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木雕艺术的题材与文化内涵
徽州木雕的艺术特色

徽州木雕艺术特色数百年来依然耸立徽州古建筑艺术以其独特的建筑空间和雕刻装饰展现着艺术魅力,赢得世人瞩目。
以砖木结构为主体的徽州古建技艺,经受大自然暴力的考验,数百年来依然耸立,从建筑学和美学两个方面展示着自身的生命力,它不仅体现了徽州人民的智慧与伟大,也表明建筑与雕刻装饰艺术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的珍品。
传统的建筑雕刻装饰,是从结构上重视牢固与美学协调统一,处理雕刻地方很有分寸,形象色彩皆自然得体。
徽州木雕,石雕、砖雕艺术善于处理原材料本色,既能溶化在建筑物整体之中,又能像水墨画一样,清新淡雅,特别是木雕艺术,更为古色古香的建筑锦上添花。
若能身临其境,你会感到这是闯进艺术之宫,俯仰四顾,比比皆是,为这雕刻艺术立体式包围。
在这美的王国中,你会留连忘返,那三分精美,七分雅致的立体画,会给你留下无尽的遐想。
共同构筑文化空间徽州民居大多依山傍水,他们把民居建筑和所在环境看成一体。
因此无论是人们所选择的自然环境,还是人工配置的山水花木,总是和建筑,雕刻装饰共同构筑成充满艺术气氛的文化空间。
民居的前庭或庭侧布置有小型庭院或小花园,缀置花坛,水池,植以花木,摆放盆景。
粉墙上饰以砖雕,石雕花窗,或放长条石桌、石凳,点缀小品,使建筑、山水、花木融为一体,庭院小,颇得园林之趣,体现了建筑的有机功能。
特别鲜明突出的是白墙黑瓦和马头墙,它们层层叠叠高低有致,长短相同,轮廓清晰,这些特点在这里均得充分体现。
同时它也是木雕中风光浮雕的蓝图,即便是人物活动的木雕,其衬景,也是从徽州园林中摄取范本的。
山区形象和气韵秀色还有木雕上的松、石、云、泉以及奇花异草、就有山区典型形象。
更具有徽派版画和徽州盆景和造型特色。
那无石不松,无松不奇(黄山虬松、顶平如削、枝著虬龙、苍翠欲滴、奇特的长相)。
那变化无穷的云海、云铺深壑,絮掩危崖,“妙在非海、确又似海”、它使本有千姿万态的奇松怪石,披上了万方魔巾。
黄山的巧石,似人、似物、似禽、似兽的造型,或具象或抽象、全在山崖的顶端。
传统木雕刻工艺的渊源、表现形式及质材

传统木雕刻工艺的渊源、表现形式及质材传统木雕刻工艺的渊源、表现形式及质材2011年04月26日传统木雕刻工艺的渊源、表现形式及质材木雕作为雕塑艺术诸多形式中的一种,因它特殊质材及独特的表现形式,具有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
雕塑的历史几乎和人类的历史同样的古老,人类成为高等动物的重要的一步是制造工具,但更重要的第二步是创造形象。
人类先制造工具,后创造形象,许多世纪中人类用石头或较软材料如木、骨、角等制造工具供实用,实际上,任何削制的石头、木、角质的工具已是一种雕塑的形式。
最早被发现的石灰石雕像《维仑多夫的维纳斯》,距今至少已有25,000年历史,而木雕的历史由于它本身材料的特性, 究竟有多长的历史已无从考证,但我相信,有石头雕塑的存在也一定有木头雕塑的存在。
一、我国木雕工艺的历史渊源木雕工艺在我国发展历史悠久。
从古代,近代遗留下来的木雕艺术品和装饰器物(包括从古代墓葬中发掘出土的木雕器物)中,不难看出木雕工艺的产生和发展自有它的社会历史渊源。
木雕工艺起源于原始社会,由最初的使用工具的发明到简单的实用器物的雕凿,木雕工艺已处于荫芽状态。
木雕工艺兴起于奴隶社会。
当人类历史有了木器业,可以说,也就真正有了木雕工艺,因为木雕主要是装饰木器具的, 如建筑中的木结构装饰部件与实用木器具如家具等。
早期没有专业的木雕工,雕刻是由木工进行操作,那时的木工在制作木器具的同时,逐步向美的装饰方面发展。
譬如一些线型的制作,起初没有线刨,而是用凿子凿出来的。
进而由单一的直型线条发展为曲型线条。
在掌握了刻线条这一基本的雕刻技艺之后,随着社会的发展及人们对美的不断追求和木雕器具的逐渐普遍,专业的木雕工匠便应运而生。
木雕的成熟阶段即封建社会。
封建社会的迅速崛起,随着奴隶的解放,社会生产力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铁工具的使用,炼铁技术的初步成功,给木雕工艺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即创造了雕刻工具的初步完善条件。
战国时期,铁制工具有斧、削、锯、锥、凿、锤等。
