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缅甸大金塔和蒲甘没有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缅甸中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缅甸中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缅甸的首都是哪里?A. 曼谷B. 仰光C. 金边D. 河内答案:B解析:缅甸的首都是仰光,位于缅甸南部的伊洛瓦底江三角洲。
2. 缅甸的官方语言是什么?A. 英语B. 缅甸语C. 泰语D. 越南语答案:B解析:缅甸的官方语言是缅甸语,属于汉藏语系的藏缅语族。
3. 缅甸的货币单位是什么?A. 美元B. 欧元C. 缅元D. 日元答案:C解析:缅甸的货币单位是缅元,货币符号为“Ks”。
4. 缅甸的主要宗教信仰是什么?A. 佛教B. 基督教C. 伊斯兰教D. 印度教答案:A解析:缅甸的主要宗教信仰是佛教,佛教在缅甸社会和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5. 缅甸的国花是什么?A. 玫瑰B. 荷花C. 茉莉D. 牡丹答案:B解析:缅甸的国花是荷花,象征着纯洁和美好。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缅甸位于东南亚,其邻国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中国、泰国、老挝、孟加拉国解析:缅甸的地理位置使其与多个国家接壤。
2. 缅甸的面积大约为______平方公里。
答案:676578解析:缅甸的国土面积约为676,578平方公里。
3. 缅甸的人口约为______万。
答案:5500解析:缅甸的人口数量约为5500万。
4. 缅甸的主要民族包括______族、______族和______族。
答案:缅族、掸族、克伦族解析:缅甸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缅族、掸族和克伦族是其中的主要民族。
5. 缅甸的气候属于______气候。
答案:热带季风解析:缅甸的气候类型为热带季风气候,有明显的雨季和旱季。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缅甸的历史背景。
答案:缅甸有着悠久的历史,曾是东南亚地区的重要文明之一。
在19世纪末,缅甸成为英国的殖民地,直到1948年才获得独立。
解析:缅甸的历史背景丰富多样,包括古代的王国时期和近代的殖民时期。
2. 缅甸的主要旅游景点有哪些?答案:缅甸的主要旅游景点包括仰光的大金塔、蒲甘的佛塔群、曼德勒的皇宫和茵莱湖。
十万个为什么:缅甸被称为万塔之国

十万个为什么:缅甸被称为万塔之国
导读:本文十万个为什么:缅甸被称为万塔之国,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介绍:我们在缅甸各地观光, 首先映入眼帘的, 就是那些光彩夺目的佛塔.缅甸是一个佛教之国.信奉佛教者占全国人口80%以上, 保存有许多历代建筑的佛塔.宏伟壮丽、金光闪烁的佛塔到处可见.这些佛塔有的建在闹市中心, 有的依山傍水.在首都仰光、古都曼德勒、文化古城蒲甘等地, 更是佛塔林立, 令人惊叹.
在古都曼德勒,有佛塔上千座。
文化古城蒲甘,人口不过30000多,佛塔就有5000座之多。
据说在蒲甘王朝鼎盛时期,蒲甘城方圆几十里内有佛塔440多万庄,号称"四百万座宝塔城',是世界闻名的东方文化宝库之一。
有人估计,若将缅甸所有的佛塔排成一列纵队, 可从首都仰光直达北部的密支那, 全长1567千米.所以缅甸又被称为“万塔之国”。
缅甸蒲甘:“万塔之城”的文化密码

缅甸蒲甘:“万塔之城”的文化密码作者:侯朝阳来源:《中关村》2019年第10期2019年7月,在第43屆世界遗产大会上,缅甸的蒲甘古城被列入联合国世界遗产名录。
蒲甘坐落在缅甸中部平原的伊洛瓦底江畔,是一处欣赏佛教艺术和建筑的圣地。
这里是亚洲三大佛教遗迹之一,曾经的13000多座佛塔和寺院赐予了这里“万塔之城”的美誉。
