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洋淀地区近16年芦苇湿地面积变化与水位的关系
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考前强化练 热考情境专项练 热考5 水量平衡 (4)

(2023·河南信阳第二次质量检测)白洋淀是华北平原现存最大的常年积水 湖泊。随着华北缺水问题不断严重,白洋淀干淀现象越来越频繁。2018年 以来,通过不断引水补淀,白洋淀水位稳定保持在7米左右,“华北明珠”重新 焕发了生机和活力。结合白洋淀“水位—平均水深”曲线图(下图,注:平均 水深=湖泊体积/湖泊面积;水位指湖面的海拔),完成1~2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023·广东河源高三校考)土层深厚的土壤具有与水库类似的存蓄、调节 水分的功能,由此常常将地下潜水位以上的土层定义为土壤水库。研究不 同林地类型土壤水库蓄水量变化规律,对减少旱涝灾害,保护生态环境意义 重大。下图为福建闽江上游某区域森林土壤水库蓄水量月变化图,图中木 荷林地以常绿阔叶林为主,杉木林地以针叶林为主,封育林地以灌木与乔木 幼树为主。研究发现,该地0—40厘米土层蓄水量较底层变化大,对水分的 调节能力强。据此完成5~7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洲耗水增多,D正确;三角洲植被覆盖、农民灌溉农田、湖泊萎缩等也增加 了三角洲耗水,但不是主要方面,排除A、B、C。 第10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巴尔喀什湖为内陆湖,气候干旱,巨大的水面面 积再加上充足的光照,使得蒸发旺盛,活跃了湖区的水循环,通过增加空气 湿度和减小温差的方式,对湖区附近气候起到调节作用,A正确;对保护湖区 周边的生物多样性、延缓荒漠化进程也具有重要作用;湖面蒸发导致水面 缩小,面积萎缩,会破坏湖泊生态平衡,排除B、C;提高盐度不属于有利影响, 排除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第2题,4—6月属于春末夏初季节,华北平原春旱较严重,春季是北方农耕时 节,农业需水量大,雨季还未到来,降水量少,导致白洋淀水位很低,适宜进行 补水,B正确;接下来的7—8月是北方的主要雨季,降水较多,湖泊受雨水补 给,C错误;1—3月气温低,湖泊易结冰,且需水量不大,无需补水,A错误;10— 12月,主要进行秋收以及秋收之后,农业用水少,并不需要大量水资源,无需 特别补水,D错误。
白洋淀湿地水文水资源变化趋势分析

・ "! ・
砌, 墙厚 !" #$, 底厚 %" #$, 有效积蓄雨水。水窖蓄 % 水池蓄水总量 % !!" $ 。 需水量根据节水灌溉方式和田间种植作物情况 而定。常用参数有: 净灌水定额、 年灌溉次数、 灌溉 面积、 灌溉水利用系数、 用水量等。目前, 根据前南 峪生态沟的特点, 节水灌溉方式主要有微喷灌溉、 滴 灌和管灌等, 按节水灌溉要求, 微喷灌溉水定额为 灌溉水利用系数为 "+(,; 滴灌灌水 &&" ’ &(" $% ) *$& , % & 定额为 -," ’ -(, $ ) *$ , 灌溉水利用系数为 "+.; 管 % & 灌灌水定额为 ,%" ’ !," $ ) *$ 。 根据节水用水规划, 不同蓄水形式的蓄水工程, 按照蓄水量设计其灌溉面积。有效灌溉面积按式 (/) 计算: #蓄 (/) ! "! $% 为蓄水工程蓄水量, $% ; ! 为灌溉水利用
&
!!!!!!!!!!!!!!!!!!!!!!! (上接第 ,/ 页) 自身抗干淀的能力大幅度下降, 从水量上已经出现 退化趋势。因此, 为了维持白洋淀湿地的生态平衡, 缓解干淀危机, 必须进行人工调水。 参考文献:
[-]白洋淀国土经济研究会 3 白洋淀综合治理与开发研究 [4] 河北人民出版社, 3 石家庄: -.(!: & 03 ! [&]河北省大清河河务管理处 3 白洋淀生态环境调查及生态 抗旱技术体系研究研究工作报告 [6] 3 &"", 3 [%]张玉田 3 浅谈白洋淀汛后蓄水位 [ 5] 3 河北水利水电技 术, (&) : &""& &&& 3 ! [/]刘立华, 程伍群, 刘春光 3 白洋淀当前水量供需状况的研 究 [ 5] ( : 3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 % %) && &% 3 !
