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技术及进展
血液蛋白组学

血液蛋白组学血液蛋白组学是一门研究血液中蛋白质组成和功能的学科。
血液蛋白是人体内非常重要的一类生物分子,它们在维持生命活动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
通过对血液蛋白组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人体健康与疾病的关系,并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方法和思路。
血液蛋白组学主要通过对血液中蛋白质的组成、结构、功能和相互作用等方面的研究,来揭示蛋白质在人体内的重要作用。
血液中的蛋白质种类繁多,包括血浆蛋白、血小板蛋白、血红蛋白等,它们在机体内部起着不同的功能。
通过对这些蛋白质进行研究,可以了解它们在正常生理状态下的分布和浓度变化,以及在疾病状态下的变化规律。
这些变化可能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等有密切的关系。
血液蛋白组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质谱分析、免疫学技术、蛋白质组学和蛋白质芯片技术等。
其中,质谱分析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可以对血液样本中的蛋白质进行鉴定和定量分析。
通过质谱分析,可以确定血液中不同蛋白质的分子量、组成和结构等信息,进而揭示蛋白质的功能和相互作用。
免疫学技术可以用来检测血液中特定蛋白质的存在和表达水平,从而评估其在疾病中的作用。
蛋白质组学和蛋白质芯片技术可以对血液中的蛋白质进行全面和高通量的研究,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多的信息。
血液蛋白组学在临床医学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通过对血液蛋白的研究,可以发现许多与疾病相关的生物标志物,这些标志物可以用来辅助疾病的早期诊断、预测疾病的进展和评估治疗效果。
例如,血液中某些肿瘤标志物的升高可以提示肿瘤的存在和发展,从而帮助医生及早发现和治疗肿瘤。
另外,血液蛋白组学还可以用来评估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为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
通过对不同个体的血液蛋白组学特征进行分析,可以为疾病的治疗选择和剂量调整提供指导。
血液蛋白组学的研究还可以为疾病的机制研究和新药的研发提供重要的理论和实验基础。
通过对血液中蛋白质组成和功能的深入研究,可以揭示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分子机制,为疾病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和靶点。
血清蛋白质组学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血清蛋白质组学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人体的血液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这些蛋白质在人体内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将蛋白质分析应用于医学领域,开创了蛋白质组学领域。
其中,血清蛋白质组学作为体液分析的一种重要方法,在疾病诊断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血清蛋白质组学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一、血清蛋白质组学的原理血清蛋白质组学是一种依据不同蛋白质在电泳等技术上的分离和检测,来分析患者血液中某些特定蛋白质量的量和质的方法。
血清蛋白质组学分析的基础是体液中包含大量蛋白质,包括细胞因子、激素、酶和抗体等,这些蛋白质的种类、分子量和结构都不同。
当人体发生病变时,血液中含有的某些蛋白质数量或结构可能会发生变化。
利用这种变化,可以通过血清蛋白质组学的方法,分析血液中是否存在特定的蛋白质,来做出疾病的诊断。
二、血清蛋白质组学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肿瘤是一种常见的恶性疾病,早期的诊断是治疗肿瘤的关键。
血清蛋白质组学作为一种新的诊断方法,可以对肿瘤早期诊断提供较为敏感和特异的检测手段。
例如,可利用相对分子量、异常表达和图片特征等方面识别癌细胞的蛋白质,在肿瘤早期诊断、疗效监测以及预后评估方面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三、血清蛋白质组学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心血管疾病是目前常见的致死因素之一,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诊断难度和治疗风险。
