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跨流域调水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其评价

合集下载

调水工程的环境问题与对策

调水工程的环境问题与对策

调水工程的环境问题与对策调水工程是一个周期较长、跨区域较大的大规模工程建设,随着我国部分地区水资源紧缺现象的集中,调水工程需要尽快实施,在实施的过程中,调水工程对环境的影响逐渐显现出来标签:检查原则;环境保护;施工方案调水工程是我国一项关乎人民生计的重大工程,对改善用水困难和平衡地区经济有重要意义。

同时,调水工程对环境有着重大影响,面对调水工程对环境的影响,有关部门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以改善受污染的环境并保护未受到污染的环境。

实施环境保护措施可有效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一、调水工程对环境的影响调水工程穿越大半个中国,受我国部分地区用水压力大,同时要面对时间和地域限制,我国调水工程在很多方面都不完善,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重视工程质量和工程利益,忽略工程施工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调水工程主要是针对我国水资源失衡现象而出现的解决方式,调水项目建设定然会影响河道和各地区的水量,从环境的角度出发,并不是水越多越好。

调水工程需要考虑引水线和用水地区能够接受的入水量,水的调入会对用水地区的环境产生影响,为保证用水地区的水平衡,调水工程施工时需要考虑用水区的地下水、降水、蒸发等因素对水量的影响,利用技术设备对水量的調入区和调出区进行水量平衡对比,保证两部分地区的用水平衡。

水是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其特点是活跃,调水工程对原有的生存环境进行改变,所涉及的范围广泛,改变水原本的空间位置,对水的调出区和调入区环境都有严重的影响,使社会经济体系、生物体系等都发生巨大的改变。

调水工程对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直接改变农业、工业等发展,促使社会经济发生转变。

人类生产活动的改变,产生过多的农业污水、工业废水等重新回到调水工程中水源输送渠道,使污染范围加大,间接影响环境。

调水工程需要对水进行引流,改变部分河道,使水中生物等生物体系环境随河道的改变而变化,进而使生物环境受到影响,生物的多样性生存发生改变。

二、调水工程对环境影响的解决对策调水工程对环境影响较大,针对这些影响,国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具体的解决对策表现为:坚持调水工程检查选择、利用社会舆论实施调水工程的环境保护、调水工程施工方案要科学合理。

跨流域调水对区域自然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跨流域调水对区域自然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黄河 上游 流域 坡度 较 大 , 植被 差 , 流 急 , 流 域下 垫 面 水 对
1 研 究 背 景
由 于水 资 源 的过 度 开 发 , 0世 纪 6 2 0年 代 初 到 7 O年 代 末, 海河流 域 的湿 地 逐 步 进 入 萎 缩 时 期 , 括 白洋 淀 、 水 包 衡
湖 、 里海 等 1 七 2个 主 要 湿 地 面 积 由 2 0世 纪 5 0年 代 的 3 0 81 k 下 降 至 目前 的 5 8k 6。2 世 纪 8 年 代 以 来 , 北 m 3 m L ] 0 0 河

10 0 4—1 8 ( 0 0) 3—0 2 14 2 1 0 1 5—0 2
0 引 舌
跨 流域调水 是从 水 量丰 富 的地 区向水量 缺少 地 区进行 的 水 资源转 移 , 解 决 地 区 问水 资 源 分 配 不 均 的 主 要 方 法 之 是

个 区域 气 候 变 化 的 改 变 , 大 程 度 上 体 现 在 降 水 量 很
愈长 , 发 量 愈大 。 蒸 2 2 土 壤 地 质 .
2 2 1 水 土 流 失 . .
境影 响 的基 础上 , 以引 黄 济 津 、 黄 济衡 、 黄 补 淀为 例 , 引 引 对 跨流域 调水 的 自然 生 态 环 境 影 响进 行 了定 性 、 量 讨 论 , 定 为
准确地 论证跨 流域 对 区域 自然生 态环 境 的影响 提供 借鉴 。
上 。 区域调 水 能在 一 定 程 度 上 增 大 水 域 面 积 , 发 量 增 加 , 蒸
进 而空 气 中的含 水率 升 高 , 使发 生 区域 降水 的可能性 增 大 。
2 13 .. 蒸 发 量 变化

