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大学生就业现状

合集下载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近年来,高职毕业生就业形势非常严峻,这一方面与高等教育规模快速扩张、毕业生数量迅速增加密切相关,另一方面则在于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不足。

因此,如何帮助高职毕业生发挥自身的优势提高就业竞争力,是高职院校急需考虑的问题。

一、高职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现状具《2012中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发布的信息显示,2011届高职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为89.6%,与本科毕业生接近。

报告显示,2011届高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中为家庭第一代大学生的占88.1%,近3年来,高等职业教育为全国850万个家庭实现了高等教育学历“零”的突破。

在2011届高职学校毕业生中,有12.7%来自于贫困地区,22.2%来自于西部地区,16.2%来自于民族地区。

全国高职学校毕业生有近六成在300人以下规模企业就业,其中在50人以下小微企业的约三成,为服务各地小微企业提供了重要的人力资源;2011届高职毕业生有35%在学校所在市就业,68%在学校所在省区就业,为三线城市发展、推动区域均衡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2011年全国涉农高职学校达到343所,占高职学校总数的27%,在服务“三农”、服务新农村、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引领作用。

中国社会科学院和麦可思研究院共同发布的《2012年中国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文/齐佳珍黑龙江广播电视大学哈尔滨150080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蓬勃发展,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凸显,对高职毕业生而言,解决就业难的最根本途径在于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增强高职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是解决当前后金融危机时代就业问题的有效途径。

因此,如何提升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理论课题和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关键词: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分析文献标志码:A[基金项目]本文是2012年度黑龙江省教育厅高职高专科学研究项目“新形势下高职高专院校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对策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12525098。

当前我国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与政策

当前我国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与政策
5)用人单位过分看重工作经验,“数 年工作经验”的招聘广告随处可见。
2、大学生就业难情况分析
6)性别歧视:普遍歧视女性。理由:1、生 育哺乳。2、提前退休(家庭责任)。3、劳 动强大不够。4、性别差异
7)生源、地域歧视:有些大城市(上海、广 东等)歧视外地人。信用社、铁路、电力等 行业主要接收本系统内部人士。甚至部分公 务员招聘也做户口限制。
3)高校及教育系统反应较慢:扩招使得毕业生供应 数量激增,社会需要消化的一个过程。学校专业设 置、专业教育、就业及职业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 知识更新较慢,社会实践机会不多。
2、大学生就业难情况分析
4|)传统就业渠道的吸纳能力降低: 2000年以前,政府、企事业单位是吸 纳大学生的主要渠道。但目前政府机关、 事业单位、国有企业面临的精兵简政压 力很大。中小企业虽然数量巨大,但因 其保证能量有限、机构不健全、工资待 遇低,对大学生的吸引力有限。
8)学生个人主观能动性不强:1、盲目、随 波逐流、、无目标、无规划、无措施。2、主 要优势不突出,专业拼不过熟练工,体力拼 不过农民工。3、个人期望值高,家庭期望值 高。
3、世界各国大学生就业情况
日本:大学生求职平均要找16家企业。 加拿大:大学生要在实习中捕捉机会。 巴西:大学生习惯“先就业后择业”。 俄罗斯:30%大学生要改姓,在本专业外就
业。 西班牙:大学生坦然做“蓝领”。 美国:大学生靠密集新希望找工作。 综合来看,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
三、大学生就业政策
鉴于就业形势,大学生就业首要了解就 业政策,以有更多就业机会和选择。
2009年3月17日,教育部下发《国家 促进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公告》。 首次以公告形式公布了国家促进普 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包括20条 新举措,将对五类大学毕业生提供补偿 学费、考研加分等优惠政策。

分析报告当前就业形势谈谈大学生应如何能面对就业

分析报告当前就业形势谈谈大学生应如何能面对就业

标准文案分析当前就业形势谈谈大学生应如何面对就业中文摘要:近年来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对大学生个体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要求日益提高,因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然而部分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却存在一些误区。

