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菖蒲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症

合集下载

16-开窍药

16-开窍药

【【【【开窍药概述】】】】凡具有辛香走窜之性,以开窍醒神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为开窍药。

本类药辛香行散,性善走窜,主入心经,功能通闭开窍、苏醒神智。

主要用于热病神昏、中风昏厥、癫痫痉厥,以及七情郁结、气血逆乱、蒙闭清窍引起的突然昏迷等病证。

临床常用以作为急救之品。

开窍药是急以治标之药,不宜久服,以免泄人元气;而且走窜性强,对于大汗亡阳引起的虚脱及肝阳上亢所致的昏厥,都应慎用。

窍闭神昏有热闭、寒闭之分,寒闭者多见面青身冷、苔白脉迟;热闭者多见面赤身热、苔黄脉数。

治寒闭宜温开宣窍,须配袪寒药同用;治热闭宜凉开宣窍,须配清热药同用。

在应用开窍药时,除对证选药外,还应根据不同的病因,配伍用药。

常用开窍药物有冰片、苏合香、石菖蒲、安息香等。

【【【【开窍药应用注意事项】】】】一、开窍药主要用于中医急救治疗神志昏迷的药物。

由于神志昏迷病因不一,症状各异,必须掌握各药主治范围、用量、用法与禁忌等。

二、开窍药乃治标之品,对于各种病因,须选配相应药物进行治疗,如高热神昏配用清热泻火、凉血解毒之品,痰湿蒙蔽心窍,须配化痰化湿之品,气郁暴脱须配理气药同用。

三、开窍药用麝香、冰片、苏合香、樟脑,均须入丸散应用,不作煎剂。

四、开窍药用麝香、冰片、苏合香、樟脑,芳香走窜,易伤胎元,孕妇忌用;麝香、苏合香又辛温走窜,阴虚阳亢者慎用。

五、开窍药中麝香、冰片、苏合香泄人元气,只宜暂用,不可久服。

而且辛香走窜,对于大汗亡阳引起的虚脱及肝阳上亢所致的昏厥,都应慎用。

六、神志昏迷,有闭证、脱证之分,闭症多见牙关紧闭,两手紧握,可用开窍药治之;脱证多见冷汗淋漓、肢冷脉微之症,治宜回阳救逆,益气固脱,不宜用开窍药。

【蟾酥】为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或黑眶蟾蜍等的耳后腺及皮肤腺分泌的白色浆液,经加工干燥而成。

甘辛,温,有毒。

归胃,肾经。

功效:解毒,消肿,强心,开窍醒神,止痛。

主治:(1)疮,痈疽,发背,瘰疬,慢性骨髓炎,咽喉肿痛,小儿疮积,心衰,牙痛。

三参片的功能主治

三参片的功能主治

三参片的功能主治1. 三参片的定义三参片是一种中药制剂,含有三种主要成分,分别是三七、石菖蒲和草果。

2. 三参片的主要成分三参片主要成分包括三七、石菖蒲和草果。

•三七:三七是一种天然草本植物,具有活血化瘀、止血止痛的功效。

•石菖蒲:石菖蒲是一种中草药,具有镇痛、解热、祛风湿等功效。

•草果:草果是一种中草药,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作用。

3. 三参片的功能主治三参片具有多种功能主治,以下为三参片的主要应用领域:•心脑血管疾病:三参片可改善心脑血管循环,增加疏通血管的功效,适用于冠心病、心绞痛、脑血管疾病等。

•风湿骨痛:三参片具有祛风除湿和活血化瘀的作用,适用于风湿性关节炎、骨质增生等疾病。

•损伤恢复:三参片可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局部血液供应,加速损伤恢复,适用于骨折、扭伤、软组织损伤等。

•痛经:三参片具有活血化瘀、止痛的作用,对于痛经、痛经不调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效果。

