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重点知识归纳--第十五章 控制与控制过程

合集下载

管理学(第十六讲-控制、控制过程与控制方法)课件

管理学(第十六讲-控制、控制过程与控制方法)课件

20
一、确立标准
(一)确定控制对象 • 经营活动的成果是需要控制的重点对象 • 要保证企业取得预期的成果,必须在成果最终形成以前进行控制,
纠正与预期成果的要求不相符的活动。 • 因此,需要分析影响企业经营结果的各种因素,并把它们列为需
要控制的对象
2020/11/21
管理学(第十六讲-控制、控制过程与控制方法)
管理学(第十六讲-控制、控制过程与控制方法)
36
35
五、平衡记分卡
财务 “要在财务方面取得成 功,我们应向股东们展
示什么?”
顾客 “要实现我们的远景目 标,我们向顾客们展示
什么?”
愿景和战略
内部经营过程 “要满足股东和顾客的 需求,我们擅长什么样
的业务流程?”
学习和成长 “要实现我们的远景目 标,我们如何保持变革
和进步的能力?”
2020/11/21
第十六讲
控制、控制过程 与控制方法
管理学(第十六讲-控制、控制过程与控制方法)
控制是为了保证企业计划 与实际作业动态适应的管
理职能
2020/11/21
管理学(第十六讲-控制、控制过程与控制方法)
2
第十六讲 控制、控制过程与控制 方法
• 控制原理
• 控制的要求
• 控制过程
• 控制方法
2020/11/21
2020/11/21
管理学(第十六讲-控制、控制过程与控制方法)
23
(三)制定标准的方法
控制的对象不同,为它们建立标志正常水平的标 准的方法也不一样。一般来说,企业可以使用 的建立标准的方法有三种:
• 统计性标准 • 根据评估建立标准 • 工程标准
2020/11/21

管理学--控制与控制过程

管理学--控制与控制过程
使花费一定费用的控制得到足够的控制收益
16
控制活动
控制过程
有效控制
适时控制 适度控制 客观控制 弹性控制
思考题
客观控制
控制工作应该针对企业的实际状况,采取 必要的纠偏措施,或促进企业活动沿着原 先的轨道继续前进
客观的控制源于对企业经营活动状况及其 变化的客观了解和评价
17
控制活动
控制过程
有效控制
——斯蒂芬·罗宾斯
管理控制的必要性主要是由下述原因决定 的:
环境的变化 管理权力的分散 工作能力的差异
2
控制活动
控制的必要性 控制的基本原理 控制类型
控制过程
有效控制
思考题
控制的基本原理
1. 任何系统都是由因果关系链连结在一起的 元素的集合,元素之间的这种关系就叫耦 合(控制论就是研究耦合运行系统的控制 和调节的)
人力
工厂设备 工厂设备
工厂设备 工厂设备 工厂设备
资金
工厂设备 工厂设备
热处理 热处理 热处理 热处理 热处理
热处理 热处理 汽车 销售 热处理
工厂设备 工厂设备
热处理
4
控制活动
控制的必要性 控制的基本原理 控制类型
控制过程
有效控制
思考题
控制类型
根据确定控制标准Z值的方法,将控制过程 分类:
(1)程序控制:控制标准Z是时间t的函数
反馈控制:亦称成果控制或事后控制,指在一 个时期的生产经营活动已经结束以后,对本期 的资源利用状况及其结果进行总结
7
控制活动
控制过程
确立标准 衡量绩效 纠正偏差
有效控制
思考题
控制过程
确立 标准
衡量 绩效

