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的放射治疗 ppt

合集下载

《乳腺影像诊断》PPT课件

《乳腺影像诊断》PPT课件
MRI检查的不足之处在于价格昂贵,且检查结果受磁场均匀度和扫描序列的影响较 大。
核医学检查
核医学检查包括核素显像和功能 显像等,通过观察乳腺组织对放 射性物质的摄取和代谢变化,可
以辅助诊断乳腺病变。
核医学检查对于乳腺癌的早期发 现和预后评估具有一定的价值, 尤其适用于无法触及肿块的乳腺
癌患者。
核医学检查的不足之处在于有放 射性物质的应用,且检查结果受 病变组织摄取放射性物质的能力
影响较大。
04
乳腺影像诊断病例分析
乳腺癌
乳腺癌概述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 肿瘤之一,早期发现和治疗 对于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至 关重要。乳腺影像诊断是乳 腺癌早期筛查和诊断的重要 手段。
乳腺癌影像表现
乳腺癌在乳腺X线摄影、超 声和MRI等影像学检查中常 表现为肿块、钙化、结构扭 曲等征象。通过分析这些影 像特征,可以初步判断肿块 的良恶性。
乳腺良性肿瘤影像表现
乳腺良性肿瘤在影像学检查中通常表现为边界清晰、形态 规则的肿块,有时伴随钙化。影像学检查有助于鉴别良性 肿瘤和恶性肿瘤。
乳腺良性肿瘤治疗与预后
乳腺良性肿瘤的治疗方法主要是手术切除,大多数病例预 后良好。但仍需密切观察,及时发现恶变或复发的迹象。
其他乳腺疾病
其他乳腺疾病概述
除了乳腺癌、乳腺炎性疾病和良性肿瘤外,还有许多其他乳腺疾病,如乳腺增生症、乳房 囊肿等。这些疾病在影像学检查中也有各自的特征表现。
乳腺癌诊断流程
在疑似乳腺癌的情况下,医 生会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 影像学检查和病理学检查结 果进行综合判断。病理学检 查是确诊乳腺癌的金标准, 可以通过穿刺活检或手术切 除的方式获取组织样本。
乳腺癌治疗与预 后
乳腺癌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 、化疗、放疗和内分泌治疗 等。治疗的选择取决于患者 的病情、年龄、激素状态等 多种因素。乳腺癌的预后与 分期、病理类型、治疗方式 等因素有关。

【放疗 靶区 勾画 课件】乳腺癌术后放疗

【放疗 靶区 勾画 课件】乳腺癌术后放疗

改良根治术后内乳照射——随机研究结果
总生存率
外 象 限

内乳放疗





内乳放疗


Int J Radiation Oncol Biol Phys 86(5):860-866, 2013
乳腺癌术后内乳预防照射的前瞻性研究结果
2003-2007,3089例早期LN+乳腺癌术后,前瞻性基于人群的队 列研究 右乳癌行内乳照射,左乳癌未行内乳照射,中位随访8.9年
-
改良根治术后常规放疗技术
胸壁:电子线或X线切线 (垫bolus) 锁骨上下:X线/或混合射线
引流口?
CT定位 锁骨上胸壁放疗——体位和中心标记 肩背垫15度斜板使胸壁平坦
CT定位 锁骨上胸壁放疗——体位和中心标记
锁骨上淋巴结转移部位
内侧组:91%,外侧组:75%,颈静脉角:66%
景灏等 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 2015;93(2):268-76
改良根治术后——内乳照射(TOMO)
改良根治术后——内乳照射
IMRT
TOMO
乳腺癌保乳术后 放疗技术和靶区勾画
保乳术后放疗范围
腋窝淋巴结 4个阳性:全乳+锁骨上区 内乳 腋窝淋巴结1-3个阳性:全乳 锁骨上区 内乳 腋窝淋巴结阴性:全乳 SLN1-2个阳性,低危患者:全乳放疗
高危患者:全乳+腋窝 锁骨上区放疗
①CT定位,剂量评估,降低心肺剂量 ②预防剂量46-50Gy/23-25f,常规分割 ③锁骨上腋窝区域,处方剂量深度取决于病人的解剖 ④借助于内乳动静脉确定内乳区域 ⑤新辅助化疗病人的放疗指征和照射部位取决于化疗前的临床分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乳腺癌诊疗指南 2024版PPT课件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乳腺癌诊疗指南 2024版PPT课件

