脚底。

路旁的一栋栋建筑物,有的倾斜着,仿佛在做最后的挣扎;有的已经完全坍塌,只剩下一堆堆杂乱的废墟。

墙壁上的裂痕,像是大地愤怒时留下的爪痕,触目惊心。

走进一所学校,那场景更是让人心碎。

原本充满生机的校园,如今变得一片狼藉。

教室里的桌椅东倒西歪,黑板上还留着未写完的板书。

课本和书包散落在地上,仿佛它们的主人刚刚离开。

操场上的旗杆孤独地矗立着,国旗在风中飘荡,仿佛在呼唤着那些逝去的生命。

在一处居民楼前,我看到了一辆被倒塌的墙壁压得变形的自行车。

车把扭曲着,车轮瘪了下去,车身上布满了灰尘和锈迹。

我仿佛看到了它的主人曾经骑着它穿梭在大街小巷,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而如今,这一切都已不复存在。

继续前行,我看到了一棵屹立不倒的大树。

它的树干上布满了裂痕,但它的枝叶依然繁茂。

在这片废墟中,它显得如此坚强,仿佛在告诉我们,生命是顽强的,哪怕经历了巨大的灾难,也依然能够绽放出希望的光芒。

遗址中的每一个角落,都能看到人们留下的祭奠物品。

鲜花、香烛、纸钱,寄托着生者对逝者的无尽思念。

我站在那里,心中感慨万千。

这些物品不仅仅是一种形式,更是人们内心深处那份深沉的爱的体现。

看着这片废墟,我不禁想起了当时的情景。

那地动山摇的瞬间,人们的惊恐和无助,亲人间的生离死别。

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我无法想象当时的人们经历了怎样的痛苦和绝望。

然而,在这片废墟中,我也看到了希望。

看到了全国各地赶来支援的人们,看到了那些在灾难面前不屈不挠的身影,看到了重建后的新北川焕发出的新的生机。

参观北川地震遗址体会精选范文

参观北川地震遗址体会精选范文

参观北川地震遗址体会精选范文我有幸参观了北川地震遗址,深有感触。

在这里我见证了地震的可怕破坏力,也看到了灾后人们的坚定与奋斗。

当我进入遗址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塔形建筑——北川遗址博物馆。

这座建筑原本是一所学校,地震后改建成了纪念馆,展现了地震前、地震时和地震后的情况,并介绍了当时的救援和复建工作。

博物馆的外墙上刻有一幅巨大的刻字:“寄灵于天,我们寄托于此。

”这幅刻字饱含着人们对逝去亲人的思念和对未来的期待。

走进馆内,我看到了残垣断壁,废墟中爬行的人们,载尸的直升机。

这一幕幕鲜活而真实地展现了地震那场灾难的惨烈。

博物馆中还有展柜,里面陈列着那些在地震中被压垮、摧毁的物品。

其中有一颗摇摇欲坠的吊灯,看上去仿佛随时会掉下来。

这一景象让我深深感受到了地震的可怕破坏力。

走出博物馆,我看到的是一片瓦砾和建筑遗迹。

这里曾经是一座繁华新都市,但如今只剩下一些残破的房屋、破碎的墙壁和垮塌的建筑。

这些废墟已经成为了灾后重建的见证。

在这里可以看到很多执著的人们正在努力修建新的房屋,让这里重新焕发生机。

看到这里的一幕幕,我不禁想起了毛泽东的话:万物静默如谜,唯有风雨不屈。

这个被地震摧垮的小城,正是经历了风雨,才能重产发展,有了新的生机。

除此之外,应该特别提到的是,在这里我看到了许多勇敢的人们。

他们奋发抗争、不向死亡屈服,将生命和爱心献给了更多的人。

其中最打动我的是一组名为“救人”的雕塑。

雕塑是一个男人和一个婴儿的身体。

这个男人身体虽有缺损,但他紧紧抱着一个婴儿,坚定地朝着前方走去,这个通过雕塑体现出来的场景显示出人们对于生命的珍爱。

在这个地震中受灾的人们如今依旧保持着他们的勇气和坚持,在瓦砾中秉持着生命力,每天都稳步地走向更好的生活。

这些人给予我们最好的启示——即使经历过如此大灾难,我们也可以从中汲取力量,继续勇往直前。

总之,北川地震遗址是一个饱含着深意和情感的地方。

遗址既让人们看到了地震的破坏力,也让人们感受到了人民的坚韧与奋斗。

社会实践北川心得报告

社会实践北川心得报告

一、前言2023年,我有幸参加了为期一周的北川社会实践活动。

北川,一个因地震而闻名于世的地方,也是一个在灾难中顽强生存、不断重建的地方。

此次社会实践,让我深入了解了北川的历史、文化、现状以及灾后重建的成果,也让我对生命、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感悟。