该遗址内有大量的寺庙、窣堵坡、修行所、朝圣地以及考古遗迹、壁画和雕塑,展示了11-12世纪的蒲甘王朝文明。
虽然历经了千年岁月的洗涤,至今尚有2000多座佛塔和寺院屹立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成为缅甸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蒲甘位于缅甸中部,坐落在伊洛瓦底河中游左岸,是一座著名的历史古城、佛教文化遗址和旅游胜地,为缅族的中心地区。
蒲甘约25平方公里,漫步其间,处处可见大小不一的佛塔矗立在街头巷尾。
可谓“出门见佛塔,步步遇菩萨”。
据统计,公元11世纪到13世纪,蒲甘先后建造的佛塔就达万余座。
当地人自豪地告诉我,在这里,手指之处必有浮屠!这些造型各异的佛塔,记载着无数动人的故事,它们使蒲甘成为同柬埔寨的吴哥窟、印尼的婆罗浮屠齐名的东南亚三大佛教奇迹之一,吸引了无数人前来朝拜。
数百年来,虽历经战火兵灾和1975年的大地震,蒲甘的历史遗迹仍然没有在历史中消失!娘乌、老蒲甘、新蒲甘三个城镇和无数小村庄形成了今天的蒲甘。
而这里最初只是由19个村落汇集成的小镇,古称“阿利摩陀那补罗”。
公元849年,频耶王在蒲甘筑城,建城门12座。
1044年,阿如律陀王创建蒲甘王朝,定都蒲甘。
这也是缅甸历史上第一个包括缅、掸、孟等民族的统一封建王朝。
缅甸历史记载,阿奴律陀王在率军征服缅甸南部文化发达的直通王国时,获得了32部《三藏经》,并俘获300名高僧和大批有各种精湛技艺的工匠。
阿如律陀王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当《三藏经》顺着伊洛瓦底江运至蒲甘时,他率众臣前往江边迎接,并亲自下水将《三藏经》顶在头上游回来,将其安放在一头象征王权的白象背上。
缅甸的文化遗产佛塔和寺庙

缅甸的文化遗产佛塔和寺庙缅甸是一个拥有丰富文化遗产的国家,其中最为著名的莫过于其众多的佛塔和寺庙。
这些佛塔和寺庙不仅是宗教场所,更是缅甸人民心灵的寄托,也是国家历史与文化的见证。
本文将介绍缅甸的佛塔和寺庙的独特魅力,以及它们对于缅甸文化的重要意义。
佛塔是缅甸寺庙建筑中最为独特和显著的一种形式。
佛塔通常由红砖或石头建造,外部覆盖着金箔,呈金黄色,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它们高耸入云,作为缅甸人民虔诚信仰的象征,同时也是缅甸城市天际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佛塔的设计风格和形状各异,常见的有圆锥形、葫芦形和钟状形等。
其中最为著名的佛塔之一是缅甸最重要的宗教遗址之一——仰光大金塔。
这座佛塔高约110米,由近600吨的金箔覆盖,其庄严肃穆的氛围使人们倍感敬畏。
除了佛塔,缅甸寺庙也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寺庙通常由多层建筑组成,中心是供奉佛陀的大殿。
寺庙的外墙常常绘有精美的壁画,描绘着佛家故事和缅甸历史。
寺庙内还设有佛教学校、修行院和僧侣居住区等。
缅甸最重要的寺庙之一是曼德勒的马哈姆尼寺。
这座寺庙建于18世纪,是缅甸最具规模和壮丽的佛教寺庙之一,也是缅甸最重要的学术中心之一。
寺庙内的大殿气势恢宏,墙壁上装饰着华丽的壁画和镶嵌着宝石的佛像。
每天,数以千计的朝圣者和游客来到这里,燃香拜佛,祈祷平安和幸福。
佛塔和寺庙在缅甸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们不仅是宗教信仰的场所,也是人们寻求意义和安宁的灵魂栖息地。
缅甸人民对佛教的虔诚信仰渗透到他们的日常生活中,让他们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
此外,佛塔和寺庙也是缅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该国悠久的历史、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艺术品味。
佛塔和寺庙也成为了缅甸旅游业的重要支柱。
