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底水稠油油藏合理汽驱参数研究

合集下载

试论边底水油藏开发效果及调整对策研究

试论边底水油藏开发效果及调整对策研究

试论边底水油藏开发效果及调整对策研究油田边底水油藏的特征有含油层系较多、油层的厚度很小、油稠出砂等,长期使用人工操作水驱岩性开采油藏的技术方法,运用此种方法能的开采效率较高、含水量较高、井网密集度较大。

通过研究边底水油藏水淹机理对水锥进的影响因素,指出活用合理地控制参数、物性夹层、适当地井间距等符合该区域进行开发的方法,直接在油田中直接使用综合调节与部署近几年的油田井位,收获了理想的开发效率与经济收益。

标签:边底水油藏;开发效果;调整策略油田作为我国非常重要的资源,获得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在此基础下,人们开始对油藏的开采技术提高了重视度,但在油藏认知与技术方法的制约,我国油田开采行业长期的开采方法为,高采油速度、高采液强度等常规的水驱模式,使得底水的锥进速度太快,无法获得较高的开采效果,最终开发的效果不尽人意。

为了对汗水的升高速度加强控制,使开发效率有所改善,需整体解析边底油水藏的开采效果与水淹规律,对其底水锥进、临界产量、含水的升高旋律、采液强度、打孔程度等开发技术的范围,找出符合边底油藏开采特点的模式。

1.评价边底水油藏的开发效率1.1评价开发效果、地质元素及综合指标的系统1.1.1评价地质元素的综合指标系统。

注水的开发效率在极大限度上取决油藏本身的地质条件。

通过对油田宏观地质与微观地质进行收集与整理反映出15个参数的特征,并按照开发水驱效果对于各项参数赐予不同权重的影响,进行灰色综合评价标准与系统的建设。

1.1.2评价油藏水驱开发效率的综合参数。

依据灰色体系理论的油田注水开发效果综合评价原则,按照油田的注水开发效率的影响因素与动态化注采特点的分析结果,明确控制水驱储量、水驱储量的动用度、含水升高概率、自然递减概率、利用注水率、保持压力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标与参数,总结形成综合评价油田的分析权值与标准。

1.2评价效果按照以上的标准系统、权重参数及指标,按照灰色关联的分析方法,对油田各项地质参数和标准参数之间灰色的关联系数进行分别计算,按照关联性的最大原则进行最后评价结果的确定。

II类稠油油藏蒸汽驱先导试验研究

II类稠油油藏蒸汽驱先导试验研究
_ _是
勘 开 探发
桂烈亭
取 一 级 两 段 分 层 汽 驱 方 式 . 主 要 注 汽 其 油 藏 及 开 发 概 况 二 蒸 汽 驱 方 案 设 计 要 点 试 验 区位 于构 造较 为 完 整 ( 层 发 断 锦4 块 试验 区相 对齐4 块 先导 试验 参 数 : 5 0 平均 单 井 曰配注 1 5 2 t 验 区 日配 试 育 相 对 较 少 ) 可 扩 展 蒸 汽 驱 井 网 的锦 区 ¨ ( 1 相 比 , 行 蒸 汽 驱 的 条 件 在 净 注 12 t 底 干 度 达 到 5 % 平 均 单 井 日 表 ) 进 4 井 1 3
1 试 验 买 施 悄 况
层 。 驱 前 油 层 平 度 (3C) 脱 气 原 油 转 5。 下
试 验 区于 2 0 年 6 全 面 实 施 转 驱 08 月
7— 6 2 1 O 9 2 3 6 —7 3
粘度7 0 mP ・。 0 0 a S 地层水 水 ̄ N H O 型 . _ aC , L U
1 I0 0 2 1 年第 4 2 期
产 井 总 井 数 4 口 , 井 3 I. 1 开 9 1 日产 油 16. = 1t 比 1。 . 时 油 汽 比0 ¨。 .3 瞬
表 2 锦 4 5块 蒸 汽 驱 措 施 效 果 统 计 表
油 气 bo2 , 入 蒸汽 吞吐 开发 末期 . t .0 进 经
对 注汽 井实施 返 工作业 目前试 验 区平均 井底 干度 为5 % . 38 井底干度 得 以保 障 。 另外 . 过 吞 吐 引效 注 汽 、 参 泵 更 通 调 检 换 高 温 泵 、 善注 采 井 网打 新 井 等 综合 完
措 施手 段 ( 2 实现油 井在 合理 工况下 表 )

