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泌尿系统解剖与生理

合集下载

泌系统的解剖与生理

泌系统的解剖与生理

泌系统的解剖与生理泌尿系统是人体的重要系统之一,负责排泄废物和维持体内的水、电解质平衡。

了解泌尿系统的解剖与生理对我们理解相关疾病的发生机制和治疗方法至关重要。

一、泌尿系统的解剖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

1. 肾脏:肾脏是泌尿系统的核心器官,位于腰部的后方。

每个人体内通常有两个肾脏,它们的主要功能是过滤血液,去除废物和多余的水分,产生尿液。

2. 输尿管:两个输尿管连接着肾脏和膀胱。

它们是一种细长的管道,将尿液从肾脏运输到膀胱。

输尿管还具有防止尿液倒流回肾脏的重要功能。

3. 膀胱:膀胱是一个类似囊袋的器官,位于盆腔底部。

它的主要功能是储存尿液,当膀胱充满时,它会向尿道传递信号,让我们感到排尿的需要。

4. 尿道:尿道是连接膀胱和外部的通道。

男性和女性的尿道长度不同,男性的尿道更长。

它们的主要功能是将尿液从膀胱排出体外。

二、泌尿系统的生理功能1. 肾脏的生理功能:a. 血液过滤:肾脏通过肾小球滤过血液,去除废物和多余的水分,形成尿液。

b. 水、电解质平衡:肾脏通过调节尿液中水和电解质的排泄,维持体内的水、电解质平衡。

c. 酸碱平衡:肾脏可以排除体内的酸性废物,保持酸碱平衡。

d. 激素分泌:肾脏还分泌多种激素,如促红细胞生成素和活性形式维生素D,对身体的其他系统起到重要调节作用。

2. 输尿管与膀胱的生理功能:a. 输尿管将尿液从肾脏运输到膀胱,通过蠕动运动帮助尿液流动。

b. 膀胱在尿液储存和排尿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它可以扩张和收缩,储存尿液并避免频繁排尿。

3. 尿道的生理功能:a. 尿道将膀胱中的尿液传输到体外。

b. 尿道还在男性中起到排泄精液的作用。

三、与泌尿系统相关的常见疾病1. 尿路感染:泌尿系统的感染通常由细菌引起,常见的症状包括尿频、尿急、尿痛等。

2. 结石:肾脏、输尿管和膀胱内的结石会导致尿液排出困难和疼痛。

3. 肾功能障碍:肾脏疾病、药物损伤或其他系统疾病可能导致肾功能降低,严重者可能需要透析或肾移植。

泌尿系统的解剖生理

泌尿系统的解剖生理

泌尿系统的解剖生理泌尿系统解剖组成: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一)肾肾为实质性器官,左、右各一,位于腹膜后脊柱两侧的脂肪囊中,右肾位置略低于左肾。

每个肾由约100万个肾单位组成,每个肾单位由肾小体及与之相连的肾小管组成,是肾脏的基本功能单位。

肾单位中滤过膜★(滤过屏障)是最为重要的结构。

除血细胞及大分子物质外,其他物质均能通过滤过膜形成原尿。

记忆:该滤过的没滤过;不该滤过的滤过了异常★:1.滤过能力下降:水钠潴留、氮质血症、高钾血症、高磷、酸中毒等2.滤过屏障受损:形成蛋白尿或血尿★。

2.肾小管组成:近端小管、细段和远端小管。

近、远端小管:分曲部和直部。

近、远端小管的直部和细段组成U字形的肾小管髓袢。

肾小管的主要功能有:(1)重吸收功能过程:原尿→肾小管→绝大部分物质重吸收→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

其中近曲小管的重吸收量最大。

原尿滤液中绝大部分的葡萄糖、氨基酸、蛋白质、维生素、钾、钙、钠、水、无机磷等都在近曲小管重吸收。

(2)分泌和排泄功能肾小管上皮细胞将本身产生的或血液内的物质分泌或排泄到尿中,借此调节人体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排出代谢产物和进入人体内的某些物质,如药物等。

