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人体寄生虫学课程学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过人体寄生虫学课程学习

——谈谈如何开展寄生虫病流行病学调查摘要:目的:1.通过学习调查了解寄生虫病的流行因素及特点,传播途径以及防治方法。2.如何让人们意识到寄生虫病的严重性。方法:通过查资料和阅读杂志书刊来了解寄生虫病的流行因素及特点,传播途径以及防治方法;加大宣传力度让人们意识到寄生虫病的严重性。结果:了解到了寄生虫病的流行方式有:(1)地方性—寄生虫病的流行和分布常常有明显的地方性。(2)季节性—有些寄生虫病的流行与季节有明显关联。(3)自然疫源性—在原始森林或荒漠地区,有些寄生虫在脊椎动物之间传播,不需要人的参与,而存在于自然界的寄生虫病,具有明显的自然疫源性,这种地区称为自然疫源地。当人偶然进入这些地区,则可从脊椎动物传染给人。传播途径有:(1)虫媒传播:如丝虫,杜氏利什曼原虫,疟原虫等。(2)粪口途经:如阿米巴,华支睾吸虫,蛔虫,鞭虫,蓝氏贾第鞭毛虫,包虫和很多的绦虫幼虫,如猪囊尾蚴。(3)经皮肤:血吸虫钩虫曼氏迭宫绦虫裂头蚴。(4)非粪排出,但经口进入人体的有:旋毛虫许多绦虫成虫,如带绦虫。(5)呼吸道:如肺孢子虫。(6)性传播:如阴道毛滴虫。防治方法有(1)健康教育。(2)粪便管理。(3)提倡家畜集中屠宰,加强肉品检验和管理。(4)治疗患者、病畜和开展灭鼠,减少传染源。结论:自从学习了寄生虫学后,让我认识到了寄生虫病的危害性,而作为医学类的一名学生,就应该了解掌握寄生虫病的严重性和对人体的伤害,自己时刻要记住身边的有可能被传染的寄生虫病,时刻保护好自己和他人,我们也应该积极的去宣传有关一些寄生虫病的知识,让人们都意识到寄生虫病,从而达到寄生虫病的防治与治疗。

关键词:寄生虫病的危害性寄生虫病的流行因素及特点寄生虫病的传播途径寄生虫病的防治方法

正文:

人体感染的寄生虫包括寄生的原生动物和蠕虫,也包括一些节肢动物,环节动物和软体动物【1】人体寄生虫种类繁多,虽然有文献推测寄生人体的蠕虫有340多种【2】,原虫有80 多种【1】,但到底有多少尚未得知。而我国在1997年以前就发现寄生虫有230种之多【3】。然而,近年来,我国不断发现出国人员将国外流行的寄生虫病逮到了国内【4.5】,而使得国内寄生虫病不断地流行导致众多人口感染。

但我们对寄生虫病又了解多少呢?接下来就来学习一下。

寄生虫的危害性:

第一,寄生虫病在第三世界流行比较严重,且在一些地区还有所扩大外,还有至少30种寄生虫病也在世界各地不同程度流行着。第二,已经出现像恶性疟抗药株,媒介昆虫抗药性等极为复杂的问题。这些问题提示我们:具有很强适应能力的寄生虫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出现种群遗传物质组成的改变是常见的现象。因此,随着寄生虫病的化学防治计划的执行,时间越久,空向越扩大,在诊断、治疗、化学杀灭媒介等方面将会出现更多的新的问题。第三,人类活动范围扩大,不可避免地使许多本来和人类没有关系或极少接触的寄生虫从自然界进入人群,并在被感染者尚未或尚无临床表现之前,带回原住地,造成新的公共卫生问题。第四,全球范围内人类的交往越来越频繁,本来在国外危害性很大的寄生虫病病原或媒介可经常输人国内,在一定条件下,有可能传播开来。第五,现代工农业建设造成的大规模人口流动和生态环境平衡的破坏,也给寄生虫病的流行