血清蛋白质组学可以检测体液中的蛋白质含量和结构,可以发现心脏组织和其他器官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参与。
通过这种分析方法,可以在心血管疾病早期出现时识别出各种标志物来促进治疗。
例如,检测高敏感C-反应蛋白、前B型利钠肽等标记物能更准确地诊断心脏病变和危及患者生命的程度,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基础。
四、血清蛋白质组学在其他疾病中的应用除了肿瘤和心血管疾病,血清蛋白质组学在许多其他疾病的诊断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肝病、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炎症和感染等疾病中,血清蛋白质组学能够帮助鉴别症状和病因,并帮助确定肝炎乙型、艾滋病毒和输血后疾病等病因和治疗方案。
蛋白质组学在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蛋白质组学在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蛋白质组学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成为疾病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蛋白质组学是指对生物体内所有蛋白质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的科学方法。
在医学领域中,蛋白质组学主要分为两个方向:一是利用蛋白质组学技术进行疾病诊断,另一个是通过蛋白质组学技术发现新的治疗靶点。
下面分别从这两个方向探讨蛋白质组学在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一、蛋白质组学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可以通过研究血液、组织和细胞的蛋白质,来发现与疾病关联的特定蛋白质。
比如,研究人类乳腺癌组织中的蛋白质,可以找到许多与乳腺癌相关的蛋白质。
这些蛋白质在正常人体内或者其他疾病患者的组织中基本不存在,因此这些与疾病一一对应的蛋白质被称为生物标志物。
生物标志物在疾病诊断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比如,在乳腺癌早期诊断中,如果能够通过血液样本筛查出特定的生物标志物,不仅可以帮助医生尽早发现患者的病情,还可以避免过多地检查,节省医疗成本,达到了将疾病诊断的目的。
除了乳腺癌外,其他许多疾病也已经成功地利用了蛋白质组学技术进行诊断。
例如,心肌梗死、乙肝、艾滋病和肺癌都可以通过在血清中检测特定的生物标志物进行诊断。
通过蛋白质组学技术进行疾病诊断,不仅可以提高诊断准确性和效率,还可以为疾病早期预防和治疗提供指导。
二、蛋白质组学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除了在疾病诊断方面,蛋白质组学技术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也日益广泛。
通过蛋白质组学技术发现新的治疗靶点,可以为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药物和治疗方案。
因此,蛋白质组学技术在新药研发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长期以来,治疗癌症一直是医学界的难题。
然而,蛋白质组学技术的发展为癌症治疗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利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可以发现许多与癌症相关的蛋白质,并且这些蛋白质在正常组织中非常少见或者不存在。
因此,这些“癌症特异性蛋白质”成为治疗癌症的新靶点。
在发现新的治疗靶点之后,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合成相应的物质,通过药物治疗来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蛋白质组学研究方法及进展

蛋白质组学研究方法及进展
廖有祥;汤恢焕
【期刊名称】《湘南学院学报(医学版)》
【年(卷),期】2008(10)4
【摘要】临床蛋白质组学(Clinical Proteomics)是蛋白质组学新近出现的一个分支学科,它将蛋白质组学技术应用于临床医学研究,着眼于与疾病相关的差异表达的蛋白质,围绕疾病的预防、发病机制的研究、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等方面开展研究.本文对蛋白质组学技术在I临床研究中的应用与进展做一综述.