每年,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涌入缅甸,前往欣赏这些历史悠久、建筑华丽的佛塔和寺庙。
游客们有机会亲身感受到缅甸宗教文化的庄严和神秘,以及与当地人民相互交流的机会。
综上所述,缅甸的文化遗产佛塔和寺庙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丰富的宗教内涵吸引着无数人们的目光。
缅甸蒲甘佛塔的历史渊源及建筑风格探究

缅甸蒲甘佛塔的历史渊源及建筑风格探究作者:贾田田张成霞来源:《文艺生活·中旬刊》2020年第03期摘要:佛教是缅甸的国教,在缅甸已有上千年的传播历史。
缅甸的佛教文化和历史并存,作为缅甸人的精神家园,佛教影响到了缅甸文化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缅甸民族文化及价值观的核心。
缅甸90%以上的民众都信仰小乘佛教,而建造佛塔是缅甸小乘佛教的一种传统,佛塔也成为缅甸佛教的象征,佛教和寺庙已经成为缅甸人生活中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
蒲甘王朝时期,缅甸佛教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兴盛,佛塔的兴建在这时达到了高峰,而佛塔的建筑风格和类型也在这个时期初步形成。
本文以蒲甘王朝时期为时间线,追溯缅甸佛塔的历史渊源,对缅甸的佛塔的建筑风格和类型及意义进行探究。
关键词:缅甸;蒲甘时期;佛塔类型;意义中图分类号:TU-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20)08-0047-03一、引言位于东南亚中南半岛西部的缅甸,与中国、印度、孟加拉国、泰国、老挝比邻而居,西南部长达3200公里的海岸线将缅甸与孟加拉湾和安达曼海连在一起。
缅甸全称为缅甸联邦共和国,物产丰富、历史悠久、风景独特、文化神秘、民风淳朴、乐善好施,是一个典型的佛教国家,具有“佛教之国”“金色国度”的美誉,又被西方国家称为“亚洲隐士”。
缅甸的玉石、翡翠和宝石举世闻名,林立的佛塔更让缅甸的魅力独具。
二、“佛塔之国”的由来佛教在缅甸已有2500多年的传播历史,缅甸曾经是世界南传上座部复兴佛教的三大主力之一。
在缅甸,僧侣、佛塔、佛寺等随处可见,不仅如此,缅甸各民族的文字、文学艺术、音乐、舞蹈、绘画、雕塑、建筑以及风俗习惯等都深深刻上了佛教文化的印记。
佛教对缅甸的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产生着重要影响,成为缅甸民族文化和價值观的核心,及道德教育的源泉。
缅甸全国人口近5500万,僧侣总数约50万,占总人口的近百分之一。
缅甸85%以上的民众都信仰小乘佛教,而造佛塔是缅甸小乘佛教的一种传统,佛教徒崇尚建造浮屠,建庙必建塔,佛塔成了佛教的象征。
缅甸仰光仰光大金塔

缅甸仰光仰光大金塔
大金塔,位于缅甸仰光市中心,是一座令人惊叹的佛教圣地。
这座金塔高达
99米,由数千块纯金砖砌成,散发着金光闪闪的光芒。
登上大金塔,你可以俯瞰仰光市的美丽风景,感受到宁静祥和的氛围。
在塔内,你会看到佛教信徒们虔诚地祈祷,他们的虔诚和平静会让你感到心灵的宁静。
大金塔是缅甸最重要的佛教圣地之一,每年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客和朝圣者。
这座塔的历史悠久,传说它是佛陀的头发所制,为游客提供了一个了解缅甸佛教文化的绝佳机会。
无论你是对佛教感兴趣,还是想欣赏壮观的建筑,大金塔都值得一游。
它不仅
是一座美丽的建筑,更是一个让人心灵得到滋养的地方。
来到大金塔,你会被它的庄严和神圣所震撼,带给你一次难忘的体验。
2023中考地理热点04 大国外交:澜沧江—湄公河合作第七次外长会

2023中考地理热点04|大国外交:澜沧江—湄公河合作第七次外长会【时政热点】澜沧江—湄公河合作(以下简称“澜湄合作”)第七次外长会于2022年7月4日在缅甸蒲甘举行,会议发表了联合新闻公报和关于深化海关贸易安全和通关便利化合作、农业合作和保障粮食安全、灾害管理合作、文明互鉴4份联合声明。