如:代谢性酸中毒,肾小管的泌氢功能,调节体内的酸碱平衡。

(3)浓缩和稀释功能—远端小管机体缺水--组织渗透压升高---渗透压感受器---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增加---远端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增加---尿比重上升----尿液浓缩。

反之,尿比重降低,尿液稀释而排出机体多余的水分。

3.肾小球旁器位于皮质肾单位组成:球旁细胞(分泌肾素★)致密斑球外系膜细胞异常★:如肾素分泌增多,引起肾性高血压;因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被激活。

肾性高血压按发病机制:(1)容量依赖型:水钠潴留★。

与肾小球滤过功能不好有关,限制水钠摄入或使用利尿剂可明显降低血压。

多见(2)肾素依赖型: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被激活。

一般降压药物效果差,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钙通道阻滞剂可使血压下降。

泌尿生殖系统的解剖与生理课件

泌尿生殖系统的解剖与生理课件

近曲小管
皮 质
降支粗段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髓袢 细段

升支粗段

远曲小管
内 髓
• 肾脏的血液循环途径:
•(二)肾血液循环特点
1)血流量大(1200 ml/min血液流经肾,约占心输出 量的1/4,其中90%进入皮质)流速快。
2)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高
3)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血压低且血浆胶体渗透压高
4)肾血流量自身调节
泌尿系统
男性泌尿系统
男性生殖系统
肾上 腺
女性泌尿系统
肾上腺 内分泌系统
泌尿系统
THE URINARY SYSTEM
一、组成 肾(kidneys)-----生尿器官 输尿管(ureters) 膀胱(urinary bladder) 排尿管道 尿道(urethra)
二、生理功能 1.生成和排泄尿液 2.维持内环境稳定和电解质平衡
上下 动脉 静脉 肾盂
前后 静脉 动脉
肾盂
第二节 输尿管 Ureter
一、分段 腹段 盆段 壁内段
二、狭窄 1、肾盂输尿管移行处; 2、与髂血管交叉处; 3、壁内段。 狭窄处口径0.2~0.3cm,结石处
腹段 盆段 壁内段
输尿管的位置与形 态
输尿管位于腹后壁腹膜 深面。为成对细长肌性 管道,能作有节律性蠕 动。
肾与肋骨、椎骨的关系
左肾:上T12上缘, 下L3上缘;
右肾:上T12下缘, 下L3下缘。
第12肋横过左肾后面中 部,右肾后面上部。 肾区 (脊肋角):指竖脊 肌外侧缘与第12肋之间 的区域 。
(二)肾的被膜 纤维囊、脂肪囊、肾筋膜
纤维囊
脂肪囊
肾筋膜
肾段动脉与肾段

人体解剖生理学课件:第9章 泌尿系统

人体解剖生理学课件:第9章 泌尿系统

1.尿的成分和性质
尿量:正常成人 1~2L/d;正常约1500ml/d
少尿:150—500ml/d; 无尿:100ml/d以下; 多尿:2500ml/d以上
成分:来源于血浆,水:95~97%,
固体物质:3~5%
无机物:Na, K; NaCl
有机物:尿素、肌酐、尿酸、氨、胆色素等
理化性质:淡黄色,
pH 5.0~6.0,受食物影响大。
肾门


