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地膜覆盖高产栽培技术

合集下载

马铃薯大拱棚四膜覆盖高产栽培技术

马铃薯大拱棚四膜覆盖高产栽培技术

00 8mm 的超微 膜 ,覆 好地 膜后 及时加 盖小 拱棚 , . 0
并将大棚 两头封严,以利保 温 。
5 田间管 理
51 苗期管 理 .
苗 期 外界 气 温在 一2~一3 ℃,重 点 要 做 好 保 温 工作。 出苗前 一定要压 好 棚膜 ,以增加 地温 ,促
4 科 学播种
块 进行栽 培; 二是 选择 3年内没种植 过马铃薯、 番茄 、 辣 椒 、茄子等 茄 科作物 的地 块 进行栽 培,以减少 病 虫害 的发生 ,有效 防止细 菌 『 生青枯病 的为害。
12 整地 施肥 .
晴 天将 挑 选 好 的种薯 放在 1 l ℃的 阳光下进 行 2~ 5 预 醒 ,以促 进 种 薯解 除 休 眠 ; 种 期 间每天 翻动 1 晒 次 ,使 种薯 均匀见光 ,并剔 除薯 形异 常 的混 杂种 薯 以及烂 薯、 薯、 形薯、老龄薯 、 眼坏 死的种薯 、 病 畸 芽

用 03 的磷 酸 二氢钾 5 . % O~7 g均 匀 喷洒 在植 株 Ok
叶片上 。
523 摘 除 花蕾 ._
当马铃薯 现蕾时应 及 时摘 除花蕾 ,以节约养分 , 使养分集 中供 给块茎 生长 。
冻伤薯 等 ; 晒种 2~ 3 d后切 块催 芽。
早 春 保 护 地 马 铃薯 高 产 栽 培 提 倡 测 土 配 方 施 肥 ,要根 据土 壤样 品化验 结果 和 目标 产量 对地 块 进 行合 理施 肥 。中等肥 力的土壤 ,每 67m 6 施土 杂肥 50 0k 、马铃薯配 方肥 (5l—8 0 0 g 1一21)10~ 10k 、 5 g 生物有机 肥 10k 。保 护地栽 培马铃薯 要将所 需肥 0 g
膜, 以备 寒流来袭 时及时覆 盖防冻。4 月中下旬撤 膜。

马铃薯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马铃薯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种 子 即 可 ( 般 5ml 右 ) 10 g种 子 播 13~ 一 n左 。 0 3
17m 6 苗床 。催芽 的种子一 般 7~8天 即可 出苗 , 干籽 般 l 5天左 右 出苗 。 3 苗期 管理

拔除 杂草 。 33 药 剂 防 治 -
播种 后至未 出苗 前可使用 化学除 草剂除 草 ,一般
夺 ・ ・ :串 ・ ・ ・ ・ ・ ・ ・ ・ ・ ・ ・ ・ ・ ・ ・ ・ ・ ・ 夺 -- ' ・ 夺 寺 争 夺 ÷ 争 夺 争 寺 寺 夺 寺 夺 孛 争 夺 夺 牵 4
覆盖保 护 , 进行 保温催 芽 , 提前 打破休 眠 。 芽方法 : 催 播 前 1 5~2 O天将 未发 芽 的种薯 用赤 霉索 ( 二 0) 九 处理

夺 ・ ・ ・ }
重 。有 条件 的可亩用 4 %氟乐灵 乳油兑 水 7 g喷洒 8 5k 于畦面 , 用钉耙耙 匀 , 可防治多 种杂草 。
般 三 四天浇一 次 。 天热 干旱时 , 一二天 浇一次 。 遇大 雨应 及时排 水 防涝。当幼 苗长 出 2~3片真 叶时 , 结合

