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是否进入通货紧缩期

合集下载

中国已经出现“通缩”

中国已经出现“通缩”

中国已经出现“通缩”
林毅夫
【期刊名称】《商界名家》
【年(卷),期】2005(000)012
【摘要】会不会真的出现通货紧缩?从严格的定义来看,今年9月份,我们已经是通货紧缩了,比我预期的还早。

【总页数】1页(P12)
【作者】林毅夫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820.5
【相关文献】
1.2002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判断及2003年预测--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已经启动,通缩效应逐渐弱化 [J], 陈莉;漆杰
2.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已经启动通缩效应逐渐弱化--对2002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及2003年预测 [J], 刘宪法
3.中国电信袁海涛:光交叉连接需求已经出现 [J],
4.中国将成世界PVC老大产能将达930万吨,过剩已经出现,未来出口将蹭加[J],
5.中国重汽:业绩拐点已经出现 [J], 林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为何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共存

中国为何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共存
与企业通缩共存的原因,指 出中国经济发展的问题与解决的对策。
【 摘 要】 通货膨胀 ; 通货紧缩 ; 社会 ; 企业 ; 银行
中国作 为世界上最大 的第三经济体 ,它 的经 济发 展一直以
济的不断变革 , 我 国政府投资在全社会投资 中所占比例逐渐下降 ,
来 都得到 了世界 的瞩 目,改革开放 以来 ,中国迅速实 现了经济 但是政府投资在重大项 目 方面 占 有主导地位 , 政府投资的行业主 的复苏 ,在探索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 的路上取得 了巨大的成 要涵盖了绝大多数 国民经济行业诸如交通运输 、电力、水 的生产 就。当然纵观 中外 ,事实证明实现经济的繁荣并没有捷径可走 , 与供应、环境与公共设施管理等规模较大的行业 。这些行业的投 必须一步一个脚 印,打好基础 。在发展经济 的过程中 ,中国也 资规模巨大 ,回收期长 ,收益缓慢 ,由于这些工程常常是作为弥 存在着各种需要解决 的问题 。通货膨胀 与通货 紧缩是 一直存在 补市场失灵 的公共产品出现的 ,具有非价格性的特征 ,而且这些 于经济发展 中的 ,各国政府都努力想要平衡 的矛盾。概括来说 , 公共工程 的信息获取难度很大 ,再加上政府投资缺乏竞争性 ,缺 通货膨胀效应就 是货 币贬值 ,物价上升 ,预期收入看好 ,经济 乏追逐利润的直接动力 , 还有近年来 “ 形象工程” 、“ 豆腐渣工程 ”
l 鲨
中国为何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共存
屈帆帆
河南省郑州大学
【 摘 要】 近年来 中国社会的通货膨胀 已经引来 了 各界的思索,这直接 关系着人 民生活水平的提 高和经济的可持续增 长,但是企 业与银行的通缩也称为不可忽视的事实。本文力图通过对社会 、企业、 银行三方面从财务管理的角度做最基本的分析,研究社会通胀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的挑战与机遇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的挑战与机遇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的挑战与机遇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带来了越来越多的机遇和挑战。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也面临着来自全球经济形势的诸多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讨论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探寻中国应对全球经济发展的策略。

一、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的挑战1. 产业转移的挑战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选择将生产资本转移到亚洲地区,其中中国成为最主要的生产地之一。

然而随着劳动力成本、环保标准和税收政策等各方面成本的提高,跨国公司正在逐步将生产资本转移至其他地区。

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中国经济的发展,也可能带来对就业和社会稳定的影响。

2. 通货紧缩的挑战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世界各国间的贸易往来日益频繁,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波动也影响着各国的通货水平。

中国经济大量依赖进出口贸易,面对通货膨胀压力和外汇的波动,中国政府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维护国内的通货稳定。

