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原文及译文
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原文、注释、翻译、阅读训练及答案

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原文、注释、翻译、阅读训练及答案下文是关于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原文、注释、翻译、阅读训练及答案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帮助:第一篇:《高中人教版语文课本写作指导必修一》必修一写作指导一你的生活很重要1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我才之多少,将与风云而并驱矣。
出自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神思》站在山头上,情感就好像弥满了山;在海边看海,想象就好像海水一般地澎湃,观察事物必须全身心地投入,充满热爱,才能有感而发。
2七步成诗[qī bù chéng shī]【解释】:称人才思敏捷。
【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示例】:冷绛雪道:‘子建~,千秋佳话,哪有改期姑待之理。
’◎明·罗贯中《平山冷燕》第六回汉语成语,意思是七步内就能完成一首诗。
比喻有才气、文思敏捷。
该词语典故出自由三国时期魏国著名文人曹植为其兄曹丕七步成诗。
[成语故事]曹操死后长子曹丕继位。
曹丕唯恐几个弟弟与他争位,便先下手为强,夺了二弟曹彰的兵权;又逼四弟曹熊上了吊。
此时就剩下老三曹植,曹丕深恨之。
故命曹植在大殿之上走七步,然后以“兄弟”为题即兴吟诗一首,但诗中却不能出现“兄弟”二字,成则罢了,不成便要痛下杀手。
曹植不假思索,立刻脱口而出:“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便是赫赫有名的“七步成诗”。
曹丕听了以后潸然泪下,没下得了手,只是把曹植贬为安乡侯。
3苏轼“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苏东坡(1037~1101年),名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很多人或许并不知晓苏轼名号的由来以及由此折射出的人生的悲欢离和。
文言文阅读(试题)-部编版语文小升初真题汇编(含解析)

文言文阅读(试题)-部编版语文小升初真题汇编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文言文阅读阅读直通车伯牙鼓琴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1.破琴绝弦的“绝”和下面()中的“绝”意思相近(填序号)A.绝句B.绝妙C.绝技D.断绝2.伯牙“终身不复鼓”,是因为()(填序号)A.他觉得世界上没有配得上听他弹琴的人了。
B.他太伤心了,每次弹琴都控制不住自己。
C.他觉得世界上再也找不到真正的知音了。
D.他已经把琴摔了,无琴可弹。
3.这篇文言文,就是我们熟悉的成语“________”的来历,这个故事让我们知道了_______。
课内阅读:阅读古文,完成习题。
杨氏之子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
”4.原文“ ”处应该填()A.未闻孔雀是君子家禽B.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5.请在文中方框内填上适当的标点符号。
6.请解释下列字句意思。
(1)乃:__________________(2)示:__________________(3)此是君家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结合阅读体会,你认为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多选题)A.根据人物姓氏来借题发挥。
B.直接指出孔君平的错误。
C.指出了孔君平的“孔”是孔雀的“孔”。
D.既否定了孔君平的话,还保留着对长辈的尊重。
8.孔君平听了杨氏子的回答后,会有怎样的反应?请从人物的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加以描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短文,按要求做题。
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七步诗》赏析

