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

合集下载

马铃薯高产栽培种植技术要点

马铃薯高产栽培种植技术要点

马铃薯高产栽培种植技术要点马铃薯是一种常见的作物,在许多地方都有种植。

马铃薯的高产栽培种植技术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影响着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

下面我们来谈一谈关于马铃薯高产栽培种植技术的要点。

一、地块选择选择种植马铃薯的地块非常重要。

要选择土层深厚、排水良好、土质疏松的地块,这有利于马铃薯的根系生长和通气。

要选择阳光充足、风力和风向适宜的地块,这有利于马铃薯植株的健康生长。

要避开连作地块,以及有病虫害历史的地块,以免影响马铃薯的生长和产量。

二、马铃薯品种选择选用适合当地生长环境的马铃薯品种非常重要。

不同地区的生长环境有所不同,对马铃薯的要求也会有所不同。

在选择马铃薯品种时,要结合当地的气候、土壤等因素来进行选择,以保证马铃薯能够在最适合的条件下生长,进而获得更好的产量和质量。

三、施肥技术在马铃薯生长期间,施肥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在种植前要进行基础施肥,通常可以选择有机肥和化肥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施肥。

基础施肥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供充足的养分和有机质,提高土壤的肥力,为马铃薯的生长提供良好的条件。

在生长期间要及时追肥,根据马铃薯的生长状况和需求来进行追肥,以保证马铃薯植株的养分供应,提高产量和质量。

四、密植技术在马铃薯的种植过程中,密植技术是一种有效的提高产量的方式。

适当的密植可以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但是密植的前提是要保证正常的生长发育和通风透光。

在实际种植时,可以根据当地的生长环境和马铃薯品种的特点来确定合适的密植程度,以实现最大化的产量。

五、灌溉技术适当的灌溉是保证马铃薯生长的关键。

在不同的生长阶段,马铃薯对水分的需求也会有所不同,因此在实际种植中要根据生长状况来进行灌溉,避免出现缺水或者过湿的情况。

要注意灌溉的方法和时机,保证土壤水分的均匀分布和马铃薯根系的充分吸收。

六、病虫害防治病虫害是影响马铃薯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因素。

在种植过程中,要加强对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及时发现病虫害的情况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马铃薯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马铃薯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马铃薯高产高效栽培技术马铃薯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农业生产中,马铃薯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是农民们非常关注的问题。

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不仅可以提高产量,减少生产成本,还可以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

下面我们来详细介绍一下马铃薯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一、种植选址选址是关键的一环。

要选择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地块,以保障马铃薯的生长。

要选择没有轮作过马铃薯的地块,以避免地块土壤中的病虫害。

二、马铃薯品种选择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土壤和生态环境的马铃薯品种。

不同品种适应性不同,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以确保产量和品质。

三、种植密度和行距种植密度和行距直接影响着马铃薯的生长和产量。

一般来说,马铃薯的种植密度为30-35万株/亩,行距为70-75厘米。

通过合理的种植密度和行距可以使马铃薯的光照、通风和施肥更加均匀,进而提高产量。

四、施肥技术马铃薯的生长需要充足的营养物质,因此施肥是非常重要的。

在施肥方面,要根据土壤类型和马铃薯的生长期合理施用有机肥、复合肥等肥料,避免过量施肥造成土壤污染和作物生长不良。

通常情况下,春季开垦后先施底肥,再适时进行追肥,以保障马铃薯的养分需求。

五、良好的管理良好的管理是高产高效栽培的关键。

包括及时除草、松土、病虫害防治等工作。

除草可以提高土壤的透气性和保湿性,提高马铃薯的养分吸收。

定期的松土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并促进植株的生长。

病虫害防治也是非常重要的,要及时发现和采取措施防治病虫害,以保证马铃薯的健康生长。

六、合理的灌溉合理的灌溉是马铃薯高产高效栽培的重要环节。

要根据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确定灌溉量和灌溉频次,避免干旱和过湿对马铃薯的影响。

