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人民军队的建立(选定)
历史11-17课知识点总结

第11课北伐战争1、孙中山创办黄埔军校(见书52页〈黄埔陆军军官学校〉和旁边的导入框中的对联):(1)时间:1924年5月(2)地点:广州黄埔。
(3)人物:蒋介石任校长,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
(4)办学宗旨(目的):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培养军事政治人才。
(5)办学原因:孙中山始终没有自己的革命军队,过去革命依靠的是会党、新军和各派军阀,这也是革命失败的原因之一,所以他希望黄埔军校创建革命军,挽救中国的危亡。
2、北伐战争:(1)北伐目的:为了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2)北伐对象:吴佩浮,孙传芳,张作霖三派军阀。
(3)北伐军总司令:蒋介石。
(4)主战场:湖南、湖北。
(5)经过:①:湖南、湖北战场:经过汀泗桥,贺胜桥,武昌战役,消灭了吴佩浮主力。
②:江西战场:消灭了孙传芳的主力。
③:福建战场:攻入浙江,上海。
(6)结果:北伐胜利进军(北伐出师不到半年,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声势震动全国,1927年初,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
(7)北伐胜利进军的原因:①建立黄埔军校,创建国民革命军。
②国共合作,成功有力推动北伐战争的进行。
③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英勇善战,冲锋在前。
(8)国民革命失败的标志:1927年,七、一五反革命政变,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在1927年4月,建立了南京国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9)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帝国主义联合支持国民党右派突然发动反革命政变,反革命的力量大大超过了革命的力量,中国共产党没有掌握对革命的领导权。
第12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南昌起义:(1)背景: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后,对共产党和国民党左派进行血腥屠杀。
(2)时间:1927年8月1日。
(3)领导:周恩来,贺龙,朱德等。
(4)意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2、秋收起义:(1)背景:“八七“会议后,党中央派毛泽东回湖南领导秋收起义。
(2)地点:湘赣边界。
(3)经过:秋收起义在湘赣边界爆发,开始攻占县城,损失严重,放弃攻打长沙的计划,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到达井冈山。
历史川教版八年级下册复习资料

八年级下册历史复习资料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基础知识】一、开国大典1、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1)时间:1949年10月1日(2)内容:①任命_____________为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_____________为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_____________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②会议发布公告,宣布中央人民政府为中国代表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
中央人民政府愿意同一切遵守平等互利、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的外国政府建立外交关系。
2、开国大典:(1)时间:______年____月____日(2)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3)标志意义:标志着____________________的成立。
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1)国内意义:结束了一百多年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历史,实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从此站立起来,___________从此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2)国际意义: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结论(中国革命胜利原因)(1)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果。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历史的结论。
二、西藏和平解放1、时间及标志:_________年《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的签订。
2、意义:标志着__________________,也使西藏人民摆了,为西藏的给西藏的发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课新中国政权的巩固【基础知识】巩固新政权的措施有三个:、、一、抗美援朝战争1、中国抗美援朝的目的:;2、开始:年10月,中国人民军在的率领下入朝作战。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1——20课导学案 华东师大版

第11课民族团结与民族区域自治导学案新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要求:了解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史实。
自主学习学案: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1.中国民族分布格局:、。
2.新中国民族政策:、、。
具体表现:⑴保障少数民族平等参与。
⑵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⑶保护少数民族各具特色的。
⑷既反对,也反对。
(5)有计划地在地区安排一些重点工程;调整少数民族地区单一的,发展多种产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加大了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加快了少数民族地区的步伐。
二、我国政府为解决民族问题而采取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含义:是指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由当家作主,自己管理本民族的。
2.少数民族自治地方:⑴3个层次(级别):分自治区、、。
⑵5个省级自治区:、新疆、广西、宁夏、。
3.历史意义:⑴保障了。
⑵维护了。
⑶有利于。
⑷有利于。
课时训练:1、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我国各民族形成了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关系,成为一个民族大家庭。
我国现在的民族分布格局是()A、有聚居、无杂居B、有杂居、无聚居C、大杂居、小聚居D、大聚居、小杂居2、“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
”这首歌反映了中国是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民族政策包括()①民族平等②民族团结③各民族共同繁荣④西部大开发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3、到1965年我国在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区建立了五个省级民族自治区。
由此你认为新中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制度是()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B、民族平等C、各民族共同繁荣D、民族团结4、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前提是()A、区域内的人口和面积B、当地民族当家作主C、走社会主义道路D、坚持国家的统一领导5、我国的民族自治地方分为哪三级()①自治区②自治州③自治县(旗)④自治镇(乡)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 ①③④6、西藏解放五十多年来,国家向西藏自治区拨付的财政补贴和基本建设费已达200亿元人民币,目前每年保持在不少于10亿元。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10-13)复习课件