3. 核心技术的挑战全球化还意味着知识、技术和信息的全球共享,这使得核心技术被各国企业争相追逐,而中国在一些领域的核心技术还相对薄弱。

这将难以满足国内需求,且可能对中国科技创新和核心技术的发展造成威胁。

二、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的机遇1. 市场开放的机遇随着全球化的推进,中国日渐成为全球生产能力和消费能力的重要增长点。

尤其是中国作为亚洲最大的经济体,在金融、服务行业和电商等领域所展现出的巨大潜力成为了各国投资人和企业抢占市场的热门机遇。

2. 创新发展的机遇全球化不仅为经济交流提供了平台,也为各国之间的创新交流和协作提供了良机。

中国具备较低的制造成本、庞大的市场规模和发达的信息技术等优势,有望通过创新成为新的经济发展引擎,掌握未来商务发展的制高点。

3. 人才招聘的机遇由于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全球化的进程,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

众多的跨国企业、金融机构及科技公司选择在中国设立总部或研发中心,为中国提供了更多的高端职位。

中国的通货紧缩及其有效治理

中国的通货紧缩及其有效治理
系 。因此不能 说 通货 紧缩一 定 伴 随经 济 增长 率 的 降低 ,
早在 19 年初 到 19 年 ,就我国是否发生通货紧缩 98 99 或发生 了什 么程度 的通货 紧缩 ,国 内经 济学 界展 开 了热
烈的讨论 ,其原 因 是判断 通货 紧缩 的标准 存在 分歧 。有
的学者提 出 单要 素 定 义 .即通货 紧缩 就是 指 价格水 平普遍 的 、持续的 下降。有 的学者 提出 “ 要素”定 义. 多 即是指通货紧缩应包括价格水平 的持续 下降、货 币供应 量 的持 续下 降和经济增长率 的持续下降这三 个要素。 首先 ,既然大 家非常 熟悉 的通货 膨胀 是指 价格 水平 持续地上涨 ,那 么作 为通货 膨 胀对立 面的 通货 紧缩 ,是


关于通货紧绾 的概念问题
下降但工业平 均增 长率 却保 持上 升 的实例 ,作 者称 之为 对英国通货紧缩 的记 录。帕 尔伯 格所著 《 货膨 胀 的历 通 史与分 析》 ( 中译本 ,1 9 )一 书介 绍 了美 国 1 1 98 8 4年 ~ 14 8 9年和 16 8 6年 ~19 86年 所 有商 品的批 发 价格 指数 与 GI ) P增长率之间也保持 了价格下 降但经 济反 而增 长 的关
由于生产率 的提 高 、产 品成 本 的下降 和社会 物质 水平 极 大丰富带来 的价 格 降低是 不会 引起 经济衰退 的,这 是 一 种供给过剩型的通货紧缩。
基于以 上分 析 我认 为 一个 抓 住 了经 济 现 象最 基 本 、
完全可 用价格 水平 持续下 降来 定 义的。例 如现代 宏观 经 济学的鼻祖凯恳斯谈到 紧缩 问题 时就说过 :“ 只要 金本 位继续: 薛在—— 意味 着任何 地 方的 国际商 品价格 必 须保 持一致—— 就必 然会 引起 通货 紧缩 的竞 争性 活动 .我 们 每个国家都 力 图使 自己的价 格 下 降速 度 比其 他 国家快 ,

当前中国面临的通货紧缩威胁及应对措施_邹璇

当前中国面临的通货紧缩威胁及应对措施_邹璇

第19卷第4期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2009年7月V o.l19N o.4J Chongqing Techno l BusinessU niv.(W est Foru m)July2009do:i10.3969/.j issn.1008-6439.2009.04.012当前中国面临的通货紧缩威胁及应对措施*邹璇a,蔡秋桦b(重庆工商大学a.长江上游经济研究中心;b.经济贸易学院,重庆400067)摘要: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的宏观经济形势自2008年10月开始由通货膨胀向通货紧缩迅速转变。