浅析跨流域调水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以九甸峡水利枢纽及引洮供水工程为例

浅析跨流域调水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以九甸峡水利枢纽及引洮供水工程为例
烈 , 些争 论都 是水 利工稃 的生态 问题 在实 践层 而上 引发 的。因此 , 高度重 这 要 视跨 流 域调水 工程带 来 的生 态环 境 问题 , 担起 水利 建 设与 生态 保护 两 副重 承 担 , 决生 态制 约 和维 护河 流健 康 生 命, 解 促进 水利 事 业 的持续 健 康 发展 。
l 9 7 m 4条输 水干 渠总 度 l 8 4 m 0 .k , 4 .k 。
受 工程 影响 较 大的 是黄 土高 原 、荒漠 化 草原 生 态系 统和农 业 生态 系统 。
_程建 设期 主要 不利 影响 是人 规模 的土石 方 开挖及 弃渣 , I _ = 破坏 地表 部分 植被 , 造 成局 部 新增 水土 流 失, 黄土 高原 、荒漠 化草 原 生态系 统 在施 工期 内产 生 对 不 利影 响 : 水 翻鼙实现 后, 农业 生态 产 生 直接 的有利 影 响, 供 对 对黄 土 高原 、 荒 漠 化草 原 生 态 系统 产 生 问接 的有 利影 响 。
大坝 高 1 6 5 , 3 . m 水库 正常 蓄水位 2 0 1 总库 容 9 4 亿 n , 22, n . 3 l 调 库 容 5 7 亿i , . 2 l l - , 电站 装机容 量 2 4 W 年发 电量 9 9 亿 k h 引洮 供水 T程 总调 水规 模 为5 5 6M, .7 w : . 亿
繁 殖有 一定 的 影 响, 但冬 季枯 水 流量 的增加 对 坝 下鱼 类越 冬有 利 。 九甸 峡水利 枢纽 电站 为引 水式 电站, 除泄 洪期 外, 坝下 至电站 尾水 间将产 生 约 2 m的脱水 段, 该河 段水 生生 态有 一定 影响, 采取 工程 措施 保证该 段 k 对 需

甘肃省 九甸 峡水 利枢 纽及 引洮供水 工程在 立项 审批 阶段, 国家对 该项 目生 态环 境 影响 问题 高度 重 视, 围绕 生态 环境 影响 作 了大量 的补 充研 究论 证工作 。

跨流域调水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跨流域调水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跨流域调水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跨流域调水是指将水从一个流域转移到另一个流域的一种技术,已经成为世界各地进行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的重要措施之一。

但是,跨流域调水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因此需要建立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来对跨流域调水的生态环境影响进行评估。

首先,跨流域调水的评价指标体系应该包括水质、水量、水生态、土壤和空气等方面。

其中,水质是跨流域调水最为关键的一个指标,包括总磷、总氮、COD、BOD5等。

这些指标能够反映跨流域调水对接受流域水体质量的影响,如果跨流域调水水质达到了接受流域的要求,那么对环境的影响就会大大减少。

其次,水量是跨流域调水的另一个重要指标。

通过跨流域调水,可以实现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优化利用,但也要注意跨流域调水对接受流域的水资源利用是否合理。

因此,在评价指标体系中应包含水资源平衡、水资源开发程度和淡水资源利用率等指标。

第三,跨流域调水对水生态环境的影响也是不能忽视的。

水生态环境的评价指标包括水生生物数量和种类、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等。

通过对水生态环境的评价,可以对跨流域调水方案进行优化和改进,以减少对水生态环境的影响。

第四,土壤和空气是生态环境中非常重要的两个方面。

跨流域调水会影响接受流域的土壤质量和土地利用方式,因此对土壤利用情况和土地覆盖率等指标进行评价很重要。

同时,跨流域调水对空气质量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可以通过评价空气质量和监测气象条件等指标来进行评价。

总的来说,跨流域调水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建设是跨流域调水工程评价的关键,通过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可以更加全面、系统地评价跨流域调水工程的生态环境影响,为跨流域调水项目的规划和实施提供保障。