管理学控制篇

管理学控制篇
什么叫“事后诸葛亮”?
23
纠正偏差的最理想方法应该是在偏差未产生以前, 就注意到偏差产生的可能性,从而预先采取必要 的防范措施。
24
二、适度控制
(一)防止控制过多或控制不足
有效的控制应该既能满足对组织活动监督和检查的需要,又 要防止与组织成员发生强烈的冲突。 一方面,要认识到,过多的控制会对组织中的人造成伤害, 抑制他们的首创精神,从而影响个人能力的发展和工作热情 的提高,最终会影响企业的效率: 另一方面,也要认识到,过少的控制,将不能使组织活动有 序地进行,就不能保证各部门活动进度和比例的协调.将会 造成资源的浪费。
2、改进实际绩效
如果偏差是由于绩效不足产生的,管理者就应该采取纠偏 行动,这些行动的具体方式可以是:管理策略,领导方式、 组织结构、补救措施、人事调整等等。
14
纠偏行动的实施,有两种选择: 1、立即行动 2、彻底纠正 找出偏差的主要原因 (临时的还是永久性的?) 确定纠偏实施对象 选择纠偏措施
(双重优化;非零起点;消除顾虑)
25
(二)处理好全面控制与重点控制的关系
①并不是所有成员的每一项工作都具有相同的发生偏差的概率; ②并不是所有可能发生的偏差 都会对组织带来相同程度的影 响。 适度的控制要求企业在建立控制系统时,利用ABC分析法 和例外原则等工具,找出影响企业经营成果的关键环节和关 键因素,并据此在相关环节上设立预警系统或控制点,进行 重点控制。
⑵衡量什么 实际工作与标准的偏差
12
实际工作与标准的比较 偏差是难以避免的,但偏差必须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 两种情况下我们应该注意:
1、超出允许范围 2、存在某种趋势
返回 13
采取行动
1、不行动
有偏差,但不行动。因为偏差在允许范围之内,或纠偏行 动的成本大于其带来的收益。 无偏差,当然也不行动。

第十四、十五章 控制讲解

第十四、十五章 控制讲解
财务:流动性检验(流动比率、速率)、财务杠 杆(负债比、收益率)、运营检验(周转率)、 盈利性(销售利润率、投资收益)
作业:组织的转换过程效率与效果 信息:管理信息系统——速变中的信息管理 组织绩效:组织目标、目标与手段、战略伙伴
2019年8月3日星期六
石河子大学商学院
11
5. 控制的类型
2019年8月3日星期六
石河子大学商学院
26
3. 纠正偏差
一方面,偏差可能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另一方面,纠 正偏差时,要把控制与管理职能相结合起来。
控制内容:财务分析、成本分析、质量分析及职工成绩评定等。
2019年8月3日星期六
石河子大学商学院
13
前馈控制、同期控制、反馈控制的关系
管理的投入
同期控制 管理的过程
管理的产出
前馈控制
信息流向 纠正措施
反馈控制
2019年8月3日星期六
石河子大学商学院
14
二、按照控制的方式不同,可以将控制分为: 程序控制、跟踪控制、自适应控制和最佳控制
只有管理者拥有整个组织、各部门的相关信息后才能制定出有效 的计划,而这些信息中的绝大多数是通过控制过程得到的。
如果没有计划来表明控制的目标,管理者就不可能进行有效的控 制。
计划是控制的前提,控制则是完成计划的保证,如果没有控制系 统,没有实际与计划的比较,就不知道计划是否完成,计划也就 毫无意义。
2019年8月3日星期六
石河子大学商学院
12
(2)同期控制
同期控制,亦称现场或过程控制,是指企业经营过程开始以后,对活动 中的人和事进行指导和监督。同期控制的着重点要根据计划的要求与执 行计划人员的具体情况而定。同期控制是一种面对面的管理和控制,管 理者的工作作风和领导方式对控制的效果有很大的影响。

