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一物理必修一
2024-2025学年高一物理必修第一册(人教版)本章整合

的 速度 分类 瞬时速度:某位置(时刻)的速度,方向为该时刻的运动方向
物
测量方法:根据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可以代替瞬时速度,利用打点计时器测量
理
物理意义:表示物体速度变化的 快慢
Δ
Δ
量 加速度 定义式: =
方向:与 速度变化
,单位是 m/s 2 ,是矢量
的方向相同
意义:表示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辨析
①v很大,a不一定大,如飞机匀速飞行(Δv=0)
②Δv很大,a也不一定大,如高速列车启动(Δt很大)
③v=0,a不一定为零,如枪膛里刚发射的子弹
【例题2】 有关加速度方向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的方向与初速度v0的方向一定相同
B)
Δ
B.由a=
知,加速度a的方向与速度变化量Δv的方向一定相同
解析 质点在t=2 s时的瞬时速度v2=(3-3×22) m/s=-9 m/s;由公式x=3t-t3(m),
可知质点开始时的位置x0=0,2 s时的位移x2=(3×2-8) m=-2 m,则平均速度
2 -2
=
=
m/s=-1 m/s;由公式v=3-3t2(m/s)知,质点速度为0的时间t=1 s,则
坐标系
分类:一、二、三维坐标系
作用:用坐标描述运动物体的位置
时间间隔与时刻:在时间轴上,时间间隔用 线段 表示,时刻用
描述物体位置的变化,用从
描 位移 直线运动的位移等于
述
平均速度: =
末
初
点
表示
末 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是矢量
初 位置的坐标,即 = x2-x1
位置的坐标减
,方向与 位移 方向相同
高中物理必修一人教版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必修一人教版知识点总结高中物理必修一课程涵盖了力学、热学和光学的基础知识点,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物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以下是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的知识点总结:1. 力学部分力学是研究物体运动规律和相互作用的科学。
在高中物理必修一中,力学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知识点:- 质点和参考系:质点是只考虑质量而忽略大小和形状的点,参考系是研究物体运动时所选定的基准。
- 时间和位移:时间是物体运动过程的持续性,位移是物体位置的变化。
- 速度和加速度: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加速度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
- 牛顿运动定律: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第二定律(力和加速度的关系)、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 动量和冲量:动量是物体运动状态的量度,冲量是力在时间上的积累。
- 功和能:功是力在位移上的积累,能是物体所具有的能量。
- 机械振动和波:振动是物体或质点在其平衡位置附近往复运动的过程,波是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
2. 热学部分热学是研究物质的热性质和热现象的科学。
高中物理必修一中的热学部分主要包括:- 温度和热量:温度是物体冷热程度的量度,热量是物体内能的转移。
-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在热力学过程中的表现。
- 热力学第二定律:热力学过程的不可逆性。
- 气体定律:描述气体状态变化的定律,如波义耳定律、查理定律和盖-吕萨克定律。
3. 光学部分光学是研究光的性质及其与物质相互作用的科学。
高中物理必修一中的光学部分主要包括:-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 光的反射:光遇到物体表面时发生方向改变的现象。
- 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
- 透镜成像:透镜对光线的会聚或发散作用,形成实像或虚像。
这些知识点构成了高中物理必修一的核心内容,学生需要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大量的练习来掌握这些概念和原理,为后续的物理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024年高一物理必修1知识点总结(二篇)

2024年高一物理必修1知识点总结高一物理必修1是高中物理课程的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力学方面的基础知识。
以下是对该课程知识点的总结。
一、物理量和单位1. 物理量的概念和分类:物理量是用来描述物体性质、变化和相互关系的量。
按照不同性质,物理量可分为标量和矢量两类。
2. 常用物理量和国际单位制:介绍了常用物理量及其单位,如长度(米)、质量(千克)、时间(秒)、速度(米/秒)、加速度(米/秒²)等。
二、运动的基本概念1. 质点:物体可以看作一个点,忽略其大小和形状,称之为质点。
2. 运动: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
3. 系统和参照系:系统是指进行研究的物体或物体的集合,参照系是用来观察和描述物体运动的一个标准。
4. 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如果其运动轨迹是直线,则称之为直线运动,否则为曲线运动。
三、匀速直线运动1.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平均速度是指物体在某段时间内所走过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的比值;瞬时速度是指物体某一瞬间的速度。
