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旅游资源 复习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旅游学概论 第四章 旅游资源讲解

旅游学概论  第四章  旅游资源讲解

(一)
(二)
(三) (四)
内容属性
再身性
存在状态 品味或管 理级别
自然~ 可再生性~ 现实~ 世界级~
人文~ 不可再生性~ 潜在~ 国家级~
社会~
省级~
市(县)级~
三、旅游资源的特点
1.客观性(补充) 2.垄断性 3.多样性 4.定向性 5.易损性 6.可创新性
四、旅游资源的重要性及价值决定
• 旅游资源的重要性: 1.旅游资源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业赖以存在
第四章 旅游资源
第一节 认识旅游资源
一、旅游资源定义 • 从需求的角度认识 从供给的角度认识 • 旅游资源理论的核心——吸引力 • 旅游资源的概念是一个开放的系统 • 一个事物作为旅游资源的地位不是永恒的 • 旅游资源也是一个发展的概念
• 旅游资源定义:(p117-118) 凡是能够造就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环
• 潜在旅游资源
九寨沟
雾凇 佛光
黄山怪石
故宫
祈年殿
世界之窗
世界公园
泼水节
火把节
工艺品
第二节 旅游资源的开发
一、开发的含义 • 人们为了发挥、改善和提高旅游资源的吸引
力而致力从事的开拓和建设活动。
二、开发工作的必要性 • 潜在的旅游资源需要经过有意识的人为开发,
才能成为旅游地。
• 现实的旅游资源也需要“再生性”的旅游开 发。 旅游产品的生命周期
• 瑞士:“世界的公园:瑞士、瑞士、还是瑞 士”
• 土耳其:“不是欧罗巴,胜似欧罗巴”
• 意大利:“露天博物馆”
• 埃及:“历史的金库”
• 澳大利亚:“年轻的、时尚的、多姿多彩的 国土”
• 旅游资源在开发时必须满足的八个条件 (1)经济贡献 (2)环境因素 (3)社会文化因素 (4)竞争影响 (5)可行性 (6)遵循地方政策和发展战略 (7)旅游影响 (8)开发和经营者的能力

第四章习题

第四章习题

第四章判断题:1、度假旅游目的地主要有海滨度假地、山地温泉度假地和乡村旅游度假地。

()2、科技中心、博物馆、水族馆是属于教育型景点。

()3、观光旅游目的地的特点是能满足旅游者度假、休闲和休养需要的旅游地。

()4、自然旅游资源具有不可模仿和不可复制性;人文旅游资源具有不可移让性。

()5、目的地的旅游资源是旅游目的地存在的前提条件。

()单项选择题:1、无论旅游目的地的范围有多大,某一地区要成为旅游目的地,就必须拥有特定的()A旅游资源B旅游设施C旅游服务D旅游产品2、拥有特定性质旅游资源以及相应的旅游设施和交通条件,具备一定旅游吸引了,能够吸引一定规模数量的旅游者进行旅游活动的特定区域是()A.旅游客源地B.旅游目的地C.旅游集散地D.旅游开发地3、旅游供给弹性充足。

在这种情况下,旅游价格稍有变化,便会引起旅游供给量更大幅度的变化。

此时,旅游供给曲线表现的非常平缓,下面那个选项是正确的?()A.Es=0B.Es<1C.Es=1D.Es>14、以下哪个选项不是旅游产业的基本特点?()A.生产与消费的同一性B.旅游产业的敏感性C.旅游产业生产的非物质化D.旅游产业的综合性5、旅游消费涉及“吃、住、行、游、购、娱”多方面,体现了旅游消费的()A.大众性B.持续性C.广泛性D.综合性多项选择题:1、影响旅游供给的因素()A.社会经济发展水平B.科学技术水平C.旅游资源和环境容量D.旅游生产要素的价格E旅游经济发展的方针和政策2、产业革命对旅游经济活动影响的体现为()A.为人们外出观光奠定了经济基础B.提供了交通的便利C.促进了旅游机构和旅游设施的完善D.引起了政府和社会对旅游业的关注E.使大众旅游成为一种理念3、旅游客源地对旅游目的地的经济产生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A.旅游客源地是旅游目的地存在的前提条件B.旅游客源地的社会性因素决定旅游目的地旅游经济的特点C.旅游客源地的消费性行为对目的地经济活动产生影响D.会对旅行社的数量产生重要影响E影响目的地的风俗习惯4、旅游目的地合作的必要性体现在()A.综合性的空间消费B.关联性强C.旅游资源消耗性大D.满足多样性要求E.拉动周边经济5、旅游目的地合作的主要途径()A.联合营销提高竞争力B.互相开发市场C.共同制定相关制度D.资源共同开发E.人力资源合作开发6、制约旅游客源地选择旅游目的地的因素有()A.二者之间的经济距离B.二者之间的文化距离C.货币汇率D.政治因素E.人口的质量7、旅游目的地合作的主要途径()A.联合营销提高竞争力B.互相开发市场C.共同制定相关制度D.,资源共同开发E.人力资源合作开发名词解释:1、旅游目的地2、旅游供给3、旅游供求规律简答题:1、简述旅游客源地与旅游目的地之间的互动关系。