后期
1919年5 北京 月4日 1919年 上海 6月初
陈独秀、 五个 李大钊 (P46) / /
(4)结果: 表明中国工人阶级开始成为一支 (5)意义: 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1.五四爱国运动 (1)爆发时间: (2)爆发地点: 北京 1919年5月4日 (3)主要经过:
阶段 前期 开始 时间 中心 主力 青年 学生 工人 阶级 领导人 口号
第三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第10课 第11课 第12课 第13课
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北伐战争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红军不怕远征难
五四运动 新 民 主 主 义 革 命 的 兴 起
→
中共诞生1921年
国共两党第 → 北伐战争1926年7月 一次合作 武装反抗国 → 创建革命根据地 民党反动派 红军第五次反 “围剿”失利 → 长征
2、下列说法与五四运动无关的是
初 中 历 史
习上
A、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B、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C、“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D、导火线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复八
3、最能全面体现五四运动性质的口号是
初 中 历 史
复八 习上
A、废除“二十一条”
B、“外争主权,内惩国贼”
C、“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原因:由于博古、李德执行了中央的“左” 倾错误方针,造成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 失利。 长征开始:1934年10月,党中央和 中央红军共八万多人离开中央革命 根据地,向湘西前进,进行战略转 移——长征。
2.遵义会议
贵州遵义 时间:1935年1月 地点: 内容: ①集中全力解决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 上的错误; ②取消了博古在军事上的指挥权; ③肯定毛泽东的正确主张。会后确定军事 上由毛泽东、周恩来等负责指挥。
八年级历史 中国近代史第三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新人教版

《中国近代史》第三单元集体备课今天备课的内容是《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即中国近代史的第三单元“新某某主义革命的兴起”。
它包括四课内容:《第十课五四运动和中共成立》、《十一课北伐战争》、《十二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十三课红军不怕远征难》。
本单元的起止时间是1919年五四运动到1936年长征胜利结束。
一、课标要求:【内容标准】(1)简述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理解五四精神。
(2)简述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史实,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3)知道黄埔军校的创建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4)了解某某国民政府成立的主要史实。
(5)知道某某起义,讲述朱德和井冈山会师的故事,了解中国共产党创建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
(6)讲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故事,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认识中国革命历程的艰难曲折。
其中出现“简述”、“知道”、“了解”、“讲述”等行为动词的内容为识记层次要求。
出现“理解”、“认识”等行为动词的内容为理解层次要求。
二、教材分析:1、基本线索(主要线索):根据课标,这一单元我们是这样理解和把握的。
所谓新某某主义革命,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
因此本单元的主要线索就是中共成立后是如何在艰难的条件下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并且在这一探索过程中中共不断成长壮大,由幼稚走向成熟。
根据这一主题思想,我们可以构建起这一单元的知识框架。
2、知识框架:中共成立: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传播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新民国共合作:国共第一次合作北伐战争国共合作破裂,主国民革命运动失败主义独立斗争:武装反抗国民党发动派某某起义、秋收起义革建立人民军队、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命革命转危兴革命发展:第五次反围剿失利长征(某某会议)为安起1919年的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某某主义革命的开始。
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促进了与中国工人运动想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思想基础和干部和组织条件。
历史提纲 (2)

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第1课鸦片战争1、1839年,林则徐被道光帝派往广州进行禁烟,进行暗访密查,缉拿烟贩,收缴鸦片.6月在虎门海滩销毁鸦片。
2、虎门销烟的意义:这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这场斗争的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3、鸦片战争(1840--1842)根本原因:英国要把中国沦为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
影响:.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4、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⑴割香港岛给英国⑵赔款2100万元⑶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⑷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需同英国商定。
影响: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1.1856.10—1860.10年,英法联军为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扩大侵略权益,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占领北京后,火烧圆明园.2.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P8 条约)3.1851-1864年洪秀全领导太平天国运动,1853年占领南京改为天京,定为都城,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为推翻清朝统治,派军队北伐和西征.第3课收复新疆1、左宗棠作为钦差大臣,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收复了新疆.为加强西北边疆的管理和防务,2、1878年除伊犁外,新疆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
3、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1、1894.9黄海大战,邓世昌英勇牺牲2、日本占领辽东半岛,进行旅顺大屠杀3、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中国第一支近代海军夭折4、1895.4李鸿章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签订《马关条约》:⑴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⑵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⑶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⑷增辟通商口岸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三年级国防教育完整版