潮州木雕虾蟹篓造型及其文化内涵分析

潮州木雕虾蟹篓造型及其文化内涵分析发布时间:2021-09-24T06:49:41.092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5月14期作者:丁全[导读] 潮州地区作为广东省重要城市,区位优势十分明显,自古以来潮州就是中国文化重要支脉。
在长久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潮汕文化。
丁全深圳市来成号古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深圳市龙岗区 518000摘要:潮州地区作为广东省重要城市,区位优势十分明显,自古以来潮州就是中国文化重要支脉。
在长久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潮汕文化。
其中,潮州木雕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蕴含了潮汕文化的精髓。
在潮州木雕中,最具代表特色的就是虾蟹篓。
虾蟹篓地域特征十分明显,其在造型上也大多借鉴了当地历史题材,有着极高的历史价值和美学价值。
关键词:潮州木雕;虾蟹篓;造型;文化内涵引言:虾蟹篓作为潮州木雕的代表性作品,其以精巧的造型以及高超的技艺在我国雕刻艺术上占据重要地位。
虾蟹篓在文化内涵上体现出明显的潮汕文化特征,通过虾蟹篓,可从中窥探潮州木雕以及潮汕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
本文分析潮州木雕虾蟹篓的造型,并对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进行分析,以期为今后开展潮汕文化研究提供参考。
一、潮州木雕虾蟹篓造型分析(一)潮州木雕发展历程潮州地区位于广东省东部地区,濒临南海,水陆交通十分发达,自古以来潮州地区即为我国重要城市。
由于潮州地区临海,水资源十分充沛,海洋水产资源十分丰富,海洋水产产品和淡水水产产品种类繁多。
而在唐代,潮州地区已经出现了木雕的萌芽,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潮州木雕的技艺也不断成熟。
而在潮州木雕的作品表现形式上,其更多的引入了潮州地区文化。
而在清朝时期,虾蟹篓的题材开始被运用到潮州木雕中,开创出潮州地区的虾蟹篓文化。
传统虾蟹篓仅为盛放打捞上来的虾蟹而制作,功能性和实用性较强,而随着虾蟹篓木雕技艺的不断成熟,其逐渐发展成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更是作为潮汕文化和潮州木雕的代表作品和重要分支,开始逐渐被大众所知[1]。
我是小小讲解员介绍建筑物

我是小小讲解员介绍建筑物潮汕木雕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的美学风格,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在潮汕建筑装饰中,木雕是重要的装饰手法之一。
潮汕遍布很多年代已久的建筑装饰木雕,具有独特的实用价值以及装饰价值,能够有效为建筑装饰带来更多的视觉审美。
本文将主要分析潮汕木雕在传统古建筑装饰中的应用。
谈谈木雕在古建筑中的价值。
潮汕木雕在潮汕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
据史料记载,它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发展。
潮州雕刻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雕刻技艺,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吸收了石雕、绘画、泥塑、潮剧等地方民间艺术的一些优势,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潮汕雕刻风格,它是中国雕塑艺术的独特流派之一。
木雕在建筑中的应用,使这门独特的艺术受到大众的欢迎,并在应用领域大放异彩。
现在能看到的古建筑几乎都有官邸、庙宇、祠堂、民居等,所有的建筑都有潮州艺术雕塑的影子,构件也多种多样。
