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自卑心理探析
贫困女大学生自卑心理分析及干预对策

贫困女大学生自卑心理分析及干预对策[摘要]贫困女大学生是高校学生中的一个特殊弱势群体。
相比于一般贫困大学生,她们承受着来自家庭、社会和自身等方面更大的压力,故而比其他女大学生更容易出现抑郁、孤僻和悲观的自卑心理问题。
高校教育工作者应该通过性别教育、健全帮扶体系、加强贫困观教育、开展心理咨询等途径,引导贫困女大学生积极、健康、和谐地发展。
[关键词]贫困女大学生自卑心理对策贫困女大学生作为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有着较其他女生更为突出的优点,她们坚强自立、勤奋刻苦、节俭朴素,但同时,她们面临着经济、学习、就业等各方面的压力,在心理上承受着比一般大学生更大的挫折感和自卑感。
对此,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须高度重视,帮助贫困女大学生调整心态,重建自信和尊严。
一、贫困女大学生自卑心理的主要表现(一)抑郁贫困女大学生由于经济上的重负导致心理上的重负,从而产生压抑、浮躁的心理,尤其是那些因家庭突遭变故或父母离异所导致的贫困家庭学生,她们中的一部分人在面对经济和精神的双重压力时,不能较好地调整心态,而是怨天尤人,恨命运不公,有时过于敏感,稍有争执便暴怒,破坏了同学之间的交往关系;有的则终日少言寡语,封闭自我,回避社交活动,陷入了无法自我疏导的矛盾中,逐渐形成抑郁心理,终日情绪消沉,缺乏年轻人的活力和朝气;有的女大学生因为长期的抑郁而出现了经期紊乱、体弱多病等症状,这种状态持续下去,很有可能会发展为抑郁症。
(二)孤僻有些贫困女大学生由于经济上的原因,不能融入集体,始终把自己当做“另类”看待,总觉得矮人半截。
对同学与老师的好意总摆脱不了被施舍的感觉,在心灵深处设置了一道屏障,于是,有意无意地与同学疏远,尽量少参加班级活动,不愿与同学和老师交往。
渐渐地,在别人眼里贫困女大学生总是有点沉默与孤僻。
其实她们内心是十分渴望与人平等交往的。
这种特殊的经历使她们比同龄人更成熟、更要强、也更敏感,稍有不慎,就会被伤害。
在人际交往中,她们不希望被人特殊对待,从而加重他们的心理负担。
专科学生自卑心理探析与调适

专科学生 自卑心理探 析与调适
张婷婷, 梅 吴
( 安徽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 安徽 芜湖 210) 400
摘要: 分析 了当代专科院校学生 自卑心理的成 因, 并在此基础上提 出了 自 心理的调适方 卑
法。 发现: 专科学生 自 卑心理的产生有家庭、 学校 、 社会和个人几个方面的原 因, 解决问题需要主
2学校 方 面 .
、
专科 生产 生 自卑 心理 的原 因
自卑 是个 体 由于 某 种 生 理 或 心 理 上 的 缺 陷 或 其他 原 因所 产 生 的对 自我 认识 的态 度体 验 。 表现 为
( )忽 视对 教 职工 认 识 的转 化 工 作 1
调 查 表
明 , 多专 科生 感 受 到来 自校 园 中各 种人 群 的歧 视 许
的 。专科 目前 正处 在 学历 上 的夹 缝状 态 、 育上 忽 教
背 上 了 自卑 的包 袱 ; 而还有 一 部 分专 科生 家庭 条件
优越, 他们在成长过程 中, 受关注程度高 , 导致他们
自我 中 心意 识 较 强 、 自理 自控 能 力 较 弱 , 往 不善 往
于进行 心理 调控 或建 立起 正 确 的防御 机 制 。 旦遭 一
课 教 师 、 院及 部 门 领导 、 书 管理 员 及 校 园 保 安 学 图 等后 勤工 作者 、 日制本科 生 、 主任 。教师 过多地 全 班 强 调专科 与本科 的差 别 。 加 强 学生 危 机意识 的 同 在 时也强 化 了学 生 的 自卑 心理 。 学 生对 自己的专科 使 学 历更 为 敏感 , 感 到 自己不 如本科 生 。在 管理 过 更 程 中 。 教职 工进行 师德 教育 不容 忽视 。 对 () 视对 专科 生 的心 理辅 导 工 作 自卑 是 大 2忽
高等专科学校贫困生的自卑心理探析

类和第二类 者应归为第 三类 。调查 10名贫 困生中, 0 第一类
