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鼻在食品风味分析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电子鼻快速检测区分羊肉中的掺杂鸡肉

电子鼻快速检测区分羊肉中的掺杂鸡肉
( 2 . C o l l e g e o f L i  ̄S c i e n c e a n d E n g i n e e r i n g , No r t h w e s t Un i v e r s i y t f o r Na t i o n a l i t i e s , L a n z h o u 7 3 0 0 2 4 , C h i n a )
Ab s t r a c t : T h e a d u l t e r a t i o n o f mu t t o n h a s a t t r a c t e d i n c r e a s i n g a t t e n t i o n t h a t r e q u i r e s r e l i a b l e me t h o d s f o r t h e a u t h e n t i c a t i o n . An e l e c t r o n i c
现代 食 品科 技
Mo d e r n F o o d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2 0 1 3 , V o 1 . 2 9 , N o . 1 2
电子鼻快速检测 区分羊 肉中的掺杂鸡 肉
田晓静 。 。 ,王俊 ,崔绍庆 ’
速2 0 0 mL / mi n 、顶 空容积 2 5 0 mL及顶空生成时间 3 0 mi n 。在此务件下检测混入鸡 肉的掺假羊肉,结果发现采用主成分分析时,掺入 鸡 肉的比例随主成分一降低而增大, 但相邻 比例彼此重叠,难以有效区分;采用典则判别分析时,混入不同比例鸡 肉的羊肉糜样品能
较好地区分;采用主成分 回归分析和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建立的定量预测模型 ( R 2 > 0 . 9 5)能有效预测混入的鸡 肉比例。电子鼻在混

电子鼻-电子舌参数详解

电子鼻-电子舌参数详解
比。
滤波处理
去除信号中的噪声干扰,提取 有用的信号成分。
特征提取
对处理后的信号进行特征提取 ,提取出与气体浓度相关的特 征信息。
模式识别
利用分类算法对提取的特征进 行分类和识别,实现对气体成
分的定性或定量分析。
参数优化与校准
01
温度控制
控制传感器的工作温度,以获得最 佳的检测性能。
校准方法
采用标准气体对传感器进行校准, 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采样方式
静态采样
将待测气体样品引入传感 器室内,保持室内气体浓 度稳定一段时间后进行检 测。
动态采样
将待测气体样品连续引入 传感器室内,实时监测气 体的浓度变化。
循环采样
将待测气体样品引入传感 器室内,进行循环检测, 以获得更准确的测量结果。
信号处理方法
信号放大
对传感器输出的微弱电信号进 行放大处理,提高信号的信噪
03
02
压力调节
调节传感器室内的压力,以适应不 同气体浓度的检测需求。
数据处理算法
优化数据处理算法,提高气体浓度 的测量精度和响应速度。
04
03 电子舌参数详解
传感器类型
金属氧化物传感器
利用金属氧化物作为敏感材料,对气体分子进行吸附和反应,从 而改变电导率或电阻值,实现气体分子的检测。
石英晶体微天平传感器
应用领域
01
02
03
食品质量控制
检测食品的新鲜度、风味、 品质等指标,控制食品生 产过程中的质量。
药品质量控制
检测药品的有效成分、纯 度、稳定性等指标,保证 药品的质量和安全。
环境监测
检测空气中的有害气体、 水质中的污染物等,评估 环境质量,保障人类健康。

基于GC-MS、GC-O和电子鼻技术评价百香果酒香气特征

基于GC-MS、GC-O和电子鼻技术评价百香果酒香气特征

基于GC-MS、GC-O和电子鼻技术评价百香果酒香气特征程宏桢,蔡志鹏,王 静,沈勇根*,卢剑青,李晓明,刘馥源,徐 弦,安兆祥(江西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西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农产品加工与安全控制工程实验室,江西 南昌330045)摘 要:分别以紫皮百香果全果和果汁为原料发酵百香果酒,通过感官评价,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和气相色谱-嗅闻方法,结合电子鼻技术,评价百香果原果汁及其发酵后的果汁酒和全果酒中的香气特征。

