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生态学(课件)
合集下载
生态系统与景观ppt课件

精选编辑ppt
14
廊道的结构特征
❖ 曲度:与生物沿廊道的移动有关。 ❖ 宽度:影响物种沿廊道或穿越廊道的迁移。 ❖ 连通性:廊道如何连接或在空间上怎样连续
的量度。 ❖ 内环境:廊道内部的环境变化。
精选编辑ppt
15
③ 基底
❖ 基底又称基质:范围最广、连通性最高并且在景 观功能上起着优势作用的景观要素。
精选编辑ppt
6
对景观的六种认识
❖ 景观是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的异质性镶嵌体; ❖ 景观是地貌、植被、土地利用和人类居住格局的特殊结
构; ❖ 景观是生态系统向上延伸的组织层次,处于生态系统之
上,区域之下的中间尺度,具有尺度性; ❖ 景观是综合人类活动与土地的区域整体系统; ❖ 景观是一种风景,其美学价值由文化所决定,具有经济、
❖ 景观中斑块的面积和形状
▪ 影响物种的分布和生产力 ▪ 影响能量和养分的分布和转移
精选编辑ppt
17
四、景观应用
❖ 景观破碎化与异质种群动态
▪ 作为一种过程,栖息地的破坏使得剩下的斑块碎片散 布在整个景观中,对于那些只局限于原始栖息地类型 的物种,破碎化意味着其原来完整的种群被那些不适 合于栖息的地块分割为隔离的小种群。
❖ 基底的判定方法: ▪ 在一个景观中占的相对面积最大; ▪ 连通性最大,并把其它景观要素包围; ▪ 对景观动态有显著的控制作用。 ▪ 相对面积、连通性、控制程度三者结合。
精选编辑ppt
16
三、景观功能
❖ 景观中斑块的总数
▪ 景观破碎化影响种群的大小和灭绝的速率 ▪ 景观破碎化影响物种的散布和迁移的速率
精选编辑ppt
19
自然保护区设计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 自然保护区的功能分区 核心区、缓冲区、过渡区
景观生态学PPT4

生物系统是各种时间和空间尺度上相互作用的 过程组成的复杂系统,没有“单一正确尺度” 可以描述整个系统的行为。 时间和空间尺度是具有关联性的,大尺度和空 间尺度具有较慢的变化速率(低频率),小尺 度具有较快的变化速率(高频率)。
生物系统的尺度规律
随着尺度的增大,生态过程的细节将减少,用 于描述系统的变量将减少;随着尺度的细化, 新的细节将出现,用于描述系统的变量将增加。 在小尺度上的动态过程,在大尺度上可能成为 平衡过程。 时间尺度不变时,空间尺度增加将增加系统可 预测性;空间尺度不变时,时间尺度增加将减 小系统可预测性。
可塑性面积单元问题
在景观生态学研究中,许多数据是与面积相联系的, 或称为面积数据 (area-based data)。 在分析面积数据时,常常出现其结果随面积单元定义 的不同而变化的问题,即“可塑性面积单元问题” (the modifiable area unit problem,MAUP)。 MAUP包括尺度效应和划区效应。
Grain
Resolution
Resolution
Grid spacing
Larger
Smaller
Extents
30m
Grains
100m
500m
1000m
小尺度、细尺度(fine scale)
指小空间范围或短时间,往往对应于大 比例尺、高分辨率。
大尺度、广尺度(broad scale)
Sale(1988), Clarke(1988)在研究单个环礁一种鱼的种群数量时没有 发现可预测性,但在扩大尺度,研究环礁系列时,发现该鱼的种 群数量具有可预测性。 在不明确标明尺度的情况下,得出的结论是危险的,往往会引起 混淆。
好景观生态学PPT课件

5. 景观生态学在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1) 城市绿地系统、风景区的景观生态规划: 大中空间尺度; 基于景观生态分类、景观格局与功能分析; 根据“斑块—廊道—基质”、“网络-结点”景观结 构模型进行绿地布置。