【总页数】4页(P71-74)
【作者】廖有祥;汤恢焕
【作者单位】湘南学院附属医院,湖南,郴州,423000;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湖南,长沙,41000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786
【相关文献】
1.蛋白质组学研究方法及其新进展 [J], 耿鑫;张维铭
2.蛋白质组学研究方法学进展 [J], 侯彦强;仲人前;孔宪涛
3.蛋白质组学研究方法及应用的研究进展 [J], 谭伟;黄莉;谢芝勋
4.肿瘤干细胞蛋白质组学研究方法的新进展 [J], 李明
5.蛋白质组学研究方法进展及在卫生防疫中的应用前景 [J], 吴西梅;朱杰民;朱炳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蛋白质组学技术在疾病诊断上的意义

蛋白质组学技术在疾病诊断上的意义蛋白质组学技术是研究生物体内所有蛋白质的研究领域。
通过分析和研究生物体内的蛋白质组成、结构和功能,蛋白质组学技术在疾病诊断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蛋白质组学技术在疾病诊断上的意义和应用。
蛋白质是生物体内最为重要的功能性分子,参与了细胞结构、代谢调控、信号传导、免疫应答等生理过程。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蛋白质组学技术的发展为了解蛋白质的组成、结构和功能提供了有效的工具。
疾病的发生发展往往与蛋白质的异常变化或异常表达相关联。
因此,蛋白质组学技术在疾病的早期诊断、预测和治疗监测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蛋白质组学技术在疾病的早期诊断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许多疾病在早期并没有明显的症状,而蛋白质组学技术可以通过对血液、尿液、组织等样本中蛋白质组成的研究,发现与疾病相关的蛋白质标志物。
这些蛋白质标志物的检测可以帮助医生早期发现疾病,从而有助于进行早期干预和治疗。
例如,血浆中的PSA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是前列腺癌的标志物,其浓度的变化可以提示前列腺癌的发生和发展,通过检测PSA可以帮助医生及早诊断前列腺癌。
其次,蛋白质组学技术在疾病的预测和评估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蛋白质组的分析,可以发现某些蛋白质的异常表达与疾病的相关性。
这些蛋白质的异常表达可以作为预测疾病发生的潜在标志物。
例如,乳腺癌患者的血浆中常常出现人乳头瘤病毒(HER2)的高表达,这可以被用作乳腺癌发生的风险评估指标,通过蛋白质组学技术的应用,可以对乳腺癌的早期发生进行预测和评估。
此外,蛋白质组学技术还可以为疾病的治疗监测提供有力的支持。
在治疗过程中,蛋白质组学技术可以监测特定蛋白质的表达情况,以评估治疗的有效性和进展。
例如,在肿瘤治疗过程中,可以通过分析血浆中肿瘤相关蛋白质的表达水平,以评估治疗的效果和预测患者的预后。
蛋白质组学技术对于监测疾病的治疗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非常重要,从而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蛋白质组学技术的应用前景

蛋白质组学技术的应用前景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蛋白质组学技术成为生物医学领域研究的热点。
蛋白质组学技术可以帮助人们理解人体及其他生物体内的蛋白质组成和功能,同时也有助于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治疗。
本文将讨论蛋白质组学技术在基础研究、临床诊断和药物研发等领域的应用前景。
一、基础研究方面蛋白质是细胞内的关键分子,对于理解细胞的生物学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蛋白质组学技术可以帮助科学家在细胞和组织层面上全面分析蛋白质组成和相互作用。
随着蛋白质组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科学家可以更深入地探索蛋白质功能和相互作用,以及不同蛋白质之间的联系。
