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反射波谱特征.doc
地物的反射光谱与地物波谱特性

地物的反射光谱
地物的反射光谱有如下特征: (1)不同的地物在不同波段反射率存在差异
(如雪地、小麦地的光谱曲线) (2)相同地物光谱曲线有相似性,但是也存在
差异性(如患虫害的小麦与正常小麦的光谱曲线) (3)地物光谱特征具有事件性和空间性(不同
地物波谱特性是遥感探测的基础,遥感优化组合的依据,是定量遥感的技术与应用发展的先决条件,但我国在地物波谱特性研究中还 存在在很多问题,尽管我国近年引进了一大批代表国际前沿的地物波谱测试的设备,但其辅助装置不完善等很多问题仍然缺乏一套系 统的、规范的我国典型地物的波普数据。
基础材料。 地物的反射光谱与地物波谱特性
(2)相同地物光谱曲线有相似性,但是也存在差异性(如患虫害的小麦与正常小麦的光谱曲线) 物体是反射波谱限于紫外、可见光和近红外,尤其是后两波段。 美国NASA于70年代初就初步建立了地球资源信息系统(ERSIS)。
有效的进行遥感图像数字处理的前提之一, 没有明显的波峰和波谷。
✓ 通过地物反射光谱曲线的不同辨别地物是遥感识别地物性质的基本原理 。
我国地物波谱特性发展现状?地物波谱特性是遥感探测的基础遥感优化组合的依据是定量遥感的技术与应用发展的先决条件但我国在地物波谱特性研究中还存在在很多问题尽管我国近年引进了一大批代表国际前沿的地物波谱测试的设备但其辅助装置不完善等很多问题仍然缺乏一套系统的规范的我国典型地物的波普数据
地物的反射光谱与地物波谱特性
(3)地物光谱特征具有事件性和空间性(不同时间与空间光谱特征不同 不同的地物在不同波段反射率存在差异。
地物的反射光谱用有如户下特征判: 读,识别,分析遥感影像的基础。
遥感地学分析实验——实验五:植被波谱特征与叶面积指数、生物量分析

实验五:植被波谱特征与叶面积指数、生物量分析(3学时)
原理与方法
遥感图像上面的植被信息主要是通过绿色植物叶子和植被灌层的光谱特性以及差异变化变现出来的,选择多光谱遥感数据进行分析运算,产生某些对植被长势、生物量等有一定指示意义的数值,即是所谓的“植被指数”。
用一种简单有效的形式来实现对植被状态信息的表达,以定性和定量地评价植被覆盖、生长活力与生物量。
在植被光谱中,通常选用对绿色植物(叶绿素引起的)强吸收的可见光波段和对绿色植物(叶内组织引起的)高反射的近红外波段,通过两个不同波段数据的分析运算得到不同的植被指数,如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等。
实习仪器
学生实习机房
图象处理软件(ENVI3.5)
叶面积指数仪(WINSCANNY)
实验目的
1、掌握应用遥感图像处理软件进行植被波谱与叶面积指数、生物量测量方法。
2、掌握运用植被指数分析叶面积指数和生物量。
实验报告
内容包括:实验目的、分析叶面积指数和生物量的区域分异。
植物反射波谱特征