虽然目前中国还没有进入全面通货紧缩状态,但通货紧缩压力带来的负面影响已经在工业生产领域有所表现:通货紧缩导致企业投资不振、收益下降,并增加了企业债务负担;同时,通货紧缩也大大抑制了居民消费和出口。

中国目前的通货紧缩的内在原因在于其自身投资需求、消费需求都趋于萎缩,因此,防止中国出现严重通货紧缩的基本思路是/扩大需求、改善供给0。

关键词:通货紧缩;需求不足;生产过剩;金融危机;扩大内需中图分类号:F822;F123.1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6439(2009)04-0090-10 Deflation Threat China Faces andM easures to Govern in ChinaZOU Xuan a,C A I Q i u-hua b(a.R esearch Cente r o f the Economy o f the U ppe r R eaches of t he Y angtze R i ver,b.School o f Econom ics and T rade,Chongq i ng T echno l ogy and Busi ness U n i ve rsity,Chongqi ng400067,Chi na)Abst ract:S i n ce O ctober last year,the fi n ance crisis o f the wo rld m ade Ch i n ese m acro-econo m y situation fr o m i n flation to deflation.A lthough,currently,Ch i n a is not i n a l-l rounded deflation situation,the negati v e infl u ence of t h e pressure of the deflation has begun to appear i n industri a l production fie l d,for ex a m ple,the de flation leads to t h e decline o f fir m i n vest m ent and gains and t h e i n crease of enterpr i s e debt burden.M eanw hile,the deflation i n h i b its the resident consum ption and export on large sca le.The i n ner reason for presen t China.s deflation is shrink i n g of se l-f i n vest m ent de m and and consumpti o n de m and.Thus,t h e basic i d eas for preventi n g Ch i n a.s seri o us deflati o n are to enlarge do m estic de m and and to i m pr ove supply.K ey w ords:deflati o n;insufficient de m and;overproduction;fi n anc ial crisis;en lar g i n g do m estic de m and*收稿日期:2009-05-11基金项目:重庆市教委人文社科规划项目(09SK I05)引言自2008年10月至今,金融危机使得中国沿海企业纷纷倒闭,大批农民工回乡形成返乡潮,对外贸易增长率大幅下降,房地产价格急速下跌。

通货膨胀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通货膨胀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对我国经济的影响通货膨胀作为经济运行过程中经常出现的一种经济现象,通常会对经济生活产生多方面的影响。

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对经济发展的影响通货膨胀的物价上涨,使价格信号失真,容易使生产者误入生产歧途,导致生产的盲目发展,造成国民经济的非正常发展,使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发生畸形化,从而导致整个国民经济的比例失调。

当通货膨胀所引起的经济结构畸形化需要矫正时,国家必然会采取各种措施来抑制通货膨胀,结果会导致生产和建设的大幅度下降,出现经济的萎缩,因此,通货膨胀不利于经济的稳定、协调发展。

2、对收入分配的影响通货膨胀会恶化国内外、政府、企业和个人的分配关系,使收入分配进一步向政府和企业倾斜,劳动者报酬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不断下降。

首先,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快速攀升,我国进口价格被迅速拉高,而我国出口价格涨不上去,这表明进口同样多的商品要支付更多的外汇,导致我国相当一部分收入转移到其他国家。

其次,由于大多数人依靠工资和薪金生活,同时工资存在刚性的特点,在通货膨胀时期,工资的增长常常滞后于物价的上涨。

因此,工薪阶层受通货膨胀的影响较大。

第三,上游行业利润大增。

只要存在工资对物价的调整滞后,总体上企业的利润往往会增加,特别价格涨幅较高的行业,利润增长会更快,从利润中获取收入的人都能得到好处,从而加大收入分配差距3、对我国制造业的影响通货膨胀使得原材料、工资等各种生产经营成本增加,为保持盈利目标,企业只得提高产品价格,十月份食用油、方便生产企业纷纷提高提高销售价格就是对此轮通货膨胀造成的生产成本上升的直接反应。