(2) 中小空间尺度上的景观生态规划设计: 规划区内存在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异质性; 绿地斑块的配置原理、廊道宽度原理等。
④ 廊道网络及其构成要素 连接廊道 结点(节点node):有些网络交点起到结点的作用,中继 点。比廊道宽,但作为独立景观要素又太小,小片地 块,同面积中的物种多样性一般大于廊道。 网眼:网眼大小。★ 连接度:廊道与廊道网络内所有结点的连接程度。 裂隙。单位长度廊道出现的空隙、裂口、间断数目。
4. 景观生态学基本原理或核心概念
(1) 景观的系统整体性与异质性 景观是由景观要素组成的复杂系统。区域-景观-生态系 统-生物群落。 景观由异质性要素组成,异质性是景观生态学研究的基本 问题之一 。
(2) 景观的时空尺度性 空间尺度-等级结构, 分辨率, 反应时间; 尺度效应-小尺度的剧烈波动与大尺度上的稳定。
2. 景观的特征
① 生态系统的聚合 景观是由若干不同生态系统组成的异质性地区。★ 空间异质性-梯度变化、镶嵌变化。
① 各生态系统间物质流动和相互影响★ ② 具有一定的气候和地貌特征 ③ 与一定的干扰状况的集合相对应
人为干扰影响程度:自然景观,经营景观,人工景观 文化景观 = 经营景观 + 人工景观
-拍照-专家、公众、居民打分。
(2) 景观的地理学概念 地球表面气候、土壤、地貌、生物各种成分的综合体。 地表可见景象的综合。
(3) 景观的生态学概念 空间的水平分析+功能的垂直分析方法。
直观、狭义的景观: 由一组以类似方式重复出现的、相 互作用的生态系统所组成的异质性区域,空间尺度为 数千米到数十千米;
景观生态学PPT课件

狭义景观的范围:为几至几百公里;处于生态系统之上。 广义景观的范围:从微观至宏观任意;随研究对象和目的而变。
已越来越多地被接受和采用。
第1节 景观的有关概念
16
景观可分为:
1.自然景观:如高山、荒漠、草原、森林、极地等。 包括原始景观、半自然景观即受轻度人类干扰。
2.经营景观:如农田、果园、人工林、牧场。 3.人工景观:完全由人类所创建。
主要体现经济、文化和视觉特性和价值的景观。 如城市景观、旅游地风景园林景观、工程景观(工厂、矿山、 水利工程、交通系统、军事工程)等。
第1节 景观的有关概念
17
3.景观概念的内涵 ①具有异质性:由不同空间单元(生态系统)镶嵌组成。
景观由林地,草原,农田,村庄,河流等异质空间单元组成。 ②具有地域性:是具有明显形态结构特征的地理实体。
7
第1章 景观生态学概述
1. 景观的有关概念 2. 景观生态学原理 3. 景观生态学发展
8
第1节 景观的有关概念
一、景观的直观理解 英语中:景观的原意表示自然风光、地面形态和风景画面。 用于描述乡村自然风光和美丽的景色。(Landscape) 汉语中:景 ~反映了风景、景象、景色、景致。(等同scenery) 观 ~表达了观察者的直观感受。
重要问题:如何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 观点1:加大环境保护力度会影响当地经济发展 观点2:协调发展,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 建立和谐社会既要人之间的和谐,基础是人与自然的和谐。
5
引言
3.景观生态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生态学分支学科 景观生态学研究大尺度地域内各种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 景观的组成、结构、功能、动态、分类、评价、规划、管理。 其原理方法对促进景观的优化和可持续发展有直接指导作用, 是人们从宏观方面认识自然并调节人与自然关系的有力手段。 应用领域:农业、林业、城市规划、园林设计、自然保护、 旅游景区规划设计、环境治理、资源开发利用等。
已越来越多地被接受和采用。
第1节 景观的有关概念