2. 速度的代数和矢量表示:速度是一个矢量量,包括数值和方向两个方面。
3. 速度的相对性和加减法规则:相对速度是指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速度;速度的加减法规则要求将矢量按照代数方法进行运算。
4. 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和图象:位移是指物体从初始位置到结束位置所走过的路程和方向。
四、变速直线运动1. 加速度和速度的变化:加速度是指物体速度变化的速率。
2.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关系:在变速运动中,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定义与匀速运动相同。
3. 变速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和位移-时间图象:速度-时间图象是指物体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图;位移-时间图象是指物体位移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图。
4. 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随时间变化的直线运动称为匀变速直线运动。
五、自由落体运动1. 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牛顿第一定律又称惯性定律,即物体在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下,如果没有受到外力的作用,将保持原来的状态。
2024年人教版必修一高中物理全册课件

2024/2/29
17
04
能量守恒定律与动量定理
2024/2/29
18
功和能概念辨析及计算方法
功的定义及物理意义
能的概念及分类
功是力在空间上的积累效果,表示力对物 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所做出的贡献。
能是物体具有做功的本领,可以分为动能 、势能、热能等多种形式。
功和能的关系
功和能的计算方法
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做了多少功就有多 少能量发生了转化。
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
向心力是维持质点做圆周运动的力,向心加速度是描述质点做圆 周运动时速度方向改变快慢的物理量。
24
万有引力定律内容讲解
2024/2/29
万有引力定律内容
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引力,且这个引力与它们质量的乘积成 正比,与它们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引力常量
万有引力定律中的比例系数G,称为引力常量,其值由卡文迪许通 过实验测得。
13
牛顿运动定律内容讲解
2024/2/29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01
讲解惯性概念,阐述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其运动状态不会
发生改变。
牛顿第二定律(加速度定律)
02
阐述物体加速度与作用力、质量之间的关系,即F=ma,并解释
其物理意义。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
03
说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即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
5
学习方法与技巧分享
01
02
03
04
理解概念
掌握物理概念是学好物理的基 础,要注重对概念的理解和记 忆。
建立知识体系
将各个知识点联系起来,形成 完整的知识体系,有助于更好 地理解和运用物理知识。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全册课件【完整版】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全册课件【完整版】本课件适用于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材,涵盖了全册内容,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
课件采用了生动形象的动画和图表,以及清晰简洁的文字描述,使学习更加直观和有趣。
1. 物质和运动本部分介绍了物质的基本概念,以及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
通过生动的动画演示,学生可以更直观地理解物质运动的规律。
2. 力和运动本部分详细讲解了力的概念、作用效果以及牛顿三大运动定律。
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力与运动的关系。
3. 动能和势能本部分介绍了动能和势能的概念、计算公式以及它们之间的转化。
通过生动的动画演示,学生可以更直观地理解能量守恒定律。
4. 机械能守恒定律本部分详细讲解了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原理和应用。
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在物理问题中的应用。
5. 热力学第一定律本部分介绍了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原理,以及它与能量守恒定律的关系。
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热力学第一定律在物理问题中的应用。
6. 热力学第二定律本部分介绍了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原理,以及它与熵的概念。
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热力学第二定律在物理问题中的应用。
7. 气体动理论本部分介绍了气体动理论的基本概念,以及它与气体状态方程的关系。