然而工人工资水平不但没有随着通货膨胀增加,实际收入反而减少,面对商品涨价居民消费时必须付出更高的成本。

也就是说商品涨价使得人们消费能力降低,势必降低居民消费欲望,生产企业产品销量将减少。

生产成本增加,产品销量减少,使得生产型企业经营更加困难,部分生产型企业将因此受到严重打击,产能下降,甚至面临破产风险。

我国通货紧缩的成因及对策

我国通货紧缩的成因及对策

我国通货紧缩的成因与对策提纲一、当前我国通货紧缩的表现(1)物价持续下跌。

(2)社会消费占GDP的比重持续下降。

(3)净出口(国外需求)对国民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逐年降低,(4)货币政策已陷入被动紧缩的境地。

(5)财政支出亦呈紧缩态势。

二、通货紧缩形成的原因(1)投资需求(2)出口需求(3)消费需求(4)供给原因三、我国通缩的治理方略(一)结构调整首先,调整所有制结构。

其次,调整行业结构。

再次,调整产品结构。

最后,调整技术结构。

(二)货币政策(三)财政政策(四)解决供需问题应与推进体制转轨和结构调整相结合我国通货紧缩的成因与对策一、当前我国通货紧缩的表现(1)物价持续下跌。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截至去年6月份,全国商品零售物价指数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已经分别连续下跌21个月和16个月;另中国人民银行的数据,生产资料价格指数和批发物价指数已经连续下跌50多个月(其中仅有几个略有回升)。

物价的下跌,使得企业亏损面扩大,失业率上升,居民收入水平下降,并最终导致全社会有效需求不足。

(2)社会消费占GDP的比重持续下降。

1998年已经降到58%这种状况,使得消费需求难经发挥启动经济的作用。

消费难以启动,使得增加投资需求成为刺激经济增长的主要手段,然而,从1996年以来,我国投资的增长长期徘徊在较低的水平,去年以来更有下降的趋势。

(3)净出口(国外需求)对国民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逐年降低,去年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已经微不足道。

(4)货币政策已陷入被动紧缩的境地。

货币供应所增长看起来似乎呈扩性的。

但是,注意到货币流通速度下降较快,存款增量连续数年大于贷款增量(所谓存差扩大),以及M0/M1,M1/M2连续数年下降的事实,应当认为,货币政策已陷入被动紧缩的境地。

利率虽然连续下调数次,但由于物价下跌的幅度更大,实际利率仍然连续数年保持较高水平。

问题是,考虑到稳定汇率的目标,名义利率下调的空间已经十分有限。

(5)财政支出亦呈紧缩态势。

中国90年代末通货紧缩的成因

中国90年代末通货紧缩的成因

关键词 : 通货膨啦; 通货繁精; 鞔着陆
中围分 类号 :龀25 f .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1 嘴一2l(∞2o—∞母— 862 】l 埘
改革开放前 , 我们 曾认为 : 中国是一个 既无外 债叉无 内 债, 物价 、 币值最 稳定 的国家。也就是说 . 中国没有通 货 问 题 。但改革开放 后 中国在 保持持 续 快速经 济增 长 的过程 中. 经济发展出现了以膨胀和 紧缩交替进 行 的现象。改革 开放 以 后 , 国先 后 出现 过 三 伏 大 的通 货 膨 胀 (9 9 中 17 — 18 .95-18 ,93 19 ) 94 18 - 99 19 - 94 。中国在 19 实现 了抑 制 96年 通货睇胀 的“ 软着 陆” 以后 , 一个 人们颇 为生疏 的词 在各种 媒体以较高频率 出现 : 通货 紧缩 。2 世 纪 9 0 0年代 中后 期我 国物价长 时问连续走低 , 生产资料价格指数 已经从 19 96年 4月以来琏续 3 " 同 比下降 . 品零售 价格指数 白 1 7 94B 商 9 9 年 1 以来连续 3 个 月 同比下 降 , 民消费 价格指 数 白 O月 4 居 19 98年 3 月以来一直是负增 长。 0与此 同 时+ 还有两个 引人 注 目的 现 象 : 是 经 济 增 逮 持 续 下 滑。国 内生 产 总 值 一 (D )自 19 GP 92年 达 到 1 .% 以后 持 续 下 降 ,96 19 、 41 19 、97 19 、99年 G P增 长 速 度分 别 为 96 8 8 7 8 98 19 D .%、 . %、 .%和 ' 1 . O0年略有 回升 , 到 80 二 是失业 人 口不 断 % 。2O 达 %; 增加 , 我国城镇职工“ 下岗” 人数从 19 93年的 30万人 猛增 0 到 19 97年的 1{ 20多万人 , 2 且多数集 中在 纺织 、 轻工 、 机械 、 化工 、 电子等传统行业 , 若考虑到企业倒闭职工全部 下岗的 情况 . 际下岗 的职工 人数 还要远 远大于 这个数字 。可 以 实 说, 中国经 济剐摆脱通货睇 胀叉开始 面临着通货 紧缩 的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经济是否进入通货紧缩期?
李佐军
 2012-08-27 09:07:17 来源:《新领军》2012年第8期


