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系统解剖生理
人体解剖生理学基础泌尿系统

膀胱壁结构特点及储尿和排尿过程
膀胱壁结构
膀胱壁由三层组织构成,从内向外分别为黏膜层、肌层和外膜。黏膜层为极薄的上皮组织 ,紧密贴附在肌层上;肌层为平滑肌,具有伸缩性;外膜为结缔组织,与周围器官相连。
储尿过程
在储尿期,膀胱逼尿肌处于松弛状态,允许肾脏产生的尿液经输尿管流入膀胱。随着尿液 的积累,膀胱内压逐渐升高。
人体解剖生理学基础 泌尿系统
目录
• 泌尿系统概述 • 肾脏结构与功能 • 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结构与功能 • 尿液生成与排泄过程 • 常见泌尿系统疾病及其影响 • 总结与展望
01
泌尿系统概述
泌尿系统组成与功能
01
02
03
04
肾脏
生成尿液,排泄代谢废物和毒 物,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
衡。
输尿管
将肾脏产生的尿液输送至膀胱 。
肾功能不全原因、分类和治疗方法
01 02 03
原因
肾功能不全的原因可能包括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高 血压肾病等原发性肾脏疾病,以及尿路梗阻、肾血管疾病 等继发性因素。此外,药物使用不当、毒物暴露等也可能 导致肾功能不全。
分类
肾功能不全可分为急性肾功能不全和慢性肾功能不全。急 性肾功能不全通常起病急骤,病程较短;而慢性肾功能不 全起病隐匿,病程较长,可能导致终末期肾病(尿毒症) 。
治疗方法
肾功能不全的治疗方法因病因和病情而异,可能包括药物 治疗(如利尿剂、降压药、免疫抑制剂等)、透析治疗( 如血液透析、腹膜透析等)以及肾脏移植等。治疗的目标 是缓解症状、延缓病情进展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06
总结与展望
人体解剖生理学基础泌尿系统重要性总结
维持内环境稳定
泌尿系统通过排泄代谢废物、调节水分 和电解质平衡,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稳定。
泌尿系统的解剖生理

泌尿系统的解剖生理泌尿系统解剖组成: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一)肾肾为实质性器官,左、右各一,位于腹膜后脊柱两侧的脂肪囊中,右肾位置略低于左肾。
每个肾由约100万个肾单位组成,每个肾单位由肾小体及与之相连的肾小管组成,是肾脏的基本功能单位。
肾单位中滤过膜★(滤过屏障)是最为重要的结构。
除血细胞及大分子物质外,其他物质均能通过滤过膜形成原尿。
记忆:该滤过的没滤过;不该滤过的滤过了异常★:1.滤过能力下降:水钠潴留、氮质血症、高钾血症、高磷、酸中毒等2.滤过屏障受损:形成蛋白尿或血尿★。
2.肾小管组成:近端小管、细段和远端小管。
近、远端小管:分曲部和直部。
近、远端小管的直部和细段组成U字形的肾小管髓袢。
肾小管的主要功能有:(1)重吸收功能过程:原尿→肾小管→绝大部分物质重吸收→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
其中近曲小管的重吸收量最大。
原尿滤液中绝大部分的葡萄糖、氨基酸、蛋白质、维生素、钾、钙、钠、水、无机磷等都在近曲小管重吸收。
(2)分泌和排泄功能肾小管上皮细胞将本身产生的或血液内的物质分泌或排泄到尿中,借此调节人体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排出代谢产物和进入人体内的某些物质,如药物等。
如:代谢性酸中毒,肾小管的泌氢功能,调节体内的酸碱平衡。
(3)浓缩和稀释功能—远端小管机体缺水--组织渗透压升高---渗透压感受器---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增加---远端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增加---尿比重上升----尿液浓缩。
反之,尿比重降低,尿液稀释而排出机体多余的水分。