通过生动的动画演示,学生可以更直观地理解气体动理论。
8. 固体和液体本部分介绍了固体和液体的基本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
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固体和液体的性质。
9. 热传导和热辐射本部分介绍了热传导和热辐射的基本概念,以及它们在热传递中的作用。
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热传导和热辐射的原理。
10. 热力学过程本部分介绍了等温过程、等压过程、等容过程和绝热过程等基本概念,以及它们在热力学问题中的应用。
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热力学过程。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全册课件【完整版】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高中物理必修一的知识,我们精心准备了这份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全册课件。
最新高一物理教案必修一优秀9篇

最新高一物理教案必修一优秀9篇高一物理必修一优秀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道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在具体问题中能够区分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2、知道力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一矢量,在解决具体问题时能够画出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3、知道力的两种不同的分类;能力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对某个力进行分析的线索和方法。
情感目标在讲解这部分内容时,要逐步深入,帮助学生在初中知识学习的基础上,适应高中物理的学习。
教学建议一、基本知识技能1、理解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力不仅有大小还有方向,大小、方向、作用点是力的三要素。
2、力的图示与力的示意图:3、要会从性质和效果两个方面区分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一)、对于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要准确把握这一概念,需要注意三点:1、力的物质性(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2、力的相互性;3、力的矢量性;(二)、力的图示是本节的难点。
(三)、力的分类需要注意的是:1、两种分类;2、性质不同的力效果可以相同,效果相同的力性质可以不同。
高中必修一物理教案篇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应用。
二、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参观或者录像等有关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获得社会生活中声的利用方面的知识。
三、德育目标通过学习,了解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进一步增加对科学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应用,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同学们好,在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有趣的声现象,知道了声的概念,包括声音(人耳能感觉到的那部分声)、超声(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和次声(频率低于20Hz的声)。
声在生活实际、工农业生产和现代科技中的应用非常广泛,请同学们说出所了解的利用声的实例。
(学生举例后教师总结)远处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可能的大雨,古代雾中航行的水手通过号角的回声能够判断悬崖的距离,这些都是声传递信息的例子。
2023年统编版高中物理新教材目录(必修一)
2023年统编版高中物理新教材目录(必修一)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运动的基本概念- 运动的描述- 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 运动图象的描述- 速度的合成与分解第二章变速直线运动- 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变化规律- 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变化规律- 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自由落体运动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及其应用- 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二定律- 牛顿第三定律- 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物体受到多个力的作用时的运动状态第四章力的合成与分解- 多个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力的合成- 力的分解第五章圆周运动- 物体做圆周运动的基本特征- 圆周运动的描述- 圆周运动的力学问题第六章动能、势能与机械能守恒- 动能- 势能- 机械能守恒定律- 使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第七章力学系统的基本特征- 力学系统的分类- 