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服装舒适性的主观评定
针织服装的舒适性如何评判

针织服装的舒适性如何评判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针织服装因其柔软、透气和富有弹性等特点,成为了许多人的心头好。
然而,要准确评判一件针织服装的舒适性,却并非一件简单的事情。
这涉及到多个方面的因素,需要我们综合考虑。
首先,面料的选择对于针织服装的舒适性至关重要。
常见的针织面料包括棉、羊毛、羊绒、莫代尔、氨纶等。
棉质面料具有良好的吸湿性和透气性,能够让皮肤保持干爽,减少闷热感,因此穿着起来较为舒适。
羊毛和羊绒则以其出色的保暖性能而闻名,特别适合在寒冷的季节穿着。
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羊毛或羊绒的质量不佳,可能会引起皮肤瘙痒等不适。
莫代尔面料柔软顺滑,具有较好的悬垂性,穿着时能给人一种舒适的触感。
而氨纶则通常被用于增加面料的弹性,使服装更贴合身体,提供更好的活动自由度。
除了面料的成分,面料的质地和编织方式也会影响舒适性。
质地细腻、光滑的面料与皮肤接触时摩擦较小,不容易引起刺激和不适感。
而编织紧密的针织面料相对更结实耐用,但可能会影响透气性;编织疏松的面料则透气性较好,但在耐用性方面可能稍逊一筹。
接下来,服装的版型和尺寸也是评判舒适性的重要因素。
一件合身的针织服装能够让身体自由活动,不会有束缚感。
如果衣服太紧,会限制血液循环和身体的运动,容易让人感到疲劳和不适;而过于宽松的服装则可能在行动中造成不便,例如袖口或下摆过长容易勾挂到其他物品。
此外,领口、袖口和下摆等部位的设计也需要考虑舒适性。
领口不宜过紧,以免压迫颈部;袖口和下摆的松紧度要适中,既能起到一定的防风保暖作用,又不会让手腕和脚踝感到勒紧。
再看服装的缝制工艺。
缝线的质量和粗细会影响穿着的舒适度。
如果缝线粗糙、过硬,可能会在与皮肤接触的部位产生摩擦,甚至引起红肿和疼痛。
此外,缝接处的平整度也很重要,不平整的缝接可能会在皮肤上留下压痕,影响舒适性。
透气性也是衡量针织服装舒适性的关键指标之一。
良好的透气性能够让身体产生的热量和湿气及时散发出去,保持皮肤的干爽。
服装舒适性-导论新

生理学的方法是 从人体的热调 节机制出发,研 究人的感觉。
心理学的方法 注重研究人的
感觉
11
• 物理过程 —— 视觉刺激:颜色、光泽、质
•
地等
•
热刺激:热湿传递
•
机械刺激:触觉、压力等
• 生理过程 —— 神经末梢对刺激的反应:热、
•
力等体温调节反应:血液流
•
动、汗
• 心理过程 —— 感官知觉反应,评估
32
• 国内早期的研究主要是引进和消 化国外的基本成果和相关理论。
• 1984年,曹俊周翻译了福特和 霍利斯《服装的舒适性与功能》一 书。
• 1985年,欧阳骅编著了《服装 卫生学》一书。这两本书对国内的 服装舒适性研究有过较为重大的影 响。
33
• 20世纪80年代,国内的服装舒适性 能研究主要在各专业纺织院校展开, 各地的纺织科研院所也有一些研究人 员参与。
了许多模拟“人体—服装—环境”系
统的仪器和各种类型的假人。
31
• 我国对服装舒适性与功能的研究起步 比较晚。“文革”前,只有个别纺织高 校里有少部分人从事相关的研究。他们 的研究基本是针对纺织品的服用性能, 较少涉及整个服装系统。
• 20世纪70年代末,相关研究在纺织 院校和研究机构里重新被启动。虽然比 国外晚了很多年,但在过去的二十几年 里,也取得了不少成果。
人--服装--环境
侧重点是人体与服装 及环境之间的 热、湿两方面 的相互耦合作用
人与服装、环境之间的 关系是相互依存、 相互制约、相互补偿
服装与人体的热 平衡包括显热 和潜热两部分
服装的隔热性能和 透视性能是表达热 湿交换的主要指标
增强了人体对冷热环境 的适应性,维持了人体 舒适满意的热湿平4衡
服装舒适性调查报告