二、北川地震回顾2008年5月12日,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袭击了北川,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地震发生后,全国各地纷纷伸出援手,支援北川抗震救灾。

经过长达数年的努力,北川逐渐从废墟中崛起,重建家园。

三、社会实践内容此次社会实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参观北川地震遗址:我们参观了北川地震遗址博物馆,了解了地震发生时的惨烈景象,以及灾区人民的顽强生存精神。

2. 采访灾区群众:我们深入灾区,采访了部分受灾群众,了解他们在地震后的生活状况和心理变化。

3. 参观重建项目:我们参观了北川新城的建设情况,了解了灾后重建的成果。

4. 参与志愿服务:我们参与了部分志愿服务活动,如清理垃圾、慰问老人等,为灾区人民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四、心得体会1. 生命至上,安全第一在北川地震遗址博物馆,我们看到了地震发生时的一幅幅惨烈画面,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

这让我深刻认识到,生命至上,安全第一。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时刻注意安全,珍惜生命。

2. 团结互助,共克时艰地震发生后,全国各地纷纷伸出援手,支援北川抗震救灾。

这种团结互助的精神让我深受感动。

在灾区,我们看到了灾区人民自强不息、共克时艰的精神风貌。

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

3. 灾后重建,见证奇迹北川地震后的重建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我们参观了北川新城的建设情况,看到了一座座崭新的建筑拔地而起,感受到了灾后重建的奇迹。

这离不开灾区人民的努力,也离不开全国各地的大力支持。

4. 珍惜生活,感恩社会通过此次社会实践,我深刻体会到了生活的来之不易。

在灾区,我们看到了灾区人民在艰苦环境下顽强生存,这让我更加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同时,我也感恩社会对我们的关爱和帮助。

四川北川地震遗址观后感

四川北川地震遗址观后感

四川北川地震遗址观后感走进北川地震遗址,就像翻开了一本沉重又充满力量的史书,每一页都写满了大自然的无情和人类顽强的生命力。

刚到那儿,看到那些残垣断壁,心里“咯噔”一下,就像突然被一只大手攥住了心脏。

那些倒塌的房子,歪七扭八地堆在那儿,像是被一个发脾气的巨人随手摆弄过。

有的楼啊,只剩下半边,另一半就那么消失不见,就像被怪兽咬掉了一块似的。

这景象,让我觉得特别不真实,可是又明明白白地告诉我,这是一场巨大灾难留下的痕迹。

遗址里有个学校,那场景最让人揪心。

操场已经不成样子,教学楼塌得一塌糊涂。

看着那一堆堆废墟,我仿佛能看到当年地震发生时,孩子们惊恐的眼神,老师们拼命保护学生的身影。

那一个个破碎的教室,原本是充满欢声笑语、充满希望的地方,现在却寂静得让人害怕。

我就想啊,当时的他们该有多绝望啊。

不过呢,在这片废墟之中,也有一些东西让我特别感动。

在那些断壁上,能看到一些鼓励的话,那是后来的人留下的。

这些话就像黑暗中的小火苗,虽然微弱,但是充满了力量。

这说明啥呢?说明灾难虽然可怕,但咱们人类可不会被它轻易打倒。

而且啊,你看现在北川重新建设得也越来越好,这就像一个倔强的孩子,摔倒了拍拍土又站起来,还跑得更快了呢。

走在遗址里,我还发现有好多小野花在墙角旮旯里冒出来。

这些小花啊,不管周围环境多糟糕,它们就那么顽强地生长着。

这小花就跟北川人民一样,地震可以摧毁他们的家园,但摧毁不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重新开始的决心。