肾盂

肾窦
肾动脉 肾静脉
肾盂
• 外侧缘隆凸,内侧缘中央部凹陷,称肾门。 有肾静脉、肾动脉、肾盂、淋巴管和神经 等出入。它们被结缔组织包裹成束,称肾 蒂。肾蒂由上到下为肾动脉、肾静脉、肾 盂。
• 由肾门深入肾实质之间的腔隙称肾窦 ,窦 内容纳肾盏、肾盂、肾血管及脂肪组织等。
1.2 位置
腹后壁,脊柱两侧;
2、肾的微细结构
• 2.1肾单位(nephron):肾的基本功能单位, 它与集合管共同完成泌尿功能。人的每个肾 脏是由120万个肾单位组成的。
• 2.1.1 肾小体(renal corpuscle):肾小球, 肾小囊
• 2.1.2 肾小管(renal tubule):近端小管, 髓袢细段,远端小管
• 肾髓质在肾实质的深部,色淡,由15~20个肾 锥体组成,锥体的底朝向皮质,锥体的尖端钝圆, 伸向肾门,称为肾乳头,其顶端有许多乳头孔, 肾形成的尿液由此流入肾小盏内。
• 肾小盏为漏斗形的膜性小管,围绕肾乳头,每侧 约有7~8个肾小盏。 2~3个肾小盏合成一个肾 大盏,肾大盏约有2~3个。由肾大盏合成一个扁 平漏斗形的肾盂。肾盂出肾门后,弯向下行,移 行为输尿管。
滤过血液变稠
滤过膜和有效滤过压的情况只提供了 原尿生成的可能性,要变为现实,还 需满足时间(或血流速度)的条件。

人体解剖生理学课件-第九章泌尿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人体解剖生理学课件-第九章泌尿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结晶沉积形成。
肿瘤疾病
如肾癌、膀胱癌等,可 能与遗传、环境等多种
因素有关。
其他疾病
如肾小球肾炎、肾小管 疾病等,可能与免疫、 代谢等多种因素有关。
常见泌尿系统疾病的症状与治疗
感染性疾病
常见症状包括尿频、尿急、尿 痛等,治疗以抗性血尿、腰 痛、腹部肿块等,治疗以手术 切除为主,辅以放化疗。
泌尿系统的组成
01
02
03
04

负责过滤血液,清除多余的物 质和废物,产生尿液。
输尿管
将尿液从肾输送到膀胱的管道 。
膀胱
储存尿液的器官,并控制尿液 的排放。
尿道
将尿液从膀胱排出的管道。
泌尿系统的基本结构
肾单位
肾小球
是泌尿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包 括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等部分。
是过滤血液的部位,能够将血液中的废物 和多余水分滤出形成原尿。
尿液的浓缩和稀释
肾脏具有调节尿液浓度的作用,通过改变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实现尿 液的浓缩和稀释。
在浓缩过程中,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增加,尿液中的水分减少,尿量减 少,尿比重增加;在稀释过程中,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尿液中的 水分增加,尿量增加,尿比重降低。
肾脏的排泄功能
肾脏通过生成尿液的方式,将血液中的废物和有害物质排出 体外,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肾盂
肾脏的输出结构,尿液通 过肾盂进入输尿管,最终 排出体外。
03
肾脏的功能
尿液的生成
01
尿液的生成是肾脏的基本功能之 一,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将 血液中的废物和多余水分滤出, 形成原尿。
02
原尿经过肾小管的选择性重吸收 作用,将其中大部分水分、电解 质和营养物质重新吸收回血液, 剩余的液体形成最终的尿液。

