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策略研究概述

合集下载

国内外英语学习策略研究的发展

国内外英语学习策略研究的发展

常言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就英语学习而言,灵活运用不同的学习策略与方法是真正掌握这门语言的利器。

学习策略是英语学习者为获取语言知识和信息,进而有意识地调节自己的行为所采取的步骤、方法和技巧的过程。

本文简要回顾并概括国内外英语学习策略研究的发展,指出国内相关研究的现状及今后研究的方向。

1 国外学习策略研究的发展国外外语学习策略研究始于20 世纪60 年代,受认知心理学发展的影响极大。

最先进行学习策略研究的是Aron Carton。

1966 年,在Carton 出版的The Method of Inference in Foreign Language Study 一书中,他首次提到不同的外语学习者运用不同的推理方法学习,开了外语学习策略研究之先河。

1.1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学习策略研究的初期阶段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主要有Rubin 和Naiman 等。

继Carton 之后,Rubin 开始着手研究成功外语学习者的学习策略。

在此阶段,人们主要是研究成功外语学习者的共同特征,曾确定了一些成功外语学习者的共同特征。

Rubin 指出:外语学习者在心理特征和学习方法上有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1]。

Naiman 等把学习策略与认知风格、个性、智力、语言潜能、态度等方面结合起来进行研究[2]。

初期阶段的学习策略研究从宏观的角度,在方法和研究成果上都给后来的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也存在两个缺陷:第一,通过实际观察/问卷和访谈调查等手段发现的学习策略尽管数量很多,但并不全面,也不系统。

很多学习策略从外部是无法观察到的,而学习者也很难准确地描述自己所使用的学习策略。

第二,没有理论指导,我们就不能肯定哪些是基本的学习策略,哪些是辅助性的,也不清楚学习策略之间存在的密切关系。

1.2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学习策略研究迅速发展阶段80 年代,研究者们对学习策略的确认和分类作了进一步的探索,他们研究了学习策略与语言学习过程的关系以及语言信息加工、处理的认知过程。

第五章 学习策略

第五章 学习策略

组织策略
为了保持信 息而对信息 进行反复重 复的过程。
对信息进行 归类整理的 过程 。
一、复述策略
• 复述策略是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 运用内部 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 以便将注意力 维持在学习材料之上的策略。它是短时记忆信息进 入长时记忆的关键。
• 1、及时复习:艾宾浩斯研究表明,遗忘进 程不均衡,有先快后慢的特点,因此,复习 最好及时进行。学习后10分钟就进行复习, 只用2分钟复习就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复习 的黄金2分钟)。
• 4、单纯诵读与试图回忆相结合:单纯诵读学 习效果最差,而诵读与试图回记忆相结合的不 习方式保持效果较好。(反馈与查缺补漏) • 5、注意学习时的心向、态度和兴趣:感兴趣 的事或持积极态度的事,我们记得牢一些;不 感兴趣的事或持消极态度的事,我们就记得差 些,即“选择性的保留和遗忘”。因此,要使 教材符合学生的兴趣态度,教师也可以对学生 的兴趣态度加以适当引导。
第五章
本章要点:

学习策略
学习策略概述 认知策略


元认知策略与资源管理策略
学习策略的促进
一、什么是学习策略
是学习过程中信息加工的程序、方法或规则,即学习策 略就是学习方法。 里格尼(1978):用于获取、保存与提取知识和作业的各 种操作程序。琼斯(1985):用于编码、分析和提取信息 的智力活动或思维步骤。 是对学习过程中的信息加工进行调节和控制的技能。 加涅(1985):在内部组织起来的,用来调节自己注意、 记忆和思维等过程的一般技能,其功能在于学习者反省自 己的认知过程。(8+5-2×6=?) 是学习过程中信息加工的方法与调控技能的结合。 斯滕伯格( 1983 ) : 由一般的学法技能和调控技能整合而 成