子, 通过与他人的交往 , 不仅使 自己的苦、 乐和能力得到宣泄 , 分 享和体现 , 也促使 自己不断进步 , 保持心理平衡与健康。( ) 3 正 确认识 自卑感的利弊。有的人把 自卑看作一种有弊无利 的不治 之症。因而感到悲观绝望 , 这是一种不正确的认识 , 它不仅不利 于 自卑心理的消除 , 反而会加重。心理学家认为, 自卑的人不仅
是以他人为镜来认识 自己。也就是 说, 人们总是根据他人对 自 己的评价和期望来认识 自己的长短优劣之处。在贫 困生 中, 有
所谓贫困生, 是指 国家招收的普通高校本专科学生在校期 间基本生活费用难 以达到学校所在地 最低伙食标准, 且无力缴
纳学费及购置必要 的学 习用 品, 日常生活没有经济保障 的大学 生 。 困大学生中有 8.%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 自 贫 1 7 卑心理。其 中, 1 5 有 5 %存在严重的 自 . 卑心理 , 2.%存在中度的 自 有 45 卑心 理. 4 .%存在轻度的 自 心理…。所谓 自 有 1 7 卑 卑是指 由于个体 对 自己的能力 和品质做 出过低 的评价而产生的消极心理活动, 常表现为惭愧 、 羞怯 、 畏缩、 郁、 忧 悲观 、 孤僻。 自卑的人轻视 自
要正确认识 自己各方面 的特长 , 而且要 正确看待 自己的 自卑心
学生 2 , 6 第二类 学生 6 6人 占2 %; 5人 , 6 %; 三类学生 9 占 5 第 人, 9 占 %。另外 , P U I中几 条关键题 目的统计 , 2 : 第 5题 想轻 生 ,1 , 1 %; 8题 : l人 占 1 第 自己的过去和家庭是不幸的 ,3人 , 6 占 6 %; 1 题 : 3 第 6 常常失眠 ,9人, 5 % ; 2 : 5 占 9 第 6题 对任何事 情都没有兴趣 4 , 3 ; 3人 占4 % 附加题 1感觉 自身健康有问题 1 : 6 人 , 1 %; 占 6 附加题 2 曾经 觉得心理卫 生方面有 问题 2 : 7人 , 占 2% ; 7 附加题 3 曾经接受过心理卫生的咨询和治疗 9人 , %。 : 占9
论大学生自卑心理表现及对其成长的影响

论大学生自卑心理表现及对其成长的影响(仅供参考切勿全盘照搬)大学生做为社会中的一个群体,其心理表现有显著的特点,在大学期间学生有可能出现一些心理问题。
自卑心理是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一种,不同人大学生自卑心理的表现有共性也各有差异,同时会对学生造成一些影响。
一、大学生自卑心理的表现。
1、自卑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最明显的表现是轻视自己。
自卑的人轻视自己,对自己缺乏正确的认识,没有主见,常常以为自己会一事无成。
大学生群体中常见心理出现这种障碍的例子,有的大学生将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看作自己不如别人的依据。
有的人认为自己成绩一般、相貌平平、毫无背景、能力一般,不足以赶上别人,从而产生自卑心理,放弃努力。
自卑的人常常忽视或否定自己的社会价值,认为自己一事无成。
有的人因为突遭变故无法释怀而开始埋怨自己,轻视自己。
每个人都会经历悲伤与无奈,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从中走出来,打开新的人生。
自卑心理会导致自卑感。
自卑感有时会来源于伤痛,有时会来源于别人的影响可能是因为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也可能被他人自身的经历所影响。
有的人看到别人无法完成一件事情,就认为自己也无法完成。
从一个幼儿玩玩具的事情中即可发现,有的孩子因为自卑而不敢尝试,欠缺创新。
心理脆弱的人会被别人的失败影响从而产生自卑,他们的表现是惧怕许多事情,不敢尝试,封闭自己。
大学生往往是从自己熟悉的场景与生活中离开,来到一个新的环境,如果不及时疏导自己,克服消极情绪,那么心理障碍会加深。
2、大学生自卑心理在人际关系中的表现大学生的自卑心理在人际关系中通常体现为在交往中缺乏自信、害怕交往,从而拒绝交往、拒绝交流,产生离群自闭的现象。
从某些方面来说,自闭是一种自卑。
那是由于自卑者不愿与外界接触的选择,大学生因自卑而影响人际交往通常表现在喜欢单独行动、在乎别人的看法、容易情绪化、时而胡思乱想、在公共场所会产生恐惧、不敢尝试新事物、与同学合作完成任务时出现障碍等表现。