稠油油藏多功能自适应调驱技术研究与应用

稠油油藏多功能自适应调驱技术研究与应用

生产一线稠油油藏多功能自适应调驱技术研究与应用文⊙张继英肖然王高贵(中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孤东采油厂)摘要:长周期吞吐后汽驱开发普遍存在对应油井受效差异大,汽窜现象严重等问题,开展汽驱井多功能自适应调驱技术研究与应用,能改善稠油油藏汽驱状况,提高非均质储层原油采收率。

关键词:汽窜;封堵;驱油汽窜;封堵、驱油一、引言孤东稠油为馆陶组稠油油藏,油层埋藏深度在1050~1450m ,油层厚度在3~15m ,渗透率在0.05~2.0μm 2,地面粘度在2000~15000m Pa.s ,地质储量2670×104t 。

目前孤东油田九区西块、红柳油田垦东521块、垦东53块、垦92块及外围零散井,共动用地质储量1515×104t 。

经过多年的稠油开采工艺的探索和实践,基本形成了适合孤东稠油小断块开发的配套工艺,已形成了年产15×104t 稠油生产能力,但由于油层泥质含量高,胶结疏松,出砂及汽窜严重,注汽难度大,工艺配套不完善,制约了孤东稠油开采水平的提高。

目前,现场应用的调堵技术只侧重于封堵高渗透、大孔道,而忽略了其调驱剂在储层里的驱油作用,致使调剖、驱油效果不理想。

因此有必要研究、开发适合于稠油油藏自适应多功能调驱剂,该技术既有效地封堵大孔道体系,提高注入汽波及体积,同时兼具较好的驱油效率,来改善稠油油藏汽驱状况,提高非均质储层原油采收率。

二、新型高温调剖剂制备与性能评价目前,高温化学调剖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方法之一,利用高温化学调剖剂的耐温性能封堵汽窜,可以调整蒸汽在纵向上和平面上吸汽不均的问题,达到改善吸汽剖面,增强注汽质量和蒸汽热效率,提高稠油动用程度及采收率的目的。

(一)高温调剖剂优选目前,对于稠油蒸汽吞吐或蒸汽驱油藏的调剖封堵,大多选择树脂类调剖剂,因为无机物调剖剂耐热性能好,但没有弹性,容易将地层堵死;而冻胶类堵剂具有良好的粘弹性,可以达到深部调剖,但耐热性不好,不能用于蒸汽驱或吞吐油藏。

边底水非均质性稠油油藏蒸汽驱关键技术

边底水非均质性稠油油藏蒸汽驱关键技术

收稿日期:2006-08-04;改回日期:2006-11-06作者简介:蔺玉秋(1965-),女,高级工程师,1986年毕业于辽河油田职工大学石油地质专业,现从事稠油开发研究工作。

文章编号:1006-6535(2007)01-0062-04边底水非均质性稠油油藏蒸汽驱关键技术蔺玉秋1,薛宗占1,秦艳玲1,张 鹰1,李秀娈2(1 中油辽河油田公司,辽宁 盘锦 124010;2 中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 100083)摘要:锦91块为非均质性较强、边底水活跃的特稠油油藏,目前蒸汽吞吐采出程度已达35 8%,局部已有边底水侵入,产量以10%~20%的速度递减,蒸汽驱是该块下一步需要转换的开发方式。

采用热采工程、数值模拟方法,优选出蒸汽驱设计的关键技术:井网形式为83m 井距反九点井网;转驱时油层压力及蒸汽驱过程中的压力必须控制在5MPa 以下;单位油藏体积注入速度为1 65t/(d hm 2 m),注入井底蒸汽干度达到55%,采注比为1 1 1 0。

关键词:非均质性;边底水;稠油油藏;蒸汽驱;热采工程;数值模拟中图分类号:TE345 文献标识码:A引 言非均质性层状稠油油藏历经蒸汽吞吐开采后,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层间动用矛盾。

而边底水稠油油藏吞吐降压开采过程中,不可避免造成边底水的侵入。

对于该类条件较差的油藏转换为蒸汽驱方式,油藏工程设计合理与否将决定蒸汽驱的成败。

锦45区块为辽河油田最大的稠油区块,最高年产油123 104t 。

其主力断块为锦91块,蒸汽驱设计目标层系为于I 组。

该块1984年投产,1991年底采出程度为8 75%。

1992年和1999年进行了2次井网加密调整,将井距由原来的67m 加密至目前的83m 。

截至2005年底,蒸汽吞吐采出程度达到35 8%,累计油汽比为0 63,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