第7章 学习策略-学习策略

第7章 学习策略-学习策略

计划阶段、回顾阶段。
(二)计算机程序教学
在计算机程序教学中,计算机不仅能给学
生提供大量操作和练习的机会,而且也能对学
生实际操作(解决问题)和练习中的错误给予
分析和及时反馈。
(三)示范法
1.教师通过出声思维来示范元认知策略
2.指导学生通过出声思维来练习元认知策略
(四)直接讲授法
1.策略是什么
2.为什么进行该策略学习
第三节 元认知策略
一、元认知策略界定
(一)元认知结构
元认知就是指主体对自身认知活动的认知。
包括对当前正在发展的认知过程(动态)的认
知、对自我的认知能力(静态)的认知、对二
者相互作用的认知。
1.元认知知识
元认知知识是指个体所获得的与认知活动
有关的知识。包括关于认知个体的知识、关于
认知任务的知识和关于认知策略的知识。
第二节 认知策略
认知策略是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术, 能使信息较为有效地保存和提取。
一、复述策略
复述策略是指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 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复学习信息,以便将 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策略,是短时记忆 信息进入长时记忆的关键。
(一)意向记忆
学习者的学习态度、目的和意图是影响信 息记忆效果的重要因素。 1.提高学习者的记忆兴趣 2.提高学习者的参与程度 3.引导学习者有意记忆
二是内容(做什么、学什么);
三是要求(做多少,学到什么程度)。
(3)掌握有效安排时间的技巧。
第一,将必须做的事情和可做可不做的事情
清楚分开,然后从重要、难度大的事情着手做; 第二,了解自己可以支配的时间有哪些, 并正确使用它们; 第三,安排一次学习时间不能太长; 第四,合理安排休息时间。

学习策略及其培养

学习策略及其培养
内隐表征:在头脑中形成整个问题的结构 促进新旧知识联系的策略 元认知监控:对自己正在进行的认知活动进行监视、控制和调节 叙事策略、网联策略、聚类策略、概括策略 布朗提出的3种元认知策略训练方法
计划监控 (3)在理解题的整体意义的基础上判断题的类型
元认知策略:计划策略、监控策略、调节策略 元认知体验:伴随认知活动的认知体验或情感体验
(1)善于进行双向推理
叙事策略、网联策略、聚类策略、概括策略 内隐表征:在头脑中形成整个问题的结构 感受训练法:帮助学生理解为何、何时用何种策略 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元认知监控
三、元认知的培养和训练 第二节 元认知策略及其培养
主要任务:清楚、准确地理解和分析题意
元认知体验:伴随认知活动的认知体验或情感体验
感受自控训练法:在感受的基础上让学生 练习不同策略
谢谢观看
元认知策略:计划策略、监控策略、调节 策略
一般的学习策略:陈述性知识的认知策略、 思维与解决问题策略
三、学习策略的发展
第一阶段:儿童不能自发产生策略,也不 能有效使用别人教的策略
第二阶段:儿童不能自发产生策略,能在 他人指导下学会策略
第三阶段:儿童可以自发产生并有效使用 策略
第二节 元认知策略及其培养
学习策略及其培养
第一节 学习策略概述
一、学习策略的定义 二、学习策略的分类 三、学习策略的发展
一、学习策略的定义
学习策略的研究开始于1956年布鲁纳等人的 工作
学习策略是具体的学习方法或技能 学习策略是学习的调节和控制技能 学习策略是学习方法与学习的调节与控制
的有机统一体
二、学习策略的分类
内隐表征:在头脑中形成整个问题的结构 第一节 学习策略概述
一、元认知概述 (二)思维与解决问题策略

学习策略研究了解不同学习策略的优劣与应用

学习策略研究了解不同学习策略的优劣与应用

学习策略研究了解不同学习策略的优劣与应用学习是每个人成长和发展的基础,而掌握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则能更高效地获取知识和提高技能。

本文将研究不同学习策略的优劣与应用,帮助读者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一、反思学习策略反思学习策略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方式,它可以帮助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加深理解和记忆。

学习者可以通过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过程和成果,找到学习中的问题并加以改进。

这种策略的优势在于帮助学习者主动思考,从而更好地消化和吸收知识。

然而,反思学习策略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反思,对于时间有限的学习者来说可能会增加负担。

其次,反思需要一定的思维能力和自觉性,对于一些学习意愿不强的人来说可能会产生抵触情绪。

二、创造学习策略创造学习策略是一种能够培养学习者创造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学习方式。

通过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实践,学习者可以在学习过程中积极主动地探索和发现知识。

