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语文园地三(教案)

合集下载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语文园地三日积月累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语文园地三日积月累

语文园地一、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中日积月累的内容,本单元以“中华传统文化”为专题,由古诗三首《元日》《清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赵州桥》《一幅名扬中外的画》等课文组成。

课文体裁多样,有古诗、有说明文。

内容丰富,既有对古诗文的欣赏与介绍,也有对古代四大发明的涉足。

既有对古代建筑的介绍,也有对古代绘画艺术的描述。

使学生在学习本组课文的时候,能够从多个侧面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进一步加深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和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对中国传统文化已有初步感知,而且积累了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知识。

因此,从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出发在教学中创设情境,构建趣味化课堂,让学生自主发现、合作探究。

通过学习,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丰富和有趣,产生深入了解汉语成语的愿望。

通过学习,不仅让学生了解文房四宝、雅人四好、花中君子、中医四诊,更展示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借助拼音把这些四字词语读正确。

2.指导学生读准“墨、雅、砚、好”等字音,理解雅人四好中的“好”是爱好的意思。

3.了解积累这些四字词语,丰富学生的词汇量,加深学生对中华优秀文化的了解。

四、教学重难点1.积累不同的四字词语。

2.通过小组合作、能够理解和诵读这些四字词语,知道他们的含义,进而增强学生们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热爱之情。

五、教具:课件六、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2分钟)(播放ppt)同学们,在之前的学习中我们了解了中国的传统节日“把新桃换旧符”的春节、有着祭祖、扫墓等习俗的清明节、可以登高望远赏菊花的重阳节;欣赏了凝结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结晶的赵州桥和一幅名扬中外的《清明上河图》;并畅谈了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我国的传统文化,就像一首气势磅礴的乐曲,光芒四射。

也像一本丰富多彩、韵味无穷的书本。

今天,让我们一起打开中国传统文化这本奇妙的书,一起探索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请让我们一起欣赏本期第三单元的日积月累,再一次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美妙。

(完整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三教案

(完整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三教案

《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交流平台,交流“围绕一个意思把这段话写清楚。

”2.识字加油站,学习在生活中识字,认识标牌上的字。

3.词句段运用,学会用连续的动词介绍一次手工活动的过程;练习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

4.读读背背有关传统文化的词语,帮助小学生积累词语。

【教学重点】1.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和背诵。

了解词语意思。

2.学会在生活中识字。

【教学难点】1.学会写手工活动,用上连续的动词。

2学会围绕一个意思把段落写清楚。

【教学课时】3课时上集市的热闹。

’”读了这段话,你认为《一幅名扬中外的画》的第3自然段是围绕什么意思来写的呢?(是围绕“画上集市的热闹。

”这个意思写的。

)3.教师小结:要想把一段话写清楚,一定要围绕一个意思写。

只有这样,整篇文章条理才清楚了,思路才理顺了。

(二)识字加油站板块二:识字加油站1.(课件出示5)2.指名拼读生字,齐读标牌上的词语,指名领读。

注意读准翘舌音“税”,整体认读音节“疫阅”。

3.小组同学对比读,互相交流。

参考答案:shuì wù jú fánɡ yì zhàn税务局防疫站kā fēi ɡuǎn yuè lǎn shì咖啡馆阅览室fèi pǐn shōu ɡòu zhàn nónɡ mào shì chǎnɡ废品收购站农贸市场3.你从这些标牌上,你知道这个部门是做什么的吗?税务局:主管税收工作的直属机构。

防疫站:为防治疾病,研究保护和增强人类健康而设立的预防医疗机构。

咖啡馆:喝咖啡的场所。

阅览室:是图书馆的服务设施。

图书馆为读者在馆内使用【设计意图:认识标牌上的字,其实就是教会学生在生活中识字,自主识字,功夫在课外。

】文献而提供的专门场所。

废品收购站:指主要从事废品回收的回收中心农贸市场:农贸市场是农副产品生产者与消费者双方直接进行买卖活动的场所。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三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三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三教案一、教学内容分析《语文园地三》是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册教材突出语言环境的构建、意义篇章的拼接以及学科能力的提升。