鉴于蒸汽吞吐后期产量递减形势严峻,转换蒸汽驱开发势在必行。

1 油藏地质概况锦91块为中东部陡、西部缓的单斜构造,西部地层倾角为2~3 ,中东部地层倾角为9~13 。

超稠油水平井蒸汽驱技术参数优化研究

超稠油水平井蒸汽驱技术参数优化研究

收稿日期:20150331;改回日期:20150615基金项目: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重点科学技术研究项目“特超稠油开发技术研究”(P12123)作者简介:史海涛(1981-),男,工程师,2005年毕业于郑州大学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现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构造地质学专业在读博士研究生,现从事稠油开发地质研究工作。

DOI :10.3969/j.issn.1006-6535.2015.04.032超稠油水平井蒸汽驱技术参数优化研究史海涛1,2,王朔3,吕楠4,张佩佩2,罗艳红2(1.中国地质大学,北京100083;2.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分公司,辽宁盘锦124010;3.东北石油大学,黑龙江大庆163318;4.中国石油长城钻探工程有限公司,辽宁盘锦124010)摘要:针对胜利油田Z 区块水平井蒸汽吞吐开发采收率低、井间剩余油较多的问题,首选蒸汽驱作为蒸汽吞吐后的接替方式来进一步提高原油采收率。

运用数值模拟方法结合现场实际,对Z 区块水平井蒸汽驱井网形式、转驱时机、注汽干度等技术参数进行优选。

实施过程中使用了30t /h 超高干度注汽锅炉,出口注汽干度可高达95%以上,保证了注汽井的注汽强度为1.6m 3/(d ·km 2·m )左右。

先导试验区7口水平井蒸汽驱见到明显效果,平均日产油增加了4 8t /d 。

研究成果为稠油油藏水平井蒸汽驱在胜利油田的推广提供了技术依据。

关键词:超稠油;水平井蒸汽驱;注采井网;注汽干度;采注比;胜利油田中图分类号:TE3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6535(2015)04-0121-040引言胜利油田Z 区块开发目的层为沙三上亚段一砂体,油藏埋深为1300 1350m ,平均油层厚度为7.8m 。

油层物性较好,平均孔隙度为32%,平均渗透率为4000ˑ10-3μm 2,属于高孔、高渗储层。

地面脱气原油密度为1.0433g /cm 3,50ħ时地面脱气原油黏度为22ˑ104 38ˑ104mPa ·s ,属超稠油油藏。

稠油油藏过热蒸汽驱蒸馏作用机理试验研究

稠油油藏过热蒸汽驱蒸馏作用机理试验研究
1 温 度 升 高 ,饱 和 蒸 汽 的 蒸 汽 蒸 馏 率 提 高 试 验 测 定 了 压 力 3 3 MP 、温 度 为 2 0C的 饱 和 蒸 汽 ) .4 a 4。
和压力 1 . 4 a 14 MP 、温度 为 3 0C的 饱 和蒸 汽 的蒸 汽 蒸 馏 率 分 别 为 2 . 和 3 . ,饱 和 蒸 汽 温 度 由 2。 27 57 2 0C 升 到 3 0 ,升 高 8 ℃ ,蒸 汽蒸馏 率 提高 1 4 。上 2℃ O 3个 百分点 ,增 加 5 。 7
当湿蒸 汽 中的水全 部 汽化 即成 为饱 和蒸汽 ,此 时蒸 汽温度 仍 为沸点 温度 。如果 对 于饱 和蒸汽 继续加
热 ,使 蒸汽 温度 升高并 超 过沸点 温度 ,此 时得 到 的蒸 汽称 为过 热蒸 汽 ,它具有 蒸 汽干度 高 ( 0 ) 1 0 、热
焓 高 和 比容 大 的 特 点 ,在 5 P M a的 压 力 条 件 下 ,饱 和 蒸 汽 与 过 热 度 为 10C的 过 热 蒸 汽 相 比 ,后 者 携 带 0。
量增 加 ,残 余 油 中饱 和 烃含 量减 少 、 胶 质 沥 青 质 含 量 增 加 。 可 见 ,过 热 蒸 汽 蒸 馏 作 用 比 较 充 分 , 对 改 善 稠 油 油 藏 ,尤 其 是 对特 超 稠 油 油 藏 的 开 发 效果 有 重 要 作 用 。
[ 键 词 ] 稠 油 油 藏 ;过 热 蒸 汽 ;蒸 馏 作 用 关 [ 图 分 类 号 ]TE 5 . 4 中 3 74 [ 献标识码]A 文 [ 章 编 号 ] 10 —9 5 (0 0 3 3 4 3 文 0 0 7 2 2 1 )0 —0 4 —0
的有效 热量 比前 者多 大约 3 ,且 其 比容 比前者 增加 大约 1 3 倍 。 O .6 蒸 汽驱 主要 采油 机理 有 :降粘作 用 、蒸汽 的蒸馏 作用 、热 膨胀 作用 、油 的混 相驱作 用 、溶解 气驱作