在春季、夏季生长期,宜在早晨或傍晚进行灌溉,以适当减少蒸发损失和避免植株受热蒸发的影响。

七、及时采收及时采收也是保证马铃薯高产高效的重要环节。

马铃薯采收的时间要根据不同品种和生长周期来确定,一般来说,要在马铃薯块茎充分长大后,皮薄心实的时候进行采收,以保证马铃薯的品质和产量。

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

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

Z i f u j i n g y a n近些年来,农户们也在不断的利用现代可以挖掘探索马铃薯的高产栽培技术。

一、选择土壤、整地1.土壤选择选择好的土壤是种植马铃薯获得高产的基础,一般要选择土壤肥沃、土壤疏松、耕层25-30cm ,有机质含量的中性土壤或PH5.5-6.5的微酸性的砂质土壤。

前茬作物不是茄科作物块(根)茎作物甜菜等作物,地块排灌方便,便于在雨天排涝,干旱时灌水,以保证马铃薯生长正常所需的水分要求。

2.整地马铃薯是浅根作物,用块茎播种后长出的须根穿透力差,大多分布在30-40cm 深的土层。

在块茎播种后出苗前,根系在土壤中发育得愈好,幼苗出土后植株长势就愈强,产量也就愈高。

所以,整地质量直接影响块室生长,精细整地、深耕做高畦是保证马铃薯高产的基础。

一般按畦高35-40cm ,畦宽1.10-1.20m 的规格整地,畦面中间开1条施肥沟,供施基肥用。

3.施足基肥施肥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亩用(俄罗斯产)复合肥75kg ,加土杂肥300-400kg ,均匀地撒施在施肥沟内,并盖土,等待马铃薯播种。

二、选好种薯,适时播种?要选用结薯早、块茎膨大块、休眠期短、高产、优质、抗病的早熟品种,目前正在大力推广使用脱毒薯种,因为脱毒薯具有苗出苗早、植株健壮、叶片肥大、根系发达、抗逆性强、增产潜力大等诸多特点。

播种前20d 种薯出窖,选择无畸形、无尖头、无芽眼坏死、无病斑与腐烂的块茎于散射光下进行催芽,催芽后播种。

机播芽长控制在0.5cm ,人工播芽长控制在1.0cm 。

种薯切块在播前2-3d 进行,切块不宜过小,以免切块中水分、养分不足,影响幼苗发育,且不抗旱,容易造成缺苗。

切块大小不宜低于25-50g ,每个薯块要保持有1-2个芽眼,切时应切成立体块,多带薯肉。

切块时如遇病烂薯污染了切刀,则必需进行切刀消毒,用1:200漂白粉或0.1%-0.2%高锰酸钾溶液浸泡10s 后再用,以避免传染健康种薯。

马铃薯高产的技术措施

马铃薯高产的技术措施

马铃薯高产的技术措施1、增产关键技术措施(1)增产基因育种技术一是扩大基因池,以改变抗病性、抗逆性、性状优良程度的基因搭配(例如抗病毒基因),筛选出高产的品种。

二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改良育种变异,利用外来基因水平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品质、耐贮性和抗逆性等。

(2)改进栽培技术一是提高田间管理技术,做到科学施肥、抗病灾害、施用生物有机肥料等,提高马铃薯产量。

二是改进栽培技术,例如深耕、浇水、腐熟地、收获等方面的做法,有助于提高作物产量。

(3)利用高新技术提高生长效率例如利用激光扫描仪、机器视觉和增强现实技术,对田间作物生长情况进行定点、实时监测,从而提高育种品种的产量和品质。

2、防治病虫害及其他防护技术(1)重视病虫防治技术,加强病虫害的监测预警,迅速采取灭虫、防污等措施,降低病虫害的危害。

(2)采取植保技术和农药投施,以有效减少病虫害或危害,提升马铃薯产量。

(3)实施有机、无公害种植技术,种植过程中避免使用化学肥料、激素或农药来增产,降低施用化学肥料的比例,促进马铃薯的高产。

(4)采用最新的养分精施技术,有效利用氮、磷、钾及其他重要养分,降低浪费、提高利用率,改善土壤质量,为马铃薯提供充足的养分环境,从而提高产量。

3、人工气象技术(1)应用气象自动监测技术,进行气象要素定时监测,并利用气象自动集灌投施系统进行精准灌水投施,以此改善马铃薯的生长、繁殖等气象条件,提高产量。

(2)利用农业气象信息技术,解析大气中的温、湿、云的数据,以及土壤、植物表面温度数据等,针对马铃薯孵化环境进行定制化气象服务,提出最优马铃薯种植方式,以便达到节水省用的双赢效果。