播 种前用 钉 耙平地 , 把苗 畦踏 实 , 足底 水 , 浇 待水 浇水 追施一 次氮肥 , 亩施 尿素 5k 。 g 当幼苗 长 出 1~2片真 叶时第 一 次间苗 , 出 3~ 长 渗 下而未完 全渗完 时 即可均匀 撒播种子 。播种 后覆盖 薄层 细 培 养土 ( 筛 的农 家 肥 与 田土 各 5 % ) 没 4片真 叶时定 苗 , 过 0 盖 苗距 2~3c 同时 , 合 间苗定 苗 m。 结
浅黄 色 , 眼少 而 浅 , 芽 表皮 光 滑 。淀粉 含量 l%, 2 维生 素 C含量 2 /O 0mLl0g鲜薯 , 味好 。休 眠期 6 食 0天左 右, 植株 稳定 性较 好 , 退化 慢 。较抗 病 毒病 , 抗 晚疫 不 病 。春薯 亩产 10 5 0~2 0 。 50

浅谈脱毒马铃薯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浅谈脱毒马铃薯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浅谈脱毒马铃薯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摘要] 种植脱毒种薯能够解决马铃薯易退化、常受晚疫病为害、不易高产稳产的实际问题。

从品种选择、种薯处理、整地播种、田间管理、科学防治病虫害和适时收获等方面总结了脱毒马铃薯早春地膜覆盖栽培技术,为脱毒马铃薯的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词] 脱毒马铃薯;种薯;地膜覆盖;栽培技术马铃薯产量高,营养丰富,具有粮食蔬菜双重特点,是低脂肪、低热量、高蛋白的食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脱毒马铃薯地膜覆盖栽培,是近年来推广的新技术,一般可增产20%-70%,大薯率增加25%左右,还可以提早成熟,提早上市,增加效益,满足市场需求。

一、选择优良品种应选用早熟、高产、抗病的脱毒品种。

种薯要求薯形整齐,大小适中表皮光滑细嫩,芽根鲜明,薯块完整,无病虫害,无冻伤的壮龄薯。

二、选地整地施肥地膜马铃薯选地要求是土壤肥厚疏松,透气良好,排灌方便。

整地应深耕30cm,并深浅一致,细犁细耙,达到深、松、平、净、土碎无坷拉,干净无杂物,墒情要好,必要时应先灌水增墒再平整地。

地膜马铃薯,生长期追肥太费事,必须在耕地时一次性施足底肥。

应用硫酸钾复合肥每亩用量50-65kg,化肥上面施优质农家肥,用量为每公顷40m3,为了防治地下害虫,在施肥时每公顷应用白龟地虫管一年10kg与化肥拌匀后施入,可以有效防治地老虎、蝼蛄以及鼠害等。

整好地后起垄做畦。

垄宽75cm、高20-30cm左右。

行距30cm左右,株距20cm左右。

三、种子处理先将种薯放在阳光下晒2-3d,每天3-4h,去除病薯、坏薯。

提倡采用整薯播种,大的种薯应进行切块,切块种薯不应小于50g,一般薯块重量20-25g,每个切块应带有1-2个芽眼,并将切好的种块放在阳光下晾晒,然后用草木灰加入4-8%甲基托布津或多菌灵均匀拌种,促进切口愈合并消毒。

四、切种、催芽1.切种:每个种块重30—50g。

2.切种时如发现病薯,将病薯剔除后及时对切种工具进行消毒。

鄠邑区地膜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鄠邑区地膜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鄠邑区地膜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要点摘要:马铃薯是仅次于水稻、玉米、小麦的重要粮食作物,不仅产量高效益好,同时也是十大热门营养健康食品之一。

马铃薯已成为我区主要粮经作物之一,本文阐述了鄠邑区地膜马铃薯生产概况,重点总结马铃薯绿色高质高效栽培技术要点,为种植户提供技术帮助。

关键词:地膜;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鄠邑区位于关中平原中部,南依秦岭,北临渭水,是西安市粮食作物主产区之一,临渭河沿岸以沙壤土为主,适合薯类栽培种植,2019年以来马铃薯播种面积常年稳定在6000亩左右。

为不断完善和精细化地膜马铃薯栽培技术,改善鄠邑区目前马铃薯栽培管理方面存在不足,结合近年来开展马铃薯新品、新技术试验示范情况,总结出适合我区马铃薯高质高效栽培的几个技术要点,为今后马铃薯高产、优质、增效发展提供技术指导。