本文的目的就是要阐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意义,消除部分认识误区,引导大学生选择正确有效的途径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以应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形势职业生涯一、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1.社会竞争激烈,就业岗位与毕业生人数差距太大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13亿,这个数字是令人无法想像的。

所以,根本不能保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都有自己的岗位。

换句话说,也就是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吸纳能力正在逐渐减小。

而高校毕业生的数量却是逐渐增加的,而且,增加之势远远大于减小之势。

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年年在扩招,毕业生的数量一年比一年多,造成社会对毕业生的整体社会需求量与实际毕业人数之间的矛盾突出,毕业生求职择业的竞争加剧。

2.扎堆现象严重专业扎堆,热门专业人才过剩。

前些年,出现了几个热门专业,如计算机,土木工程等等。

不可否认,这些专业至今仍然是热门专业,仍然是社会的焦点问题。

致使众多考生纷纷报考这些专业。

虽然需求量大,但学习这些方面的人才更多,已经超过饱和。

这也就是为什么热门专业的毕业生们找不到工作的一个重要原因。

3.薪水与自己心中的希望值不符很多大学毕业生,尤其是名校的毕业生,刚刚毕业,刚刚踏入社会,就认为自己高人一等,希望自己的薪水高出社会现实水准。

从而对一些企业的相对较低的薪水不屑一顾。

4.各企业选人挑剔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同时,用人单位也普遍存在着“选材难”的问题。

好多企业虽明知其公司的栋梁和骨干是大学生,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大学生,但是,他们每年基本上不要应届大学生。

这将是应届大学生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企业是不会无缘无故不要应届生的。

大学生就业现状及

大学生就业现状及

调查显示
•国家计算机二 级考试的平均 过关率为15%。
• 85%的考生需要两次三次 甚至四次五次才能通过二 级考试。而每次考试需要 交80元报名费。
• 相当多的同学需要交160元,240元,甚至 320元的报名费才能拿到证书。
大学四年时光
• 如此短暂,又要考那么多证书,怎么才能 保证考证一次就过呢?
• NO.7:兼职实习证明 因为没有经验,所以才叫“应届生”,所以工作 才难找。 但是,具有了相关的兼职实习经验,就 成了应届生中的“有工作经验”的,具有优势, 脱颖而出。
• 全国近120所高校规定: 毕业生必须拥有计算机 二级证书、英语四级证 书,发放学士学位证。
• 计算机二级证书和英语四级证书并列为当 代大学生必考的证书。
• 2、但是,想找好工作必须有大学 毕业证,因为太多的用人单位招聘 要求,都是本科以上文聘
本科或大专以上文聘
• 1、学校招聘 • 2、广告公司 • 3、计算机公司 • 4、人力资源公司 • 5、翻译 • 6、大型公司市场人员(业务员) • 7、金融证券公司 • 8、等等
大学生活概括
• 在大学,以好工作为目标,奋 斗,查漏补缺,综合提升自己 的素质,锻炼自己的能力,已 达到好工作用人的标准
招聘会
• 现场人潮涌动,有时烈日当空, 有时大雨磅礴,为什么这些刚 毕业的,甚至有些害羞的大学 生们克服腼腆,些许的胆怯, 顶着严寒和酷暑还拼命向前挤?
综上所述
• 大学生难就业,大学生就业 难,已经成为普遍现象,已 经成为当代政府和社会迫切 要解决的社会问题,同时, 应该引起同学们的警觉。
古时候
• 安阳唯一一家过关率超过 70%的计算机培训机构
特点
• 1、教材:内部教材,专门的作 家针对亚峰二级编写,考点集 中

大学生就业形势之我见

大学生就业形势之我见

大学生就业形势之我见——观《求职旅馆》有感“2010年,中国大学毕业生630万,加上正在找工作的人,超过800万;2011年,将超过1000万人”,《求职旅馆》中这样说道。

那2012年、2013年,一直到未来,当代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和前景会是什么样呢?这让我们深思。

