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海拔地区马铃薯施用钾肥效应试验研究

合集下载

马铃薯肥料效应试验研究

马铃薯肥料效应试验研究

1 . 2 试验材料
马铃薯品种为 ‘ 合作 8 8号 ’ 。肥料种 类为氮肥采用含 N 为4 6 % 的尿素 ,磷肥采 用含 P O 为1 2 % 的普通过磷 酸钙 , 钾 肥 采 用 含 K, O为 5 0 % 的硫 酸 钾 ;有机 肥 采 用 当 地 农 户常
年 采 用 的 自制 农 家 肥 。
施 氮 和 过 量 施 氮 的 现 象 更 为 普 遍 ,在 此 条 件 下 如 何 进 行 马
p H值 6 . 2 、有 机 质 5 0 . 2 g / 1 ,  ̄、全 氮 2 . 6 5 g / l ( g 、碱 解 氮 2 4 8 m g / k g 、有效磷 3 0 . 9 m g / l  ̄、速效钾 2 0 1 mg / k g 。
次性 施入。
铃薯 优化 施肥 ,提 高产量 和 品质是 一 个至关 重要 的 问题。 为探索 土壤供 肥特征 和马铃 薯氮、磷 、钾 施用效 应等相关 数据 ,为会 泽县 “ 测 土 配方 施肥 专家 系统 ”的建 立 奠定基 础 ,2 0 1 1 年在 会泽县 驾车 乡光头村 以马铃薯 为供试作物布
1 . 3 试 验 设 计
试验 采用“ 3 4 1 4 ”完全随 机试验 方案设 计 ,设氮 、磷 、 钾 3 个 因素 ,每个因素 4个水平 ,共 1 4个处理。每个处理 设 3 次 重复 ,共 4 2个小区 ,重复问道 0 . 5 m,试验地小 区 四周设 置保 护行 。小区面积 3 . 6 I I 1 X 5 . 4 I I 1 =1 9 . 4 4 T f l ,采 用高垄双行 方式 种植 ,规格 为 ( 8 0 c m+ 4 0 c m) / 2 X 3 0 c / ' n , 1 . 2 m 为 1 个复 合带 ,每小 区种 3个双行 ,共 6行 。每行 种 1 8 塘 ,每小区种植 1 0 8塘 ,折 3 7 0 4塘 / 6 6 7 1 T I 。播种 时施用农家肥 1 0 0 0 k g / 6 6 7 m ,氮 、磷 、钾肥 作底 肥 一

马铃薯配方施肥肥料利用率试验报告

马铃薯配方施肥肥料利用率试验报告

马铃薯配方施肥肥料利用率试验报告周玉红Z h o n g f e i n o n g y a o一、试验点概况东乡族自治县最高海拔2664m 、最低海拔1736m ,平均海拔2199.5m 。

东乡族自治县属温带半干旱气候。

气候干燥,冬长夏短,四季分明,无霜期年平均138d ,年均气温6.4℃,降水量在350mm 左右,年蒸发量高达1387mm ,日照时数2500小时以上。

试验点位于东乡县坪庄乡结构村,土壤为中壤质黑垆土,试验点土壤理化数据:pH 值8.64、有机质11.2g/kg 、全氮0.59g/kg 、有效磷4.8mg/kg 、速效钾127mg/kg 。

二、试验材料1、试验作物:马铃薯,品种为青薯9号,播种量为150kg/667m 2,播种前草木灰拌种,种植密度4000株/667m 2。

2、试验肥料氮肥为尿素(46%),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乌鲁木齐石化分公司生产;磷肥为普通过磷酸钙(12%),甘肃白银虎豹化工有限公司生产;钾肥为硫酸钾镁(24%),青海中航资源有限公司生产。

三、试验方法1、试验方案配方施肥采用的肥料配方数据为:N13.8kg/667m 2,P 2O 58.4kg/667m 2,K 2O12kg/667m 2。

各处理的氮磷钾肥作为基肥一次施入土壤,后期不再追肥。

每个处理重复3次,随机排列,小区面积30m 2(5m*6m )。

2、样品采集土壤样品:播种前取0~20cm 混合土样,每个试验按照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范采集一个混合样即可,同时填写采样标签。