系统的内力和外力- 质心- 动量守恒定律第八章简谐运动- 简谐运动的概念- 机械振动的描述- 振动的参数- 简谐运动的能量第九章机械波的传播- 机械波的基本概念- 机械波的分类- 波的传播特征-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第十章光的基本概念- 光是一种什么样的自然现象- 光的反射- 光的折射- 球面反射和折射定律- 光的色散第十一章光的图像学- 光的传播方式- 几何光学的基本假设- 成像公式- 棱镜和光的偏振第十二章电学基础- 历史回顾- 电学基本实验- 电学基本定律- 电阻的基本概念和电阻定律第十三章电路基础- 电路图和电路元件- 奥姆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 电功率和其它基本概念- 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特点第十四章磁学基础- 磁学的基本概念- 安培力和洛伦兹力- 感应电流与感应定律- 洛伦兹力和霍尔效应第十五章荷尔蒙调节- 荷尔蒙的基本概念- 内分泌系统- 荷尔蒙调节的机制- 典型例子。
新教材2023年高中物理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时间位移课件
(√ )
(2)小明同学每天早上 6:00 起床,上学路上需要 10 分钟,6:
00 和 10 分钟都是指时间间隔。
(× )
知识点二 位置和位移 1.坐标系 (1)建立目的:定量描述物体的位置及位__置__的__变__化__。 (2)坐标系的三要素:原__点__、_正__方__向_和单位长度。 (3)常见的坐标系的种类:直__线__坐__标__系__、平__面__坐__标__系__和空间坐标 系。
1.时刻和时间间隔的区别与联系
项目
发展、变化 事物运动、发展、变化所
过程所经历的各个状态 经历的过程长短的量度
先后顺序的标志
项目
时刻
时间间隔
对应运动描述量
位置
路程、位移
用时间轴表示 用时间轴上的点表示 用时间轴上的线段表示
时间间隔通常指时间,要注意区分现实中的一些说法 与物理概念的区别。如学校中的“时间表”中显示的数字均为时刻, 列车售票厅内显示的是时刻表。
1:思考辨析(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2021 年 1 月 11 日早晨 7 时 36 分,天安门广场上五星红旗冉
冉升起,7 时 36 分指时刻。
北京时间 2021 年 6 月 17 日 9 时 22 分,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 飞船的长征二号 F 遥十二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 射。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以来的第 19 次飞行任务,也 是空间站阶段的首次载人飞行任务。飞船入轨后,将按照预定程 序,与天和核心舱进行自主快速交会对接。组合体飞行期间,航 天员将进驻天和核心舱,完成为期 3 个月的在轨驻留,开展机械臂操作、太空出舱 等活动,验证航天员长期在轨驻留、再生生保等一系列关键技术。
3.位移和时间的测量 (1)实验室中常用打点计时器在纸__带__上打出的点迹分布来记录时 间和位移。 (2)电磁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交__变__电源的计时仪器,工作电压 _约__为__8_ V。当电源频率是 50 Hz 时,每隔___0_.0_2__s_____打一次点。 (3)纸带上各点之间的距离表示相应时__间__间__隔__内物体的位__移__大 小。 (4)电火花打点计时器:计时原理与电磁打点计时器相__同__,在纸 带上打点的是电__火__花__和墨粉。
2024年高一物理必修一教案及知识点总结(二篇)
2024年高一物理必修一教案及知识点总结一、教案1. 教学目标:a. 掌握运用单位换算法则进行计算;b. 理解物理量的定义和测量方法;c. 理解位移、速度、加速度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2. 教学内容:a. 单位换算法则;b. 物理量的定义和测量方法;c. 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3. 教学过程:a. 导入:通过与学生的对话引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b. 授课:i. 单位换算法则:讲解单位换算的基本方法,并通过例题让学生进行练习;ii. 物理量的定义和测量方法:介绍物理量的定义和测量方法,以及常用的物理量和其单位;iii. 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讲解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并说明二者之间的关系;c. 拓展:以实际例子引导学生思考,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d. 实践:设计实际的物理实验,让学生亲自参与测量物理量并进行分析;e.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并提醒学生需要重点记忆的知识点;f. 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二、知识点总结1. 单位换算法则:a. 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b. 重要的单位换算关系,如秒和小时、米和千米、升和毫升等;c. 计算物理量时的单位换算。
2. 物理量的定义和测量方法:a. 什么是物理量及其分类;b. 测量物理量的方法,包括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c. 物理量的的量纲和单位。
3. 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a. 速度的定义和表示方法;b. 加速度的定义和表示方法;c. 速度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如速度等于位移除以时间、加速度等于速度除以时间等。
