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保护专业实践能力培养路线图.pdf

合集下载

在植物保护专业课实验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

在植物保护专业课实验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
的 各 个 环 节 , 穿 于 整 个 教 学 过 程 一 。 其 中 最 重 要 贯
的 一 环 ,也 是 最 现 实 、 有 效 的 方 法 就 是 重 视 、 强 最 加
知识 运用 到生产 实 际 中去 , 动 脑 筋 , 服 网难 , 开 克 独 立 地 完 成 科 研 任 务 , 将 来 独 立 从 事 相 关 专 业 T 作 为 奠 定坚 实基 础 。 ( ) 新 传 统 教 学 模 式 , 高 教 学 效 果 二 更 提
片 浸 渍 法 在 天 然 产 物 农 药 研 究 中 次 生 代 谢 物 质 量 少 而无法完 成 生物 测定 的 限制 , 到 了学生 的青 睐 。 受 在 开展设 计性 实 验时 , 主动权 交到 学生 手 中 , 把
创 新性 实验 的 比例 , 课程 教 学 大 纲 规 定 的实 验 课 在
和解 决 问题 的能力 , 能有 效 地 激 发 起 大 多数 同学 更 的积 极性 , 养学 生 们 的 团 队协 作 精 神 和攻 克 难 关 培 的意 志 , 为本科 毕 业 实 习 阶段 的实 验研 究 奠 定 良好
的基础 。
在 综 合 性实 验 教 学 中 , 实验 课 教 师要 不 断地 启
让学 生 自己选 出他 们 的“ 老师 ” 实 验 的设 计 、 预 小 , 做 备试 验 、 实验教 学 课 件 制作 、 验 课讲 解 与 指 导 、 实 实 验成绩 评定 都 由“ 老师 ” 小 们完 成 。允许 “ 小老 师 ” 们
在查 阅大量 文献 的基 础上 , 试 不 同 的实验方 法 , 尝 允
第 9卷 第 6期
21 0 1年 6月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 会科学版) 社
J ur l0 o t we tAgrc lu a n v r y So l l i n e Ed to ) o na fS u h s i u t r l e s t ( ca e c ii n U Sc

植物保护专业知识技能

植物保护专业知识技能

植物保护专业知识技能植物保护专业知识技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病虫害识别与诊断:掌握各类农作物、林木、花卉等常见病虫害的生物学特性、形态特征、发生规律和危害症状,能准确快速地进行田间诊断。

2.生态调控技术:了解并运用生物多样性、天敌昆虫、有益微生物等自然调控手段,维护农田生态系统平衡,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概率。

3.农药科学使用:熟悉各种农药的基本性质、作用机制、使用方法及安全注意事项,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合理选择药剂种类,实施精准施药,减少农药残留和环境污染。

4.监测预警技术:建立和完善病虫害预测预报体系,通过长期监测数据对病虫害发展趋势进行科学预测,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5.遗传抗性育种:掌握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改良作物品种,培育具有抗病、抗虫等特性的新品种,从源头上提高植物的抵抗力。

6.植物检疫知识:理解植物检疫法规政策,能够实施有效的植物检疫措施,防止外来有害生物入侵和扩散。

7.农业综合防治技术:整合农艺、物理、化学、生物等多种防治手段,制定并执行综合防治策略,实现植物病虫害的有效控制。

8.技术研发与推广:参与植物保护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与推广,推动植保科技的进步与发展。

9.生物防治技术:掌握利用天敌昆虫、病原微生物、植物源杀虫剂等生物防治手段对害虫进行控制的技术。

10.植物病理学知识:深入理解植物与病原物(包括真菌、细菌、病毒、线虫和寄生性植物等)的相互作用机制以及植物免疫反应的过程。

11.农业生态学原理:了解农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运用生态调控措施如轮作、间作、套种等方式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12.信息技术应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遥感监测、无人机植保、智能识别系统等进行病虫害实时监控与精准管理。

13.法规政策解读:熟悉国家及地方关于农药使用、植物检疫、生物安全等方面的法律法规,确保植物保护活动合规合法。

14.教育培训能力:具备将植物保护专业知识传播给农民和相关从业者的培训教育技能,提高农业生产者科学植保意识和技术水平。

初级植物保护培训计划方案

初级植物保护培训计划方案

一、培训背景随着我国农业的快速发展,植物保护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提高广大农民的植物保护意识,提高植物保护技术水平,保障农业生产安全,特制定本培训计划。