一、品种选择优良品种是关键。

根据区域特点和气候环境条件及市场需求,选择适宜区域栽培的抗性好、丰产性高品种,严格选用经过审定的质量达标的脱毒种薯。

以兴佳2号、希森6号、沃土5号、云薯等为主,结合市场需求,早、中熟品种合理搭配部署[1]。

二、选地、整地、播种(一)选地:尽量轮作倒茬,选择三年以上未种过马铃薯及其他茄科作物有机质含量丰富、排灌方便、远离污染源的地块,前茬作物未使用过咪唑乙烟酸、氟磺胺草醚、氯嘧磺隆、甲磺隆、异嘌草松等除草剂。

忌选用甜菜、向日葵、茄子、辣椒、白菜等与马铃薯有共同病害的茬口。

严禁选用前茬施用过长残效除草剂的地块。

(二)整地:清理前茬根茬、残膜等杂物,机械深翻20cm-30cm,坚持化肥减量、有机肥替代化肥的绿色施肥原则,结合深翻每亩施入充分腐熟农家肥2000-3000公斤或者商品有机肥200-300kg,耕后耙耱整平。

(三)播种:播种时间:鄠邑区地膜马铃薯播种时间2月上旬至3月上旬(10cm土层温度恒定在10℃),确保播后马铃薯正常出苗。

播种机械:选用单垄双行、机械作业一次性完成开沟、起垄、除草、施肥、播种、覆土、覆膜、铺设滴灌(喷灌)带等工序配套动力为60kw以上轮式拖拉机。

地膜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

地膜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

地膜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作者:赵雯霞来源:《河南农业·综合版》 2014年第23期沈丘县农作物种子管理站赵雯霞马铃薯地膜覆盖栽培是近年兴起的一种新型高效栽培方式,一般2月上中旬播种,5月下旬至6月初收获,每667m2产量可在2 000kg以上,此时茄果类、瓜类蔬菜尚未大量上市,市场价格在 2.2元/kg左右,效益十分可观。

地膜马铃薯大部分生育期处于冬闲阶段,管理简单,特别适合农区作为冬季农业开发项目与其他作物开展间作套种。

一、冬前深耕整地,早施有机肥作基肥选择适宜马铃薯生长的沙壤地,深耕2~3次,1月上中旬结合深耕每667m2施腐熟厩肥或灰渣2 000~3 000kg作基肥,促进土壤熟化和疏松。

1月底2月初刨沟1~1.2m做畦,沟宽30cm左右,在畦中央开沟后每667m2沟施三元复合肥40kg作底肥。

二、先用良种,精细催芽于2月上中旬,精选种薯,使用脱毒种薯,把种薯从库中取出,放于室内催芽。

选用良种是马铃薯高产栽培的一个重要环节。

比如豫薯1号、豫薯2号等。

地膜马铃薯宜选择早中熟品种,避免高温结薯。

播前15~20d将种薯切块(50g/粒以上)后或整薯(20~30g/粒)催芽,用1~2mg/L赤霉素溶液浸种5~10min,切块种薯浸种浓度宜低、时间宜短。

赤霉素处理后用湿河砂或湿稻草覆盖,置于大棚内催芽,保证温度在18~20℃之间,空气湿度70%左右,10d后即可出芽,芽长1cm时让种薯见光,促薯芽绿化粗壮。

三、适时播种,合理密植构成马铃薯的产量因素是单位面积株数与单株产量的乘积。

单株产量是由单株结薯数字与单薯重确定的,而群体增产与单株增产之间是矛盾的。

当单位面积株数增加时,单株产量相应降低,两者都与栽植密度存在着一定的依存关系。

在一定密度的范围内,群体的产量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单株产量随密度的增加而降低。

因此,确定密度必须考虑群体产量与个体产量两个相矛盾因素协调统一。

如果密度过小,虽然单株发育好,产量高,但由于单位面积内总株数小,结薯较少,产量不高。

马铃薯地膜覆盖种植的方法有几种

马铃薯地膜覆盖种植的方法有几种

马铃薯地膜覆盖种植的
方法有几种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马铃薯地膜覆盖种植的方法有几种
马铃薯地膜覆盖种植的方法一般有两种:
(1)先播种后铺膜先播种后铺膜的方法是按照常规的方法先播种,然后铺地膜。

