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论文--哈尔滨工业大学
哈工大数电自主设计实验实验报告

姓名班级学号实验日期节次5-6 教师签字成绩实验名称简易数字钟的设计1.实验目的〔1〕用计数器相关知识设计一个简易的数字钟,分和秒为六十进制。
〔2〕了解中规模计数器的应用,通过独立设计和实践掌握74LS00和74LS161等芯片的功能。
〔3〕锻炼动手能力,通过实际操作稳固所学知识,培养学习兴趣。
本实验旨在以计数器为核心,设计和调试出六十进制计数器,并进行两个六十进制计数器的级联。
选用了74LS161芯片来设计一个六十进制计数器,然后和74LS90构成的六十进制计数器进行级联,得到数字时钟。
74LS161芯片为集成同步加法计数器,具有清零、置数、保持等功能,其引脚图如下:74LS00芯片的管脚图如下:用74LS161实现异步进位级联六十进制计数器,高位芯片的时钟端来自低位芯片的输出端Q3,低位芯片采用异步清零法实现十进制计数器,高位芯片也采用同样的方法实现六进制计数器,级联后得到六十进制计数器。
当74LS161所构成六十进制计数器的高位芯片为六进制计数器,当输出为0110时控制清零端进行清零,由0110变为0000,Q3会产生一个下降沿,将Q3端通过一个与非门连到74LS161的CP端,经过与非门后的下降沿变为上升沿,触发74LS161芯计数。
用实验板上输出周期为1s的方波信号,加到低位74LS161芯片计数器的输入端,即可带动整个时钟开始跳动。
分和秒为六十进制,循环计时。
用Multisim13.0绘制实验电路图如下:4. 仪器设备名称、型号数字电子技术实验箱直流稳压电源数字万用表74LS161、74LS00芯片导线假设干接通电源后,秒个位显示0到9,秒十位显示0到5,分个位显示0到9,分十位显示0到5。
最大输出为59分59秒,之后回0,循环计数。
仿真结果如下列图,左上为秒低位,右上为秒高位,左下为分低位,右下为分高位。
6.详细实验步骤及实验结果数据记录〔包括各仪器、仪表量程及内阻的记录〕〔1〕检查导线是否完好〔2〕按电路图所示连好电路。
哈尔滨工业大学工学硕士学位论文3...

国内图书分类号:TP17 学校代码:10213国际图书分类号:621 密级:公开工学硕士学位论文改进BP算法和模糊逻辑在双轴转台故障诊断中的应用硕士研究生:王松导师:房振勇副教授申请学位:工学硕士学科: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所在单位:机电工程学院答辩日期:2011年6月授予学位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Classified Index: TH17U.D.C: 621Dissertation for the Master Degree in EngineeringAPPLICATION OF IMPROVED BP ALGORITHM AND FUZZY LOGIC IN THE TWO-AXISTURNTABLE FAULT DIAGNOSISCandidate:Wang SongSupervisor:Associate Prof. Fang Zhenyong Academic Degree Applied for:Master of Engineering Speciality:Mechanical Manufacturing andAutomationAffiliation:School of Mechatronics Engineering Date of Defence:June, 2011Degree-Conferring-Institution: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摘要转台是一种复杂的集机、电于一体的惯导测试与仿真设备,在航天、航空和航海等领域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为了使转台能够长期稳定可靠地工作,对其开展故障诊断技术的研究非常的有必要。