通过这些教育内容的呈现,可以帮助学生全面提升语言能力、阅读理解能力、文化素养和综合能力,提高语文成绩和未来学业的发展。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教材篇章内容,掌握里的文化知识和生活常识。

(2)学会使用语言工具,如拼音、词语、句子等,进行纯熟的积累和运用。

(3)学会阅读理解,识别篇章结构和意义,抓住关键词语来参透文章。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升综合语言能力。

(2)锻炼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提高综合素质。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爱阅读的习惯和兴趣,拓宽学习视野。

(2)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民族自信,塑造良好的道德品质。

(3)激发学生的归属感和责任感,帮助他们成为具有良好公民意识的人。

三、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运用各种情境,让学生在生活场景中理解和巩固知识。

2.问答互动法:通过提出问题并进行小组讨论、现场答题等方式,增强学生的探究和思考能力。

3.多媒体教学法:利用PPT、音频、视频等多媒体形式,突出情感鲜活生动、形象感性表达。

四、教学步骤1.导入环节(10min)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或播放优美的音乐,活跃课堂气氛,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并引入本节教学内容,为学生了解这节课程做出相关介绍。

2.新课讲解(20min)(1)课件展示教材内容。

(2)解说关键词语和句子,帮助学生掌握重要知识。

(3)引发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能力。

3.教师引导(10min)教师给出学习任务,指导学生进行独立阅读,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回答问题。

同时,教师要在教育作业中安排有针对性的任务,让学生巩固所学,并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4.学生发言互动(15min)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自己的见解,与集体分享观点和谈论学术问题,并解答学生的疑问。

三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三教案:古诗文朗读与鉴赏

三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三教案:古诗文朗读与鉴赏

在三年级语文下册的教学中,学生将继续学习古诗文,通过朗读和鉴赏古诗文,提高语文素养。

这门课程是在语文园地三中实施的,这里将介绍一下这份教案的相关内容。

一、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朗读能力,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2、能够理解古诗文的基本意思,领悟其内涵;
3、通过鉴赏古诗文、学习古人的优秀品德,提高学生的素养和文化修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朗读古诗文,使学生真正理解古诗文的内涵;
2、难点:学生对于古诗文的鉴赏能力
三、教学过程
1、朗读古诗文
(1)师生共同朗读后四句。

鼓励学生朗读出声,听取不同学生的朗读效果。

(2)逐字逐句讲解古诗文的意思,让学生明确古诗文的含义。

(3)分组朗读古诗文,让学生小组朗读、联合朗读,互相学习、互相借鉴。

2、鉴赏古诗文
(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首诗歌进行鉴赏。

在组内进行鉴赏,分析古诗文中所反映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2)根据诗歌内容和所包含的文化内涵,让学生展开想象,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自主创作作文。

四、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不仅能够提高口才和朗读能力,更能够通过古诗文领悟古人的智慧和优秀品德。

同时也能让学生了解古今中外文化,形成对文化的尊重,提高学生的思维深度。

在后续教学过程中,我们会将鉴赏古诗文的内容逐渐加深,为学生提供更多有益的文化启示。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语文园地三》教案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语文园地三》教案

语文园地(第2课时)一、教材分析部编本三下第三单元的语文园地安排了4个板块的内容,这堂课是第2课时,我把教学内容定为“词句段运用”和“日积月累”2个板块。

其中,“词句段运用”安排了两项内容,这两项内容都是引导学生从阅读中学习表达。

一是照样子用一些表示动作的词说清楚某个手工活动的过程,引导学生学着《纸的发明》中写蔡伦如何造纸的内容,联系按先后顺序进行有序表达。

二是仿照《赵州桥》和《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中的有关段落写一段话,通过仿写,尝试将阅读中获得的“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方法加以运用。

“日积月累”安排了一组介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四字词语。

要求学生积累这些四字词语,不仅能丰富学生的词汇量,而且能加深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