铺地膜时膜要紧贴垄面,拉紧拉实,垄的两边压土后用脚踩实,垄面上每隔几米可以压上一些土,以防薄膜被风掀起。

马铃薯出苗时要及时人工破膜放苗,以防将苗烫伤。

(2)先铺膜后播种先铺膜后播种的方法是先起垄,铺上地膜,经过几天的阳光照射,待垄内的温度逐渐升高后播种。

马铃薯播种时,用小铲或打孔工具按照株距在垄上破膜打孔后播种,孔不要太大,深浅力求一致,深度8~10厘米。

播种后盖上湿土,并将膜孔用土压实。

2。

高寒地区马铃薯地膜覆盖高产栽培技术

高寒地区马铃薯地膜覆盖高产栽培技术
每个 切块都 带有 1 —2个 芽 眼 , 块 用 的刀 具 , 切 需
用 3 高锰 酸 钾 或 7 酒 精 消 毒 , 切一 次 薯 消 5 每 毒一 次 。也 可采 用 5 的盐 开水 消 毒 , 过薯 块 0/ 9 6 切
收 稿 日期 : 0 20 — 1 2 1-21
根 据土 壤肥 力和 生长状 况确 定追 肥时 间 。一 ( 转第 2 5页 ) 下 6
4m 在 垄面 上 压 土 带 , 以防 止 大 风 揭膜 。采 用 双 行栽培 , 品字 型 点 播 。行 距 为 4 m, 距 为 2 0e 株 O c 每 6 7m。留苗约 4 0 0株. m, 6 0 种植 时依 株 行 距 大小 用开孔 器 打 8 1 m 深 的孔 。然 后 将 种 薯 — 0c 萌芽 朝上 摆放 , 并用 开 孔 器 中的 土封 严 膜 孔 。在 春季 多风 季节 要 经 常注 意 对 地 膜 的检 查 维 护 , 如 发现 破裂 口, 细湿 土封 压好 。 用
作 者 简 介 :韩 永 庆 ( 92) 男 , 专 , 理农 艺 师 , 从 事 农 技 推 广 工 作 。 16 一 , 中 助 现
赵战峰 : 中西 医结 合 治 疗 犊 牛 腹 泻
薯 。每 6 7m 6 需用 种 薯 约 1 5k 。大 的薯 块 进 2 g
此 时应 及时摘 除 花蕾 , 减少养 分 消耗 , 提高养 分利 用 率 , 进薯 块发 育 。 促
2 3 根 外 追 肥 .
行 切 块 。一 般 每块种 薯 重 量保 持 约 3 , 保 证 0g 并
26 0 0 无 霜期 只有 6 —7 , 0 —31 0m, 5 6d 年降 水量
4 8 8 2 —5 2mm。所 以选 择 地 膜 覆 盖 可 避 免 因 早 霜

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1)详解

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1)详解

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一、概述(一)马铃薯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马铃薯适合于地势高燥、土松地肥、土层深厚。

易于排灌的沙质土壤种植。

全生育期所需有效积温1300-1400度。

春播应防晚霜的冻害,在10厘米地温稳定在7-8度(3月上旬)即可播种。

秋播应躲避高温闷热天气。

当气温高于28度时,应用小水勤浇来降低地温。

为防止病虫害的发生,一般连续种植3年时,应搞好轮作换茬,可与粮、棉、菜等多种作物间作套种。

二、马铃薯的生物学特征(一)马铃薯的植物学特征马铃薯是茄科茄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全株可分地上和地下两大部分,地上部分有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地下部分有根、匍匐茎和块茎。

1、根:马铃薯只在主茎的基部紧靠芽眼的部分产生吸收根系和不定根,这些根深度可达到70厘米,水平伸展30厘米左右。

2、茎:马铃薯的茎主要由主茎和块茎构成。

(1)主茎:主茎是由块茎芽眼中抽生出来的枝条所形成的,分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茎高50-100厘米。