本文针对转台故障与征兆之间存在着复杂的非线性映射关系,利用模糊神经网络强大的模糊信息处理能力和自学习能力,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双轴转台故障诊断系统,并实现了诊断系统软件的编制。
首先,通过对转台系统结构的深入分析,将转台常见的故障分为五类:机械故障、控制器故障、执行器故障、测角系统故障和通讯故障。
哈工大论文撰写规范060912

哈尔滨工业大学成人高等教育本科生毕业论文撰写规范毕业论文是学生在毕业前提交的一份具有一定科研价值和实用价值的学术论文。
它是本科学生开始从事工程设计、科学实验和科学研究的初步尝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所取得成果的科学表述,是学生毕业及学位资格认定的重要依据。
毕业论文撰写是本科生培养过程的基本训练之一,其撰写应符合国家及各专业部门制定的有关标准,符合汉语语法规范。
指导教师应加强指导,严格把关。
1.论文结构及要求论文包括题目、中文摘要、外文摘要、目录、正文、致谢、参考文献和附录等几部分。
1.1 题目题目应恰当、准确地反映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论文题目不应超过25字,不得使用标点符号,不设副标题。
1.2 摘要与关键词1.2.1 摘要摘要应扼要叙述本论文的主要内容、特点,文字要精炼,是一篇具有独立性和完整性的短文,应包括本论文的主要成果和结论性意见。
摘要中不宜使用公式、图表,不标注引用文献编号,避免将摘要写成目录式的内容介绍。
1.2.2 关键词关键词是供检索用的主题词条,应采用能覆盖论文主要内容的通用技术词条(参照相应的技术术语标准),一般列3~5个,按词条的外延层次从大到小排列,应在摘要中出现。
1.3 目录目录应独立成页,包括论文中全部章、节的标题及页码。
1.4 论文正文论文正文包括绪论、论文主体及结论等部分。
1.4.1 绪论绪论一般作为第1章。
绪论应说明选题的目的、背景和意义,国内外文献综述,以及论文所要研究的主要内容。
文管类论文的绪论是毕业论文的开头部分,一般包括说明论文写作的目的、意义,对所研究问题的认识以及提出问题。
绪论只是文章的开头,不必写章号。
1.4.2 论文主体论文主体是论文的主要部分,应该结构合理,层次清楚,重点突出,文字简练、通顺。
论文主体的内容要求参照《哈尔滨工业大学关于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的若干规定》第六条。
论文主体各章后应有一节“本章小结”。
1.4.3 结论结论作为单独一章排列,但不加章号。
2010年哈尔滨工业大学电路与数字电子技术考研真题_真题-无答案

2010年哈尔滨工业大学《电路与数字电子技术》考研真题
(总分16,考试时间90分钟)
1. 解答题
1. 附图7-1所示直流电路中,Us=12V,求负载R为何值时它可以获得最大功率,获得的最大功率Pmax为多少?
2. 求附图7-2所示二端口网络的阻抗参数矩阵Z。
3. 附图7—4所示正弦交流电路总的功率因数为λ=0.707(感性),Z1=(2+j4)Ω。
电压源输出功率P=500W,U=100V。
求负载Z2和它吸收的有功功率。
4. 附图7-5所示三相电路接于对称三相电源,电源端的线电压为300V,负载每相阻抗Z=30∠30°Ω。
(1)当开关S闭合时,求稳态有效值IA和功率表的读数。
(2)当开关S断开时,再求稳态有效值IA、IB。
5. 附图7—6所示线性直流电路中,US=17V,IS=2A。
试求两个独立电源和受控电源各自发出的功率。
6. 附图7—8所示电路原处于稳态,Us=24V,Is=8A,t=0时开关S由闭合突然断开。
试用拉普拉斯变换方法求t>0时的电压uc(t)。
7. 附图7—10所示电路中,,角频率ω=100rad/s,i(t)=1+cos(2ωt一45°)A,M=0.1H,电容C=0.5×10-3F。
求R=?L1=?L2=?