在大学校园中,自卑导致的自闭现象已不是个例。
高职院校大学生自卑心理成因分析与矫治对策

育、 知识 、 心理 、 智力 、 情感等 )
图 1 心 理 取 向 模 式
境 , 与心理取 向有关 的主观事实 的集 合体 , 指 它是心理取
向的基础 , 是对真实环境的主观映射。心理取 向( 系统 ) 则
包 含 着 政 治 、 济 、 化 、 会 、 庭 环 境 以及 大 学 生 自身 经 文 社 家
的阅历 、 育 、 教 知识 、 能力 、பைடு நூலகம்心理 、 智力 、 情感 等等各种要素 的复杂影 响 , 强烈地作用于大学生 的心理取 向 目标和方案 2 0 2 l
基 金项 目 :本文系江 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资助 项 目“ 高职院校 大学生 自卑心理综合治理研 究” 成果之 一, 课题主持人 : 崔永
☆ 成 的偏 差就会越 来越大 。这正是 自卑心 理产生 的直接 原
因。
教 育 研 究 ☆
理 的有效 策略 , 鼓励 学生 去做 自己害怕 的事 , 直到获得 成
功, 比如积极参与校 内社 团活动 、 研究性学习小组。lJ鼓 :m L 励 一位认 为 自己性格怯 懦 、 语言表 达能力差 的学生 , 习 练 面对大庭广众讲话 , 加入演讲 与 口才社 , 加校 内辩论赛 , 参
2 .间接诱 因。间接诱 因是指 高职 院校大学生面 临的 真实环境 , 包括外在 的大环境 和个 体因素两类 。大环境 包
括社会因素 、 家庭 因素 、 学校因素等。个体 因素指个人能力
与个体特征等。
( ) 会 因 素 。近 几 年 , 随 着 全 国高 校 的逐 年 扩 招 , 1社 伴
自卑心理( e- bsmet是指 由于某些生理 、 Sl aae n) f 心理或 社 会 诱 因 引 起 的一 种 不 良 自我 意 识 ,是 一 种 性 格 上 的 欠
大学生自卑心理疏导之我见

2006.11法制与社会大学生自卑心理疏导之我见□彭韬(华中师范大学经济学院湖北武汉430079)摘要自卑是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严重心理问题,应引起教育界的广泛重视,思想政治教育者要站在不同角度,从各方面出发,让自卑学生更早、更快从自卑心理中走出来,变消极为积极,变自我否定为自我肯定,尽快走出自卑阴影,塑造健康的心理品质。
关键词自卑心理大学生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06)11-164-01自卑是由于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差距太大,引起的一种自我否定的心理状态,产生的主要原因与家庭、社会、学校以及自身都密不可分。
一、大学生自卑心理及表现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人人都有自卑感,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心理学上给予自卑感的定义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能力及品质等做出偏低的评价,总觉得自己低人一等,并因此悲观失望、惭愧、羞涩甚至畏缩不前,这是自我评价的一种重要表现。
大学生自卑心理主要表现在内外两个方面:(一)内在表现有自卑心理的大学生往往气质抑郁,性格内向,谨小慎微,消极情绪占主导地位,对他人的评价过于敏感,自信心不足,甚至自惭形秽,自暴自弃。
(二)外在表现外在表现在行为上有自卑心理的大学生以退缩行为居多,在学习上遇到不懂的问题,往往不愿主动请教,生怕被别人笑话自己;不愿主动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或参加同学讨论,学习动力不足,一般来说成绩较差。
在人际交往中,畏畏缩缩,不能自如地与他人交往、交谈,害怕自己说错话,对主动与之交往的人产生怀疑,不主动与同学交往,自卑心理在交往中的另外一种表现是故作姿态、自傲、不屑与人交往,表现出瞧不起他人的言行,但又非常在意他人的言行。
二、大学生自卑心理成因分析大学生自卑心理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心理因素、社会因素以及生理因素。