《解剖泌尿系统》课件

《解剖泌尿系统》课件

泌尿系统的生理和病理
1
泌尿系统疾病的分类和症状
2
如结石、感染和肾衰竭,可导致尿频、
血尿和腰痛等症状。
3
泌尿系统的正常功能
包括尿液产生、储存和排泄废物。
泌尿系统的常见疾病治疗方法
包括药物治疗、手术和放射治疗。
结语
泌尿系统是人体重要器官之一,了解其结构和功能对于维护身体健康非常重 要。
《解剖泌尿系统》PPT课 件
通过本课件,《解剖泌尿系统》,我们将深入探讨泌尿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为您解读人体这一重要系统。
泌尿系统概述
泌尿系统的组成
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
泌尿系统的功能
排除废物和过多液体,维持体液平衡。
肾脏解剖
肾脏位置及大小
位于腹膜后,左肾稍高于右肾, 大小约为拳头。
肾脏结构
输尿管的组织结构
由平滑肌和粘膜层组成,帮助尿液顺利流入膀胱。
泌尿系统:膀胱
膀胱的位置和形态
位于盆腔底部,呈椭圆形。
膀胱的组织结构
由平滑肌层和粘膜层组成,允许膀胱容纳和储存尿液。
膀胱的功能
储存尿液,控制排尿。
泌尿系统:尿道
尿道的位置和长度
从膀胱到体外,男性约20厘米,女性约4厘米。
尿道的组织结构
男肾小体和 肾小管间质。
肾盂、肾盏和肾乳头
肾盂是肾脏内的集尿腔,肾盏连 接肾盂和输尿管,肾乳头则让尿 液流入输尿管。
肾脏的血液供应
1
肾动脉
分支供应给肾脏的氧气和养分。
2
肾静脉
将废物和处理后的尿液传出。
3
肾小体
在肾单位中过滤血液,形成尿液。
泌尿系统:输尿管
输尿管的位置和长度
从肾脏到膀胱,全长约25-30厘米。

泌尿系统解剖与生理

泌尿系统解剖与生理

前列腺疾病
前列腺炎:常见症状包括尿频、 尿急、尿痛等,治疗方法包括抗 生素治疗、物理治疗等。
前列腺癌:常见症状包括尿频、 尿急、尿痛等,治疗方法包括手 术治疗、放疗、化疗等。
前列腺增生:常见症状包括尿频、 尿急、尿痛等,治疗方法包括药 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前列腺炎和前列腺增生的预防: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久坐、 憋尿等不良习惯,定期体检等。
肾脏的疾病: 肾炎、肾结石、 肾衰竭等
0
0
0
0
1
2
3
4
输尿管
输尿管是连接肾脏和膀胱的管道 输尿管分为上、中、下三部分 输尿管上部与肾脏相连,下部与膀胱相连 输尿管中段是输尿管最狭窄的部分,容易发生结石阻塞
膀胱
膀胱的形状像一个倒置的梨 形,容量约为300-500毫 升
膀胱位于骨盆腔内,是储存 尿液的器官
肾结石
病因:尿液中的 矿物质结晶沉积 形成结石
症状:腰痛、血 尿、尿频、尿急、 尿痛等
治疗方法:药物 治疗、手术治疗 、饮食调整等
预防措施:多喝 水、少吃高钙食 物、避免久坐等
肾衰竭
病因:慢性肾炎、糖尿病、高血压等 症状:水肿、乏力、恶心、呕吐等 治疗:透析、肾移植等 预防:控制血糖、血压,避免滥用药物等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泌尿系统解剖与生理
汇报人:XX
目录
01 02 03 04 05
添加目录项标题 泌尿系统的结构 泌尿系统的功能 泌尿系统的生理过程 泌尿系统的疾病与防治
01
添加目录项标题
0肾脏的位置: 位于腹膜后, 脊柱两侧
肾脏的结构: 由皮质、髓质 和肾盂组成
肾脏的功能: 过滤血液,产 生尿液
肾脏的排毒机制

泌尿系统知识点总结

泌尿系统知识点总结

泌尿系统知识点总结泌尿系统知识点总结:第一部分:泌尿系统解剖和生理1. 泌尿系统的解剖结构1.1 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