管理学课件 控制及控制过程共43页文档

管理学课件 控制及控制过程共43页文档

33、如果惧怕前面跌宕的山岩,生命 就永远 只能是 死水一 潭。 34、当你眼泪忍不住要流出来的时候 ,睁大 眼睛, 千万别 眨眼!你会看到 世界由 清晰变 模糊的 全过程 ,心会 在你泪 水落下 的那一 刻变得 清澈明 晰。盐 。注定 要融化 的,也 许是用 眼泪的 方式。
35、不要以自己成功一次就可以了 ,也不 要以为 过去的 光荣可 以被永 远肯定 。
管理学课件 控制及控制过程
31、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 穿。(名 言网) 32、我不想听失意者的哭泣,抱怨者 的牢骚 ,这是 羊群中 的瘟疫 ,我不 能被它 传染。 我要尽 量避免 绝望, 辛勤耕 耘,忍 受苦楚 。我一 试再试 ,争取 每天的 成功, 避免以 失败收 常在别 人停滞 不前时 ,我继 续拼搏 。
谢谢你的阅读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管理学_控制与过程控制

管理学_控制与过程控制

衡量的方法
适宜的衡量方式 衡量的频度
衡量的主体
管理学教程5-1
14
管理人员获得信息的四种方法
亲自观察
分析报表资料
召开会议
抽样调查
15
管理学教程5-1
鉴定偏差并采取矫正措施

找出产生偏差的主要原因 确定矫正措施实施的对象 选择适当的矫正措施 有效控制的原则
管理学教程5-1
16
确定可接受的偏差范围
第五章 控 制
本章内容
第一节 控制目标与类型 第二节 制定控制标准 第三节 衡量实际工作 第四节 鉴定偏差并采取矫正措施
管理学教程5-1
2
第一节
控制目标与类型
管理学教程5-1
3
控制工作的3个步骤
步骤 1
步骤2
步骤3
制定 控制标准
衡量 实际工作
采取 适当的措施
管理学教程5-1
4
限制偏差的累积
管理控制的 主要目标
可接受的上限 可接受的 偏差的范围


可接受的下限
t
t+1
t+2
t+3
t+4
t+5
管理学教程5-1
17
什么也不做
发现偏差后的 管理行动
纠正偏差
修订标准
管理学教程5-1 18
同计划与组织相适应 突出重点,强调例外
有效 控制 原则
灵活性、及时性和经济性 避免出现目标扭曲
培养自我控制能力
管理学教程5-1 19
适应环境的变化
管理学教程5-1
5
控制的3种类型
输入 转换过程 输出
前馈控制
预防可能 出现的问题