植株样品:马铃薯样品包括块茎、茎叶等部分,每区采样点不应少于10个(每点至少1株)。

3、分析测试土壤分析项目:pH 、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

植株、籽粒分别进行分析,分析项目:全氮、全磷、全钾。

植物测试:硫酸—过氧化氢消煮,全氮采用蒸馏滴定法测定;全磷采用钒钼黄比色法测定;全钾采用火焰光度法测定。

4、田间管理马铃薯大田种植,播种前马铃薯用草木灰拌种,用人工穴播的方式播种,行距60cm ,株距27.8cm ,亩保苗4000株/667m 2。

马铃薯种植中钾肥的应用研究现状和展望

马铃薯种植中钾肥的应用研究现状和展望

马铃薯种植中钾肥的应用研究现状和展望随着我国自主科技的不断提高,马铃薯种植的技术也逐渐得到了普及和推广。

而钾是马铃薯生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种微量元素,对于提高产量和品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旨在探讨马铃薯种植中钾肥的应用研究现状和展望,以期为马铃薯种植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马铃薯生长和发育与钾的关系钾是马铃薯生长发育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种元素,对马铃薯产量和品质起着重要作用。

在马铃薯的生长发育过程中,钾主要发挥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1.促进根系和叶片的生长钾在植物生长发育中起到重要的营养作用,可以促进根系和叶片的生长。

钾的供应不足会影响马铃薯的生长,使马铃薯的根系生长受影响,导致马铃薯的株高和叶片数量减少,从而影响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

2.调节水分平衡钾可以调节植物的水分平衡,促进马铃薯的水分吸收和利用,保证马铃薯正常的生长发育。

在干旱条件下,钾的供应可以减缓马铃薯的水分蒸腾,保持土壤水分的相对稳定,从而保证马铃薯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3.提高植物对抗逆境能力随着钾肥产品的不断推出,马铃薯种植中钾肥的应用也在不断扩大。

目前,马铃薯种植中常用的钾肥产品主要有:硫酸钾、氯化钾、基肥施用的复合钾肥等。

1.硫酸钾硫酸钾是常用的高钾肥,其钾含量较高,能够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

硫酸钾的施用量一般为每亩30-40公斤左右,它的使用可以提高马铃薯的品质和口感,同时减少马铃薯的腐烂和淤泥风险。

2.氯化钾3.基肥施用的复合钾肥基肥施用的复合钾肥也是马铃薯种植中常用的一种钾肥产品。

它由不同类型的肥料和钾肥混合而成,可同时提供钾、氮、磷等多种营养元素,具有综合养分效果。

使用复合钾肥可以降低肥料的使用量,节省种植成本,提高马铃薯的产量。

在未来的发展中,可以采用以下措施,进一步提高钾肥的应用效果:1.根据土壤状况选择合适的钾肥品种,控制钾肥的使用量,避免过多的浪费和不必要的损失。

2.加强钾肥管理,合理施用钾肥,确保马铃薯的生长和发育。

施肥效应与施肥技术对马铃薯产量与品质影响

施肥效应与施肥技术对马铃薯产量与品质影响

施肥效应与施肥技术对马铃薯产量与品质的影响摘要:在马铃著上进行了氮、磷、钾比例为40%(16-14-10)马铃薯配方肥肥效试验研究。

结果表明:40%马铃薯配方肥对马铃薯的增产效应极其显著,还可极大地提高马铃薯的淀粉含量。

关键词:马铃薯;效应;施肥;技术在栽培马铃薯时,特别是以生产马铃薯淀粉为主要目的时应考虑钾肥的施用。

该试验在满足氮、磷营养的条件下,进行钾素的优化和调控,确定马铃薯最合理施肥量,对马铃薯进行优化定量施肥,进而为实现马铃薯优质和高产提供理论依据和适用技术。

1 马铃薯施肥效应研究1.1 材料与方法试验布置在该区乐都县马营乡卡拉村的山地上,土壤为栗钙土,质地为壤土,肥力中等,土壤有机质4.27g/kg,碱解氮39mg/kg,速效磷18mg/kg,速效钾93mg/kg,ph值7.9。

试验按随机区组排列,重复3次,小区面积40m2(4m×10m)。

供试马铃薯品种为当地主栽品种乐薯1号,行距50m,株距33 m,密度6万株/hm2。

播种前结合翻地全部基施有机肥1.5万kg/hm2。

共设4个处理:对照、单施氮肥(含氮46%尿素)、氮磷(含氮46%尿素、含磷16%过磷酸钙)肥混施、氮磷钾(氮磷钾比例为16—14—10马铃薯配方肥)肥混施,分别用ck、n、np,npk表示。