16
景观可分为:
1.自然景观:如高山、荒漠、草原、森林、极地等。 包括原始景观、半自然景观即受轻度人类干扰。
2.经营景观:如农田、果园、人工林、牧场。 3.人工景观:完全由人类所创建。
主要体现经济、文化和视觉特性和价值的景观。 如城市景观、旅游地风景园林景观、工程景观(工厂、矿山、 水利工程、交通系统、军事工程)等。
第1节 景观的有关概念
17
3.景观概念的内涵 ①具有异质性:由不同空间单元(生态系统)镶嵌组成。
景观由林地,草原,农田,村庄,河流等异质空间单元组成。 ②具有地域性:是具有明显形态结构特征的地理实体。
7
第1章 景观生态学概述
1. 景观的有关概念 2. 景观生态学原理 3. 景观生态学发展
8
第1节 景观的有关概念
一、景观的直观理解 英语中:景观的原意表示自然风光、地面形态和风景画面。 用于描述乡村自然风光和美丽的景色。(Landscape) 汉语中:景 ~反映了风景、景象、景色、景致。(等同scenery) 观 ~表达了观察者的直观感受。
重要问题:如何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 观点1:加大环境保护力度会影响当地经济发展 观点2:协调发展,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 建立和谐社会既要人之间的和谐,基础是人与自然的和谐。
5
引言
3.景观生态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生态学分支学科 景观生态学研究大尺度地域内各种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 景观的组成、结构、功能、动态、分类、评价、规划、管理。 其原理方法对促进景观的优化和可持续发展有直接指导作用, 是人们从宏观方面认识自然并调节人与自然关系的有力手段。 应用领域:农业、林业、城市规划、园林设计、自然保护、 旅游景区规划设计、环境治理、资源开发利用等。
第六章 景观生态学理论与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利用-环境生态学(共43张PPT)

(三) 廊道的分类
廊道有三种基本类型:线状廊道、带状(窄带)廊道和河流 (宽带)廊道。
线状廊道
带状廊道
河流廊道
六、基质
基质是面积最大、连通性最好的景观要素类型
(一) 基质的判定
相对面积 连通性 控制程度
相对面积的大小、连通性和对景观动态的控制作用是判定基质的 三个基本标准。
(二) 基质的孔隙度
②传输通道(如植物传播体、动物以及其他物质随植被或河流廊道 在景观中运动)。
③过滤和阻抑作用(如道路、防风林道及其他植物廊道对能量、物 质和生物(个体)流在穿越时的阻截作用)。
④作为能量、物质和生物的源或汇(如农田中的森林廊道,一 方面具有较高的生物量和若干野生动植物种群,为景观中其他 组分起到源的作用,而另一方面也可阻截和吸收来自周围农田 水土流失的养分与其他物质,从而起到汇的作用)。
布的差异性)三个方面。 而另一方面也可阻截和吸收来自周围农田水土流失的养分与其他物质,从而起到汇的作用)。
从生态因子角度考虑,干扰的定义是:
离同“岛屿”空间分布格局具有某种可比关系时,对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表达有利。
基质(matrix):在景观中的本底覆盖类型,通常具有高覆盖率和高连接度;
(二) 基质的孔隙度
一、景观及景观生态学
傅伯杰等(2001)在综合国内外有关景观的概念的基础上, 总结了对景观的五个方面的理解: ①景观由不同空间单元镶嵌组成,具有异质性。 ②景观是具有明显形态特征与功能联系的地理实体,其结构与 功能具有相关性和地域性。
③景观既是生物的栖息地,更是人类的生存环境。
④景观是处于生态系统之上,区域之下的中间尺度,具有尺度 性。 ⑤景观具有经济、生态和文化的多重价值,表现为综合性.