例如,在神经科学领域,蛋白质组学技术可用于研究与神经退行性疾病(如老年痴呆症和帕金森病)相关的蛋白质组成和功能,以便进一步了解这些疾病的发生及发展机制。
在遗传学研究中,蛋白质组学技术可以被用来分析癌症基因突变对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影响,以及这些变化可能会导致癌症的发生和发展。
二、临床诊断方面蛋白质组学技术也可用于临床诊断。
它提供了一个高度敏感、高效的诊断工具,可以帮助诊断和预测很多不同的疾病。
蛋白质组学技术的优点之一是它可以对人体中大量的蛋白质进行同时检测,从而使得诊断结果更加快速、准确。
例如,基于蛋白质组学技术的癌症诊断方法正在得到广泛应用。
这项新技术可以通过检测患者血液和组织中的癌症标志物,以便在早期发现癌症并在最初阶段进行治疗。
蛋白质组学技术也可以帮助诊断罕见疾病,如猝死综合症和先天性疾病。
三、药物研发方面蛋白质组学技术在药物研发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由于药物通常是以蛋白质为靶标进行设计和开发的,因此,蛋白质组学技术可以提供有关药物与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的信息,以便更好地了解药物对哪些靶标产生作用以及如何优化药物设计。
例如,癌症治疗方面的研究中,蛋白质组学技术可以发现新的治疗靶点,同时也可以帮助研究人员了解不同靶点的性质和哪些药物更有效。
蛋白质组学技术还可用于研究药物和基因表达的关系,为药物研发提供更加深刻的理解。
蛋白质组学在医学诊断中的应用

蛋白质组学在医学诊断中的应用一、引言蛋白质组学是指对生物体内所有蛋白质进行系统性、全面性地研究。
蛋白质是构成生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有着复杂多样的生物学功能,对一些遗传性疾病、癌症、代谢异常等疾病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蛋白质组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已经为医学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二、蛋白质组学技术及其发展1、蛋白质组学技术概述蛋白质组学技术的核心在于应用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手段,对在生物体内或体外存在的所有蛋白质进行综合分析和全面研究。
其主要包括蛋白质分离、蛋白质序列鉴定、定量分析等技术。
2、蛋白质组学技术的发展蛋白质组学技术发展的历程主要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蛋白质电泳技术的发展,其可以把蛋白质基本的分离和初步鉴定。
第二个阶段是基于质谱技术的蛋白质鉴定方法,其可以对大量的蛋白质进行组学研究和鉴定。
第三个阶段是高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发展,其可以对大规模的蛋白质组进行全面化分析和鉴定,并进一步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的研究。
这三个阶段的发展也使得蛋白质组学技术变得更加成熟和完善。
三、蛋白质组学在医学诊断中的应用1、蛋白质组学在癌症诊断中的应用癌症是目前常见疾病之一,其症状少而难以早期发现,想要进行早期诊断非常重要。
蛋白质组学技术可以针对癌症中蛋白质的表达变化进行定量和分析,发现特异蛋白质的表达水平或者是缺失,从而可以推断出癌症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同时,蛋白质组学技术也可以通过分析癌症相关蛋白质的相互作用和信号通路来研究癌症发生、发展和转移机制,为癌症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案。
2、蛋白质组学在血液疾病诊断中的应用血液疾病包括贫血、血栓性疾病、白血病等,它们常常具有蛋白质表达的明显变化,可以通过蛋白质组学技术进行有效的分析和研究。
例如,在白血病诊断中,可以使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质谱技术和多肽质谱检测方法,从而快速准确地鉴定出特异性蛋白质。