•小儿哮喘:三参片可缓解小儿哮喘的症状,减轻气喘发作的频率和严重程度。

4. 三参片的使用方法三参片一般为口服制剂,常见的使用方法如下:•成人用量:通常每次口服2片,每日3次。

疗程视病情而定,一般为2周至1个月。

•儿童用量:年龄在12岁以上的儿童可以按照成人用量服用,年龄在6-12岁的儿童每次口服1片,每日3次,年龄在6岁以下的儿童应遵医嘱使用。

•饭前或饭后:三参片可以饭前或饭后口服,最好用温水送服。

请注意:在使用三参片之前,请务必咨询医生或药师的建议,按照正确的使用方法和用量进行服用。

5. 三参片的不良反应与禁忌症三参片作为中药制剂,尽管具有多种功效,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和禁忌症,需引起注意。

以下为常见的不良反应和禁忌症:•不良反应:个别患者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腹泻、头痛等不适症状。

如出现不适症状,应停止使用,并就医咨询。

•禁忌症:对三参片中的任何成分过敏的患者禁止使用。

孕妇、哺乳期妇女慎用。

请在使用三参片之前,告知医生有关的过敏史、现病史、用药史等,以便医生综合判断是否适合使用。

开胃宝功效与作用

开胃宝功效与作用

开胃宝功效与作用开胃宝是一种常见的中药,具有很多功效与作用。

本文将介绍开胃宝的药理作用、主要成分、适应症、用法用量以及注意事项等内容。

一、开胃宝的药理作用开胃宝主要通过以下几种药理作用起到促进食欲、增加消化液分泌、改善肠胃功能的效果。

1. 增加胃液分泌:开胃宝中的某些成分可以刺激胃黏膜细胞分泌胃液,从而增加食欲。

2. 改善胃肠蠕动:开胃宝能够刺激肠道平滑肌的收缩,促进胃肠蠕动,从而改善消化功能,缓解胃肠功能紊乱引起的不适。

3. 保护胃黏膜:开胃宝中的一些成分具有抗溃疡作用,可以形成保护膜,减少胃酸对胃黏膜的刺激,有助于保护胃黏膜。

4. 提高消化酶活性:开胃宝中的某些成分可以促进消化酶的分泌,提高消化酶活性,有助于增强食物的消化吸收能力。

二、开胃宝的主要成分开胃宝是由多种中草药组成的复方制剂,主要成分包括洋参、石菖蒲、川芎、法半夏、木香等。

1. 洋参:洋参具有滋阴补肺、生津止渴的作用,有助于调节胃肠蠕动,改善消化功能。

2. 石菖蒲:石菖蒲具有行气活血、解郁开胃的功效,能够缓解胃肠功能紊乱引起的胀闷、恶心等症状。

3. 川芎:川芎具有活血通经、祛风止痛的作用,可以改善肠胃功能,促进食欲。

4. 法半夏:法半夏具有降逆止呕、开胃消食的功效,可用于缓解胃肠道功能紊乱引起的恶心、呕吐等症状。

5. 木香:木香能够增加胃动力,促进胃液分泌,有助于提高食欲。

三、适应症开胃宝适用于消化不良、胃纳不佳、恶心呕吐、胃胀等症状,常见于食欲不振、腹泻、胃炎、胃溃疡、急慢性胃炎、胃肠功能紊乱等病情。

四、用法用量成人一般每次口服1-2粒,每日3次。

儿童按年龄酌减。

开胃宝通常饭前半小时口服,遵医嘱服用。

五、注意事项1. 对该产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2. 忌烟、酒及辛辣、油腻食物。

3. 孕妇、哺乳期妇女慎用。

4. 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5. 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6. 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7. 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菖蒲:蒲剑一把,辟秽清心

菖蒲:蒲剑一把,辟秽清心

菖蒲:蒲剑一把,辟秽清心作者:孙洪胜来源:《中医健康养生》2017年第05期“石菖蒲舒心气,畅心神,怡心情,益心志,妙药也……故清解药用之,赖以祛痰秽之浊而卫宫城;滋养药用之,藉以宣心思之结而通神明。