二、培训目标1. 提高农民的植物保护意识,使其认识到植物保护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2. 掌握植物保护的基本原理、技术方法及防治措施;3. 培养农民的实践操作能力,提高植物保护工作效率;4. 增强农民的环保意识,推动绿色农业发展。

三、培训对象1. 农村基层干部;2. 农业技术推广人员;3. 农民合作社成员;4. 农业生产经营者。

四、培训内容1. 植物保护基础知识:植物病害、虫害、草害及杂草防治原理;2. 植物保护技术: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3. 植物病虫害诊断与防治:病虫害识别、发生规律、防治策略;4. 绿色植物保护技术:有机肥、生物农药、生物防治;5. 植物保护法律法规及政策;6. 农业生产环境监测与评价。

五、培训方式1. 讲座:邀请植物保护专家进行专题讲座,讲解植物保护知识;2. 实地考察:组织学员到田间地头,实地观察病虫害发生情况,学习防治技术;3.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案例,分析植物保护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4. 实践操作:指导学员进行病虫害诊断、防治操作,提高实际操作能力;5. 互动交流:组织学员分组讨论,交流学习心得,分享实践经验。

六、培训时间与地点1. 时间:根据实际情况,分批次进行培训,每批次为期5天;2. 地点:各地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或田间地头。

七、培训师资1. 邀请国内知名植物保护专家担任主讲;2. 邀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担任指导老师;3. 组织部分优秀学员担任助教,协助教学活动。

八、培训考核1. 考核方式:理论考试、实践操作考核、学员满意度调查;2. 考核合格者颁发《初级植物保护培训证书》。

九、培训经费1. 培训经费由政府、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等多方共同承担;2. 具体经费使用情况按照相关规定执行。

十、培训效果评估1. 定期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了解培训质量和学员满意度;2.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培训内容和方式,提高培训质量。

冀教版二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路线

冀教版二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路线

冀教版二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路线目标-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实验的能力- 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培养学生对自然世界的敬畏与保护意识教学内容安排第一单元:生活中的物体- 学习物体的分类和特征- 了解物体的形状、颜色和用途- 观察、描述和记录不同物体的特点和功能- 进行简单的实验和探究,探索物体的浮沉、磁性等特性第二单元:天空中的太阳- 了解太阳的重要性和作用- 探索太阳的运动规律和改变- 观察、记录和比较不同时间太阳的位置和光线强弱- 进行简单的实验和观察,了解太阳的光照和温暖对生活的影响第三单元:植物的生长- 观察和描述植物的不同部分和形态特征- 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和需要的条件- 进行简单的实验和观察,探究植物的生长因素和方式- 培养学生种植植物的兴趣,关注植物的保护和环境保育第四单元:动物的生长- 了解动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观察和描述不同动物的生活习性和行为特点- 进行简单的实验和观察,了解动物的生长和变化过程- 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关爱和保护意识第五单元:物体的运动- 观察和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和方式- 了解物体的平动和转动- 进行简单的实验和观察,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和影响因素- 提倡学生积极参与运动,关注运动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第六单元:自然界的变化- 观察和描述自然界的变化现象,如天气、季节等- 了解自然界的变化规律和原因- 进行简单的实验和观察,探究自然界的变化过程- 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敬畏和保护意识教学策略- 创设情境:通过情境创设,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观察实践:鼓励学生进行观察、实验和实践活动,培养科学思维能力- 合作学习:倡导学生合作学习,培养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多元评价: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发展教学资源- 教材:冀教版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材- 实验器材:简单的实验器材和材料,如显微镜、天平等- 多媒体资料:使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辅助教学- 样本和标本:准备一些植物和动物的样本和标本进行观察和研究以上是冀教版二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路线的内容安排和教学策略。

植物保护实践报告模板

植物保护实践报告模板

植物保护实践报告模板1. 引言植物保护实践是农业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旨在保障作物的生长和发展,防止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

本次植物保护实践旨在通过实地观察和实施相应的防控措施,学习和掌握植物保护的理论和实践技巧,提高我们对植物保护工作的认识和能力。

2. 实践目的本次植物保护实践的目的是:- 学习植物病虫害的鉴别方法,掌握常见病虫害的识别和防控措施;- 掌握植物保护药剂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借助实际操作,提高对植物保护工作的实践能力。