普通稠油油藏水驱开发的相关调研

普通稠油油藏水驱开发的相关调研
普通稠油油藏水驱开发存在的问题
稠油油藏类型及特征
普通稠油油藏水驱开发存在的问题
普通稠油油藏水驱相渗曲线
பைடு நூலகம்
普通稠油油藏水驱的启动压力梯度
油藏水驱开发评价
致谢
汇报提纲
普通稠油油藏水驱相渗曲线
常规稠油水驱就是油水两相在油藏条件(温度、压力、储层物性等)下相互作用的过程,相对渗透率曲线是对这种作用过程最简单和直接的反应。 相对渗透率曲线的重要性 1、相对渗透率曲线是油藏工程和油藏数值模拟的基础,相渗曲线的形态特征反映了储层性质。 2、在数值模拟的应用中,没有合理准确的相渗曲线,无论是对历史拟合还是后续的预测方案的影响都极为重大;在实际生产中,可以根据相渗曲线的特征指导现场的施工作业。 3、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资料是研究油水两相渗流的基础,是油田开发参数计算、动态分析,以及油藏数值模拟等方面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料。
新疆克拉玛依油田九区
薄层状稠油油藏
井楼零区
一、稠油油藏类型及特征
普通稠油油藏水驱开发存在的问题
普通稠油油藏水驱相渗曲线
稠油油藏类型及特征
致谢
油藏水驱开发评价
普通稠油油藏水驱的启动压力梯度
汇报提纲
普通稠油油藏水驱开发存在的问题
普通稠油油藏水驱开发存在的问题
水驱在胜利油田的应用 胜利油田尚二区主要含油层系为馆陶组和东营组,含油面积为 8.1 km2,石油地质储量为800×104t,油藏埋深为1023~1260m。地层温度为44~52℃,馆陶组原油黏度范围为526~4931mPa·s,平均为1199 mPa·s;东营组原油黏度为465~6 066mPa·s,平均为1562 mPa·s,属于普通稠油油藏。 该区块于1989 年开始注水,截至目前,累计采油量为69.77×104t,累计采水量为 76.44×104m3,累计注水量为7.87×104m3,综合含水为50.43%,累计注采比为 0.054。 胜利油区常规开发的普通稠油油藏储量十分丰富,由于稠油为非牛顿流体,因此在相同的压力梯度条件下,原油粘度越高,渗流速度越慢,水驱驱油效率越低,从而导致剩余油在平面和纵向上分布高度分散,油水关系复杂,开发效果并不理想。

M稠油油藏蒸汽驱开发注采参数优化研究的开题报告

M稠油油藏蒸汽驱开发注采参数优化研究的开题报告

M稠油油藏蒸汽驱开发注采参数优化研究的开题报告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蒸汽驱是开发M稠油油藏的常用技术之一,其原理是通过注入高温高压的蒸汽,使得油藏中的稠油流动性提高,从而实现油藏增产。

然而,在蒸汽驱开发过程中,如何合理地设置注采参数,是影响油田开发效果的重要因素。

当前,国内外对于蒸汽驱注采参数优化的研究比较深入,但受限于地质条件、油藏性质等因素,这些研究很少直接适用于M稠油油藏。

二、研究内容本文以M稠油油藏蒸汽驱开发为研究对象,旨在探究蒸汽驱注采参数对M稠油油藏开发效果的影响,并寻求最佳的注采参数配置策略。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 M稠油油藏蒸汽驱的基本原理及工艺流程分析。