4、多种生物侵害控制技术(1)根据马铃薯种植环境,利用天然防治来杀灭作物害虫,提高马铃薯抗病性。

(2)利用诱导剂等调控技术,释放气态诱导剂,激活农作物本身的抗病能力,有效杀灭马铃薯害虫。

(3)开发天然成分抗性、无公害特性强的新型农药,可以实现精准施药,做到安全有效,以达到防控害虫的目的。

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要点一、引言马铃薯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营养价值高,可供人们食用和加工。

为了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需要掌握一定的栽培技术。

本文将从土壤选择、种植方式、肥料施用、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二、土壤选择1. 选择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地种植马铃薯。

2. 马铃薯不适合在酸性土壤中生长,应选择PH值在5.5-7之间的土地。

3. 土地深厚度应达到30厘米以上。

三、种植方式1. 种植时间:在北方地区,适宜在4月中旬至5月上旬进行春季种植;在南方地区,适宜在10月底至11月初进行秋季种植。

2. 种植方式:可以采用整地机或手工开沟进行播种。

播种深度约为8-10厘米,行距约为60-70厘米。

3. 灌溉:马铃薯对水分需求较大,应及时进行灌溉。

在干旱地区,应采用滴灌或喷灌等节水灌溉方式。

四、肥料施用1. 施肥时间:在春季种植的马铃薯中,应在播种前进行底肥施用;在秋季种植的马铃薯中,应在播种后进行追肥施用。

2. 施肥量:一般情况下,每亩土地需要施用有机肥2000-3000公斤、复合肥200-300公斤。

3. 施肥方法:可以采用沟施、穴施或撒施等方法进行。

五、病虫害防治1. 马铃薯晚疫病是影响马铃薯产量和质量的主要病害之一。

可以采用药剂防治或生物防治。

2. 马铃薯象甲是常见的害虫之一。

可以采取化学防治或物理防治措施。

3. 注意排水和通风,避免土壤过湿和温度过高引起的病虫害。

六、其他注意事项1. 及时除草,保持土壤湿润。

2. 注意病虫害的监测和预防,避免病虫害大面积发生。

3. 及时采收,避免马铃薯过度老化或发芽。

七、结语以上是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要点的详细介绍。

在实际种植中,还需要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等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

希望本文能够对广大农民朋友有所帮助,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

马铃薯高产优质规范化栽培技术

马铃薯高产优质规范化栽培技术

马铃薯高产优质规范化栽培技术马铃薯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我国主要的主食作物之一。