3. 实践过程3.1 实地观察与鉴定在实践开始前,我们到田间地头进行实地观察和鉴定。

通过仔细观察农作物的生长状况,检查叶片上是否有异常病斑、虫子等,我们可以初步了解植物是否受到病虫害的侵害,并对可能的病虫害进行初步的鉴定。

3.2 病虫害的识别和防控措施针对我们观察到的不同病虫害,我们进行了详细的鉴定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

在处理过程中,我们遵循了以下原则:1. 优先选择生物防治措施,减少对环境和生态的负面影响;2. 在必要时,采用化学农药进行防治,但要注意药剂的正确使用方法和使用剂量。

3.3 植物保护药剂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在实践中,我们学习了植物保护药剂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其中包括:- 选择适合的药剂,根据病虫害的类型和严重程度选择正确的农药;- 严格按照药剂说明书上的使用剂量和使用方法进行施药;- 注意药剂的安全使用,避免对人体和环境造成伤害。

4. 实践成果与心得体会在本次植物保护实践中,我们取得了以下成果:- 掌握了常见病虫害的鉴别方法,并制定了相应的防控措施;- 熟悉了植物保护药剂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提高了对植物保护工作的实践能力。

通过这次实践,我们深刻认识到植物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只有保障作物的健康生长,才能实现丰收和可持续农业发展。

同时,我们也意识到生物防治的重要性,它可以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的同时,有效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5. 结论植物保护实践是农业生产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它可以帮助我们及时发现和防治病虫害,保障作物的健康生长。

植物保护学实践方案

植物保护学实践方案

植物保护学实践方案尊敬的领导、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份植物保护学实践方案。

一、实践目的本次实践旨在通过实地观察和实验,掌握植物保护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增强对植物保护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践内容1. 植物病虫害的调查和鉴定:选择不同的植物,进行病虫害的调查和鉴定,分析病虫害的发生原因、危害程度和防治方法。

2. 植物病虫害的综合治理:针对不同的植物病虫害,选择不同的防治方法,包括非化学方法和化学方法,比较不同方法的优缺点和效果。

3. 农药的正确使用和安全防护:学习并掌握农药的正确使用方法和安全防护措施,了解农药的种类、用途、剂量和防护标准,提高使用农药的安全性和效果。

4. 环境友好型植物保护技术:学习和掌握环境友好型植物保护技术,例如生物防治、土壤改良等,促进绿色、可持续的农业发展。

三、实践安排本次实践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前期准备。

学生通过预习相关理论知识,了解实践的目的和内容,做好实践前的准备工作。

第二阶段:实践操作。

学生前往实地进行植物病虫害的调查和防治实验,统计、记录数据,分析、总结实验结果。

第三阶段:实践总结。

根据实践情况,学生撰写实践报告,总结实践经验和启示,提出改进建议和方案。

四、实践条件1. 实践地点:植物园、农场、田间地头等。

2. 实践设备:显微镜、农药喷雾器、测量工具、记录表等。

3. 实践材料:植物样品、病虫害标本、农药、防护用品等。

五、实践效果通过本次实践,学生将能够深入了解植物保护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掌握植物病虫害的调查和鉴定方法,熟悉植物病虫害的防治措施和方法,增强对环境友好型植物保护技术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为以后从事植物保护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初级植物保护培训计划方案

初级植物保护培训计划方案

初级植物保护培训计划方案一、培训目标本培训计划旨在帮助学员全面了解植物保护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掌握植物保护的原理和方法,提高植物保护意识和能力,为学员今后从事植物保护工作提供基础。

二、培训内容1. 植物保护基础知识- 植物病原菌及其特征- 植物害虫及其特征- 植物野生动物及其特征- 植物生长环境条件要求2. 植物保护方法- 生物防治- 化学防治- 生态防治3. 植物保护装备使用- 喷雾器的使用- 杀虫剂和杀菌剂的使用- 防护服的使用4. 植物保护管理- 植物保护计划制定- 植物保护工作记录和管理- 植物保护意识培养三、培训方法1. 理论讲授通过课堂教学,向学员系统介绍植物保护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组织学员进行实地观察和操作,让学员亲自实践植物保护方法和装备的使用。

