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校园“软暴力”,教孩子勇敢说“不”

合集下载

小学各年级 勇敢说“不” 拒绝欺凌 主题班会

小学各年级 勇敢说“不” 拒绝欺凌 主题班会
培养同理心和正义感
引导学生关注他人的感受,培养同理心和正义感,积极向受欺凌的 同学伸出援手,共同抵制欺凌行为。
营造和谐安全校园环境
学校责任与措施
阐述学校在预防和处理校园欺凌 事件中的责任和作用,如建立完 善的预防机制、及时处理欺凌事
件、提供心理支持等。
家庭教育与支持
强调家庭教育在培养学生勇敢拒 绝欺凌意识中的重要性,家长应 关注孩子心理健康,与孩子建立 良好沟通,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
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活动,让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中练习说“ 不”。
培养学生自我保护能力
增强学生自信心
通过肯定和鼓励,帮助学生建立 自信心,相信自己有能力应对欺
凌行为。
教育学生寻求帮助
让学生了解在遭受欺凌时可以向谁 寻求帮助,例如老师、家长、学校 辅导员等。
培养学生社交技能
教育学生如何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 系,减少被孤立和欺凌的风险。同 时,提高他们的沟通技巧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
家长参与反欺凌教育培训活动
举办专题讲座
邀请专家或心理老师为 家长举办专题讲座,讲 解欺凌行为的危害和应 对方法。
开展角色扮演活动
让家长和孩子一起参与 角色扮演活动,模拟欺 凌场景,让孩子学会如 何拒绝和应对欺凌行为 。
分享成功案例
邀请成功应对欺凌行为 的家庭分享经验,为其 他家庭提供借鉴和参考 。
06
家校合作与共同防范策略
加强家校沟通,共同关注孩子成长
01
定期举行家长会
每学期至少举行一次家长会,向家长汇报学校工作,同时让家长了解孩
子在校表现。
02
建立家校联系簿
为每位学生建立家校联系簿,记录学生在校表现和需要家长配合的事项
,方便家长了解孩子情况。

防校园欺凌安全教案:如何让孩子学会拒绝暴力

防校园欺凌安全教案:如何让孩子学会拒绝暴力

校园欺凌是一种增长迅速的校园犯罪行为,使一些学生承受着身体、精神等多方面的伤害,严重影响学生的成长成才。

因此,在学校加强防校园欺凌安全教育的同时,教导学生如何拒绝暴力,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通过几个方面介绍如何让孩子学会拒绝暴力:一、了解什么是校园欺凌我们需要教孩子正确的认识什么是校园欺凌。

它是指在学校中,一方针对另一方进行频繁、有意识的攻击、伤害、威胁、恐吓、排斥、歧视等言语或行为,针对的人无法招架或者反抗,造成其身心伤害的一种行为方式。

应该让孩子知道,有些行为并不是玩笑或者调侃,而是有意的攻击和伤害行为,需要采取措施预防。

二、培养自信、勇气和自我保护能力要想让孩子学会拒绝暴力,首先需要培养他们的自信、勇气和自我保护能力。

自信是成功的先决条件,孩子在自信心不足的情况下很难拒绝暴力。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鼓励孩子自我肯定,自我认可,让孩子知道自己的优点和长处。

当孩子遇到校园欺凌时,勇气是拒绝暴力所必须的品质。

让孩子明白勇气的重要性,并且不断鼓励孩子勇敢地面对校园欺凌。

同时,还要让孩子学会自我保护技巧,如逃跑、报警、求助等。

三、锻炼孩子的安全意识和判断力在让孩子学会拒绝暴力的过程中,我们还应该锻炼其安全意识和判断力。

安全意识是保障孩子的身体安全的前提,它是孩子遭受校园欺凌时顺应内心求生之神运作的一种情绪反应和能力表现。

让孩子明白安全是我们生活的第一需要,在面对危险时始终保持清醒头脑,不要盲目地对待校园欺凌。

同时,我们还要锻炼孩子的判断力,让孩子学会分辨什么行为是不正常的,从而在第一时间制止校园欺凌的发生。

四、加强心理干预校园欺凌会对受害者的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因此,我们还需要加强对孩子的心理干预。

在日常生活中,要多和孩子交流,营造开放、自由、宽松的氛围,让孩子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感受。

同时,鼓励孩子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并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帮助,从而提高自信心和抵御欺凌的能力。

让孩子学会拒绝暴力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不仅要让孩子认识校园欺凌的危害,更要培养孩子的自信、勇气和自我保护能力,加强心理干预,提高孩子的安全意识和判断力。