施n肥150kg/hm2,hmz,马铃薯配方肥900 kg/hm2。

,播种时全部一次性混合穴施。

4月20日播种,按大田生产进行管理,10月5日收获。

用比重法测定马铃薯淀粉含量。

1.2 结果与分析1.2.1 产量。

n、np、npk这3种处理与对照处理马铃薯产量均达极显著差异水平,np处理与n处理也达到极显著差异水平,而npk 处理与np处理差异不显著。

从增产情况来看,n及np处理比对照ck平均增产分别为8000 kg/hm2和12925 kg/hm2,增产幅度分别为102.2%和165.2%。

np处理比n处理平均增产4925kg/hm2,增产幅度为31%,npk处理比np处理平均增产1825kg/hm2,增产幅度为8.80%。

马铃薯施用硝酸钾肥效试验

马铃薯施用硝酸钾肥效试验

马铃薯施用硝酸钾肥效试验
1实验背景
马铃薯是全球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它的产量与质量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土壤中养分的供应十分重要。

硝酸钾肥是一种常见的钾肥,本文将探讨将硝酸钾肥施用于马铃薯上对产量与质量的影响。

2实验方案
本次试验选用一块土地,将其平均分为四块,分别为对照组、低浓度施肥组、中浓度施肥组和高浓度施肥组。

在种植马铃薯之前,对不同组土壤进行了不同浓度的硝酸钾肥施用,以达到相应的养分含量。

3实验结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生长,马铃薯植株均见了良好的生长情况,并在投产后统计了各组的产量及质量。

结果表明,施用硝酸钾肥的马铃薯产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特别是低浓度和中浓度肥料组的产量,高浓度组的产量则略低。

而在马铃薯质量方面,三个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所提高。

其中,中浓度肥料组马铃薯的质量最高,高浓度组次之,低浓度组稍低,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4讨论与结论
通过对本次实验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在适当的浓度下,施用硝酸钾肥可以明显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

然而,如
果采用过高浓度的硝酸钾肥则可能产生反效果,应适量施用才能发挥最佳效果,从而提高马铃薯的生产效率。

此外,在硝酸钾肥的施用过程中,我们也应注意肥料的均匀性和施用时间,以确保肥料能够充分渗透到土壤中,同时避免过多施用浪费资源和污染环境。

5后续研究和展望
针对本次试验中硝酸钾肥对马铃薯的影响,未来我们可以进一步探究不同浓度的施肥对其他作物的产量和质量的影响,以及在不同土壤中施肥的不同情况下的效果。

通过更加系统和深入的实验研究,为农业生产提供更科学有效的技术支持。

马铃薯“3414”田间肥料效应试验分析与总结

马铃薯“3414”田间肥料效应试验分析与总结

马铃薯“3414”田间肥料效应试验分析与总结马铃薯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种植面积广泛,收益丰厚,因此对马铃薯的肥料效应进行深入研究,对提高产量、改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对马铃薯“3414”田间肥料效应试验进行分析与总结,为马铃薯的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一、试验设计本次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共设置6个处理组,每组3个重复。

各处理组分别施用不同的肥料处理,包括对照组(不施肥)、化学肥料组(N、P、K)、有机肥料组(有机肥)、复合肥料组(复合肥)、生物有机肥料组(生物有机肥)、微生物菌肥料组(微生物菌肥)。

试验地块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马铃薯种植基地,试验过程中严格控制各种外界环境因素,确保试验结果的可信度和真实性。

二、试验结果分析1. 产量效应分析试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化学肥料组、有机肥料组、复合肥料组、生物有机肥料组、微生物菌肥料组的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其中化学肥料组产量提高明显,有机肥料组次之,复合肥料组和生物有机肥料组产量相对稳定,微生物菌肥料组产量提高最小。

经统计分析发现,各处理组的产量差异具有显著性。

2. 质量效应分析除微生物菌肥料组外,其他处理组的马铃薯质量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有机肥料组和生物有机肥料组的质量提高最为显著,且对市场的适应度较好。

化学肥料组虽然产量提高较多,但质量稍逊色一些。

有机肥料组和生物有机肥料组在提高马铃薯质量方面具有较大优势。

三、试验总结通过本次试验结果的分析与总结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化学肥料在提高马铃薯产量方面具有较大优势,但对马铃薯的质量影响较大,容易导致产量质量不匹配的问题。

2. 有机肥料和生物有机肥料对提高马铃薯的质量具有较大优势,对提高产量也有一定效果,适合于市场种植需求。

3. 复合肥料的效果较为稳定,产量和质量均有一定提升,适合多种生长环境的适用。

马铃薯“3414”田间肥料效应试验显示,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有机肥料和生物有机肥料的使用将能够更好地满足市场的需要,提高农产品的综合品质,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对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贵州高海拔地区马铃薯平衡施肥效应研究