一、潮汕木雕艺术概述(一)潮汕木雕特点潮汕木雕,又称潮州木雕,起源于广东省潮州市,流行于潮汕四市(潮州、汕头、揭阳、汕尾)。
潮汕木雕传承了中国传统木雕的雕刻技艺,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它吸收了石雕、绘画、泥塑、潮剧等民间艺术的一些优势,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潮汕木雕在中国很受欢迎,它以漆和金为装饰而闻名。
它始于唐代,兴盛于清朝至民国。
潮汕传统建筑中的木雕装饰是潮汕地区手工业水平的重要标志。
(二)木雕题材分类1.花鸟题材在潮汕地区,人们不仅创造花鸟图案,而且赋予它们美好生活的祝福和期待。
它不仅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增添了希望,也给人们的心理增添了吉祥的慰藉。
这类题材的作品多为“图必有意,意必吉祥”。
潮汕木雕花鸟在这方面体现得淋漓尽致。
具体表现为吉祥(菊)花、菊花双燕、喜鹊闹梅、喜鹊争春、喜鹊上眉(梅)尖;富贵如花(牡丹)、鸟戏牡丹、百鸟朝风。
也有长寿的隐喻,如长寿松、菊花、梅花、竹子;象征爱情的有鸳鸯戏莲花。
图1花鸟题材潮汕木雕2.吉祥题材中国民间吉祥图案的概念主要集中在福、禄、寿和喜上。
浅谈揭阳古建筑木雕装饰图案的表现手法

浅谈揭阳古建筑木雕装饰图案的表现手法木雕艺术在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潮汕木雕更是广东潮州地区的一项民间艺术,题材丰富、雕刻精细、技艺精湛,多层镂通雕最具代表性。
本文就揭阳潮汕古建筑木雕图案做了部分研究,通过笔者所见木雕图案的分析,试图解读揭阳传统古建筑木雕装饰图案的表现手法、审美价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标签:揭阳木雕图案表现手法一、揭阳古建筑木雕装饰图案的历史揭阳木雕是潮汕传统工艺美术的奇葩,与东阳木雕、黄杨木雕、龙眼木雕并誉于世,主要用于建筑装饰、神器装饰、家具装饰、案头装饰等。
从现存文物及文献看,其工艺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潮州木雕的源流及其特点。
至明清时期,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尤其是寺庙经济和宗族经济的强大为揭阳木雕的需求奠定了物质基础,同时民众审美观念也为揭阳木雕的造型艺术提供了意识形态上的需求。
郑光直认为:“建筑就是凝固为物体的人生。
人生在客观事物中体现得最全面、最完整、最生动具体的,莫过于建筑。
”这集中表现在揭阳木雕的装饰图案上。
揭阳传统古建筑木雕装饰图案展现了揭阳民众的传统观念和文化。
经过数百年的传承、发展和创新,揭阳木雕图案已经渐渐形成一种美术范式,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给潮汕人民唯美独特的视觉美感。
揭阳木雕图案作为潮汕历史文化的记忆,充分反映了传统工匠对社会、日常生活、自然万物的理解和体验,蕴含了揭阳民众的生活追求和审美理想。
尤其是揭阳的潮州,潮州人长期与海谋生的生产、生活方式使潮州文化带有浓厚的海洋色彩,既给潮州带来了巨大财富,为揭阳木雕的繁荣积累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又造就了揭阳人敢于冒险、勇于开拓的进取精神和强悍不屈、自尊自信的群体性格;潮州人民性格中对于精细机巧的追求以及细腻阴柔的审美趋向,使揭阳木雕呈现出不同于其他流派的木雕艺术风格。
更多还原揭阳现存古建筑数量较多,尽管经过历史的洗礼,依然保存着数量可观的木雕构件。
2008年6月,揭阳木雕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足见揭阳木雕工艺的艺术成就和艺术价值。
中国古代建筑的文化内涵

中国古代建筑的文化内涵中国古代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丰富多彩,包含了中国古代的哲学、宗教、艺术、社会制度等诸多方面的内容。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探讨中国古代建筑的文化内涵:建筑技艺的智慧、宗教信仰与建筑的关系、传统社会制度与建筑的关系。