跨流域调水的影响分析

跨流域调水的影响分析
从咸海的消亡谈调水的影响大自然土壤盐碱化形成恶性循环然的报复白风暴和盐沙暴频繁可怕的生态灾难从咸海的消亡谈调水的影响跨流域调水的影响分析调水影响评跨流域调南水北调评价要素及分区评价调水工程建设特点调工程的影响分析跨流域调水的影响分析调水评价要素水文要素土壤地质要素气候要素调水评价要素气候要素生物要素经济文化要素跨流域调水的影响分析跨流域调水评价分区输水连接区水量调入区水量调出区防洪减灾被调区干旱化生态环境用水不足水库影响问题引起河床变化打破输水沿线水平衡影响沿线的地质稳定有可能加重洪涝灾害缓解受水区缺水防止地面沉降生态经济效益污染疾病的输入生物入侵跨流域调水的影响分析跨流域调工程规模大施工期长调水工程建设特点投资金额大输水线路长管理困难水权问题跨流域调水的影响分析南水北调工解除了江汉中下游平原的洪涝灾害缓解了北方十多个省市的水危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生态环境受到威胁程的影响分析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生态环境受到威胁引起调水区受水区气候改变丹江口大坝加高库区淹没迁移人口数量多改善沿线生态环境降低调水工程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在设计规划阶段明确环境承载力建立完善的环境监测体系制定合理的施工与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体系国际河流调水引起水权争端国际河流争端是指各沿岸国之间对有关国际河流的开发利用等问题的不同主张和观点所引发的矛盾和纠纷
跨流域调水的影响分析
目 录
古今中外的调水工程 跨流域调水的影响分析 国际河流调水引起水权争端
结语
古今中外的调水工程
我国的调水工程
京杭大 运河
都江堰
灵渠
引江济 汉工程
南水北 调工程
古今中外的调水工程
巴基斯坦西水东调工程
苏联河川逆流计划
国外一些大型调水工程案例
澳大利亚雪山工程
埃及西水东调工程 以色列国家调水工程

我对跨流域调水的看法

我对跨流域调水的看法

我对跨流域调水的看法我对跨流域调水的看法水是人类最珍贵的资源之一。

随着人口增长及经济的发展,流域内的调水早已不能满足各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需水量。

水资源危机成为21世纪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之一。

对此,各个国家提出并实现跨流域调水。

1.澳大利亚雪山调水工程雪山工程是世界上最复杂的大型水电工程之一,是澳大利亚跨州界、跨流域水力发电和农业灌溉相互补偿调节的水库群和水电站群工程。

沿途利用落差发电供应首都堪培拉及墨尔本、悉尼等城市。

工程的复杂性可想而知。

引水后,各个坝下游的流量已大大减少,枯水期时必需放水以维持沿河居民生活用水。

河流水量减少影响了两岸树木的生长。

另外,由于这些河流上游调节大大减少了洪水,下泄流量减少。

由于担负峰荷使水电站的泄水波动极其激烈,同样也使较小调节池的水位变化也激烈起来。

为更好地发挥调水工程的长久效益,他们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保护水环境:严格控制农牧业用量,全面加强水土保持工作,全社会自觉保护水质,采取措施降低土壤盐渍化。

2.利比亚大人工河工程利比亚在沙漠腹地兴建一条地下人工河,向北方引水。

目前,该工程已完成大半,不仅满足了利比亚的城市市政用水,而且使数十万公顷农田得以灌溉,一批大型农场相继建立。

主要问题是调取的地下水不可再生,过量采用会破坏本已脆弱的沙漠生态,这一灌溉系统遭到了北约轰炸和利比亚内战的严重破坏,基本上不能用了。

3.以色列南水北调工程北水南调工程的建设,利用北方的水资源和南部充足的光热条件,生产出高质量的水果等农产品。

该工程既改善了以色列水资源配置的不利状况,缓解了制约南部地区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也改善了严酷的生态环境条件,带动了南部经济社会的发展。