白洋淀湿地入淀水量演变归因分析

对入 淀 水量 变化 的影响 。在研 究时段 内,湿地入 淀 水量 、流 域 降水 量及 潜 在 蒸散 发 量都 呈 下 降趋 势 , 其 中入 淀水量 下 降尤 为明 显。 气候 变化 、人 工取 用水 及 蒸渗 过 程 改 变对入 淀 水 量 变化 的 影 响 分 别为
2 5 . 1 % 、5 7 . 5 3 %和 l 7 . 4 % ,而人 类 活动整 体对入 淀 水量影 响 达到 了7 4 . 9 % , 因此 人 类活 动是 入 淀水
量 减 少的主要 原 因。
关 键词 :气候 变化 ;人 类活动 ;白洋淀 湿地 ;敏 感 系数 法 ;归 因分析
中图分类号 :T V 1 2 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 0 0 0 - 0 8 6 0 ( 2 0 1 3 ) 1 2 — 0 0 0 1 — 0 5
At t r i bu t i v e a na l y s i s o n e vo l ut iO n o f i n lo f w t o Ba i y a ng d i a n We Ua n d
重点 实验 室 ,北 京 1 0 0 0 3 8 ;3 . 中国水 利水 电科 学研 究院 水 资 源研 究所 ,北京 1 0 0 0 3 8 ; 4 .东 华大 学 环境 学院 ,上海 2 0 1 6 2 0 )
摘
要 :以白 洋淀水 文数据 为基础 ,采 用敏 感 系数 法 ,分析 了气候 变化 、人 工取 用水及 蒸渗 过程 改 变
YUAN Yo n g ’ ’
,
YAa o ,WA N G Q i n g 2 ’ ,
( 1 .C o l l e g e o f S o i l a n d Wa t e r on C s e r v a t i o n ,B e i j i n g F o r e s t r y U n i v e r s i t y ,B e i j i n g 1 0 0 0 8 3 ,C h i n a ;2 S t a t e K e y L a b o r a t o r y f o S i m u l a t i o n
不同种植环境下白洋淀芦苇群落和生长特征研究

表1 2018年两个样地芦苇重要值年内变化
芦苇重要值
6月
7月
%月
9月
10月
玉带湖
0.72±0.08b
0.36±0.04b
0.40±0.04a
0.42±0.04b
0.62±0.09a
树木园
0.97±0.03a
0.64±0.11a
1材料与方法
1.1实验材料 实验选取河北白洋淀芦苇,生态型为:株高在
285 cm 左右、株径在 1.2 cm 左右、节间数每株 11 节 左右、展叶数每株10片左右。于2018年5月中旬选
用高矮和粗壮相近的植株,截取茎杆作为种苗。种苗
平均高度(35±2) cm,株径平均(0.4±0.1) cm,保有至 少2个茎节。将种苗装袋后,保湿状态下运输,3—5
一年,这说明经过一年的生长,树木园的芦苇作为优 势种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逐渐增强,而玉带湖4—
6月均小于前一年,7—9月均大于前一年,这说明芦
苇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优势受到水位变化的影响。
从图5可以看出,各栽种方式下Simpson优势 度指数(D )、Shannon-Wiener 多样性指数(H )、Pielou 均匀度指数(E)、Margalef丰富度指数(R)变化规律 不同,玉带湖栽种方式下的植物多样性在5月份达
可以看出,树木园栽种的芦苇重要值全年均大于玉
带湖,6月、7月、9月两个样地栽种的芦苇重要值均
26
农业科学研究
第42卷
EJ树木园;囹玉带湖 360
.8
删 卑
Aa L Aab
Ab
.2
o
2018
白洋淀水位变化的原因

白洋淀水位变化的原因白洋淀是中国北方著名的淡水湖泊,位于河北省保定市与河南省安阳市之间。
白洋淀的水位变化是由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导致的。
首先,降水是导致白洋淀水位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白洋淀周围的地区气候多变,降雨量不稳定。
白洋淀流域内的降水量影响淀湖的水位。
如果降水量较多,淀湖的水位会上升;反之,如果降水量较少,则水位会下降。
季节性的降水变化和年降雨量的波动也会影响到淀湖水位的不同程度变化。
其次,气候因素也会对白洋淀水位产生影响。
气候的变化会导致白洋淀流域的蒸发量和蒸发强度发生变化,从而影响淀湖的水位变化。
如果气温较高或者湿度较低,蒸发量会增加,导致淀湖水位下降;反之,如果气温较低或者湿度较高,蒸发量会减少,淀湖水位会上升。
第三,水资源的利用和管理对白洋淀水位的变化也有一定的影响。
根据人类活动的不同,水资源的利用方式也会变化,从而影响到淀湖水位。
人类对淀湖的水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比如用于灌溉农田、工业用水等,会导致淀湖水位下降。
另外,发电、供水等工程活动也会对淀湖水位产生影响。
政府和相关部门对淀湖水资源的管理和调控也会影响到水位的变化。
最后,地质构造和地貌变化也可能会对白洋淀水位产生一定的影响。
地壳运动、地质构造的变化、河道的迁移等因素有可能会导致淀湖的水位发生改变。
总的来说,白洋淀水位的变化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降水量、气候变化、水资源的利用和管理,以及地质构造和地貌变化等都会对水位产生影响。
未来,随着气候变化的加剧和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的不断增加,白洋淀水位的变化可能会更加显著。
因此,科学合理地管理淀湖水资源,寻找可持续的水资源利用方式,对于维护白洋淀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白洋淀芦苇面积及产量