贵州高海拔地区马铃薯平衡施肥效应研究

贵州高海拔地区马铃薯平衡施肥效应研究
陆引罡
【期刊名称】《贵州农业科学》
【年(卷),期】2003(031)001
【摘要】在贵州高海拔地区织金县采用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和平衡施肥技术,马铃薯产量为 14.9 t/hm2,超过当地平均产量1.5倍,钾肥配施可增产马铃薯1.0~2.5 t/hm2,增幅8.06%~20.63%,施钾产投比可达2.0~3.5.施钾后马铃薯薯块重量增加19.2%,增产以增加薯块重量为主,马铃薯品质有较大改善.试验认为,高产高效施肥的N∶K2O为100∶95~140为宜,即施氮(N)105 kg/hm2,施钾(K2O)100~150 kg/hm2为宜.施磷量应根据土壤中缺肥情况进行调整.
【总页数】3页(P14-16)
【作者】陆引罡
【作者单位】贵州大学农学院农学系,贵阳,55002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32.062
【相关文献】
1.高海拔地区马铃薯“3414”肥料效应试验研究 [J], 逯登香;李灵善
2.高海拔地区马铃薯施用钾肥效应试验研究 [J], 李卫忠
3.贵州高海拔地区氮磷钾平衡施肥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J], 陈正刚;朱青;王文华;何应国
4.高海拔地区马铃薯磷肥施用效应研究 [J], 李剑;张崇玉
5.高海拔地区马铃薯高产中的钾肥效应研究 [J], 陆引罡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马铃薯“3414”田间肥料效应试验分析与总结

马铃薯“3414”田间肥料效应试验分析与总结

马铃薯“3414”田间肥料效应试验分析与总结
本次试验以马铃薯“3414”为研究对象,在田间进行了不同施肥量、施肥时间、施肥
方式的试验,并对不同施肥条件下的产量、品质和农业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一、试验方案
1.种植方法:在田间根据常规种植方法进行,保证种植密度。

2.施肥方法:本次试验将施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次施肥在种植前进行,采用复合肥、有机肥、生物菌肥等多种施肥方式;第二次施肥在花期后进行,采用氮肥、磷肥、钾肥等
多种元素肥进行施肥。

3.试验设计:采用完全随机设计,分别设置以下处理方案:
方案1:不施肥
方案2:施用复合肥、有机肥、生物菌肥等
方案3:施用氮肥、磷肥、钾肥等元素肥
方案4:两次施肥同时进行
二、试验结果分析
1.产量分析
通过对不同施肥处理下马铃薯产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方案2和方案5的产量较高,分别是方案1的1.8倍和1.6倍。

其中,采用复合肥、有机肥、生物菌肥等多种施肥方式
的方案2产量最高,达到5661.4kg/亩,说明不同的施肥方式对产量有一定的影响。

2.品质分析
通过对不同施肥处理下马铃薯品质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不同施肥方式对马铃薯品质
影响不大,不同处理下的马铃薯品质均能符合市场需求。

3.经济效益分析
三、总结
通过本次试验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不同施肥方式对马铃薯产量和经济效益有一定影响,应根据不同的土壤条件和节气
要素进行施肥。

2.马铃薯品质对施肥并不敏感,而产量和经济效益是决定施肥方式的关键。

3.在施肥过程中,应注意施肥量的控制和施肥时间的合理选择,以达到最佳的经济效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海拔地区马铃薯施用钾肥效应试验研究
摘要对春播马铃薯进行增施钾肥试验,结果表明,在海拔2 000m 以上地区以600kg/hm2的钾肥(硫酸钾)施用量最为经济有效,为今后大面积生产的合理化施肥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关键词马铃薯;钾肥;肥效;高海拔地区
中图分类号s14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1-0022-01
由于钾在马铃薯生长发育过程中通过参与同化物的合成、转运和分配,对马铃薯的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有重要作用,因此对钾的需求量较大。

据报道,在马铃薯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对氮、磷、钾肥的需求比例一般为2∶1∶4左右,说明其属典型的喜钾作物;钾肥充足时,可促进块茎内部养分的积累,增强植株抗病力;钾肥不足,植株生长受到抑制,节间变短,茎杆矮化,植株呈密集丛生状,叶面缩小呈暗绿色,后期呈古铜色,并有褐色枯死的叶缘,多产生长形或纺锤形块茎,薯肉煮后呈灰色。