结果表明:原果汁、果汁酒和全果酒共鉴定出78 种香气成分,包括21 种醇类、21 种酯类、10 种萜烯类、7 种酮类、4 种醛类、3 种醚酸类和12 种其他类物质;气相色谱-嗅闻结合香气强度法共鉴定出27 种特征香气成分,包括12 种醇类、7 种酯类、4 种萜烯类、2 种酮类、1 种酸类和1 种醛类物质,原果汁、果汁酒和全果酒三者香气强度差异显著(P<0.05);气味活度值大于1的特征香气成分分别有15、18 种和19 种,芳樟醇、β-紫罗酮和己酸乙酯是对三者贡献最大的特征香气成分;主成分分析显示三者差异区分明显,线性判别分析显示果汁酒和全果酒在风味上有重叠,但两者与原果汁间区别较大。

关键词:百香果;原果汁;果汁酒;全果酒;香气特征Combined Use of GC-MS, GC-O and Electronic Nose Technology to Evaluate the Aroma Characteristics of Passion Fruit WineCHENG Hongzhen, CAI Zhipeng, WANG Jing, SHEN Yonggen*, LU Jianqing, LI Xiaoming, LIU Fuyuan, XU Xian, AN Zhaoxiang (Laboratory for Agro-processing and Safety Control Engineering, Jiangxi Development and Reform Commission, College of 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Jiang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Nanchang330045, China)Abstract: The aroma characteristics of wines made from whole passion fruits and its juice were evaluated by using 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 coupled to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HS-SPME-GC-MS), gas chromatography-olfactometry (GC-O) and electronic nose technolog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 total of 78 aroma components, including 21 alcohols, 21 esters, 10 terpenes, 7 ketones, 4 aldehydes, 3 ether acids and 12 other substances, were identified in passion fruit juice and the two wines; a total of 27 characteristic aroma components were identified by GC-O combined with aroma intensity method, including 12 alcohols, 7 esters, 4 terpenes, 2 ketones, 1 acid and 1 aldehyde.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aroma intensity among the three samples (P < 0.05). In total, 15, 18 and 19 aroma components with odor-activity value (OA V) greater than 1 were found in the juice and wines made from passion fruit juice and whole fruits, respectively. Linalool, β-violone and ethyl hexanoate were the most important aroma components.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 showed clear discrimination among the three samples. 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 (LDA) showed that there were overlaps in flavor between the wines, but they were distinct from the juice.Keyword: passion fruit; fruit juice; fruit wine; whole fruit wine; aroma characteristicsDOI:10.7506/spkx1002-6630-20200319-286中图分类号:TS20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6630(2021)06-0256-09引文格式:程宏桢, 蔡志鹏, 王静, 等. 基于GC-MS、GC-O和电子鼻技术评价百香果酒香气特征[J]. 食品科学, 2021, 42(6): 256-264. DOI:10.7506/spkx1002-6630-20200319-286. 收稿日期:2020-03-19基金项目:江西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柑橘)建设专项(JXARS-07)第一作者简介:程宏桢(1996—)(ORCID: 0000-0001-7439-109X),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果蔬贮藏与加工。

食品中风味物质的提取与分析方法研究

食品中风味物质的提取与分析方法研究

食品中风味物质的提取与分析方法研究随着人们对食品口感和风味的要求越来越高,对风味物质的提取与分析方法的研究也愈发重要。

本文将介绍目前常用的风味物质提取与分析方法,并探讨这些方法的优缺点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首先,常见的风味物质提取方法包括溶剂提取、蒸馏提取和超声波提取。

溶剂提取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将样品与适当的溶剂混合,使风味物质溶解于溶剂中,再通过过滤、浓缩等步骤获得目标物质。

溶剂提取方法简单易行,适用于大多数风味物质的提取,但由于使用溶剂可能导致风味物质的损失,因此需要选择合适的溶剂和提取条件。

蒸馏提取则是通过加热样品,使风味物质蒸发后再冷凝回收的方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挥发性风味物质的提取,如香料中的精油。

蒸馏提取方法可实现对目标物质的快速提取,但需要控制好温度和时间,以免影响风味物质的质量。

超声波提取是一种利用超声波的高频振荡作用使物质分子发生位移和冲击,从而实现风味物质的快速提取的方法。

超声波提取方法操作简便且提取效果好,但由于超声波作用对样品有一定的破坏性,因此需要合理控制超声波的强度和时间。

在风味物质的分析方法方面,常用的方法包括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和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HPLC-MS)。