《七步诗》赏析《七步诗》赏析《七步诗》赏析1《七步诗》曹植著其一: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其二: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创作背景曹植《七步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残害弟弟,这是诗人对兄弟相逼、骨肉相残之事的悲愤与斥责。
《七步诗》千百年来使人们对曹植抱着深切的同情,而在道德上对曹丕多怀厌弃,并一定程度影响到在文学上对曹植、曹丕的’评价。
《七步诗》用比喻手法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对兄弟骨肉相残的悲哀指责,情真意切,十分感人。
现代著名文学家、学者郭沫若在史实与文学的。
方面,对“抑丕扬植”提出反对。
他认为在文艺批评和七言诗的发展史上,曹丕占有开山地位,是三国时期重要的诗人,并认为南朝梁·刘勰的评价:“文帝以位尊减才,子建以势窘益价”是较为公允的。
《七步诗》赏析2鲁迅著反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萁在釜下泣;我烬你熟了,正好办教席。
创作背景及鉴赏对于这首脍炙人口的“七步诗”,历代有不少仿作。
现代文学大师鲁迅就曾反其意而作,赋诗以新旨,作有题为《替豆萁申冤》的“反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萁在釜下泣;我烬你熟了,正好办教席!”这首诗写于1925年6月5日,发表于1925年6月7日《京报副刊》,是附在杂文《咬文嚼字(三)》中问世的。
此诗涉及的历史背景是:1925年春,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校长杨荫榆与段祺瑞政府沆瀣一气,专事迫害进步学生。
学生忍无可忍,奋起自卫,并由刘和珍、许广平等倡导组织了学生自治会,与其展开斗争,是为女师大学生风潮。
杨荫榆为了制造舆论,责令其亲信哲教系代主任汪懋祖于1925年6月2日,在《晨报》上发表致全国教育界意见书,极力颂扬杨荫榆功德,指责反杨学生,谓之“今反杨者,相煎益急”,将杨荫榆压迫进步学生,说成是“兄弟相煎”。
鲁迅当时在女师大任教,他对于受迫害的青年学生深表同情,对于杨荫榆之流深恶痛绝,而对于帮闲文人汪懋祖之辈的奇谈怪论则嗤之以鼻,以子之矛攻子之盾,遂撰此“反七步诗”一首,旨在为“豆萁”鸣屈申冤。
曹植的《七步诗》翻译及其赏析

曹植的《七步诗》翻译及其赏析曹植的《七步诗》翻译及其赏析篇1《七步诗》年代: 魏晋作者: 曹植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版本一)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版本二)翻译:锅里煮着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子汁来做成糊状食物。
豆茎在锅下燃烧,豆子在锅里哭泣。
它说:我们本来是同条根上生出来的,你又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我呢?(这首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残害弟弟,表现了作者对兄弟相逼,骨肉相残不满与厌恶。
)作品赏析【注释】:豆萁:豆秸。
釜:锅。
据《世说新语·文学》记载:“文帝(曹丕)尝令东阿王(曹植)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杀),应声便为诗……帝深有惭色。
”该诗千百年来一直脍炙人口,历传不衰。
又,“幼儿版”的《七步诗》被改编成这样: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谢灵运曾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
”(《释常谈》)刘勰的《文心雕龙.才略》中也说:“子建思捷而才俊,诗丽而表逸。
”明代王世贞的《艺苑卮言》也说:“子建天才流丽,虽誉冠千古,而实避父兄,何以故?才太高,辞太华。
”可见前人都指出了曹植才华出众,禀赋异常的特点,而最能表现其才华的例子就是这首《七步诗》。
据《世说新语.文学》中说,曹丕做了皇帝以后,对才华横溢的胞弟曹植一直心怀忌恨,有一次,他命曹植在七步之内作诗一首,如做不到就将行以大法(处死),而曹植不等其话音落下,便应声而说出六句诗来,就是上面的这首脍炙人口的诗。
因为限止在七步之中作成,故后人称之为《七步诗》。
据说曹丕听了以后“深有惭色"不仅因为曹植在咏诗中体现了非凡的才华,具有出口成章的本领,使得文帝自觉不如,而且由于诗中以浅显生动的比喻说明兄弟本为手足,不应互相猜忌与怨恨,晓之以大义,自然令文帝羞愧万分,无地自容。
大学语文《世说新语》原文及翻译