旅游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旅游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2>旅游研究的全面发展旅游学的形成阶段(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旅游研究的中心开始从欧洲转向北美洲和日本,并且在以经济学研究为基础的前提下,跨学科的综合倾向加强,学者们开始从社会学、心理学、地理学、环境科学、生态学、管理学等不同的学科侧面来研究旅游现象,一个较为完整的学科体系基本完成。

3>旅游学研究向经济领域倾斜(20世纪90年代至今):旅游学研究从经济领域向非经济领域的倾斜是旅游学研究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简述国内旅游学研究的现状。

答:(一):旅游发展实践、旅游教育和旅游研究几乎同时起步;(二):旅游学的研究始于经济产业现象的研究并向其他学科扩展;(三):旅游研究重应运,轻理论3.旅游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答:旅游主体(旅游者)、旅游客体(旅游资源)、旅游媒介(旅游业)旅游学的研究内容有哪些?答:(1):对旅游主体的研究:产生、发展的条件和运动的规律(2):对旅游客体的研究:旅游资源的评价与开发(3):对旅游媒体的研究:从微观和宏观两个角度研究,即首先从旅游企业的个体经济行为着手,进而研究整个产业行为,研究旅游企业经营管理的一般规律性(4):对旅游主体、旅游客体、旅游媒体三者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如何理解旅游学的学科性质?答:边缘性应用学科(多种学科理论和知识交叉)旅游学有哪些研究方法?答:A:田野工作与社区研究; B:文献研究法;C:统计分析法;D:旅游图表法;D:抽样调查法旅游学在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答:地位:专业基础课程作用:旅游学知识是从事和研究旅游行业飞速发展的巨大需求和旅游人才供给严重不足之间的矛盾的基础第二章作业1.解释概念迁移活动: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生活。

近代旅游: 1840年鸦片战争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间的旅游活动现代旅游:指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迅速普及于世界各地的社会化旅游活动产业革命:指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代替工场手工业的过程,是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第四章中国旅游景观练习题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第四章中国旅游景观练习题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第四章中国旅游景观练习题第四章中国旅游景观练习题一、判断题(正确答案用“A标”注,错误答案用“B标”注)1.沉积岩易发生球状风化,形成巨大的“石蛋”造型或浑圆多姿的巨石兀立形态。