个性化治疗
随着精准医疗的不断发展,未来乳腺 癌治疗将更加注重患者的个体差异和 基因特征,制定更加个性化的治疗方 案。
新药研发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新药研发 的不断投入,未来有望出现更多具有 创新性和突破性的乳腺癌治疗药物, 为患者带来更多希望。
07
随访监测与生活质量改善
随访监测项目安排及频率建议
适应症
适用于HER2阳性、激素受体阳性等不 同类型的乳腺癌患者,根据患者的基 因检测结果和病情严重程度,选择合 适的靶向药物进行治疗。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应用前景
作用机制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能够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 统,增强对乳腺癌细胞的杀伤作用,从而达到
治疗肿瘤的目的。
应用前景
随着免疫治疗的不断发展,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前景越来越广阔,有望
考虑患者意愿和耐受性
在制定治疗方案时,充分考虑患者的 意愿和耐受性,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
有效性。
多学科专家团队讨论
由多学科专家组成的团队进行讨论, 共同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04
手术技巧与术后康复管理
各类手术适应症和禁忌症分析
适应症
包括早期乳腺癌、局部晚期乳腺 癌、炎性乳腺癌等各类乳腺癌的 手术治疗适应症,以及患者年龄 、身体状况等手术条件评估。
03
疗效评估与调整
在联合放化疗过程中,应定期评估疗效和毒副反应,根据评估结果及时
调整治疗方案。
毒副反应监测和处理
毒副反应类型
放射治疗和化疗都可能引起一定的毒副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骨髓抑制等。这些反 应的程度和持续时间因个体差异而异。
监测方法
在放射治疗和化疗过程中,应定期监测患者的血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等指标,以及观 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变化。

《乳腺癌放疗》PPT课件

《乳腺癌放疗》PPT课件

新技术在提高疗效和降低毒性方面的探索
质子重离子放疗
利用质子或重离子束进 行放疗,具有剂量分布 优势和较低的毒性,尤 其适用于复杂和难以治 疗的乳腺癌病例。
立体定向放疗
采用高精度、高剂量的 放疗技术,对肿瘤进行 一次性或少数几次的照 射,降低对周围正常组 织的损伤。
免疫放疗
结合免疫治疗与放疗, 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 疫系统来增强对肿瘤细 胞的杀伤作用,提高治 疗效果。
剂量优化
通过计算机算法优化照射 计划,使肿瘤区域获得均 匀的照射剂量,同时降低 正常组织的受照剂量。
调强适形放疗技术
调强原理
通过改变加速器输出剂量率或调整多叶光栅形状,实现照射野内剂 量的不均匀分布,以适应肿瘤形状的不规则性。
计划设计
根据肿瘤的形状和位置,设计多个子野并调整其权重,实现照射野 内剂量的精确调控。
晚期放射性损伤及预防措施
晚期放射性损伤的表现
皮肤纤维化、溃疡、坏死等。
预防措施
严格控制放疗剂量和照射范围;避免重复照射;加强皮肤护理和营养支持;定期随访,及时发现并处 理并发症。
放疗对其他器官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01
对心脏的影响
放疗可能导致心包炎、心肌炎等心脏疾病。应对策略包括优化放疗计划
,减少对心脏的照射剂量;使用心脏保护剂;定期监测心脏功能。
3
定位与固定
采用体位固定技术,确保患者在放疗过程中的体 位与模拟定位时一致,提高治疗的准确性。
三维适形放疗技术
01
02
03
三维图像重建
利用CT、MRI等影像技术 获取患者的三维图像数据 ,重建肿瘤及其周围组织 的三维结构。
适形计划设计
根据肿瘤的三维形状,设 计适形的照射计划,使高 剂量区与肿瘤形状高度一 致。