《求职旅馆》讲述了当时已毕业一年依旧在求职的海南大学药学专业的肖国鹏,以及刚毕业的湖南工程学院设计专业的周伟伟。

他们的求职经历现实的反映了当代大学生的就业现状: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为了找到一份好的高薪工作,将就业的目标定在北、上、广这些一线城市,但普遍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只能蜗居在大城市,或者是在一段时间后,由于生活压力被迫返乡。

周伟伟是一名应届毕业生,因为来上海找工作单位而居住在当地的求职旅馆中,小小的房子里住满了前来上海求职的大学生,他们都怀着一个共同的目标——要在这个发达的城市中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

有句话说得好“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

”在参加过各种招聘会后,他失望而归。

作为一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压力是很大的,如果在毕业之前还没能找到单位,那毕业之后的就业压力将会更大。

在招聘会上,用人单位这样说道“企业是很实在的,拿来人才就要用,培养并不是我们的本责”。

很多的招聘单位基本上不会考虑应届毕业生,事业迅速扩张的中国企业是没时间来培养人才的。

周伟伟就是被这样那样的条条框框而拒之门外。

另一位主人公肖国鹏的情况也并不乐观。

毕业于药学专业的他在各种医院、药店里打听,希望能找寻到一个推荐自己的机会。

为了获得与医生见面的机会,他装作病人去看病;为了讨好医生,得到有用的信息,完全忘记自己是在他乡,到处寻找桑叶让医生的女儿高兴。

一次次的联系,一次次的蹲点,他相信,总有一天他会感动医生,从而获得一个机会。

映象最深的是他说过的一句话,作为一个已经毕业一年的大学生来说,他有优势,至少已经有足够的心理准备来面对未来在寻找工作路途上的种种坎坷。

看完《求职旅馆》,感触甚多。

当前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 王雁斌
作者机构: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出版物刊名: 山东社会科学
页码: 247-248页
年卷期: 2011年 第S2期
主题词: 大学生;就业;金融危机;高校教育;政策

摘要:近些年,高校招生人数逐年增加,而就业市场对于大学毕业生需求的增幅却不大。且国
内有丰富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城镇待业人员,及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结构模式和特殊的国情背景,
都会对大学生就业产生较大影响。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与2011年世界局部地区军事冲突、
政治经济动荡,更加大了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所以,应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以有效增加大学毕业
生就业岗位并提高就业质量。这样,不仅有利于国家的经济发展,对促进社会和谐及维护国家繁荣
稳定的局面都会起到深远而积极的作用。

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现状与对策论文

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现状与对策论文

浅谈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现状与对策摘要:在近年高校毕业生数量急剧膨胀的形势下,就业的难题似乎变得更加严峻和突出.就业是用人单位和学生双向选择的结果,就业难既有企业用人标准的问题,也有学生自身的问题,面对当前就业形势我们大学生更应该正确认识自己,脚踏实地。

关键词:就业形势就业结构就业市场就业体制发展趋势随着越来越多的同学走进大学校门,也就会有越来越多的毕业生走出校门,学生已经由原来的上学难转变成了就业难。

近两年毕业生人数仍有较大增长,面对工作岗位没有明显增加的现实,毕业生们要同富有工作经验的下岗工人、劳动力价格低廉的农村富余人口进行竞争,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就业压力仍然很大。

一、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当代大学生处于一个改革与开放并存、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

毕业时之所以出现如骑驴找马、急功近利、眼高手低等现象,我们认为是因为有如下原因造成:(一)毕业生就业结构失衡,供给与需求矛盾突出。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中国处于人口高峰期,存在大量的新增劳动力需要就业。

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1号)载此次人口普查登记的全国总人口为1339724852人。

比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10年增加7390万人。

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在做客人民网时表示,在全国人口普查统计的总人口中,其中劳动力资源9.2亿人。

该数据比2000年的8.25亿增加了将近1亿人。

据人口专家预测,中国未来10年每年适龄劳动力资源都能稳定在9亿左右。

这对大学毕业生就业必然产生一定影响。

(二)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在最近几年实现了又快又好发展,为中国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保障。