白洋淀芦苇生长受水位影响,苇田面积常因水位变化而有较大变化。
淀区苇田(指能织好席的苇地,不包括柴苇地。
以下同)原来高程较低,经淀区人民长期夹泥、施肥、台田管理,现在大部分苇田高程均在8 米(大沽高程,以下同)以上,但扔有部分底洼苇地,当淀内水位高于8 米时便会造成芦苇大面积死亡.苇田面积的大小与芦苇产量的增减密切相关,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常使苇田面积有较大变化,因此,芦苇产量亦是经常处于波动之中。
1937 年以前白洋淀有苇田7 万亩(不含安新县以外的其它县在白洋淀中的苇田),总产量约5950 万斤。
1938 年日本侵略者占领安新,白洋淀人民组织“雁翎队”抗击侵略瓷,队员们常常隐蔽于芦苇丛中神出鬼没地打击敌人,于是侵咯军下令将主要航道两侧的芦苇各打出30 余米宽的开阔地,以消弱游游击队武器的杀伤力。
这一措施使白洋淀苇田损失约5 千亩,造成芦苇大量减产。
日本侵略军投降以后.经几年恢复,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1949 年,白洋淀苇田已发展到8 . 5 万亩,总产7055万亩。
建国初,政府为扩大苇田面积,鼓励栽苇,1951年国家拨出粮食,发放贷款栽苇5453 亩,此后,苇田面积逐年增加,到1962年,已经发展到12 . 7 万亩,产量达到14300斤。
1963年特大洪水和1964年春汛,白洋淀汕柴苇大部分淹死,苇田面积减少到7.8万亩。
剩余的苇地全部淹没成苇茬地。
1964 年以后,白洋淀天旱水浅。
为配合“农业学大寨”的淀区,提出“向洼地要粮,向淀底要地,向水中要粮”的口号,把涝死的大片汕柴苇留下的苇茬地挖沟筑台田。
1965 年上半年——1966 年上半年,白洋淀水区在洼淀建台田5000多亩。
这种情况一直发展到“围堤造田、毁苇种田”,因此,苇田面积在1964年的基础上徘徊,很少扩大。
到1978 年,安新县政府再次发放栽苇贷款,扩大苇田面积。
仅1980 年即栽苇8000 亩。
到1982 年,苇田已发展到11.6 万亩。
白洋淀面积缩小的原因

白洋淀面积缩小的原因
白洋淀面积缩小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气候干旱,降水减少。
白洋淀属于大陆性气候,年平均降水量563.9毫米,而年平均蒸发量1369毫米,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
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华北地区近年来出现了持续干旱的现象,导致白洋淀上游来水减少,淀内水位下降,湿地萎缩。
2.水资源开发利用,水源不足。
白洋淀周边地区人口密集,工农业用水量大,对水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
为了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白洋淀上游河流和水库被大量截留、调用,导致白洋淀入淀河流断流或减流,淀内水量不断减少。
3.围湖造田,湿地萎缩。
白洋淀湖盆较浅,雨季湖水水位上升,白洋淀扩大,旱季湖水水位下降,白洋淀缩小。
一些农民利用这一特点,在干涸的淀内种植高粱、西瓜等作物,或者在湖岸修建堤坝围出一片片田地。
这些行为不仅占用了湿地面积,还影响了湿地的自然恢复能力。
白洋淀水循环演变特征及水量平衡初步研究_概述说明

白洋淀水循环演变特征及水量平衡初步研究概述说明1. 引言1.1 概述白洋淀作为中国北方最大的湿地之一,是华北平原重要的水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区。
然而,在过去几十年里,由于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白洋淀的水循环发生了显著的演变。
对于了解白洋淀水循环演变特征以及水量平衡情况,有助于科学合理地管理和利用该地区的水资源。
1.2 文章结构本文分为五个主要部分。
引言部分对研究课题进行了简要介绍,并阐述了文章的结构安排。
第二节将详细探讨白洋淀水循环演变特征,包括历史演变和影响因素分析等内容。
第三节则围绕白洋淀水量平衡展开,包括数据收集与处理、年际水量变化分析以及平衡状态探讨等内容。
在结果与讨论部分,我们总结了演变特征,并对水量平衡进行了分析与讨论,并提出了相关问题和对策建议。
最后,在结论和展望中,我们对整个研究进行总结陈述,并提出了未来研究方向和改进方法的展望。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在于通过对白洋淀水循环演变特征及水量平衡进行初步研究,深入理解白洋淀区域水资源及其管理的现状与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通过该研究,我们期望能够为白洋淀地区的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并为其他类似湿地区域的水循环与水量平衡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2. 白洋淀水循环演变特征:2.1 历史演变:白洋淀作为华北地区最大的湖泊之一,其水系统经历了多年的演变过程。
在过去几十年里,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干扰和自然条件的变化,白洋淀的水循环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起初,白洋淀是一个自然形成的内陆湖泊,在长时间内维持着较为稳定的水量和水质特征。
然而,在城市化和农业发展等人类活动影响下,白洋淀逐渐面临了水资源供应压力、湖泊面积萎缩等问题。
2.2 影响因素分析:多种因素对白洋淀水循环产生了影响。