3. 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让学员了解植物保护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四、培训流程1. 第一阶段(1-2天)- 植物保护基础知识的理论讲解- 植物保护方法的理论讲解2. 第二阶段(1-2天)- 植物保护装备的使用方法讲解- 实践操作3. 第三阶段(1-2天)- 植物保护管理知识的理论讲解- 案例分析五、培训师资本培训计划将邀请具有丰富植物保护实践经验的专家教授相关知识,并组织业内资深人士进行实地指导。

六、培训评估1. 学员考核通过学员考试,检验学员对植物保护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员反馈收集学员对培训计划的反馈意见,了解培训效果和对培训进行改进。

七、培训总结本培训计划将培训结束后进行总结,总结培训效果和学员学习情况,为今后类似培训计划提供经验和建议。

1. 植物保护基础知识- 植物病原菌及其特征- 植物害虫及其特征- 植物野生动物及其特征- 植物生长环境条件要求2. 植物保护方法- 生物防治- 化学防治- 生态防治3. 植物保护装备使用- 喷雾器的使用- 杀虫剂和杀菌剂的使用- 防护服的使用4. 植物保护管理- 植物保护计划制定- 植物保护工作记录和管理- 植物保护意识培养九、培训证书培训结束后,将颁发植物保护培训证书给学员,作为对学员学习成果的认可。

植物学野外实习指导

植物学野外实习指导

植物学野外实习指导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11.3.前言植物学野外实习是培养学生野外观察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培育团队精神、造就复合型人才的一次集中训练。

在专业上,其主要目标是训练学生植物学野外工作的实际技能,如野外实习的准备、组织;植物标本的采集、制作、识别和鉴定;专题研究的方法等。

为了在较短的实习期间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及大自然丰富的植物材料,使学生的植物学野外工作能力有一个较全面锻炼和提高,编者根据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适应将来指导植物学野外工作的需要,编写本实习指导。

本实习指导突出“实践性”,结合我系天目山植物学野外实习的特点,指导学生对野外工作的各个环节进行实践锻炼。

全书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至第三部分为野外实习的准备及组织管理等的见习;第四至第五部分为植物学野外实习方法的指导,其中第五部分介绍专题研究的一般方法及示范性专题,以指导学生独立进行专题实习;第六部分为附录,收录研究范例4篇、实习安排、实习(见习)报告表及植物种类记录表等内容。

本《指导》由李宏庆、王幼芳编写。

马炜梁教授为本《指导》的编写提供了许多经验和建议,编写中主要参考了由冯志坚、周秀佳、马炜梁、王幼芳、杨逢春等编著的《植物学野外实习手册》一书,在此一并致谢。

李宏庆2008年3月目录第一部分野外实习背景材料的收集及分析第二部分野外实习的组织管理见习第三部分野外实习的预备工作见习第四部分植物标本的野外采集、识别、鉴定方法第五部分植物学专题性实习植物分类学专题植物形态学专题植物生态学专题第六部分附录1 专题性研究论文范文4篇2 野外实习日程安排及作息时间3 野外实习的组织管理见习报告4 野外实习的预备工作见习报告5 特定情景的植物学野外工作背景材料收集方案6 植物学专题性实习报告7 已熟知植物记录表第一部分野外实习背景材料的收集及分析野外实习背景材料包括实习的目的意义、实习生的知识水平、实习基地的基础资料、实习队的硬件设施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握植物野外调查的基本技能。
观察常见的野生植物特征; 观察常见的园林栽培植物特征; 草本植物标本制作;
第 2 学期
被子植物检索表的正确使用。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理化性质和定量测
定; 植物组织水势的测定; 植物的溶液培养和缺素培养;
掌握植物生理学基本实验方法 和技术,训练学生的操作技能,
植物生理学实 培养和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
第 1 学期
24 学时
上机操作、考查 作业(30%)、考
试(70%)
信息与文献检索 能力
文献检索与网络数据库以及生 物信息处理相关软件及网站应 用
文献检索
生物信息学实 验
中文数据库(计算机检索)、 外文数据库(计算机检索); 文献检索综合实习。 常用生物数据库及网站查询使用; 利用 Entrez 和 SRS 进行数据库查询; 利用 Blast 进行核酸和蛋白质数据库搜索。
掌握植物学研究的基本工作方
生 物 学 基 本 操 作 法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
植物学实验
能力
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为后续课
程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校园植物观察; 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及三种质体的观察; 细胞的后含物及有丝分裂; 分生组织、保护组织及薄壁组织的观察; 输导组织、机械组织及分泌结构的观察; 根、茎、叶的形态及结构观察; 花药的结构、子房胚珠及胚囊的结构观察; 各类果实和种子类型的观察;
4
第 3 学期
第 4 学期
第 5 学期 第 4-5 学期 第 6-8 学期 第 4 学期
16 学时
16 学时
16 学时 4周 17 周
16 学时
实验报告 课堂表现
实验报告 课堂表现
实验报告+考试 课程论文 毕业论文
实验报告、课堂
专业核 心能力