沉积岩垂直节理发育,名山常有群峰簇拥、峭拨危立、雄伟险峻的特点。

()2.福建武夷山、江西龙虎山、浙江江郎山、安徽齐云山、湖南黄山、贵州赤水、甘肃张掖都是我国著名的丹霞地貌景观。

()3.中国是世界上喀斯特地貌分布最广泛、发育最充分、类型最齐全的国家,以广西、云贵高原最为集中。

代表性景观有广西桂林山水,云南石林,四川九寨沟、湖南张家界。

()4.冰川侵蚀地貌景观一般分布在雪线以下位置,包括冰斗、角峰、羊背石等;冰川堆积地貌景观则大多分布在雪线以上,包括冰瀑、冰塔林等。

()5.泰山石刻可以说是中国文化史中的一朵奇葩。

历代帝王到泰山祭天告地,儒家释道传教授经,文化名士登攀览胜,留下了琳琅满目的碑碍、摩崖、榴联石刻,泰山摩崖石刻居各名山之最。

()6.衡山又名“寿岳”,为花岗岩山体,72 峰挺拔巍峨,海拔1300.2 米的祝融峰是衡山最高峰,它也是五岳的最高峰。

()7.恒山悬空寺建筑特色可以概括为“奇、悬、巧”三个字。

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称。

其为“天下巨观”,三教殿内,释迦牟尼、老子、孔子共居一室,耐人寻味,堪称中国宗教史上的一段佳话。

()8.黄山主要为花岗岩山体,莲花峰、光明顶、天都峰是黄山三大主峰,其中莲花峰最高,海拔 1864.8 米。

()9.三清山以盛夏如春的凉爽气候为中外游客所向往,是国内久负盛名的风景名胜区和避暑游览胜地。

主要旅游景点有美庐别墅、含都口、三叠泉、五老峰等。

()10.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最古老的运河,全长约1794 千米,北起北京南到杭州,途经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六省市,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

()二、单项选择题(30题。

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 个最符合题意)1.常有群峰簇拥、峭拔危立、雄伟险峻特点的地貌类型是()。

《旅游资源学卷》试卷A( 含答案)

《旅游资源学卷》试卷A( 含答案)
附件。旅游资源调查报告附件是对主题报告的补充或详尽说明,主要包括背景资料、图件、声像材料及其他需要进一步详细说明的材料等。一是背景材料,有关调查区基本概况的一些材料,由于在报告中不便过多地强调,可以在附件中详细列出;二是调查图表,图件主要是反映调查区旅游资源状况的系列图件;表格主要是有关旅游资源统计数据的汇总表;三是声像材料,主要是提供调查区内经编辑整理后的旅游资源录像带、影像碟片、照片集、幻灯片等。四是其他包括一些主要的调查日记、资料卡片、随笔等。
7.建设性破坏是指旅游业发展进程中开发不当等引发的对旅游资源的破坏。景区索道建设在中国是一种普遍性的旅游开发性破坏方式。( √ )(第七章)
8.生态旅游资源整合在空间上,必须进行全面开发,而且要基于环境保护与可持续的原则,进行功能分区。( × )(第八章)
9.中国的旅游资源管理,“风景名胜区”由建设部门管理,“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由林业部门管理(少部分“自然保护区”由环保部门管理),“文物保护区(单位)”由文化部门管理,“地质公园”由国土资源部门管理等。( √ )(第九章)
A.钱学森
B.卢云亭
C.吴必虎
D.保继刚
7.2020年3月30日,习近平前往浙江余村考察;4月1日,在听取汇报后,再次强调要践行( B )的理念。(第七章)
A.“共抓大保护,不要大开发”
B.“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C.“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D.“让自然生态美景永驻人间,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
科目:旅游资源学学院人文学院专业班级旅游2021
题号






总分
得分
阅卷人
一、填空题(共9题,每题2分,共18分)
题号

第四章地质地貌旅游资源

第四章地质地貌旅游资源

第四章地质地貌旅游资源一、概念具有观赏、构景与适于开展特殊运动的地貌称之地貌旅游资源,地貌决定了风景的骨架、气势与纹理等要紧特征。

各类地貌都有旅游价值。

二、风景地貌资源类型特征及分布(一)海岸地貌指在海岸地带,由于地壳运动、海浪、潮汐、海流、风与生物的共同作用下所形成的地貌。

具有观赏价值的海岸地貌发育在岩石海岸与生物海岸地带,岩石海岸中具有海蚀崖、海蚀洞等奇异造型;沙滩海岸是旅游度假胜地,适合开展海水浴、沙浴与日光浴。

1、岩石海岸:我国的岩石海岸要紧分布于辽东半岛、胶东半岛与钱塘江口以南地区2、沙质海岸3、生物海岸:生物海岸包含红树林海岸与珊瑚礁海岸,红树林是生长在潮间浅滩上的耐盐的木本植物,具有发达的根系,气根下垂,其奇特的繁殖方式与海面上壮观的植物群落气势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珊瑚礁海岸不仅造型奇特,色彩斑斓,还是潜水旅游胜地。