1.2 肾脏是泌尿系统的主要排泄器官,负责过滤血液中的废物并产生尿液。

1.3 输尿管将肾脏产生的尿液输送至膀胱。

1.4 膀胱是一个储存尿液的器官,它的排空是由外括约肌和内括约肌的协调收缩控制的。

1.5 尿道是连接膀胱和外部的管道,用于将尿液排泄出体外。

2. 肾脏的结构和功能2.1 肾脏的结构包括肾小球、肾小管、肾皮质和肾髓质。

2.2 肾小球起着过滤血液的作用,将滤出的废物和过剩的物质转化为尿液。

2.3 肾小管对尿液进行再吸收和分泌,调节体液中各种物质的浓度和稳定性。

3. 形成和排泄尿液3.1 肾小球的滤过和再吸收3.2 肾小管对尿液的进一步处理和调节3.3 尿液的排泄通过输尿管进入膀胱储存,并最终由尿道排出体外。

4. 泌尿系统的生理调节4.1 肾脏对水盐平衡的调节。

尿液的含水量和浓度通过肾小管的再吸收和分泌来调节,以维持体内的水平衡。

4.2 肾脏对血压的调节。

肾脏通过调节体液的容量和血管阻力来维持血压的稳定。

4.3 肾脏对酸碱平衡的调节。

肾脏能够调节体液中氢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的浓度,维持酸碱平衡。

第二部分:泌尿系统的疾病和常见问题1. 肾脏疾病1.1 慢性肾病。

指肾功能逐渐减退,导致体内废物和水电解质无法正常排泄。

1.2 肾结石。

由于尿液中某些物质结晶沉淀而形成,引起尿路梗阻和疼痛。

1.3 肾炎。

又称为肾小球肾炎或肾小管间质肾炎,是一组肾小球和肾小管的炎症性疾病。

2. 尿路感染2.1 膀胱炎。

由细菌侵入膀胱引起的炎症,常见症状包括尿频、尿急和尿痛。

2.2 肾盂肾炎。

是一种泌尿系统感染,常伴有发热、腰痛和全身不适。

3. 泌尿系统肿瘤3.1 膀胱癌。

发病率较高的泌尿系统恶性肿瘤,吸烟、化学品接触等因素可增加患病风险。

3.2 肾脏肿瘤。

肾细胞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肾脏肿瘤,常表现为腹部肿块、血尿等症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a+泵
Na+-葡萄糖同向转运体
Na+-H+交换
• 近曲小管后半段
被动重吸收: +顺电位差(细胞旁途径) Na 动力:Cl- 顺浓度梯度 被重吸收时, 产生小管内外 的电位差
Cl前半段:无 近曲小管 (65-67%) 后半段:被动重吸收(顺浓度差)