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赴缅甸主持会议,并在缅期间还分别同缅甸外长温纳貌伦、老挝副总理兼外长沙伦赛、柬埔寨副首相兼外交大臣布拉索昆、越南外长裴青山举行了双边会谈。
【知识链接】澜沧江—湄公河一脉相通,发源于中国青藏高原的澜沧江,从西双版纳出境后被称为湄公河,流经中国、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六国,滋养着流域内数亿人民。
澜湄合作是首个流域六国共同参与的新型次区域合作机制。
自2016年启动以来,澜湄合作机制建设日益完善,合作领域持续拓展,不断为地区发展注入源头活水,打造了区域合作的“金色样板”。
在新冠肺炎疫情延宕反复、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的背景下,澜湄合作保持高水平发展,彰显出强大的韧性与活力。
【专题训练】1.(2022山东菏泽七年级期中)发源于我国,并且流经中南半岛国家最多的河流是()A.长江B.红河C.湄公河D.伊洛瓦底江2022年7月,“澜湄合作”第七次外长会议在缅甸蒲甘召开、“澜湄合作”是指中国及湄公河沿岸国家之间开展的互惠务实合作。
下图为“中南半岛河流与城市分布图”、据图文材料,完成2~6题。
2.(2020宁夏中考·7改编)参加“澜湄合作”会议的国家中。
首都位于湄公河沿岸的有()A.缅甸B.泰国C.柬埔寨D.越南3.(2022福建南平七年级阶段练习)小芳把一张精美的卡片装进漂流瓶丢进了澜沧江,最有可能捡到漂流瓶的人所在城市是()A.河内B.内比都C.曼谷D.万象4.(2022山东德州七年级期中)关于“澜湄合作机制”,叙述不正确的是()A.中国是该合作机制的重要成员国B.图中序号④表示澜沧江-湄公河C.湄公河流经图中半岛的五个国家D.该机制是目前世界最大的经济体5.(2022山东德州七年级期中)中国在“澜湄合作机制”的贸易中,下列货物中最有可能做为外贸商品被中国采购的农产品是()A.棉花、水稻B.橡胶、小麦C.蔬菜、水果D.椰子、蕉麻6. (2022山东菏泽七年级阶段练习)“澜湄合作”的一个重要项目是旅游合作。
缅甸旅行心得

缅甸旅行心得缅甸旅行心得篇1缅甸,一个蕴含着深厚文化底蕴和绝美自然风光的国家,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探访。
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我度过了一段难忘的旅行。
在这篇游记中,我将分享我的旅行经历和心得。
我的缅甸之旅始于仰光。
这座城市坐落在缅甸北部的曼德勒湾,是缅甸的旅游胜地。
仰光的氛围十分悠闲,街头巷尾热闹非凡。
我首先参观了著名的仰光大金塔,这座佛塔是缅甸最著名的宗教圣地之一。
大金塔建于11世记,是仰光最为壮观的建筑之一。
寺内金碧辉煌的佛像和精美的佛教艺术品令人叹为观止。
随后,我来到了国家博物馆,这里收藏了大量的历史文物和艺术品。
博物馆内的展品展示了缅甸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彩的文化。
我还参观了因瓦古城,这座古城拥有独特的文化和建筑风格,令人留连忘返。
除了历史遗迹,缅甸的自然风光也令人难以忘怀。
在这次旅行中,我前往了著名的达摩悉地神山。
这座山海拔5888米,是世界上最神圣的山峰之一。
在登山过程中,我经历了许多艰难险阻,但最终抵达山顶,看到了瑰丽的风景和难得一见的神秘瀑布。
在神山的附近,我还去了蒲甘佛塔,这里矗立着数百座风格各异的佛塔,构成了一幅壮美的画卷。
缅甸的美食也是我这次旅行的一大亮点。
从传统的缅甸菜到街头小吃,我尝试了各种美食。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缅甸的咖啡十分地道,香浓的口感令人难以忘怀。
在旅行过程中,我还结交了许多热情好客的当地人,他们邀请我品尝当地美食,让我深感受当地人热情好客的文化。
总之,这次缅甸之旅让我深刻感受到了这个国家的独特魅力。
无论是悠久的历史文化、壮美的自然风光,还是丰盛的美食,都令我难以忘怀。