乳癌放射治疗靶区勾画演示课件

乳癌放射治疗靶区勾画演示课件
• 保乳术后部分乳腺外照射的靶区确定与勾画 • 根治术后靶区确定与勾画
与靶区确定相关的局部/区域淋巴引流
lymphatic draining related with definition of irradiated target
乳腺淋巴结分组
• 区域分组
– 腋淋巴结群 – 胸骨旁淋巴及群 – 锁骨上淋巴结群
– 胸小肌深面组(Level II)
– 胸小肌内侧组(Level III)
乳腺淋巴结分组
• 胸骨旁淋巴结:又称 内乳淋巴结。位于胸 骨两旁,沿胸廓内动 静脉排列,分布于1-6 肋间,主要位于1-3肋 间
乳腺淋巴引流
• 自乳腺和乳晕到腋窝、 锁骨上和上胸骨旁淋 巴结
• 自胸壁、皮下、骨膜 下到腋窝、锁骨上和 上胸骨旁淋巴结
Noguchi et al,1991,1992
内乳淋巴结转移与腋淋巴结转移
• 腋淋巴结阴性者—内乳淋巴结转移 12.9%(4/31)
• 腋淋巴结阳性者—内乳淋巴结转移 36.7%(11/30)
– ALN1-3个:2/5 – ALN4-10个:5/14 – ALN>10个:4/11
Yu JM,Li G, L JB,2005
• 自肋骨下后直肌鞘到 膈肌、胸骨旁、内乳 及纵隔淋巴结
与靶区确定相关的局部/区域淋巴结转移
locoregional lymphatic metastases relative to definition of irradiated target
原发肿瘤部位与区域淋巴结转移
原发肿瘤部位与腋淋巴结转移
乳腺淋巴结分组
• 解剖学分组
– 胸肌淋巴结-前群(平均1.7 个)
– 外侧淋巴结-外侧群(平均 10.7个)

【全面版】乳腺癌的x线诊断 ppt课件PPT文档

【全面版】乳腺癌的x线诊断 ppt课件PPT文档
另有一部分乳腺癌 呈中间性钙化,包括 1.不定形或模糊钙化,钙化非常小或模糊而不能确定其形态学分类 2.粗糙不均质钙化,钙化不规则且显著,多,趋向融合。此两种钙化 为簇状、区域性、线或段性分布,应行活检确诊。
• 良性钙化:乳腺的良性疾病如纤维腺瘤、囊肿、感染病灶内的钙化, 以及血管钙化等,钙化灶位于肿块的内部,分布松散,密度较高且均 匀,颗粒的大小与形态不一,数目较少,常呈斑片状、树枝状、蛋壳 状等, 每平方厘米一般少于5个,与乳腺癌的钙化是可以区别的。
乳腺癌的x线表现
女,70岁, DR:左乳 内下不规 则肿物, 边缘模糊, 见毛刺影。 病理:左 乳癌。
乳腺癌的x线表现
女,53岁, DR:右乳 中央区域斑 片状致密, 内侧可见类 圆形结节, 乳晕区为中 心性皮肤增 厚,乳头内 陷。病理: 乳腺炎病乳 腺癌(肿块 为癌灶)
乳腺癌的x线表现
不同病人皆为高密度肿块,边缘模糊第一个肿物周围可 见毛刺,不同程度皮肤增厚,病理皆为乳腺癌。
• 有人指出,每平方厘米内超过15个钙化点,乳腺癌的可能 性甚大;在一丛钙化点内,有2~3个宽度为100~200μm
乳腺良恶性肿瘤钙化的鉴别
• 恶性钙化及高度可疑恶性的钙化包括 1. 细小的多形性钙化,其大小形状不一,直径常; 2.线样或线样分支状、虫噬样钙化,外形细而不规则,常不连续,宽 度,多为导管腔内的钙化。
乳腺癌的主要x线征象
• 4.毛刺:是指以肿物为中心,向周围呈放射 状分布的条索状致密影。毛刺征亦为乳腺 癌的一个重要x线征象,通常见于肿块或浸 润区的边缘,癌性肿块约60%合并有毛刺, 偶尔,癌瘤本身影像并不明显,x线上仅表 现为星芒状向四周辐射的细长或粗长毛刺 影像。
乳腺癌毛刺征的x线表现
女,30岁,多灶癌,部分病灶不规则肿物伴毛刺,部分 病灶边缘模糊浸润。