第2章-景观生态学的理论框架PPT课件

因此,等级系统中的每一层都是由不同的亚系统或 整体元所组成,每一级组成单元相对于低层次表现出整 体特性,对高层次则表现出从属性或受制约性。
2
整体元具有两面 性或双向性:
相对于其低 级层次表现 出整体特性,
对于其高级 层次表现出 从属组分的 受约束特性。
3
一般地,处于等级中高层次的行为或过程常表 现出大尺度、低频率、慢速度的特征;底层的行为 或过程,则表现出小尺度、高频率、快速度的特征。
38
理论上,如果二维栅格景观很大或无限大时,渗透阈值 (Pc)对于四邻规则而言是0.5928(即上述的60%生境面积 的来源),对于八邻规则是0.4072。
39
渗透阈值的影响因素:
(1)栅格细胞的几何形状。三角形细胞组成的 栅格景观的Pc值为0.50,六边形细胞则为0.70。
(2)生境缀块在景观中的空间分布特征。渗透 理论假定生境细胞在空间上呈随机分布;当其分布 呈非随机型时,生境细胞的聚集程度会显著地影响 渗透闻值。如,若景观中存在有促进物种迁移的廊 道,渗透阂值会大大降低。
特点:
再定居过程不明显或 全没有,使系统处于不 稳定状态。
除非有足够数量的新 生境斑块不断产生,否 则这种复合种群随着生 境总量的减少而趋于绝 灭。
26
中间型或混合型复合种群 不同空间范围内这些
复合种群表现不同结构特 征。 特点:
处于中心部分的斑块 相互作用密切,而外围的 斑块间的交流渐渐减弱, 以至于局部种群绝灭率增 高。
不同等级层次之间具有相互作用的关系,即高 层次对低层次有制约作用。
概言之,高层次上的生态学过程(如全球植被 变化)往往是大尺度、低频率、慢速度;而低等级 层次的过程(如局部植物群落中物种组成的变化) 则常表现为小尺度、高频率、快速度。
2
整体元具有两面 性或双向性:
相对于其低 级层次表现 出整体特性,
对于其高级 层次表现出 从属组分的 受约束特性。
3
一般地,处于等级中高层次的行为或过程常表 现出大尺度、低频率、慢速度的特征;底层的行为 或过程,则表现出小尺度、高频率、快速度的特征。
38
理论上,如果二维栅格景观很大或无限大时,渗透阈值 (Pc)对于四邻规则而言是0.5928(即上述的60%生境面积 的来源),对于八邻规则是0.4072。
39
渗透阈值的影响因素:
(1)栅格细胞的几何形状。三角形细胞组成的 栅格景观的Pc值为0.50,六边形细胞则为0.70。
(2)生境缀块在景观中的空间分布特征。渗透 理论假定生境细胞在空间上呈随机分布;当其分布 呈非随机型时,生境细胞的聚集程度会显著地影响 渗透闻值。如,若景观中存在有促进物种迁移的廊 道,渗透阂值会大大降低。
特点:
再定居过程不明显或 全没有,使系统处于不 稳定状态。
除非有足够数量的新 生境斑块不断产生,否 则这种复合种群随着生 境总量的减少而趋于绝 灭。
26
中间型或混合型复合种群 不同空间范围内这些
复合种群表现不同结构特 征。 特点:
处于中心部分的斑块 相互作用密切,而外围的 斑块间的交流渐渐减弱, 以至于局部种群绝灭率增 高。
不同等级层次之间具有相互作用的关系,即高 层次对低层次有制约作用。
概言之,高层次上的生态学过程(如全球植被 变化)往往是大尺度、低频率、慢速度;而低等级 层次的过程(如局部植物群落中物种组成的变化) 则常表现为小尺度、高频率、快速度。
景观生态学的应用课件

水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
总结词
水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是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 要手段,主要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等技术手段对水 体进行净化,同时采用生态修复技术恢复水生生态系 统。
详细描述
水污染治理主要采用物理、化学、生物等技术手段对 水体进行净化,如沉淀、过滤、消毒等。同时,采用 生态修复技术,如湿地修复、河道治理等,可有效恢 复水生生态系统。湿地修复技术可以促进湿地的生态 功能恢复,提高水质净化能力。河道治理技术可以改 善河道的生态环境,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这些措施 的实施可有效保障水资源的安全和可持续利用。
THANKS FOR WA络
由生态廊道和生态斑块构成,通过优化空间布局,形成完善的生态网络体系,提 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
城市绿化与生态恢复
城市绿化