从北川地震遗址出来,我满脑子都是那些画面。

我知道了生命的脆弱,一场地震就能改变那么多东西。

但我更明白了生命的坚韧,就像北川,就像那些经历过灾难还能笑着面对生活的人们。

这一趟啊,就像是上了一堂特别生动的课,让我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也让我对那些经历过苦难还努力向前的人们充满了敬意。

地震灾区(北川)实习报告

地震灾区(北川)实习报告

野外实习报告以北川为例摘要:北川是灾后重建城市的代表,本次野外实习,将以北川为例,着重报告其城市新建及羌寨所反映的羌族特色,涉及到城市地理、人文地理,着重在实习过程中的感悟。

关键词:野外实习;北川;新老县城;羌寨北川简介北川县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

地理坐标东经103° 44′~104° 42′,北纬31°14′~32°14′。

东接江油市,南邻安县,西靠茂县,北抵松潘、平武县,面积2867.83平方公里(国土详细面积2869.18平方公里)。

距绵阳市中区42公里,距省会成都160公里。

县人民政府最新选址为永昌镇。

全境皆山,峰峦起伏,沟壑纵横,山脉大致的白什、外白为界,其西属岷山山脉,其东属龙门山脉。

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 2011年6月10日至2011年6月12日,我们对北川的新老县城、石椅羌寨、吉娜羌寨进行了人文地理的实习。

现以新老县城、石椅羌寨为例,完成实习报告。

北川新老县城北川老县城在汶川地震中毁于一旦,现在我们看到的是一片废墟。

在考察过程中,北川所受到的创伤让我们感同身受。

一个城市的兴起,需要历代人的艰苦努力,而其毁灭,却只是瞬间的事。

处于龙门山断裂带的北川,地壳活动活跃,而人们又世世代代在此居住,地震来临,整个城市损失惨重:截止5月20日16:00时,地震造成北川县死亡8605人,受伤9693人。

北川的重建,百废待兴。

二○○八年六月十一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对口支援方案》,按照“一省帮一重灾县”的原则,确定由山东省对口支援北川县的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新北川行政中心是永昌镇,地处成青、绵茂公路交汇处,交通便利,有利于推进北川城镇化、工业化进程,促进山区人口疏解,地处成德绵西翼协调发展轴,绵阳城市发展的主要方向。

经过重建,我们欣喜地看到北川的新面貌。

但是,就所观察而言,在整个永昌镇,我们所遇的人很少。

北川实践心得体会

北川实践心得体会

一、前言时光荏苒,转眼间我已结束了一段为期两周的北川实践之旅。

这次实践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实践的重要性,也更加坚定了我投身社会、服务人民的信念。

在此,我将结合实践过程中的所见所闻,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二、实践背景北川,一个曾经遭受过地震重创的地方,如今正努力走向复兴。

为了更好地了解灾区重建情况,我们一行人来到了这里,进行为期两周的社会实践。

实践期间,我们参观了地震遗址、纪念馆,与当地居民交流,亲身感受了灾区人民在重建家园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

三、实践过程1. 参观地震遗址、纪念馆在实践过程中,我们首先参观了地震遗址和纪念馆。

通过观看实物、图片和视频资料,我们了解了地震发生时的惨烈景象以及灾区人民的坚强意志。

这些资料让我们深感震撼,同时也让我们更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2. 与当地居民交流在实践期间,我们与当地居民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通过交谈,我们了解到灾区人民在重建家园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以及他们在逆境中展现出的乐观、坚强和团结。

这些感人至深的故事让我们深受触动,也让我们更加坚定了投身社会实践的决心。

3. 参与社区服务为了更好地了解灾区人民的生活状况,我们还积极参与了社区服务活动。

在社区干部的带领下,我们为居民们打扫卫生、清理垃圾,并为他们提供生活上的帮助。

通过这些活动,我们感受到了灾区人民的热情和善良,也让我们更加珍惜我们所拥有的幸福生活。

四、心得体会1. 感受灾区人民的坚强意志在北川实践过程中,我们看到了灾区人民在逆境中展现出的坚强意志。

他们面对灾难,没有放弃,而是积极投身到重建家园的伟大事业中。

这种精神让我们深受感动,也让我们明白了只有勇敢面对困难,才能战胜一切。

2. 体会到实践的重要性通过这次实践,我深刻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

只有亲身参与到社会实践中,才能真正了解社会、了解人民,才能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我们成长的重要途径。