早熟品种的茎杆细小,中晚熟品种茎杆高大。

(2)块茎:块茎就是我们平时所食用的马铃薯(洋芋),块茎是茎的变态。

块茎的颜色、形状因品种而异。

3、叶:初生叶为单叶,全缘、颜色较浓。

随着植株的生长,逐渐形成奇数羽状叶4、花:马铃薯的花瓣呈五角形,一般呈黄绿色或灰黄色。

早熟品种花数少,有的品种只现蕾不开花,中晚熟品种的花序多,花期长。

5、果:马铃薯的果实呈球形或椭圆形,每个果内含种子80-300粒。

马铃薯种子休眠期长,当年发芽率低,种子的寿命可保持10年以上。

马铃薯种子也能繁殖后代。

(二)马铃薯的生育周期1、发芽期:从块茎上的芽开始萌发到幼苗出土是马铃薯的发芽期。

发芽期的生长以地下主茎生长为主,是马铃薯扎根、结薯、保证后期茎叶健壮生长发育的基础,也是构成产量的基础。

块茎萌发时所需的营养和水分,主要由种薯本身提供,因而对大一点的种薯块,大家经常说母肥儿壮。

2、幼苗期:从幼苗出土到现蕾一般为20-25天。

出土半月左右地上主茎形成6-8片叶为幼苗前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铃薯地膜覆盖高产栽培技术
摘要充分利用光热和现有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是当前种植业结构调整中值得探索的一条途径,也是促进农民增产、增收的有效方法。

我乡从2007年开始,经过3年不断的摸索与实践,至现在,因地制宜地摸索出马铃薯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模式,为我们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马铃薯栽培;经济效益;增收
中图分类号[s-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38-0032-02
马铃薯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模式是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栽培方式。

良亩乡从2007年开始,经过不断的示范种植到2010年全乡共计示范种植面积达350亩,经实地验收平均单产为2 317kg/667m2(按现市场价格2.0元/kg计算)亩产值达4 600元。

比种植油菜亩新增产值4 000元。

达到了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并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1 地块选择
马铃薯喜肥耐旱怕积水,选地时应选前茬未种植过西红柿、烟草等茄科作物,并且地下水位要低、土壤肥沃、结构蔬松、土层深厚、排灌方便的沙土或沙壤土的田块为宜。