GC-MS方法主要适用于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分析,如香料中的挥发油。

通过气相色谱和质谱的联用,可以对样品中的化合物进行分离和鉴定,不仅可以确定风味物质的种类和含量,还能够对其质量进行评估。

HPLC-MS方法则适用于非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分析,如植物提取物中的多酚类化合物。

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和质谱的联用,可以对样品中的化合物进行分离和鉴定,其分离效果较好且能较准确地测定目标物质的含量。

除了上述方法外,还有一些新的提取与分析方法在食品风味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

例如,固相微萃取(SPME)可以实现对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快速提取,同时避免了溶剂的使用;电子鼻技术可以通过模拟人类嗅觉系统感知风味物质,用于食品质量检测和鉴别。

电子鼻的仿生数据分析方法

电子鼻的仿生数据分析方法
特征提取
通过计算数据的主成分,提取出数据中的主要特征,便于后续的分析和处理。
03
电子鼻数据预处理
数据清洗
去除异常值
在数据采集过程中,难免会由于各种原因产生一些异常值,这些值可能会对数据分析产生 负面影响,因此需要将其去除。
填补缺失值
在数据中,有时会存在一些缺失值,这可能是由于设备故障或者数据采集过程中的误差导 致的。为了使数据更加完整,可以采用一定的方法对缺失值进行填补。
案例二:食品检测
总结词
电子鼻仿生数据分析方法在食品检测领域具 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能够实现对食品新鲜度 、品质和安全性的快速、准确检测。
详细描述
电子鼻仿生数据分析方法能够通过感知和分 析食品的气味信息,实现对食品新鲜度、品 质和安全性的快速、准确检测。这种方法能 够检测出食品中的有害物质、细菌和其他污 染物,保障食品安全。例如,在肉类、鱼类 、蔬菜等食品的检测中,电子鼻仿生数据分
06
电子鼻仿生数据分析方法应用案 例
案例一:疾病预测
要点一
总结词
电子鼻仿生数据分析方法在疾病预测方面具有高准确 性和实时性,能够快速识别疾病的气味特征,为早期 诊断提供有力支持。
要点二
详细描述
电子鼻仿生数据分析方法利用仿生学的原理,通过模 拟人类嗅觉系统对气味信息的感知和分析,实现对疾 病气味特征的快速识别和分类。这种方法具有高灵敏 度和特异性,能够准确检测出疾病的气味标志物,为 早期诊断提供有力支持。例如,在肺癌、糖尿病、肝 病等疾病的诊断中,电子鼻仿生数据分析方法表现出 优异的应用效果。
THANKS
感谢观看
要点二
线性判别分析(LDA )
LDA是一种监督学习算法,它通过构 建一个投影矩阵,将原始数据映射到 新的低维空间中,使得同类数据在新 的空间中距离更近,不同类数据在新 的空间中距离更远。LDA适用于有标 签的数据降维。