为了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保障粮食安全,需要进行高产优质规范化栽培。

下面就马铃薯高产优质规范化栽培技术进行详细介绍。

一、选种选择适应当地气候条件、抗逆性强且高产优质的品种进行种植。

具体要求:抗寒、抗旱、抗病虫害、丰产、品质好等。

同时建议选择自有的种薯,以确保品质。

二、土壤准备选择土层深厚、排水良好、肥力较高、土壤粒度适中的土地。

在栽培前对土壤进行改良,加入适量的有机肥和矿质肥料,提供充足的养分供应。

土壤pH值应保持在5.5-6.5之间。

三、播种按照设计方案进行马铃薯的规范化栽培。

播种前,将种薯去皮并切块,每块含有1-2个芽眼。

播种时,将种薯块均匀地放入沟中,沟深约5-10公分,保证块与块之间的距离约为20-30公分。

播种完成后,轻轻覆土,控制土层厚度在3-5公分,确保播种区域的保湿和保温。

四、田间管理1. 及时除草:在马铃薯长势正好时进行第一次除草,保证马铃薯生长环境的适宜性。

之后每10-15天进行一次除草,保持周围环境的清洁。

2. 施肥:在马铃薯苗期和结薯期进行追肥,供给养分以保障植株的正常生长。

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叶面喷肥,促进植株的养分吸收。

3. 病虫害防治:主要包括病害防治和虫害防治。

病害方面,主要是马铃薯晚疫病、黑腐病等,可以采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

虫害方面,主要是马铃薯蚜虫、金龟子等,可以采用农药喷施进行防治。

4. 灌溉管理:保持适当的土壤湿度,进行适时灌溉,避免土壤干旱或积水。

五、收获与储存当马铃薯地上部分黄枯后,可进行收获。

收获后的马铃薯应立即清理,去除泥土和杂质。

然后将马铃薯储存在通风、干燥、阴凉的地方,保持较低的温度(4-10摄氏度)和较高的湿度(70-80%),以延长马铃薯的保鲜期。

通过以上马铃薯高产优质规范化栽培技术的实施,可以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马铃薯高产栽培种植技术要点

马铃薯高产栽培种植技术要点

马铃薯高产栽培种植技术要点马铃薯在我国的种植已有几百年的历史,是我国重要的粮食、蔬菜和工业原料之一,广泛用于面食、淀粉、薯片、食品添加剂、医药和养殖等方面。

马铃薯高产栽培需要科学的技术,下面重点介绍马铃薯高产栽培的要点。

1.选种选用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优良品种,一般应有以下特点:早熟、高产、耐储藏、抗逆性强等。

常用的优良品种有:珍珠、红霞、海薯3号等。

2.土壤筛选和处理选择适宜的土壤,有机质含量不低于3%,PH值在5-7之间,外形为松散、渗透性良好、深度在20-30厘米以上。

需要针对实际情况施用肥料和有机物,以填补土壤养分缺失。

2.田间管理(1)田间培土:定期对薯田进行有效培土,调整土壤的附着力和透气性,以便促进马铃薯的快速生长。

(2)施肥:马铃薯是根系发达的作物,施肥应该具有持续性和定量性,可以根据地理环境和气候要求施用有机肥、复合肥等。

(3)控制病虫害:进行病虫害的防治措施,定期进行浸泡、雾喷、撒布等预防措施。

防治措施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方法。

(4)定期浇水:马铃薯生长对水的需求量较大,特别是在生长期需要加强浇水。

为确保生长旺盛和生产的稳定性,最好采用滴灌、淋水、定时浇水等方法。

3.收获和储藏(1)收获时机:通常在90-100天后可以进行收获,可以根据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确定。

(2)收获方式:收获时要小心,避免机械损伤和皮肤脱落,影响储藏。

(3)储藏方式:将采摘完毕的马铃薯储存到明亮、干燥、通风、不易受到昼夜温度变化影响的储藏室内,减少茎腋、干燥、受冷、调节温度、喷水等技术处理。

储藏期间,定期检查马铃薯是否霉变、烂薯等,以确保储藏效果。

本文对于马铃薯高产栽培的要点进行了简单的介绍,重点介绍了选种、土壤筛选和处理、田间管理、控制病虫害、定期浇水、收获和储藏等方面的知识点。

希望本文可以为大家提供有用的参考信息。

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

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

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马铃薯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栽培技术与品种选择对于提高产量至关重要。

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包括选择适宜的品种、科学施肥、合理密植、及时防治病虫害等。

本文将详细介绍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的相关知识。

一、品种选择选择适宜种植的马铃薯品种是马铃薯高产的第一步,应根据当地气候、土壤种类、生长周期以及电解质含量等各种因素选择适宜的品种。

如北方地区应选择抗寒性强、抗病虫害能力较强的品种,南方地区则应选择山地型或亚热带型,早、中或晚熟型等不同类型的品种。

二、科学施肥1、基肥施用马铃薯在生育初期需要大量的营养物质来促进植株的正常生长发育,因此在开垦土地时应合理施用基肥以满足马铃薯的生长需要。

基肥施用应结合土地的肥力情况,一般每亩要施用有机肥1500-2000公斤、硫酸钾50-100公斤、钙镁磷肥100-150公斤等化肥。

马铃薯生长期长,需要较长的追肥周期来满足营养需求。

在马铃薯的生长过程中,应根据土地肥力、生长情况以及产量目标合理施肥,以保证马铃薯的正常生长发育。

在马铃薯生长期内,应适时追加浇水和肥料,以避免营养失衡和缺乏,影响产量和品质。

马铃薯的叶肥施用是提高产量的关键之一,叶肥的有效成分可以直接被植株吸收,加快植株的生长发育。

在叶肥施用时应注意浓度、配方、施用时间等因素,以避免烧根、烧叶等现象的出现。

一般来说,叶肥施用最好在马铃薯生长期的中后期,即在拔节期、花蕾期和结球期使用。

三、合理密植马铃薯的种植密度是影响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密植能够增加单株产量,但容易导致植株之间的竞争和营养失衡,因此需要掌握合理的密植方法。