2. 基于M稠油油藏特性,探究不同注采参数(如注汽压力、注汽量、注液量等)对油藏开发效果的影响。

3. 建立M稠油油藏蒸汽驱数值模拟模型,并进行数值模拟分析。

4. 对比不同注采参数组合的开发效果,寻求最佳的注采参数配置策略。

三、研究方法本文采用文献研究、实验分析、数值模拟等方法进行研究:1. 文献研究。

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综述,了解M稠油油藏蒸汽驱开发的现状及注采参数的应用研究情况。

2. 实验分析。

在实验室中利用模拟岩心和模拟油藏进行控制实验,对不同注采参数组合的效果进行分析。

3. 数值模拟。

基于M稠油油藏的实际情况,构建数值模型,通过数值模拟的方式来模拟M稠油油藏蒸汽驱在不同注采参数下的开发效果。

四、研究意义和预期结果本文的研究目的是优化M稠油油藏的蒸汽驱注采参数,提高M稠油油藏的采收率和经济效益。

具体的研究意义和预期结果如下:1. 确定M稠油油藏蒸汽驱最佳注采参数组合,从而提高M稠油油藏的采收率,优化经济效益。

2. 加深对M稠油油藏特性及其蒸汽驱开发规律的理解,为类似油藏的开发提供借鉴和参考。

3. 通过建立数值模拟模型,将实验结果进行验证和修正,提高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五、进度安排本文的研究将按照以下进度安排:第一阶段:文献研究,分析M稠油油藏的特性及蒸汽驱开发技术,明确研究方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 高 注 汽 干 度 的 措 施 , 补 充 地 层 能 量 , 使 井 组 产 量 稳 中 有 升 , 以 K 5 1 汽 驱 井 组 为 代 D N8 表 , 该 汽 驱 井 更 新 后 , 通 过 合 理 调 整 注 采 参 数 ,井 组产 量 由 1t d 升  ̄ 3 t d 5/上 JO / 。
度 差 大 ,含 水 上 升 速 度 相 当快 。 13 . 、产 量 递 减 率 大 ,吞 吐难 以稳 产
吞 吐 井 稳 产 期 短 ,注 汽 井 投 产 不 久 ,靠
高 。 因 此 , 蒸 汽 驱 过 程 中一 定 要 尽 可 能 提 高 注汽质量 ,保证井底蒸汽 千度达 ̄4% 上 , J0 以 以使 蒸 汽 驱 取 得 较 好 的效 果 。 注 汽 周 期 是 在 安 排 汽 驱 参 数 时 重 点 考 虑
摘 要 : 研 究 蒸 汽驱 的合 理 汽驱 参 数 对 组 3 , 曰油 水 平 1 3 7 / ,单 井 日产 油 水 平 个 3. td 稠 油开发 稳产 具有很 重要 的指导 意义 ,在对 4 3 / ,综 合 含 水 8 . 7 , 累 计 产 油 3 . 7 6 .td 85% 424
的 热 水 量 为 注 入 量 , 以 油 井 采 出 液 量 的 地 面
[] 3 翟云芳.《 流力学》. 渗 石油工业 出版
社 , 1 9 . 94 9
体积 为采 出量, 以两者 比值 为地面 注采 比,
作 为 决 定 间 歇 汽 驱 周 期 的 参 考 参 数 , 根 据 实
间歇蒸汽 驱相结 合的开 发阶段 ,2 0 年 1 月 01 0 投 入蒸汽 驱 开发 ,采 用不规 则井 网 ,注 采井 距 约2 0 ,汽驱 含油面 积 1 5 m ,动用 地质 0m . k 储 量 9 . 3X 1 。 截 止  ̄ 2 o 年 1 , 垦 东 5 5 0t J0 8 月
但频繁转周期却会降低经济效益。
量 波 及 范 围 小 , 达 不 到 应 有 注 汽 效 果 ;注 汽 周期 长,阶 段注汽 量过 大 ,容易发 生气 窜。 阶段注 汽量 控制 主要考 虑不 同的井 组不 同。
为 此 我 们 以 地 面 汽 驱 注 入 热 水 量 和 吞 吐 注 入
歇 汽 驱 需要 的 间停 注 汽 时 间 段 。
综 合含水高达8 . %,油水边缘 的5 35 口油井含
水 已 ̄ 9 以 上 ,无 水 采 油 期 短 , 水 淹 状 况 J t7
严重 。
1 2 油 井 含 水 上 升 快 .、
注 汽 速 度 的 选 择 与 吞 吐 井 不 同 。 吞 吐 井 注 汽 速 度 选 择 高 值 , 主 要 是 减 少 注 汽 占 用 时 间 , 增 加 油 井 产 量 , 汽 驱 井 注 汽 速 度 要 考 虑 的 因 素 主 要 是 减 少 蒸 汽 在 地 层 中 的 指 进 , 防
K 5 J 汽吞吐开发 效 果、边底 水侵入 规律 D A蒸 3
X 0 t 1 4,
累 计 注 汽 2 . 8 9 0t 采 油 速 度 9 3 1 X 1 ,