服装舒适性调查报告关于G2000品牌服装舒适性的调查调查品牌:G2000 (无锡百盛)调查时间:1020年11月14日调查人:。
G2000品牌市场定位为时尚潮流的男仕及女仕职业装,其风格年轻而深沉,在白领的精致品位中加入了一点反叛色彩。
以下我将从运动舒适性、触觉舒适性、热湿舒适性等方面分析G2000某些款式服装的舒适性能。
服装的舒适性能是指服装这种客观物质在生产、选择、穿着过程中,满足人们生理和心理需要,从而产生舒适感觉的特性。
1,热湿舒适性热舒适性能主要是衡量服装保护体温的保暖性和散发体内热量的散热性,保持人体热量平衡。
通过不同机制影响热舒适环境的因素很多,如人体心理、生理因素,劳动强度、劳动时间、环境因素(空气温度、湿度、气流速度、辐射热强度)、服装因素(保温程度、透湿性能)等。
1.1面料成分比热容J/(g·℃) 导热系数W/(m (℃) 公定回潮率%羊毛 1.36 0.052—0.055 15.0粘胶纤维 1.26—1.36 0.055—0.071 13.0涤纶 1.34 0.084 0.4 G2000的面料成分为65%羊毛.、30%粘胶纤维和5%聚酯纤维(涤纶),为针织服装,里料100%涤纶。
导热系数越小,表示材料的导热性能越差,保暖性能好。
由上表可知,相对其他纤维面料,羊毛和粘胶纤维的导热系数较小,比热容较小,所以这种混纺面料保暖性能总体良好。
关于吸湿性,公定回潮率越高,吸湿性能越好,羊毛和粘胶纤维的公定回潮率较高,总体来讲,这种混纺面料的吸湿性较强,但是放湿过程缓慢,透湿性不佳。
里料涤纶,表面光滑,内部分子排列紧密,分子间缺少亲水结构,因此回潮率很小,吸湿性能差,作为里料穿着有闷热感,1.2款式结构G2000西装颜色基本是黑色系列,深色材料反光小、吸热多,适合秋冬季,女装为单排扣西服套装,两粒纽扣,属于流行的款式。
男装为黑色暗竖纹西服(双扣带西裤),后面侧开双叉,整体效果笔挺。
关于服装舒适性及其评价方法的分析与研究

服装面料的触感与舒适性分析

服装面料的触感与舒适性分析当我们挑选衣物时,往往首先会被其款式和颜色所吸引,但真正决定我们是否愿意长时间穿着一件衣服的关键因素,往往是服装面料的触感与舒适性。
这两个看似简单的概念,实际上涵盖了众多复杂的因素,从面料的材质、织法到后期的处理工艺,每一个环节都对最终的触感和舒适性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首先,让我们来谈谈常见的服装面料材质。
棉质面料是许多人的首选,因为它柔软、透气且吸湿性好。
当我们的肌肤与棉质衣物接触时,能感受到一种自然的亲肤感,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天,棉质衣物能够迅速吸收汗水,让肌肤保持干爽,减少闷热和不适感。
然而,棉质面料也并非完美无缺,它容易起皱,需要精心护理。
麻质面料则以其出色的透气性和散热性而受到青睐。
麻纤维的结构使其能够快速将身体产生的热量和湿气散发出去,给人一种清凉干爽的触感。
但麻质面料相对较硬,可能在初次穿着时会有些许粗糙感,经过多次洗涤后会逐渐变得柔软。
丝绸作为一种高档面料,以其光滑、柔软和细腻的触感而闻名。
它轻轻地贴合肌肤,给人一种奢华的享受。
丝绸的透气性和吸湿性也不错,但由于其价格较高且保养较为复杂,日常穿着的普及程度相对较低。
羊毛和羊绒面料在秋冬季节备受欢迎。
羊毛具有良好的保暖性能,但其触感可能相对较粗糙,对于皮肤敏感的人来说,可能会引起轻微的不适感。
而羊绒则以其柔软、轻盈和保暖性极佳的特点成为高端服装的常用面料,但其价格昂贵,需要精心呵护。
除了面料的材质,织法也对触感和舒适性起着重要作用。
平纹织法的面料较为平整、光滑,触感相对柔软;斜纹织法的面料则具有更好的耐磨性和立体感,但其触感可能稍硬;缎纹织法的面料通常光滑、有光泽,触感柔软,但容易勾丝。
面料的后期处理工艺同样不可忽视。
例如,经过柔软处理的面料会更加亲肤,减少粗糙感;经过抗皱处理的面料则能保持较好的平整度,减少穿着时的褶皱烦恼;而经过防水、防污处理的面料则能增加衣物的实用性,但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透气性和吸湿性。
服装舒适性 简答题