控制过程与有效控制管理学基础

控制过程与有效控制管理学基础
8
第一节 控制概述
2、同期控制
又称现场控制或过程控制,是在活动进行之中的控制。同 期控制主要有监督和指导两项职能。 优点: • 该控制具有指导职能,有助于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 和自我控制能力。 • 管理者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在重大损失发生之前及时 采取纠正措施。
9
第一节 控制概述
缺点: • 运用这种控制方法容易受管理者的时间、精力、业务水 平的制约。(只能偶尔使用或在关键活动或项目上使用) • 应用范围较窄。对生产工作容易进行同期控制,而对那 些问题难以辨别、成果难以衡量的工作,如科研、管理工 作等,几乎无法进行同期控制。 • 同期控制容易在控制者和被控制者之间形成心理上的对 立,容易损害被控制者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10
第一节 控制概述
3、反馈控制 又称后果控制或事后控制,是在工作结束之后进 行的控制。
反馈控制的作用,是通过总结过去的经验和教 训,为未来计划的制定和活动的安排提供借鉴。
反馈控制的方法主要包括财务分析、成本分析、 质量分析、员工绩效评定。
11
第二节 控制的基本过程
控制的过程包括三个基本环节的工作: • 一、制定标准 •二、 衡量成效 • 三、纠正偏差
检测 无偏差
不采取 行动
6
第一节 控制概述
五、控制的类型 按照时机的不同,控制划分为三类:前馈
控制、同期控制、反馈控制。
7
第一节 控制概述
1、前馈控制
又称预先控制或事前控制,是在实际工作开始之前进行的 控制。 优点: • 可以防患于未然,避免事后控制无能为力的弊端。 • 它是针对某项计划行动所依赖的条件进行的控制,不针 对具体人员,不会造成心理冲突,易于被员工接受并付诸 实施。
12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周三多 第七版)第章 控制与控制过程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周三多  第七版)第章  控制与控制过程
根据评估建立标准
➢ 根据管理人员的经验、判断和评估来为之建立 标准
行业标准
➢ 如机器的产出标准、工人操作标准、劳动时间 定额等
.
25
控制概念及 类型
控制的要求
控制过程 ✓确立标准 ✓衡量工作成效
纠正偏差
衡量工作成效
通过衡量成绩,检验标准的客观性和有效 性
➢ 主要是要辨别并剔除这些不能为有效控制提供 必须信息、容易产生误导作用的不适宜标准
➢ 结果控制:亦称事后控制,是指在一个时期的 生产经营活动已经结束以后,对本期的资源利 用状况及其结果进行总结
.
14
第一节 控制概念及类型 第二节 控制的要求 第三节 控制过程
.
控制概念及 类型
控制的要求 ✓适时控制 ✓适度控制 ✓客观控制 ✓弹性控制
控制过程
控制的要求
控制的目的是保证组织活动符合计划的要求, 以有效地实现预定目标
对象 选择恰当的纠偏措施:
➢ 使纠偏方案双重优化
➢ 充分考虑原先计划实施的影响
➢ 注意消除人们对纠偏措施的疑虑
.
27
第四节 危机与管理控制(自学)
.
我的牛吹完了, 谁来,谁来?
自主作业
1. 什么是控制 2. 控制的类型、必要性 3. 控制的要求、过程
.
获利能力员工态度生产率人员发展产品领导地位控制重点通用电器公共责任市场地位长短期目标的平衡控制概念及类型控制的要求控制过程确立标准衡量工作成效纠正偏差三制定标准的方法统计性标准也叫历史性标准是以分析反映企业经营在历史各个时期状况的数据为基础来为未来活动建立的标准根据评估建立标准根据管理人员的经验判断和评估来为之建立标准行业标准如机器的产出标准工人操作标准劳动时间定额等确立标准续控制概念及类型控制的要求控制过程确立标准衡量工作成效纠正偏差通过衡量成绩检验标准的客观性和有效性主要是要辨别并剔除这些不能为有效控制提供必须信息容易产生误导作用的不适宜标准确定适宜的衡量频度控制过多或不足都会影响控制的有效性建立信息反馈系统负有控制责任的管理人员只有及时掌握了反映实际工作与预期工作绩效之间偏差的信息才能迅速采取有效的纠正措施衡量工作成效控制概念及类型控制的要求控制过程确立标准衡量工作成效纠正偏差找出偏差产生的主要原因确定纠偏措施的实施对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五章控制与控制过程
1.对控制的理解(填★)
控制的概念:指保证实际工作及其结果与计划和目标一致而采取的一切活动。

控制的目的是为了使实施的过程与计划相一致。

控制的手段是“监督”和“纠偏”。

2.控制与计划的异同(选、填★★)
(1)计划为控制提供标准,是控制的前提;
(2)计划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种控制;
(3)控制也包含了对计划执行过程中的修订或修改,是提高计划科学性、合理性手段。

3.控制的作用(了解)
(1)提高组织工作成果的质量;(2)正视组织环境因素的变化;(3)加快组织产品和服务的更新;(4)提升产品和服务的价值;(5)推动授权和团队工作。