食品风味化学1.5 食品风味研究的发展过程和趋势

食品风味化学1.5 食品风味研究的发展过程和趋势
2. 分析仪器无法满足某些超微量风味物质的需要
许多超微量风味物质容易为人们感觉出来,很难用实验手段 进行提取和分析。
六、风味化学研究的困境
3. 分析所需要的数据资料还不完备
(1)对风味物质的分析鉴定需要大量的数据资料。 (2)气谱-质谱-数据系统联用方法只能鉴定已知成分, 已知成分如在数据库中没有质谱数据也不能鉴定,需要做大 量分离工作,分离组分用光谱方法进行鉴定。
食物放在可以旋转的底座上,而顶部则包着尖尖的“牙齿” 象活塞一样上下移动。 这种压缩和旋转模拟了嘴里的食物 经受的机械压力。
通过从容器底部的一根管子添加含酶的假唾液,这一过程变 得更加逼真。通过另一个入口供应的氦流过“嘴”模仿呼吸 的效果并把挥发性化合物带走进行分解。
五、 食品风味 研究的 发展过程 和趋势
1. 风味学术研究
(2)风味释放
② 风味物质和食品主要组分的结合
蛋白质等高分子物质+风味物——结合型或被包 埋
当香味物质和呈味物质的分子通过这样的相互作 用变成结合型时,由于结合型分子比游离型分子 移动困难,因此表现出风味的变弱,即香味阈值 高。
五、 食品风味 研究的 发展过程 和趋势
1. 风味学术研究
五、 食品风味 研究的 发展过程 和趋势
1. 风味学术研究
(2)风味释放
① 食品的质构性质
黏稠度 可以延长呈味成分在口内黏着的 时间。 醇厚感 是指味觉丰满、厚重的感觉,涉 及味的本质,属于化学现象。 食物颗粒越小,越有利于呈味成分的释 放,同时对口腔的触动较柔和,对味觉的 影响有利。
五、 食品风味 研究的 发展过程 和趋势
五、 食品风味 研究的 发展过程 和趋势
2. 风味工业化研究
(2)风味物质的开发动向

基于电子鼻和气质联用比较分析花椒芽与香椿芽炒鸡蛋特征风味

基于电子鼻和气质联用比较分析花椒芽与香椿芽炒鸡蛋特征风味

基于电子鼻和气质联用比较分析花椒芽与香椿芽炒鸡蛋特征风味乔明锋;蔡雪梅;何莲;熊欢;赵欣欣;苗保河【期刊名称】《中国调味品》【年(卷),期】2024(49)1【摘要】基于电子鼻和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研究花椒芽与香椿芽炒鸡蛋挥发性特征风味物质的异同。

电子鼻分析表明花椒芽和香椿芽炒鸡蛋的风味指纹图谱相似,总体香味响应值区别不大。

气质分析表明,烯烃类(69.370%)是花椒芽炒鸡蛋的特征挥发性风味物质,其中D-柠檬烯(34.973%)和月桂烯(17.656%)的相对含量较高;酯类(56.057%)是香椿芽炒鸡蛋的主要风味物质,其中相对含量较高的是乙酸乙酯(32.810%)和乙酸异戊酯(17.397%)。

花椒芽和香椿芽炒鸡蛋中检测出18种相同的风味物质,其中D-柠檬烯、月桂烯、α-蒎烯等的相对含量比较高,因此花椒芽与香椿芽炒鸡蛋在风味上具有相似之处。

花椒芽炒鸡蛋中的主要挥发性化合物D-柠檬烯和月桂烯具有较强的药理活性,据此推测花椒芽炒鸡蛋可能还具有一定的药理功能。

由于前期实验结果表明两者能被人们接受的程度不存在显著差异,因此,花椒芽炒鸡蛋同样具有较好的研究意义和推广前景。

该研究为综合利用花椒叶资源提供了食用开发花椒芽的资料参考。

【总页数】6页(P94-99)【作者】乔明锋;蔡雪梅;何莲;熊欢;赵欣欣;苗保河【作者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都市农业研究所;四川旅游学院烹饪科学四川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207.3【相关文献】1.基于电子鼻和气质联用分析不同生长期茂县花椒叶挥发性风味物质2.基于气质联用分析花椒芽炒鸡蛋挥发性风味物质3.基于电子鼻和气质联用分析烹饪方式对青花椒挥发性特征风味的影响4.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结合电子鼻分析类干酪乳杆菌发酵豆渣饮料过程中风味特征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电子鼻技术在干酪识别上的应用