”——《重庆堂随笔》端午时节,民间习用菖蒲作剑,用艾叶作虎,并扎悬于门首,用以辟邪。

民谚云:“五月五日午,天师骑艾虎,手执菖蒲剑,蛇虫归地府。

”菖蒲为多年生水生湿地植物,因其生长的季节和外形被视为可以感百阴之气。

其叶片呈剑形,象征可除去不祥的宝剑,插在门口以示避邪,民间通常称“蒲剑”,寓意可斩除千邪。

新鲜菖蒲的茎叶有着一股特异的辛辣香气,从中医药的角度来看,可以祛秽辟邪。

石菖蒲与水菖蒲《中国药典》收载菖蒲有两个品种:一是藏菖蒲,二是石菖蒲,都属天南星科。

藏菖蒲是藏族习用药材;石菖蒲为天南星科植物石菖蒲的干燥根茎,为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植株高为30厘米~40厘米,全株具有香气,其叶片薄,无中脉,平行脉多数,稍隆起。

而端午时民间所采用的菖蒲是水菖蒲。

石菖蒲和水菖蒲植物形态的区别主要是:石菖蒲比较矮,而水菖蒲非常挺拔,叶片剑状线形,长90厘米~150厘米,中脉在两面均明显隆起,又有水剑、大叶菖蒲之称。

《本草品汇精要》称“昌阳生水畔,人亦呼为昌蒲,与石上昌蒲都别,大而臭者是,一名水昌蒲”就是对水菖蒲的描述。

宋代苏颂《本草图经》说:“水菖蒲,生溪涧水泽中甚多,叶亦相似,但中心无脊,采之于后轻虚多滓,殊不及石菖蒲,不堪入药用,但可捣末,油调涂疥瘙。

”明代《本草纲目》亦有相关类似论述,可见,古之菖蒲以石菖蒲为正品,水菖蒲系石菖蒲的混淆品种,历代均有两种菖蒲混淆现象,并且指出水菖蒲不宜内服,多外用或观赏用。

因石菖蒲和水菖蒲都是我们常见、常用的药物,所以笔者今日主要为大家讲解这两种本草。

菖蒲之功效石菖蒲性温,味辛、苦,归心、胃经,有化湿开胃、开窍豁痰、醒神益智的功能,用于脘痞不饥、噤口下痢、神昏癫痫、健忘耳聋等病症。

开心散临床应用经验

开心散临床应用经验

开心散临床应用经验一、开心散的方剂组成与药理基础。

(一)人参。

1. 药理作用。

- 人参具有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养血、安神益智等功效。

现代研究表明,人参中的人参皂苷等成分具有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能够改善大脑的功能。

例如,人参皂苷Rg1可以促进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对神经损伤后的修复有一定意义。

- 人参还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机体的抗应激能力。

在临床应用中,对于一些久病体虚、气血不足伴有精神萎靡的患者,人参能起到扶正固本、改善精神状态的作用。

2. 临床配伍意义。

- 在开心散中,人参为君药,起到大补元气、安神益智的主导作用。

它能补充人体正气,使心气充足,为心神提供物质基础,从而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如健忘、失眠、心悸等症状。