【世说新语】刘义庆。
【言语】钟毓、钟会少有令誉。
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曰:“可令二子来!”于是敕见。
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汗?”毓对曰:“战战惶惶,汗出如浆。
”复问会:“卿何以不汗?”对曰:“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译文:钟毓、钟会兄弟俩少年时就有好名声,钟毓十三岁时,魏文帝听说他们俩,便对他们的父亲钟繇说:“可以叫两个孩子来见我!”于是下令赐见。
进见时钟毓脸上有汗,文帝问道:“你脸上为什么出汗?”钟毓回答说:“战战惶惶,汗出如浆。
”文帝又问钟会:“你为什么不出汗?”钟会回答说:“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钟毓兄弟小时,值父昼寝,因共偷服药酒。
其父时觉,且托寐以观之。
毓拜而后饮,会饮而不拜。
既而问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礼,不敢不拜。
”又问会何以不拜,会曰:“偷本非礼,所以不拜。
”译文:钟毓兄弟俩小时候,一次正碰上父亲白天睡觉,于是一块去偷药酒喝。
他父亲当时已睡醒了,姑且装睡,来看他们怎么做。
钟毓行过礼才喝,钟会只顾喝,不行礼。
过了一会,他父亲起来问钟毓为什么行礼,钟毓说:“酒是完成礼仪用的,我不敢不行礼。
”又问钟会为什么不行礼,钟会说:“偷酒喝本来就不合于礼,因此我不行礼。
【文学】钟会撰《四本论》始毕,甚欲使秘公一见。
置怀中,既定,畏其难,怀不敢出,于户外遥掷,便回急走。
译文:钟会撰著《四本论》刚刚完成,很想让嵇康看一看。
便揣在怀里,揣好以后,又怕嵇康质疑问难,揣着不敢拿出,走到门外远远地扔进去,便转身急急忙忙地跑了。
文学帝尝令东阿王(曹植)七步中作诗,不成者刑大法。
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帝深有惭色。
译文:魏文帝曹丕曾经命令东阿王曹植在七步之内作成一首诗,作不出的话,就要动用死刑。
曹植应声便作成一诗:“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箕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魏文帝听了深感惭愧。
【任诞】步兵校尉缺,厨中有贮酒数百斛,阮籍乃求为步兵校尉译文:步兵校尉的职位空出来了,步兵厨中储存着几百斜酒,阮籍就请求调去做步兵校尉。
七步诗 曹植带拼音_七步诗阅读及答案参考

七步诗曹植带拼音_七步诗阅读及答
案参考
七步诗
文帝尝令东阿王①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
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导读:古人说“兄弟如手足”,但兄弟之间为了争王位、争财物而互相残杀的从古到今却屡见不鲜,这不是太可悲了吗!
注释:①文帝:曹操之子曹丕。
东阿王,曹操第三子,曹丕之弟曹植,大诗人。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不成者行大法()2.萁在釜下然()
3.漉菽以为汁()4.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
二、“萁在釜下然”的“釜”解释为____,写出一个同义的成语_______。
三、《七步诗》一般写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四、写出出自
1。
七步诗文言文阅读答案

七步诗文言文阅读答案
文帝尝令东阿王①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
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注释:①文帝:曹操之子曹丕。
东阿王,曹操第三子,曹丕之弟曹植,大诗人。
一、解释加点的词
1.不成者行大法
2.萁在釜下然
3.漉菽以为汁
4.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
二、“萁在釜下然”的“釜”解释为____,写出一个同义的成语_______。
三、《七步诗》一般写作:
四、写出出自本文的成语。
一、1.死刑 2.同“燃”字 3.过滤豆类 4.曾经
二、锅破釜沉舟
三、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四、相煎何急;七步成章
魏文帝曾经命令东阿王曹植在七步内做成一首诗,做不出即处以死刑。
东阿王随声就做诗一首:“锅里煮着豆子用来作羹,滤豆子用来作汁。
豆秸在锅底燃烧着,豆子在锅中哭泣:‘你我本是一个根上生长的,你为什么这样不留情地逼迫我、熬煎我呢?’”魏文帝听了深有惭愧之色。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小学六年级古诗词之七步诗