独立开展农业气象学研究的能 验
空气、土壤温度的观测;
力。
大田作物及蔬菜主要害虫的识别与危害调查
农 业 昆 虫 学 Ⅰ (包括棉花害虫、水稻害虫、小麦害虫、蝗虫、
第 5 学期
实验
蔬菜刺吸和根蛆类害虫及蔬菜食叶及潜叶害虫
种类识别)。
农 业 昆 虫 学 Ⅱ 果树刺吸害虫、果树食叶、卷叶、潜叶害虫及
实验
蛀果核蛀干等主要害虫的识别与危害调查。
第 6 学期
16 学时
基 础 化 学 实 验 等有机化合物的性质与鉴定);

基础合成实验(乙酸乙酯的制取等);
综合与探究性趣味实验;
备注:主要包括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分离与鉴
定的方法等实验项目。
开课学期 第 1-4 学期 第 7 学期 第 2 学期
第 3 学期
学时 考核或成绩评价
(周)
方式
192 学时
考查 考试
课堂提问、朗读、
空气湿度、降水和蒸发的观测;
气压与风的观测;
农业气候资料的整理及统计;
设施小气候观测;
农田小气候观测。
植物营养分析能 力
掌握研究土壤基本性质和肥料 分析的主要方法与技术, 使学 生具有适应于从事本专业的基 础理论研究和实验技能。
土壤肥料学Ⅱ 实验
土壤样品的采集和制备; 风干土吸湿水含量的测定; 土壤剖面观察; 作物缺素症状的外形诊断; 堆肥的积制。
资源菌物在农林业中的开发利用状况调研; 有用菌物的分离、培养技术训练; 菌物资源鉴定方法。
第 7 学期
植物病害标本采集与整理、病原鉴定、标本制
作;
植物病害症状观察;
普 通 植 物 病 理状观察;
植物病毒病害症状观察;
植物病原线虫病害症状观察;
植物寄生性种子植物病害症状观察。
40 学时 写作的平时成绩
+期末笔试
40 学时
实验报告 课堂表现
32 学时
实验报告 课堂表现
考试
1
计算机应用能力 计算机知识与软件应用
计算机基础实 验
Windows、Word、Excel、PowerPoint、FrontPage、 Internet 应用软件实训;微机使用与操作,在计 算机网络环境下操作和使用计算机进行网上信 息交流和获取的能力。
第 4 学期
昆虫标本的采集与整理、昆虫标本制作与鉴定、
虫害田间调查;
直翅目昆虫的分类及形态观察;
普通昆虫学实 习
同翅目昆虫的分类及形态观察; 半翅目昆虫的分类及形态观察; 鞘翅目昆虫的分类及形态观察;
第 4 学期末 或第 5 学期

双翅目昆虫的分类及形态观察;
膜翅目昆虫的分类及形态观察;
鳞翅目昆虫的分类及形态观察。
提交昆虫标本+ 实习总结+实习
报告
标本考核+实习 报告等
植物病原线虫病害标本制作;
植物寄生性种子植物病害标本制作;
直翅目昆虫的标本制作;
同翅目昆虫的标本制作;
半翅目昆虫的标本制作;
鞘翅目昆虫的标本制作;
双翅目昆虫的标本制作;
膜翅目昆虫的标本制作;
鳞翅目昆虫的标本制作。
植物检疫学
重要植物检疫有害生物的检疫规程; 松材线虫的检疫鉴定方法和除害处理技术。
第 6 学期
8 学时
实验报告
第 5 学期
8 学时
实验报告
第 6 学期
8 学时
实验报告
第 5 学期
8 学时
实验报告
昆虫天敌寄生机制;
害虫与生防菌互作机制。
植物病害田间调查及损失估计;
植物组织病原线虫剖检、鉴定技术;
植物病原菌分离、接种技术;
植物病原真菌侵染过程观察;
植病研究法
植物病原菌(细菌、真菌)分子生物学鉴定技
英语
训练
一般化合物的分离、提纯技术;
化合物的合成、制备方法;
基础化学实验 Ⅰ
溶液配制、标定方法; 分析天平、旋光仪、熔点仪、索氏提取器、滴 定管、移液管、容量瓶等仪器的使用等。
备注:主要为无机化学与分析化学有关实验项
目。
有机化学中有机化合物的制备及基本操作技术
(甲烷、乙烯、乙炔等制备);
有机化合物的性质、鉴定与分离(醇、酚、醚
检疫性害虫室内检测技术;
植 物 检 疫 学 实 检疫性害虫室内识别;