电子鼻技术在干酪识别上的应用

合 ,依据气 味对苹果进行 分类和 分级 ;
中科院 电子所 , 国家传 感器技 术重0 0 0年 时利用单 片 13工作原理
机 实 现 了一 个 电子 鼻 系统 ,可 以对 3种 电子 鼻 主 要 是 仿 照人 的嗅 觉 不 同标 号 汽 油 和 5 不 同 品牌 白酒 进 行 原 理 来 设 计 的 , 它是 一 个 定 性 的 种 分类和 识别 。
维普资讯
电子鼻技术在干酪识别上的应用
芦筱菲 郑丽 敏 郭奇慧 中国农业 大学信 息与 电气工 程学 院 张晓梅 任发 政 葛克 山 中 国农 业大 学食 品科 学与 营养工程 学 院 内蒙古 蒙牛乳 业股份 ( 团 )有限公 司 集
1电 子 鼻 的研 究 与 应 用
4o 0C,空 气 流 量 3 / n Lmi。
关 键 词 : 电子 鼻 ;干 酪 品 种 ;识 别
图 1 — o e 1 0 型 电子鼻实物图 E N s 一 0 0
多 年前 ,人 们推 测 电子 鼻技 术 用 嗅味和挥发性成分 的人工嗅觉装置。 它
于 气味的检测将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 的 与普通的化学分析仪器不 同,得到 的不
技 术 , 之 后 , 它 被 成 功 地 用 于 各 个 不 是被测样品 中某种或某几种成分 的定性 同 领 域 , 比 如 食 品 科 学 、 医 药 学 以 及 或定量结果 ,而是样品中挥发性成 分的 指 。 环 境 污染 的控制 。 随着 生产 过 程 中 各 整 体 信 息 ,也称 “ 纹 信 息 ” 环 节 自动 化 程 度 的 提 高 , 越 来 越 需 要
分 析 和 人 工 神 经 网络 等 分 析 方法 ; 胤 单 ,不需要专业的技 术人 员,客 潘
3种原 干酪主成分 分析二维 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子鼻在香精风味分析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姓名:郭萍 学号:1101415028 班级:11级食品卓越