密植的种植距离和行距应根据品种的生长特性、土地肥力、气候条件等因素而定,并适时疏株、修枝,以保证植株之间的空间合理、营养均衡。

四、及时防治病虫害马铃薯是容易受到病虫害侵袭的作物之一,因此及时防治病虫害是提高产量的关键之一。

在马铃薯生长过程中应根据土壤情况、小气候环境和病虫害易发情况制定合理的防治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
马铃薯以其营养价值高,耐贮藏而深受人们喜爱。

近几年栽培面积不断增加,要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必需采取先进合理的技术措施。

马铃薯产量高,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强,中国马铃薯的主产区是西南山区、西北、内蒙古和东北地区。

其中以西南山区的播种面积最大,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3。

黑龙江省则是全国最大的马铃薯种植基地。

一、马铃薯生长特点:
利用块茎无性繁殖时,种薯在土温5~8℃的条件下即可萌发生长,最适温度为15~20℃。

适于植株茎叶生长和开花的气温为16~22℃。

夜间最适于块茎形成的气温为10~13℃(土温16~18℃),高于20℃时则形成缓慢。

出土和幼苗期在气温降至-2℃即遭冻害。

开花和块茎形成期为全生育期中需水量最大的时期,如遇干旱,每亩每次灌水15~20吨是保证马铃薯高产稳产的关键技术措施。

马铃薯一般在亩产1330~1650千克情况下约吸收氮6.65~11.65
千克,磷酸2.8~3.3千克和氧化钾9.3~15.3千克。

马铃薯虽能适应多种土壤,但以疏松而富含有机质的(ph5.5~6.0)黑土最为理想。

密度每亩保苗不能少于4000株。

二、马铃薯耕种技术要求:
1.选择优良品种
选择抗病、高产、早熟的脱毒种薯,如早大白、东农303、鲁引
一、尤金等。

种薯产地一般在高海拔冷凉地带。

选择适宜播期,早春马铃薯一般采用地膜覆盖栽培,辽南在3月上旬播种,宜早不宜晚。

2.选地
选择土壤肥沃,土层深厚,疏松,透气性好,微酸性的沙壤土,有排灌设施的土壤,前茬作物无茄科作物或马铃薯参与轮作的土壤。

选择地势平缓,中性或偏酸性砂壤土。

3.整地施肥
播种前要进行灭茬、深耕,耕深应达20厘米。

结合翻地应施入腐熟的有机肥2000千克/亩。

根据当地的土壤情况施入20千克以上的复合肥(氮、磷、钾的比例为1:0.5:2)以满足马铃薯整个生育期对肥料的需求。

深翻20—25厘米,最好施有机肥,一般每667平方米1500—2000公斤。

4.催芽
播种前30-40天进行催芽,先将种薯出窖,严格挑选种薯,去除烂薯。

将种薯摊晾在散射光下,保持15-20℃,直接催出短壮芽后,进行播种,无论是整块播种,还是切块播种,都要进行播种前催芽,从而保证全苗,促进早熟,增产增收。

5.播种
在播种前20—30天,将种薯放在20℃避光环境中催芽10—15天,当芽长0.5—1厘米时,将种薯放在15℃有光环境中晒芽。


芽的标准是:芽体粗壮、绿色或紫色,播种前2—3天开始切芽块,每个芽块至少有一个芽,芽块重量在20克左右,每公斤种薯约切50个芽块。

切好的芽块放在阴凉处晾干,同时拌些草木灰。

切刀千万要用消毒液(20克高锰酸钾对水2公斤)消毒。

切开种薯后如发现有黄圈或黑脐,要将整个种薯淘汰。

6.播种温度
适时播种指土壤10厘米深处地温达到7-8℃时播种。

7.播种方法
(1) 提倡用小整薯播种,增加结薯个数,达到高产。