但一些问题也由此而来,高校扩招伴随着毕业生的快速增长。

中国正经历一场“高等教育泡沫”,其程度与全球信贷泡沫相当。

对中国远期前景来说更严重的后果是,扩招速度太快,使得许多学校简直成了文凭工厂,教出来的学生素质低下。

2011年的毕业生人数640万,再加上往届没有实现就业的,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数量之大可想而知。

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r adipisicing elit, sed do eiusmod tempor incididunt ut labore et dolore magna aliqua. Ut enim ad minim veniam, quis nostrud exercitation ullamco laboris nisi ut aliquip ex ea commodo consequat.
然而,现实的情况却是。。。。。
拥 挤 的 人 才 招 聘 市 场
人山 人海 的招 聘会 现场
许多大学生毕业前的困惑
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 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 不知道自己适合干什么? 不知道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
不了解自己所学专业未来的发展状况?
不了解到哪里找工作? 不知道现在该做些什么? 不知是否应该升学、出国、择业?
就业形势与政策分析
一、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 二、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成因 三、国家关于大学毕业生政策解读 四、大学毕业生如何成功就业
一、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
• 1、严峻的经济形势 • 2008年因美国次贷危机而引发的国际社会金融 海啸导致了金融机构的连锁性破产,引发了金融 行业的裁员风潮。金融危机渗透到实体经济领域, 会对整个经济增长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金融危 机直接影响行业就业,并可能引发更大规模的就 业冲击
•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r adipisicing elit, sed do eiusmod tempor incididunt ut labore et dolore magna aliqua. Ut enim ad minim veniam, quis nostrud exercitation ullamco laboris nisi ut aliquip ex ea commodo consequat. • (1)800-1500(5.01%) • (2)1500-2000(31.51%) • (3)2000-2500(25.68%) • (4)2500-3000(15.66%) • (5)3000-3500(9.82%) • (6)3500以上(12.3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大学生就业难的真正原因
1.供过于求
在没有出现经济危机的时候,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也是比较突出的问题,从整个就业情况
看,大学生的供给明显大于实际需求。不是总量的供过于求,而是结构性的供过于求,主要
是培养的大学生的方向及大学生所应该学习的内容和社会的实际需求是脱节的。
企业用人的时候,首选是相关专业,其次是高潜质的人,因为企业在发展期需要大量的
人员补给,有些人是可以在工作过程中逐渐培养的,这也为一部分专业不对口的大学生解决
了就业的问题。
当经济危机到来的时候,企业普遍实行的保守的发展战略和紧缩的财务战略,一方面人
力资源的补给大幅减少,另一方面用于培养与培训的费用也大幅减少,在招聘的时候会对相
关专业的大学生优中选优。经济危机造成的结果是,无论是从结构看,还是从总量上看,大
学生的数量都是供过于求。
2.缺乏胜任力
现在高校培养的大学生都是掌握了一定的理论,实践非常缺乏,即便是对实践要求极高
的技工类,很多学校因为种种原因取消和减少了实践的课程。大量理论的课程让学生在专业
方向上的收益是有限的,缺乏实践能力的大学生成了纸上谈兵的高手。
企业是非常现实经济实体,需要的人就是能够给企业直接带来绩效的人,而纸上谈兵的
大学生并不能马上给企业带来绩效,还要搭上老员工给为其辅导,从而影响了企业的整体绩
效。现在很多企业都停止了招聘新员工,尤其是大学生,即便招聘也是有实力的公司进行的
优中选优的战略性人才储备;而有些有实力的公司,在进行人才的战略性调整,希望通过现
在的经济危机带来的变化,招募和储备一批中高端人才和优秀的技术骨干,从而迎接经济危
机过去后的新的发展。
由此可见,一些企业认为经济危机也是转机,在这个转机的过程中,良莠不齐的企业进
行了自然而然的优胜劣汰,使得企业乃至整个行业以后的发展会更加规范。而大学生没能在
这一转机中受到青睐,其根本原因是大学生毕业后,不具备相关工作的胜任力。
3.大学生就业观念存在问题
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并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就业期望值较高,理想与现实存在较大差距。表
现在毕业生对自己估计过高,眼高手低,这山望着那山高;对薪水、福利待遇要求过高,不
顾自身的条件,导致用人单位不敢接收;片面追求大城市,对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大
城市,不愿去一些小城市发展;对单位选择过高,“学而优则仕”非要去当官,看重国家机
关、大单位等,对一些小企业不感兴趣,致使高不成低不就。