这些蛋白质的检测可以对白血病患者进行早期监测和治疗,有效地提高了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
蛋白质组学技术在各研究领域中的应用和思路

蛋白质组学技术在各研究领域中的应用和思路刘钟慧1186141052@目录CONTENTS蛋白质组学研究方法生物医学与蛋白质组学农林领域与蛋白质组学环境科学与蛋白质组学1蛋白质组学研究方法CHAPTER组学技术示意图(信息从基因组-转录组-蛋白组-代谢组的传递)UPLC–MSE application in disease biomarker discovery:The discoveries in proteomics to metabolomics(2014)曾经我们以为,生命的复杂程度与基因数目成正比;人类与简单生物的巨大差别,来自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的数量*同一基因组,在不同细胞/组织中表达的蛋白质谱不同(如:脑、肝、心和肾之间)*同一细胞/组织,在不同时间/不同环境条件下表达额蛋白谱也不同(如:胎儿与成人)*即蛋白质组是空间和时间上动态变化着的整体,一个基因人类蛋白质组全谱绘制完成2014年,人类蛋白质组全谱绘制完成,2篇文章发表在nature2016年,第3篇文章发表在nature,对蛋白定位进行了补充 1.17种成人组织,7种胎儿组织,6种人造血细胞;2.共鉴定17294非冗余蛋白,覆盖84%人类基因;3.人类蛋白质组实现接近完全覆盖;数据库:NCBI-Pubmed ;时间:2016年7月4日约4万篇文献,以human 为研究对象的占一半以上中国人类蛋白质组计划(CNHPP )2014年6月全面启动实施,主要目标是以我国重大疾病的防治需求为牵引,发展蛋白质组研究相关设备及关键技术,绘制人类蛋白质组生理和病理精细图谱、构建人类蛋白质组“百科全书”,全景式揭示生命奥秘,为提高重大疾病防诊治水平提供有效手段,为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提供原动力。
蛋白质组学研究现状蛋白质组学概念和技术特点蛋白质组(proteome):由澳大利亚Macquarie大学的Wilkins和Willianms在1994年首次提出,指组织或细胞中所有蛋白质的集合蛋白质组学(Proteomics):是指在大规模水平上研究蛋白质的特征,包括蛋白质的表达水平,翻译后的修饰,蛋白与蛋白相互作用等,由此获得蛋白质水平上的关于生理、病理等过程的整体而全面的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0/ -,+1"+0" 2")"/,#$3 -,+4,")) /%5 -,+)6"#1
!"#! $ %&’ () *+%,-.%+’ $ )#! / %&-0%,’ 12 ) $ 3&’ 4)2 # *+%,-.,&5
45678797: ;< =>?8>78;5 @:?8A85:B 3A>?:CD ;< @8E87>FD @:?8A>E GA8:5A:6B H:8I85J !""+*"K H:8I85J .F;7:;C: =:6:>FAL M:57:FB H:8I85J !"%%"’K ML85>
[ 9": ;+,5)] OE>6C>K OF;7:;C:K 6>COE: 7F:>7C:57 血浆蛋白质组具有下列显著特点 : ! 血 浆 蛋 白 质 组 是 最 复 杂的蛋白质组学研究对象, 它含有至少 ! 万种蛋白质。这是因为 血浆蛋白质来源广泛, 几乎包括所有细胞、 组织、 器官的蛋白。另 外, 还存在大量的蛋白质剪切体、 翻译后修饰( 特别是糖基化) 、 降解片段, 其中仅免疫球蛋白就有上百万种蛋白形式。" 血浆蛋 白质丰度差异巨大, 远远超过目前分离鉴定 所 达 到 的 动 态 范 围 。 在血浆 0 血清中的含 人血清白蛋白( L9C>5 6:F9C >EN9C85 , ,G3 ) 量最高,约占所有蛋白质总量的 *"X; 如 %% 种最高丰度的蛋白, 所鉴定的蛋白质也不同,因而人们 发 展 了 各 种 各 样 的 技 术 以 互 补, 以尽可能多地鉴定蛋白质。人类蛋白质组组织( ,9C>5 .F;V
生
物
技
术
通
讯
!"##"$% &’ (&)#"*+’)!),差异蛋白质组方面的研究。
./0123 ’/14 56017 899:
8
Hale Waihona Puke 基于不同样品预处理方法的血浆蛋白质电泳分离 !