三年级国防教育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第一课、锦绣大地教学目标1、了解祖国的面积、地形地貌特点以及大好河山。
2、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中国地形图,祖国名胜风光图片(师生共同)。
教学过程:一、导入1、自主交流:你对祖国有哪些了解?2、教师小结谈话,激发学生了解祖国的情绪,导入本课学习。
二、交流学习1、生阅读课文第1、2自然段,说说了解到什么?我们伟大的祖国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还有约30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面积,是世界上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之一。
我国的地势西高东低,地形复杂多样,变化万千。
既有雄起险峻的名山大川,也有物产丰饶的盆地平原,还有宽广坦荡的高原牧场。
四大高原是: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云贵高原四大盆地是:塔里木盆地、准格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和四川盆地三大平原是: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三大河是:长江、黄河和珠江近海有: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和台湾以东的太平洋海区2、学生交流,教师相机引领学生看中国地形图,加深了解。
3、欣赏祖国大好河山。
(1)学生分组展示搜集的图片。
(2)教师展示祖国着名风光图,介绍。
4、读一读“祖国版图像雄鸡……”5、对照地图,认识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三大河流,并简介相关知识。
三、课堂实践1、找一找:在地图上找一找祖国的最东段、最西端、最南端、最北端。
2、同桌相互说一说祖国的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三大河流。
四、课堂总结(略)第二课我的家乡教学目标:1、了解山东的地理和山川风貌以及历史概况,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深情。
教学准备:教师:山东省地图,山东着名风景图学生:收集有关山东的名人故事。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谈话交代本节课任务,板书课题2、自主交流:你对我们的家乡山东有哪些了解?二、学习探索1、学生阅读了解山东概况。
八年级下历史第三单元复习提纲