(二)远志。

1. 药理作用。

- 远志具有安神益智、交通心肾、祛痰开窍等功效。

远志中的远志皂苷等成分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镇静、抗惊厥的作用。

研究发现,远志皂苷可以调节神经递质的释放,如增加海马区乙酰胆碱的含量,改善学习记忆能力。

- 远志还具有祛痰的作用,这对于一些因痰浊蒙蔽心窍导致的神志不清、精神恍惚等症状有改善作用。

- 在开心散中,远志为臣药。

它与人参配伍,进一步增强安神益智的功效。

远志交通心肾的作用可以调节心肾不交引起的失眠、多梦等症状,同时其祛痰开窍的功能有助于清除蒙蔽心窍的痰浊,使心神清明。

(三)茯苓。

1. 药理作用。

- 茯苓有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等功效。

茯苓中的茯苓多糖等成分具有免疫调节、抗氧化等作用。

在中枢神经系统方面,茯苓能够镇静安神,其机制可能与调节神经递质γ - 氨基丁酸(GABA)的受体有关。

- 茯苓的利水渗湿功能有助于调节人体的水液代谢。

对于一些因水湿内停、上扰心神导致的心烦、失眠等症状,茯苓可以通过利水渗湿使水湿下行,从而减轻对心神的干扰。

2. 临床配伍意义。

- 在开心散中,茯苓为臣药。

它与人参、远志配伍,一方面通过宁心安神的作用协同改善患者的精神症状,另一方面通过健脾利水渗湿,杜绝生痰之源,防止痰浊内生蒙蔽心窍。

常用中成药说明书

常用中成药说明书

安神补心片[药品成分]:丹参、五味子(蒸)、石菖蒲、合欢皮、菟丝子、墨旱莲、女贞子(蒸)、首乌藤、地黄、珍珠母。

【性状】本品为薄膜衣片,除去包衣显示棕褐色;味涩、微酸。

【功能主治】养心安神。

用于心血不足引起的心悸失眠,头晕耳鸣。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5片,一日3次。

【禁忌】孕妇、哺乳期妇女禁用。

八珍颗粒【规格】每袋装 (l)8g (2)3.5g(无糖型)【贮藏】密封,防潮,避热。

党参 60g 白芍(炒) 60g 白术(炒) 60g 熟地黄 908 茯苓 60g 当归 90g 川芎 45g 甘草(炙) 30g功能与主治补气益血。

用于气血两亏,面色萎黄,食欲不振,四肢乏力,月经过多。

【用法与用量】开水冲服,一次1袋,一日2次八正胶囊【功效】八正胶囊;清热、利尿、通淋。

用于湿热下注,小便短赤,淋沥涩痛,口燥咽干等症.【主要成分】栀子、车前子(炒)、瞿麦、匾蓄、滑石、大黄、川木通、灯心草、甘草。

【性状】本品为胶囊剂,内容物为棕褐色粉末;气微,味苦。

【适应症】清热、利尿、通淋。

用于湿热下注,小便短赤,淋沥涩痛,口燥咽干等症。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4粒,一日3次。

【药理毒理】药理作用:抗炎试验显示,本品可一直二甲苯所致小鼠的耳肿胀;抑制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增加。

利尿试验显示,本品可增加正常大鼠和家兔的排尿量。

百乐眠胶囊【成份】百合、刺五加(生)、首乌藤、合欢花、珍珠母、石膏、酸枣仁、茯苓、远志、玄参、地黄(生)、麦冬、五味子、灯心草、丹参、辅料为淀粉【作用类别】本品为内科不寐类非处方药药品。

【适应症】滋阴清热,养心安神。

用于肝郁阴虚型失眠症,症见入睡困难、多梦易醒、醒后不眠、头晕乏力、烦躁易怒、心悸不安等。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4粒,一日2次,14天为一疗程。

