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学课件:3_蜱虫传播性疾病
《动物传染病学》课件

新型诊断技术与疫苗研究进展
总结词
新型诊断技术和疫苗为动物传染病防控 提供了有力支持,需要不断推进相关研 究。
VS
详细描述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型诊断技术 和疫苗为动物传染病防控提供了更多手段 。例如,基于基因组学和免疫学的诊断方 法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出病原,而新型疫 苗的研发和应用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动物 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
细菌性病原
链球菌属
引起动物局部或全身感染,如 败血症、脑膜炎等。
沙门氏菌属
引起动物肠道感染、败血症等 。
总结词
由细菌引起的动物传染病病原 ,具有特定的生物学特性和致 病机制。
葡萄球菌属
引起动物皮肤、骨骼、关节等 感染。
巴斯德氏菌属
引起动物呼吸道、消化道和神 经系统感染。
病毒性病原
总结词
由病毒引起的动物传 染病病原,具有高度 的传染性和变异性。
案例三:犬瘟热的诊断与治疗
总结词
犬瘟热是一种由犬瘟热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影响犬类动物。
详细描述
犬瘟热的症状包括高热、咳嗽、流涕、结膜炎和呕吐等。该病可以通过直接接触感染动物的分泌物和 排泄物传播。治疗犬瘟热的方法包括使用抗病毒药物、对症治疗和支持性护理等。同时,为了预防犬 瘟热,应该定期接种疫苗,并加强饲养管理。
06
动物传染病学研究展望
新发动物传染病的挑战与应对
总结词
新发动物传染病对全球畜牧业和公共卫生构成严重威胁,需要加强研究以应对挑 战。
详细描述
近年来,新发动物传染病不断出现,如非洲猪瘟、禽流感等,对全球畜牧业和公 共卫生造成巨大影响。这些疾病的传播速度快、波及范围广,需要加强研究,了 解其传播途径、致病机制和防控措施,以有效应对。
病媒生物防治PPT精选文档课件

蟑螂防治-生态习性
活动
l蟑螂虽然有翅,但只有部分种类能作短距离的飞行或滑翔。 l活动主要靠足,爬行速度很快,雄虫每分钟可爬行21m, 雌 虫爬行稍慢些。 l有的蟑螂在受到惊慌时,可跳跃几厘米远。 l蟑螂不仅能在普通平面上疾走,而且依靠足上的爪和爪间 盘以及各跗节间的跗节盘,能在光滑玻璃面、垂直面或物体 下面爬行。蟑螂的爪间盘一旦损伤,就会失去在玻璃平面上 爬行的能力。
7
病媒生物的危害
1.吸血骚扰 2.传播疾病
机械传播 生物传播 3.经济损失 社会经济 疾病负担 4.生物武器
8
病媒生物的危害
传染病法中有很多种疾病是由病媒生物传播 l甲类传染病
鼠疫 l乙类传染病
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疟疾 l丙 类传染病
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丝虫病 其它一些未列入传染病法的相关疾病有黄热病、莱姆 病等,另通过病媒生物携带传播的病原还有很多。
35
蟑螂防治-化学防治胶饵使用
l杀蟑胶饵以注射方法,点状施用于蟑螂经常出没及隐蔽2处,如 缝隙、边角、橱柜转角、电器设备内部,尽可能地接近蟑螂活 动 场所 l依每点5mm直径大小,根据蟑螂孳生密度高低,按1-3点/m 的 用 量点施,力求做到量少,面广,全覆盖。 l有滞留喷洒,待施药面干燥后,再布施灭蟑胶饵。胶饵具有操 作简便、可立体布放、药物利用率高、药效持久、不污染室内 物 品和环境等特点, l在使用上,由于胶饵特殊的柔软性和粘附性,使它可适用于很 多 不同的场所和部位,适用性很广。 l在施药过程中,应针对其栖息场所、习性,认真、仔细地施药, 不能留有空白处或死角,并要定期检查适时补充。
27
蟑螂防治-环境防治
环境防治 搞好室内卫生,清除栖息场所 (1)保持室内整洁 (2)及时清除垃圾 (3)断绝食源水源 (4)注意清除蟑迹 (5)堵洞抹缝 (6)修补门窗 (7)网盖洞口 (8)整修旧房
(2024年)传染病及其预防ppt课件

