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第3章 高频功率放大器
合集下载
高频电路基础第3章 高频功率放大器

• 过压区:由于晶体管饱和, 输出电压趋于不变;由于出 现凹陷,输出基波电流也趋 于不变,所以输出功率趋于 不变。
2016/6/20 高频电路基础
Po Vcm1 Icm1
欠压 临界 过压
Vbm
12
临界状态下的输出
ic ic Vbm Icm t 0 VCC 0 vce VBB+Vbe(on) 0 Vces Vcm 0 t
Po 2 Pi 1 0.1W 1 GP lg ( ) lg (1.3) 10
2016/6/20 高频电路基础
17
负载变化对于C类功放的影响
ic re 小 re 大
0
Vbm
VCC
vce
• 保持输入 vbm不变, 保持电源电压VCC不变 • 通过改变 re ,研究C类功放的输出随负载阻抗改变的规律
20
集电极调制特性
集电极电压VCC 增大,工作状 态趋于欠压区;VCC 减小,工 作状态趋于过压区 欠压区:由于晶体管的恒流特 性,导致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 均基本不变,输出功率亦基本 不变
过压区:晶体管进入饱和区, 输出电压、输出电流以及输出 功率受VCC 控制(调制)
2016/6/20 高频电路基础
2016/6/20
三个特性的总结与应用
综合效率、输出功率等因素,C类谐振放大器一般设计在临 界状态工作。 常用负载特性来判断放大器的工作状态:在欠压状态,输出 功率随 re 加大而加大,集电极电流随 re 加大而减小(但不明
显)。在过压状态,输出功率随 re 加大而减小,集电极电流
随 re 加大而明显减小。
2016/6/20 高频电路基础
26
C类功率放大器的实际电路
2016/6/20 高频电路基础
Po Vcm1 Icm1
欠压 临界 过压
Vbm
12
临界状态下的输出
ic ic Vbm Icm t 0 VCC 0 vce VBB+Vbe(on) 0 Vces Vcm 0 t
Po 2 Pi 1 0.1W 1 GP lg ( ) lg (1.3) 10
2016/6/20 高频电路基础
17
负载变化对于C类功放的影响
ic re 小 re 大
0
Vbm
VCC
vce
• 保持输入 vbm不变, 保持电源电压VCC不变 • 通过改变 re ,研究C类功放的输出随负载阻抗改变的规律
20
集电极调制特性
集电极电压VCC 增大,工作状 态趋于欠压区;VCC 减小,工 作状态趋于过压区 欠压区:由于晶体管的恒流特 性,导致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 均基本不变,输出功率亦基本 不变
过压区:晶体管进入饱和区, 输出电压、输出电流以及输出 功率受VCC 控制(调制)
2016/6/20 高频电路基础
2016/6/20
三个特性的总结与应用
综合效率、输出功率等因素,C类谐振放大器一般设计在临 界状态工作。 常用负载特性来判断放大器的工作状态:在欠压状态,输出 功率随 re 加大而加大,集电极电流随 re 加大而减小(但不明
显)。在过压状态,输出功率随 re 加大而减小,集电极电流
随 re 加大而明显减小。
2016/6/20 高频电路基础
26
C类功率放大器的实际电路
第三章 高频功率放大电路

IC0=ICmα0(θ), Ic1m=ICmα1(θ), Ic2m=ICmα2(θ), …
其中α0(θ), α1(θ), α2(θ), …被称为尖顶余弦脉冲的分解系数。
波形系数 g 1( ) a1 ( ) a0 ( ) 若定义集电极电压利用系数ξ=Ucm/VCC, 可以得到集电极效率 和输出功率的另一种表达式:
串联馈电方式的优点是Lc和Cc处于高频地电位, 它们对地的 分布电容不会影响回路的谐振频率, 缺点是电容器C的动片 不能直接接地, 安装调整不方便。而并联馈电方式的优缺点 正好相反。由于Lc和Cc1不处于高频地电位, 它们对地的分布 电容直接影响回路的谐振频率, 但回路处于直流地电位, L、 C元件可接地, 故安装调整方便。
根据被放大信号的相对频带的宽窄:
2 1、窄带高频功放: f 0.7 / 为选频网络;
f 0 0.1 ;丙类,LC谐振回路
2 2、宽带高频功放: f 0.7 / 器为匹配网络。
f 0 0.3 ;甲类,传输线变压
第二节 线性高频功率放大器
A类和推挽电路形式的B类高频功放工作在线性放大状 态,其输出信号能准确复现非等幅已调输入信号的包络或 相位。 A类:常用作前级功率放大,保证信号的包络不失真; B类:常用作末级功率放大,保证输出功率和效率。