质谱鉴定策略
由于血浆蛋白浓度动态范围非常广, 而 %L%AV>," 和 8AL" 存在动态范围窄及其他方面的缺陷, 使 其 在 血 浆 蛋 白 质 组 研 究 中的应用较少。 5CF 等 OWP用 R>$% 亲 和 柱 去 除 : 种 血 清 高 丰 度 蛋 后 用 二 维 液 相 色 谱A离 子 白后, 用 %L%AV>," 对 蛋 白 进 行 分 离 , 阱串联质谱( 对酶解后的肽段进行分离鉴 8AL !* Z "%&AR% Z R% ) 定, 共得到 4W4 种蛋白。除了用 +VVV 推荐的质谱数据过滤参数 外,还用从 %L%AV>," 所得到的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信息与鉴 定结果比较( 同时考虑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和降解) , 经过严格过 滤后共鉴定了 8W8 种蛋白。
生
物
技
术
通
讯
b_WW_=G 4c H4/W_M,c/b/Yd
e;EP!2 c;P) f9EPB %""’
’’*
文章编号: !""#$"""%&%""’(")$"’’*$")
综
述
血液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技术及进展
巩燕, 李晓海, 应万涛, 蔡耘, 钱小红
军事医学科学院 放射医学研究所, 北京 !""+*" ;北京蛋白质组研究中心, 北京 !"%%"’ [ 摘要] 人血液含有来源于几乎所有细胞、 组织、 器官的蛋白质, 可以直接反映病理、 生理状态, 是各种疾病诊断、 生物标志 列为首 物发现的最有价值的标本。因此, 长期以来, 血浆蛋白质组一直是人们研究的热点, 并被人类蛋白质组组织( ,-./ ) 批启动的重大国际合作研究项目。 血浆蛋白质含量动态范围非常广、 成分极其复杂, 血浆蛋白质组的研究极富挑战性。 近年 质谱鉴定、 数据处理等多种相关技术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本文简要综述了 来, 血浆高丰度蛋白质去除、 蛋白质 0 肽段分离、 上述技术领域的研究和应用进展。 [ 关键词] 血浆; 蛋白质组; 样品处理 [ 中图分类号] 12+# [ 文献标识码] 3
[ 78)1,/#1] ,9C>5 NE;;? 86 > E>FJ: F:O;687;FD ;< OF;7:856B A;57>8585J 7L;96>5?6 ;< ?86785A7 OF;7:856 6:AF:7:?B 6L:?B ;F E;67
<F;C A:EE6B
78669:6 >5? ;FJ>56 7LF;9JL;97 7L: N;?DP
N
基于不同样品预处理方法的血浆 蛋 白 质 多 维 色 谱
%EJJI/ R&U"L28 免疫亲和色谱柱,前者已在 +VVV 项目中得到
广泛应用。 %EJJI/ R&U"L28OQP可以一次性去除 28 种高丰度蛋白, 去除效率达 WQXYWW1QX。+6HF; 等 O:P对免疫亲和去高丰度蛋白的 方法进行了改进, 在血清样品中加入 QX 的乙腈来破坏 蛋 白 间 的 相互作用, 从而在去除高丰度蛋白的同时 , 避免了因非特异性吸 变性 条 件 下 去 除 附造成的低丰度蛋白的损失。 8AL" 结果表明, 高丰度蛋白质能得到更多的蛋白质点, 尤其是低分子量蛋白质。 目前很多实验室对以上多种方 法 的 有 效 性 、 特 异 性 等 进 行 了评价比较。 $HDG?I/ 等 O3P对 8 种商业化的试剂盒 +%>ABEJ0E?C/F ( 和 +%> Z &;,AIED/[H0 ( RC00CJ/IE 公 司 ) >DEIGKHD (C/G=CEF=EG 公 司) 进行了评价, 前者基于亲和染料, 后者基于免疫亲和。他们用 技术结合液 \]"%# ( \6HF?C^C=H?C/F ]GCF; "FKHF=EB %C;FH0 #H;G) 相色谱 ( !* ) A 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 ( </6ICEI ?IHFG^/ID 定量方法 <#&*$ R% ) C/F =T=0/?I/F IEG/FHF=E DHGG GJE=?I/DE?IT, 结果表明, 基于免疫亲和的试 来比较去除前后 +%> 和 &;, 的量, 剂 盒 的 去 除 效 果 更 好 。 *KI/DT 等 O_P 用 二 维 差 异 凝 胶 电 泳 ( ?@/A
7:;C: /FJ>58S>78;5 , ,-./ ) 的 人 类 血 浆 蛋 白 质 组 计 划 ( ,-./
给各个实验室分发 .E>6C> .F;7:;C: .F;I:A7, ,...( 的 初 级 阶 段 , 同样的样品, 以评价不同技术路线得到的蛋白质鉴定情况。
!