8. 附图7-13所示电路原处于稳态,,Is=2A,C=2.5×10-2F,L=0.4H。
求:(1)开关S断开
时(t<0)的稳态电压uc(t)和电流iL(t);(2)t=0时开关S由断开突然闭合,用三要素法求t>0时的Uc(t)和电流iL(t)。
无桥PFC的数字控制及电磁噪声改善研究

Classified Index: TM44 U.D.C: 621.3
Dissertation for the Master Degree in Engineering
RESEARCH ON DIGITAL CONTROL AND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SUPPRESSION OF A BRIDGELESS PFC
硕士学位论文
无桥 PFC 的数字控制及电磁噪声改善研究
RESEARCH ON DIGITAL CONTROL AND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SUPPRESSION OF A BRIDGELESS PFC
张茂平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1 年 12 月
国内图书分类号:TM44 国际图书分类号:621.3
哈尔滨工业大学工学硕士学位论文
摘
要
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因其功率因数可以容易接近 1 ,并且其谐波畸 变率小而得到广泛的应用,但随着功率因数校正变换器的功率不断的提高, 传统 Boost PFC 的电路中的半导体器件在导通过程中消耗了大量的能量,为 了减少工作过程中半导体器件上的损耗,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由罗克威尔公 司发明了无桥 Boost PFC 电路;无桥 PFC 电路因其省略了整流桥,从而提高 了效率,但是无桥 PFC 因拓扑结构上的原因,导致其电磁干扰较大,从而限 制了无桥 Boost PFC 电路的应用。本文即对无桥 Boost PFC 电路的数字控制 和 EMI 抑制技术进行研究,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首先,本文针对无桥 PFC 电路电磁干扰大的问题,通过对比各种无桥 PFC 电路拓扑结构,选择了改进型无桥 Boost PFC 电路来实现其功率因数校 正, 进而进行了通信电源的无桥功率因数电路的数字控制的具体设计和实现。 其次,针对无桥 PFC 电路的传导 EMI 大的问题,本文分析对比了平衡 电桥法和抖频技术的抑制方法;因平衡电桥法的需要增加新的电路,本文采 用了抖频技术来减少电路的 EMI,而本文采用在数字控制中编程来实现频率 变化。本文对几种抖频技术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和仿真,通过对比频率调制中 不同的调制波的效果,最终选择三角波调制来实现抖频。随后,仿真分析了 三角波中不同调制指数对频率调制的影响,本文具体设计了三角波的调制程 序,并进行了实物测试,验证了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最后,对 PFC 工作于工频时其输出纹波大的问题,本文设计了陷波器 对输出电压进行了降低滤波,即在反馈回路中加入滤波程序,来改善输出纹 波,提高了输出电压的品质。 关键词:抖频技术;数字控制;陷波技术;改进型无桥 Boost PFC 电路
哈尔滨工业大学毕业论文打印装订要求

哈尔滨工业大学毕业论文打印装订规范一.论文结构及要求毕业设计(论文)由以下几部分组成:封面、内封(扉页、题目)、毕业设计(论文)评语、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中文摘要、外文摘要、目录、正文、致谢、参考文献、附录。
二.打印及装订要求1. 字体论文正文所用字体要求为宋体。
2。
字号第一层次(章)题序和标题用小二号黑体字。