以上是高一物理必修一教案及知识点的简要总结,希望对你有帮助!2024年高一物理必修一教案及知识点总结(二)教学准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时间和时刻的区别和联系.2.理解位移的概念,了解路程与位移的区别.3.知道标量和矢量,知道位移是矢量,时间、时刻和路程是标量.4.能用数轴或一维直线坐标表示时刻和时间、位置和位移.5.知道时刻与位置、时间与位移的对应关系.1.围绕问题进行充分的讨论与交流,联系实际引出时间、时刻、位移、路程等,要使学生学会将抽象问题形象化的处理方法.2.会用坐标表示时刻与时间、位置和位移及相关方向3.会用矢量表示和计算质点位移,用标量表示路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时间位移的学习,要让学生了解生活与物理的关系,同时学会用科学的思维看待事实.2.通过用物理量表示质点不同时刻的不同位置,不同时间内的不同位移(或路程)的体验,领略物理方法的奥妙,体会科学的力量.3.养成良好的思考表述习惯和科学的价值观.4.从知识是相互关联、相互补充的思想中,培养同学们建立事物是相互联系的唯物主义观点.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时间和时刻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____位移的概念以及它与路程的区别.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生活中的时间与时刻.2.理解位移的概念,会用有向线段表示位移教学工具多媒体、板书教学过程一、时刻和时间间隔1.基本知识(1)时刻是指某一瞬间,时间间隔表示某一过程.(2)在表示时间的数轴上,时刻用点来表示,时间用线段来表示.(3)在国际单位制中,表示时间和时刻的单位是秒,它的符号是s.2.思考判断(1)时刻和时间间隔都是时间,没有本质区别.(____)(2)飞机____点____分从上海起飞,____点____分降落到北京,分别指的是两个时间间隔.(____)(3)____年____月____日23时____分在西昌成功将第16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升空.____日23时____分,指的是时刻.(√)探究交流时间的常用单位有哪些生活中、实验室中有哪些常用的计时仪器【提示】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秒,常用单位有分钟、小时,还有年、月、日等.生活中用各种钟表来计时,实验室和运动场上常用停表来测量时间,若要比较精确地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有时需要测量和记录很短的时间,学校的实验室中常用电磁打点计时器或电火花计时器来完成.二、路程和位移1.基本知识(1)路程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2)位移①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质点)位置变化的物理量.②定义: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一条有向线段.③大小:初、末位置间有向线段的长度.④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2.思考判断(1)路程的大小一定大于位移的大小.(____)(2)物体运动时,路程相等,位移一定也相等.(____)(3)列车里程表中标出的北京到天津122km,指的是列车从北京到天津的路程.(√)探究交流一个人从北京去重庆,可以乘火车,也可以乘飞机,还可以先乘火车到武汉,然后再乘轮船沿长江到重庆,如图所示,则他的运动轨迹、位置变动、走过的路程和他的位移是否相同【提示】他的运动轨迹不同,走过的路程不同;他的位置变动相同,位移相同.三、矢量和标量1.基本知识(1)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如位移、力等.(2)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如质量、时间、路程等.(3)运算法则两个标量的加减遵从算术加减法,而矢量则不同,后面将学习到.2.思考判断(1)负5m的位移比正3m的位移小.(____)(2)李强向东行进5m,张伟向北行进也5m,他们的位移不同.(√)(3)路程是标量,位移是矢量.(√)探究交流温度是标量还是矢量+2℃和-5℃哪一个温度高【提示】温度是标量,其正、负表示相对大小,所以+2℃比-5℃温度高.。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全套课件ppt
方法指导
一、理解质点 例1 2008年8月16日,牙买加运动员博尔特在北京奥运会 上以9秒69打破男子百米跑世界纪录,再创速度极限.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博尔特的100米飞奔中,可以将他看做质点 B.教练为了分析其动作要领,可以将其看做质点 C.无论研究什么问题,均不能把博尔特看做质点 D.是否能将博尔特看作质点,决定于我们所研究的问题
例如研究火车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一般选取火车作为 参考系;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时,常选地面或相对地面不 动的物体作为参考系,这时,参考系常可以略去不提,如 “汽车运动了”,就不必说成“汽车相对地面运动了”.
(2)参考系的选取可以是任意的.在实际问题中,参考系的 选取应以观测方便和使运动的描述尽可能简单为基本原则.
的研究,我们往往会抓住主要因素,忽
略重要因素使所研究的问题得到简化,
于是引入质点的概念。
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质量的点
基础梳理
知识精析
一、质点的条件 物体的大小,形状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的,可视为质 点。
二、质点 1.质点的特点:具有质量,占有位置,无体积和形状,是一 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实际上并不存在. 三、理想化模型 1.理想化模型是为了使研究的问题得以简化或研究问题方便而进 行的一种科学的抽象,实际并不存在. 2.理想化模型是以研究目的为出发点,突出问题的主要因素,忽 略次要因素而建立的物理模型.