拒绝校园欺凌对校园欺凌勇敢说

拒绝校园欺凌对校园欺凌勇敢说

拒绝校园欺凌对校园欺凌勇敢说“不”面对校园欺凌你会怎么办?是勇敢的说“不”还是唯唯诺诺的承受?近期的热播剧《小舍得》,聚焦“小升初”这一社会热点,引起许多家长的共鸣和大家的讨论。

电影《悲伤逆流成河》聚焦“校园霸凌”这一热点,引发网友对“校园欺凌”话题的热议。

诸如此类的校园欺凌与暴力,在生活中也时常发生,这会让被欺凌的学生遭受身心创伤,也会让实施欺凌的学生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案件一:默默(化名)是16岁的高一女生,暑假期间认识了好几个不爱学习的朋友,经常和他们一起玩耍,有时也会参与打架。

15岁的甜甜(化名)本是默默的好朋友,但因为甜甜和自己的男朋友走得很近,默默非常生气,就想教训教训她。

一天,默默把甜甜约到网吧后,和朋友们一起把她带至地下楼梯间,将她围到个角落里,对她进行霸道欺凌,还录制视频发到朋友圈。

经医院鉴定,甜甜的损伤程度构成轻微伤。

默默因此被公安机关抓获。

当地法院经审理认为,默默伙冋他人随意殴打被害人,并拍摄视频上传至朋友圈,给被害人的身心造成不良影响,情节恶劣,其行为已构成寻衅滋事罪。

鉴于默默犯罪时未成年,到案后如实供述犯罪事实,认罪态度较好;且默默的父母事发后积极赔偿被害人的经济损失,并取得对方的谅解,故依法对默默从轻处罚,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两年。

片案例二:此前非常受欢迎的电影《少年的你》就是聚焦校园欺凌话题,电影由真实案件改编,引发舆论广泛关注。

尤其是在未成年保护法大修、增设校园欺凌防控措施的背景下,电影画面把校园欺凌给孩子造成的伤害直观展现。

其中有几处场景特别详细描述当时校园欺凌,高三学生魏莱对同班同学陈念长期欺凌。

事后,她只说了一句:我只是玩过头了。

还有后来陈念以暴制暴的场景,因害怕陈念报警,魏莱请求陈念原谅,但她却将自己对陈念造成的伤害轻描淡写地说出来。

陈念最终受不了魏莱的语言“暴力”,将魏莱推下楼梯造成其死亡。

朋友小北为保护陈念试图帮她顶罪。

观众看了实属痛心在揪心痛心之余,也让公众对校园欺凌这一问题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打破沉默,向校园欺凌说‘不’”

“打破沉默,向校园欺凌说‘不’”

营造良好氛围
倡导社会各界共同关注校 园欺凌问题,形成全社会 共同参与的氛围。
提供心理支持
建立心理支持体系,为受 到欺凌的学生提供心理辅 导和支持,帮助他们尽快 走出阴影。
06
总结与展望
本次活动的成果与收获
增强意识
通过宣传和教育活动,提高公 众对校园欺凌的认识和重视, 使更多人了解欺凌的危害和应
对方法。
深化教育改革
从教育体制和观念入手,加强道德教 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师生良好的 品德和素养。
强化监督
加强对学校和教师的监督和管理,确 保他们履行职责,防止校园欺凌事件 的发生。
增强援助体系
建立健全的援助体系,为学生提供及 时的心理咨询和法律援助,帮助他们 尽快摆脱欺凌困扰。
THANKS
感谢观看
学会与不同背景的人沟通和交朋友
寻求帮助和支持
向家长、老师或学校辅导员寻求帮助 及时报警或向校方报告欺凌事件 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积极参与反欺凌行动
01
加入校园反欺凌组织或团体
02
参与反欺凌宣传和教育活动
提供支持和帮助给受欺凌的同学
03
05
学校、家庭、社会的责任与行动 建议
学校:加强教育和管理,建立反欺凌机制
引发关注
活动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 注和讨论,进一步增强了公众 对校园欺凌问题的关注和重视 。
建立联系
活动中建立了学生、教师、家 长和社区之间的联系,促进了 彼此之间的沟通和合作。
推广经验
活动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为今 后开展类似活动提供了有益的
参考。
对未来反欺凌工作的展望
加强立法
推动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为 反欺凌工作提供更有力的法律保障。

小学预防校园欺凌主题教育班会-保护自己 勇敢说“不”