(一)心理因素自卑心理的形成与一个人的气质、性格、自尊心、能力、成就感、期望值等许多心理因素密切相关,某些大学生气质抑郁,性格内向,自尊心过强,某种能力的欠缺,成就感缺乏以及期望值过高都会引发深层的自卑感。
大学生自卑主题班会教案

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自卑心理产生的原因和危害。
2. 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卑心理是可以克服的,增强自信心。
3. 培养学生积极面对困难,勇敢追求梦想的品质。
教学重点:1. 自卑心理产生的原因和危害。
2. 克服自卑心理的方法。
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卑心理是可以克服的。
2. 培养学生积极面对困难,勇敢追求梦想的品质。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自卑心理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在生活中是否遇到过自卑心理。
2. 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自卑心理,教师总结。
二、主题讲解1. 自卑心理产生的原因:a. 家庭环境:家庭教育方式、家庭氛围等。
b. 学校环境:学校评价体系、同学关系等。
c. 个人因素:性格、气质、能力等。
2. 自卑心理的危害:a. 影响心理健康:导致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
b. 影响人际关系:难以与他人建立良好关系。
c. 影响学业和事业: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
三、克服自卑心理的方法1. 正确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树立自信心。
2. 设定合理目标: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设定短期和长期目标。
3. 积极参加活动: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4. 学会调整心态:面对困难和挫折,保持乐观的心态。
四、小组讨论1. 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克服自卑心理,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方法。
2. 每个小组选派代表发言,教师点评。
五、总结1. 教师总结班会内容,强调克服自卑心理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自卑心理产生的原因、危害以及克服方法,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卑心理是可以克服的,增强自信心。
在小组讨论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分享了自己的经验和方法,提高了班级凝聚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对大学生自卑心理的探究及对策

自卑 感 ,忧 郁 、 孤僻 、退 让 、避让 ,为 了不 使 自己受 到伤 害 ,就 会 采 取 失 当 的 心 理 防卫 机制 ,远 离 他人 ,把 自我 封 闭 起 来 。
( )消极 被 动 ,人 际 关 系淡 化 二
受 自卑心 理 的 影 响 ,这 样 的学 生 对待 事 物 的态 度 ,不 能勇 敢
一
等 。其 实 这些 往 往 都 是 以 自我炫 耀 的 方式 掩 盖 内心 的 自卑 孤 独 。
( )抵 触 仇视 .人 际关 系 恶化 四
自卑 感特 别 强 烈 的学 生 ,内心 的触 点也 特 别 敏感 ,对 同学 的
不 顺 不敬 的言行 表 现 出极 大 的 反应 ,这 就 是抵 触 与仇 视 。在 外 在 行 为 上一 般 则是 采 用攻 击 的 方 式 ,或 反 唇相 讥 ,冷嘲 热讽 ;或损 坏 物 品 ,伺 机 报复 ,或 恶 语 谩 骂 、拳 脚 相加 ,甚 至密 谋 策划 ,加