二、大学生就业难如何解决
很多培训机构认为11年将是就业培训的又一个转机,毫无疑问,对于找不着工作的大
学生,培训确实是一种有效的方式,尤其是很多机构还承诺负责就业。但摆在眼前的现实问
题是,就业形势不好的情况下,很多培训机构的承诺并不能兑现,而很多认证培训除了一纸
证书外,并没有为参训者带来更高的附加值,连参加培训的人自己都知道,这是自欺欺人的
没有办法但又不得不试试的办法。
而一些真正关心培训内涵,注重技能提升的培训机构,如果没有承诺就业出口,如果没
有相关的证书,吸引力也是有限的。如果承诺就业但不能兑现,无疑是饮鸩止渴,还是自取
灭亡。因为大学生真正关心的是能不能找到工作,能学到真正的本领如果找不到工作,和没
本领没有什么差别。
问题在于能不能找到工作上了,这是企业的事情。但是目前情况下,保守和收缩策略的
大绝多数企业,不可能招聘大批没有经验的新员工,因为企业首要解决的问题是生存,为新
员工支付的薪水是企业直接成本,这可能会影响到企业的生存。
于是政府出面了,出台了一些财政政策,企业接纳大学生可以得到补贴等。这在一定程
度上有一定的作用,但是政府要求半年后企业必须接收该员工,而大多数企业不能保证半年
后经济形势会好转,因此不愿承担这样的用人风险,因此对于这一政策也并不敢尝试。
是不是可以将这些综合起来考虑呢?大学生要解决的是工作的问题,很多人只要是有个
工作不赚钱也可以,企业也要考虑如果经济形势好转人才补给如何解决,政府考虑的是大学
生有工作干可以解决一些突出的社会问题。那么在此阶段,大学毕业后可以视为见习期,由
企业接收并进行实际工作的训练,当经济好转的时候,企业就会储备了一定的补给人才,而
大学生无论选择是否留在该企业,都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工作技能,求职也不再是一件难事了。
而政府的补贴可以一部分用于补贴企业实训的人力成本和场地设备成本,一部分用于补贴大
学生的见习期间的生活费用,这就解决了企业的一部分问题,也解决了大学生家庭负担的一
部分问题。同时一部分培训机构也将发挥一定的作用,对于培训机构来说,真正要考虑的应
该是究竟能够给受训者带来什么样的价值,带来多大的价值,作为补充教育形式的优势是什
么,考虑的不仅仅是就业难带来的收益机会,更应该是对教育本身的思考。
总而言之,目前既要解决大学生掌握实际工作技能的问题,又要解决企业的后顾之忧问
题。因此,政府的补贴的钱要花在刀刃上,避免钱花了,大学生只是延期几个月失业的情况
发生。大学生自己花钱参加培训,更要花在刀刃上,要真正考虑能否学到真实的本领。
这是解决目前问题的途径之一,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还是教育本身的探索和实践。问题
一直都存在,经济危机只不过是让问题体得的更加尖锐,如果能借助这次经济问题,加快对
教育的探索,加快政府职能的探索,加强企业和高校的更深层次衔接,对于从根本上解决问
题,对于未来中国的发展,也许是件好事。问题的产生不是一朝一夕的,所以解决问题的过
程也不会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从各个角度,不同的时间段有不同的侧重点,逐步来解决这一
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