近曲小管 顺渗透压梯度,被动重吸收 (65~67%) 10% 扩散 有回漏 转运方式 85% 细胞膜上的水通道 强制性吸收:与机体缺水与否无关。
血浆渗透浓度
> → < → = → 浓缩尿 稀释尿 等渗尿
终尿的渗透浓度
意义:维持体液平衡和渗透压的稳定。
一、 肾髓质渗透浓度梯度及其形成
肾 髓 质 渗 透 浓 度 梯 度
(一)外髓部渗透浓度梯度形成 髓袢升支粗段 NaCl、K+主动重吸收 高渗 H2O不通透
渗透浓度梯度
(二)内髓部渗透浓度梯度形成
Na+ 水
近曲小管对Na+ 、水保 持相对恒定的重吸收比 例(65~67%GFR)
机制:
GFR 出球小A 血量 血浆蛋白浓度 近曲小管旁Cap 血压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小管液 (Na+,水) 百分率恒定
胶渗压
组织间隙静水压 Na+、水重吸收
3.肾小管上皮功能的变化(见肾对机体水盐 代谢的调节)
第四节
尿液的浓缩和稀释
(5)其它物质的重吸收
氨基酸、SO42-、HPO42-:伴随Na+的主动重吸收 蛋白质:吞饮
2.髓袢降支细段和升支 重吸收25%的溶质和20%的水 降支细段:溶质不通透,水通透,以渗透方式重吸收水 升支细段:对水不通透,NaCl通透, NaCl 被动重吸收 升支粗段:对水不通透,溶质通透 Na+-2Cl--K+同向转运 溶质的转运 Na+、K+ 、Ca2+细胞旁途径 Na+-H+交换
原因:动力都来源于Na+泵 高K+血症 → 酸中毒 低K+血症 → 碱中毒
(4)H+的分泌(闰细胞)
H+
HPO42NH3
H2PO4NH4
+
尿液的酸碱度
H+的分泌意义: ① 排酸保碱
② 酸化尿液
③ 促进NH3 / NH4+的分泌
(5) NH3/NH4+的分泌
来源:1个谷氨酰胺 → 2分子NH4+ • 近曲小管(分泌) 逆向交换:Na+-H+逆向转运体( NH4+替代H+) 单纯扩散:取决于膜两侧的pH值(NH3)
小 管 液
细胞
(一)肾小管和集合管物质转运方式与途径
单纯扩散 被动转运 方式 主动转运
易化扩散 渗透
溶剂拖曳 原发性:ATP,如Na+泵 继发性: +顺电化学梯度释能 Na
跨细胞途径 途径
细胞旁途径
(二)各段肾小管和集合管物质转运
1. 近端小管(近曲小管和髓袢降支粗段): 重吸收的主要部位 重吸收 全部:Glu、AA、蛋白质、维生素等 部分:65~67%(水、Na+) 80% ~ 85%(Cl- 、 HCO3-等)
ΠGC:血浆胶体渗透压
PBS:囊内压
(四)肾小球滤过率(GFR)和滤过分数 (FF)
GFR:肾小球滤过率单位时间内(每分钟)两肾生成 的超滤液量。 125ml/min
FF=
GFR 每分肾血浆流量
×100%
19%
(五)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
1. 滤过膜的面积和通透性
滤过膜的面积和通透性↓→GFR↓ 2.有效率过压 有效滤过压↑→GFR↑ 3.肾血浆流量 肾血浆流量大→ GFR↑
闰C:分泌H+(重吸收HCO3-)
(2)水的重吸收
远曲小管起始段:无 远曲小管后段和集合管:取决VP水平
(3)K+的分泌
主细胞基膜Na+泵
Na+-K+交换
主细胞管腔膜Na+通道开放 主细胞管腔膜K+通道开放
主细胞内Na+激活基膜Na+泵
受醛固酮的调节
Na+ –K+交换
Na+ –H+交换
竞争性抑制作用
水在此是等比例等渗强制性重吸收
分泌:异物(青霉素、酚红等)、H+
(1)Na+ 、 Cl-和水的重吸收
Na+ 的重吸收是溶质和水重吸收的主要动力 前半段:主动重吸收 Na + -G(AA)同向转运 Na + -H+逆向交换 后半段:被动重吸收,细胞旁途径 Na+和水的吸收在近曲小管有回漏。
Na+的重吸收: 近端小管前半段 Na+-葡萄糖(氨基酸) 主动重吸收 同向转运体 Na+-H+交换
排酸保碱,维持 体液酸碱平衡
近曲小管
重吸收
Na+ 前半段 主动 主动 后半段 被动 被动 K+ Cl- - HCO3- 水 葡萄糖 被动重吸收, 全部主 以CO2形式 与机体是否 动重吸 被动重吸收 缺水无关 收
分泌 H+:Na+ - H+逆向交换
NH3 / NH4+: Na+-NH4+逆向交换;单纯扩散
髓袢降支、升支细段,集合管 尿素再循环 NaCl重吸收 高渗 渗透浓度梯度
髓袢降支细段和升支细段的逆流倍增作用
ADH 外 髓 内 髓
H2 O
ADH
尿素
皮质 外髓 内髓
H2O NaCl 尿素
H2O 尿素 NaCl H2O H2O 尿素
ADH
尿素
逆流倍增系统 髓袢降支细段:对水通透,对NaCl不通透→渗透压 髓袢升支细段:对水不通透,对NaCl通透→渗透压