一、建筑技艺的智慧中国古代建筑是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杰出代表,是中国古代工艺技术的集大成者。
在建筑设计、建筑材料、建筑构造、工艺等方面,中国古代建筑具有独特的智慧。
1. 建筑材料的智慧中国古代建筑从原材料的选择、加工到施工过程中都蕴含了智慧和技艺。
如运用石材、青砖、青石、木材、泥土等材料,经过薪火烧制、磨制、雕刻、拼接等工序,终成绝妙的建筑。
中国古代建筑在建筑构造方面,通过木构建筑、石构建筑、砖木混合、砖瓦木结构等多种技术手段,推陈出新,不断突破传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建筑体系。
中国古代建筑在建筑装饰方面,注重艺术表现,塑造了许多精美绝伦的建筑装饰艺术品。
如石刻、木雕、铜铁铸造、彩绘、壁画等,都是表现了古代建筑艺术的高超技艺和智慧。
二、宗教信仰与建筑的关系中国古代宗教文化的发展历程与建筑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从古代的崇拜自然、祖先、神灵,到儒教、道教、佛教的兴起,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中国古代建筑的设计与建造。
1. 崇拜自然、祖先、神灵的建筑中国古代人民崇拜自然、祖先、神灵的信仰影响了古代建筑的设计与建造。
如汉代的陵墓、唐代的佛塔、民间的祠堂等,都体现了对祖先、神灵信仰的表达,建筑形式与宗教思想紧密结合。
2. 儒教、道教建筑儒教、道教在古代社会的地位和影响力十分重要,也对建筑的设计与建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如孔庙、城隍庙、道观等建筑,都是在儒教、道教思想的指导下兴建的。
3. 佛教建筑佛教是中国古代最具影响力的宗教之一,其建筑风格和特点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
如佛塔、佛寺、石窟等建筑,建筑形式与佛教信仰密切相关,从而形成了独特的建筑文化。
三、传统社会制度与建筑的关系中国古代传统社会制度的演变与建筑也有着重要联系。
中国传统文化之经典—木雕艺术ppt课件

1
我国木雕艺术源远流长。早在原始社会时期就有不少初具雏形的 工艺品,至战国时期木雕工艺已发展到立体圆雕工艺。经唐宋至明 清我国木雕作品日趋完美。下面让我们从木雕艺术的分类来欣赏我 国传统文化的经典—木雕艺术。
一 木雕的分类
木雕,由于其应用于装饰的范围广泛,表现形式的多样以及雕刻 的木材质地的不同,所以它分出许多类型。从应用及装饰的范围来 讲,可分为建筑雕刻、家具雕刻、陈设工艺品雕刻三大类。
3
4
5
庄严宏伟的五印坛城大殿 , 屋粱上的装饰花纹精美繁复。
6
富贵华丽灵山藏传厅!
7
(二) 家具雕刻
家具雕刻是运用木雕艺术最广泛的一种大型实用艺术品。用木雕艺术 装饰的家具,具有古朴、典雅的风味。我国的艺术雕刻家具古拙秀雅, 雕刻精细,具有独特的东方民族风格。公司的工作室现在也正在研究家 具方面的木雕艺术,这也将是我们公司的一个房展方向。
麒 麟 、 水 牛 身 , 海 螺 、 鳌 鱼 , 原 来 它 们 都 是
《 和 合 共 生 图 》 大 鹏 、 狮 子 , 鱼 、 水 貂 ,
,
13
飞丝雀 《 栖的图 寒 ,翎》 雀 宿毛三 图 鸣雕两 》 刻刻成 , 画手群 作 的法的 品 栩,麻 取 栩把雀 材 如麻栖 于 生雀宿 北 。姿枝 宋
8
《大显通供案》 该供案严格按照传统工艺要求,用料大气,整体韵 味肃穆庄严,乃东阳木雕宗教类之佳品。
9
10
(三)工艺品雕刻
木雕工艺品,是以高度娴熟、精致的工艺技术和具有民族特色的典型艺术相 结合的一种艺术品。分为纯观赏性木雕工艺品和实用性木雕工艺品两类。木雕 陈设工艺品就是陈列于柜、台、几、案之上,供我们欣赏的小型、单独艺术品, 能够起到美化我们生活环境的作用,同时他又能陶冶我们的思想情操。实用木 雕工艺品,是利用木雕工艺装饰的实用性与艺术相结合而成的艺术品。
张家花园木雕装饰艺术及文化内涵

能——物质功能外 ,还有精神功能 ,但是人们通 常 都把建筑的精神性理解为审美要求 ,这是不完全的,
其 木雕装饰融合 了中原文化与 当地 民族文 化特征 ,