乳腺癌放射治疗课件

乳腺癌放射治疗课件
乳腺癌的治疗是肿瘤治疗研究的典范
• 手术、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及生 物治疗等在乳腺癌治疗中均有相当的 地位,形成了目前乳腺癌综合治疗的 原则。
2/10/2021
乳腺癌放射治疗
1
乳腺癌综合治疗的原则是:
包括手术、 放疗、化疗和内分泌治疗在内的综合治疗 • 早期乳腺癌提倡采用保乳术后根治性放疗,还应做辅助性
• 2.I期、IIA 、IIB期浸润性乳腺癌
• 改良根治术(全乳切除+I/II级腋窝淋巴结清扫)±辅助放疗 • 肿块切除+腋窝淋巴结清扫(或前哨淋巴结活检)+根治性放疗
• 3.III 期浸润性乳腺癌
• 可手术局部进展期乳腺癌(T3N1M0):根治性手术切除为主 • 不可手术局部进展期乳腺癌:标准治疗为术前化疗或内分泌治疗 • 辅助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靶向治疗。
化疗或内分泌治疗。 • 乳腺癌术后必Biblioteka 给予足够强度的全身化疗以及辅以适当的
局部放疗,对激素受体阳性患者,应在接受术后辅助化/ 放疗后再给予内分泌治疗至少5~10年。 • 对不能手术的晚期乳腺癌患者,予以化疗及姑息放射治疗。
2/10/2021
乳腺癌放射治疗
2
• 1.放疗在乳腺癌综合治疗中的地位 • 2.乳腺癌放射治疗的原则 • 3.乳腺癌放射治疗技术
2/10/2021
乳腺癌放射治疗
3
放射治疗——很重要!
• 放疗在各期乳腺癌的治疗中,均发挥了不 同的治疗作用。尤其是早期乳腺癌的保乳 手术加放疗,不仅可以获得与根治术相同 的局控制率与生存率,同时因保存了患者 正常或接近正常形态的乳房、减轻患者的 心理障碍,生存质量大大提高。
• 乳腺癌的治疗方案都离不开放射治疗,任 何期别的乳腺癌都可以通过放射治疗而减 少局部复发。