3.肾小球旁器位于皮质肾单位组成:球旁细胞(分泌肾素★)致密斑球外系膜细胞异常★:如肾素分泌增多,引起肾性高血压;因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被激活。
肾性高血压按发病机制:(1)容量依赖型:水钠潴留★。
与肾小球滤过功能不好有关,限制水钠摄入或使用利尿剂可明显降低血压。
多见(2)肾素依赖型: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被激活。
一般降压药物效果差,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钙通道阻滞剂可使血压下降。
泌尿系统解剖生理PPT

2、输尿管
❖ (1)长度:25一30CM起自肾盂,终于膀胱三角,紧贴 后腹膜下行。
❖ (2)位置:行走于后腹膜,左侧稍长于右侧。分为腰、 盆及膀胱壁三段。
❖ (3)狭窄处:即为生理性狭窄处。 A、肾盂输尿管交接处(腰段) B、跨骼动脉(盆段) C、膀胱壁间(膀胱段)
3、 膀胱
❖ (1)部位:位于骨盆前部腹膜外,其形态及位置隨其充 盈程度而异。
❖ (2)容量:容量约300毫升。
❖ (3)结构:膀胱壁由肌层、粘膜下层及粘膜层组成( 由外至内)。其肌层由三组平滑肌:A、逼尿肌 B、三 角肌 C、膀胱颈部肌肉。肌层与排尿有关。
4、尿道
❖ (1) 长度:男性17一20CM;女性3CM
❖ (2) 走行:上起膀胱颈部即尿道内口,下即至外尿道 口,男性行走于阴茎海绵体内,女性在阴道前壁。
液量
肾小球滤过液进入 肾小管称为小管液; 经过肾小管和集合 管的重吸收与分泌 作用,最后排出体 外的液体称为终尿。
重吸收: 水、葡萄糖、氨基酸、小分子蛋白 质、K+、Na+、Cl-、HCO3分泌: H+、K+、NH3、青霉素、酚红、利 尿药(进入体内与血浆蛋白结合)
三.影响尿生成的主要因素 (一)滤过膜通透性
2、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机能状态 上皮细胞受损→影响正常吸收机能→尿质量改变 3、交感神经兴奋→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 Na+、
Cl-和水的重吸收↑
4、激素作用 抗利尿激素(ADH)即血管升压素(AVP)
水重吸收↑→尿量减少,即发生抗利尿作用。
醛固酮(肾上腺皮质的球状带细胞分泌的) 保Na+排K+→维持血浆K+、Na+平衡和正常细胞外
二、 泌尿生理
人体解剖生理学课件:第9章 泌尿系统

1.尿的成分和性质
尿量:正常成人 1~2L/d;正常约1500ml/d
少尿:150—500ml/d; 无尿:100ml/d以下; 多尿:2500ml/d以上
成分:来源于血浆,水:95~97%,
固体物质:3~5%
无机物:Na, K; NaCl
有机物:尿素、肌酐、尿酸、氨、胆色素等
理化性质:淡黄色,
pH 5.0~6.0,受食物影响大。
肾门
内
侧
肾盂
缘
肾窦
肾动脉 肾静脉
肾盂
• 外侧缘隆凸,内侧缘中央部凹陷,称肾门。 有肾静脉、肾动脉、肾盂、淋巴管和神经 等出入。它们被结缔组织包裹成束,称肾 蒂。肾蒂由上到下为肾动脉、肾静脉、肾 盂。
• 由肾门深入肾实质之间的腔隙称肾窦 ,窦 内容纳肾盏、肾盂、肾血管及脂肪组织等。
1.2 位置
腹后壁,脊柱两侧;
2、肾的微细结构
• 2.1肾单位(nephron):肾的基本功能单位, 它与集合管共同完成泌尿功能。人的每个肾 脏是由120万个肾单位组成的。
• 2.1.1 肾小体(renal corpuscle):肾小球, 肾小囊
• 2.1.2 肾小管(renal tubule):近端小管, 髓袢细段,远端小管
• 肾髓质在肾实质的深部,色淡,由15~20个肾 锥体组成,锥体的底朝向皮质,锥体的尖端钝圆, 伸向肾门,称为肾乳头,其顶端有许多乳头孔, 肾形成的尿液由此流入肾小盏内。
• 肾小盏为漏斗形的膜性小管,围绕肾乳头,每侧 约有7~8个肾小盏。 2~3个肾小盏合成一个肾 大盏,肾大盏约有2~3个。由肾大盏合成一个扁 平漏斗形的肾盂。肾盂出肾门后,弯向下行,移 行为输尿管。
滤过血液变稠
滤过膜和有效滤过压的情况只提供了 原尿生成的可能性,要变为现实,还 需满足时间(或血流速度)的条件。
泌尿系统解剖与生理