ic Ic 0 Ic1m cos w0t Ic 2 m cos 2w0t ... 1 2 I cm I cm cos w0t I cm cos 2w0t ... 2 3
在Ucm=VCC时效率最高:
1
1 I 1 2 cm 78.5% 2 1I 4 cm
VCC uCE u BE VBB U bm U Cm iC=-gd(uCE-U0) U bm VccU bm VBBU cm U onU cm gd g ,U 0 U cm U bm
其中α0(θ), α1(θ), α2(θ), …被称为尖顶余弦脉冲的分解系数。
波形系数 g 1( ) a1 ( ) a0 ( ) 若定义集电极电压利用系数ξ=Ucm/VCC, 可以得到集电极效率 和输出功率的另一种表达式:
串联馈电方式的优点是Lc和Cc处于高频地电位, 它们对地的 分布电容不会影响回路的谐振频率, 缺点是电容器C的动片 不能直接接地, 安装调整不方便。而并联馈电方式的优缺点 正好相反。由于Lc和Cc1不处于高频地电位, 它们对地的分布 电容直接影响回路的谐振频率, 但回路处于直流地电位, L、 C元件可接地, 故安装调整方便。
根据被放大信号的相对频带的宽窄:
2 1、窄带高频功放: f 0.7 / 为选频网络;
f 0 0.1 ;丙类,LC谐振回路
2 2、宽带高频功放: f 0.7 / 器为匹配网络。
f 0 0.3 ;甲类,传输线变压
第二节 线性高频功率放大器
A类和推挽电路形式的B类高频功放工作在线性放大状 态,其输出信号能准确复现非等幅已调输入信号的包络或 相位。 A类:常用作前级功率放大,保证信号的包络不失真; B类:常用作末级功率放大,保证输出功率和效率。
ic Ic 0 Ic1m cos w0t Ic 2 m cos 2w0t ... 1 2 I cm I cm cos w0t I cm cos 2w0t ... 2 3
在Ucm=VCC时效率最高:
1
1 I 1 2 cm 78.5% 2 1I 4 cm
VCC uCE u BE VBB U bm U Cm iC=-gd(uCE-U0) U bm VccU bm VBBU cm U onU cm gd g ,U 0 U cm U bm
第3章 高频功率放大电路

图3.2 谐振功率放大器各级电压和电流波形
第3章 通信信号的发送
图3.1中,输出回路中用LC谐振电路作选频网络。这时,
谐振功率放大器的输出电压接近余弦波电压,如图3.2(e)所示。
由于晶体管工作在丙类状态,晶体管的集电极电流iC是一个
周期性的余弦脉冲,用傅氏级数展开iC,则得
iC=Ic0+Ic1mcosωt+Ic2mcos2ωt+…+Icnmcosnωt (3- 1)
1 π 1 sin cos I c 0 π iC dt iC max 2π 1 cos π 0 iC max
(3- 13)
1 π iC max sin cos I c1 π iC costdt π π 1 cos 1 iC max
振幅就越小。因此,在谐振功率放大器中只需研究直流功率
及基波功率。
第3章 通信信号的发送
图3.4 余弦脉冲分解系数
第3章 通信信号的发送
放大器的输出功率Po等于集电极电流基波分量在有载谐
振电阻RP上的功率,即
1 1 2 Po I c1U cm I c1 RP 2 2 2 RP
2 U cm 1
的转换效率。为了提高功率放大器的效率,通常选择放大元 件工作在丙类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晶体管处于非线性工作 区域,晶体管集电极电流通角小于90°。
第3章 通信信号的发送
工作在丙类状态下的晶体管输出电流与输入信号之间存
在着严重的非线性失真,在高频功率放大器中采用谐振选频
负载方法来滤除非线性失真,以获得接近正弦波的输出电压 波形,这一类高频功率放大器通常称为窄带功率放大器或谐 振功率放大器。窄带信号是指带宽远小于中心频率的信号。 例如, 中波广播电台的带宽为10 kHz,如果中心频率为1000
第三章高频功率放大器

qc
g1(qc )
I c1m 1(qc ) I c0 0 (qc )
g1
(q
c
)
qc cosqc sinqc qc
s in q cosq
c c
下面分析基波分量Ic1m、集电极效率ηc和输出功率Po随通角 qc变化的情况,从而选择合适的工作状态。
0
(qc
)
sinqc qc cosqc π(1 cosqc )
波形系数:g1(qc )
I c1m I c0
VCC
集电极损耗功率: Pc
P
Po
3.3.1 晶体管特性曲线的理想化及其解析式 3.3.2 集电极余弦电流脉冲的分解 3.3.3 高频功率放大器的动态特性与负载特性 3.3.4 各极电压对工作状态的影响
为了对高频功率放大器进行定量分析与计算,
关键在于求出电流的直流分量Ic0与基频分量Ic1m。
(b) 3. 导通角和vCEmin越小,Pc越小;