第二层次(节)题序和标题用小三号黑体字。
第三层次(条)题序和标题用四号黑体字.第四层次(款)题序和标题用小四号黑体字.第五层次(项)题序和标题用小四号宋体字.正文用小四号宋体字。
页码用小五号字,在底线下居中.论文的中文和外文摘要属二次文献置于目录前,并编入目录,按第一层次(章)的编辑要求处理.致谢、参考文献、附录同样按第一层次(章)的编辑要求处理,另起新页,与正文一起顺序用阿拉伯数字编页。
3。
页眉与页脚毕业设计(论文)除封皮及内封、评语页、任务书外,各页均应加页眉,在版芯上边线隔行加粗细双线(粗线在上,线宽0。
8mm),双线上居中打印页眉文字,奇偶页页眉文字均为“哈尔滨工业大学远程教育本(专)科毕业设计(论文)”.页脚设定为各部分的页码.页码在版芯下边线之下隔行居中放置。
摘要、目录等文前部分的页码用罗马数字单独编排,正文以后的页码用阿拉伯数字编排。
4。
摘要及关键词摘要题头用小二号黑体字居中排写,然后隔行书写摘要的文字部分。
关键词题头用小四号黑体字顶格书写,然后空一格书写有关关键词,各关键词之间加标点符号;最后一词之后不加标点符号.5。
目录目录中各章题序及标题用小四号黑体,其余用小四号宋体.6。
装订顺序毕业设计(论文)按以下顺序装订:封面、内封(扉页)、毕业设计(论文)评语、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中文摘要、外文摘要、目录、正文、致谢、参考文献、附录。
装订裁剪后论文尺寸为186mm×258mm。
三。
打印规范★打印时,论文版芯大小一般应为145mm×210mm(包括页眉及页码则为145mm×230mm),每页33行.毕业设计(论文)除封皮及内封、评语页、任务书外,各页均应加页眉,在版心上边线隔行加粗细双线(粗线在上,线宽0.8mm),双线上居中打印页眉文字,奇偶页页眉文字均为“哈尔滨工业大学远程教育本(专)科毕业设计(论文)”(五号字打印)。
哈工大电路实验1实验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哈工大电路实验1实验报告篇一:哈工大数字电路实验报告实验二数字逻辑电路与系统上机实验讲义实验二时序逻辑电路的设计与仿真课程名称:院系:班级:姓名:学号:教师:哈尔滨工业大学20XX年12月实验二时序逻辑电路的设计与仿真3.1实验要求本实验练习在maxplusII环境下时序逻辑电路的设计与仿真,共包括6个子实验,要求如下:3.2同步计数器实验3.2.1实验目的1.练习使用计数器设计简单的时序电路2.熟悉用mAxpLusII仿真时序电路的方法3.2.2实验预习要求1.预习教材《6-3计数器》2.了解本次实验的目的、电路设计要求3.2.3实验原理计数器是最基本、最常用的时序逻辑电路之一,有很多品种。
按计数后的输出数码来分,有二进制及bcD码等区别;按计数操作是否有公共外时钟控制来分,可分为异步及同步两类;此外,还有计数器的初始状态可否预置,计数长度(模)可否改变,以及可否双向等区别。
本实验用集成同步4位二进制加法计数器74Ls161设计n分频电路,使输出信号cpo的频率为输入时钟信号cp频率的1/n,其中n=(学号后两位mod3.2.4实验步骤1.打开mAxpLusII,新建一个原理图文件,命名为exp3_2.gdf。
2.按照实验要求设计电路,将电路原理图填入下表。
3.新建一个波形仿真文件,命名为exp3_2.scf,加入时钟输入信号cp及输出信号cpo,并点击mAxpLusII左侧工具条上的时钟按钮,将cp的波形设置为周期性方波。
4.运行仿真器得到输出信号cpo的波形,将完整的仿真波形图(包括全部输入输出信号)附于下表。
3.3时序电路分析实验3.3.1实验目的练习用mAxpLusII进行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
3.3.2实验预习要求1.预习教材《6-3-1异步二进制计数器》2.了解本次实验的目的、电路分析要求3.3.3实验原理分析如下时序电路的功能,并判断给出的波形图是否正确。
哈尔滨工业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5...