小学六年级古诗词之七步诗
《七步诗》作者为魏晋南北朝文学家曹植。
其古诗全文如下:
煮豆持作羹, 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 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译文】
锅里煮着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过后,留下豆汁来做成羹,把豆渣压干做成豆豉。
豆茎在锅下燃烧,豆子在锅里哭泣。
你我本来是同条根上生出来的,你又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我呢。
【鉴赏】
典故出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文学》: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作诗,不成者行大法。
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曹植是曹操的三儿子,从小就才华出众,很受到父亲的疼爱。
曹操死后,他的哥哥曹丕继承当上了曹操魏王,后篡位当了皇帝。
因为曹丕担心留曹植和曹熊(第四子)会有后患,所以便以在其父亡故时没来看望为由,追问逼迫他们俩。
曹熊因为害怕,自杀了。
而曹植则被押进朝廷。
最终曹丕四兄弟的母亲卞氏开口求情,曹丕勉强给了曹植一个机会,让他在七步之内脱口一首诗,否则杀无赦。
曹植就作了这首七步诗。
曹丕明白了曹植这首诗的道理:如果自己杀了曹植便会被世人耻笑,不过心中的贪念却依然让他理智不清,于是他将曹植软禁了起来,最终,曹植在哥哥的软禁下忧郁而死。
这首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残害弟弟,表现了作者对兄弟相逼,骨肉相残不满与厌恶。
表现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残酷斗争和诗人自身处境艰难,
沉郁愤激的感情,也说明了曹丕的狠毒和狡猾,也说明了曹植的聪明和沉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原文及译文赏析
七步诗
文帝①尝令东阿王②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③。
应声④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
萁在釜下然⑤,豆在釜中泣:‘本是
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注:①文帝:魏文帝曹丕。
②东阿王:曹植。
③大法:大刑,重刑,这里指死刑。
④应声:随着(命令的)声音,立即。
⑤然:同”燃“,烧。
导读:古人说"兄弟如手足",但兄弟之间为了争王位,争财物而互相
残杀的从古到今却屡见不鲜,这不是太可悲了吗!
注释:①文帝:曹操之子曹丕.东阿王,曹操第三子,曹丕之弟曹植,
大诗人.
阅读练习
一,解释加点的词
1.不成者行大法()
2.萁在釜下然()
3.漉菽以为汁()
4.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
二,"萁在釜下然"的"釜"解释为____,写出一个同义的成语_______.
三,《七步诗》一般写作:
四,写出出自本文的成语.
参考答案
一,1.死刑2.同"燃"字3.过滤豆类4.曾经
二,锅破釜沉舟
三,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四,相煎何急;七步成章
1.给下列句中加粗的词注音并释义。
(1)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尝_______________
(2)大成者行大法行_______________
(3)煮豆持作羹羹_______________
(4)萁在釜下然釜_______________
2.填空。
(1)选文中表现魏文帝对弟弟横加迫害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中表现曹植才思敏捷,出口成章的一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谈谈你对曹植这首《七步诗》的巧妙设喻和拟人方法是怎样理解的。
4.给本文拟一个恰当的标题。
参考答案
1.(1)chàng、曾经;(2)xíng、实行,动用;(3)gēng、有浓汁的食品;(4)fǔ、锅
2.(1)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
(2)应声便为诗
3.用豆和萁本是同根所生,来比喻亲兄弟的关系。
用“萁在釜下
然”比喻兄弟相残害。
“豆在釜中泣”是拟人的写法。
4.七步成诗
参考译文
魏文帝曾经命令东阿王曹植在七步内做成一首诗,做不出即处以死刑.东阿王随声就做诗一首:"锅里煮着豆子用来作羹,滤豆子用来作汁.豆秸在锅底燃烧着,豆子在锅中哭泣:'你我本是一个根上生长的,你为什么这样不留情地逼迫我,熬煎我呢'"魏文帝听了深有惭愧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