的 基 础 上 ,本 文 从 注 采 方 面 对 合 理 汽 驱 参 数 进 行 研 究 ,摸 索 出 了 间 歇 汽 驱 的合 理 周 期 ,
量2 5 吨,可采储量4 . Z 吨 ,标定采 收率 8万 33 f 1.% 5 2 。平 均 地 面 原 油 密 度 为 0 9 8 g c 。 . 7 3 / m,平
均粘度为44m aS 3 4 P ・ ,属 稠 油 油 藏 ,主 要 依 靠 稠油热采工艺开采。 1 、蒸 汽 吞 吐 开 发 中存 在 问题 11 . 、吞 吐 开 采 井 普 遍 见 地 层 水 目前投 产 的油 井无 水采 油 期只 有9 d O 左 右 ,投 产 2 7口油 井 , 9 % 的 井 已 见 地 层 水 , O
天改 为注2 天停 l天 )、上调 阶段注汽 量 、 0 O
采 比确 定 合 理 周 期 注 汽 时 间 和 注 汽 速 度 , 依 据 汽驱 井组地 质特 点和 动态变 化确 定周期注 汽 时 间及 周 期 注 汽 量 , 按 照 合 理 的 总 注 采 比 计 算 问停 阶 段 需 要 的 产 液 量 ,进 而 确 定 出 间
歇汽 驱参数 主要 指汽驱 间歇 时间段 、周 期注 汽 量 、 注 汽 速 度 、 注 汽 干 度 等 指 标 。 间 歇 汽
驱 注 汽 参 数 控 制 总 体 思 路 是 在 保 证 锅 炉 优 质
注 汽 、 提 高 注 汽 干 度 的 前 提 下 , 依 据 瞬 时 注
驱井 组产 量均呈 现稳定 中有升 的趋 势,又 合 理 穿 插 完 成 了9 口井 的蒸 汽 吞 吐 工 作 ,确 保 了
比高汽驱 见效 明显的K 5 1 井组 ,注汽 方式 D—O 由初 期的注2 天停 1 天调整为注5 停2 天, 0 0 天 O
后 观 察 该 井~ 0 D — 1
水 变 化 情 况 , 分 析 有 汽 窜 现 象 , 目前 已 停 注 : 汽驱 见效 初期 、注 采 比低 的K 5 2 、 对 D — 9
边底水稠 油油藏合 理汽驱参数研 究
文◎ 马 元 利 ( 国石 化 胜 利 油 田有 限 公 司孤 东采 油 厂 中 山东东营 )
时 ,井组 呈现 出液量 下降 ,井组产 量下 降的 趋 势 , 即 确 定 地 面 注 采 比 为 0 4 时 为 最 佳 间 .8
歇注 汽时 间, 同时结合 汽驱井 组油 井的见效 情况,综合调整注汽周期。 4 、应 用 与 效 果 20 年通过在该块4 汽 驱井组合理调理 07 个 汽 驱 参 数 后 , 取 得 较 好 效 果 ,通 过 分 析 井 组 地 面 注 采 比 和 亏 空 情 况 ,对 注 采 比 较 高 的 井 组 延 长 停 注 时 间 ,例 如 对 转 周 时 间 长 、 注 采
东 陡 西 缓 ,倾 角 6 。 ,构 造 高 点 在 K 5 5 5 D 一l ,
汽 窜 。目前在K 5 块蒸汽 驱主要 采取 间歇汽 D3 驱方 式 ,间歇蒸 汽驱 是注汽 井周 期性地 向油
层 中 注 入 蒸 汽 的 一 种 非 常 规 蒸 汽 驱 方 式 ,在
油 层 中 造 成 不 稳 定 的 脉 冲 压 力 状 态 ,使 之 经 历 地 层 升 压 和 降 压 两 个 过 程 , 从 而 促 进 毛 管
17 % . 1 ,采 出程 度 1 . 3 。 20 %
并 在该块 进行应 用 ,取 得较 好效 果。 同时也
为类 似 油 藏 提 供 了可 借 鉴 的经 验 。 关 键 词 : 边 底 水 ;稠 油 : 蒸 汽驱 : 合 理
汽驱参数
3 、合理汽驱参数研究 孤东 稠油井 油层 主要 为薄层 或薄 互层 ,
该块汽驱外油井产量稳定。 2 0 年 由 于 套 管 错 断 造 成 汽 驱 井 3口报 08 废 , 汽 驱 井 组 产 下 下 降 迅 速 ,在 及 时 更 新 汽 驱 措 施 恢 复 注 采 井 网 的 基 础 上 , 综 合 分 析 汽 驱 井 停 注 期 间 对 应 油 井 的动 态 变 化 ,提 出 采 取 改 变 间 歇 汽 驱 时 间 ( 以前 的 注 1 天 停 1 由 O O
K 5 2 井 附近 , 内部 发 育 一 次 生 断层 ,将 区 D —0 块 断 层 分 割 为 两 块 ,含 油 面 积 2 1m,地 质储 .k
渗 吸 驱 油 作 用 , 扩 大 注 入 蒸 汽 的波 及 效 率 , 达到降低含水、提高油层采收率之 目的。 间 歇 蒸 汽 驱 设 计 与 优 化 , 主 要 是 对 间 歇 汽 驱 参 数 的 优 化 设 计 和 间 歇 时 间 的 优 化 。 间
5 块 共 投 产 油 井 3 口 , 开 井 数 3 口 ,汽 驱 井 3 9 l
5 结 论 、
通 常 , 吞 吐 开 采 油 井 , 在 回 采 初 期 皆 有