健康的绿色植被的光谱反射特征地面植物具有明显的光谱反射特征,不同于土壤、水体与其她的典型地物,植被对电磁波的响应就是由其化学特征与形态学特征决定的,这种特征与植被的发育、健康状况以及生长条件密切相关。
在可见光波段内,各种色素就是支配植物光谱响应的主要因素,其中叶绿素所起的作用最为重要。
健康的绿色植被,其光谱反射曲线几乎总就是呈现“峰与谷”的图形,可见光谱内的谷就是由植物叶子内的色素引起的。
例如叶绿素强烈吸收波谱段中心约0、45um与0、67um(常称这个谱带为叶绿素吸收带)的能量。
植物叶子强烈吸收蓝区与红区的能量,而强烈反射绿区能量,因此肉眼觉得健康的植被呈绿色。
除此之外,叶红素与叶黄素在0、45um(蓝色)附近有一个吸收带,但就是由于叶绿素的吸收带也在这个区域内,所以这两种黄色色素光谱响应模式中起主导作用。
如果植物受到某种形式的抑制而中断了正常的生长发育,它会减少甚至停止叶绿素的产生。
这将导致叶绿素的蓝区与红区吸收带减弱,常使红波段反射率增强,以至于我们可以瞧到植物变黄(绿色与红色合成)。
从可见光区到大约0、7um的近红外光谱区,可瞧到健康植被的反射率急剧上升。
在0、7-1、3um区间,植物的反射率主要来自植物叶子内部结构。
健康绿色植物在0、7-1、3um间,的光谱特征的反射率高达(45%-50%),透过率高达(45%-50%),吸收率低至(<5%)。
植物叶子一般可反射入射能量的40%-50%,其余能量大部分透射过去,因为在这一光谱区植物叶子对入射能量的吸收最少(一般少于5%)。
在光谱的近红外波段,植被的光谱特性主要受植物叶子内部构造的控制。
在可见光波段与近红外波段之间,即大约0、76um附近,反射率急剧上升,形成“红边”现象,这就是植物曲线的最为明显的特征,就是研究的重点光谱区域。
许多种类的植物在可见光波段差异小,但近红外波段的反射率差异明显。
同时,与单片叶子相比,多片叶子能够在光谱的近红外波段产生更高的反射率(高达85%),这就是因为附加反射率的原因,因为辐射能量透过最上层的叶子后,将被第二层的叶子反射,结果在形式上增强了第一层叶子的反射能量。
绿色植物的反射波谱曲线作用

绿色植物的反射波谱曲线作用2014015587—贺康康—环科地面植物具有明显的光谱反射特征,不同于土壤、水体和其他的典型地物,植被对电磁波的响应是由其化学特征和形态学特征决定的,这种特征与植被的发育、健康状况以及生长条件密切相关。
在可见光波段内,各种色素是支配植物光谱响应的主要因素,其中叶绿素所起的作用最为重要。
健康的绿色植被,其光谱反射曲线几乎总是呈现“峰和谷”的图形,可见光谱内的谷是由植物叶子内的色素引起的。
例如叶绿素强烈吸收波谱段中心约0.45um和0.67um(常称这个谱带为叶绿素吸收带)的能量。
植物叶子强烈吸收蓝区和红区的能量,而强烈反射绿区能量,因此肉眼觉得健康的植被呈绿色。
除此之外,叶红素和叶黄素在0.45um(蓝色)附近有一个吸收带,但是由于叶绿素的吸收带也在这个区域内,所以这两种黄色色素光谱响应模式中起主导作用。
如果植物受到某种形式的抑制而中断了正常的生长发育,它会减少甚至停止叶绿素的产生。
这将导致叶绿素的蓝区和红区吸收带减弱,常使红波段反射率增强,以至于我们可以看到植物变黄(绿色和红色合成)。
从可见光区到大约0.7um的近红外光谱区,可看到健康植被的反射率急剧上升。
在0.7-1.3um区间,植物的反射率主要来自植物叶子内部结构。
健康绿色植物在0.7-1.3um间,的光谱特征的反射率高达(45%-50%),透过率高达(45%-50%),吸收率低至(<5%)。
植物叶子一般可反射入射能量的40%-50%,其余能量大部分透射过去,因为在这一光谱区植物叶子对入射能量的吸收最少(一般少于5%)。
在光谱的近红外波段,植被的光谱特性主要受植物叶子内部构造的控制。
在可见光波段与近红外波段之间,即大约0.76um附近,反射率急剧上升,形成“红边”现象,这是植物曲线的最为明显的特征,是研究的重点光谱区域。
许多种类的植物在可见光波段差异小,但近红外波段的反射率差异明显。
同时,与单片叶子相比,多片叶子能够在光谱的近红外波段产生更高的反射率(高达85%),这是因为附加反射率的原因,因为辐射能量透过最上层的叶子后,将被第二层的叶子反射,结果在形式上增强了第一层叶子的反射能量。
典型地物的反射波谱特征