3. 坚定了投身社会实践的决心在北川实践过程中,我们亲身感受到了灾区人民的艰苦生活,也看到了他们在逆境中不断奋斗的精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观北川地震遗址实践心得参观北川地震遗址实践心得作文距离5.12北川大地震快八年了,在这八年的时间里我无数次在电脑上观看地震给灾区人命带来的痛苦,我心里非常非常的难受,我多么期盼到北川地震发生的地方去看一看。

当这一天真的到来,我特别的难受,就在2月18日早上,我们一家从绵阳出发,一路上,我可以想象灾区当时情景多么多么悲惨,大约在11点左右,我们一家就到达了目的地▁北川县。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在路边。

摆摊的集市,这是灾后北川人民为了自己生存努力的生活景象。

午餐后,我们首先来到了是北川中学,看见一幢幢倒塌的房子,心里不忍心啊真的是不忍心,其中有一栋原来是五层楼的楼房因为地震而下陷了两层,看见这些,我心里就在想,当时失去孩子的父母,不知道用什么语言来表达他们的痛苦。

不知不觉;来到了北川县旧土地上,从上坡道最高点,遥望下去,俯瞰整个北川县城四面环山的泥石流的痕迹,心里更加沉重。

此时此刻我有很多的话想说,但我说再多华丽的词藻都来不及表达我内心的伤痛。

经过这几年艰苦卓绝的努力,灾区重建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天空开始阴沉下来,下起了毛毛小雨,随着窗外的雨声,我的心情也渐渐开始变得沉重。

5.12北川大地震灾后的惨景,在脑海中游离,阴沉的天空,毛毛的小雨,也许是上苍对 5.12北川大地震的亡灵地哀悼吧!站在雨中,远看在北川县城废墟,之间山体滑坡,建筑倒塌,街道损坏,整幢的楼房陷入地下,被大自然的威力深深地震撼。

记忆的北川美艳景色踪影全无。

我为原北川在地震中遇难的同学们祈祷同时我更多祝愿新北川的学生珍惜生命,热爱生活,发奋学习,学有所成,感恩社会,报答祖国和全国人民。

在这里我愿所有在5.12北川大地震中遇难的同胞在天堂一路走好,逝者安息。

同时也愿活着的人更加要珍惜生命,要上进,要带有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震垮的是房子,震不跨的是新北川人民坚定的信念,因为明天总是美好的!参观北川地震遗址实践心得精彩例文汶川地震动地哀,十万同胞埋尘埃。

九州同悼罹难者,华夏儿女心欲碎。

大震呼唤民族魂,国难凝聚国人心。

举国之力救灾区,喝令河山重安排。

中国银行中国之美,世界看见四川民族文化采风活动,安排我们参观北川县城地震遗址博物馆,观察地震灾情,缅怀5.12 大地震中的死难同胞。

我们一行八人乘面包车经绵阳去北川。

先上成都至绵阳的高速公路,从绵阳去北川的公路是地震后重修的宽敞的柏油路。

其中有一段公路是我们辽宁援建的,命名为辽宁路。

沿路,我们看到许多新建的城镇和乡村,重新规划建设,新楼房盖得相当漂亮。

在擂鼓镇,设置北川地震遗址博物馆接待站。

外来车辆不允许进出北川地震遗址,必须乘坐指定的专用车,票价每人12元。

我们乘车来到北川县城地震遗址,参观时心情十分沉重,气氛庄严肃穆。

在地震遗址现场,我们拍了许多照片。

我们亲眼看到5.12 大地震空前惨烈,损失惨重。

有多少同胞被夺去生命,有多少同胞失去家园,失去亲人。

国家决定北川县城地震遗址永久保存,供人们参观吊唁;北川新县城异地重建,建在理县,已经建成,我们路过时已经看到她的全新风貌。

遇难者公墓:这块铭刻着2008.5.12.14.28 的石碑下面,地震前是建商住楼的地基基坑,因5.12 地震遇难者遗体无法及时外运,便集中掩埋在这里,四周松柏环绕,绿草长青,寄托了对成千上万地震遇难同胞的哀思。