出发点坐标
最高点坐标
落地点坐标
地面为原点
3m
8m
0
抛出点为原点
0
5m
-3 m
同步达标
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每题至 少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上 物理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提纲专题一:运动的描述 【知识要点】1.质点(A )(1)没有形状、大小,而具有质量的点。
(2)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实际并不存在。
(3)一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并不取决于这个物体的大小,而是看在所研究的问题中物体的形状、大小和物体上各部分运动情况的差异是否为可以忽略的次要因素,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参考系(A )(1)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的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2)在描述一个物体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即假定为不动的)另外的物体,叫做 参考系。
对参考系应明确以下几点:①对同一运动物体,选取不同的物体作参考系时,对物体的观察结果往往不同的。
②在研究实际问题时,选取参考系的基本原则是能对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的描述得到尽量的简化,能够使解题显得简捷。
③因为今后我们主要讨论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所以通常取地面作为参照系 3.路程和位移(A )(1)位移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化的物理量。
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
(2)位移是矢量,可以用以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一条有向线段来表示。
因此,位移的大小等于物体的初位置到末位置的直线距离。
路程是标量,它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
因此其大小与运动路径有关。
(3)一般情况下,运动物体的路程与位移大小是不同的。
只有当质点做单一方向的直线运动时,路程与位移的大小才相等。
图1-1中质点轨迹ACB 的长度是路程,AB 是位移S 。
BAB C图1-1(4)在研究机械运动时,位移才是能用来描述位置变化的物理量。
路程不能用来表达物体的确切位置。
比如说某人从O点起走了50m路,我们就说不出终了位置在何处。
4、速度、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A)(1)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位移s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的比值。
即v=s/t。
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也有方向,其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
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m/s)米/秒。
(2)平均速度是描述作变速运动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一个作变速运动的物体,如果在一段时间t内的位移为s, 则我们定义v=s/t为物体在这段时间(或这段位移)上的平均速度。
平均速度也是矢量,其方向就是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的位移的方向。
(3)瞬时速度是指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
从物理含义上看,瞬时速度指某一时刻附近极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瞬时速度的大小叫瞬时速率,简称速率5、匀速直线运动(A)(1)定义: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内位移相等,这种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根据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质点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位移相等,质点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质点的运动方向相同,质点在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大小和路程相等。
(2)匀速直线运动的x—t图象和v-t图象(A)(1)位移图象(s-t图象)就是以纵轴表示位移,以横轴表示时间而作出的反映物体运动规律的数学图象,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图线是通过坐标原点的一条直线。
(2)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一条平行于横轴(时间轴)的直线,如图2-4-1所示。
由图可以得到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如v1=20m/s,v2=-10m/s,表明一个质点沿正方向以20m/s 的速度运动,另一个反方向以10m/s速度运动。
6、加速度(A)(1)加速度的定义:加速度是表示速度改变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速度的改变量跟发生这一改变量所用时间的比值,定义式:a=0 tV Vt(2)加速度是矢量,它的方向是速度变化的方向(3)在变速直线运动中,若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则质点做加速运动; 若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则则质点做减速运动.7、用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A ) 1、实验步骤:(1)把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平放在实验桌上,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平板上,并接好电路 (2)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定滑轮,下面吊着重量适当的钩码. (3)将纸带固定在小车尾部,并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4)拉住纸带,将小车移动至靠近打点计时器处,先接通电源,后放开纸带. (5)断开电源,取下纸带(6)换上新的纸带,再重复做三次 2、常见计算:(1)2B AB BC T υ+=,2C BC CDT υ+=(2)2C B CD BCa T Tυυ--== 8、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A )(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 t =v o +at (减速:v t =v o -at ) (2).2ot v v v +=此式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3).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s=v o t+at 2/2(减速:s=v o t-at 2/2)(4)位移推论公式:2202t S aυυ-=(减速:2202t S aυυ-=-)(5).初速无论是否为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连续相邻的相等的 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为一常数:Δs = aT 2 (a----匀变速直线运动的 加速度 T----每个时间间隔的时间)9、匀变速直线运动的x —t 图象和v-t 图象(A ) 10、自由落体运动(A )(1) 自由落体运动 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