电路正常工作(丙类、谐振)时, 外部电路关系式:
v BE VBB Vbm cost vCE VCC Vcm cost
iC Ic0 Ic1m cos t Ic2m cos 2t
Icnm cos nt 谐振回路
vCE VCC Vcm cos t
4. 效率与失真矛盾的解决
丙类(C类) 放大器的效率最高,但是波形失真也最严重。
iC Ic0 I c1m cos t I c2m cos 2t I cnm cos nt
low 0 ω 2ω 3ω
nω high
4. 效率与失真矛盾的解决
通过谐振负载,从丙类余弦周期脉冲里恢复基波完整周期 信号。
小信号谐振放大器与丙类谐振功率放大器的区别之处在于:
第3章 高频功率放大器(简化版)

Pc P P o
(四) 集电极效率
c
Po P 1 U cm I c 1 m 2 VCC I C 0 1 2
g 1 ( c )
输出功率与直流输入 功率之比定义为效率
东北石油大学电子科学学院
3.3 丙类(C类)功率放大器的折线分析法
(五) 几点说明
1. c Po P 1 U cm I c 1 m 2 VCC I C 0 1 2
二、晶体管特性曲线的理想化及其解析式
2. 输出特性曲线 图3-5(b)是理想化的输出特性。 它可分为饱和区、放大区和 截止区。 (1)饱和区 i C g cr u C E 式中 g cr i C / u C E 为饱和 临界线的斜率。 (2)放大区 i C g c( u B E - U B Z )
(u B E U B Z )
(3)截止区 i C 0
(u B E U B Z )
图3-5 晶体管特性的理想化
东北石油大学电子科学学院
3.3 丙类(C类)功率放大器的折线分析法
U BZ V BB U bm
三、集电极余弦电流脉冲的分解
cos c
, c称 为 半 通 角 。
iC I cm
cos t cos c 1 cos c
周期性的电流脉冲可用 傅里叶级数表示:
i C I C 0 I c 1 m co s t I c 2 m co s 2 t I cn m co s n t
其中:
I I C 0 = I cm 0 ( c ) ,I c 1 m I cm 1 ( c ) , cn m I cm n ( c )
不同点: 低频功率放大器相对频带宽,不能工作于丙类; 高频功率放大器相对频带窄,可以用调谐回路作 负载,能工作于丙类。
(四) 集电极效率
c
Po P 1 U cm I c 1 m 2 VCC I C 0 1 2
g 1 ( c )
输出功率与直流输入 功率之比定义为效率
东北石油大学电子科学学院
3.3 丙类(C类)功率放大器的折线分析法
(五) 几点说明
1. c Po P 1 U cm I c 1 m 2 VCC I C 0 1 2
二、晶体管特性曲线的理想化及其解析式
2. 输出特性曲线 图3-5(b)是理想化的输出特性。 它可分为饱和区、放大区和 截止区。 (1)饱和区 i C g cr u C E 式中 g cr i C / u C E 为饱和 临界线的斜率。 (2)放大区 i C g c( u B E - U B Z )
(u B E U B Z )
(3)截止区 i C 0
(u B E U B Z )
图3-5 晶体管特性的理想化
东北石油大学电子科学学院
3.3 丙类(C类)功率放大器的折线分析法
U BZ V BB U bm
三、集电极余弦电流脉冲的分解
cos c
, c称 为 半 通 角 。
iC I cm
cos t cos c 1 cos c
周期性的电流脉冲可用 傅里叶级数表示:
i C I C 0 I c 1 m co s t I c 2 m co s 2 t I cn m co s n t
其中:
I I C 0 = I cm 0 ( c ) ,I c 1 m I cm 1 ( c ) , cn m I cm n ( c )
不同点: 低频功率放大器相对频带宽,不能工作于丙类; 高频功率放大器相对频带窄,可以用调谐回路作 负载,能工作于丙类。
第3章高频功率放大器的结构

正值,因此,iC 脉冲越宽,高度越高,IC0 和 Ic1m 就越 大。如果出现凹陷,则凹陷越深,IC0 和 Ic1m 就越小。
3.2.3 丙类功放的性能分析
(四个电量对性能影响的定性讨论)
一、负载特性
1. 含义:谐振功放的负载特性是指 VB、Vim 和 VCC 一定,放大器性能随 Re 的变化特性。
② 过压状态:随 VCC 减小,集电极电流脉冲的高 度降低,凹深加深,因而 IC0、Ic1m、Vcm 将迅速减小。
例题3.2.3 已知一处于临界工作 状态的丙类功率放大器。在单音 激励下的输出功率为35W,此时 的VCC =50V。如功放的集电极 电压特性如图3-2-8所示。试求 在其它条件不变时,VCC减半后 的电路输出功率为多少?