其中,气候因素是最主要的驱动力之一。
降雨量、蒸发量以及气温对白洋淀水量产生直接影响;同时,气候变化也会引起其他环境要素的变化,如植被覆盖率和土壤含水量等。
此外,人类活动也对白洋淀水循环产生了明显的影响,如水域开发、水利工程建设以及农业灌溉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9卷第4期2005年8月水土保持学报J o u r n a l o f S o i l a n dWa t e r C o n s e r v a t i o nV o l.19N o.4A u g===================================================================.,2005白洋淀地区近16年芦苇湿地面积变化与水位的关系*徐卫华1,欧阳志云1,*,I r i s v a nD u r e n2,郑华1,王效科1,苗鸿1,曹全虎3 (1.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系统生态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5;2.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I n s t i t u t e f o r G e o-i n f o r m a t i o na n dE a r t hO b s e r v a t i o n,P.O.B o x6,7500A A,E n s c h e d e,t h e N e t h e r l a n d s;3.河北省安新县水利局,河北安新071600)摘要:在野外实地调查的基础上,运用R S和G I S技术通过对1987年、1991年、1996年,2000年和2003年5期L a n d s a t T M/E T M遥感影像的解译和叠加分析,揭示了白洋淀地区16年芦苇湿地面积的变化规律,并分析水位与芦苇湿地面积关系。
研究结果表明,16年间,就整个白洋淀而言,苇地变化经历了"落-起-落"的过程,水域与耕地是苇地变化的两个主要方向,苇地与水域的转变主要发生在地势较低的北部与东部地区,苇地与耕地的转变主要发生在西北与西南的地势较高地区。
回归分析表明,在16年地表水位变化范围内,前2年的平均地表水位与当年苇地面积呈显著多项式关系y=-0.1573x2+215.90x-57989,决定系数为0.97;根据关系式,当地表水位低于6.9m时,苇地面积随水位的升高而增加,当水位高于6.9m时,苇地面积随水位的升高而降低。
这一关系式对于利用水位来调控苇地面积,协调芦苇与其他生产生活用水的关系,促进白洋淀芦苇湿地的可持续发展与水资源的合理利用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R S;G I S;白洋淀地区;苇地面积;水位中图分类号:P931.7;P3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242(2005)04-0181-04R e e dL a n dC h a n g e a n dI t s R e l a t i o n s h i pt oWa t e r L e v e l i nB a i y a n gL a k e S i n c e1987X U We i-h u a1,O U Y A N G Z h i-y u n1,I r i s v a nD u r e n2,Z H E N G H u a1,WA N G X i a o-k e1,MI A O H o n g1,C A O Q u a n-h u3(1.S y s t e m s E c o l o g y Ke y L a b o r a t o r y,R e s e a r c hC e n t e r f o r E c o-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S c i e n c e s,C A S,B e i j i n g100085;2.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I n s t i t u t e f o r G e o-i n f o r m a t i o na n dE a r t hO b s e r v a t i o n,P.O.B o x6,7500A A,E n s c h e d e,t h e Ne t h e r l a n d s;3.A n x i nC o u n t y Wa t e r C o n s e r v a n c y B u r e a u,A n x i n,He b e i071600)A b s t r a c t:B a s e do nR Sa n dG I St e c h n o l o g i e s,t h el a n d s a t T M/E T M s a t e l l i t ei m a g e s i n1987,1991,1996, 2000a n d2003w e r ei n t e r p r e t e da n da n a l y z e du s i n gt h eo v e r l a p f u n c t i o n,w h i c hs h o w e dt h et e m p o r a l a n d s p a t i a l r u l e s o f r e e dl a n dc h a n g e i nB a i y a n gL a k e i nt h e l a s t16y e a r s.T h e r e s e a r c hr e s u l t i n d i c a t e dt h a t:t h e a r e a o f t h e w h o l e r e e dl a n ds h o w e da t r e n do f"d o w n-u p-d o