主动
远曲小管后段和 集合管
主动(Na+ -K+交 换)
被动
被动
* Na+的重吸收受醛固酮的调节;H2O的重吸收受VP的调控
分泌:
1、H+: 闰细胞,H+泵 2、K+:主细胞,Na+ -K+交换,受醛固酮的调节
3、NH3 –NH4+:集合管,主要以NH3的形式,单纯扩散
(三)影响肾小管功能的因素
1.小管液的溶质浓度
第九章 泌尿系统的解剖与生理
第一节 泌尿系统的解剖
肾 组成
输尿管
膀胱 尿道
第二节 肾的功能解剖与血液供应
一、肾的功能解剖
远曲小管
(一) 肾单位的构成 皮 肾小球
肾小体
近曲小管
髓 袢 降 支 粗 段 髓 袢 降 支 细 段

肾小囊 肾单位 近端小管 外 肾小管 细段 髓 远端小管
髓 袢 升 支 粗 段
血浆超滤液(原尿)
(一)滤过膜的解剖学
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C 滤过膜 非细胞性基底膜 肾小囊脏层上皮C (足C)
窗孔(50-100nm) 裂隙(裂孔,4-14nm)
网孔(2-8nm,决定通透性)
(二)滤过膜的通透性:物质通过滤过膜能力的大小
(1)物质分子的大小 R < 2.0nm,完全滤过 2.0nm < R <4.2nm,滤过量逐渐降低 R > 4.2nm,不能滤过
(4)葡萄糖的重吸收
部位:仅限于近端小管(主要在近曲小管) 方式:继发式主动转运 伴随Na+的继发性主动转运(协同转运)
肾糖阈(renal glucose threshold): 尿中不出现葡萄糖的最高血糖浓度 原因: 葡萄糖载体的数量是有限的。即部分近 曲小管吸收葡萄糖的能力已达到饱和。
葡萄糖转运极限量: 肾小管的重吸收达到它的最大限度 原因:所有近曲小管重吸收葡萄糖的能力都达 到饱和
小管液 NH3 NH3 H+ HCO3NaHCO3
细胞
NH4+
NH+
+
4
H+ Na+
ClNH4 Cl 排出
• 髓袢(重吸收): NH4+代替Na+、K+,由Na+- K+- 2Cl-同向转运体 • 集合管(分泌): 细胞膜对NH3高通透,对NH4+的通透性差,对NH3 的分泌与近曲小管的单纯扩散相似。 意义:促进H+分泌 利于Na+-H+交换 促进NaHCO3的重吸收
(2) HCO3-重吸收与H+的分泌
• 近曲小管: 重吸收HCO3-,分泌H+ 与Na+-H+交换有密切关系
CO2
以CO2形式,被动扩散
HCO-3
比Cl-优先重吸收
H+
(3)K+的重吸收
滤出的K+绝大部分在近端小管被重吸 收,余下小部分在其后各段重吸收,而终 尿的K+肾小管分泌的。
近端小管主动重吸收: ① 电位:管腔内-4 mv ② 浓度:管腔内(4 mmol/L) 细胞内(150 mmol/L)
渗透性利尿(osmotic diuresis):肾小管中溶质浓 度增加,则小管液渗透压升高,导致水的重吸收 受阻,较多的水随终尿排出。 例如:甘露醇 糖尿病 利尿 多尿 消除水肿
2.GFR对肾小管功能的影响 球-管平衡: 肾小球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保持 着一个平衡状态 意义: 维持尿量变化不至于太大
内 髓
髓 袢 升 支 细 段
(1)肾小体 肾小球:由毛细血管盘曲而成的血管球 入球小A > 出球小A 肾小囊: 内层:脏层(足C) 外层:壁层(与近曲 小管上皮相连) 肾小囊腔 肾小球高压
(2)肾小管 近曲小管 降支粗段 髓袢
皮 质
细段
升支粗段 远曲小管
外 髓
内 (3) 皮质肾单位与近髓肾单位髓
(1)皮质肾单位: 特点:肾小球小,髓袢短;入球小 动脉口径大于出球小动脉 (2)近髓肾单位: 特点:肾小球大,髓袢长;出球 小动脉可形成直小血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