通过增加城市绿地面积,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缓解城市热 岛效应,改善空气质量,提高居民生活品质。
生态恢复
针对城市化过程中破坏的自然生态系统进行恢复和修复,包 括土壤修复、植被恢复、水生态系统恢复等。
会的协同发展。
野生动植物的保护与管理
栖息地保护
通过保护和管理,确保野生动植物栖息地的完整性和安全性,防 止人类活动对栖息地的破坏和污染。
种群监测
建立野生动植物种群监测体系,掌握种群数量和分布情况,为科学 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
执法与监管
加强野生动植物执法和监管力度,打击非法狩猎、盗伐等违法行为 ,保障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07
结论与展望
景观生态学的发展趋势与挑战
发展趋势
景观生态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其发展速度迅猛,未来将在多个领域得到广泛 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景观生态学将更加注重定量分析、空间格局 分析以及生态系统服务等方向的研究。
景观生态学——专题五ppt课件

侵蚀发生的三个因素: 1 地表失去植被覆盖,更多的雨水冲刷 2 失去腐殖质后,矿质土壤暴露在降雨中,形成冲沟 3 植物根系死亡 美国农业部提出了如下所示的土壤流失方程:
A=f(R、K、L、S、C、P) A-土壤侵蚀 R-降水程度 K-土壤侵蚀因子 L-坡长 S-坡度 C-植被覆盖 P-治理因子
28
土壤侵蚀将产生严重的后果:①冲走坡地土壤, 使其变薄最后甚至变成裸岩(这时不能更新森 林),从而导致土地生产力严重下降,甚至成为 不毛之地。②在地势低的地方形成堆积地貌,使 这些立地变得更加肥沃(如珠江三角洲、长江三 角洲等下游的土地十分肥沃)。③易使沉积物淤 积于河床中,使河水水位增高,淤积于水库中则 使水库有效库容量减少。这样势必增加洪水的潜 在危险,降低了水库的调洪能力。
18
第一种类型(紧密结构) 风速降低到树高的30倍处, 其它为树高的25倍,所以第一种防风最佳。障碍物的 穿透性也影响空气的流动。
密实的屏障(如密林带)产生严重湍流;孔隙多的 屏障可以大量气流通过,而防止湍流发生,因此孔隙大 的林带防风距离长,但风速降低较小,而密实的林带, 防风距离短但风速降低大。
在北美分布很广,美国的伊利诺斯州臭鼬的巢穴 多沿树篱构筑,树篱处的积雪到春天才融化,只有 极少数臭鼬的活动范围超过巢穴附近1000米。说明 它们的穴区一般在1千米平方之内,他们的往返距 离随季变化,春天繁殖季节之后,雄臭鼬跑的更远, 主要吃树篱上的小动物。夏季在窝附近活动,可能 此时食物丰富不需远行,秋季降雪之前主要沿树篱 运动。
上述气流原理广泛地应用在景观规划、设计和土地 管理之中
19
(2)声音: 声音传播及其能量和热量消散方式多种多样,而
且在景观中具有重要意义。求偶动物和飞机场附近的 居民对声音传播的重要性都很清楚。
A=f(R、K、L、S、C、P) A-土壤侵蚀 R-降水程度 K-土壤侵蚀因子 L-坡长 S-坡度 C-植被覆盖 P-治理因子
28
土壤侵蚀将产生严重的后果:①冲走坡地土壤, 使其变薄最后甚至变成裸岩(这时不能更新森 林),从而导致土地生产力严重下降,甚至成为 不毛之地。②在地势低的地方形成堆积地貌,使 这些立地变得更加肥沃(如珠江三角洲、长江三 角洲等下游的土地十分肥沃)。③易使沉积物淤 积于河床中,使河水水位增高,淤积于水库中则 使水库有效库容量减少。这样势必增加洪水的潜 在危险,降低了水库的调洪能力。
18
第一种类型(紧密结构) 风速降低到树高的30倍处, 其它为树高的25倍,所以第一种防风最佳。障碍物的 穿透性也影响空气的流动。
密实的屏障(如密林带)产生严重湍流;孔隙多的 屏障可以大量气流通过,而防止湍流发生,因此孔隙大 的林带防风距离长,但风速降低较小,而密实的林带, 防风距离短但风速降低大。
在北美分布很广,美国的伊利诺斯州臭鼬的巢穴 多沿树篱构筑,树篱处的积雪到春天才融化,只有 极少数臭鼬的活动范围超过巢穴附近1000米。说明 它们的穴区一般在1千米平方之内,他们的往返距 离随季变化,春天繁殖季节之后,雄臭鼬跑的更远, 主要吃树篱上的小动物。夏季在窝附近活动,可能 此时食物丰富不需远行,秋季降雪之前主要沿树篱 运动。
上述气流原理广泛地应用在景观规划、设计和土地 管理之中
19
(2)声音: 声音传播及其能量和热量消散方式多种多样,而
且在景观中具有重要意义。求偶动物和飞机场附近的 居民对声音传播的重要性都很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