在威宁县马铃薯生产中,由于连作现象较普遍,且农民习惯于施用氮、磷肥,而钾肥施用量小或不施,导致马铃薯产量和品质下降,严重影响着全县马铃薯生产的经济效益。

本试验旨在对高海拔地区春播马铃薯进行增施钾肥试验,为今后大面积生产的合理化施肥提供可靠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供试材料
钾肥采用湖南省株洲市湘台合资企业生产的农用硫酸钾(k2o≥
50%),质量符合gb/20406-2006标准。

供试品种采用目前当地生产上使用的主栽品种会-2。

1.2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块选择在威宁县黑石头镇黑石村三组,该地块交通方便,土地平整,排灌条件好,土壤肥力均匀一致,土壤类型为小黄灰泡泥土,属石灰岩或不纯石灰岩基质发育而成,此种土壤类型占威宁县马铃薯栽培土壤的26.4%左右。

海拔2220m,年平均气温17.6℃,年降雨量960mm。

在播种前对试验地块进行精细整地,即充分碎土,彻底清除石块、瓦砾、根茬及杂草等杂物后再划分小区。

试验地四周留保护行,小区间不留走道。

1.3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6个处理,其中不施钾肥为对照(ck),各处理小区用肥量(实物量)见表1。

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共18个小区,每个小区长5m、宽1.8m,面积9m2,总试验面积为162m2。

本试验实行宽窄行种植,大行距90cm,小行距40cm,窝(株)距36cm,每行14窝,每小区4行56窝,种植密度为6.225万窝/hm2。

供试种薯统一选用40~50g的小整薯进行单粒播种,供试钾肥作基肥一次性施入。

1.4播种及田间管理
在经过整地碎土之后,于3月22日进行播种,4月28日出苗,5
月27日结合培土进行第1次中耕除草,按要求追施尿素1次;6月20日结合培土进行第2次中耕除草,其他管理措施按要求正常进行,9月20日进行一次性采收。

整个生育期都尚未发现病虫害。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钾肥处理马铃薯生育期的变化
从表2可看出,不同处理的生育期长短不同,其中处理b、处理c的生育期为151d,处理a为148d,处理d、处理e为147d,ck
为145d。

由此表明,增施钾肥对马铃薯出苗期、初花期、块茎膨大期和成熟期都没有明显影响。

2.2不同钾肥处理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从表3可看出,不同钾肥用量处理间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存在差异,从产量变化趋势看,处理c产量最高为44.793 t/hm2,比ck 增产49.8%,处理d次之为44.238t/hm2,比ck增产48.0%,处理e为43.905t/hm2,比ck增产46.8%,处理b为43.682t/hm2,比ck增产46.1%,处理a为35.346 t/hm2,比ck增产18.2%,ck产量最低为29.900t/hm2。

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在α=0.01时,可知f0.01(5,12)值为5.06,计算值f远大于f0.01(5,12)值,说明本试验中至少有2个处理间存在着极显著差异(见表4)。

2.3效益分析
从表5可看出,处理b钾肥用量为600kg/hm2,折合产量及产值均排名第4位,但扣除生产成本后经济效益排名第1位。

处理c、
处理d、处理e虽然折合产量及产值都高,但随着钾肥用量的增大而成本逐渐增加,最终导致经济效益下降。

由此可见,本地区的春播马铃薯钾肥最佳施用量以600kg/hm2左右为宜,这一施用量获得的经济效益比ck增收2165.85元/hm2。

3结论与讨论
(1)在海拔2 000m以上地区的小黄灰泡泥土中栽培马铃薯,适量增施钾肥可以有效地提高马铃薯的光合强度和叶绿素含量,延长生育期,有利于提高马铃薯产量与品质、块茎淀粉含量和商品率,有明显的增产作用。

(2)钾肥的施用量以600kg/hm2(硫酸钾)最为经济有效,可以在威宁县境内海拔2000m以上地区的小黄灰泡泥土中大面积推广应用。

对于不同的土壤环境条件、钾肥种类、施肥方法及时期对马铃薯产量与品质的影响,尚待进一步探索和试验,摸清各类土壤的缺钾程度后才能更好地指导钾肥在全县大面积马铃薯生产中的合理施用。

4参考文献
[1] 郑元红,潘国元,毛国军,等.脱毒马铃薯叶面喷施钾肥试验[j].贵州农业科学,2007,35(1):69-70.
[2] 郭志平.增施钾肥对高淀粉马铃薯产量贡献的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8,30(2):211-214.
[3] 何克菊.渭源北部半干旱山区马铃薯施用多元钾肥试验[j].甘肃农业科技,2003(12):37-3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