摘要:电子鼻技术是一种风味分析的新技术,近年来在食品领域得到了快速发展。介绍了电子鼻的基本组成、工作 原理及其特点,综述了电子鼻在食品风味分析中的研究进展,着重介绍了电子鼻在风味突出的食品方面的分析应用。 关键词:电子鼻 香精领域 风味物质 分析技术 正文: 风味是香精品质的重要特征,是人们选择和接受食品的重要因素。风味物质一般成分繁多而含量甚微,且挥发性极高,多数为易破坏的热不稳定性物质,除了少数成分以外,大多数是非营养性物质。风味物质能刺激人的食欲,因而对人的摄食、消化 有积极而重要的影响。在许多名优食品中,风味的 差别很大程度决定了产品的等级和价值。目前,香精风味优劣及产品等级的评定主要由感官评价完成,气体的成分和浓度则主要借助于化学分析仪器来完成。现在较为先进的食品风味仪器 分析技术有气相、液相色谱法,色 (气、液) 谱— 质谱联用测定法 、顶空分析 (headspace analysis)、气相色谱—吸闻检测技术 GC- O)、电子鼻检测技术 (electronic nose) 等。其中,电子鼻检测技术是在20 世纪 90 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分析、识别和检测复杂气体的新技术。电子鼻作为一种新型人工智能嗅觉装置,具有价格适中、操作简单、携带方便等优点,更为突出的是它灵敏度高、测量数据与人类的感官评价相关性好[1],因此,在食品风味分析领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并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1、电子鼻的基本组成与工作原理: 电子鼻是模拟人类和动物嗅觉工作原理的电子设备。电子鼻气体传感器、信号处理系统和模式识别系统等功能器件组成。其中,气体传感器是基础部件,它相当于人的嗅觉神经元,单个气体传感器对气体的响应可用强度表示。当由多个气体传感器组成传感器阵列每个样品进行数据计算和识别,可得到样品的“气味指纹图”,从而达到对挥发性气体的分析和检测。 目前,对气体传感器形成的多变量数据处理软件有:主成分分析 (PCA)、人工神经网络 (ANN)、偏 最小方差 (PLS)、单类成分判别分析法 (SMICA) 等。其中,人工神经网络是一种模仿动物神经网络行为特征,进行分布式并行信息处理的算法数学模型。人工神经网络具有特有的非线性适应性信息处理能力,以及对系统自学习和自适应的能力,被认为是最有前景的电子鼻分析方法;同时,这些分析技术的不同组合应用,展现出良好的效果,逐渐成为一种趋势。 2、电子鼻技术在香精风味分析中的应用电子鼻技术在香精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如乳制品检测、水产品香精中有关风味检测等。本文重点介绍电子鼻在风味突出的特色食品,如肉制品、调味品、茶叶及酒类等方面的分析应用。 2.1、电子鼻技术在肉制品风味分析中的应用鲜肉是没有香气的,甚至有难闻的肉腥味。但肉 制品挥发性气体的变化与肉的品质变化有关,因此电 子鼻可以应用在肉制品生产线的连续检测中[2]。熟肉的肉香是由氨基酸、多肽、核酸、糖类、脂质、维生素等风味前体物,在加工过程中经过一系列复杂反应生成的。Taurino 等人[3]利用电子鼻分析了意大利干制腊肠 不同贮期的挥发性成分,检测出了腊肠的不同类型和成熟时间,甚至猪肉的性别。该试验还结合了微生物分析、静态顶空、气相色谱、质谱等分析技术,检测分析了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变化,及腊肠中 19 种风味成分物质。据研究,猪的喂养方式和出栏时间对伊比利亚火腿的风味有重要影响。Santos 等人 [4]通过电子鼻及 PCA,ANN 系统分析,从伊比利亚火腿样品中,成功识别出猪的 3 种出栏时间和 2 种喂养条件 (橡子果、饲料) 的不同。此外,国外有人对熟肉在冷藏中产生的蒸煮味warmed- over favour,WOF) 研究深入,许多学者利 用电子鼻研究了加工的温度、时间以及冷藏条件对形成蒸煮味的影响[5]。 2.2、电子鼻技术在调味品风味分析中的应用近几年,电子鼻在调味品中的研究应用成为一个热点,国内学者先后利用电子鼻对香醋、酱油、花椒[6]等进行了分类识别、香气分析。国外学者利用微胶囊技术包被香精香料,通过电子鼻研究了其香气扩散模型。 当今,肉味香料的生产和研制方兴未艾,各类香精香料在国际市场上相继问世,电子鼻在这一行业中的应用正在渐渐增加。田怀香等人[9] (2008 年) 利用电子鼻对金华火腿 原料与调配的金华火腿香精的香气成分进行了对比分析,通过主成分分析法 (PCA)、单类成分判别分析法 (SMICA) 等多元统计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得出,金华火腿原料和所调配的金华火腿香精的总体香 气轮廓相似但仍有差别,说明调配香精具有金华火腿的特有气味,但与金华火腿原料相比还是有一些差距,这为进一步完善调香工作提供了参考。肖作兵等人[10] (2009 年) 利用电子鼻技术比较了 5 种肉味香精的差异性,并对它们的耐热性能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这是一种评价咸味香精热稳定性的有效方法,对香精品质的控制和鉴定起到了一定的理论指导作用。 2.3、电子鼻技术在茶叶风味分析中的应用香气是决定茶叶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迄今为止,已从各种茶叶中分离出 700 多种香气物质。