维普资讯
思 想 教 胄
对大 学生 自卑 心理 的探究及对策
傅 建 平 ( 南城 市学 院 学生工 作 处 湖 4 0 0) 1 0 3
摘
要 : 自卑 已成 为影 响 大学 生 身心 发展 的 罪魁 祸 首 , 析 自卑 心 理 的表 现 、 特 点 ,寻找 自卑 心 理 现 象产 生的 原 因 ,提 出克 服 自卑 的 剖
著 名心 理 学 家 阿德 勒 认 为人 人 都 有 自卑感 ,只 是程 度 不 同 而 已。 心 理学 上 给予 自卑感 的定 义是 指 一个 人对 自己的 能力 、品质 等 做 出偏 低 的评 价 ,总觉 得 自己低 人一 等 ,并 因此悲 观 失 望 、惭 愧 、羞涩 甚 至畏 缩 不 前 ,这 是 自我评 价 的 一种 重 要 表现 。它 由内 心 不 良 的认 知 、情 感 、态 度 等心 理成 分 构 成 ,有 其 内 隐性 、 自我 性 ,但 也必 然 外 显 于 行 为 ,通 过 言谈 举 止 表 现 出 来 。 ( ) 自我 封 闭 ,人 际 关 系疏 远 一 这 样 的 学 生一 般 人 际关 系 比较疏 远 。没 有 要好 的 朋 友 ,他 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自卑心理探析
摘要
:本文从四个方面来论述大学生的自卑心理。首先,分析
自卑心理及其表现;然后探讨自卑产生的原因,第三,要全面看待自
卑心理对人的影响作用,自卑对人的影响既有消极阻遏作用,也有积
极推进作用;最后,介绍克服自卑心理的消极作用升华其积极意义的
方法。
关键词
:大学生 自卑心理 认知法 领悟法
1.自卑心理及其表现
自卑是一种消极的自我评价或自我意识,是心理暂时失去平衡的
一种心理状态, 是一种因过多地自我否定而产生的自惭形秽的情绪
体验。自卑感人人都有,然而当自卑情绪影响到生活学习的时候便成
了心理问题。大学生是社会的佼佼者,是充满活力与希望的一个群体,
然而据调查显示,大约有30%的大学生存在自卑心理,这种状况势必
影响大学生的学业,人际交往以及未来的发展,当引起教育者的积极
关注。
大学生的自卑心理主要表现为:办事缺乏信心,处处感到自己不
如别人,老觉得自己不行,无所作为,悲观失望,甚至对那些稍加努
力就可以完成的任务,也往往会因为自叹无能而轻易放弃。在人际交
往中,主要表现为对自己的能力、品质等自身因素评价过低;心理承
受能力脆弱;经不起较强的刺激,谨小慎微、多愁善感,敏感多疑;
行为畏缩、瞻前顾后等.学业上成绩平平,无出色表现而过低估计自
己的才智水平,甚至导致对整个自我消极认同,于是表现过于拘谨,
放不开手脚,担心自己成为笑料或被人算计。这些同学对自己的性格、
气质特点有些了解,并由此带来消极的自我暗示,表现出无能为力。
2.自卑心理的产生是多方面因素影响的结果
1)大学生适应不良。考入大学后,大学生所面临的是与中学截然
不同的全新环境,学习方法,人际关系,社会支持体系等都发生了变
化,中学时期的社会优势丧失。学业上的困难,人际交往的生疏,会
使他们对自己的能力逐渐发生怀疑而产生自卑心理。
2)生活上屡次遭受挫折。大学生一般缺乏一定的耐挫力,在生活
过程中经常遭受挫折和打击,自信心就会日益减弱,自卑心理就会日
益增强。事实表明,专业不理想,经常考试不及格,不能胜任工作,
不被老师重视,受到同学不良评价,恋爱失败,甚至长相、身材不符
合社会审美标准等,都可能成为大学生产生自卑心理的原因。
3)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的冲突。由于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尚不完
善,因此,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的一致性较低。他们对理想的追求往
往使大学生把理想自我的标准定得太高,而现实自我又往往难以达到
理想自我的高标准。这种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的冲突,很容易使大学
生产生消极的自我意识和与丧失达到理想自我的信心相联系的情绪
体验,即产生自卑心理。
4)不合理的社会比较导致不合理的自我评价,形成消极的自我概
念。每个人都无可避免地会与他人比较,不同的比较方式会产生不同
的效果。总拿自己的短处来与别人的长处相比,和名人相比,相形见