4.控制的必要性(选、简答★★★)(适当谈下自己的理解)
(1)环境的变化;(2) 管理权力的分散;(3) 工作能力的差异。

5.对管理突破的理解(选、填★)
管理突破是实现控制工作的第二目的,是指通过解决组织的急慢性问题,增强组织素质的有组织的活动过程。

解决急性问题是为了维持现状;解决慢性问题是为了打破现状;各级组织中人们往往只注意解决急性问题而忽视解决慢性问题。

管理突破第一目的是打破现状;控制第一目的是维持现状。

管理突破的步骤:论证必要性;组织落实;进行诊断;治疗过程;克服阻力;在新的水平上控制。

6.控制的基本原理(了解)
(1)任何系统都是由因果关系联结在一起的元素的集合,元素之间的这种关系叫耦合。

控制论就是研究耦合运行系统的控制和调节的。

(2)为了控制耦合系统的运行,必须确定系统的控制标准Z。

控制标准Z的值是不断变化的某个参数S的函数,即Z=f(S)。

(3)可以通过对系统的调节来纠正系统输出与标准值Z之间的偏差,从而实现对系统的控制。

7.控制的类型(选、填★★★★★)
根据确定控制标准Z值的方法,分为程序控制、跟踪控制、自适应控制、最佳控制;
根据控制的侧重点不同,分为前馈控制、同期控制、反馈控制:
根据主体的不同,分为正式控制和非正式组织控制、自我控制:
根据控制的手段不同,分为直接控制、间接控制。

程序控制的特点是控制标准Z值是时间t的函数,即Z=f(t);跟踪控制特点是控制标准Z值是控制对象所跟踪的先行量W的函数,即Z=f (W);自适应控制特点是控制标准Z 值是过去时刻(或时期)已达到状态K的函数,即Z=f(K t);最佳控制特点是控制标准Z值由某一目标的最大值或最小值构成,即Z=max f (X、S、K、C)或Z=min f (X、S、K、C)。

前馈控制,经营活动未发生之前就进行控制,代表观点:防患于未然、未雨绸缪;计划是典型的前馈控制,是控制的最高境界。

同期控制,边经营边控制,目的是及时纠正工作中出现的各种偏差,生产进度控制、课堂提问检查,家庭作业是典型的同期控制。

反馈控制,先经营,经营结束之后再控制,代表观点:亡羊补牢;财务分析、成本分析、质量分析及职工成绩评定是反馈控制。

8.控制的过程(选、填、简答★★★★)
控制的过程包括三个基本环节:确定标准、衡量成效、纠正偏差。

(1) 确定标准。

①确定控制对象;②选择控制的重点;③制定标准的方法(统计性标准、根据评估建立标准、工程标准)。

(2)衡量成效。

①通过衡量成绩,检验标准的客观性和有效性;②确定适宜的衡量频度;
③建立信息反馈系统。

(3)纠正偏差(最关键)。

①偏差产生的主要原因;②确定纠偏措施的实施对象;③选择恰当的纠偏措施。

9. 有效控制应具有的特征(选、填、简答★★★★)
(1)适时控制。

①企业经营活动中生的偏差要及时采取措施加以纠正;②纠正偏差的最理想方法是在偏差未产生以前就注意到偏差产生的可能性;③可以通过建立企业经营状况的预警系统来预测偏差的产生。

(2)适度控制。

①防止控制过多或控制不足;②处理好全面控制与重点控制的关系;③使花费一定费用的控制得到足够的控制收益。

(3)客观控制。

①控制工作应该针对企业的实际状况,采取必要的纠偏措施,或促进企业活动沿着原先的轨道继续前进;②客观的控制源于对企业经营活动状况及其变化的客观了解和评价。

(4)弹性控制。

①有效的控制系统应在遇到某种突发的、无力抗拒的变化情况下仍能发挥作用,维持企业的运营;②弹性控制通常与控制的标准有关。

10.危机的特征(了解)
(1)危机的实质是企业经营中出现的“严重问题”;(2)具有危机性质的严重问题不仅仅危及企业的长期发展,而且可能影响企业目前的生存;(3)引发危机的根源是企业内部或外部的突发性事件。

11.危机的类型(了解)
从诱发危机的原因分类,分为外源危机、内源危机;
从危机涉及的领域的宽泛分类,分为战略危机、职能危机;
从危机涉及主体的可预见和可控程度分类,分为可预见、可控危机和不可预见、不可控危机。

12.危机的控制(选、填、简答★)
危机的控制主要包括:危机辨识、危机消解、危机沟通、危机后的学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