国内图书分类号:TB114学校代码:10213 国际图书分类号:621.3 密级:公开工程硕士学位论文功率MOSFET退化建模及寿命预测方法研究硕士研究生:陈世杰导 师:翟国富 教授申请学位:工程硕士学科:电气工程所在单位: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学院答辩日期:2013年7月授予学位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Classified Index: TB114U.D.C: 621.3Dissertation for the Degree of Master in EngineeringRESEARCH OF DEGRADATION MODEL AND LIFETIME PROGNOSIS METHOD FOR POWERMOSFETCandidate:Chen ShijieSupervisor:Prof. Zhai GuofuAcademic Degree Applied for:Master of Engineering Specialty:Electrical Engineering Affiliation:School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Date of Defence:July, 2013Degree-Conferring-Institution: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哈尔滨工业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摘要功率MOSFET是电路与电子系统中不可或缺的关键元器件。
统计数据表明,功率MOSFET是系统中失效率最高的部件。
而整个寿命周期以性能退化失效为主。
因此,本文以退化数据为基础,建立功率MOSFET受外部环境应力和时间影响的退化模型,通过该模型预测寿命。
另外,提出基于支持向量机的功率MOSFET剩余寿命预测方法。
整个研究思路对电子元器件的可靠性评估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本文首先对功率MOSFET主要失效模式与失效机理进行分析。
通过失效物理模型和实际试验确定阈值电压、沟道电阻为其退化过程中敏感参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课程设计说明书(论文)
课程名称:数字电子技术基础
设计题目:声控开关的设计与制作
院 系:
班 级:
设 计 者:
学 号:
指导教师:
设计时间:
哈尔滨工业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姓 名: 院 (系):
专 业:测控技术与仪器(电子测量) 班 号:
任务起至日期: 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
课程设计题目:声控开关的设计与制作
已知技术参数和设计要求:
一、任务
设计一个声控开关,控制对象为发光二极管。
二、基本要求
1、接收到一定强度的声音后,声控开关点亮发光二极管(电流5~10mA),
延时时间在1~15s之间可调。
2、延时时间用数字显示(采用共阳极数码管),时间单位可调,显示范围为
1~15s。
工作量:
一、设计电路图,研究电路原理
二、在brand板上,进行电路连接
三、调试检测,实现功能
四、利用示波器,观察输出波形
五、撰写实验报告
工作计划安排
:
一、设计电路图,研究电路原理(2天)
二、在brand板上,进行电路连接(2天)
三、调试检测,实现功能(2天)
四、利用示波器,观察输出波形(0.5天)
五、撰写实验报告(0.5天)
同组设计者及分工:
(我):连接电路模拟部分,包括:声音信号的两级放大电路,以及通过555定时器构成整形电路、
单稳态触发器电路和发光二极管电路的连接以及功能调试。
: 连接电路数字部分,包括:利用555构成的多谐振荡器电路,利用74ls90构成的计数电路、
利用74ls47构成的译码电路和数码管电路的连接以及功能调试。
共同部分:总的功能调试,以及最后利用示波器,观察输出波形
指导教师签字___________________
年 月 日
教研室主任意见:
教研室主任签字___________________
年 月 日
*注:此任务书由课程设计指导教师填写
哈尔滨工业大学课程设计说明书(论文)
目录
一、概述
(一)、任务
(二)、基本要求
二、方案说明
1.总述
2.单稳延时电路
3.多谐振荡器电路
4.计数译码电路
5. 整体电路图
6. 硬件电路图
三、性能测试
四、结论和评估
五、设计体会
六、参考文献
哈尔滨工业大学课程设计说明书(论文)
声控开关的设计与制作
一、概述
声控开关在实际中的应用相当广泛,是一些声控灯基本组成部分,其原理适用于很
多声控器械,它涉及到时序逻辑电路如何设计、分析和工作等方面。通过此电路更深刻
的了解时序逻辑部件的工作原理,从而掌握如何根据需要设计满足要求的各种电路,解
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中。