2 整地与施肥
在前茬作物采收后,把田间积水排除干净,作物茎秆清除干净。

深耕翻犁,耙平、结合施肥、开沟起垄。

起垄时,垄的走向要根据地块排水条件来确定。

垄宽要求60cm~70cm,垄高15cm~20cm。

由于地膜覆盖种植马铃薯出苗以后生长快,养分消耗多,为防止土壤肥力下降,马铃薯生长发育出现缺肥,播种时必须重施底肥。

以保证马铃薯在整个生育期对养份的需要。

马铃薯种植施肥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助,配合氮、磷、钾肥施用。

一般每亩施用厩肥1 500kg~2 000kg、尿素5kg~10kg、硫酸钾4kg~8kg、钙镁磷肥25kg~30kg。

在起垄时,开沟将农家肥撒施在哇面,化肥应施在哇面内离种薯5cm 的地方,不能与种薯直接接触,以防烧种、影响出苗。

3 品种的选择
选择优良品种是马铃薯栽培能否获高产、稳产、优质的关键。

一般选用适销对路的生育期短、品质优、丰产性、抗病性较好的早、中熟品种。

在我地种植中选择的品种主要有垻薯8号、克新1号、米拉、宁薯6号、宁薯10号等。

4 种薯处理
为了保证播种质量,在播种前必须精选种薯。

薯块应选择健全无病虫害,薯型较好,薯皮柔嫩、光滑、大小适中,薯肉较坚实,品种特征很明显的薯块作为种块。

选择好种薯以后,就进行切块,每种块最好切成30g~40g,最多不能超过50g,并且每个种块保留2个~3个芽眼为好。

注意切刀要进行消毒,可用75%的酒精浸泡消毒,同时将切好的种薯用多菌拌糊进行切口消毒即可。

5 种薯催芽
马铃薯种薯在播种前采取催芽是一项有效的增产措施。

它可以减少种后不出苗的现象,还可以提早出苗,生长快,结薯早,产量高。

种薯一般多采用自然催芽法,选择无病虫的种薯,置放在通风透气,阴凉避雨的室内或楼台上堆放催芽。

一般催致种薯普遍带有2个~4个芽,芽长1cm~2cm的粗壮芽为好。

6 适时播种
马铃薯的播期对增产有很大的影响。

在按排播期的时候,应该考虑播种后低温对种薯及出土幼苗的影响,播种的后温过低,种薯出土幼苗容易受冻,影响苗齐,故确定播种期很关键。

我们一般选择土温稳定在7℃~10℃时播种。

并根据几年的播种情况,以12月下旬到1月上旬播种为宜。

7 合理密植
合理密植是马铃薯获得丰产的中心环节。

种植密度应根据肥力、地利、土质、品种来确定当地种植密度,植株高大,分枝多,茎长,结薯分散的品种适宜种稀,反之适宜种密;且肥田宜种稀,瘦田宜种密;早熟品种宜种密,中熟品种宜种稀。

播种规格一般起垄
60cm~70cm,垄上双行植哇,哇内行距为25cm~30cm,株距为25cm,开沟播种,播种深度5cm~6cm,播种时避免种薯与肥料接触,同时将芽块在大小一致、芽长相近的种播种在同一垄上,种块的芽尖或芽眼向上,与水平面垂直,以利齐苗管理。

马铃薯的用种量为
130kg/667m2,亩栽4 000穴~4 500穴。

播后盖5cm~6cm薄土层。

8 覆膜
覆膜质量的好与坏也是获得高产的关键。

种植起垄播种后应及时覆膜,防止土壤水分蒸发散失。

覆膜最好是3人进行,1人铺膜,2人随后培土压膜,固定地膜,四周用土封严实,才能保证膜内的温度。

9 田间管理
9.1 早定苗、早中耕培土
膜内的马铃薯出苗后,容易顶苗,或“卡”苗,就需要人工把膜破口,把苗引出膜外。

待齐苗后要匀苗、定苗,每穴保留1~2株壮苗,将多余的弱小苗剥除,以利苗壮、薯大、高产。

整个生育期要求培土2次,第1次在苗高10cm~15cm时进行,上土5cm~6cm,以松土,灰草土为主;第2次培土在封行前进行,尽量向苗根培土,培土要宽,上土3cm~4cm,以创造结薯多而大的条件。

9.2 根外追肥
在幼苗期、结薯期、薯块膨大盛期各用0.3%磷酸二氢钾或0.5%尿素液进行叶面喷施,防止植株早衰。

9.3 前期防干旱
马铃薯在整个生育期中,现蕾至开花期是一生中需水最多时期,应保持有足够的水分。

如果遇干旱,不注意对水分的管理,常会导致严重减产。

因此,播种后,出苗期、现蕾期、开花期要防止干旱,
土壤要保持充分潮湿的壮态。

遇干旱时要及时适度灌水,水层宜浅不宜深,不能浸过哇面泡到种薯为度,并及时排水落干,切忌水淹。

9.4 清沟防涝
在马铃薯生长期间,如果遇到连绵阴雨天气或长时间大雨时要注意清沟排水,防止田间渍水,造成烂薯;且田间湿度过大,影响薯苗生长,易造成晚疫病等病害的发生。

9.5 加强虫病防治
马铃薯除了选抗病品种,去除患病种薯,做好种薯消毒等工作外,还要重视田间观察,及时施药防治。

在生长期间常见的病虫害有晚疫病、病毒病、青枯病和蚜虫等,在防治方面上要做到勤检查细防治。

防治病毒病时可采用25%瑞毒霉1 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每隔5d~7d喷1次,连续喷2次~3次。

晚疫病在高温高湿时易发生,发病期可用75%甲双灵或25%的瑞毒霉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每隔10天喷雾1次,连续喷2次~3次。

防治蚜虫可用40%乐果乳油1 000倍液喷雾。

10 收获
马铃薯植株生长停止,茎叶大部分枯黄,茎与块茎容易脱落,块茎色泽正常时即可收获。

收获后应将薯块摊开凉干水分后,再进行贮存或上市销售。

如利用块茎选种的应提前5d~7d收获,以减轻生长后期高温不利的影响,提高种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