带来新的严重问题。

寄生虫病的流行方式及特点:

流行因素:(一)自然因素:包括温度、湿度、雨量、光照等气候因素,以及地理环境和生物种群等。气候因素影响寄生虫在外界的生长发育,如温暖潮湿的环境有利于在土壤中的蠕虫卵和幼虫的发育;气候影响中间宿主或媒介节肢动物的孳生活动与繁殖,同时,也影响在其体内的寄生虫的发育生长,如温度低于15~16摄氏度或高于37.5摄氏度,疟原虫便不能在蚊体内发育。温暖潮湿的气候,既有利于蚊虫的生长、繁殖,也适合蚊虫吸血活动,增加传播疟疾、丝虫病的机会。温度影响寄生虫的侵袭力,如血吸虫尾蚴对人体的感染力与温度有关。地理环境与中间宿主的生长发育及媒介节肢动物的孳生和栖息均有密切关系,可间接影响寄生虫病流行。土壤性质则直接影响土源性蠕虫的虫卵或幼虫的发育。

(二)生物因素:生活史的发育为间接型的寄生虫,其中间宿主或节肢动物的存在是这些寄生虫病流行的必需条件,如我国血吸虫的流行在长江以南地区,与钉螺的地理分布一致;丝虫病与疟疾的流行同其蚊虫宿主或蚊媒的地理分布与活动季节相符合。

(三)社会因素:包括社会制度、经济状况、科学水平、文化教育、医疗卫生、防疫保健以及人民的生产方式和生活习惯等。这些因素对寄生虫病流行的影响日益受到重视。一个地区的自然因素和生物因素在某一个时期内是相对稳定的,而社会因素往往是可变的,尤其随着政治经济状况的变动,并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自然和生物因素。经济文化的落后必然伴有落后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以及不良的卫生习惯和卫生环境。因而不可避免造成许多寄生虫病的广泛流行,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因此,社会因素是影响寄生虫病流行的至关重要。

特点:(一)地方性:寄生虫病的流行与分布常有明显的地方性。主要与下列因素有关:气候条件,如多数寄生虫病在温暖潮湿的地方流行且分布较广泛;与中间宿主或媒介节肢动物的地理分布有关,如吸虫的流行区与其中间宿主的分布有密切关系,又如黑热病流行于长江以北地区,与媒介昆虫白蛉的分布也在长江以北地区有密切关系;与人群的生活习惯有关,如猪带绦虫病与牛带绦虫病多流行于吃生的或未煮熟的猪、牛肉的地区,华支睾吸虫病流行于习惯吃生鱼或未煮熟鱼的地区;与生产方式有关,如钩虫病常流行于用人粪施肥的旱地农作物地区。

(二)季节性:寄生虫病的流行往往有明显的季节性。生活史中需要节肢动物作为宿主或传播媒介的寄生虫,此类寄生虫病的流行季节与有关节肢动物的季节消长相一致,如间日疟原虫的流行季节与中华按蚊或嗜人按蚊的活动季节一致;又如人源性黑热病与中华白蛉活动的关系一致。其次是人群的生产活动或生活活动形成感染的季节性,如急性血吸虫病常出现于夏季,人们因农田生产或下水活动接触疫水而感染血吸虫。

(三)自然疫源性:在人体寄生虫病中,有的寄生虫病可以在脊椎动物和人之间自然地传播着,称为人兽共患寄生虫病(parasitic zoonoses)。在原始森林或荒漠地区,这些寄生虫可以一直在脊椎动物之间传播,人偶然进入该地区时,则可从脊椎动物通过一定途径传播给人。这类不需要人的参与而存在于自然界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具有明显的自然疫源性。这种地区称为自然疫源地。寄生虫病的这种自然疫源性不仅反映寄生虫病在自然界的进化过程,同时也说明某些寄生虫病在流行病学和防治方面的复杂性。

传播途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