这里是一方净土,是一个安宁祥和的墓地。

北川职业中学遗址前的纪念牌标明:有100多位师生遇难。

最为悲惨的是北川中学,已夷为平地,有1000多位师生遇难,是北川县城遇难者最多的单位。

参观北川地震遗址实践心得优秀范文为了更好的了解5.12大地震,北羌旖旎实践队于2017年7月16日来到了位于北川老县城的地震遗址参观、调研。

从北川大酒店的遗址前进入遗址。

在废墟间行走,曾经的面貌只能通过一张张图片反映。

而如今映入眼中的只剩下荒凉的废墟。

当实践队一行人来到曾经的北川中学前时,眼前只有一面红旗在飘扬,废墟上还有一封写给儿子的信。

沉重,这带给实践队员心中的感觉只有沉重!从北川中学遗址下来,是一面大大的地震纪念碑。

实践队怀着沉重的心情在纪念碑前表达了自己对逝者的悼思。

带着哀思,实践队来到了老街区,一幢2001年7月份才竣工的房子似乎很完整的保留了下来,不难想象,那个时候的他们,生活得很幸福。

虽然如今幸存下来的人都生活很好,但心中却有了一道永远的疤痕。

路途虽然很短暂,但每个实践队成员心中都不轻松。

参观过后,实践队员心中颇有感慨。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大爱无疆。

灾难固然可怕,但当我们团结起来,就并不惧怕。

正如遗址上的题词一般: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1.北川地震遗址作文2.汶川地震博物馆3.参观地震遗址的作文4.四川汶川地震手抄报内容资料参观博物馆社会实践心得体会【心得体会】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对于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参观博物馆社会实践心得体会,欢迎参考。

参观博物馆社会实践心得体会1 为使党校培训活动与具体实践相结合,把理论教育与增强学员的党性锻炼结合起来,并贯穿于学习的过程中,我参加了我们历史系组织的博物馆社会实践活动。

博物馆的建筑风格既有历史的沧桑感又有现代的节奏感。

在博物馆内,我们参观了八个展厅:隋唐瓷器厅、汉画像石厅、十二大名人厅、运河遗韵厅、宋代瓷器厅、书画厅规划厅、古相贵珍厅,分别展出淮北地区出土文物和征集的全国名人字画。

有造型奇妙、工艺精湛、纹饰华美的瓷器等,通过参观这些服饰、居室、生活用品、战争用品及丧葬用品,大家更深入的了解了中国优秀古代文明,古人精益求精的精神与工匠们的伟大智慧。

也让我们更好的了解了淮北的过去和现在。

通过这些陈列品,我们知道了淮北有着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遗存。

早在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期,先民们就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

尔后,春秋宋国的别都,秦之泗水郡,西汉沛郡,东汉沛国的治所设于相城。

现已在相城地区发现、清理古墓葬、古文化遗址数百处,出土了大量的珍贵文物。

这些文物以鲜明的时代风格和地方特色为世人所瞩目。

隋唐两宋时期,由于大运河通济渠的开挖,淮北柳孜成为我国当时沟通南北经济的重镇。

这都是通过这些实物我所了解到的。

翔实的资料、生动的实物不仅让我开阔了视野、领略了灿烂的民族文化,也激发我的爱国热情。

也可以看出,党的优良作风是在有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上,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

通过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直观的实践和学习的理论知识结合起来。

此次实践让我的到了一定的锻炼。

我很高兴能够在这次实践中获得在专业的知识领域进行拓展和创新的宝贵机会。

我认为此次博物馆实践对于历史学专业的我来说特别有意义。

我也学到了很多东西。

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要在实践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光和热,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要严格要求自己,用严谨的态度去做每一件事。

此次实践活动使我们增强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使命感,我们一定要继承先人们的精神,努力向党组织靠拢。