前列腺疾病
前列腺炎:常见症状包括尿频、 尿急、尿痛等,治疗方法包括抗 生素治疗、物理治疗等。
前列腺癌:常见症状包括尿频、 尿急、尿痛等,治疗方法包括手 术治疗、放疗、化疗等。
前列腺增生:常见症状包括尿频、 尿急、尿痛等,治疗方法包括药 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前列腺炎和前列腺增生的预防: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久坐、 憋尿等不良习惯,定期体检等。
肾脏的疾病: 肾炎、肾结石、 肾衰竭等
0
0
0
0
1
2
3
4
输尿管
输尿管是连接肾脏和膀胱的管道 输尿管分为上、中、下三部分 输尿管上部与肾脏相连,下部与膀胱相连 输尿管中段是输尿管最狭窄的部分,容易发生结石阻塞
膀胱
膀胱的形状像一个倒置的梨 形,容量约为300-500毫 升
膀胱位于骨盆腔内,是储存 尿液的器官
肾结石
病因:尿液中的 矿物质结晶沉积 形成结石
症状:腰痛、血 尿、尿频、尿急、 尿痛等
治疗方法:药物 治疗、手术治疗 、饮食调整等
预防措施:多喝 水、少吃高钙食 物、避免久坐等
肾衰竭
病因:慢性肾炎、糖尿病、高血压等 症状:水肿、乏力、恶心、呕吐等 治疗:透析、肾移植等 预防:控制血糖、血压,避免滥用药物等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泌尿系统解剖与生理
汇报人:XX
目录
01 02 03 04 05
添加目录项标题 泌尿系统的结构 泌尿系统的功能 泌尿系统的生理过程 泌尿系统的疾病与防治
01
添加目录项标题
0肾脏的位置: 位于腹膜后, 脊柱两侧
肾脏的结构: 由皮质、髓质 和肾盂组成
肾脏的功能: 过滤血液,产 生尿液
肾脏的排毒机制
泌尿系统知识点总结

泌尿系统知识点总结泌尿系统知识点总结:第一部分:泌尿系统解剖和生理1. 泌尿系统的解剖结构1.1 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
1.2 肾脏是泌尿系统的主要排泄器官,负责过滤血液中的废物并产生尿液。
1.3 输尿管将肾脏产生的尿液输送至膀胱。
1.4 膀胱是一个储存尿液的器官,它的排空是由外括约肌和内括约肌的协调收缩控制的。
1.5 尿道是连接膀胱和外部的管道,用于将尿液排泄出体外。
2. 肾脏的结构和功能2.1 肾脏的结构包括肾小球、肾小管、肾皮质和肾髓质。
2.2 肾小球起着过滤血液的作用,将滤出的废物和过剩的物质转化为尿液。
2.3 肾小管对尿液进行再吸收和分泌,调节体液中各种物质的浓度和稳定性。
3. 形成和排泄尿液3.1 肾小球的滤过和再吸收3.2 肾小管对尿液的进一步处理和调节3.3 尿液的排泄通过输尿管进入膀胱储存,并最终由尿道排出体外。
4. 泌尿系统的生理调节4.1 肾脏对水盐平衡的调节。
尿液的含水量和浓度通过肾小管的再吸收和分泌来调节,以维持体内的水平衡。
4.2 肾脏对血压的调节。
肾脏通过调节体液的容量和血管阻力来维持血压的稳定。
4.3 肾脏对酸碱平衡的调节。
肾脏能够调节体液中氢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的浓度,维持酸碱平衡。
第二部分:泌尿系统的疾病和常见问题1. 肾脏疾病1.1 慢性肾病。
指肾功能逐渐减退,导致体内废物和水电解质无法正常排泄。
1.2 肾结石。
由于尿液中某些物质结晶沉淀而形成,引起尿路梗阻和疼痛。
1.3 肾炎。
又称为肾小球肾炎或肾小管间质肾炎,是一组肾小球和肾小管的炎症性疾病。
2. 尿路感染2.1 膀胱炎。
由细菌侵入膀胱引起的炎症,常见症状包括尿频、尿急和尿痛。
2.2 肾盂肾炎。
是一种泌尿系统感染,常伴有发热、腰痛和全身不适。
3. 泌尿系统肿瘤3.1 膀胱癌。
发病率较高的泌尿系统恶性肿瘤,吸烟、化学品接触等因素可增加患病风险。
3.2 肾脏肿瘤。
肾细胞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肾脏肿瘤,常表现为腹部肿块、血尿等症状。
泌尿系统(人体解剖生理学课件)

三 肾小管和集合管分泌与排泄作用
肾小管上皮细胞将小管细胞通过新陈代谢产生的 物质或将血液中的某些 物质排到管腔中去的过 程称为肾小管和集合管 的分泌与排泄。