典型地物的反射波谱特征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典型地物的反射波谱特征,这可有意思啦!你看啊,这大地就像一个大舞台,各种地物就是舞台上的主角。
比如说那绿油油的草地,就像一个充满活力的小伙子,反射波谱特征那可是很鲜明的哟!它在可见光波段就特别亮眼,反射率相对较高呢,就好像小伙子在舞台上闪闪发光。
再说说那蓝色的湖泊,哎呀呀,就像一位安静的美少女。
它对蓝光的反射特别强,就像美少女穿着漂亮的蓝色裙子在那亭亭玉立。
你能想象到那种感觉吗?还有那黄澄澄的沙漠,简直就是个热情似火的大汉!它在可见光波段的反射率可不低,就如同大汉在阳光下尽情展现自己的力量。
森林呢,则像一个神秘的守护者。
它的反射波谱特征比较复杂,不同的树种还有不一样的表现呢!有的树种在某些波段反射得多一些,有的则少一些,是不是很神奇?咱们的城市呢,就像是一个热闹的大集市。
各种建筑物、道路啊,它们的反射波谱特征也是各有特点。
那些高楼大厦的表面反射和那些小巷子里的可不一样哦,就好像集市里不同的摊位都有自己独特的魅力。
你说这大自然是不是很奇妙?通过研究这些典型地物的反射波谱特征,我们就能更好地了解这个世界啦!我们可以用这些知识来监测环境变化呀,看看草地是不是变少了,湖泊有没有被污染呀。
这就好比我们有了一双神奇的眼睛,可以看到大地的秘密呢!而且啊,这对我们的日常生活也有很大的帮助呢。
比如说在农业上,我们可以根据农作物的反射波谱特征来判断它们的生长状况,是不是缺水啦,有没有生病呀。
这不就像我们能听懂农作物的“语言”一样吗?所以啊,大家可别小看了这典型地物的反射波谱特征。
它就像一把钥匙,能打开我们了解大自然的大门。
让我们一起好好探索这个神奇的世界吧,你准备好了吗?反正我是超级期待的啦!这就是我对典型地物反射波谱特征的看法,有趣又实用,对吧!。
各典型地物的光谱曲线-文档资料

常见地物比较光谱曲线 植被光谱曲线 土壤光谱曲线 水体光谱曲线 岩石光谱曲线
地物波谱特征
在可见光与近红外波段,地表物体自身的辐射几乎等于零。地物
发出的波谱主要以反射太阳辐射为主。太阳辐射到达地面之后, 物体除了反射作用外,还有对电磁辐射的吸收作用。电磁辐射未 被吸收和反射的其余部分则是透过的部分,即: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量=反射能量+吸收能量+透射能量 一般而言,绝大多数物体对可见光都不具备透射能力,而有些物 体如水,对一定波长的电磁波透射能力较强,特别是对0. 45 ~ 0. 56μm的蓝绿光波段,一般水体的透射深度可达10~20 m,清澈 水体可达100 m的深度。 对于一般不能透过可见光的地面物体,波长5 cm的电磁波却有透 射能力,如超长波的透射能力就很强,可以透过地面岩石和土壤。
土壤的光谱曲线
自然状态下,土壤表面的 反射率没有明显的峰值和 谷值,一般来说,土质越 细反射率越高。有机质和 含水量越高反射率越低, 土类与肥力也对土壤反射 率有影响。但由于其波谱 曲线较平滑,所以在不同 光谱段的遥感影像上土壤 亮度区别并不明显。
水体的光谱曲线
水体反射率较低,小于 10%,远低于大多数的其 他地物,水体在蓝绿波段 有较强反射,在其他可见 光波段吸收都很强。纯净 水在蓝光波段最高,随波 长增加反射率降低。在近 红外波段反射率为0;含叶 绿素的清水反射率峰值在 绿光段,水中叶绿素越多 则峰值越高。这一特征可 监测和估算水藻浓度。 而浑浊水、泥沙水反射率 高于以上,峰值出现在黄 红区。
岩石的光谱曲线
岩石反射曲线无统一特 征,矿物成分、矿物含 量、风化程度、含水状 况、颗粒大小、表面光 滑度、色泽都有影响。 例如:浅色矿物与暗色 矿物对其影响较大,浅 色矿物反射率高,暗色 矿物反射率低。 自然界岩石多被植、被 土壤覆盖,所以与其覆 盖物也有关
列举几种可见光与近红外波段植被,土壤,水体,岩石的地物反射波谱曲线实例