同时,该工程把大片不毛之地的荒漠变为绿洲,扩大了以色列国的生存空间。

4.美国中央亚利桑那调水工程该工程是一项大型远距离调水工程,也是迄今为止美国水利工程史上规模最大、费用最高的调水工程。

工程对减少北加州的洪流起作用了。

但由于截取了原来流向旧金山湾区的大量水源,湾区内累积失去太多洁净水的调剂后,导致水体质量变坏,含盐量过多,其具有腐蚀性……。

跨流域调水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跨流域调水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跨流域调水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作者:廖崇政王传贵来源:《科学与财富》2020年第36期摘要:由于水在地球上分布是及其不均衡的,这就为人类在利用水资源时增加了难度。

有效地控制和利用水资源,人类采取了各种有效措施(工程措施或非工程措施),兴建水利工程就是其中主要手段之一。

大规模水利工程的建设,在为国民经济建设发挥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也给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关键词:跨流域调水; 生态环境; 影响引言:跨流域调水是通过大规模的人工方法从余水的流域向缺水流域大量调水,以便促进缺水区域的经济发展和缓解流域人畜用水的矛盾。

因为这里所指的流域一般都是空间尺度较大的流域,所以跨流域调水经常又被称为“远距离调水”。

跨流域调水中的人工方法一般有两种类型:改变河流的流向和修建能输送大量水的大运河。

跨流域调水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沟通珠江和长江流域的灵渠工程、京杭大运河都是历史上跨流域调水的典型事例。

正文: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水资源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人类21世纪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因素,水资源分布不均匀性与人类社会需水不均衡性的客观存在使得调水成为必然,采用跨流域调水的方法,重新分配水资源,缓和以至解决缺水地区的迫切需要,由来已久,许多国家如美国、前苏联、加拿大、法国、澳大利亚、巴基斯但、印度等,都曾进行过尝试,有些还取得了巨大的效益。

据统计,目前世界调水工程不下160项。

在世界的大江大河上几乎都能找到调水工程的影子。

跨流域调水的鼻祖当选我国的京杭大运河。

世界著名的调水工程有:美国的中央河谷、加州调水、科罗拉多水道和洛杉矾水道等远距离调水工程及澳大利亚的雪山工程、巴基斯坦的西水东调工程等,俄罗斯的调水工程更是世界著名。

跨流域调水是指修建跨越两个或两个以上流域的引水(调水)工程,将水资源较丰富流域的水调到水资源紧缺的流域,以达到地区间调剂水量盈亏,解决缺水地区水资源需求的一种重要措施。

跨流域调水,关系到相邻地区工农业的发展。

跨流域调水对汉江中下游生态环境影响及对策

跨流域调水对汉江中下游生态环境影响及对策
3 3 3 3
3 0~1 5亿 m , 必将进一步加 汉江上游跨流域调 水 约 1
剧对中下游沿岸地区的不利影响。一是汉江干流上梯 % 左 右。二 是 水 环 境 容 级水电枢纽发电量平均减 少 7 量将进一步 减 少, 导 致 水 污 染 加 剧。 2 0世 纪 9 0年 代 以来, 汉江中下游已 经 发 生 了 几 次 大 范 围 的 比 较 严 重 的“ 水华” 事件。引汉济渭 工 程 调 水 后, 将导致汉江中 下游 水 环 境 容 量 减 少 4 %, 加上中线工程调水后水环 境容量减少 2 6 %, 两者共减少 3 0 % 左右。大大增加 了 汉江“ 水华” 发 生 的 几 率, 水 污 染 程 度 加 剧, 使生态保 护工作的难度加大。 三 是 对 汉 江 中 下 游 工 农 业、 城市 生活用水以及生态用 水 有 较 大 影 响, 供用水保证率降 低。四是大型跨流域 调 水 工 程 存 在 着 复 杂 的、 不确定 性的生态风险影响。
5 ] 。水资源在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 最基本的 条 件 [
3 . 4 增加汉江中下游的环保资金
为了最大程度地减轻调水对汉江中下游生态环境 的影响, 建议国家加 大 对 汉 江 中 下 游 环 境 保 护 资 金 的 安排力度, 尽快启动一批污水处理厂项目, 开展生态农 业建设, 进行小流域综合治理, 切实做好汉江中下游生 态环境保护工作。
跨流域调水工程可改善缺水地区的生态状况和人 类的自然生存环境, 改变缺水地区的经济结构, 促进缺 水地区的工农业 发 展。 同 时, 跨流域调水是人工干预 水资源的时空分配, 这 势 必 会 对 区 域 水 资 源、 生 物、 气 候乃至人类的社会生活、 经济的发展产生影响, 尤其是 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较为显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析跨流域调水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其评价
发表时间:2018-08-20T15:47:05.577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20期作者:孙蕾
[导读] 摘要:跨流域调水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缺水地区的供水问题,并为当地的手工业、农业以及生活等方面用水提供帮助,不断促进缺水地区的经济发展。