形成 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其 内含 的伦理道德 和审美 趣味是 中华民族对追求美好 现实生活 的表达 ,在题 材上选择戏 曲故事 、宗教传说 、民众生活 E t 常所见
的趋势 ,在 当代 ,文化 的交流融合有利于边疆地区 的团结与稳定 ,建水地 区因其地理位置的原 因自古 成为 自中原 向西南至越南并通 向东南亚 的交通枢纽 , 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以及 民族文化 的交流融合是云南 建水地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也是该地 区社会政 治 、经济 、文化艺术发展的历史见证。张家花 园古 民居建筑构造及其木雕艺术给我们展示 了中国 1 9 世
善之事 ;祥者 ,嘉庆之征” ,这句话反映出我 国劳动
人 民 自古追求 美好 生 活的理 想和 愿望 。
( 一 )木 雕装饰 艺术 中的儒 家文化
动物 、人物、典故、山水等为造型对象 ,呈现出灿 烂而丰富的滇南民俗文化。
“ 儒" “ 道’ ’ “ 释 " 文化 对 木雕 装 饰艺术 的渗透
( 1 . 文山学院 办公室,云南 文山 6 6 3 0 0 0 ;2 . 文山学院 美术 系,云南 文山 6 6 3 0 0 0 ) 摘要 :云南建水张家花园古 民居建筑群 中,木雕装饰建筑艺术 凸现边疆少数 民族文化地域特征,具有历
史性与时代性。其木雕式样丰富而繁缛 ,创作手法及木雕 图案精湛,所表现出的吉祥寓意丰富而多样 。文章 从木雕的表现形式、特征深入探索张家花园古 民居建筑与中原文化艺术的渊源、影响及具体表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建筑木雕艺术的题材与文化内涵古建筑木雕艺术的题材与文化内涵本文关键词:木雕,题材,古建筑,内涵,艺术古建筑木雕艺术的题材与文化内涵本文简介:[内容摘要]湛江南三岛现分布有数量众多的古建筑,这些古建筑的木制构件雕刻精细,手法多样,题材广泛,装饰效果强烈,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艺术风格,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是粤西地区建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厘清南三岛古建筑木雕艺术的独特性,并围绕其核心价值及特色进行研究,才能有目的、有甄别地对其进行保护和传承。
古建筑木雕艺术的题材与文化内涵本文内容:[内容摘要]湛江南三岛现分布有数量众多的古建筑,这些古建筑的木制构件雕刻精细,手法多样,题材广泛,装饰效果强烈,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艺术风格,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是粤西地区建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厘清南三岛古建筑木雕艺术的独特性,并围绕其核心价值及特色进行研究,才能有目的、有甄别地对其进行保护和传承。
[关键词]湛江南三岛;古建筑;木雕艺术南三岛位于祖国大陆南端沿海开放城市湛江市东南部的海岸线上,政区地名称南三镇,自然地名称南三岛。
在岛内现存不同姓氏的宗祠12所,庙宇15处。
其中,以田头村陈氏小宗、凤辇村陈氏宗祠、灯塔村靖海宫最为著名,为湛江市文物保护单位。
这些古建筑大都有精美的木雕,选材主要为樟木、杉木等硬质木材,木雕构件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雕刻工艺考究,底蕴深厚,充分体现了粤西古建筑艺术的特色。
20xx年5月,南三岛古建筑木雕入选湛江市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一、南三岛古建筑木雕装饰的部位和工艺南三岛古建筑木雕艺术,主要应用在宗祠、庙宇、民居三大类别的建筑装饰上。
在长期的实践中,古建筑木雕遵循着有主有次、重点雕刻的营造法则。
对于木构件的不同部位以及功能、形状的差异,雕刻手法也各不相同。
其和制作往往很强调与整座建筑造型及环境相协调,使之成为完美的整体。
(一)梁架雕刻梁架是建筑木构架的重要组成部分,南三岛古建筑使用最普遍的是抬梁式木构架,这种梁架结构不仅结实牢固,而且架构层次多、空间大,属于支撑与装饰兼备的一种结构。