这种策略的优势在于培养了学习者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其在学习中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

然而,创造学习策略也有一些局限性。

首先,创造性学习对于学习者的能力要求较高,不是所有人都具备良好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其次,创造性学习需要一定的资源和环境支持,对于一些条件有限的学习者来说可能会受到限制。

三、合作学习策略合作学习策略是一种通过与他人合作进行学习的方式。

学习者可以通过与同学、老师或其他专业人士合作,交流和分享知识,相互帮助和学习。

这种策略的优点在于可以借助他人的经验和知识,加速学习进程,提高学习效果。

然而,合作学习策略也存在一些挑战。

首先,合作学习需要有一定的组织和管理能力,如果组织不当可能会导致效率低下和学习者间的不和谐。

其次,合作学习需要学习者之间的配合和协调,对于一些合群性不强的学习者来说可能会面临困难。

四、问题导向学习策略问题导向学习策略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方式。

学习者通过提出问题、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来进行学习。

learning strategies 学习策略

learning strategies 学习策略

(一) 计划策略 Planning strategy is based on a cognitive activity of specific target, at an event before the planned activities, expected results, selection strategy, come up with solutions to the problem, and it is expected that its effectiveness.计划策略是 根据认知活动的特定目标,在一项活动之前计划 各种活动,预计结果、选择策略,想出解决问题 的方法,并预计其有效性。 To study plan can be a long-term, can also be tailored to the specific learning task plan. 给学习做计划既可以是较长期的,也可以 是针对具体的学习任务所制定的计划。
2、记笔记
早期的研究认为,记笔记的主要作 用是对信息进行编码和用于课后复习,新近 的研究则把记笔记看作为一个学生自我监控 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记笔记的目标、学 生对课程重要性和笔记的作用的理解、学生 所具有的关于如何记笔记的知识经验等等都 会对记笔记产生影响
有人建议,记笔记应采用以下三个步骤: ①留下笔记本每页右边的1/3或1/4空白 处; ②记笔记(note taking),即记下听课或 阅读的内容; ③做笔记(note making),即整理笔记, 在留下的空白部分加边注、评语等。
( 1) position memory method.位置记忆 法 ( 2) reduction and reading method.缩 简和歌诀法 ( 3) homophonic Association.谐音联想 法 ( 4) the keyword method.关键词法 ( 5) the visual imagination.视觉想象 ( 6) semantic association.语义联想

[心理学]学习策略

[心理学]学习策略

元认知知识与元认知 体验的相互作用
弗拉维尔认为:元认知知识与元认知 体验具有部分重叠,某些元认知体验具有元 认知知识的成分,而某些元认知知识可上升 为意识并形成相应的元认知体验.
另外,元认知体验可作用于元认知知识:
元认知体验可对任务目标的确立 产生影响 .
元认知体验可影响个人的元认知 知识.
元认知体验能刺激认知或元认知 策略的产生.
认知策略与元认知策略的区别在于: 认知策略在于促进认知过程,而元认知策 略则在于对认知过程的监控.
弗拉维尔认为,元认知知识中既包括 了认知策略也包括了元认知策略.
在认知活动中,这两种策略在功能上 既有侧重也相互作用 .
3.元认知监控
元认知监控是指个体在进行认知活动的 全过程中,将自己正在进行的意识活动作为 意识不断对其进行积极、自觉的监视、控制 和调节.
例如:数字特征记忆法:
〔1〕谐音法
如圆周率的数值为3.14159,可依谐 音背成:"山巅一寺一壶酒";3.1416,可依谐 音背成"山巅一狮一鹿".再如,3的算术平方根 是1.732050,如果把2读成斤两的"两",0读成" 洞",那么这个数依谐音可读成"一起商量懂不 懂".
〔2〕拆拼法 如要记住圆周率的分数表达式,似乎比较
学习策略 Learning Strategies
一.学习策略概述
1.学习策略 策略可以解释为:为做好某事 而进行的谋划和方略. 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提高学 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
学习策略4特征
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完成学习目标 而积极主动地使用的.
有效学习需要学习策略. 学习策略针对学习过程. 程序性: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制定的学习 计划,由规则和技能构成.