• 肾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均可分泌H+,其中,近 球小管细胞通过Na+ -H+交换分泌H+,促进 NaHCO3重吸收。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的闰细胞也可 分泌H+。
NH3的分泌
• 胞氨内基的酸N也H可3主氧要化来脱源氨于生谷成氨NH酰3。胺的脱氨反应,其他 • 一近般球N小H管3主也要可由分远泌曲NH小3。管和集合管分泌,酸中毒时, • N进液性强ClH)入中物酸3是随小的质盐脂尿H管 , (+溶排液 不 如量性出N的 能,a物。通N有CH质l强过助)3与,酸细于的H可盐胞H负+通+的膜结离的过正。合子继细离小成结续胞子管N合分膜H(液生泌4扩如中成。+,散的N铵N减a入NH盐+)少H4小(+4则了管是+N可与小液水H与H管4中溶+。
膀胱三角
在膀胱底的内面,位于 两个输尿管口和一个尿道内 口三者连线之间的三角形区 域,称膀胱三角,无论膀胱 充盈还是空虚都保持平滑状 态,是肿瘤和结核的好发部 位。
(一)男性尿道
起自尿道内口
前列腺部
膜部
海绵体部
终于尿道外口
三 处 内口 狭 膜部 窄 外口
三
前列腺部 尿道球部
舟状窝
处 扩 大
两
膀胱的形态图
3. 位置和毗邻
前方:耻骨联合 男性:精囊、输精管壶腹和直肠
人体解剖生理学(泌尿系统)ppt课件

精选
① H+的分泌:
意义: 排酸保碱 维持酸碱平衡 (2)NH3 的分泌 (3)K+ 的分泌
精选
原尿(滤液)与终尿有何质与量区别
原尿 数量 125mlx60x24=180L/天
质量 去蛋白的血浆 其他成分和血浆相同
99%被重吸收
◆ 概念: 滤液与血浆的区别?
肾小球的滤过: 是指血液流经肾小球毛细血管时, 血液中的水和小分子溶质,进入肾小囊的囊腔 形成超滤液的过程
◆衡量肾小球滤过的指标
肾小球滤过率(GFR): 单位时间内两肾生成的超滤液量
滤过分数(FF): 肾小球滤过率与每分钟入肾血浆流量的比值。 肾血浆流量660ml/min
第三节 肾泌尿功能的调节
1、肾小球功能调节:肾血流量自身调节 2、肾小管功能调节:抗利尿素:血浆渗透压改变、循环血量改变
醛固酮: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血K+、血Na+改变 心钠素:排纳利尿
精选
二、神经调节
肾交感神经兴奋时的作用: 入球小动脉收缩,肾血流量下降,GFR下降。
释放去甲肾上腺素
促进肾小管对
NaCL和水的重吸收
增加肾素的分泌 增加RAAS的活动
精选
二、体液调节
(一)抗利尿激素(ADH) 1.来源
精选
第四节 排尿及调节 一、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的构造
二、排尿反射: S:膀胱内压力
感受器:膀胱牵张感受器
传入N:盆N(+)
中 枢:脊髓骶段
大脑皮质(高级)
传出N:盆N(+)
阴部N(-)
效应器:逼尿肌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其盆段前方,在 男性有输精管越过, 在女性有子宫动脉 越过(距子宫颈约 1.5cm处)。
输尿管有3个狭窄:
①肾盂与输尿管移行处; ②骨盆上口跨越髂血管交叉处; ③壁内段。
三、 膀胱urinary bladder
(一)、膀胱的形态 肌性囊状器官,
成人的平均容积约 300~500ml 。
较大
肾 单
A口径 A入∶ A出= 2∶1 A入≤ A出
位
袢长度 短
长
A出后的 分布于皮质部 还形成U形 毛细血管 的肾小管周围 的直小血管
(五) 近球小体
是产生肾素的部位。 1. 颗粒细胞:是入球小动脉中层特殊分化的细胞,内
含分泌颗粒,分泌颗粒内含肾素。 2. 系膜(间质)细胞: 是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之
(二)、肾单位结 构特点
肾 肾小球 小 体 肾小囊
近球小管
近曲小管 袢降粗段
肾
袢降细段
小 近球小管
管
袢升细段
袢升粗段 近球小管
远曲小管
(三)
皮 质 肾 单 位 和 近 髓 肾 单 位
(四)两种肾单位比较
皮 质
肾
单
皮质肾单位 近髓肾单位
位