• 3.3.1 在三极管B、E两极间形成自身反偏 压的条件是什么?
3.3.4 输入电路的直流馈电方式
自给偏置电路的作用:用于放大等幅载波信号的功 率放大器,可以在输入信号振幅变化时起到自动稳 定输出电压振幅的作用
3.3.5 输出电路的直流馈电方式
(1) 串馈:直流电源 VCC、滤波匹配网络和功率 管在电路形式上为串接的一种馈电方式。
2. 基极调制特性 (1) 含义:Vim、VCC、Re 一定,放大器性能随 VB 变化的特性。
(2) 调制特性:当 Vim 一定,VB 由负向正增大时, iC不仅宽度增加,而且其高 度增加(因 VBEmax 增大), 因而 IC0 和 Ic1m、Vcm 增大, 结果使 VCEmin 减小,放大 器由欠压进入过压状态。
② 并馈:由于 CC1 隔断直流,匹配网络处于直流 地电位上,网络元件可直接接地,安装比串馈方便。 但 LC 和 CC1 与匹配网络相并联,它们的分布参数影响 网络调谐。
3.2.3 丙类功放的性能分析
(四个电量对性能影响的定性讨论)
一、负载特性
1. 含义:谐振功放的负载特性是指 VB、Vim 和 VCC 一定,放大器性能随 Re 的变化特性。
② 过压状态:随 VCC 减小,集电极电流脉冲的高 度降低,凹深加深,因而 IC0、Ic1m、Vcm 将迅速减小。
例题3.2.3 已知一处于临界工作 状态的丙类功率放大器。在单音 激励下的输出功率为35W,此时 的VCC =50V。如功放的集电极 电压特性如图3-2-8所示。试求 在其它条件不变时,VCC减半后 的电路输出功率为多少?
• 3.3.1 在三极管B、E两极间形成自身反偏 压的条件是什么?
3.3.4 输入电路的直流馈电方式
自给偏置电路的作用:用于放大等幅载波信号的功 率放大器,可以在输入信号振幅变化时起到自动稳 定输出电压振幅的作用
3.3.5 输出电路的直流馈电方式
(1) 串馈:直流电源 VCC、滤波匹配网络和功率 管在电路形式上为串接的一种馈电方式。
2. 基极调制特性 (1) 含义:Vim、VCC、Re 一定,放大器性能随 VB 变化的特性。
(2) 调制特性:当 Vim 一定,VB 由负向正增大时, iC不仅宽度增加,而且其高 度增加(因 VBEmax 增大), 因而 IC0 和 Ic1m、Vcm 增大, 结果使 VCEmin 减小,放大 器由欠压进入过压状态。
② 并馈:由于 CC1 隔断直流,匹配网络处于直流 地电位上,网络元件可直接接地,安装比串馈方便。 但 LC 和 CC1 与匹配网络相并联,它们的分布参数影响 网络调谐。
高频第3章高频调谐功率放大器

o
导通角是调谐功率放大器的重要参数
20
二、集电极余弦脉冲电流分析
ic I c0 I cm1 cos t I cm2 cos 2t I cmn cos nt I c0 I cmn cos nt
n 1
ic Icmax θc θc
ic1
ic2
3.2 调谐功率放大器的工作原理(重点) 3.3功率和效率 (重点)
3.4调谐功率放大器的工作状态分析(难点)
3.5调谐功率放大器的实用电路(重点)
3.6功率晶体管的高频效应 (指导实践)
3.7 倍频器
3
3.1
概述
回顾问题:(模拟电子技术中的功放内容)
1. 放大器的实质?