03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2024/3/26
12
控制传染源
及时发现并隔离治疗患者
加强疫情监测和预警
对确诊患者进行隔离治疗,减少病毒 传播。
建立完善的疫情监测机制,及时发现 并控制传染源。
追踪并管理密切接触者
对与患者有过接触的人进行追踪,实 施相应的管理措施,如隔离观察、核 酸检测等。
2024/3/26
甲肝、乙肝、丙肝、丁肝、戊肝 等。
传播途径
粪口途径,血液传播,母婴传播 ,性传播等。
预防措施
接种疫苗,注意饮食卫生,避免 不洁注射和输血,控制传染源。
2024/3/26
19
肺结核
肺结核的病原菌
结核分枝杆菌。
传播途径
飞沫传播。
预防措施
接种卡介苗,控制传染源,加强室内通风,避免与结核病患者密切接 触。
病原体污染水源,通过饮 水进入人体。
2024/3/26
食物污染
病原体污染食物,通过进 食进入人体。
食品加工不当
食品加工过程中未彻底煮 熟或保存不当,导致病原 体存活并繁殖。
9
接触传播
直接接触传播
与感染者或病原体携带者直接接触,如握手、拥 抱等。
间接接触传播
接触被病原体污染的物体或表面,如门把手、桌 面等。
分类
根据病原体不同,传染病可分为 病毒性传染病、细菌性传染病、 真菌性传染病等。
4
传染病的危害
对人类的危害
传染病可造成人类身体和心理上的痛 苦,甚至导致死亡。同时,传染病的 流行也会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产生 负面影响。
对动物的危害
动物传染病可导致动物大量死亡,影 响畜牧业和宠物健康。一些动物传染 病还可能传播给人类,造成更大的危 害。
传染病基本知识讲座精品课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2004年12月1日正式实施
最新 PPT
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 甲、乙、丙三类,共37种 甲类传染病:①鼠疫、 ②霍乱
最新 PPT
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
乙类传染病:③病毒性肝炎④细菌性和阿 米巴痢疾⑤伤寒和副伤寒⑥艾滋病⑦淋病 ⑧梅毒⑨脊髓灰质炎⑩麻疹⑾百日咳⑿白 喉⒀流行性脑脊髓膜炎⒁猩红热⒂流行性 出血热⒃狂犬病⒄钩端螺旋体并⒅布鲁氏 菌病⒆炭疽 (21)流行性乙型脑炎 23)疟疾 (24)登革热(25)肺结核(26)新生儿破伤风、 血吸虫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 致病性禽流感
防与控制艾滋病的重要方面。
最新 PPT
肺结核
定义: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结核菌 可侵犯全身各个器官,但主要侵犯肺脏,称肺结核(80%)。
流行病学:传染源:痰涂片结核杆菌阳性的肺结核病人;传播 途径:呼吸道传播为主;易感人群:对结核杆菌缺乏特异性免 疫力的人。(一个传染源一年可以传染10到15个健康人)
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发病率可列为各种传染性疾病之首。 引起的并发症和死亡非常严重,据WHO发布的公告,全 球每年流感病例为6亿~12亿例,死亡50万~100万人。
最新 PPT
流感的特点
流感的影响-每年的流行: 儿童、青少年发病率最高,老年人和高危人群的
并发症和病死率较高,在流感流行的年度发生超 额死亡、超额住院现象,影响经济; 缺勤、停工增加,有资料表明:每100名门诊患儿 有6-15名可归因于流感,每100名儿童使用抗生素 有3-9名可归因于流感,冬季高达30%的超额抗生 素处方是由流感造成的
最新 PPT
艾滋病
➢ 艾滋病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是由一种名为人类 免疫缺陷病毒 所致的疾病。它可以使人类的免疫系统 (即人体抵抗各种外来感染的自然防御系统)逐渐降低并 最终使人体的免疫功能丧失。
传染病防治法课件

2 病原体多样
3 症状各异
不同的病原体引起不 同的传染病,如细菌、 病毒、真菌和寄生虫。