小学预防校园欺凌主题教育班会-保护自己 勇敢说“不”
保护自己 勇敢说“不”
小学预防校园欺凌主题教育班会
目录
01
02
03
什么是校园欺凌 如何保护自己 学习防欺凌儿歌
01
什么是校园欺凌
很多学校都有“小霸王”欺凌 弱小的现象。
他们凭借身体或人数众多的优势殴打同学、辱骂、戏弄、讽刺。甚至敲诈勒 索、抢夺同学物品等,给身边人带来极大的身心伤害。
校园欺凌不仅仅是“打”, 还有给其他同学起侮辱性 的绰号、散播关于其他同 学的消极谣言,说闲话、 威逼恐吓。
你们身边有没有“小霸王”呢? 说说他们的恶行。
02
如何保护自己
在小学里,同伴之间要友好相处。当 别人欺负自己时,一定要勇敢地保护 自己,对不友好的行为勇敢地说”不”。
自尊自信,积极阳光。
对让自己不舒服的行 为勇敢地说“不”。
加强体育锻炼,强身健体。
外出时不走小路, 尽量结伴出行。
一旦遭遇了校园欺凌,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呢?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03
学习防欺凌儿歌
在小学,我们不做“小霸王”; 在受到欺负的时候要知道如何应对。 学会关心和善待他人,与他人友好相 处。 让我们来学习防欺凌儿歌吧! 一起做个遵纪守则的好孩子。
面对欺凌莫慌乱, 报告老师需及时。 遇见欺凌不漠视, 巧妙机智共制止。 互帮互助人人夸, 快乐生活笑哈哈。
感谢观看
面对校园欺凌不低头。
拖延时间, 瞅准机会逃跑。
抓住机会呼救或拨打 110报警。
在学校不主动与同学发 生冲突,一旦发生及时 找老师或家长解决。
发现校园欺凌事件不要坐 视不理,及时告诉老师。
小朋友们要加强自我保护意识。 当你感觉可能会遭遇校园欺凌时,要主动及时 地和老师、家长联系,积极争取保护与帮助。

倾听内心呼唤,勇敢对校园暴力说“不”——主题班会

倾听内心呼唤,勇敢对校园暴力说“不”——主题班会
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家长应关注孩子的行为变化,发现孩子有异常行为应及时处理, 防止事态恶化。
社会层面的预防措施
加强法律法规宣传和教育
政府和社会组织应加强法律法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校园暴 力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建立社会支持体系
政府和社会组织应建立社会支持体系,为受到校园暴力的学生提供 心理支持和法律援助。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积极融入集体
培养同理心和尊重他人
积极参与集体活动,扩大社交圈子, 与同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归 属感。
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感受和立场,培养 同理心,减少冲突和误解。
学会沟通和解决问题
遇到矛盾和冲突时,学会通过沟通和 协商解决问题,避免使用暴力或报复 行为。
及时寻求帮助
及时报告
一旦发现或遭遇校园暴力,及时向老师、家长或其他可信赖的人 报告,寻求支持和帮助。
03
如何应对校园暴力?
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学会识别危险信号
了解校园暴力的常见形式,如身 体伤害、言语威胁、孤立排挤等 ,学会识别危险信号,提高警觉
性。
保持冷静和理智
在遭遇校园暴力时,保持冷静和理 智,不要激怒施暴者,尽量降低伤 害程度。
学会拒绝和求助
明确表达自己的立场,勇敢拒绝任 何形式的校园暴力,并及时向老师 、家长或其他可信赖的人寻求帮助 。
心理不成熟
青少年时期是一个充满变化和挑战的 阶段,学生心理发展尚未成熟,情绪 管理能力较弱,容易产生冲动和攻击 行为。
缺乏自我认同
部分学生可能因为家庭、学业、人际 关系等方面的压力,缺乏自我认同和 价值感,试图通过欺凌他人来证明自 己的存在感和价值。
环境因素
家庭环境
家庭环境不良,如家庭暴力、父 母离异、家庭关系紧张等,可能 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增加其参与校园暴力的风险。