梁大多平直,截面多为矩形和圆形,与柱子相交的出头是最容易作为装饰的地方,有简单的圆弧形,也有稍复杂一些的涡卷形,舒展流畅,延伸了梁的出挑,十分轻盈。
梁身雕刻以不破坏构件的承载力为原则,一般是在靠柱子的两端用刻纹装饰,刻纹呈简洁的弧线,由粗到细直到尖端,极富弹性,还透出几分力度。
还有的在梁身上采用满布式雕刻,不过是用线雕及浅浮雕方式进行。
颜色大多显露木质本色,也有的满布金饰,红色梁身,金色雕饰,显得十分华丽与精致。
另外,梁架还有一些附属构件,在上下两层梁枋之间需用柁墩、驼峰、瓜柱相垫和支撑。
柁墩、驼峰虽然体量不大,但因其厚实表面多做雕刻,成为梁架中几乎不可缺少的雕刻部位。
从这些古建筑的梁架上可以看到多种多样的柁墩、驼峰,有矩形、梯形、如意形、博古形,并在两面雕饰人物、花卉、鸟兽图案,工艺精致(图1)。
另有一些将整个柁墩雕成趴卧的狮子或者鳌鱼。
当两层梁枋距离较远时,柁墩增高变为瓜柱。
瓜柱和柁墩一样,也是工匠发挥技艺的好地方,直立的瓜柱不如柁墩稳定,所以常见的瓜柱立面呈梯形,上小下大呈收分状,下端开口骑在梁枋上。
有些在瓜柱表面刻出花瓣,整体造型呈莲花状。
(二)檐下雕刻檐下构件部分的雕刻最为突出,尤其是额枋、雀替等构件,不仅在建筑中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也是展示木雕技艺的主要部位。
南三岛古建筑额枋上的雕刻工艺十分精湛,采用浮雕、线雕手法,题材也颇为广泛。
如灯塔村靖海宫前檐额枋,两侧雕刻有“虾须”状的纹样,中间为福禄寿三星,另有三名童子,衬以古松、仙鹤、梅花鹿图案,金箔饰面,显得高贵华丽。
封檐板,通常悬挂放置于屋檐下,呈横向板状,作用主要是遮挡梁头等檐下的建筑构件,使其免受日晒雨淋,另外对建筑物还有装饰美化的主要功能。
如木渭村三真庙前檐的封檐板,主要采用的是浅浮雕技法进行精雕细刻,题材是人物故事和动物图案,造型精细巧妙,图案中的人物、动物等都贴饰了金箔,雕刻工艺水平较高。
雀替是一种风格独特的构件,呈对称形制,常被放置于建筑的梁、枋以及柱的相交处,做半榫插入柱子,上侧钉置在梁枋底面,起到承托梁枋和装饰作用。
上面雕刻花卉、鸟兽等装饰,工艺主要为透雕,能够兼顾雕饰构件两面的视觉形象。
如田头村陈氏小宗前堂梁架下的雀替,雕刻的是缠枝花卉图案,纹样栩栩如生,穿插流畅,空灵剔透(图2)。
挑檐下的过梁与垂直方向的梁枋交接在同一根檐柱上,为了不阻隔空间,这些檐柱有的不落地,称为垂花柱,既有装饰门面又有支撑屋檐的作用。
垂花柱最精彩的呈现就是其柱头部分的雕刻,有圆柱头和方柱头两种,用圆雕工艺技法雕成莲花花苞的样子,以花卉造型隐喻花开富贵、官运亨通(图3)。
(三)门窗雕刻南三岛古建筑的门窗都是木制,故依附在门窗上的装饰也以木雕为主要手段。
门堂是建筑中最重要的感官视觉重点,心间大门作为建筑的唯一或主要的入口成为建筑的脸面,是重中之重,门上的木雕装饰多采用浅浮雕工艺刻画神将形象。
厅堂门都是面向庭院,采用集墙、门、窗多功能于一身的隔扇门,格心、裙板、抹头一应俱全,既便于采光,又便于通风。
隔扇门根据开间的大小有四扇、六扇、八扇等,格心部分为了采光的需要,用棂条拼接成各种直棂方格图案,装饰效果华丽优雅。
裙板和绦环板则浮雕各种装饰图案,在同一组隔扇门中,左右格心或绦环板上的雕刻内容往往相互联系,组成一组生动有趣的连环图画,如神话故事、诗词典故、戏曲演艺、琴棋书画、岁寒三友及历史掌故等,图案在美观的同时还含有吉祥寓意,表现民间生活情趣,可谓中国传统建筑装饰中精彩的一笔。
在格扇门的上部安装有横批窗,是房檐到格扇门之间的过渡。
横批窗上主要用棂条组成不同式样的花格装饰,格心的图案空灵剔透,穿插组合,构成形式妙趣横生。
屏门是一进堂屋视线所及之处,主要用作室内空间的分隔,由两木柱相夹。
门间两扇,式样和装饰与隔扇门相似,采用浅浮雕展现木雕工艺。
门柱上常装饰有盘龙纹,龙身浮雕,盘曲数周,龙头通体使用圆雕,细部间用阴线,气势雄大,炯炯有神。
屏门顶部的横披窗有些贯穿心间,连接心间两梁,也有一些与屏门等宽(图4)。
二、南三岛古建筑木雕装饰的题材与文化内涵南三岛古建筑木雕艺术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人物、动物、植物是常用装饰题材。
这些题材多以象征、比拟、联想、夸张等方式表示一些美好的意愿,是封建社会传统意识和伦理道德形象的写照。
人物题材在木雕艺术表现中大量出现,有捧笏的文官、持剑的武官、八仙、寿星等。