对国有经济进行战略性改组,大力发展中小企业,提高非国有企业的比重,
能够达到增强促进经济发展供给力量的目的。

国家统计局近日公布的中国通胀数据显示,2012年6月,全国居民消费价
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2.2%,创29个月来新低。与之相对照,全国生产品
价格指数(PPI)负增长2.1%。作为CPI的先行指标,PPI同比涨幅已经连续第
11个月回落,并且连续4个月进入负值空间。一些经济专业人士认为,如果CPI
仍按目前的速度下滑,那么中国将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面临通缩的风险。

主持人:目前通缩言论纷纷,中国经济是否真正进入通货紧缩时期呢?判
断通缩的标准是什么?

李佐军:我认为,现在说进入通缩,言之过早。因为中国经济刚刚从通货膨
胀的状态走出来,还需要进一步的观察,还要看整体经济运行的情况。所谓“通
缩”,是指当市场上流通货币减少,导致人们的货币所得减少,购买力下降,影
响物价下跌,长期的货币紧缩会抑制投资与生产,导致失业率升高及经济衰退。
通货紧缩就是产能过剩或需求不足导致物价、工资、利率、粮食、能源等各类价
格持续下跌。

确切说,如果经济未来持续往下走,需求不断下降,CPI、PPI持续走低,
是有可能存在通货紧缩的危险,但目前还要观察几个月。中央刚刚出台稳增长的
措施,下半年的经济有可能出现反弹,货币的需求可能增加,信贷投放往上走。

目前,由于CPI依然还是正数,因此也不能判断中国经济已经陷入通缩。这
里要把握一个时间点的问题,近年来一旦出现经济变化,很多人过于着急,立马
出台相应政策;有时候,政策要稳定一段时间,过早地谈通缩,政策可能马上又
出现反方向的变化,所以判断通缩是否要谨慎,要给予一个观察的时间。

判断通缩,也要看多个指标配套的情况,仅仅一个指标是不够的,除了CPI、
PPI两个价格指数之外,还要看货币发行、利息变化、企业盈利状况等等。

主持人:有关学者表示,紧缩比通胀难治理得多,几乎无药可救。上次中
国经济紧缩是1997年开始的,2003年才结束,结束的原因是SARS非典。果真
如此严重吗?

李佐军:没有想象的那么可怕。中西方的体制不同,市场经济运行的基础不
一样,因此不能一概而论。我也不太赞成1997年到2003年之间是通缩时期,通
缩和紧缩不是一回事,经济总有高潮、低潮,某些年份表现出通缩的特征,只能
说经济增长比较低的时期。

主持人:中国目前处于通缩的初期,通缩的初期和中期物价会快速下跌,
上市公司的盈利同样快速下滑,经济严重恶化,所以股市一定是下跌的。你认
为通缩对股市有怎样的影响?