孩子,你要勇敢地对欺凌说不

孩子,你要勇敢地对欺凌说不

孩子,你要勇敢地对欺凌说不欺凌是一个很坏的东西,是指在歧视、威胁、侮辱、打击、攻击等不友好的情况下对其他人进行粗暴对待和压迫。

在学校里,许多学生都会遭受欺凌,例如被称为“胖子”、“笨蛋”或者是被推搡、殴打等。

第一步:勇敢地说出来如果你遭到了欺凌,请勇敢地说出来。

告诉你的家长,老师或者其他值得信任的人。

他们会帮助你处理这个问题。

有时候,欺凌者需要一个知道他们行为的人来帮助他们改变行为。

第二步:保持镇静遭受欺凌时,保持镇静是非常重要的。

不要向欺凌者发起攻击或者回击,这只会让事情变得更糟糕。

相反,尽量保持冷静,并寻求帮助和支持。

第三步:保护自己作为受欺凌者,你需要学会如何保护自己。

如果你被推搡或者殴打,保持距离,寻求安全的地方,尽可能避免和欺凌者接触。

如果你被人嘲笑或侮辱,请试着忽略或者不予理睬。

甚至可以和你的朋友或同学一起寻求支持,这会让你感到更加安全和舒适。

第四步:对欺凌说不最重要的是,你需要勇敢地对欺凌说不。

你不能让欺凌者得逞,也不要让他们的恶行对你产生影响。

如果你能够有力地回应,欺凌行为会逐渐消失。

在对欺凌说不时,你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找到合适的语言。

你不必成为剧作家来表达你的态度,也不必使用咆哮的声音,只需用一句简短明了的话来表达你的想法即可。

2. 经常强调你的态度和信念。

如果欺凌者没有感觉到你的坚定和决心,他们很可能会继续欺负你。

3. 不回应更多的恶言和攻击。

尽管回击会让你感觉到好些,但这只会让情况变得更加紧张。

记住,保持理智和冷静是最重要的。

4. 把话说得清楚明白。

要让欺凌者完全明白你的意思和态度。

5. 不要逃避和回避。

如果你遇到了欺凌的情况,不要逃避或回避,你可以勇敢地站出来反抗欺凌者的行为。

倾听内心呼唤,勇敢对校园暴力说“不”——主题班会

倾听内心呼唤,勇敢对校园暴力说“不”——主题班会
倾听内心呼唤
为了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内心 需求,勇敢面对校园暴力,我们 组织了这次主题班会。
班会目的
增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
通过班会活动,让学生了解校园暴力 的危害,学会自我保护。
倡导友善和谐氛围
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通过心理辅导、互动游戏等方式,缓 解学生的心理压力,提高心理健康水 平。
鼓励学生之间相互尊重、关爱,共同 营造友善和谐的校园氛围。
倾听内心呼唤,勇敢对校园 暴力说“不”——主题班会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20
• 引言 • 校园暴力现象及影响 • 倾听内心呼唤,勇敢说“不” • 预防与应对校园暴力策略 • 案例分析与讨论 • 总结与展望未来努力方向
01
引言
主题背景
校园暴力现象
近年来,校园暴力现象逐渐受到 社会关注,许多学生受到欺凌、 侮辱、威胁等行为。
寻求家长、老师和学校支持
及时告知
如果遇到校园暴力或其他问题, 要及时告知家长、老师或学校相
关部门。
寻求帮助
寻求家长、老师或学校的支持和帮 助,共同解决问题。
参与活动
参加学校组织的反校园暴力宣传活 动,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05
案例分析与讨论
典型案例介绍
01
2015年,北京某中学学生小张因 长期受同班同学小李的欺负,导 致心理压力过大,学习成绩下降 ,最终选择自杀。
02
2018年,广州某小学学生小明被 同学小王恶意诽谤,导致其受到 集体孤立与排挤。
案例分析讨论
在小张的案例中,校园暴力表现为长 期的精神和身体上的侵害,导致受害 者心理压力过大,产生自杀的想法。 这种行为不仅对小张造成了极大的伤 害,也对其他同学产生了警示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拒绝校园
“软暴力”,教孩子勇敢说“不”
发表时间:
2017-08-08T15:17:39.173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7年9月总第239期 作者: 张小伟
[导读] “校园软暴力”作为软暴力的一个分类,是指非肢体接触而从心理上进行伤害。
甘肃省兰州市第十七中学
730070
摘 要:孩子的年龄决定了孩子的易受伤害性。虽然我们的社会、学校、家庭为了孩子少受伤害不遗余力地想办法、做工作,甚至于
想做一个贴身守护神,但
“软暴力”这种伪装过的恶行为,往往在我们还没有发现的时候就已经深深地伤害到孩子,因此防止校园软暴力事件
的发生刻不容缓。
关键词:拒绝 校园软暴力 教孩子说“不” 权利教育
一、什么是校园软暴力
“校园软暴力”作为软暴力的一个分类,是指非肢体接触而从心理上进行伤害,造成受害者自暴自弃、厌学甚至放弃生命的严重后果。与
体罚和罚站、罚写作业、罚劳动等变相体罚式的
“硬暴力”相对应,“软暴力”主要包括过重的课业负担、分数歧视现象、“心罚”的教育方式等
三个方面。其特殊的发生环境,使软暴力对孩子的危害形式更隐蔽,后果更严重。
二、校园软暴力成因分析
1.“听话教育”是校园“软暴力”成长的温床。“听话”是家长和老师评价孩子的主要标准之一,学校教育强调秩序井然,用多种规章来约束
孩子的行为。中国式的听话教育,本质上是一种等级教育,更是一种奴性教育,听话教育的结果是培养了无数听话的奴才,人人都变得唯
唯喏喏,只会俯首称臣,这样的社会是可怕的。正是这种听话教育,使得孩子们在面对
“非暴力”侵害时不会声张,或许很多孩子甚至认为校
园的
“软暴力”行为没有什么不对。
2.“爱”的名义是软暴力继续的关键。作为孩子的师长,我们都是爱孩子的,但如格劳瑞亚般不知不觉中以“爱”的名义行伤害孩子之事的
行为却屡见不鲜。
3.权益的不主张,纵容被侵害行为的屡屡发生。孩子与成年人相比,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都较差。很多时候,当他们的合法
权利受到不法侵害时,往往意识不到甚至错误地认为也许事情本该如此。孩子的年龄特征也决定了对自身权益的申张度,孩子无法逃脱
“软
暴力
”侵害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不清楚自己到底有哪些权利。我们几乎每天都在告诉孩子哪些不许、哪些不该、哪些不能,却鲜少告诉他们老
师有哪些不能、不该、不许。正因为受教育主体对自己权利的不明确和不申张,导致施教的我们对自身教育行为少了规范和合法性的高要
求。
三、拒绝校园软暴力,申张未成年人权益,教孩子说“不”
1.学校层面:加强自我监督,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学校作为教育的主要承载者,只有自身严格监督,营造规范合理的办学氛围,以国
家法律法规为依据,为孩子的终身发展建设良好的成长硬环境和软环境,才能使校园软暴力彻底失去成长的空间。首先,以公正公平的态
度来对待学生。在权利面前要公平对待学生,不把孩子当成什么都不懂的小屁孩儿,而是充分申张孩子的知情权,不仅仅告诉他们什么该
做、什么不该做,更应该告诉他们学校、校长、老师的职责与权力。要增加办学的透明度,发动最广大也是最直接的监督者
——学生,来
验证办学行为的规范。其次,提高教师职业素养的同时,学校也要关心教师的生活和工作状态,及时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和工作中的困难,
排解他们的压力,让教师有良好积极的心态面对学生,不把自己的不顺转化到学生身上。
2.教师层面:加强教师自身素质。教师是“校园软暴力”的主要施行者,因此,加强教师的道德和专业素养,彻底认清校园软暴力的危
害,并严于律己,以健康合理的教育方法教育每一个学生,才能保证未成年人免受校园软暴力的侵害。首先,改变观念,用正确的方式来