【注意事项】 1、哺乳期妇女慎用。

2、不宜与葱、姜、大蒜、辣椒、海腥发物及寒凉等刺激性食物同服。

柏子养心丸【用法与用量】口服,水蜜丸一次6g,小蜜丸一次9g,大蜜丸一次1 丸,一日 2次。

表里通经第一方,通窍活血汤,医案,麝香替代品

表里通经第一方,通窍活血汤,医案,麝香替代品

表里通经第一方,通窍活血汤,医案,麝香替代品通窍活血汤1.通窍活血汤临床发挥“通窍全凭好麝香,桃红大枣老葱姜,川芎黄酒赤芍药,表里通经第一方”。

这是王清任《医林改错》中的很重要的一方子,我在临床上使用的得心应手,效果显著。

但是我看到运用该方的经验文章和论文却不多,不知为什么?抑或是方中的麝香难得太贵,反而是应用血府逐瘀汤的人很多。

故而,为了不埋没《医林改错》中这颗明珠,特此首先谈一谈运用此方的体会。

通窍活血汤顾名思义是以通窍,主要是以头面七窍为主的活血散结方,王清任在书中也是这样列举治疗主症的,我临床上凡是头部面上的病疾大部分也是以此方为主进行治疗。

方中桃仁、红花能活血通经,祛除瘀滞,是一切血瘀症通用的基本药物,也是王清任在各活血化瘀方中的必用药。

赤芍能通顺血脉,行血中之瘀滞,与桃仁、红花配合用于瘀滞重者最为相宜,但方中用量仅只一钱,说明王清任用它重在辅佐活血,使血活而瘀自破除。

另外赤芍味苦微寒,借以缓和方中其他药物的辛温之性。

川芎辛温香窜,功能行气活血,仍血中之气药,与桃仁、红花、赤芍配伍使用,加强行血散瘀的作用,与麝香合用,可以增强通窍之力,所以朱丹溪认为它有“通阴阳气血”之功。

方中麝香也是重要药物(我一般用九香虫代替,此乃湘中名医彭坚教授之经验,以前我曾用白芷替代,效果似赶不上九香虫),性味辛温馨香,能开诸窍,通经络,兼以活血散瘀,尤其与桃仁、红花、赤芍、川芎等相配,更能增强活血化瘀作用,所以王清任特别强调指出,方中麝香最为要紧。

葱姜辛散,能通达上下表里之血脉,为通阳活血之品。

对于这一点千万不要忽视,可有可无,或嫌其麻烦不用,我在临床上对此有深切体会,用不用疗效大不一样。

方中姜枣配合,可以补脾益胃,缓和方中其他辛香过烈之性,保护脾胃不受刺激,并能促进食欲,增强消化功能,有利于整个药物的吸收,充分发挥应有的药效。

大枣甘缓,能益血止血,对一些血液疾患常被列为有效药品之一。

酒是辛散之品,善通血脉。

青木香功效与作用

青木香功效与作用

青木香功效与作用青木香(学名:Acorus tatarinowii Schott)又称石菖蒲、赤箭香、香萌、蜡菖蒲等,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广泛分布于我国江苏、浙江、安徽、湖南、湖北、四川等省区。

青木香具有丰富的药用价值,被广泛应用于中医和中药学中。

本文将介绍青木香的功效与作用。

一、青木香的主要成分及功效青木香的主要有效成分为挥发油、醇类、鞣质、黄酮类等。

这些成分赋予了青木香许多药用功效,下面将详细介绍。

1. 抗菌作用:青木香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对多种细菌和真菌具有抑制作用。

研究发现,青木香中的挥发油可以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等致病菌的生长,对于预防和治疗感染性疾病具有一定的效果。

2. 舒筋活血:青木香具有舒筋活血的功效,可以缓解肌肉酸痛、关节疼痛等症状。

青木香中的齐墩果酸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局部淤血和炎症,减轻疼痛感。

3. 消炎止痛:青木香中的黄酮类成分具有明显的消炎作用,可以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组织红肿、痛症状。

研究表明,青木香提取物可以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减少炎症反应过程中的组织损伤。

4. 调理胃肠功能:青木香具有调理胃肠功能的作用,可以促进胃肠蠕动,增加食欲,改善消化不良、腹胀便秘等问题。

青木香中的鞣质能够收敛肠道黏膜,减少水分流失,同时还具有抗菌作用,可以预防和治疗胃肠道感染。

5. 抗氧化作用:青木香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可以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减少氧化反应的发生,有利于保护细胞免受氧化损伤。

研究发现,长期服用青木香可以提高机体的抗氧化能力,延缓细胞老化进程。

6. 安神助眠:青木香具有安神助眠的功效,可以缓解焦虑、失眠等神经功能紊乱引起的症状。

青木香中的挥发油成分对中枢神经具有镇静作用,可以促进睡眠,改善睡眠质量。

7. 清热解毒:青木香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多种热性疾病。

青木香中的挥发油成分能够促进机体的散热,降低体温,减轻发热、口渴等症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菖蒲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症

镇静作用。
用菖蒲挥发油的1/6和1/3半数致死量可以减少小白鼠的自发活动,减弱麻黄碱的中
枢兴奋作用,并可解除独居小鼠的攻击行为,这些作用显示石菖蒲挥发油具有镇静效果,
此外还能显著延长戊巴比妥钠的麻醉时间。

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菖蒲内服能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及制止胃肠异常发酵,并有弛缓肠管平滑肌痉挛的作用。
除痰开窍。
石菖蒲味辛性温,芳香清爽。辛能开泄,温胜寒湿,芳香开窍。且入心经,则能除痰
浊、开心窍、宁神志,故凡痰湿蒙蔽清窍致致的神志昏乱,癫痫呆痴等症,每多常用,乃
豁痰开窍、宁心安神佳品。《本草从新》谓其“辛苦丽温,芳香而散,开心孔,利九窍”,
故《梅氏验方新编》即以本品配生姜,共捣法灌服,专治痰迷心窍。