传染病的症状范围广 泛,从轻微的感冒症 状到严重的器官损伤。
传染病防治可以减少疾病在人群中的传播,保护大多数人的健康。
经济发展
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可以减少医疗费用,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媒介传播
蚊子、跳蚤、蜱虫等媒介传 播疾病,如疟疾、登革热。
直接接触传播
病原体通过直接接触传播, 如性传播和血液传播疾病。
传染病防治的基本策略
1
监测与报告
及时监测和报告传染病疫情,便于采取控制措施。
2
传播阻断
采取隔离、隔离和个人防护等措施,阻断传染病的传播。
3
健康教育
提供传染病预防知识和个人卫生指导,增强公众健康意识。
4
疫苗接种
推广和实施疫苗接种计划,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
传染病防治的挑战和未来展望
1 新兴传染病
如COVID-19等新兴传染病对全球公共卫生提出了巨大挑战。
2 抗药性
传染病病原体的抗药性增加,使传染病的防治变得更加困难。
3 国际合作
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传染病防治的挑战,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社会稳定
传染病防治可以避免疫情爆发,维护社会的稳定和秩序。
传染病防治的目标和原则
目标
1. 预防疾病的产生和传播。 2. 控制疾病的传播范围。 3. 减少疾病对个人和社会造成的伤害。
原则
1. 科学依据 2. 综合防治 3. 社会参与
传染病的传播方式
空气传播
病原体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传 播,如流感、肺结核。
传染病防治法课件
欢迎来到我们的传染病防治法课件!通过本课件,我们将介绍传染病防治法 的定义、重要性以及传染病的特征、传播方式和防治策略。
地方性斑疹伤寒与蜱虫传播的关系了解一下

空气传播:在某些情况下,地方性斑疹伤寒的病原体可能通过空气传播,特别是在密闭、通风不良的环境中。
垂直传播:孕妇感染地方性斑疹伤寒后,病原体可能通过胎盘传播给胎儿,导致胎儿感染。
蜱虫的概述
02
蜱虫的形态特征
体型:小型,通常不超过1厘米
加强宠物管理,定期给宠物驱虫
加强个人防护,避免在蜱虫活跃的地方长时间停留
定期喷洒杀虫剂,减少蜱虫数量
药物治疗和疫苗接种
药物治疗:使用抗生素,如青霉素、红霉素等,控制病情
疫苗接种:接种伤寒疫苗,提高免疫力,预防感染
环境治理:清理杂草、垃圾,减少蜱虫滋生
个人防护:避免在蜱虫活跃的地方长时间停留,穿长袖衣物,使用驱虫剂
地方性斑疹伤寒的症状
发热:体温升高,持续数天
头痛、肌肉痛:全身肌肉酸痛,头痛明显
皮疹:全身出现红色斑点,逐渐扩大
恶心、呕吐:胃肠道症状,食欲不振
淋巴结肿大:颈部、腋下等部位淋巴结肿大
神经系统症状:嗜睡、昏迷、抽搐等
地方性斑疹伤寒的传播途径
蜱虫叮咬:蜱虫是地方性斑疹伤寒的主要传播媒介,通过叮咬将病原体传播给人类。
04
个人防护措施
避免接触蜱虫:避免在蜱虫活跃的地方长时间停留,如草地、树林等。
01
02
穿着防护衣物:穿着长袖、长裤、袜子等,防止蜱虫叮咬。
使用驱虫剂:使用含有避蚊胺、驱蚊酯等成分的驱虫剂,防止蜱虫叮咬。
03
04
定期检查:定期检查身体,发现蜱虫叮咬要及时处理。
环境控制措施
清理杂草和落叶,保持环境整洁
研究展望
05
深入探究地方性斑疹伤寒与蜱虫传播的关系
蜱的生物学特性及叮咬防治

(2)人 工 小 时 人 体 诱 蜱 法
身穿白色防疫服,在草丛中缓慢 步行1小时,随时观察有无蜱上身, 如有则捡入玻管并计数,单位:只/ 人体小时。
(3)牲 畜 体 表 捡 蜱 法
选择同一牧场的牲畜编号,定期 (每5~15天)收集1次,每次尽可能 将牲畜体表的蜱捡干净。所收集牲畜 体表蜱的平均数即为该牧场的蜱密度, 单位:只/头。
蜱的生物学特性 及叮咬防治
蜱类俗称草爬子、八脚子、狗钉 子。分类上属于蛛形纲、寄螨目、蜱 总科(ixodoidea),下分硬蜱科(ixodidae) 和软蜱科(argasidae)。已报道的有860余 种,我国有110余种。