爱”孩子。要用健康的人格、科学的方法、正确的行为去塑造孩子美好的未来,将教育手段变成爱的春风。其次,依法施教,进一步学习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法律,使教师熟悉相关的政策法规,增强法制意
识,真正懂得校园
“软暴力”是变相体罚,也是违法行为、应该制止的行为。再次,能够“换位思考”,放大学生的优点,用赞赏的目光去看待
孩子的点点进步,宽容、理解学生,在学生犯错时不对学生施加
“软暴力”。
3.学生层面:强调对未成年人的“权利教育”。未成年人享有不受虐待、接受教育等诸多权利,只有在一开始就能够接触“权利教育”,了
解自己的权利所在,这些孩子们才会在成长之后乃至成长之中合法地争取当得、反抗不当受。因此,未成年人学习《未成人保护法》、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等关乎未成年人个人利益的法律法规,了解自身权利,这将使未成年人在受到侵害尤其是
“软暴力”侵害时能够分辨
是非对错,降低或免受伤害。
参考文献
[1]孙正军 关于“听话教育”的思考——由韩国“岁月”号沉船事件反思教育[J].中小学校长,2014,07,38-39。
[2]李玉柱 颜秀云 “听话教育”不是好教育[J].教师,2012,21,1。
[3]洛浦 “听话教育”当休矣[J].妇女生活(现代家长),2014,06,30-31。
[4]杜晓惠 浅析校园软暴力现象[J].现代妇女(下旬),2014,05,252-254。
[5]颜云 校园“软暴力”及其根除[J].科技信息,2011,09,308。
[6]杨文建 李强 抹去“心罚”,点亮心灯——对校园“软暴力”的分析与思考[J].中小学校长,2011,12,34-36。
[7]托马斯·潘 NO!校园软暴力[J].中国德育,2012,21,29-3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