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按先后顺序进行有序表达、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及积累四字词语。

难点是按先后顺序进行有序表达、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

为突破重难点,笔者一方面通过带领学生课堂上捏泥人、赏泥人、写泥人的活动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借助“当小老师”、“同桌合作”等学习策略,助推学习的进程,将学习目标在课堂上真实落地。

二、教学目标1.能按照活动的步骤,介绍捏泥人的过程。

2.能说出有关自然段的段式特点,并模仿写一段话。

3.了解、积累“文房四宝”等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四字词语。

教学重难点:能说出有关自然段的段式特点,并模仿写一段话。

三、教学准备学生准备:粘土或橡皮泥。

教师准备:字卡、粘土、课件四、教学过程一、单元回顾,导入新课:本单元我们学习的主题是中国传统文化,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进中国传统文化这座宝殿,感受他的丰富多彩、博大精深。

(一)学捏泥人说一说1.出示古代泥人摊子的图片,简介捏泥人这门传统艺术,带领学生一起捏一个泥人的头部。

师边捏边介绍做的过程,学生同步跟做:取适量的橡皮泥搓成一个圆球;另取少许另外颜色的橡皮泥按扁,贴在圆球的上方,这就是小泥人的头和头发;再取两小粒贴在头发下方做眼睛;用笔尖点出眼珠;最后挖出一个小嘴巴。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三(教案+反思)(精品)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三(教案+反思)(精品)

语文园地三教学导航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课堂小结
参考答案:
1. (1)1.7 1
(2)一年四季景色秀美春天柳条桃花夏天荷叶荷花秋天菊花寒冬葫芦池结
2.我从小就喜欢剪纸。

随便给我几张废纸,我都可以一本正经地坐在那儿,用剪刀“咔嚓、咔嚓”地剪出大大小小不同形状的小纸片。

然后对着不同的小纸片猜它的样子:有的像大苹果,有的像灯笼,还有的就像活灵活现的小海豚。

有时我甚至还可以剪出一个面具。

3.早晨刚一起床,就听到那窗外的树枝上叽叽喳喳,热闹非凡。

我走出门去,观赏这难得的盛会。

看那些小鸟,有的在扑翅膀,好像在锻炼身体;有的在高声鸣叫,好像在练习歌唱;有的在相对嬉戏,宛如一对亲密的朋友。

看着这一切,我几乎自己也融入了其中,成了其中的一员。

4.喜怒哀乐柴米油盐鸟兽虫鱼日月星辰山川河岳诗词歌赋悲欢离合阴晴圆缺花草树木江河湖海亭台楼阁字词篇章锅碗瓢盆金银铜铁风霜雨雪风雨雷电东西南北吹拉弹唱棉麻毛丝衣帽鞋袜。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语文园地三(1)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语文园地三(1)

语文园地一、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中的内容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

本单元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编排了《古诗三首》《纸的发明》《赵州桥》《一幅名扬中外的画》4篇课文,还安排了围绕生活中的传统节日的“综合性学习”。

这些课文和活动从不同侧面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使学生在学习本组课文时,能从多个侧面了解深厚的传统文化是中国人的根,进一步加深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在上册曾学习过“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但是上册主要是从理解内容的角度提出的,本单元主要是从学习表达的角度提出的。

知道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一段话的具体方法,不仅能促进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而且也为学生进行“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习作实践提供方法上的引导。

本单元在精读课文《赵州桥》、略读课文《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中都凸显了语文要素的学习。

《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和“词句段的运用”通过例子帮助学生体会单元语文要素。

三、教学目标:1.能回顾、梳理“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具体方法。

2.能按活动步骤,介绍某一手工活动的过程。

3,能说出有关自然段的段式特点,并模仿写一段话。

教学重点:了解一句段话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的。

教学难点:仿照本组课文内的句子或段落仿写句子。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分钟)师:(播放ppt回顾介绍)同学们,通过第三单元课文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有关中华传统节日的三首古诗;欣赏了凝结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结晶的赵州桥和一幅名扬中外的《清明上河图》;还开展了以中华传统节日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通过学习,了解了深厚的传统文化,是中国人的根。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语文园地,继续探索中国传统文化。