小学生研究性学习策略

小学生研究性学习策略

小学生研究性学习策略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学习方式,通过让学生主动参与问题发现、问题解决和实践探究等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对于小学生而言,研究性学习策略的运用能够帮助他们培养科学精神和探究意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下面将介绍几种适用于小学生的研究性学习策略。

一、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研究性学习的首要任务。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趣味性的问题、展示有趣的实验样本或演示,并给予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机会,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此外,还可以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或校园中的实地考察和调查,让他们亲自体验和感受问题解决的过程,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合作学习与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之间通过协作与合作互相学习、共同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

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合作,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相互讨论、共享经验和知识,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创设小组讨论的环境,引导学生通过互动交流的方式进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培养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主动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研究性问题,并帮助他们寻找信息的来源和途径,指导学生查阅相关的书籍、资料和网络资源。

同时,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学习如何分析和评估信息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与应用能力。

四、实践探究与创新意识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通过实践探究和创新实践来解决问题。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行问题解决和实验探究。

通过实际操作和亲身实践,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五、提供反馈和评价教师在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应及时提供反馈和评价。

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如口头评价、书面评价、同学互评等形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指导他们进行反思和改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策略研究概述中学生认知策略培养的研究课题组姚吕英执笔一、学习策略的概念界定关于学习策略的概念,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

一些专门从事学习策略研究的心理学家,对学习策略的概念分别从学习需要的不同角度作了如下界定:杜菲认为:“学习策略是内隐的学习规则系统”。

奈斯比特和舒克史密斯认为:“学习策略是选择、整合、应用学习技巧的一套操作过程。

”丹塞雷认为:“学习策略是能够促进知识的获得和贮存、以及信息利用的一系列过程或步骤”。

他指出,学习策略应该包括两类相互联系的策略:主策略和辅策略。

主策略为具体地直接操作信息,即学习方法。

它包括:(1)理解——保持策略;(2)检索——应用策略。

辅策略则作用于个体,用来帮助学习者维持一种合适的内部心理定向,以保证主策略有效地使用。

它包括下列技能:(1)目标定向和时间筹划;(2)注意力分配,包括激活和维护积极的学习情绪的策略;(3)自我监控和诊断,其作用是引导学习者定期检查自己的学习情况,必要时调整自己的理解、注意和情绪,另外也包括控制和修正正在操作中的各种主策略。

凯尔比森认为:“学习策略是一系列学习过程,而不是简单的学习事件。

”梅耶认为:“学习策略是产、在学习过程中用以提高学习效率的任何活动。

”如:记忆术、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建立新知识内部联系、做笔记、在书上评注、画线等促进学习的一切活动。

琼斯、艾米伦和凯蒂姆斯认为:“学习策略是被用于编码、分析和提取信息的智力活动或思维步骤。

”里格尼认为:“学习策略是学生用于获取、保持和提取知识与作业的各种操作的程序。

”我们分析一下上述各种学习策略概念的界定,可发现关于“什么是学习策略”的问题,在国外心理学界,大致有以下四种观点:(1)梅耶、琼斯、艾米伦、凯蒂姆斯和里格尼等人,把学习策略看作是具体的学习方法或技能。

(2)奈斯比特、舒克史密斯、凯尔比森把学习策略看作是学习调节的控制技能。

(3)杜菲把学习策略看作是内隐的学习规则系统。

(4)丹塞雷把学习策略看作是学习方法和学习的调节与控制的有机统一体。

上述观点揭示了学习策略的如下特征(性质):(1)学习策略是伴随着学习活动的展开而形成的;(2)学习策略是帮助学习者学习方法和学习内容进行沟通的操作系统;(3)个体的学习策略是随着学习者对学习目标期望和学习内容的难易程度的改变而发生变化。

学习策略的本质属性是对学习进行自我调节和控制。

对于上述四种并不完全相同的观点,我国有些学者认为,可以用“图式”把他们统一起来。

他们指出:从抽象意义上来讲,学习策略是一种“内隐的学习规则系统”。

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学习策略表现为“学习方法和学习的调节与控制的有机统一体”。

也就是说,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为根据自身的学习状况、学习对象的难易和情境的不同而自觉调节和控制自身学习内容的时间、次序、步骤和方法的自我体验而进行的自我调节与监控,也就是所谓的元认知。