蜱虫,背上有硬壳的为硬蜱,没有硬壳的为软蜱, 一般藏在山岳草丛中或寄生在动物身上。蜱虫不仅在发育生 长的每一个阶段都要吸血,而且要长时间大量吸血。硬蜱吸 血一次可达几天,软蜱也常常要吸血数分钟至1小时以上, 吸饱血的蜱体积可比吸血前胀大几倍至几十倍,雌硬蜱甚至 可达100多倍,堪称“吸血鬼”。尽管“吸血鬼”蜱虫一生 不断吸血,但它主要吸动物的血,如鼠、牛、羊、狗、鹿等, 只有在人类进入山林草丛或接触寄生动物等偶然的情况下跳 到人身上吸血。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即“蜱虫病”,是中国疾病预防控 制中心新近在我国中部地区发现的由布 尼亚病毒引起的新发传染病。该病以发 热伴血小板减少为主要表现,大多数患 者有恶心、呕吐及食欲不振等消化道症 状和乏力等表现,其中少数重症患者可 因多脏器损害,救治无效死亡。
自
述
患者自述硬结处持续瘙痒,并有触 摸痛。但无发热、头痛呕吐等森林脑炎 的症状也无红色斑疹出现,无重度疲劳、 发热、寒颤、头痛等莱姆病的症状 。 至我中心就诊的25天前发现右侧外阴 处有硬结,14天前,曾掉下一只成虫, 击碎后内为血性不凝溶液。硬结脱落物 处有伤口,但无出血。
传染病基础知识培训要点课件

传染病基础知识培训要点课件一、什么是传染病?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一类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的疾病。
常见传染病包括流感、肺结核、流行性腮腺炎等。
二、传染病的传播途径1.直接接触传播:包括人与人之间的接触、空气飞沫的传播、性接触等。
2.间接接触传播:包括通过受污染的物体、食物、水等传播病原体。
3.矢量传播:包括蚊子、跳蚤、蜱虫等昆虫通过叮咬传播病原体。
4.空气传播:由病原体悬浮在空气中经过飞沫或气溶胶传播。
三、如何预防传染病?1.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经常洗手,特别是在接触污染物之后、去厕所后、处理动物或动物粪便后等。
–注意咳嗽和打喷嚏时的礼仪,用纸巾或肘部遮挡口鼻,避免直接用手捂住。
–定期洗澡,保持整洁。
2.注意饮食卫生:–食用熟食,避免生食。
–温水消毒饮用水,避免饮用未经消毒的水源。
3.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定期打扫和清洁住宅和公共场所。
–对垃圾进行妥善处理,避免引起传染病的传播。
4.接种疫苗:–根据疾病预防接种规划,合理接种疫苗。
5.注意个人防护措施:–在疫情高发期或接触传染病患者时,戴口罩等个人防护用品进行防护。
四、传染病的治疗方法1.药物治疗:–使用抗生素、抗病毒药物等针对特定病原体的药物进行治疗。
2.对症治疗:–对传染病引起的症状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如退烧药、止咳药等。
3.床上休息:–对于传染病患者,应保持充足的休息,有利于身体康复。
4.加强营养:–适当增加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摄入,增强身体的免疫力。
五、常见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1.流感:–定期接种流感疫苗。
–注意咳嗽和打喷嚏的礼仪。
–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
2.肺结核:–定期体检,及早发现。
–注意咳嗽和打喷嚏的礼仪。
–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
3.腮腺炎:–定期接种腮腺炎疫苗。
–避免与患者共用餐具和毛巾。
六、传染病防控的重要性1.保护个人健康:传染病的防控能够有效减少个人受到感染的风险,保护个人健康。
2.保护社会公共卫生安全:传染病的传播会对社会产生严重的危害,防控传染病可以保护社会公共卫生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裸露的皮肤涂抹驱避剂,如避蚊胺(只 推荐2岁以上年龄的人员使用),可维持数小 时有效。当使用遮光剂或防晒用品时,先 涂抹遮光剂或防晒用品,然后再涂抹驱避 剂,睡觉前应把驱避剂洗去。衣服和帐篷 等露营装备用杀虫剂浸泡,如氯菊酯、含 DEET(驱蚊露) 的驱避剂等。