李佐军:中国的股市不能按照现在的宏观形势判断,它受政策、国际国内形
势等多方面变化的影响。个人判断,现在股市最坏的时期还没过去,因为中国经
济最坏的时期还没到来,所以股市现在虽然很低迷,但不是已经到底。

股市主要是对未来的预期,目前企业的盈利在下降,市场的信心不足,国际
形势变化莫测,国内经济继续下行之中,股市低迷状态还将持续一段时间。

主持人:目前,国内市场投资低迷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消费如何走出持续
低迷的状态?

李佐军:投资低迷主要是投资效益问题。目前投资效益不理想,回报率不高,
尤其是民间投资,因为未来经济状况的不确定性比较大,民营企业的投资意愿不
高,包括央企、国企的状况也不乐观,使得投资者感到未来的预期不明朗,开始
采取观望的态度。

在政府投资方面,由于正在出台“稳增长”措施,基础设施的投资还要继续,
但投资的力度和强度相比往年要小很多,也存在过剩和风险的问题。所以,两股
力量都在萎缩,投资下滑是必然的结果。而且依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方式要转
变,高投资拉动经济高增长,是必须改变的方向。

在提振消费方面,核心是要进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因为扩大内需取决于深
层次制度变革。到现在为止,内需还是拉不动,因为扩大内需必须要增加广大老
百姓的消费,要解决就业、收入、社会保障和消费环境问题。其中收入问题依赖
于收入分配体制改革,面临既得利益格局调整的难题,因此扩大内需取决于一系
列深层次的制度变革,而这些变革需要时间。
主持人:目前,学界纷纷预测银根将进一步放松。未来几个月CPI通胀率
可能进一步下滑至2%的下方,市场流动性仍较为紧张。如果通缩持续,你认为
央行将有何动作?

李佐军:货币政策最主要的方向是稳健。因为货币政策是一份社会契约,其
主要作用不是促进社会发展,而是维护社会稳定。利用货币政策拯救经济不是一
个很好的办法,我认为货币政策下一步要回归到中性,相对稳定下来,同时采取
其他的政策工具来实现“稳增长、促发展”的效果。

目前,因为减税政策和制度改革两者短时期难以实现,同时又要实现“稳增
长”的目标,为了遏制过快下滑的趋势,相对立刻见效、立竿见影的措施,当然
就是适度放松银根。

主持人:现在要考虑的是如何防止通缩的问题,如何采取刺激经济的措施,
成为当务之急。如何从根本上使中国经济走出迷坛?

李佐军:根本措施,还是要实现经济健康的可持续发展。仅仅依赖“三驾马
车”的驱动,已经到了矛盾的临界点,副作用也很大,现在已经验证。

未来中国经济的发展,主要要靠扩大供给的三大发动机。一是制度变革(体
制机制改革),二是要素升级(技术进步、信息化等),三是结构优化(工业化、
城镇化、产业结构升级等)。其中最为关键的一点是增加企业的数量、质量和企
业的活力。企业是主要的经济活动组织,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基本力量。企业数量
越多,则促进经济发展的供给力量越大。在同样企业数量下,规模较大的企业越
多,则促进经济发展的供给力量就越大。
而企业质量,包括企业产权的清晰程度、产权结构的合理程度、法人治理结
构的合理程度、组织结构的合理程度、技术创新能力、市场开拓能力等方面。若
某个企业的质量越高,则其生产经营效率越高,竞争力越强。质量高的企业越多,
则促进经济发展的供给力量就越大。

在中国这样的转型国家,许多国有企业虽然规模较大,但质量较低,而大多
数中小企业虽然规模较小,但质量较高。因此,对国有经济进行战略性改组,大
力发展中小企业,提高非国有企业的比重,也能达到增强促进经济发展供给力量
的目的。

与此同时,中国还要提高劳动力的数量和人力资本、劳动力的积极性和创造
性,以及资本积累和资本运用效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