个 排 水 期 , 随 着 蒸 汽 凝 结 水 排 出 , 含 水 会
迅 速 下 降 以至 到 零 。 当 吞 吐 周 期 不 断 循 环 进 行 时 ,后 期 的 油 井 含 水 下 降 值 不 可 能 和 较 早
K 5 块 由于边 底 水 活 跃 , 水侵 日益 严 D3
重 , 实 施 靠 近 边 底 水 部 位 排 水 、 内 部 蒸 汽 驱 的 效 果 好 于 边 部 不 排 水 的 蒸 汽 驱 效 果 。 在
调 整 汽 驱 参 数 过 程 中 , 注 采 平 衡 不 仅 是 确 定 注 水 单 元 合 理 注 采 比 的 依 据 , 也 是 确 定 蒸 汽
K 5 8 组 , 注 汽 方 式 由 初 期 的 注 2 天 停 D Xl 井 5 1 天 调 整 为 注 1 天 停 1 天 , 对 见 效 不 明显 的 0 O 5 K 5 X 汽 驱 井 组 ,注 汽 方 式 不 变 ,仍 为 注 2 D 36 O 天 停 1 天 。 通 过 合 理 调 控 汽 驱 参 数 ,使 4 汽 O 个
的 一 个 问题 , 注 汽 周 期 短 ,注 汽 量 过 小 , 热
驱 注 采 比 的 依 据 。 在 确 定 蒸 汽 驱 合 理 注 采 比
后 , 再 确 定 合 理 的 间歇 汽 驱 周 期 是 可 行 的 ,
且 在 现 场 应 用 中取 得 显 著 效 果 。 参考文献 :
近边 水的 油井峰值 产量 即大 幅度递减 ,表现 出 明 显 的 弹 性 驱 油特 征 。 统 计 表 明 , 老 井 历 年 产 量 月 递 减 率 为 3 0 ,折 合 年 递 减 率 2 .% O 左 右 。 较 快 转 周 期 虽 可 补 充 能量 延 缓 递 减 ,
对 连 续 注 蒸 汽 驱 极 为 不 利 , 主 要 表 现 在 合 理 的注 汽 速 度 较 小 、现 场 注 汽 锅 炉 产 汽 速 度 与 需要 注汽 速度很 难 匹配 ,连续注 汽容 易造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