3、蜱常附着在人体的头皮、腰部、腋窝、腹股沟 及脚踝下方等部位,一旦发现有蜱已叮咬、钻入 皮肤,可用酒精涂在蜱身上,使蜱头部放松或死 亡,再用尖头镊子取出蜱,或用烟头、香头轻轻 烫蜱露在体外的部分,使其头部自行慢慢退出。 烫蜱时要注意安全。不要生拉硬拽,以免拽伤皮 肤,或将蜱的头部留在皮肤内。取出后,再用碘 酒或酒精做局部消毒处理,并随时观察身体状况, 如出现发热、叮咬部位发炎破溃及红斑等症状, 要及时就诊,诊断是否患上蜱传疾病,避免错过 最佳治疗时机。
⑴森林脑炎。 ⑵新疆出血热。 ⑶蜱媒回归热。 ⑷莱姆病。 ⑸Q热。 ⑹北亚蜱传立克次体病。 ⑺细菌性疾病。 (8)无形体病(人粒细胞无形体病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河南省信阳市商城县2010夏天多人被蜱虫 咬伤后不治身亡,引起村民恐慌。
自2007年5月首次出现疫情以来,截至2010、 9、9止,河南省共监测发现此类综合症病 例557例,死亡18例。重点集中在信阳市商 城县、浉河区、光山县和平桥区。
蜱虫传播性疾病
蜱虫
蜱(pí)也叫壁虱,俗称草扒子、草别子、牛 虱、草蜱虫。蛰伏在浅山丘陵的草丛、植 物上,或寄宿于牲畜等动物皮毛间。不吸 血时,小的才干瘪绿豆般大小,也有极细 如米粒的;吸饱血液后,有饱满的黄豆大 小,大的可达指甲盖大。
直接危害
蜱虫在叮刺吸血时多无痛感,但由于螯肢、口下 板同时刺入宿主皮肤,可造成局部充血、水肿、 急性炎症反应,还可引起继发性感染。 有些硬蜱在叮刺吸血过程中唾液分泌的神经 毒素可导致宿主运动性纤维的传导障碍,引起上 行性肌肉麻痹现象,可导致呼吸衰竭而死亡,称 为蜱瘫痪(tick paralysis)。多见于儿童,如能及 时发现,将蜱除去,症状即可消除。此病在东北 和山西曾有人体病例报告。
,“布尼亚病毒”是一个大类,而“新型 布尼亚病毒” 被认定为一种新病毒,根据
公开资料显示,布尼亚病毒自然感染见于 许多脊椎动物和节肢动物(蚊、蜱、白蛉等), 对人可引起类似流感或登革热的疾出血热 (立夫特谷热和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等)及 脑炎(加利福尼亚脑炎)。
2010年5月后,中国疾控中心暂将其命名
河南省疫控中心表示,此病以发热伴白细 胞、血小板减少和多脏器功能损害为主要 特点,潜伏期1-2周,大多急性起病,持 续高热,可达40摄氏度以上。其临床表现 主要为全身不适、乏力、头痛、肌肉酸痛 以及恶心、呕吐、厌食、腹泻等伴有心肝 肾等多脏器功能损害。
中国疾控中心有关部门已经从病人身上分 离出一种 新型布尼亚病毒(new Bunia virus)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症。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指的是一类疾病, 其临床症状比较接近,如:发热、血小板和 白细胞减少,个别病人会出现出血症状。 这一类疾病由不同病原体感染引起,比如 无形体感染,病毒感染等
只要及时确诊,这种新型传染病仍属可防 可控可治,而卫生部也暂未将其列为法定 报告传染病之列。
蜱的危害
蜱叮人后可引起过敏、溃疡或发炎等症状, 更为严重的是蜱可传播多种疾病。已知蜱 可携带83种病毒、14种细菌、17种回归热 螺旋体、32种原虫,其中大多数是重要的 自然疫源性疾病和人兽共患病,如森林脑 炎、出血热、Q热、蜱传斑疹伤寒、野兔热 等,给人类健康及畜牧业带来很大危害。
常见的传播疾病
如何做好个人防护
1、应尽量避免在蜱类主要栖息地如草地、 树林等环境中长时间坐卧。如需进入此类 地区,应注意做好个人防护,提倡穿长袖 衣服;不要穿凉鞋;扎紧裤腿或把裤腿塞 进袜子或鞋子里;穿浅色衣服可便于查找 有无蜱爬上;针织衣物表面尽量光滑,这 样蜱不易粘附;每天的旅游活动结束后, 旅游者还要仔细检查他们的身体和衣物, 看是否有蜱叮入或爬上,发现蜱后立即清 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