山东省蓬莱市环境保护局山东蓬莱 265600
摘要:跨流域调水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缺水地区的供水问题,并为当地的手工业、农业以及生活等方面用水提供帮助,不断促进缺水地区的经济发展。

基于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现状,使得实施跨流域调水势在必行,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在跨流域调水过程中会破坏生态环境,基于此,本文简述了跨流域调水的主要特性,简要分析了跨流域调水对生态环境的主要影响以及跨流域调水对生态环境影响的评价指标构建原则以及评价方法,旨在保障跨流域调水的顺利实施。

关键词:跨流域调水;特性;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1.跨流域调水的主要特性
跨流域调水的特性主要表现为:
1.1复杂多样性。

跨流域调水具有复杂多样性。

有些地区因为相互间的距离较长,经常会遇见高填深挖、坚硬岩石等不良土质的地带,这将使得跨流域调水具有一定的难度。

1.2多用途和多目标特性。

跨流域调水的目标一般都是为了灌溉、发电、供水、养殖等。

跨流域调水可以解决各个区域的生态与利益问题,为实现人们美好生活提供基础保障。

1.3多流域和多地区性。

为了弥补缺水地区的供水不足,人们要根据科学的分配方法,将有关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流域的水资源进行分析,正确评价水资源的供需状况,处理各地区流域间的利益和调水权转移问题,以促进各地区的经济发展。

1.4不确定性。

跨流域调水虽然只是进行水资源的分配,但是一些地区水资源的使用和决策等方面会带来许多不确定的因素。

这些不确定因素将会给跨流域调水带来一定风险。

2.跨流域调水对生态环境的主要影响
2.1对调水沿线生态环境的影响。

跨流域调水会使河流、湖泊的特性发生改变;大型的渠道输水对于发展航运、改善自然环境具有一定的作用;输水沿线水量增加,对于改善沿线的水质环境具有重要的作用,但若输水沿线存在水污染源,向河道排放后,就会使调水量受到污染,输水沿线水量的增多,对水生物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使它们的数量急剧增加;在输水沿线处,若存在不良的地质条件,将严重破坏沿线的生态环境;若有强大暴雨,会造成水源区和供水区之间存在洪水遭遇的危险,进而形成大洪涝,若输水线路、地表水流向地下时,会阻止地下水或地表水的出路,造成严重的洪涝灾害;若输水沿线需要经过人口稠密区,可以为当地居民提供新水源,并增加新的风景区,但是,会对当地的企业造成影响,使大量移民和工矿业的搬迁,甚至城镇也要进行搬迁。

2.2对调水区生态环境的影响。

主要表现为:
2.2.1对调出水地区洪水威胁的缓解具有一定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具有显著的防洪效益。

2.2.2跨流域调水可能会带来生态环境用水不足的问题。

2.2.3对水源局部地区的气候变化会造成不同程度影响,使当地的水温升高,泥沙淤积,造成水质恶化、水库地震、水生物变迁、破坏自然景观等问题。

2.2.4虽然调水对下游地区的洪涝灾害具有较好的作用,但是会因为下游水量减少,造成下游航道降低、生物多样性减少、农业灌溉面积减少等问题。

2.2.5如果引水口与河流入海口接近,会改变水位,造成河口泥沙淤积等问题。

2.3跨流域调水建设期和运营期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具体体现在:
2.3.1建设期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跨流域调水会对大面积农田、野生物生长环境造成破坏,甚至淹没土地、房屋,被迫搬迁;引水工程建设时,隧道开挖量大,产生的大量废渣,影响当地的环境;各种推土机、挖掘机、搅拌机等机械设备的运用,会带来极大的噪音,严重影响当地居民和生态环境中动物的生活质量;造成输水沿线、受水地区的土地出现大量盐碱化、沼泽化问题,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严重不利于当地生态环境。