请齐读课题两遍,首先,让我们进入交流平台。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本组单元内容,让学生感知传统文化的魅力。

语文园地三(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语文园地三(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语文园地三(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学习语文园地三的内容,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课内所学的词语、成语、句子结构等方面的知识。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通过对课文内容的深入学习,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内容1. 学习课文中的新词语、成语,理解其意义和用法。

2. 分析课文中的句子结构,理解其表达方式。

3. 学习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理解其作用和效果。

4. 通过对课文内容的深入学习,理解课文的主旨和内涵。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词语、成语的理解和运用,句子结构的分析,修辞手法的理解。

2. 教学难点:对课文主旨和内涵的理解,对修辞手法的深入理解。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文朗读录音。

2. 学具:笔记本,文具。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课文的背景图片,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

2. 词语学习:通过PPT展示课文中的新词语,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其意义和用法。

3. 成语学习:通过PPT展示课文中的成语,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其意义和用法。

4. 句子结构分析:通过PPT展示课文中的句子,引导学生分析其结构,理解其表达方式。

5. 修辞手法学习:通过PPT展示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引导学生理解其作用和效果。

6. 课文内容深入学习:通过PPT展示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主旨和内涵。

板书设计1. 词语、成语:通过板书展示课文中的新词语和成语,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其意义和用法。

2. 句子结构:通过板书展示课文中的句子结构,引导学生分析其结构,理解其表达方式。

3. 修辞手法:通过板书展示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引导学生理解其作用和效果。

作业设计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写一篇关于课文内容的读后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课后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有效地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了课文内容。

2. 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素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园地
【教学目标】
1.交流平台,交流“围绕一个意思把这段话写清楚。


2.识字加油站,学习在生活中识字,认识标牌上的字。

3.词句段运用,学会用连续的动词介绍一次手工活动的过程;练习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

4.读读背背有关传统文化的词语,帮助小学生积累词语。

【教学重点】
1.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和背诵。

了解词语意思。

2.学会在生活中识字。

【教学难点】
1.学会写手工活动,用上连续的动词。

2学会围绕一个意思把段落写清楚。

【教学课时】3课时
上集市的热闹。

’”
读了这段话,你认为《一幅名扬中外的画》的第3自然段是围绕什么意思来写的呢?
(是围绕“画上集市的热闹。

”这个意思写的。


3.教师小结:要想把一段话写清楚,一定要围绕一个意思写。

只有这样,整篇文章条理才清楚了,思路才理顺了。

(二)识字加油站
板块二:识字加油站
1.(课件出示5)
2.指名拼读生字,齐读标牌上的词语,指名领读。

注意读准翘舌音“税”,整体认读音节“疫阅”。

3.小组同学对比读,互相交流。

参考答案:
shuì wù jú fánɡ yì zhàn
税务局防疫站
kā fēi ɡuǎn yuè lǎn shì
咖啡馆阅览室
fèi pǐn shōu ɡòu zhàn nónɡ mào shì chǎnɡ
废品收购站农贸市场
3.你从这些标牌上,你知道这个部门是做什么的吗?
税务局:主管税收工作的直属机构。