(2) 切薯切块不能太小,一般应在30克左右,分好顶芽,充分发挥顶芽优势。

做好切刀消毒,应准备好2-3把刀,放在75%酒精或0.2%高锰酸钾的消毒液中,切到病种薯时,换用已消毒的刀,以减少病害的传播。

(3) 拌种用草木灰加百菌清等杀菌剂进行拌种,促使切块的的刀口尽快的愈合,减少烂种,增加钾素,防病害。

(4) 播种根据种薯大小、土地的温度和湿度、土地的质地等多种因素确定,一般播深10厘米左右,覆土后镇压,土层厚度在15厘米以下。

(5) 密度根据品种类型、自然条件、播种方式等因素确定,一般以4500-5000株/亩为宜。

(6) 防虫播种时撒入地虫杀净颗粒剂4千克/亩,防治地老虎、
蛴螬等地下害虫。

(7) 苗前除草可用都尔或乙草胺150毫升/亩。

播后一周内喷施。

8.中耕培土
当出齐苗或8成苗时,中耕一次,使土壤透气。

4—5片叶时中耕培土一次。

现蕾期中耕一次,培土3—4厘米。

封垄前最后一次中耕,尽量向根部多培土。

如果出苗前土壤板结,可铲一次,兼有除草的作用。

9.水分管理
马铃薯较耐旱,仅靠天然降雨即可正常生长。

有浇水条件,视土壤墒情可在播种前造底墒;播种后15—20天视墒情可补水保苗,浇水后要中耕;开花前一般不浇水仅靠中耕保墒。

重点保证花期的水分供应充足,在收获前10天停止浇水。

雨后要及时排水,田间积水超过24小时,马铃薯即开始腐烂。

10.田间管理
(1) 及时中耕培土:第一次中耕培土应在播种后30天左右进行,以松土为主,必要时结合追肥同时进行。

第二次待苗高达15-20厘米时进行。

(2) 覆膜马铃薯。

出苗后,及时破膜放苗,并用土将破膜处封好,苗高10厘米时将膜去掉,进行第一次中耕培土。

以除草、疏松土壤为主,并向苗根培少量土。

(3) 及时灌排水。

(4) 控制植株徒长 a.通过栽培措施控制,可适当减少氮肥用量,增加磷、钾肥用量。

b.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

11.病虫害防治
晚疫病主要发生在叶柄、茎和块茎上,在叶上主要发生于叶尖和边缘。

防治重点是早发现。

在连续两天相对湿度大于75%,气温在10℃以上,就有可能发病,发现病株可喷58%瑞毒霉锰锌500—600倍液。

瓢虫用敌敌畏或敌百虫喷雾。

土豆的病害主要是晚疫病,防治措施,首先,严格检疫,不从病区调种;第二,要做好种薯处理,实行整薯整种,需要切块的,要注意切刀消毒;第三,在生长期,如发现有晚疫病发病植株,应及时喷药防治,可用50%的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或25%瑞毒霉可湿性粉剂800倍液进行防治。

每7天1次,连喷3--4次。

土豆的虫害主要是蚜虫、28星瓢虫和地下害虫,主要防治方法有:蚜虫防治用40%氧化乐果800倍液或10%蚜虱一遍净(蚍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倍进行防治;28星瓢虫用80%敌百虫500倍液或乐果1000倍液喷雾防治,发现成虫即开始防治;地下害虫主要是蝼蛄、蛴螬和地老虎,用80%敌百虫可湿性粉剂500克加水溶化后和炒熟的棉仔饼或菜仔饼或麦麸20公斤拌匀作毒饵,于傍晚撒在幼苗根的附近地面诱杀,或用辛硫磷颗粒剂812粉,随播种施入土壤进行防治。

12.收获和贮藏
在播种后60—65天,当叶片发黄时,选土壤不潮湿,天气晴朗的日子收获,收获的马铃薯晾晒20分钟装袋,在收获中碰伤的薯块在20℃的环境中晾晒两天后装袋。

贮藏期间应放在阴凉通风处,避免阳光照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