2.3.2运营期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为工业发展提供可行的水源,缓解水源紧张的局面,对经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在保证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的前提下,为农业灌溉提供丰富的水源,增加农民的收入;通过调水可以将营养盐带进调水体中,增加生物量,并可以控制水质,改善当地的环境;通过调水,受水区就不过分开采地下水,进而防止了地面沉降带来的危害;调水工程沿线范围和源头可能存在大量的污染源,若规划和处理不当,都会造成受水区水源的污染,破坏受水区的生态环境;经过调水,可能会造成疾病的传播,影响人们的健康,调水过量,会造成水生物病害等。

3.跨流域调水对生态环境影响的评价指标构建原则与评价方法分析
3.1跨流域调水生态环境影响的评价指标构建原则。

主要体现在:
3.1.1客观性原则。

评价指标的确定应避免加入个人的主观愿望,指标含义尽量明确,并注意参与指标确定人员的权威性,广泛性和代表性。

3.1.2系统性原则。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指标应全面真实反映各地区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等各个侧面的基本特性。

每一侧面由一组指标构成,各指标之间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

指标体系具有层次性,由宏观到微观层层深入,形成一个评价系统,反映不同地区从综合到分类的可持续发展水平和能力。

3.1.3代表性原则。

评价指标要准确反映生态环境的现状及变化特性。

3.1.4定性定量相结合原则。

反映生态环境变化的指标分为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两类,只有将这两类指标结合起来统筹考虑,才有可能达到科学评价目的,取得可信结果。

在具体分析时,还应当注意到定量和定性的划分是相对的。

3.1.5动态导向性原则。

选择的指标体系必须能够反映评价区域的历史、现状、潜力以及演变趋势,揭示内在发展规律。

每一个具体的指标应该反映待评价领域的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状况,体现静态与动态的统一,具有时间和空间变化的敏感性,从而指导可
持续发展政策的制定、调整和实施。

3.2跨流域调水对生态环境影响的评价方法。

主要表现为:
3.2.1 BP神经网络法。

其具有较好的泛化能力、非线性逼近能力等,这些能力是在满足建模条件的前提下特有的。

但通过对该方法的研究、探析,也发现了该法的薄弱环节:在训练中,非常容易进入局部极小点;由于网络结构过大,在训练时,极易出现过拟合现象;网络泛化能力受训练样本的数量、特性等因素的影响;若隐层节点数量足够,网络输出就可依据任意精度,逼近期望值,合理隐层与问题的复杂程度有关,但并没有理论计算公式。

3.2.2模糊综合评价法。

模糊综合评价法可以为定性指标的定量化提供行之有效的措施,并有机地将定性和定量进行结合;对模糊性、不确定的问题,可以进行有效的解决;可以对评价对象进行客观的描述,而且具有物理意义,这样就克服了数学方法结果单一的问题;对评价因素多、评价复杂、评价结构层次多的对象系统,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3.2.3综合评价指数法。

综合评价指数具有全面、灵活的特点,凭借其独有的优势,被广泛应用在涉及面广且复杂的评价中,对生态环境影响综合评价具有重要的意义。

综合评价指数法评价生态因子单因子质量、生态环境多因子综合质量及生态系统功能,在运用该方法时,要确定指标权重和指标集,可采用特尔菲法确定指标权重和指标集。

结束语
综上所述,跨流域调水是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的有效手段,并且由于我国水资源的现状,因此为了保障跨流域调水的顺利进行,必须加强跨流域调水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其评价进行分析。

参考文献:
[1]王国卿.跨流域调水方式的分析与比选[J].水利建设与管理,2016(05)
[2]陈艳丽等.跨流域调水工程环境影响评价中的重点问题探讨[J].水利规划与设计,2016(01)
[3]罗昊等.跨流域调水工程的生态影响识别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7(0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