检疫性病害症状及病原识别;
种子带菌检疫。
①植物检疫的基本方法、措施
植物病害的系统监测和预测方法;
植 物 病 虫 草 害 检 及检疫检验技术
植 病 流 行 学 实 环境因子对病害发生与流行的影响;
疫,测报方法和综 ②重要植物病虫草害的预测预 验
掌握物理学的一般实验方法,
掌握基本物理量的测量方法,
物 理 基 本 实 验 操 实验现象观察与分析。利用一 大学物理Ⅱ实
作能力
种计算机软件,对大气、土壤、

植物的重要物理现象,进行相
关计算的能力。
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近代物理共 33 个实验,每个学生选做其中 6 个实验。 力学(验证牛顿第一、第二定律等); 热学(焦耳测热功当量实验等); 电磁学(电磁兼容 EMC 试验等); 光学(光的反射、折射定律 等)。
能,了解生物体内基本物质成 分的分离、分析和鉴定常用方 法以及物质代谢的研究方法,
基础生物化学 实验
透析技术等常用生物化学实验技术; 糖、脂、蛋白质、核酸、酶、新陈代谢等 10 个基础生物化学实验;
并通过实验技术加深对理论知
质粒 DNA 提取及酶解鉴定;
第 3 学期
3
0.5 周 32 学时 24 学时
第 6 学期
昆虫的体躯、头部、触角构造及类型;
昆虫口器的基本构造及类型;
普 通 昆 虫 学 Ⅰ 昆虫胸部的构造;
实验
昆虫翅、足的构造及类型;
第 3 学期
昆虫的腹部;
昆虫的生物学特性。
昆虫纲分目;
普通昆虫学Ⅱ 实验
直翅目、同翅目的分类; 半翅目、鞘翅目的分类; 双翅目、膜翅目的分类;
第 4 学期
鳞翅目的分类。
病原真菌鉴定报 告
16 学时
操作+笔试
水稻、小麦、玉米、薯类和油料作物病害的诊
农业植物病理 学Ⅰ实验
断与病原鉴定; 烟草和棉花病害的诊断与病原鉴定; 苹果、梨枝干与果实、葡萄及桃、杏、李及杂
果类病害的诊断与病原鉴定。
第 5 学期
农业植物病理 学Ⅱ实验
十字花科蔬菜、茄科蔬菜、葫芦科及其它蔬菜 病害诊断与病原鉴定; 植物病害识别及调查。
第 5 学期 第 7 学期 第 3 学期
第 1 学期
16/8 学时 8 学时 16 学时
24 学时
检索操作考核 软件操作考核
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课堂表现
2
苔藓、蕨类、裸子植物的观察;
十字花科、唇形科、菊科、禾本科等科及代表
植物的观察。
识别校园、公园及附近山区各类常见植物;
通过植物学实习要求学生能掌 植物学实习Ⅰ
植物病害时间流行动态;
合治理能力
报方法
植物病流行的建模技术。
③防治策略制定
昆虫种群数量的田间调查;
昆虫生态与测 报
温度对昆虫生长发育的影响; 昆虫种群空间分布型的调查与判别; 昆虫生命表的分析;
发育始点和有效积温的计算及发生检验。
害虫生物防治
昆虫天敌形态观察; 昆虫病原真菌侵染观察;
8
24 学时 平时成绩+考试
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微生物的制片染色技术; 微生物细胞的大小测定及数量测计技术; 培养基的制备、灭菌及微生物的分离纯化技术 等。
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牢固掌 握经典遗传学研究方法与技 术,初步掌握现代分子遗传学 实验操作技能,熟悉遗传学分 析方法及有关计算程序,初步 具备进行创新性研究的能力与 素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