生物海岸分布于海南岛(二)冰川地貌由于冰川运动所塑造的山地地貌,与冰川融化过程中所造成的冰体地貌景观的总称。

1、冰川地貌类型(1)堆积地貌:角峰、刀脊、冰蚀蘑菇等(2)侵蚀地貌:冰体与携带岩石共同构成的冰塔林、冰洞与冰瀑。

2、分布要紧分布在高纬度地区与高山地区。

我国要紧分布在西部地区的西藏、新疆、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省区。

3、开发利用现状由于山高路险,交通不便,人烟稀少,空气稀薄,通常游人难以抵达,除部分游览观光地外,目前要紧作为登山探险与科学考察的旅游胜地。

4、目前我国已向国内外登山爱好者开放的著名山峰有珠穆朗玛峰、乔戈里峰、博格达峰、贡嘎山、四姑娘山等。

5、我国已开发的冰川风景区四川贡嘎山的海螺沟、新疆阿尔泰山的喀纳斯冰川湖、天山的扎木尔峰、云南的玉龙雪山等。

(三)沙漠戈壁1、概述(1)沙漠是指地表覆盖有大片风成沙的地区(2)戈壁为地势起伏平缓、地面布满砾石的地区(3)一望无垠的沙漠与浩瀚无比的戈壁,尽管自然环境恶劣,缺乏生机,但其特殊而神秘的荒漠景观与特殊现象,仍具有神秘莫测的吸引力。

旅游资源开发复习总结题.doc

旅游资源开发复习总结题.doc

书本复习题1.下列属于旅游资源的是()A.工厂B.民俗C.文学作品D.图书馆E.聘物馆F.劳务2.旅游资源具有()特点A.区域性B.世界性C.文化性D.自然性3.旅游资源评价标准有()原则A.专业标准B.旅游开发标准C.市场标准D.科学标准4.按旅游资源调查的对象划分,旅游资源调查的类型有()A.抽样调查B.典型调查C.重点调查D.概况调查5.下面表述正确的是()A.骑马旅游资源:已开辟有步行道、车行道和驰道的海拔200米以上高地地带。

B.散步及远足旅游资源:海拔450米以上的髙地,已建有驰道、步行道、车行道的地方。

C.狩猎旅游资源:有狩猎价值的地方。

D.攀岩旅游资源:高差在30米以上的断崖。

E.滑雪旅游资源:有效高差在200米以上,具有3个月以上的持续雪期。

F.内陆、钓鱼水域:宽度在10米以上,未遭污染的河流、溪谷及运河以及面积在5h 平方米以上的水域。

1•地文类旅游资源可以分为()两大类A.地质类B.标准地层剖面C.地貌类D.雅丹地貌2.地文类旅游资源的特点包括()A.丰富性B.形成过程的漫长性C.脆弱性D.奇缺性3•下列景点中()屈于雅丹地貌A.庐山B.雁荡山C.乌尔禾风城D.罗布泊4•下列景点中()属于丹霞地貌A.广西乐业天坑B.江西龙虎山C.湖南罠山D.广东丹霞山5.关于我国岛備的说法,正确的有()A.我国而积最大的三座岛屿分别是:海南岛、台湾岛和崇明岛B.我国最大的珊瑚岛位于中国南海。

C.我国于2010年将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上升为国家战略地位D.国内的岛屿旅游开发经验己经足够,不需要借鉴国外旅游岛的建设经验6.在地文类旅游资源开发时,应注意()A.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使之协调发展B.充分发挥地文旅游资源的多种价值,开发多样化的旅游产品。

C.加强区域合作,共同开发利用跨区域的地文类旅游资源,避免重复建。

D.由于旅游对地方经济拉动作用明显,所以每个地区都要尽可能搞旅游开发,把旅游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

中国旅游地理第4章中国旅游客源地理相关习题(含答案)

中国旅游地理第4章中国旅游客源地理相关习题(含答案)

第四章《中国旅游客源地理》相关习题(与答案)一、名词解释1.文化:2.环境质量:3.替代性(同类旅游目的地间):4.可达性(旅游目的地和客源地之间):二、填空题1.地理环境的性和性与人们各自居住环境的性和性,召唤着不同地域人们出游的愿望;、、,为人们出游提供了条件和动力。

2.旅游者产生的地理背景主要包括地理背景、地理背景、地理背景、背景。

3.是人类在社会历史进程中所创造的一切物质与精神产物。

它包括、、、、以及、、、、、、、等物质与非物质文化景观。

4.现代世界根据不同文化的地域发育过程和特征可分为五大文化圈,即文化圈(又称文化)、文化圈(又称文化或文化)、文化圈(又称文化)、文化圈(又称的文化)、太平洋群岛上的文化圈(又称的文化)。