2. 放大器的两种工作状态? (已学的)
U cm I c1m Rc
集电极抽头处基波电压幅值
则晶体管集电极与发射极间电压为 :
uce Ec uc Ec U cm cos t
26
3.3
晶体管 槽路
功率和效率
直流功率 交流功率 脉冲功率 正弦功率
2.槽路效率 TT 2.槽路效率 1.集电极效率 c 谐振回路 Q1 U I 0 尽量大,在 PO 2 cm c1m 1 Qcm 1I c max L 1Po 1UT Q0 QL U P Pcm 保证选频性能的前提下, L T c P P Q0 PS Ec I 2 Ec 0 I c max o 2 0 o Ec 尽量小(5~10)c 0 1 集电极电流利用系 0 数 ,尽量大 27
ic3
Ico
ωt
注意:高频调谐功率放大器,选频的对象是: 集电极电流 ic中的不同频率成分。
第3章高频功率放大器

40
第41页/共81页
1.高频功放的负载特性 • 只改变负载电阻RL, 高频功放电流、 电压、 功率及效率η变化的特性。 • 图 3 ─ 18(b)是根据图3 ─ 18(a)而得到的功率、 效率曲线。
41
第42页/共81页
1
RL小
U
小
c
欠压状态
Uc
RL
2
RL
RLcr
Uce min
uces
临界状态
25
第26页/共81页
2. 高频功放的能量关系
• 在集电极电路中, 谐振回路得到的高频功率(高频一周的平
均功率)即输出功率P1为
P1
1 2
Ic1Uc
1 2
I
2
c1
RL
1 Uc2 2 RL
(3 ─ 22)
集电极电源供给的直流输入功率P0为
P0 Ic0Ec
(3─ 23)
直流输入功率与集电极输出高频功率之差就是集电极
可以得到:gcUbm ICM 1 cos
结果ic表达式又可写做:
ic
ICM
cost cos 1 cos
21
第22页/共81页
22
第23页/共81页
➢ 周期性集电极电流脉冲导通角为2θ;可以
分解成直流、基波(信号频率分量)和各次谐 波分量, 即
ic Ico Ic1 cost Icn cos nt
➢ 丙类γ>1.75 ,效率更高。
28
第29页/共81页
• 分解系数α1最大值为 0.536时, 导通角为 1200,此时输出功率 最大,在甲乙类状态, 效率66%太低不可用!
• 导通角在0~150,输出
功率太0,小 2 • 极若端 =情1,况效:率可达100%
第41页/共81页
1.高频功放的负载特性 • 只改变负载电阻RL, 高频功放电流、 电压、 功率及效率η变化的特性。 • 图 3 ─ 18(b)是根据图3 ─ 18(a)而得到的功率、 效率曲线。
41
第42页/共81页
1
RL小
U
小
c
欠压状态
Uc
RL
2
RL
RLcr
Uce min
uces
临界状态
25
第26页/共81页
2. 高频功放的能量关系
• 在集电极电路中, 谐振回路得到的高频功率(高频一周的平
均功率)即输出功率P1为
P1
1 2
Ic1Uc
1 2
I
2
c1
RL
1 Uc2 2 RL
(3 ─ 22)
集电极电源供给的直流输入功率P0为
P0 Ic0Ec
(3─ 23)
直流输入功率与集电极输出高频功率之差就是集电极
可以得到:gcUbm ICM 1 cos
结果ic表达式又可写做:
ic
ICM
cost cos 1 cos
21
第22页/共81页
22
第23页/共81页
➢ 周期性集电极电流脉冲导通角为2θ;可以
分解成直流、基波(信号频率分量)和各次谐 波分量, 即
ic Ico Ic1 cost Icn cos nt
➢ 丙类γ>1.75 ,效率更高。
28
第29页/共81页
• 分解系数α1最大值为 0.536时, 导通角为 1200,此时输出功率 最大,在甲乙类状态, 效率66%太低不可用!
• 导通角在0~150,输出
功率太0,小 2 • 极若端 =情1,况效:率可达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