它是一种交各种具体的学习方法层次更高的对认知活动起指向性调节与控制的学习活动方式。

更确切地说,学习策略是便用学习方法的方法。

就学习策略促进学习过程的性质而言,我国有些学者认为,学习策略是学生在形成概念和知识结构过程中,如何运用各种认知过程及其不同的组合形式开展学习活动的技术和方法。

二、学习策略的构成研究学习策略的构成,是近10多年来探索的重点之一。

对此,国内外不少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学习策略的构成作了研究。

奈斯比特和舒克史密斯认为,学习策略由以下因素构成:1.提问;2.计划;3.调控;4.审核;5矫正;6.自检。

丹塞雷等认为,构成学习策略的因素有:1.情绪;2.理解;3.回忆;4.检查;5.间述;6.复述。

以上学者是从狭义的学习过程来考察学习策略的结构,难免有一定的局限性。

温斯坦认为,学习策略构成因素包括:1.认知信息加工策略,如,精细加工策略;2.积极学习策略,如应试策略;3.辅助性策略,如处理焦虑;4.元认知策略,如监控新信息的获得。

迈克卡等人对学习策略的构成成分进行了总结。

他们认为,学习策略包括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学习资源管理策略三部分。

学习资源管理策略是辅助学生管理可用的环境和资源的策略,对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具有重要的作用。

成功的学生使用这些策略,帮助他们适应环境以及调节环境以适应自己的需要。

国内一些学者认为,学习过程是一项综合的心智活动过程,它是学生在主体意识下通过接受外界刺激(主要是“教”的影响及教影响下的“学”),经过复杂的信息加工过程,最终以编码的形式贮存和提取。

因此,探索学习策略的构成势必不能脱离教学指导、学习过程、学习结果和学习操作活动这四个因素,一定要把它们综合起来进行整体分析。

史耀芳等学者认为,构成学习策略的因素包括:1.注意集中;2.学习组织;3.联想策略;4.情境推理;5.反省思维;6.动机和情绪;7.计划和监控。

学习策略一般出现在学习活动中,但它决不是刻板地按以上顺序先后出现,而是以一种交叉形式表现的。

以上七种学习策略的构成因素,前五种因素是作为基本的学习策略体现在学习活动中,它直接对学习发生影响,后二种因素是作为辅助的策略因素反映在学习活动中,间接对学习发生影响。

蒯超英指出,构成学习策略的主要因素,一般认为有以下三个:1.学习方法。

2.学习的调节和控制。

3.元认知(反省认知)。

在学习策略系统中,学习方法、学习的调节和控制仅仅是学习策略具体地执行的活动,而要自觉地、有计划地执行这种活动。

其先决条件就是要对活动中的各种因素及其相互间的关系有所认识和体验。

也就是说:在具体的学习中,在元认知的作用下,人对学什么、如何学、何时学、为何学、学习受何因素的影响及各因素的关系产生明晰的自我意识和自我体验。

而学习方法、学习的调节和控制的执行过程仅仅是元认知活动的结果。

这也就是说,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必须有学习方法、学习的调节和控制,元认知的交互作用,才能真正形成学习策略。

由上述国内外学者的观点可见,一般认为,构成学习策略的核心是认知策略与元认知。

前者是指对学习材料进行直接分析、转换或综合的策略;后者是指对学习起间接影响的策略,它包括对自己的认知加工过程进行计划、监控、调节、评估等。

三、学习策略的教学(一)学习策略教学的王要内容美国心理学家加涅认为,学习策略教学应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内容:(1)对教学刺激最具信息的方面给予选择性注意的策略;(2)对新材料进行有效编码以便日后易于提取的策略;(3)教给学生知道在何种条件下,使用何种策略才生效的策略;(4)检查自己学习有效性的策略。