乳腺癌的放射治疗ppt课件

乳腺癌的放射治疗ppt课件

放射线种类与能量选择
01
02
03
04
X射线
低能量,适用于浅表肿瘤
γ射线
高能量,穿透力强,适用于深 部肿瘤
电子线
中等能量,适用于浅表及部分 深部肿瘤
质子及重离子射线
高能量,精确度高,适用于复 杂形状的肿瘤
放射治疗设备简介
医用直线加速器
产生X射线和电子线,是放射治疗的 主要设备
γ射线治疗机
利用放射性核素产生的γ射线进行治 疗
乳腺癌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后
对于具有高危因素的患者,如肿瘤较大、淋巴结 转移等,术后放射治疗可以降低局部区域复发率 ,提高长期生存率。
局部晚期乳腺癌
对于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放射治疗可以作为综 合治疗的一部分,与化疗、手术等联合应用,提 高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
禁忌症探讨
妊娠期乳腺癌
妊娠期乳腺癌患者接受放射治疗可能 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因此通常禁忌 放射治疗。
诊断方法
乳腺X线摄影(乳腺钼靶照相)、彩超、乳腺磁共振检查(MRI)、正电子发射 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等。
02 放射治疗原理及设备
放射治疗基本原理
利用高能放射线破坏 癌细胞的DNA,使 其失去增殖能力
正常组织对放射线有 一定的耐受性,而癌 细胞则较为敏感
放射线可引起癌细胞 内部结构改变,导致 细胞死亡
病理类型与分子分型
不同的病理类型和分子分型对放射治疗的敏感性不同,需要根据患 者的具体情况制定治疗方案。
患者年龄与身体状况
患者的年龄和身体状况对放射治疗的耐受性有重要影响。年轻、身体 状况良好的患者通常更能耐受放射治疗的不良反应。
04 乳腺癌放射治疗技术与方 法
外照射技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总结
多学科综合治疗是乳腺癌治疗的基本原则 ,但综合治疗并不意味着患者按照一定顺序逐 一地完成所有治疗手段。对于具体的病人,应 该根据患者的病期、病理学特征、年龄等因素 制定最合理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放疗作为乳腺癌综合治疗的重要部分,是 否需要放疗必须综合考虑患者的预后因素。在 确定放疗适应症后,最重要的步骤就是选择合 理的放疗技术。总之,既要避免漏掉应该放疗 的病人,又要避免过度和不恰当的治疗对患者 造成不良后果。
2、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后:
①常规放疗 ② 适形放疗 ③ 调强放疗
四、放射治疗范围
1、常规放疗: (1)胸壁照射野: (2)锁骨上照射野 (3)内乳照射野: (4)腋窝野 :
四、放射治疗范围
2、调强放疗
四、放射治疗范围
调强放疗计划的剂量分布图
调强放疗计划的直方布图
1种情况必须放:保乳术后 1个转移也要放:胸壁+锁骨区 放疗首选1个区:胸壁 放疗主要看2点:肿瘤大小和腋窝淋巴结转移 2个区域不肯定:内乳、腋窝
③窝区照射:个体化放疗。
五、放射治疗剂量
(2)根治术后或改良根治术后胸壁的预防剂量为 46~50Gy/(4.5~5周·23—25次),2Gy/次 y/5—8次。
(3)区域淋巴结预防照射时,剂量为50Gy/(25 ~28次·5—5.5周),每次180~200cGy,每日 1次,每周5次。
物治疗的综合治疗。
一.放射治疗(Radiotherapy)适应 证
(1)乳腺功能保全手术后的患者; (2)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后患者,原发灶为T3
或腋窝淋巴结转移数≥4个者; (3)不论采用哪种手术方式其切缘阳性或有肉
眼可见的残余病灶者; (4)腋窝淋巴结≥3cm,淋巴结包膜已受侵、淋
巴管侵犯和肿瘤位于内象限者; (5)局部晚期不能手术切除的患者。
五、放射治疗剂量
(1)乳腺癌保乳术后:
①全乳常规放疗+病灶区补量或全乳调强放+病灶区补量: 全乳 DT 50 Gy/5 周 /25 次,术疤痕周围外放 2-3 cm ,用合适能量的电子线补量,DT 10Gy/1周 /5次。或应 用后装组织间插植补量 , DT 7 Gy/ 次 , 共两次
②全乳同步推量放疗: 全乳照射剂量:50.4 Gy/5.6周 /28次。 瘤床同步推量:60.2 Gy/5.6周 /28次
乳腺癌的放射治疗
教学目的及要求
1.熟悉乳腺癌放射治疗的适应症 2.掌握乳腺癌放射治疗的原则、放
射范围及剂量。 3.了解放射治疗的常用的方法及不
良反应。
乳腺癌治疗原则:
乳腺癌(Breast cancer)是全身 性疾病,根据患者的年龄、月经状态、 疾病分期、原发肿瘤的分级、雌、孕激 素的的受体情况,采用外科手术治疗、 放射治疗、化学治疗和内分泌治疗、生
六、常见的放射治疗反应与损伤
(1)皮肤反应与皮下组织纤维化 乳腺癌在放射治疗中皮肤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改
变,根据RTOG急性放射损伤分级标准分为4级。 (2)乳房纤维化:
乳房的纤维化对主要对美容效果造成影响, 照射剂量和分割剂量是造成并发症的主要因素。
六、常见的放射治疗反应与损伤
(3)放射性肺病和肺纤维化 放射性肺病常发生在放射治疗中或放射
治疗后3—6个月,临床表现有咳嗽、咯白痰 和发烧,严重者出现胸闷、气短,放射性肺 病可逐渐发展为肺纤维化。 (4)放射性心脏炎
心脏受到照射后可诱发心包炎、全心脏 炎和冠状动脉疾患。特别是左侧乳腺癌内乳 区用高能射线照射时,可发生放射性心脏病 。其发生率与是否并用阿霉素化学治疗以及
心脏受照射容积有关。
二、放射治疗原则
(1)I、Ⅱ期乳腺癌: 乳腺功能保全手术加上术后的放射治
疗是目前治疗的主要方式。术后根据患者 的情况对腋窝淋巴结已有转移、年轻女性 、肿瘤细胞分化不好、HER-2度表达、受 体阴性等高危病人术后要给予放射治疗。
二、放射治疗原则
(2)局部晚期(Ⅲ期)乳腺癌:
①行改良根治术患者,术后加放射治疗和化
学治疗。
②先行新辅助化疗,待肿瘤控制后再行手术
切除者,术后给予化学治疗和放射治疗。
③无法手术切除的患者,对乳腺局部及淋巴
引流区进行根治性或姑息性放射治疗,放射治 疗中或放射治疗后再行化学治疗。
三、乳癌放疗的方式
1、保乳术后: ①全乳常规放疗+病灶区补量 ②全乳调强放+病灶区补量 ③全乳调强同步推量放疗 ④部分乳腺短程放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