参观博物馆社会实践心得体会2 五月的天气是燥热的,但是我们的心情却比这炙热的天气更来得热情。

我们18年第一批积极分子一起到平原博物馆参观,心情就像是澎湃的海浪无比的激动。

怀着好奇与无比激动的心情,我们一行人来到了目的地——平原博物馆。

平原博物馆是集博物馆、档案馆、史志馆、城建档案馆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

地上三层,框架剪力墙结构,高24米。

首层为库房、技术用房及设备电气用房;二、三层为展览空间和办公用房。

博物院总体规划着重强调“以人为本、以物为本”的设计思想,突出政府广场庄重、大气、包容的性格特征。

采用现代、大气的设计手法,依据以市政府办公楼所在的中心轴线,采用对称式布局,成功地构建出有序的城市空间,创造出博物馆强烈的场所感。

同时,在中轴对称布局的基础上,各单体建筑又各自具有独特的性格。

这种差异中的对话,体现了城市文脉与地域文化,创造出人与自然充分和谐的城市空间。

平原博物馆是新乡十大标志性文化建筑之一。

在建筑艺术上,其一表现为“华夏之光”——文明精神的传播,借助规划形式的放射状规划图景与建筑形象上的独特个性,通过以竖向线条为主的石材巨大实体尺度,以及其富于韵律的排列,形成了博物院震撼人心的整体气势,寓意着新乡牧野大地,作为夏、商、周中国最早王朝的中心,中华文明的发源地。

其二表现为“历史年轮”——历史的沉淀与传承,平原博物院平面呈半圆形,通过与树的“年轮”在形态、肌理上的呼应,体现出历史延续性。

她寓意城市是成长着的城市,而平原博物馆,正式要记录下这座城市成长过程中的“年轮”,让人们得以通过这些“年轮”,重视她的点滴回忆。

其三表现为“太行山势”——地域性与生长性,平原博物院建筑形象强调竖向上的生长感与层叠起伏的态势,外形硬朗、刚毅,平原儿女坚忍不拔的性格。

平原博物院藏文物3万余件,其中珍贵文物上万件,国家一级文物63件。

平原博物院中的博物馆共有19个厅,其中16个厅作为展览文物所用。

其中12个展厅为固定展厅,4个为临时展厅。

西侧为“牧野华章”通史类展厅,时间范围从石器时代的龙山文化、仰韶文化遗址文化遗存开始,分为原始社会时期、夏商周时期、汉魏隋唐时期、宋元明清时期四个篇章,种类包括青铜器、陶瓷器、书画、竹木器、碑帖拓片、玉器、石刻造像等,尤以商周青铜、明清书画、历代碑帖拓片著称。

东侧为文物专题展厅,分为《馆藏青铜器展》、《馆藏陶瓷展》、《馆藏书画展》、《馆藏精品拓片展》、《造像艺术展》五个专题展览,共展出精品文物一千多件,对青铜器、瓷器、字画、拓片等进行专题陈列。

大部分文物文物出土于原平原省所辖的范围。

无论是馆藏量还是馆藏价值,在全省地级博物馆中都名列前茅。

其中,镇馆之宝有祖辛卣、妇好方尊、牛面纹卣等一批珍贵青铜器,及北魏石刻造像、石鼓文拓片等石刻、石雕、石碑。

此外有历代书画作品1700余件,时代自秦汉至近现代,代表性藏品如赵子昂、董其昌、史春荟、李苦禅、白雪石等的书画作品。

当我仰视着那些精美的字画以及陈列的相片。

我已不再仅仅是去了解其中的内容,而是站在远处看。

我似乎感觉到画中的人物翩翩向我走来,那字里行间,急似飞流瀑布,缓似行云,给人一种妙不可言的感觉。

当我俯视那一件件美轮美奂的玉器,我脑海里浮现的是古人琢玉的场面,过去人们形容大自然的造化是鬼斧神工,看到了这些精美绝伦的艺术器,我就理解了什么是巧夺天工了。

我的心情如潮水般大起大落。

最后趋于平静。

走出博物馆大门。

我还在回味着那平原历史文化的丰富多彩以及对老祖先的敬畏。

一切都随风儿去了,我的思绪也融入了滚滚的历史长河,激荡起一滴小小的浪花,而水面又平静了。

历史的洋流又再次拍打舵船,缓缓前行。

我们的时代又将继续。

博物馆之旅,一次心灵的洗礼,让我的思想和情感再次奋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