数 量 多(85-90%) 少(10-15%)
近 髓
体 积 较小
内内外缘两中缘部,凹前后陷,称肾门,是肾血管和肾盂 等两结面构。出入的部位。
出入肾门的结构合称肾蒂。
肾的位置 和毗邻
肾门— —L1体
12肋斜 过左肾 的中部、 右肾的
上部
注意临床
肾叩诊的
肾区
部位
(肋脊角)
成年人的两肾位于腹膜后间隙、脊柱两旁,呈“八”
字形排列,通常为左高右低。
左肾上、下端分别对应于第12胸椎和第3腰椎的椎体上 缘水平,右肾上下端则分别对应于该两椎体的下缘水平。
肾盂离开肾门下行并变细,约在第2腰椎 上缘处移行为输尿管。
二、肾的功能解剖和肾血流量
肾的功能解剖 (一)肾单位(nephron) 的构成
是肾的基本功能单位,它与集合管共同完 成泌尿功能。人的100 万/肾 肾小体
肾小管 2. 集合管 :尿液浓缩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空虚时呈三棱椎 形,分膀胱尖、膀 胱体、膀胱底和膀 胱颈4部分。
(二)、膀胱的内部结构
☆膀胱三角
trigone of bladder
膀胱底内面,两侧 输尿管口与尿道内 口之间的平滑三角 区称之。
输尿管间襞、膀胱垂
(三)、膀胱的位置和毗邻
在成人,空虚 的膀胱居小骨盆内, 上方有腹膜覆盖, 为腹膜间位器官。
(七)、肾脏血液循环的特征
( 一) 血供特点
1. 流量大,但分布不均 1200ml/min 占心输出量1/5~1/4 皮质:94% 分布 外髓:5%~6% 内髓:< 1%
2. 两次毛细血管网 肾小球毛细血管网: 压力高,利于滤过 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网: 压力低,利于重吸收
(八)肾血流量的调节
1. 自身调节:动脉血压80 ~180mmHg 范围变 动时,肾血流量相对恒定。
肾内部结构
肾实质分为肾皮质 和肾髓质。
肾皮质 renal cortex 在表层,其伸入肾锥体之 间的部分称肾柱。
肾髓质renal medulla 形成15~20个肾锥 体,顶端为乳头孔。
由肾门往内, 肾实质围成肾窦,
内有7~8个肾小盏, 2~3个肾大盏和由
肾大盏合成的前后
扁平、漏斗状的肾 盂(等结构)。
★膀胱充盈时, 膀胱尖及腹膜返折 线可上升至耻骨联 合以上。
前方—耻骨联合,
后方(男女有别)
◆女性—子宫和阴道; ◆男性—精囊腺、 输精管壶腹和直肠。
四、尿道urethra
男性尿道 全长约16~22cm,
分3部: 前列腺部 膜部
特点: 海绵体部 3 个狭窄:尿道内口、尿道膜部和尿道外口 3 个扩张:前列腺部、尿道壶腹和舟状窝 2 个弯曲:耻骨下弯、耻骨前弯。
间的一群细胞,具有吞噬功能。 3. 致密斑:入球A与远曲小管联接处,细胞呈立柱样变、
斑状突起;对远曲小管中的[Na+]、[Cl-]敏感,
并将信息经间质细胞传递至近球细胞,调节肾素的 释放
(六)肾的神经支配
肾交感神经 NE 肾动脉
肾小管 球旁细胞 ①调节肾血流量; ②调节滤过率、重吸收 ③调节肾素的释放
泌尿系统
urinary system
组成:
1.肾
2.输尿管 3.膀胱 4.尿道
主要功能:形成并排出尿液
urinary system
泌尿器官——1.肾 输尿管道——2.输尿管
3. 膀胱 4. 尿道
一、肾kidney
肾的形态 实质性器官,
形似蚕豆,左右 各一。
位于脊柱两侧 贴于腹后壁。可 分上、下两端,
肌源学说 :血管平滑肌紧张性随灌注压变化 管-球反馈 :小管液流量的变化影响肾血流
量和肾小球滤过率的现象。 2. 神经-体液调节:紧急状态下发挥作用。
肾交感神经兴奋 →肾血流量↓ NE 、E、ADH 、血管紧张素 →肾血流量↓ PG 、NO →肾血流量↑
二、输尿管 ureter
为一肌性管状结 构,全长20~30cm。 贴腰大肌前面下行, 入盆腔后向内下方 穿入膀胱。
女性尿道 全长约4~6cm,
以尿道外口开口于 阴道前庭。
特点: 短、宽、直。
小结及复习思考题
1.试述肾的位置、形态和内部结构。
2.试述输尿管的形态结构特点、分部及 其狭窄处的临床意义?
3.不同年龄和充盈状态下膀胱的形态位 置对临床操作会有什么影响?
4.比较男、女性尿道结构的异同点及各 自的临床(应用)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