有学者认为,学习策略的教学包括三个方面内容:1.获得陈述性知识的策略。

陈述性知识是关于事实的知识(说明是什么)。

获得某一学科的基本概念和事实是学习的基础。

促进陈述性知识的理解和保持必须将其纳人良好的认知结构之中才能保证学生有效地运用这些知识。

这就要教给学生根据实情提取信息处理问题的技巧(策略)。

具体涉及以下三个方面技巧:(1)集中注意的技巧:一般分为两种。

一种是简单的注意,如集中注意于课文内容,一种是结构性的注意,如集中注意于大、小标题,各段的主题句或者导言,总结性的段落。

二者都可以采用划线法辅助注意。

将两种注意方法结合起来运用,有助于在掌握事实知识的同时形成一定的概念结构。

(2)概括的技巧:也分为两种。

一种是总结课文的主要论点的概括,涉及分段总结的基础上进行整体总结,识别关键性的词句、段落等技巧;一种是构筑知识框架的概括,即以表格、网络图或摘要的形式提炼出某一专题、章节乃至学科的重要观点及其各种观念之间的关系,这种方法有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并形成一定的理论框架和知识网络。

(3)联想的技巧:即将新知识与原有的知识联系起来的技巧,这种联系可以通过心理意象(视觉信号、听觉信号、记忆表征等)和逻辑上的关系来建立。

2.获得程序性知识的学习策略。

程序性知识是关于事物怎么样的知识(说明为什么)。

程序性知识学习不仅包括了解如何贯彻每一步骤,并要把个别技能整合为整体技能,而且还包括明确程序模式适用的条件。

获得程序性知识的学习策略涉及的具体技能包括:(1)掌握程序模式的技巧①了解某一程序模式特点的技巧。

在学习某一程序性知识时,可以通过观察、推测,对程序模式提出某种假设,并进一步考查以检验这一假设是否正确。

或者直接采用由书本或他人提供的理想模式,分析其特点。

②选择有效序列的技巧。

完成某一任务可以有不同的途径,确定理想的程序模式必须选择有效序列。

如采用目标分析法,寻求相应的步骤并形成序列。

或者运用归因法,分析各阶段采取步骤成败的原因,确定每一步骤对完成学习课题的相应性,都有助于掌握程序模式的适用条件,将选择有效序列与学习情境联系起来。

(2)练习的技巧技能的学习离不开反复的练习。

首先通过局部技能练习达到自动化,再将各阶段有机地溶为一体,反复练习,使其中有的序列可以同时发挥作用。

将局部技能合为整体技能后,将这一程序模式运用于各种性质的学习材料,以增强其迁移力。

(3)反馈——矫正的技巧将自己活动的结果与他人提出的或理想模式内化的标准相对照,及时发现不足并分析原因,然后针对问题及时采取改进措施。

此外,矫正还包括根据学习情境和自己的特点灵活转换有效序列的方式。

不断地反馈——矫正可以促使认知技能逐渐完善。

还有学者认为,学习策略的教学内容包括:(1)学习策略知识的指导:①学习方法的指导;②学习的调控。

(2)学习策略运用的指导:①制订学习计划;②检查、评价计划执行情况;③养成预、复习习惯,学会记笔记;④设立“错题集”,提高作业质量;⑤改进记忆方法;⑥学会使用工具书。

3.学习动机自我激发的策略只有保持良好的学习态度和持久的学习兴趣,创造一种积极的认知气氛,才能顺利地开展学习活动。

学生有必要在学会意识和分析自己的学习动机的基础上学会自我调控学习情感的技能。

(1)情绪调节技能:可以采用自我激励、自我奖赏、自我放松、积极的自我暗示等方法,保持良好的学习情绪,保证适中的学习紧张度,形成对学习课题的积极态度,树立积极的自我观念。

一旦发现自己产生了否定性的情绪状态,立即予以调节。

(2)自我控制技能:确立长、中、短期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排除干扰集中注意于当前学习;适时地中断学习,以消除思维定势的障碍;不断运用反馈——矫正策略,自觉地调整学习活动;保证克服困难的信心等都是保持良好的学习动机的自我控制技能。

(二)学习策略教学的途径方法已有研究表明,关于学习策略教学的途径方法,归纳起来有如下一些:1.教师结合自己所教学科,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学习策略的教学。

2.根据学习指导教材,系统地向学生传授一般的学习原理和学习方法。

3.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采取专题形式定期或不定期地向学生进行学习策略的教学指导。

4.教师采用诊断治疗的方式,在帮助学生具体分析影响自己学习效果的因素,找出主要问题的同时,有针对性地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办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