缅甸是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国度,它的美丽和独特之处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探访。
我期待再次踏上这片神奇的土地,感受更多未知的美好。
缅甸旅行心得篇2缅甸:神秘的东方国度之旅当我踏足缅甸,我仿佛穿越时空,步入了梦幻般的东方世界。
这里的风景、文化和人民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将在这份旅行心得中分享我的体验,希望能激发你对这个美丽国家的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什么缅甸大金塔和蒲甘没有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一、大金塔简介仰光大金塔位于缅甸首都仰光市北茵雅湖畔的圣山上,是仰光的最高点。
缅甸人将它称作“瑞大光塔”。
它被誉为举世闻名的建筑物,同印度尼西亚的婆罗浮屠、柬埔寨的吴哥寺齐名,是佛教之国缅甸的象征,也是仰光市区的著名旅游景点。
金塔底座周长427米,塔顶有做工精细的金属罩檐,檐上挂有金铃1065个,银铃420个,并镶嵌有7000颗各种罕见的红、蓝宝石钻球,其中有一块重76克拉的著名金钢钻。
塔身经过多次贴金,上面的黄金已有7000公斤重。
大金塔四周有68座小塔,这些小塔用木料或石料建成,有的似钟,有的象船,形态各异,每座小塔的壁龛里都存放着玉石雕刻的佛像。
塔尖悬挂宝铃,风吹铃响,壮观悦耳。
大金塔的宏伟建筑和精湛雕刻,充分显示出缅甸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源远流长的古老文化艺术,每天都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客。
二、蒲甘简介蒲干是缅甸最富盛名的古都之一。
缅族建立的第一个统一王朝就定都在蒲干,而且在以后很长一段时间里蒲干都是缅甸的首都。
把蒲甘称作“万塔之城”实在不是夸张。
蒲干以其数量巨大、保存完整的佛塔而闻名于世。
走进蒲干就像走进了塔林,入目的都是风格各异、规模不等的佛塔。
如果你来西安旅游,拍照时可能会被随处可见的现代建筑扫了兴致。
而在蒲你所见到的最高的建筑是佛塔、最宏伟的建筑是佛塔、最普通的建筑是佛塔、最破败的建筑还是佛塔,几乎看不到现代建筑的影子。
所以走在蒲干会让你产生一种时光倒流的错觉。
你不用想象你穿越回了几百年前,因为你根本就是行走在历史里。
为何没有列为世界自然文化遗产?缅甸的自然文化景观令人流连忘返。
缅甸有伊洛瓦底江、萨尔温江这样的在东南亚仅次于湄公河的大江大河。
伊洛瓦底江上游的三峡类似中国的长江三峡。
它的首都仰光,古都曼德勒、蒲甘、勃固、卑谬等,都堪称缅甸乃至东南亚的历史文化名城。
蒲甘是“万塔之城”,大金塔是“瑞大光塔”,保存着大量缅甸风格的佛塔等古建筑,形成一个文物古迹荟萃的大古都。
在蒲甘、大金塔,常可听到西方游客情不自禁地发出“wonderful!”的赞叹。
这些古迹遗址,都是当之无愧的世界文化遗产。
然而,有着如此独特而又丰富的人文和自然景观的缅甸,迄今还没有获得过一项“世界文化遗产”或“自然遗产”的称号,这令许多到过缅甸的人颇为不解。
是缅甸有关部门申报不力?是遗产保护理念和实际做法上存在问题?还是其他原因?我未闻其详。
缅甸早在1994年就加入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据说蒲甘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没能获得通过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世界文化遗产委员会的一些专家认为蒲甘一些佛塔的修复违背了“修旧如旧”的原则,不必要地增加了当代的内容,破坏了蒲甘作为古都文化遗产的整体形象。
一些西方的古建筑学家对蒲甘古遗址中一些佛塔的重建深感不满,缅甸旅游部门在蒲甘建造的一座16层高的观光塔,更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专家和古文化遗址保护主义者的批评、指责。