目前,国内外的茶叶品质鉴定和等级区分大多采用感官审评法,这需要由专业培训和较长从业经验的评茶师来完成。近年来,随着电子鼻分析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发展,电子鼻在茶叶中有了越来越多的应用。 黄海涛等人[11]利用电子扫描仪对铁观音、兰贵人、玉针、碧螺春和云雾茶等 5 种茶叶进行了香味扫描,确定了电子鼻在茶叶香味辨别中的作用。并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法对这 5 种茶叶样研究了挥发性化学成分组成和含量上的差别对茶叶 样 品香味的影响。 于慧春等人[12]利用电子鼻对 5 个不同价格的茶样的茶叶、茶水和茶叶底挥发性成分进行检测,结果表明,以相应的茶水为对象进行电子鼻分析,对茶叶品质等级的判别结果比较好,干茶叶次之,茶叶底相对最差。由此可见,探索不同的检测方法可以提高电子鼻的检测精度。 Dutta 等人[13]用电子鼻对 5 种不同加工工艺的茶 叶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电子鼻代替传统的茶叶的感观评审的可行性。 Tudua 等人[14]采用学习增强型神经网络电子鼻技 术对红茶品质进行评估。发酵是红茶制作中的重要步骤, Bhattacharyya 等人[15]利用电子鼻考察了发酵中温度、湿度、通风对红 茶品质有重要影响,监控红茶的发酵过程,取得良好效果。 Yang 等人[16]利用电子鼻对富含香豆素的日本绿茶及其独特风味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电子鼻可以正 确区分 7 种不同香豆素含量的绿茶,并评价其风味特点,该实验还研究了制茶工艺中烘茶的温度对绿茶风味的影响,实验发现,相对的低温长时冲泡有利于绿茶香豆素味的形成。 2.4、电子鼻技术在酒类分析中的应用电子鼻在酒类上具有广泛应用,包括酒类识别、品牌区分,产地和年份鉴别,以及香型分析等多方面。 Corrado 等人[17] (1995 年) 在利用电子鼻分析了 意大利干红葡萄酒,成功区别了 1989- 1993 年 5 个 年份的葡萄酒样品。 Corrado 等人[18]运用电子鼻对来自不同庄园的葡萄酒进行比较分析,虽然不同的庄园酒在感官分析中差别甚微,但是在电子鼻气味指纹上有明显的区别。 Cynkar 等人[19]用质谱电子鼻装置能有效监控红葡 萄酒的由微生物引起的酸败。秦树基等人[20] (2000 年) 利用电子鼻将无水酒 精、烈性酒、葡萄酒和啤酒 4 种酒类成功识别(正确识别率达到 95%)。 周亦斌[21]利用电子鼻对不同品牌的黄酒中挥发性物质进行了分析,并用神经网络模式对黄酒的品牌进行区分。高永梅[22]用 GC- flash 型电子鼻对 6 个清香型、17 个浓香型、4 个酱香型 3 种香型白酒样品的进行分析 。得到的 PCA 指纹图谱 ,可以直观地2011 年第 1 期 谢安国,等:电子鼻在食品风味分析中的应用研究进展。3个香型酒分别分布在 3 个独立的区域。该方法可以作为进一步分析白酒香型之间的关系及新型香型划分的初步参考依据。 然而,电子鼻在酒类分析中富有争议的是乙醇对气体传感器的影响程度。Ragazzo- Sanchez 等人[23]指出 乙醇是顶空的主要成分,加上水蒸气的影响,电子鼻把握含酒精饮料的风味 特征往往是困难的,该实验将葡萄酒经脱水和脱乙醇化后,用电子鼻和气相色谱对葡萄酒中异味的检测精度明显提高。 Ragazzo- Sanchez 等人[24]指出蒸馏和脱乙醇化将影响芳香物质的浓度和挥发性,所以即使对样品进行蒸馏和脱乙醇化,电子鼻描绘含酒精饮料的正常香气特征仍然是巨大挑战,最终指出乙醇对电子鼻的影响在以往的实验中可能被低估了。该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 3、电子鼻分析技术的特点 培养专门的嗅觉审评师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资金,感官审评的审评结果可能受评定人员的从业经验、地区差异、嗅觉疲劳等因素影响。相比而言,电子鼻分析技术成本不高,分析结果更客观、公正。 电子鼻技术响应时间短、检测速度快,重复性好,这使电子鼻可以很好地应用于在线检测。Cho 等人[25]利用微型气体传感器和神经网络系统开发出可以实时定量分析混合气体的无线电子鼻。 普通化学分析方法只能测量样品中某种或某几种成分的定性或定量结果,而电子鼻能捕捉到样品中挥发性成分的整体信息、香气的总体轮廓。但电子鼻对某一气体成分的分析精确度不如化学分析仪器 高,往往不提供一个样本香气成分和浓度的硬数据。因此,2 种方法分析结合使用,经常在风味分析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电子鼻技术不需要对样品预处理,因此操作快速简便。但有实验表明,如果对样品进行恰当的预处理,和选择对样品合适的检测方法,可以提高电子鼻的检测精度。气体传感器对湿度的敏感,所以电子鼻检测的数据受水汽影响较大,这是在使用电子鼻时所应留意的。 Bhattacharya 等人[26]采用卤素灯照射的方式给茶叶加热,提高了茶香物质的挥发性,并避免热水冲泡茶叶方式水汽对电子鼻的影响,增加测量的敏感度。 4、展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