1、服装舒适性:从广义定义上说,是指着装者通过感觉(视觉、触觉、听觉、嗅觉、味觉)和知觉对所穿着服装的综合体验,包括生理上的舒服感、心理上的愉悦感和社会文化方面的自我实现、自我满足感。
从狭义上来说,就是指生理舒适性。
包括温度性舒适、接触性舒适、适体性舒适。
2、发展演变过程:1941年,生理学家格杰等人提出了通用的服装热阻定量单位--克罗。
1962年,美国服装科学家伍德科克在控制环境温湿度和风速的条件下,将测试织物包覆在一个湿的圆筒上,提出了透湿指数Im。
影响服装舒适性的因素:人体因素,包括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服装因素环境因素3. 人体、服装、环境对四种散热方式的影响因素方式环境因素;服装或介质因素;人体因素传导温度差;材料或空气层的热阻;人体表面温度对流气温和风速防风性能和服装的密闭程度暴露部分与服装覆盖部分的比率,表面温度辐射环境物体的表面温度、空气温度;物体表面的立体角、辐射率辐射率,表面温度暴露部分、服装覆盖部分的比率,表面温度3、影响服装热阻的因素:覆盖面积衣下空气层服装的开口多层服装着装服装重量风速人体动作与姿势4、透湿指数的影响因素:风速人体运动环境湿度服装的热阻服装的透气性服装的吸湿性5、服装风格与力学性关系:广义的织物风格包括织物的触觉风格和织物的视觉风格,是人们通过触觉和视觉对织物的特性所做的综合评价。
视觉风格是织物的纹理、图案、颜色、光泽剂其他表面特性作用与人的视觉器官并通过人脑产生的织物特性的综合判断。
6、着装条件下辐射散热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衣服表面黑度;衣服表面温度;着装条件下有效辐射面积;平均辐射温度;7、热湿舒适性相关服装因素:热阻透湿指数透气性液态水传递性服装结构设计材料8、功能性服装材料:相变材料纳米材料防水透湿膜材料形状记忆材料9、阻燃服装评价指标:燃烧的难易程度火焰表面传播速度发烟能见度燃烧产物的毒性燃烧产物的腐蚀性。
服装穿着压力舒适的主观评定

服装穿着压力舒适的主观评定
由芳
【期刊名称】《西安工程大学学报》
【年(卷),期】2002(016)001
【摘要】为了研究紧身服装的穿着压力舒适性问题,设计了一组服装穿着实验,利用心理量表对不同尺寸、不同弹性性能的紧身长裤作了主观压力感评价,并对所得值进行因子分析,分析并讨论了不同穿着感觉之间的关系.
【总页数】4页(P13-16)
【作者】由芳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计算机应用研究所,广东,广州,51027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94
【相关文献】
1.服装压力舒适性的主观评价试验分析 [J], 周彬
2.短袜袜口穿着压力舒适性的主观评价 [J], 黎云玉;张一心;陶家杰
3.压力袜穿着压力与人体生理舒适性研究 [J], 倪海燕
4.运动内衣穿着压力舒适的主观评定 [J], 周晴;徐军
5.不同姿势下压力袜穿着压力和主观感觉研究 [J], 陆寅雯; 徐洪叶; 姜林影; 罗姣; 葛彦; 傅海洪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服装舒适性

序号篇名作者刊名年/期1服装压力舒适性在运动服中的应用张莉山东纺织科技2010/05 2浅谈服装压力舒适性研究梁素贞纺织科技进展2010/05 3服装舒适性测试仪器的开发郁众纺织导报2010/09 4影响夏季服装的热湿舒适性因素分析姚艳菊国际纺织导报2010/08 5基于ARM技术的服装舒适性检测系统的设计张春丽现代电子技术2010/15 6提高运动服装热湿舒适性的面料拼接优化设计吴海燕上海纺织科技2010/04 7基于服装人体工程学的汽车座椅舒适性探讨设计汤显法广西纺织科技2010/02 8调整型功能服装肩部压力舒适性研究沈雷纺织导报2010/06 9基于红外热像技术的服装舒适性研究李云红红外2010/03 10服装压力舒适性的主观评价试验分析周彬广西纺织科技2009/06 11弹性针织服装的压力舒适性研究陈星毅天津工业大学学报2009/05 12服装舒适性综合测试与评价体系探讨宋英莉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4 13灰色聚类分析在评价服装压力舒适性能上的应用陈昌江化纤与纺织技术2009/03 14结构设计对防护服装舒适性的影响(英文)张向辉西安工程大学学报2009/02 15几种重要的服装舒适性整理方法及性能比较于瑶纺织科技进展2009/04 运动服装产品的舒适性要求及面料开发运用黄灿艺广西纺织科2009/0416技17关于服装舒适性的评价与研究孙斌山东纺织经济2009/0418应用灰色聚类分析评价服装压力的舒适性陈昌江纺织科技进展2009/0319防护服装结构设计对着装舒适性的影响张向辉纺织学报2009/0620新生儿服装安全与舒适性研究郑茜中原工学院学报2009/02。