绌。心理学家A•艾利斯认为,一些负性的情绪,如自卑、焦虑等都是
个体对事物的某些不合理的观念造成的。自卑心理的实质就是过低的
自我评价,而且这种评价时常是歪曲、片面和不合理的,表现在单一
事件失败的基础上对自己作出全面的否定。这种不合理的自我评价会
使其自尊心和自信心受到严重的损伤,从而产生并进一步加重自卑心
理。
5)气质抑郁,性格内向。气质抑郁性格内向的学生经受挫折的能
力差,比较脆弱,经不起打击,他们对周围人的态度和评价具有较高
的敏感性,不愿意与他人交往,社会适应能力不强,自信心不足容易
走向自卑。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和挫折,往往缺乏战胜困难的信心
和勇气,放弃目标,甚至自暴自弃。此外,具有抑郁、猜疑、害羞、
怯懦等不良性格的大学生也容易产生自卑心理。
6)不和谐的家庭环境和不合理的教养方式。家庭是极为重要的社
会环境,父母的离异,家庭内部的争吵,在没有肯定和安全感的环境
里长大的孩子,长大后很容易产生自卑心理。有人认为自卑是童年负
面情绪的精神积累。弗洛伊德认为,童年时期的经历虽然会逐渐淡忘,
甚至在意识层中消失,但却会顽固地潜藏于潜意识中,对人的一生产
生恒久的影响。因此,童年经历过不幸或者在压抑环境中长大的人更
容易产生自卑感。这多半源自于父母的态度,表现为父母过于苛求,
总是指责孩子,难以体会成功的喜悦,会觉得一事无成,怀疑自己的
能力,形成一种自卑心理;父母之间的攀比,父母盲目地拿别人孩子
的长处和自己孩子的短处相比,责骂训斥,讽刺挖苦,会使自家的孩
子越来越自卑;父母性格暴躁,态度专横,经常打骂孩子,打掉了孩
子的自信。
3.克服自卑心理的消极作用,升华其积极意义
自卑心理是一种存在的状态,通过采取积极主动的矫正方法,是
可以走向自信的。
1)认知法——通过全面、客观的认识,辩证地看待别人和自己。
自卑者往往有很强的自尊心和抱负,在学习生活中,由于自己方法不
当,或缺乏处世能力而陷入困境时,自尊心受到损害、优越感严重失
落,于是从一个自尊自信者走向另一个极端,变成一个完全失去自信
的人。要对自己积极认同,同时,切忌把他人看的十全十美。接纳自
己就意味着,接纳自己的短处和长处。
2)补偿法——正确地补偿自己。 通过努力奋斗 ,以某方面的成
就来补偿自己自身的缺陷。人有心理上、才能上的补偿能力。勤能补
拙、扬长补短,可以说是心理上、才能上的补偿作用。亚历山大、拿
破仑,他们生来身体矮小,这是他们的短处,但他们并不因此自卑,
而能看到自己的长处并立志在军事上取提成就,经过不断努力,最终
他们都成功了。只要找到正确的补偿目标,就能克服自身的缺陷或者
从另一方面得到补偿。
3)领悟法——心理分析法。领悟法即有自卑心理的同学,主动求
助心理咨询老师,进行心理咨询和心理分析治疗。其要点是在心理老
师的帮助下,通过自由联想和对早期经历的回忆,经分析找出导致自
卑的深层原因。经过心理分析,求助者领悟到,一个人之所以有自卑
感,并不是自己的实际情况很糟,而是潜藏于意识深处的症结使然。
4)暗示法——自我鼓励法。暗示法就是个人通过积极的自我暗
示、自我鼓励,进行自助的方法。人的自我评价实际上就是人对自我
的一种暗示作用。 它与人的行为之间有很大的关系。消极的自我暗
示导致消极的行为,而积极的暗示则带来积极的行动。 如果你自己
觉得你自己蠢,那你就蠢。如果你自己觉得你高雅,你就高雅……因
此,要战胜自卑心理,要依靠你自己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
5)行为训练法——积极与他人交往。当人独处时,心理活动就会
转向内部,朝向自己。心理活动的范围,内容都受到一定的局限,加
之认识的局限,往往心理活动走向极端。一个人的心理不被她人理解
是很危险的事情。交往健康的人,心理会得到净化,内心是坦荡的,
经验是开放的,心理的阴影在活动中逐渐消除。
通过以上对大学生自卑心理的分析,明确了自卑心理是一种动态
的过程,从自卑向自信发展不是不可能的,要客观认识自己,正确对
待自己,变自卑为动力,不断提升自己的心理素质,提高自己抵抗自
卑的能力。
参考资料:
[1]李立力,《克服自卑心理》
[2]就医网,《战胜自卑心理》
[3]薇薇安心理咨询中心,臧海龙,《什么是自卑》
[4]刑淑兰,《改变评价方法,消除学生自卑心理》
[5]桂兰,《自卑心理的根源探究与治疗》
[6]大学生自卑心理及其对策,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