(2) 自由落体加速度(1)自由落体加速度也叫重力加速度,用g 表示.(2)重力加速度是由于地球的引力产生的,因此,它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其大小在地球上不同地方略有不,在地球表面,纬度越高,重力加速度的值就越大,在赤道上,重力加速度的值最小,但这种差异并不大。
图2-5(3)通常情况下取重力加速度g=10m/s2(3) 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v t =gt .H=gt 2/2,v t 2=2gh 专题二:相互作用与运动规律【知识要点】11、力(A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⑴力不能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
⑵物体间的作用是相互的。
2.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3.力作用于物体产生的两个作用效果。
⑴使受力物体发生形变或使受力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4.力的分类⑴按照力的性质命名: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⑵按照力的作用效果命名:拉力、推力、压力、支持力、动力、阻力、浮力、向心力等。
12、重力(A )1.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⑴地球上的物体受到重力,施力物体是地球。
⑵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2.重心:物体的各个部分都受重力的作用,但从效果上看,我们可以认为各部分所受重力的作用都集中于一点,这个点就是物体所受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
① 质量均匀分布的有规则形状的均匀物体,它的重心在几何中心上。
② 一般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几何中心上,可以在物体内,也可以在物体外。
一般采用悬挂法。
3.重力的大小:G=mg 13、弹力(A )1.弹力⑴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会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
⑵产生弹力必须具备两个条件:①两物体直接接触;②两物体的接触处发生弹性形变。
2.弹力的方向:物体之间的正压力一定垂直于它们的接触面。
绳对物体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而指向绳收缩的方向,在分析拉力方向时应先确定受力物体。
3.弹力的大小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弹性形变越大,弹力越大.弹簧弹力:F = Kx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劲度系数) 4.相互接触的物体是否存在弹力的判断方法如果物体间存在微小形变,不易觉察,这时可用假设法进行判定. 14、摩擦力(A )(1 ) 滑动摩擦力: N F f μ=说明 : a 、F 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 ;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b 、μ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 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F N 无关.(2 ) 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 O<f 静≤f m (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 说明:a 、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还可以与运动方向成一定夹角。
b 、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c 、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d 、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15、力的合成与分解(B )1.合力与分力 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它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在物体上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而那几个力叫做这个力的分力。
2.共点力的合成 ⑴共点力几个力如果都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上,或者它们的作用线相交于同一点,这几个力叫共点力。
⑵力的合成方法 求几个已知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
a.若1F 和2F 在同一条直线上①1F 、2F 同向:合力21F F F +=方向与1F 、2F 的方向一致②1F 、2F 反向:合力21F F F -=,方向与1F 、2F 这两个力中较大的那个力同向。
b.1F 、2F 互成θ角——用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平行四边形定则: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力,可以用表示这两个力的有向线段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它的对角线就表示合力的大小及方向,这是矢量合成的普遍法则。
求F 1、F 2两个共点力的合力公式:θCOS F F F F F 2122212-+=(θ为F 1、F 2的夹角)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法则。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F 1-F 2 ≤F ≤ F 1 +F 2(3) 合力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两个分力成直角时,用勾股定理或三角函数。
16、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A ) 1.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状态(1)一个物体如果保持静止或者做匀速直线运动,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2)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其速度(包括大小和方向)不变,其加速度为零,这是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运动学特征。
2.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是合力为零,亦即F 合=0(1)二力平衡:这两个共点力必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2)三力平衡:这三个共点力必然在同一平面内,且其中任何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即任何两个力的合力必与第三个力平衡 (3)若物体在三个以上的共点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通常可采用正交分解,必有: F 合x = F 1x + F 2x + ………+ F nx =0F 合y = F 1y + F 2y + ………+ F ny =0 (按接触面分解或按运动方向分解) 19、力学单位制(A ) 1 F 2图1-5-11.物理公式在确定物理量数量关系的同时,也确定了物理量的单位关系。
基本单位就是根据物理量运算中的实际需要而选定的少数几个物理量单位;根据物理公式和基本单位确立的其它物理量的单位叫做导出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