防疫站:为防治疾病,研究保护和增强人类健康而设立的预防医疗机构。

咖啡馆:喝咖啡的场所。

阅览室:是图书馆的服务设施。

图书馆为读者在馆内使用【设计意图:认识标牌上的字,其实就是教会学生在生活中识字,自主识字,功夫在课外。


文献而提供的专门场所。

废品收购站:指主要从事废品回收的回收中心
农贸市场:农贸市场是农副产品生产者与消费者双方直接进行买卖活动的场所。

三、词句段运用
板块二:词句段运用
(课件出示9)
1.读一读,指名读,齐读,男女比赛读。

这个题是仿照例子,用上连续动词,介绍一次手工活动。

2.说一说,小组交流,读读句子,选择什么手工活动介绍。

3.小组代表发言:(板书:连续动词)
首先,将乒乓球放在布中央,反向包裹,用线紧紧扎起来,布娃娃的头和身子就已经有了雏形。

布包裹的乒乓球做为布娃娃的头,用水彩笔在一侧画上布娃娃的眼睛、鼻子和嘴巴,并涂上两个红脸蛋。

顶部用黑色的水彩笔画上头发,当然,头发的造型可以自由发挥,想画成怎样的造型,它就是怎样的造型。

接下来在布的两侧用剪刀剪两个洞,用剩余的布卷出两个胳膊,分别安装在剪好的两个洞内,并用针线缝制好。

然后,用剪刀将白纸剪上两只手,用胶带将手分别粘在两只胳膊下端。

最后,再用剩余的布卷两条腿,用线缝好后,安装在身体的后侧,自然下垂即可。

(二)(课件出示10)【设计意图:词句段的设计其实就是对“围绕一个意思”写片段的运用与实践,还有用连动词语写句子的能力。


1.学
生自
由读,
指名读,师生评议。

2.说一说下面的两段话有什么共同特点?
小组交流,代表展示,师生评议。

这两段话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是每个片段都是围绕一个意思写的。

第一段围绕“走在街上的,是来来往往,形态各异的人”
写的。

第二段是围绕“桥面两侧是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

”写的。

3.仿照上面的文段,写一段话,围绕一个意思去写。

(课件出示12)示例:深秋季节,绚烂的菊花开了,五颜六色,有的是淡绿色,清雅美丽,有的是深紫色,摇曳多姿,有的是桔黄色,灿烂夺目。

四、日积月累
板块三:日积月累
1.出示词语,学习词语。

(课件出示12)
2.师范读,学生跟读,自由朗读。

3.以上词语都是有关什么的成语?(都是传统文化的成语)
(板书:传统文化的词语)
后边的词语是对前面的解释。

【设计意图:积累和理解一些关于传统文化的词语,让学生爱传统文化、乐于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积累词语的能力。


【课堂作业新设计】
1.给下列生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税(shuì suì ) 疫(yìì ) 咖啡(kā)(fēi)
废(fiè fèi) 贸(mào nào) 阅(yùe yuè)
2.围绕一个意思,写一下秋天的景色。

3. 把下列句子补充完整,注意用上恰当的动词。

早晨,我来到学校,()教室,()书包,()课本,开始()。

4.连线
中医四诊琴棋书画
雅人四好梅兰竹菊
花中君子笔墨纸砚
文房四宝望闻问切
参考答案
1.税(shuì) 疫(yì) 咖(kā) 啡(fēi)
废(fèi) 贸(mào)阅(yuè)
2.秋天的校园仍旧光彩宜人。

树依旧是那么绿;花儿好象不知道深秋已经来了,依旧竟香开放,依旧用它那芳香吸引着只只蜜蜂;蝴蝶依旧在校园里翩翩起舞,依旧用它那美丽的身影吸引着同学们的目光。

3.早晨,我来到学校,(走进)教室,(放下)书包,(拿出)课本,开始(读书)。

4.连线
中医四诊琴棋书画
雅人四好梅兰竹菊
花中君子笔墨纸砚
文房四宝望闻问切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
围绕一个中心意思
连续动词
传统文化的词语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通过多媒体课件和生动有趣的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同时,关注了语文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的培养,拓宽了语文学习的范围,学生在完成了本课的学习之后能够举一反三,获得更多的知识,增强主动学习语文的意识。

不足之处:由于是训练课,一定尽力让学生自己先尝试,老师不要做过多指导。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这个语文园地有4项内容,分别是交流平台、识字加油站、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

交流平台版块交流关于段落中心句的知识,学会在生活中自主识字,学会仿照例子写句子,学会围绕一个中心写一段话,学会写连动句,学习积累一些传统文化的词语。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中国传统文化知多少: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五岳:北岳恒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东岳泰山南岳衡山
岁寒三友:松竹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