5.我们称处于同一文化圈内的所有地区为,不同文化圈的地区为。

6.环境质量是指自然环境、,体现在和两个方面。

7.促使旅游客流形成的力来自于与的空间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产生于以下三种原因:、、。

8.中国的近现代旅游业萌生于20世纪20年代,比西方国家晚半个多世纪,然而,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十分迅速,目前已形成三股日益强大的旅游客流:即旅游客流、旅游客流、旅游客流。

9.从海外客源产生的国家和地区看,长期以来,中国的主要国际客源市场初步形成了以为中心,以为两翼的格局,形成了相对稳定的15个主要客源国。

10.海外旅游客流入境口岸比较集中,主要以、、三大空港入境。

三、选择题1.是激发旅游的最早的、也是最持久的因素。

A.自然地理背景B.文化地理背景C.经济地理背景D.环境质量背景四、判断题(正确的划“√”错误的划“×”)1.旅游者的产生不是简单的随机现象,是受许多因素影响的。

()2.没有任何两个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是完全相同的。

()3.不同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差异越大、未知程度越高,对人们的心理引力越强。

()4.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进程中所创造的一切物质与精神产物。

()5.文化具有历史的延续性,同时在地球上占有一定的空间,因此,文化地理环境必然具有历史的延续与地域的分异两重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 旅游资源
章首案例答案要点
所谓“黑色旅游”现象,也称得是一种“正常”的社会现象。世界发生了重大的自然
灾害和恶性社会事件,无疑是人类社会的不幸,这种不幸既然已经发生,是不可逆
转的。我们应当将坏事变成好事。从人性道德原则出发,安慰同情、处理事件。抚
慰生者。将其作为一种特殊的资源保护起来,适当的利用,来作为重大历史事件的
见证。从而吸引人们注意、警示、反省、借鉴、预防、传承……提升人类的价值道
德观,人生社会观、国家民族观,是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旅游资源?它具有哪些特征?
(1)旅游资源是资源的一种.所谓旅游资源是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
产生吸引力,可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
种事物和因素。
①旅游资源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拥有的具有特殊意义的事物和因素。
②旅游资源要对旅游者形成一定的特殊的吸引力。
③旅游资源既要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还要有一定的可开发性。
④经济效益是旅游业发展的主要目标。
(2)旅游资源的主要特征表现出为:
①旅游资源具有广阔性和地域性,
②旅游资源具有审美性与文化性,
③旅游资源具有变化性与时令性,永续性、
④旅游资源具有独特性与不可再生性,
⑤旅游资源具有综合性与创新性。
2.如何对旅游资源进行分类?
(1)旅游资源的分类原则及依据:
①旅游资源的分类原则:排他性原则、系统性原则、操作性原则;
②分类依据:一是旅游资源的景观属性、二是旅游资源的特性、三是旅游资源
的差异性和相似性;
(1)旅游资源的分类方法:
①按性质、状态、功能分类;分为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天象与气
象景观、遗址与遗迹、建筑与设施、旅游商品、人文活动。
②按旅游资源的景观组合分类:分为自然景观旅游资源、历史遗产景观旅游资
源、现代人文景观旅游资源、社会风情景观旅游资源。

3.如何进行旅游资源调查?
(1)调查要求:要按照标准规定的内容与方法进行调查;保证成果质量,做到
内容简洁和量化;充分利用旅游资源的各种资料和成果完成统计、填表和编写调查
文件.编写调查报告等工作;调查分为区域旅游资源综合调查和专门目的的旅游资源
调查。
(2)旅游资源的调查分类:
①旅游资源的专门调查:调查研究的性质、目的及其适用范围;调查准备;调
查方法;综合分析;对旅游资源专门调查报告进行论证;
②区域旅游资源综合调查:调查研究的性质、目的及其适用范围;调查准备;
实地调查;填写旅游资源单位调查表;填绘旅游资源调查实际资料图。
4.旅游资源的开发应遵循哪些原则?如何做到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的辨证统
一?
旅游资源的开发应遵循保护型原则,特色性原则,经济性原则,有效性原则。
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是相辅相成的,是有机联系在一起的矛盾体,不能完全将二
者割裂开。旅游资源自由保护好了才具有开发利用的价值,而开发利用又能推动和
促进旅游资源保护工作的开展。在开发旅游资源的过程中,应该把保护工作提到更
重要的地位上来,并且要将旅游资源的保护意识贯穿于旅游资源开发过程的始终。
因此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具有辨证统一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