列举几种可见光与近红外波段植被,土壤,水体,岩石的地物
反射波谱曲线实例
1. 植被反射波谱曲线实例:
- 绿色叶片的反射波谱曲线在可见光波段呈现高反射峰,并在
近红外波段逐渐下降。
- 干枯的植物叶片在整个波段上反射较低,尤其在近红外波段。
2. 土壤反射波谱曲线实例:
- 黑色土壤在可见光波段上呈现较低的反射率,而在近红外波
段上表现出较高的反射率。
- 沙质土壤在整个波段上都表现出较低的反射率。
3. 水体反射波谱曲线实例:
- 清澈的湖泊和海洋水体在可见光波段上呈现较低的反射率,
而在近红外波段上反射率逐渐上升。
- 浑浊的水体在整个波段上都表现出较高的反射率。
4. 岩石反射波谱曲线实例:
- 砂岩在可见光波段上具有一定的反射率,而在近红外波段上
反射率较低。
- 部分火山岩在整个波段上具有较高的反射率。
土壤,水体,植被的光谱反射曲线特征

土壤,水体,植被的光谱反射曲线特征
自然状态下土壤表面的反射率没有明显的峰值和谷值。
土壤的反射光谱特征主要受到土壤中的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土壤水分含量、土壤有机质、铁含量、土壤质地等因素的影响。
水的光谱特征主要是由水本身的物质组成决定,同时又受到各种水状态的影响。
地表较纯洁的自然水体对0.4~2.5μm 波段的电磁波吸收明显高于绝大多数其它地物。
在光谱的可见光波段内,水体中的能量-物质相互作用比较复杂,光谱反射特性概括起来有一下特点:
(1)光谱反射特性可能包括来自三方面的贡献:水的表面反射、水体底部物质的反射和水中悬浮物质的反射。
(2)光谱吸收和透射特性不仅与水体本身的性质有关,而且还明显地受到水中各种类型和大小的物质--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影响。
(3)在光谱的近红外和中红外波段,水几乎吸收了其全部的能量,即纯净的自然水体在近红外波段更近似于一个“黑体”,因此,在 1.1~2.5μm 波段,较纯净的自然水体的反射率很低,几乎趋近于零。
植物的光谱特征可使其在遥感影像上有效地与其他地物相区别。
同时,不同的植物各有其自身的波谱特征,从而成为区分植被类型、长势及估算生物量的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健康的绿色植被的光谱反射特征
地面植物具有明显的光谱反射特征,不同于土壤、水体和其他的典型地物,植被对电磁波的响应是由其化学特征和形态学特征决定的,这种特征与植被的发育、健康状况以及生长条件密切相关。
在可见光波段内,各种色素是支配植物光谱响应的主要因素,其中叶绿素所起
的作用最为重要。
健康的绿色植被,其光谱反射曲线几乎总是呈现“峰和谷”的
图形,可见光谱内的谷是由植物叶子内的色素引起的。
例如叶绿素强烈吸收波谱段
中心约 0.45um 和 0.67um(常称这个谱带为叶绿素吸收带)的能量。
植物叶子强
烈吸收蓝区和红区的能量,而强烈反射绿区能量,因此肉眼觉得健康的植被呈绿色。
除此之外,叶红素和叶黄素在0.45um(蓝色)附近有一个吸收带,但是由
于叶绿素的吸收带也在这个区域内,所以这两种黄色色素光谱响应模式中起主导
作用。
如果植物受到某种形式的抑制而中断了正常的生长发育,它会减少甚至停止叶绿素的产生。
这将导致叶绿素的蓝区和红区吸收带减弱,常使红波段反射率增强,以至于我们可以看到植物变黄(绿色和红色合成)。
从可见光区到大约 0.7um 的近红外光谱区,可看到健康植被的反射率急剧上升。
在 0.7-1.3um 区间,植物的反射率主要来自植物叶子内部结构。
健康绿色植物在 0.7-1.3um 间,的光谱特征的反射率高达(45%-50%),透过率高达( 45%-50%),吸收率低至( <5%)。
植物叶子一般可反射入射能量的40%-50%,其余能量大部分透射过去,因为在这一光谱区植物叶子对入射能量的吸收最少(一般少于 5%)。
在光谱的近红外波段,植被的光谱特性主要受植物叶子内部构造的控
制。
在可见光波段与近红外波段之间,即大约 0.76um 附近,反射率急剧上升,形
成“红边”现象,这是植物曲线的最为明显的特征,是研究的重点光谱区域。
许多种类的植物在可见光波段差异小,但近红外波段的反射率差异明显。
同
时,与单片叶子相比,多片叶子能够在光谱的近红外波段产生更高的反射率(高达85%),这是因为附加反射率的原因,因为辐射能量透过最上层的叶子后,
将被第二层的叶子反射,结果在形式上增强了第一层叶子的反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