设计任务技术指标:
(一)、任务
设计一个声控开关,控制对象为发光二极管。
(二)、基本要求
1、接收到一定强度的声音后,声控开关点亮发光二极管(电流5~10mA),
延时时间在1~15s之间可调。
2、延时时间用数字显示(采用共阳极数码管),时间单位可调,显示范围为
1~15s。
二、方案说明
1.总述
此方案采用74ls90计数器,74ls47译码器,晶体管放大电路,555构成的整形电路,
555构成的单稳态触发器和多谐振荡器,还有74ls00等门电路。驻极体话筒接收到一定
强度的声音信号后,声音信号转换为电压信号,幅度很小,经放大、整形后,触发单稳
态延时电路,产生一个宽度可调的脉冲信号,驱动发光二极管显示。同时,这个脉冲信
号作为选通信号,使计数器计数,并用数码管显示延时。
原理框图如图1所示。
图1 声控开关原理框图
两级放大电路 门电路 多谐振荡器 计 数 器 译码显示 驻极体话筒 整形
电路
单稳
态触
发器
Vcc
哈尔滨工业大学课程设计说明书(论文)
从以上方案中可知,方案设有信号发生电路,放大整形电路,单稳延时电路,实基电
路,计数器以及译码显示。各部分功能明确且之间的联系容易理解,所以采用这种方案。
2.单稳延时电路
用555定时器构成的单稳态触发器起单稳延时作用,高电平触发,其中tw=1.1RC。
时间是0—10s可调,C取100uF,可计算出R为0—100千欧的电位器。如图3电路所示。
图3 单稳延时电路原理框图
3. 多谐振荡器电路
用555定时器构成多谐振荡器,控制单位时间,t=(R1+2R2)Cln2,C取100F。如
图4电路所示。
哈尔滨工业大学课程设计说明书(论文)
图4 时基电路原理框图
4. 计数译码电路
该电路将根据单稳延时电路和时基电路决定的主脉冲给计数器。计数器由十进制计
数器74ls90构成,译码器由74ls47构成。如图5电路所示。
哈尔滨工业大学课程设计说明书(论文)
图5 计数译码电路原理框图
5.整体电路图
图 6 整体电路原理框图
6.硬件电路图
哈尔滨工业大学课程设计说明书(论文)
四、性能的测试
1.声音信号波形
发出声音信号,单驻极体话筒把声信号转化为电信号,是一个尖顶脉冲,电脉冲如下
图:
图6 声音信号波形
2.经过一级放大电路后的信号波形
经过一级晶体管放大电路,振幅放大,相位相反,波形如下图:
图7
经过一级放大电路后的信号波形
3.经过两级放多大电路后的信号波形
经过两级晶体管放大电路,振幅进一步放大,相位再次相反,波形如下图:
哈尔滨工业大学课程设计说明书(论文)
图8两级放多大电路后的信号波形
4.时基电路性能测试
由555定时器构成的多谐振荡器,产生矩形脉冲,为74ls90构成的计数器提供时钟脉冲,
调节滑动变阻器的值,就可以调节脉冲频率,波形如下:
图9 多谐振荡器输出波形
5.通过在硬件电路上的性能测试,得到如下的表格
从表格中可以看出:电路实现了技术指标要求,且误差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Rw Tw 实测值 误差
10k 0.11s 0.10s 0.09
20k 0.22s 0.19s 0.14
50k 0.55s 0.57s 0.04
100k 1.1s 0.8s 0.27
五、结论和评估
该声控开关电路实现了任务书中的性能指标,具有亮灯功能,数码管计数,非常直
观。由上表可知,该电路误差不大,符合标准。
哈尔滨工业大学课程设计说明书(论文)
该电路主要用到了晶体管9013,555定时器,74ls90计数器,74ls47译码器这几钟器
件,各元件功能明确联系紧密,对声控原理的实现简明易了。所用元器件种类较少性价
比比较合适。
七、课设体会
通过此次设计,我们进一步加深了对数字电路知识的认识与理解,掌握了的声控开
关的设计与制作方法。更加熟练的运用仿真软件protues,并学习了运用软件测试、调试、
改进电路。培养了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培养了我们的动手能力。
在设计过程,经常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情况,但是经过努力,问题一定会被解决的。
在调试过程中,感受到了科学研究的艰辛与乐趣,当自己的制作,运行正常后,心里充
满了喜悦。
在本次设计中,我发现了自己知识结构上存在的一些问题,为我今后弥补自己的不
足,提供了方向。通过本次的课程设计我学到了很多的知识,学会了PROTUES的一些基
本使用方法,培养了自己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了自己对数电、模电知识
的理解和运用,巩固了学习的知识,提高了动手能力。
总之,在这次的课程设计过程中,我收获了很多,不仅丰富了知识,同时对我以后
的学习也有很大的帮助和指导。
参考文献
[1] 杨春玲.数字电子技术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
[2] 阎石.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3] 付家才. 电子实验与实践.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