聪耳治健忘。
石菖蒲芳香利窍、疏散开达,《名医别录》谓其有“聪耳明目、益心智”之功,故善
治迷惑健忘、耳鸣失聪等症。如《证治准绳》不忘散,即以菖蒲配远志等、专治迷惑善忘;
《千金方》开心散,亦以本品配他药,主治健忘。

化湿和胃。
石菖蒲辛苦气香,入胃经则能宣化湿浊、开胃消食,乃化湿和胃良药。《本草备要》
谓其“去湿逐风,脘痞不饥者,症见:胃脘胀满闷痛、饮食无味、食欲不振、形瘦体倦、
苔腻脉细等,用之多效。皆取其苦燥除湿、辛香宣散、利窍开胃、消积宽中之功也。

散寒除痹。
石菖蒲芳香辛温,温可胜寒,辛香散湿;更走中焦、则可开发脾胃之气雨除风寒湿痹。
正如《本草求真》谓:“《本经》首言治风寒湿痹,是取其辛温开发脾气之力。”本品既
“主的肢湿痹,不得屈伸”《名医别录》,亦治邪风冷痹、身体俱痛,如《圣济总录》菖
蒲散,以本品配乌头等,治冷痹身痛。

去湿止痒。
石菖蒲辛苦而温,辛温能化湿;苦燥可杀虫,故本品外用涂敷,有去湿疗疮、杀虫止
痒之功。《药性论》亦载,本晶“杀诸虫,治恶疮疥瘙。”对皮肤湿疮、疥癣等疾,皆可
应用。如《济急仙方》以菖蒲配蛇床子组方、为末涂搽,主治:阴汗湿痒。
阴虚阳亢、烦躁汗多、咳嗽、吐血、精滑者慎服。
治癫痫:九节菖蒲去毛焙干,以木臼杵为细末,不可犯铁器,用黑豮猪心以竹刀批开,
砂罐煮汤送下,每日空心服二、三钱。《医学正传》

治少小热风痫,兼失心者:菖蒲石上一寸九节者,宣连、车前子、生地黄、苦参、地
骨皮各一两。上为末,蜜和丸,如黍米大,每食后服十五丸,不拘早晚,以饭下。忌羊肉、
血、饴糖、桃、梅果物。《普济方》菖蒲丸

治痰迷心窍:石菖蒲、生姜。共捣汁灌下。《梅氏验方新编》
治温热、湿温、冬温之邪,窜入心包,神昏谵语,或不语,舌苔焦黑,或笑或痉:连
翘三钱去心,犀角一钱,川贝母三钱去心,鲜石菖蒲一钱。加牛黄至宝丹一颗,去蜡壳化
冲。《时病论》

治好忘:远志、人参各四分,茯苓二两,菖蒲一两。上四味治下筛,饮服方寸匕,日
三。《千金方》开心散

治心气不定,五脏不足,甚者忧愁悲伤不乐,忽忽喜忘。朝差暮剧,暮差朝发,狂眩:
菖蒲、远志各二两,茯苓、人参各三两。上四味末之,蜜丸,饮服如梧子大七丸,日三。
《千金方》定志小丸

治诸食积、气积、血积、鼓胀之类:石菖蒲八两锉,斑猫四两去翅足,二味同炒焦黄
色,拣去斑猫不用。上用粗布袋盛起,两人牵掣去尽猫毒屑了,却将菖蒲为细末,丸如梧
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温酒或白汤送下。《奇效良方》

治风冷痹,身体俱痛:菖蒲锉、生地黄去土,切、枸杞根去心各四两,乌头炮裂,去
皮脐,锉二两,生商陆根去土,切四两,生姜切薄片八两。上六味,以清酒三升渍一宿,
暴干,复纳酒中,以酒尽为度,暴干,捣筛为细散。每服,空心温酒调一钱匕,日再服。
《圣济总录》菖蒲散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