铃兰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铃兰花[南斯拉夫]沃兰茨

【教学构思】

一、这篇文章写作者的童年经历,在个性培育方面很富教益和启示,值得揣摩。

二、安排两课时,训练,讨论,鉴赏。

【课文导读】

本文叙述了作者童年时代在父母的引导下克服恐惧感的故事。课文共36节,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1-4节,写“地狱”以及作者对它的恐惧。第1节从四个方面描写“地狱”,这是一个洼地,形似深锅,长满杂树荒草,人迹罕至,泉声增加了神秘色彩。这段描写渲染了“地狱”阴森可怖的气氛,交代了我恐惧的一个原因。第2节写这里能找到有用的草木,暗示后文所说能在这里找到铃兰花。第3节写这里放牧的理想之地,则为下文写童年放牧的经历做铺垫。第4节则进一步点明作者的恐惧还来自于幼年接受的宗教观念,这也意味着既然恐惧是有原因的,也就是能够克服的。

第二层次,5-22节,写童年放牧的经历,对“地狱”的恐惧依旧。也许是父亲有意锻炼自己,执意让作者去放牧,并说明那里没有鬼。然而在孤独中,作者的恐惧感是越来越强烈,于是逃离了“地狱”并撒了谎。但是父亲并没有原谅自己,于是作者在“地狱”里伴着绝望一直捱到天黑。这个部分的细节描写非常传神。比如写父亲被告知所有的牲口都不见了的时候“脸色陡然铁青,接着温和地挥了挥手”,就细腻地传达出他的内心活动:因为丢失一笔财产而震惊,但为了安慰儿子又很快变得温和,父亲是爱着自己的孩子的。而发现儿子是在撒谎,就“怒气冲冲地一把揪住我的头发,顺势往坡下一推”,这是一种极端的教育方式。而“我”哭得很伤心,以至“牲口也都抬起头来,在莫明其妙地看我”。

第三层次,23-36节,写作者到“地狱”帮母亲采摘铃兰花,最终克服了恐惧。作者从父母的对话中得知母亲想带一束铃兰花去教堂,但铃兰花只在“地

狱”里有。作者爱自己的母亲,因而夜里久久不能入眠,在思想斗争后,作出了前往“地狱”的决定;对于自己的决定,作者仍感到恐惧,所以早上身子还是湿淋淋的;作者在出发前有过时而轻松时而沉重的感觉,第28节的景物描写烘托出如此矛盾的心情;恐惧伴随着作者的行程,所以作者是紧闭着双眼走到了谷底;采到花后,作者兴奋之中仍摆脱不了恐惧,所以流水声令他不寒而栗,所以他是一口气往家跑;一直到自己的行动得到了母亲的赞许,作者才彻底遗忘了恐惧。整个过程中心理描写非常细致生动,因而也真实可信。这表明责任、成功、赞赏对于帮助孩子克服恐惧感是非常必要的,而恐惧感的克服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这个部分不仅心理描写细腻,景物描写也颇富文采。比如第28节,写朝霞、阳光、露珠,色调明快亮丽,烘托出人物惬意的心情;而缓缓移动的晨雾则暗示着人物心情的变化。这段写景既点明了时间,也烘托出人物时而轻快时而沉重的内心感觉。

整篇文章在结构上运用了双线结构,明线是写作者自己恐惧感的形成、加深和最后的克服,而暗线则是写父母如何帮助自己的:不到六岁的放牧,实际上是父亲有意识的考验,但孤立无援的作者最终没有能走出恐惧的阴影;而后来采摘铃兰花的经历实际上是父母有意的提示,通过爱、责任、成功和赞赏帮助孩子克服了恐惧感。这样一种藏露结合的写法使得全文结构更为严密紧凑,情节发展更为合乎情理。

铃兰花[南斯拉夫]沃兰茨

一、给课文划分层次并概括主要内容:

二、研读1-4节,回答问题:

1、阅读第1节,说说"地狱"是个怎样的地方?这段描写有何作用?

2、第2节和第3节的叙述,在情节发展上有何作用?

3、我对"地狱"感到恐惧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三、研读5-22节,回答问题:

1、第13节写到"父亲的年脸色陡然变得铁青,接着温和地挥了挥手",试解释父亲神色变化的原因.

2、你是如何理解父亲“怒气冲冲地一把揪住我的头发,顺势往坡下一推”这个举动的?

四、研读23-36节,回答问题:

1、作者为什么能鼓起勇气去地狱采摘铃兰花?

2、结合原文语句,说说作者在采摘铃兰花过程中的心理变化.

3、第28节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4、你认为作者的父母在自己克服恐惧感的过程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五、作者的这段童年往事给了你哪些思考?请写下来.

【学案参考答案】

一、第一层次,1-4节,写“地狱”以及作者对它的恐惧。

第二层次,5-22节,写童年放牧的经历,对“地狱”的恐惧依旧。

第三层次,23-36节,写作者到“地狱”帮母亲采摘铃兰花,最终克服了恐惧。

二、1、“地狱”是一个洼地,形似深锅,长满杂树荒草,人迹罕至,泉声增加了神秘色彩。这段描写渲染了“地狱”阴森可怖的气氛,交代了我恐惧的一个原因。

2、第2节写这里能找到有用的草木,暗示后文所说能在这里找到铃兰花。第3节写这里放牧的理想之地,则为下文写童年放牧的经历做铺垫。

3、作者的恐惧主要还是“地狱”不恰当的名称和幼年接受的宗教观念的糅合。这也意味着既然恐惧是有原因的,也就是能够克服的。

三、1、因为丢失一笔财产而震惊,但为了安慰儿子又很快变得温和,父亲是爱着自己的孩子的。

2、父亲发现儿子在撒谎,非常愤怒,这是一种极端的教育方式。

3、略。

四、1、因为爱自己的母亲而产生了一种惬意而奇妙的责任感,并获得了一股神奇的力量。

2、作者夜里久久不能入眠,在思想斗争后,作出了前往“地狱”的决定;

对于自己的决定,作者仍感到恐惧,所以早上身子还是湿淋淋的;

作者在出发前有过时而轻松时而沉重的感觉,景物描写烘托出如此矛盾的心情;恐惧伴随着作者的行程,所以作者是紧闭着双眼走到了谷底;

采到花后,兴奋之中仍摆脱不了恐惧,流水声令他不寒而栗,一口气往家跑;一直到自己的行动得到了母亲的赞许,作者才彻底遗忘了恐惧。

整个过程中心理描写非常细致生动,因而也真实可信。这表明责任、成功、赞赏对于帮助孩子克服恐惧感是非常必要的,而恐惧感的克服也不是一蹴而就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