但缅甸有关部门认为这座仿古高塔不会破坏蒲甘的整体美,而且还为游客鸟瞰万塔之城提供了便利。
军人掌权已近半个世纪缅甸自1988年9月以来,一直由军人组成的政府执政。
想到军人政府,人们难免会有一种莫名的恐惧。
但走在仰光、曼德勒的大街上,其实也一如东南亚其他国家的城市,很少会碰到军人,也不会有“刀光枪影”下森然可畏的感觉。
仰光著名的“昂山市场”总是熙熙攘攘,华人聚居的“广东大街”等市中心街区也是热闹非凡。
但是,书店里却显得空荡,去的人不多。
除了旅游书籍和一些介绍缅甸历史、文化的著作及教材外,其他的新版英文书刊难得一见。
缅文书籍虽然多一些,但百分之八九十是宗教和文学作品。
除了军政府的官方文件、报刊社论汇编之类,很少有时政类的书刊,一年中出版的此类书籍不到10种。
缅甸人过这样的生活已经多年了,而且习以为常。
但由于对“军政府”的错觉,使缅甸在外人的视线中,渐渐陌生、神秘。
富饶中的贫困缅甸的社会经济发展缓慢也让人感到迷惑不解。
缅甸拥有极为丰富的自然资源,人均可耕地为6亩,森林面积占国土面积的一半;可更新的淡水以年人均计算达22719立方米,较泰国至少高出10倍;水能蕴藏量为1亿千瓦,而泰、老、柬、越四国的水能加起来也只有8500万千瓦。
缅甸矿产资源的丰富在中南半岛也首屈一指,铅、锌、钨、锡、镁、铬、镍、金、银无所不有,而且储量都相当大,玉石、翡翠和宝石更是举世闻名。
缅甸的石油开采,20世纪初在世界上曾名列第13位,近年来已探明的石油储量近3亿吨,天然气储量不下2万亿立方米。
但是,这样一个富饶的国家,却在1987年被联合国列入“最不发达国家”的行列,一直到现在,这个帽子也没有被摘掉。
“富饶中的贫困”在缅甸确实是触目可见。
在仰光、曼德勒,在旅游胜地蒲甘,尽管1988年以后的发展变化不小,尤其是新建的现代化宾馆的豪华设施和服务水平并不亚于新加坡、曼谷,但在首都仰光市内,破旧的街道、简陋的住房、三四十年前的老式公共汽车等随处可见,农村的贫困现象更为严重。
如果驱车深入缅甸,无论是中部从曼德勒到蒲甘,还是南部从仰光到勃固、卑谬,沿途很少有砖瓦新房。
居民所居,绝大多数为简陋的竹篱茅舍。
所见村民,不少面有菜色。
据说缅甸全国有三分之一的儿童营养失调。
在这个不规范的经济秩序中,地下经济、灰色经济以及相应的收入也是大量存在的。
所以外来者很难说清楚缅甸人究竟如何过日子。
突如其来的迁都之举2005年底以来,人们对缅甸感到不解的一个最新事件,就是缅甸政府突然宣布的“迁都”。
一个国家首都的迁移,应该说非同小可,这不仅涉及内政外交,而且也牵涉到广大民众的利益。
但在缅甸,迁都之事却“突如其来”。
2005年11月7日,政府已决定将首都迁往距仰光以北320公里的彬马那。
仰光是一座有着530万人口的缅甸第一大城市,也是缅甸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自1948年缅甸独立以来一直是缅甸的首都,而彬马那是一座仅有不到10万人口的缅甸中部小城市。
自蒲甘王朝以来,缅甸历史上的都城几乎都建在伊洛瓦底江畔。
与这一传统不同,彬马那这座小城却坐落在相对偏僻的锡当河上游。
这座城市在缅甸历史上从来没有作为重要的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中心,长期以来都是以木材转运中心的“地标”而存在。
近年来,可能正是准备迁都于此,才在离老城十多公里处另建新城,自2002年以来建造了不少供政府部门和军事部门用的新建筑。
一些行政和军事设施及相关的服务设施现在还在建设中。
在缅甸国内,不仅一般民众,就是很多公务员甚至政府高官在迁都令下达前,对这样一件大事也只是风闻而不知实情。
因此,缅甸首都突然要从举世闻名的仰光迁往“名不见经传”的小城彬马那,对缅甸国内外的许多人来说真成了一个“谜”,于是一时间各种传说、猜测纷起。
众说纷纭的迁都之因不少分析人士认为,迁都是由于缅甸军政府有鉴于伊拉克遭美国军事进攻的教训;也有说迁都中部有利于加强政府对边境地区少数民族的控制;还有列举缅甸历史上尤其是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贡榜王朝时期曾多次迁都的例证,认为迁都是一种传统,不足为奇;更有人认为缅甸上层自古以来直到奈温时期都相信占卜,这次迁都是由于缅甸军政府高层领导人听从了占卜者“迁都以避凶趋吉”的建议。