w n".Wa t e r a r e a a n dc r o p l a n d w e r e t h e m a i nl a n d c o v e r t y p e s t h a t r e e d c o n v e r t e d.L o w e r p l a c e s i nn o r t ha n d e a s t p a r t s o f B a i y a n g L a k e w e r e t h e o n e s o c c u r r e d t h e c o n v e r s i o nb e t w e e nr e e dl a n da n d w a t e r a r e a,a n dh i g h e r p l a c e s i nn o r t h w e s t a n ds o u t h w e s t o c c u r r e dt h e c o n v e r s i o nb e t w e e nr e e dl a n da n dc r o p l a n d.T h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 b e t w e e na r e ao f r e e dl a n da n ds u r f a c e w a t e r l e v e l w a sa l s os t u d i e d.T h er e s u l t r e v e a l e dt h a t t h e r e w a sas i g n i f i c a n t q u a d r a t i cr e l a t i o n s h i p b e t w e e nt h e a v e r a g e s u r f a c e w a t e r l e v e l i nt h e p r e v i o u s2y e a r s a n d t h e a r e a o f r e e d.T h e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e q u a t i o ni s y=-0. 1573x2+215.90x-57989(R2=0.97).T h i s r e l a t i o n s h i pw i l l b eo f g r e a t s i g n i f i c a n c ef o r c o n t r o l l i n gt h e a r e a o f r e e dl a n db a s e do ns u r f a c e w a t e r l e v e l a n di m p r o v i n gt h e e f f i c i e n c y o f u s i n g w a t e r r e s o u r c e i nB a i y a n g L a k e.K e y w o r d s:R S;G I S;B a i y a n gL a k e a r e a;r e e dl a n da r e a;w a t e r l e v e l芦苇湿地(简称苇地)作为一种重要的湿地类型,广泛分布于欧洲、非洲、大洋洲、亚洲与北美洲[1],我国各省也有广泛分布[2],并在提供造纸、编席、建房等原材料以及提供鸟禽栖息地、去除工农业污染物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3],其生态服务功能和生态价值也备受关注[3,4]。
而这些生态服务功能的维持和保育与水文因素尤其是水位的关系极为密切[5]。
因此,探讨苇地面积对水位变化的响应对于苇地的可持续管理和苇地水资源的合理高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白洋淀是华北平原最大的湖泊与湿地,不仅是我国重要淡水水产品生产基地之一,而且是大清河河系中重*收稿日期:2005-01-11*通讯作者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230090);国家基金委创新群体计划(40321101)作者简介:徐卫华,男,生于1977年,博士生。
主要研究方向是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在生态学中的应用。
要的蓄水枢纽,承担着缓洪、治涝和蓄水灌溉的重要任务,同时对调节小气候,补充地下水,维护河北平原的生态平衡都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6]。
但是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遇到干旱周期,加之上游工农业用水不断增加,导致湿地面积不断萎缩、苇地面积相应波动、芦苇(P h r a g m i t e s a u s t r a l i s )品质变差,芦苇产量也由60年代的8万t 下降到1996年的1.5万t [6],不仅影响到当地农民的收入,也影响到湿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及其生态服务功能的发挥。
本研究以白洋淀这一典型湿地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探讨该区苇地面积对白洋淀过去16年"干淀-高水位-低水位"变化过程的响应,旨在为白洋淀地区苇地资源与湿地资源的合理开发,水资源的有效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1研究区概况本研究选取整个白洋淀为研究对象,该区位于河北省中部,处于38º44'~38º59'N ,115º45'~116º16'E 之间,分属安新、容城、雄县、任丘、商阳五县管辖,其中安新辖区约占总面积的7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