在构图上,多是反映历史故事、戏曲小说、神话传说中诸多耳熟能详、广为流传的情节,如《三国演义》中的“三顾茅庐”,《水浒传》中的“武松打虎”,《封神演义》中的“哪吒闹海”等,细节上把不同人物的衣着、体态、神情刻画得生动传神,再衬以亭台楼榭与山水林木,人景相融,画面主题分明,构图完整。
动物纹样主要为祥禽瑞兽,常见凤凰、仙鹤、雉鸡、喜鹊、龙、麒麟、蝙蝠、摩羯、狮子、大象、鹿等。
如木渭村三真庙的陀墩上装饰有仙鹤和松树组成的图案,民间认为松树常年不老,鹤有千年长寿之说,以此象征人的寿命如松鹤一样绵长。
植物是生命力的象征,也是工匠们乐于表现的题材,有梅、兰、竹、菊、松、灵芝、莲花、牡丹、葡萄、百合、卷草、金瓜等,是以植物花果为意会反映追求富贵、多子、长生不老等人生观和价值观。
各种题材交相辉映,各自成趣,表达出粤西地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生命延续的渴望。
三、南三岛古建筑木雕的价值木雕是建筑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尺度、构图、形式等都反映了一定时期的艺术风格、工艺技术水平、审美的观点,其实用价值和独特的审美作用给南三岛古建筑增添了一定的艺术魅力。
南三岛古建筑木雕具有极其深厚的历史价值。
从宗祠的碑文来看,部分宗室始祖祖籍中原一带,后经江西、福建辗转至粤西。
当地居民所具有的这种移民性质使他们怀念故土、怀念先祖的心理情结随着岁月的流逝日益增强。
因而建造宗祠侍奉祖先,维护以血缘关系为主的宗族关系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人们的一种思想观念。
此外,湛江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是自然灾害多发的地区,人们出于生活和渔业生产的需要而形成了海神信仰,同时也创造出本土神祇,并赋予这些神灵各种超自然的能力。
在多元文化的影响下,建筑木雕沉淀深厚,丰富的艺术题材反映了社会民俗文化、传统家训文化、民俗信仰以及社会道德伦理,同时还反映出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等的情况,承载着地域性的思想和文化。
结语湛江南三岛古建筑木雕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是一份兼具物质与非物质双重属性的文化遗产。
从其工艺而言,南三岛古建筑木雕工艺精湛,布局得体,构思巧妙,展现了工匠的高超水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化身,是不可再生的珍贵的文化资源。
随着机器大生产对传统手工制作的逐步取代,如今从事传统木雕工作的工匠日趋减少,只有代表性传承人林进和在延续着这一古老而传统的建筑技艺,这就面临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危机,依附于手工艺的传统文化也将受到极大的影响。
从其木质文物的角度而言,随着岁月的流逝,无论我们怎么保护,木雕文物都会因为自身材料与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发生不同程度的损毁,丢失一些历史信息。
因此,不仅要利用传统保护手段,更要致力于数字化保护技术的利用,拓展遗产保护的新途径。
通过文化与科技的交叉融合,让这部分艺术瑰宝在粤西民间文化和装饰艺术中继续发挥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1.湛江市南三岛志编委会:南三岛志.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2.楼庆西.雕梁画栋.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3.张道一.中国古代建筑木雕.江苏美术出版社,20054.周明全,耿国华,武仲科.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技术及应用.高等出版社,20115.赖瑛.珠江三角洲广府民系祠堂建筑研究.华南理工大学,2010作者:王嫚单位:广州航海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