血浆高丰度蛋白质去除技术
血浆高丰度蛋白的去除至关 重 要 , 可 明 显 提 高 低 丰 度 蛋 白
分离! 质谱鉴定策略
基于多维色谱的规模化蛋白质组研究技术具有重现性好、 分离效果好、 检测动态范围宽、 易于实现高通 量 、 自动化等优势, 已显示出明显的优势和潜力,在血浆 蛋 白 质 组 研 究 中 发 挥 了 重 要 作 用 。 %KEF 等
O29P
用高效纳升级反相色谱 ( IE[EIGEBAJKHGE
.E>6C> OF;7:;C: 86 7L: <8F67 857:F5>78;5>E A;EE>N;F>78;5 E>95AL:? ND 7L: ,9C>5 .F;7:;C: /FJ>58S>78;5
&,-./(P ,;T:Q:FB 7L: 857F8568A E>FJ: ?D5>C8A F>5J: >5? A;COE:U87D ;< OE>6C> OF;7:856 C>R:6 7L: >5>ED686 Q:FD AL>EE:5JV 85JP WL86 O>O:F F:Q8:T:? 7L: OF;JF:66 ;5 6>COE: L>5?E85JB OF;7:85 0 O:O78?: 6:O>F>78;5B C>66 6O:A7F;C:7FD 8?:578<8A>78;5 >5? ?>7> >5>ED686 85 OE>6C> OF;7:;C: F:6:>FAL ?9F85J 7L: E>67 <:T D:>F6P
FHF/=HJC00HIT 0C‘6CB =KI/DH?/;IHJKT , FHF/$V!* ) 分 离 血 浆 肽 段 ,
峰 容 量 达 2 999 , 再 加 上 离 线 强 阳 离 子 交 换 ( G?I/F; =H?C/FAEab 分离, 使经过二维色谱分 %*U!* ) =KHF;E 0C‘6CB =KI/DH?/;IHJKT , 比常规的 8LA!* 峰容 量 高 一 个 离的肽段的峰容量达到 29 999 , 数量级, 最 终 用 N:Q !; 血 浆 鉴 定 出 了 2 :_8 种 蛋 白 , 所鉴定的 用更小内径( 的反相色谱柱 蛋白浓度相差达 _ 个数量级; 2Q !D) 进行分离, 发现灵敏度更高, 样品需求量 更 少 。 该 研 究 显 示 了 超 高分离性能的毛细管色谱与高灵敏度 的 纳 喷 电 喷 雾 质 谱 仪 联 用 在血浆蛋白质分离鉴定中诱人的应用 前 景 。 这 是 迄 今 鉴 定 蛋 白 数目最多的一种研究策略。 对 5CF 等 O22P用 在 线 %*U!* 和 $V!* 对 血 浆 蛋 白 进 行 预 分 离 , 得到的 N9 个组分进行酶切和反相分离 A线性离子阱( 8AL &#R% ) 鉴定, 得到 2 8W8 种蛋白质, 表明在蛋 白 水 平 上 进 行 充 分 分 离 有 利于更深入地研究蛋白质组。 %KEF; 等 O28P优化了血清蛋白质 V<8L 二维整体蛋白质分离技术, 并鉴 定 了 血 清 蛋 白 质 。 V<8L 第 一 维 为色谱聚焦, 第二维为反相色谱。第一维分离加入 89X 异丙醇改 善了分离效果, 除 &;, 和 +%> 外, 2QN 种蛋白 得 以 鉴 定 ( 8 个或 8 个以上肽段) 。作者认为在蛋白水平上进行预分离可以提高肽段 覆盖率, 从而更可能得到蛋白的翻译后修饰信息, 如可变体等。 临床蛋白质组研究需采用高通 量 、 稳 定 的 系 统 来 处 理 大 量 用相当于 914 的样品。 <6cCC 等 O2NP在去除血清中的 +%> 和 &;, 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