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无产阶级1919-1949)的兴起第10课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五四爱国运动(五四精神:爱国)1.导火线(直接原因):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2.时间:1919年5月4日(五四青年节)2.发展前期——中心:北京主力:青年学生领导者:陈独秀、李大钊(初步共产主义知识分子)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最能体现反帝反封性质)后期—— 6月3日后中心:上海主力:工人阶级(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3.初步胜利:①释放被捕学生;②罢免三个卖国贼;③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4.意义:①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性质)②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2)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志——中共一大的召开)时间地点参加者内容(党的革命纲领)1921、7 (建党节)上海后来浙江嘉兴南湖的小船上。
毛泽东、董必武、李达等13人1、奋斗目标: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政权,实现共产主义2、中心任务:领导工人运动3、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书记:陈独秀意义:中国共产党不仅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
(性质)她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面貌就焕然一新。
第11课北伐战争(国民大革命时期/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1924-1927)(1)黄埔军校的建立(发展)1.背景:国共第一次合作(1924年)和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2.建立:时间:1924年5月地点:广州黄埔创建人:孙中山校长:蒋介石政治部主任:周恩来目的/作用:培养军事政治人才,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
特点:政治教育和军事训练并重,尤其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和革命精神。
(2)北伐战争(高潮)1.目的:推翻北洋军阀政府,统一全国时间:1926—1927 政府:广东国民政府军队: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蒋介石2.主要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主要战场(吴):湖南、湖北主要战役(湖北):贺胜桥战役、汀泗桥战役、武昌战役英雄部队: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叶挺独立团(铁军)3.战果:不到半年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什么毛泽东在秋收起义后主张由进攻大城市 转到向农村进攻?
城市:敌人的力量十分强大。 农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秋收起义中连续受 挫,损失很重,但能艰苦奋斗,可以适应农村 的生活。
返回
1、时间: 1928年4月 2、领导人: 朱德、陈毅、毛泽东
攻打城市失 3、经过: 败退向农村
三湾改编, 建立对军队 的绝对领导 建立井冈 山革命根 据地
井冈山会师
4、结果: 将会师部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5、影响:形成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队伍,井冈
山革命根据地成为了中国革命的中心。
毛泽东
刘 伯 承
叶 挺
朱德
总 指贺 龙 挥
1927年7月下旬,党决定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并成立了由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 刘伯承等组成的前敌委员会。
南昌起义军占领了南昌城,为何南下广东?
①敌人重兵进攻南昌,不撤离必然导致全军覆没; ②南下的目的,是为打倒国民党新军阀而再次北伐。
修水
南昌
平江
金坪
东门市
四、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1、经过:1927年10月,工农革命军进入井冈山, 到1928年春,建立起以宁冈为中心的井冈山 革命根据地。这是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 农村革命根据地
2、革命根据地创建的意义:革命 根据地的创建,为中国革命从实 践上开创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 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的革命道路。
五、井冈山会师:
4、从进攻大城市转向农村进军的新起点是 ( B ) A、南昌起义 B、 秋收起义 C、广州起义 D、八七会议
二、连线题(将事件与事件发生的时间对应连接) 南昌起义 1919年5月4日
井冈山会师
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 五四运动爆发
1926年
1927年8月1日 1928年
前敌委员会 成员
“刘爷煮粥喝”
书周 记恩 来
朱德率部转战到湘南 6、意义: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 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 开始,是创建人民军队的开端。8月1日 成为人民军队诞生的纪念日。
南昌起义 图
南昌起义部队军服
南昌起义部队标语 八一南昌起义纪念塔(1977年) 据统计,十大元帅中直接或间接参加过南昌起义的就有7位:朱德、刘伯 承、贺龙、陈毅、聂荣臻、叶剑英、林彪。南昌起义成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 将帅摇篮。
课堂小结
当堂训练:(相信自己,你一定行)
一、单项选择
1、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第一枪的(
A
)
A、南昌起义
C、广州起义
B、 秋收起义
D、八七会议
2、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权是在( A、南昌起义 B、秋收起义
D
)
C、文家市决策
D、三湾改编
3、中国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A )
A、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B、中央革命根据地 C、鄂豫皖革命根据地 D、闵浙赣革命根据地
第三学习主题 第11课
人民军队的建立
南昌起义 井冈山会师 革命根据地和红军的发展 课堂小结
国民党“斩尽杀绝”的恐怖政 策.
一、南 昌 起 义
1、背景: 国民革命运动失败,国民党反动派对革
命党人的血腥屠杀 南昌
2、时间: 1927年8月1日 3、地点: 4、领导人: 周恩来、贺龙、朱德、叶挺、刘伯承 5、经过: 占领南昌 →南下广东→受挫后陈毅、
↓江泽民题词(1997年)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
1933年7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决定八月一日为 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组成后,将“八一” 作为建军节。
二、八七会议
1、时间:1927年8月7日 2、地点:汉口 3、内容: (1)确立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 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2)决定这一年秋收时发动武装起 义;
探究活动
秋收起义后毛泽东为什么选择去农村(井冈山)建立革命根 据地呢? 材料一:井冈山位于湘赣边界的罗霄山脉中段,山势高大, 主要海拔都在千米以上。井冈山的自然资源十分丰富,森 林覆盖率高达64%。 材料二(井冈山)反动力量薄弱,这里有较好的群众基础
和党的组织基础,并有一定数量的农民自卫军。
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群众基础好;敌人的统治力 量比较薄弱;农副产品丰富等。
毛泽东在湖南领导了湘赣边秋收起义
三、秋收起义 1、时 间: 1927年9月
2、领导人: 毛泽东 3、过 4、结 程: 果: 失败
修水
南昌
平江
金坪
东门市
长沙
铜鼓
浏阳
文家市
湖 南
醴陵
萍乡 安源
江 西
三湾 宁冈 井冈山
秋 收 起 义 和 井 冈 山 进 军 路 线 图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三湾改编” 后的工农革命军进入井冈山,到1928年春,根据地便初步 建立起来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长沙
铜鼓
浏阳
文家市
湖 南
醴陵
萍乡 安源
江 西
三湾
秋 收 起 义 和 井 冈 山 进 军 路 线 图
文家市决策:1927年9月19日,起义军在湖南浏阳文家市
举行会议,讨论进军方向问题。会议采纳了毛泽东的意见, 决定到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去。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三湾改编:1927年9月底起义军在江西永新三湾进行了改 编,改称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三湾改编 把支部建在连上,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朱德
农 村 革 命 根 据 地 图
湘鄂西、湘鄂边、洪湖
鄂豫皖
川陕
湘鄂赣 左 右 江 湘赣
闽浙赣
中央革 命根据 地 海陆丰
1927~1930年夏,全国各主要根据地
名称
中央革命根据地 闽浙赣 鄂豫皖 湘鄂西 湘赣、湘鄂赣、 广西左右江 广东海陆丰
领导人
毛泽东、朱德 方志敏、邵式平 徐向前 贺龙、周逸群 彭德怀、滕代远、黄公略 邓小平、张云逸、 彭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