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事开头难 论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事开头难,预习有技巧

------农村初中语文课前预习浅谈

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沙河营初级中学亢云思

课前预习是语文学习的起始阶段、准备阶段,教师如果能把控好这个环节,无疑就给学生的语文学习开了个好头,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嘛!那么针对农村初中生,怎样开好这个头呢?我觉得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做起:

一、要重视语文课前预习。

一直以来,语文课前预习都是语文学习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从我对许多农村初中学生的调查了解来看,效果相当不理想。虽然当前教研教改不断推进,各种课前预习的方法策略也很多,但许多教师不重视课前预习,也未能给学生有效的指导;许多农村初中学生又因为家庭、社会等方面及自身的原因,忽视甚至根本就不预习,最终“请同学们预习······”成为空口号。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教学质量上不去,学生的语文素养得不到长足的提高。这一切都是不重视语

文课前预习造成的恶果。因此教师一定要重视课前预习并给予学生预习方法的有效指导,学生一定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认真进行课前预习。这是因为在预习的过程中,“每个学生的不同性格、不同习惯、不同思维特点”能得到充分的展现,在初始阶段就实现了“个性化的阅读体验”。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更培养了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从而让《新课标》提出的:“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作为语文学习的根本。”“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落到了实处。

二、要明了预习的三个层面。

这三个层面就是:故事层面,技术层面,精神层面。所谓“故事层面”,就是掌握字词及作者,了解文章内容等浅层次的预习;“技术层面”就是句段的赏析、修辞手法、写作手法等的探究,这是较深层次的预习;“精神层面”就是对文本中蕴含的思想、情感、精神等方面的体悟,这是最能体现学生自主预习、个性预习、创新预习等方面的深层次预习。当我们教师学生明了了这些后,就能根据不同的文本,不同的课时、课型展开课前预习。一般情况下,精读课文大约要用2----3课时开展教学活动,课前预习就可按照这

三个层面逐层进行;略读和自读课文,就要根据教学的重点来选择性地预习。这样就能让课前预习省时省力,重点突出,更好地服务于课堂学习。

三、要重视预习方法的指导。

初中学生,大多拥有了一些学习的方法和经验,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和条件,但在科学、高效方面还是有很多不足的,特别是农村学生。这时教师就要深刻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明了学生掌握了那些预习方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科学、高效的预习方法指导。课前预习的方法很多,我们教师在学习掌握的基础上要善于运用,巧妙指导。比如查资料,就要引导学生不要局限于查阅教学参考资料,要从多渠道、多方面去勾连与预习有关的东西。预习《藤野先生》,我们通过查资料可以解决字词,可以了解鲁迅及写作背景,更能在此基础上去查阅“当时清政府为什么要派遣留学生”,“日本政府及国民对中国留学生的态度一样吗”等问题;预习《孙权劝学》,除了资料参考上有的,能否扩展阅读一下有关他们三人的故事,或者了解勤学成才的人物?再比如质疑法,就应引导学生提出一些较深层次、较有价值的问题。比如预习《孔乙己》,倘若学生

提出“茴香豆的‘茴’到底有几种写法?”这样的问题就没有多大的探讨价值。(就本文的学习而言)。当学生逐步摆脱了资料参考的束缚,有了自己的思考,这才能说真正实现自主学习。“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方法永远比结论更能引领学生获得更多的东西。

四、要清楚预习应有侧重点。

1、不同单元、不同篇目,学习的侧重点是不同的,因而教师在指导学生课前预习时一定要对文本及自己的学生有深刻的研究和清醒的认识。比如人教版八年级下第一单元《藤野先生》、《我的母亲》、《我的第一本书》、《列夫·托尔斯泰》及《我的童年》,整体的教学重点是:“体悟人生奋斗的意义,感受人间的关爱和温情。”“注意融入生活体验,引导学生对人生和生命有所思考,有所感悟。”当我们在引导学生课前预习时,就要以此为中心,同时根据学生的情况-----大多是农村学生-----这个特点巧妙利用。农家生活的趣味、友爱、艰辛等生活体验的感悟就可以成为预习的主要方面(这是他们最熟悉的):谈自己的家庭生活,聊自己的爸爸妈妈,明自己与文中人物的差异,悟人间的关爱和温情。但在具体的篇

目上又有所不同:预习《藤野先生》,学生没有背井离乡的体验,这时预习指导的重点就要放在“作者怎么来叙事写人,“我”为什么离开东京,又为什么弃医从文?”等问题的思考上;预习《列夫·托尔斯泰》时,就要将预习的重点放在“了解列夫·托尔斯泰,体会本文人物描写的方法,体悟描写的作用”等方面上来。这样既有整体的把握,又有个体的感知,这样的预习才是真正的预习。

2、课前预习不应面面俱到,各个环节都具备,针对不同的文本能实现某个问题、某一方面的深层次体悟就可以了,日积月累,收效也是相当可观的。比如一些诗歌、散文适合朗读,那就从朗读入手,语速的快慢、声音的高低、句间的停顿等预习好就可以了;一些说明文、议论文,只要明了它们的三要素及文章结构就行。可以就整篇文章谈自己的读后感,也可以就一个词、一段文字进行赏析,还可以就自己最感兴趣的地方去体悟,甚至质疑。这也许看起来有些零碎,但从长期性来看,只要认真、深入地预习了,就是好样的。因为人都有好奇心,也会有审美疲劳和学习厌恶点的,老是循规蹈矩、按部就班的来,学生

也会产生厌恶感的。

五、预习要有独特地思考。

课前预习教师一定要关注学生最个性化的、独特的思考,这是预习的精华所在,最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既然如此,教师怎么来指导预习呢?我觉得最起码可以从三个方面做起:1、引导学生一定要有对生活的认知和体验。预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济南的冬天》等文,就可以从学生最熟悉的事,感受最深的自然景观去体悟;《台阶》、《端午的鸭蛋》等文就可以结合农村初中生最了解的人物、风俗去体悟。这样就将文章与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学生获得的预习感悟也是最真实、最个性化的。2、引导学生整理“我的知与疑”。让学生想一想:通过预习我知道、明白、掌握了什么,还有那些不明白、不清楚的,还有那些是需要和同学老师交流的,“我”有怎样的发现和独特的探究。这既是对课前预习的整体回顾,更是“我”的预习。3、引导学生可能的情况下写一写预习体会、小结或感悟。写,让预习的内容更清晰了,还能锻炼写的能力,何乐而不为呢?

六、课堂检测预习效果落到实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