分而治之的殖民政策和战乱的摧残缅甸的诸多令人不解之谜的谜底,其实深藏于缅甸的历史和现实之中。
尽管在殖民统治时期英国人就因缅甸丰富的资源和财富而誉其为“女王王冠上光辉夺目的珍珠”,但殖民地时期缅甸的繁荣毕竟是以掠夺性的资源开发为基础的畸形发展,殖民化的“分而治之”政策又深化了这个多民族国家原来就存在的民族矛盾。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缅甸所遭受的破坏超过东南亚任何一个国家,以致著名的缅甸问题专家、英国学者安德鲁斯在1945年就哀叹:缅甸在商业贸易和交通方面倒退了一个世纪。
这个饱受二战摧残的国家,战后也是多灾多难。
在1948年1月4日独立后的近半个世纪中,缅甸几乎没有一年太平过。
宣布独立后不到三个月,就爆发了全国性的内战。
这场内战时起时伏,一直持续到20世纪80年代末。
独立后建立的多党议会民主制和长期执政的吴努政府无力应对复杂的政局,而军队却在内战中不断壮大,在国内政治生活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1958年10月到1960年初,吴努政府就曾让奈温将军组织“看守政府”。
1962年3月奈温军人集团通过发动政变上台后,以军人为核心建立起“缅甸社会主义纲领党”,试图融缅甸民族主义、军人权威、佛教哲学和“社会主义”为一体,走一条“缅甸式社会主义”的道路。
但由于执行以军队为核心力量,党、政、军三位一体的高度中央集权和闭关锁国的政策,结果把缅甸的经济搞得一塌糊涂,民族矛盾更加激化。
从20世纪60年代后期到80年代,国内竟有数十支少数民族反政府武装在全国差不多三分之一以上的国土上活动。
这些都使得这颗“明珠”蒙尘,以致晦暗不明了。
缅甸究竟怎样发展,将取决于缅甸人缅甸是个佛塔之国。
在缅甸,所到之处,给人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佛塔。
无论是在缅中边境的边远村镇,还是在缅甸最繁华的城市仰光,最壮观、最夺目、最吸引人的建筑总是佛塔。
在那些曾经是缅甸古代国家都城的古城,如卑谬、蒲甘、勃固、曼德勒及其附近,除巍然耸立甚至林立的佛塔外,其他的古建筑几乎都已荡然无存。
现在人们看到的除城墙之外的曼德勒王宫和勃固王宫,都是1988年9月军政府上台后重建的。
而民间的建塔之风,也历经千年而不衰。
有人估计,缅甸大大小小的佛塔总数不下10万座,真是“缅国佛塔不胜数,多少浮屠,椰风蕉雨中”。
缅甸88%的民众都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俗称小乘佛教,而人数最多的缅族几乎全民信仰佛教。
佛教以宣扬慈悲、忍耐、修身、自我解脱以及积功德报来世为主要内容,这也决定了缅甸对抗军政府的力量及其可利用的精神资源实在有限。
对这个资源丰富、以农业为主的国家,西方的施压和制裁虽然可以影响它的发展速度和水平,却威胁不到它的生存,也压不垮军人政府,何况它的对外贸易80%是同周边的中国、印度和东盟国家进行的,而且这些国家都同它很友好。
因此,正是缅甸独特而又复杂的国情,使军人成为这块富饶而又贫困的土地上的一支最为强大、最能控制政局的力量,使军人在当代长期执政这一在外人看来简直不可思议的“缅甸现象”,在缅甸得以“见怪不怪”。
看来,不管外人喜欢也好,不喜欢也好,缅甸还会顺着她的路子走下去。
尽管在所谓“全球化”时代一个国家的发展越来越多地受到外部的影响,但是,根本还在于内因——缅甸究竟怎样发展,最终将取决于缅甸人。
沉思:佛教文明的真谛对一个国家的发展走向,民众的力量不可低估。
缅甸绝大多数民众的信仰,也多少影响了这个国家的发展方向。
置身缅甸塔林,与身临神秘的柬埔寨吴哥窟和壮观的印度莫卧儿王朝宫殿建筑时所感到的震撼不同的是,它往往使人联想到缅甸的历史和现实。
多少年来,信佛的缅甸人宁愿自己过着贫穷的生活,也要将省吃俭用留下的钱用在集资维修、兴建佛塔上;如果钱多,就要自己捐资造一座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